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一、解释下列术语

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

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

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

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分类:奥苏伯尔根据学生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而对学习的一种分类.机械学习指学生不需要理解,只进行机械重复的学习;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

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将人类学习的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类型。

二、填空

1.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行为的变化.

2。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

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成三大领域(1)认知、(2)情感、(3)动作技能。

4. 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辨别、(2)集体概念、(3)定义性概念、(4)规则、(5)高级规则。

5.大脑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沿着一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树突.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轴突和树突相邻并传递神经冲动的部位被称为突触.

6。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潘菽主编的,该书将学习分为(1)知识学习、(2)动作技能学习、(3)智慧技能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学习四类。

7.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

8.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把学习分为(1)有意义学习、(2)机械学习;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发现学习、(2)接受学习。

9.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类:(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概念和命题的运用、(5)解决问题与创造。

10。乔纳森新提出的学习分类包括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延伸技能、自我知识、动机形成等学习类型。

三、选择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⑵,⑷。本题考查学习的概念。⑴是人具有的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⑶是动物本能;⑵是人在后天学习中形成的条件反射;⑷也是后天环境中经观察而形成的。

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⑷,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3.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⑶。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4.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⑵。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5。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⑵.六年级学生,执行与圆规有关的动作不成问题,现在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在“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规则支配下,通过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而表现出的新的能力,是加涅所讲的定义性概念。

6。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语单词“book”。按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的学习属于。(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⑴。书的概念小学生早已习得,而且也在概念与表示概念的符号“书”之间建立了联系,现在只是学习“书”概念的另一种符号,因而属于符号表征学习。

7。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

⑵.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奥苏伯尔的概念学习.

8.未给小学一年级学生讲过句子的成分和结构,他们却能正确判断:“我爱梅花”是句子,而“冬天的梅花”不是句子。这可以用乔纳森学习分类以下来解释。(1)自我知识;(2)心理模型;(3)信息网络;(4)认知成分技能。⑵.小学生能正确判断句子,说明他们头脑中形成了句子的结构,将“我”,“爱”,“梅花”三个相关联的言语联系起来,故属于心理模型。

9.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是:(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⑷。

10。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1)动作技能;(2)智慧技能;(3)言语信息;(4)态度。⑵。排版需要一定操作,但这种操作是在头脑中完成的,而使用电脑所涉及的肌肉运动(动作技能)是早已学会的技能。

四、研究与设计

1。比较本书提到的加涅、奥苏伯尔、乔纳森和我国学者提出的学习分类的异同点并对它们的优缺点作出适当评价。

答:。都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这是大多数学习分类系统所遵循的分类框架。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只涉及认知领域,冯忠良的分类中的“社会规范”学习相当于加涅的态度学习。两者都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习.乔纳森的分类主要只涉及认知领域.然而在这个大框架

下,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加涅划分了三种技能,即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一种特殊的对内调控的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有知识的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和创造),但未对知识和技能加以划分。冯忠良的分类系统中的知识类似于奥苏伯尔分类系统中的知识。两者都涉及知识的简单与综合运用。该分类中的心智技能相当于加涅分类系统中的认知策略.

2。从学习心理学研究发展史考察教育心理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学习分类并简评本书所介绍的4个分类系统的理论依据及其实践意义。

答:学习现象非常复杂,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将一种学习的规律用于解释所有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由此使得心理学家用分类的观点来研究学习.

五、问答

1.简述学习定义产生争论的原因。

答:学习现象十分复杂,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因而对学习的看法也不一样。此外,研究者本人所持有的哲学观点(如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也影响对学习的看法。

2。举例说明学习的生物适应与社会意义。

答:从生物进化的观点来看,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从人的发展来看,学习可以塑造和改变人性。

3。在一个实验中双生子之一T从第48周起每日作10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另一双生子C不作爬梯训练,从第53周开始训练.结果C在2周后赶上了T的爬梯水平.双子C为什么只用两周训练便能赶上双生子T训练8周的水平?其中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答: 这里双生子C的行为变化应归因于生理上的成熟,并不是学习使然。

4。许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出生以后立即试着站立,然后试着走路,而且很快就会走了。新生长颈鹿的这种能力变化属于学习吗?为什么?

答: 长颈鹿的能力变化是由遗传和成熟决定的,不属于学

习。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 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 (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1、乳儿期(0-1岁) 2、婴儿期(1-3岁) 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 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 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 7、成年期(25-65岁) 8、老年期(65岁以后)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 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 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 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 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 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 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 (三)、青年初期 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 2、自我意识增强 3、性意识发展 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 (一)、学习准备 (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第二版)第二章 关键术语

第二章关键术语 心理发展:个体或种系从产生到死亡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准备性原则: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 括。 同化:个体在反应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平衡:指一切心理的成长?(包括儿童智力的发展)向着更加复杂和更加稳定的组织水平前进的过程。 客体永久性:当客体从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客体并非不存在。 自我中心:皮亚杰儿童心理研究中的用语。是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倾向于 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在语言上表现为自我中心言语,常常忽略他人的反应和意见。 集体独白:儿童由于自我中心主义表现出来的相互间表面上的热情谈论,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 不可逆性:儿童在前运算阶段表现出来的收到单一方向思维的限制,或者说是运用“一为逻辑”。 物体守恒:儿童认识到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到另一种形态时,他的物质含量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分类: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进行归类。 排序:按照事物固有的或者相关规则进行分类。 成熟:指个体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包括身体器官,结构,机能以及智能,情绪,社会性的成熟。 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交互过程即获得的体验。 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平衡化: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自我调节。 新皮亚杰理论:在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理论之后,对该理论进行整合,修正或扩展的 理论的总称。 最经发展区:至一定得以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内化: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题的东西。维果茨基人 认为的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是有言语地交际能力向言语的自我调节机能转化的过渡形式。 自我中心语言:维果茨基认为的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中的一种过渡形式,是由言语的交际机能向言语的自我调节机能转化的一种过渡形式。 搭建支架: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 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自我意识: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人的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也是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在个体通过自己与他人和事物的关系不断评价自己,寻求集体和他人认同的过程中发展。 自尊:社会评价和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受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 重要感:指个体觉得自己的存在是重要的和有意义的。 成就感:指个体能在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变现出成绩,而且能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是产生的一种完美感受。 力量感:指个体感觉自己有处理事务和适应困境的能力。 发展任务:在个体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为达到相应发展水平所应实现得内容。 发展危机: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时期面临的需解决的发展任务和冲突,这些危机可能来自先前阶段。 智力:一种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和周围环境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1. 1.(2017.广东)小贝在小组讨论中,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往往会因为前面其他人的发言而摇摆不定。小贝最有可能属于()学习风格。 [单选题] * A.反思型 B.冲动型 C.场依存型(正确答案) D.场独立型 2. 2.皮亚杰认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属于() [单选题]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正确答案) D.形式运算阶段 3. 3.(2017.山东)5岁的毛毛第一次参观海洋馆,当他看到玻璃展缸中的潜水员时,大声喊:“看,消防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毛毛的认知过程属于() [单选题] * A.同化(正确答案) B.顺应 C.平衡 D.组织 4. 4.儿童心理的发展总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从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发展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这指的是心理发展的() [单选题] *

A.阶段性与连续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正确答案)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 5.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的表现。 [单选题]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青年期 D.少年期(正确答案) 6. 6.(2014.四川)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是() [单选题] * A. 平衡性(正确答案) B.个别差异性 C. 阶段性 D.顺序性 7.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收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认知方式称为() [单选题] * A. 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正确答案) D.发散型 8. 8.尽管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和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例如:有的学生反应敏捷,有的学生反应迟钝;有的学生开朗活泼,有的学生沉着内向。这反映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单选题] *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一、解释下列术语 学习: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结构性知识:乔纳森划分的学习类型之一,指习得概念或命题的多样性而又相互关联的网络。 乔纳森的学习分类:乔纳森等人根据教育研究和教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将学习分为结构性知识、心理模型、情境性问题解决、延伸技能、自我知识、执行控制和动机形成等类别。 表现(performance):指学生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如测验的得分、行为举止等。加涅认为,内部的变化必须通过外在的表现变化反映出来,表现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衡量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指标。 心理模型:指相互关联的言语或表象的命题集合,是人们作出推论和预测的深层知识基础。 智慧技能: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 情境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结构不良问题. 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延伸技能:延伸技能是能用于超越给定信息进行推理的技能,包括进行类比,作出解释,得出推论,建构论据。 突触:两个相邻神经元之间小的空隙被称为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结构. 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 自我知识:指关于自我的知识或知道我们作为学习者“是什么人”的知识.自我知识包括学习方式、学习优缺点和知识水平的自我意识。 神经元: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又称神经细胞,由细胞体、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三部分组成.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执行控制策略:指以自我知识为基础的反省认知策略和理解监控. 动机形成:指学习的愿望,作出的努力和学习的坚持性.这三个方面被称为意动方面,是动机和意志的结合。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 及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 C 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 6. 威特?提出 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A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 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D 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

A.放纵型 B.专制型 C.自由型 D.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总结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者凭借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能力和心理上的变化的过程。) 加涅的学习分类(看) (一):按学习结果划分,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根据人类学习的结果,人的学习结果可分为五种: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的学习5,动作技能 (二)奥苏贝尔则根据学习的实现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同时考虑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将其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他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学习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斯金纳、班杜拉等。 主要观点:强调刺激(S)——反应(R)的联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接,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 (2)练习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练习次数的增多而加强。 (3)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 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 而不是加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看看即可) 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和捍卫者。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消退现象:经典性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应的强度逐步减弱,条件反应甚至消失。 自然恢复:经一段时间后,再次呈现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 条件的泛化: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 条件的分化: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作出不同的反应。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 应答性行为:无条件反应是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 操作性行为: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第一,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第二: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根据这两个原则,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S—R过程相比,操作性条件作用是(S)—R—S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 前因;发生在行为之前的事件。 线索:发生在特定行为之前,提供前因性刺激的行为。 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负强化;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教育心理学》 山师专业课二 第二章 学生的认知发展 张老师课本知识点精心整理版

第二章学生的认知发展 (本章至19年都未出过题) 第一节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 一、认知发展的概念 认知发展就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二、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 课后思考题: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何规律可循? 认知发展主要遵循以下原理: (一)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序的和可预料的 人类发展的特点是按可预料的顺序依次出现的。如,儿童只有在学会做和爬行之后,才能学会走路。但有序和可预料并不是绝对的。 (二)发展的速度因人而异 并非所有的儿童都在平均年龄达到相应的发展阶段,有的儿童超前,有的滞后。 (三)发展是逐渐发生的 认知发展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课后思考题: 为什么儿童似乎在几个月里保持一个发展水平停滞不前,而在短短一两个星期之后却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呢?教师应该怎样促进学生发生这种飞跃? 尽管认知发展是逐渐发生的,但它并非总是以永恒不变的速度进行,而是存在高原期和平缓期。 (五)发展总是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发展的各个方面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受遗传的影响。认知发展首先要通过成熟过程控制着儿童的成长。 三、认知发展的领域一般性和领域特殊性 此外,不同的认知发展理论往往在涉及发展的一般领域性和特殊领域性时有分歧。一般领域发展指发展几乎在多个领域发生;而特殊领域发展是指发展以不同的速度发生在不同的领域。 第二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的机制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的主要机制是平衡,儿童主要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来实现平衡。 所谓平衡是指认知结构与环境需要之间达成的平衡。当儿童遇到的情境与自己对世界的预想或观念相一致时,他们就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否则就处于不平衡状态。 同化是以与现有图式(认知结构)相一致的方式处理物体或事件的过程。它不需要儿童改变现有的图式,只需要把遇到的新问题纳入已有的图式中去就可以了。 顺应则是当儿童无法用现有图式来解释新信息时,他们就必须修改现有的图式或者创立一个新的图式来组织这些信息。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分期,提出了著名的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靠感知和动作进行思维,还不具备心理运算的能力,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 C 阶段。 A.岁 B.岁 C.岁 D.岁 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 6. 威特?提出 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A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 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D 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

B.专制型 C.自由型 D.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C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 有种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是语行为的 A 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16.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讨论之一是 B A.男伏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伏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则不相等 17. 青少年自觉的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 A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重点是: 1、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四个基本特征、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 2.方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二)青年初期 1.定义: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习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习题答案 40.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4、15岁~25岁属于(C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4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B ) A.身心变化 B.心理变化 C.心理增长 D.机体变化 42.我国心理学家将11、12岁-14、15岁的年龄时期,称作(B)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学生期 43.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B) A.2岁 B.4岁 C.4-5岁 D.2-3岁 44.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 A.2岁 B.4岁 C.4-5岁 D.2-3岁 45.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C)

A.2岁 B.4岁 C.4-5岁 D.2-3岁 46.第一个提出发展关键期概念的人是(C) A.美国杜威 B.美国桑代克 C.奥地利劳伦兹 D.瑞士皮亚杰 47.少年期是指11、12岁-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A)的特点 A.半成熟、半幼稚 B.半幼稚 C.半成熟 D.一般幼稚、一般成熟 48.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C)的儿童能做到这个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9.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 A.自我中心性 B.客体永久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50.皮亚杰认为11-15岁的儿童进入到哪个阶段(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教育心理学各章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2、西方教育学确立的名称与标志 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在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后又在1913-1914年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而开始确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负强化与惩罚有什么区别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反之,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3、观察学习的过程是什么 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4、什么是直接强化(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5、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标准:新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内在联系 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识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6、什么是概念形成、概念同化、先行组织者、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教师应该给老师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接受教学. 概念形成:学习者可以对同类事物的各种实例进行分析,对比它们与其它事物的区别,从而发现这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这种方式叫做概念形成。 概念同化:所谓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给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它的基本形式包括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育心理学张潮第二章课后题

教育心理学张潮第二章课后题 摘要: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定义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初创时期 2.发展时期 3.成熟时期 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学习理论 2.教学策略 3.学生发展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1.学生评估 2.教学设计 3.课堂管理 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跨文化研究 2.网络教育

3.个性化教育 正文: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它主要关注学习、教学、学生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时期主要是对教育心理学的概念进行探讨,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桑代克等。发展时期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学习过程,代表人物有奥苏贝尔、加涅等。成熟时期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学生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埃里克森、斯金纳等。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策略和学生发展。学习理论主要研究学习的过程、动机、条件等,代表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教学策略主要研究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代表策略有直接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合作学习等。学生发展主要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代表理论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评估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通过对学生的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心理学的另一个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案。课堂管理也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应用,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跨文化研究、网络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三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第一节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 (一)胚胎发育过程 1.胚种阶段(0~2周) 2.胚胎阶段(3~8周) 3.胚儿阶段(9~38周) 4.产前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胎儿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育年龄。 (2)孕期营养。 (3)胎教。 (4)母亲的情绪。 (二)人的身体发育的特点 1.神经系统,画图 P25画 植物性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放大,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弱,唾液分泌减少。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胃肠的活动,促进消化腺的分泌,瞳孔缩小,心跳减缓。当机体处于松弛状态时,副交感神经起主要作用。 2.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等组成。(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 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一种内分泌腺,分泌一下三种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泌乳激素。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 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的就是大脑皮层所完成的条件发射活动。 1.脑器官的认识 希腊医生盖伦最先把心灵的器官置于脑内。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泥丸之宫,神灵所集”。清代著名医生王清任,“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脑学说的发展阶段:①(发展阶段)定位说;②整体说; ③机能系统说;④模块说。 2.脑的结构 3.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2)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活动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形式。反射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无条件发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膝跳、眨眼、吮吸、排尿等(给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解答

《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 2.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 4.根据Piaget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 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 6.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能力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7.Piaget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 8.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A.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B.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 C.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D.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9.Vygotsky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10.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B.了解学习的认知发展准备 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D.以上都对 11.个体认为别人总是无理由的取笑自己是()阶段危机没有解决的表现。 A.信任对怀疑B.自主对羞愧C.主动对内疚D.勤奋对自卑 1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Vygotsky 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13.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深思型 14.场依存性者喜欢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有意义学习 15.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数学B.历史学C.教育学D.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a.客观性 b.计划性 c.可比性 d.竞争性 a.波斯纳 b.科顿 c.布鲁巴奇 d.加涅 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方式反应 a.加涅 b.布鲁纳 c.苛勒 d.奥苏伯尔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a.较高 b.较低

c.中等 d.通常 a.“家长代理人” b.“科学知识传授者” c.“学生楷模” d.“心理调节者” a.痕迹衰退说 b.阻碍说道 c.同化说 d.动机说道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道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切换说道 a.动机力量一效价×期待 b.动机力量一志向x期盼 c.动机力量一效价×目标 d.动机力量一志向×目标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认知直观 a.元认知策略 b.心智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a.用途扩散 b.结构蔓延 c.方法扩散 d.形态蔓延 a.外部强化 b.内部加强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a.认知结构 b.价值体系 c.观念系统 d.策略框架 a.呈现厌恶刺激 b.官方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c.消除敏感反应 d.消解肌肉紧绷 a.上位学习 b.下位自学 c.概念学习 d.同列自学 a.问题行为 b.教学犯罪行为 c.学习行为 d.操作方式犯罪行为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a.沉思型 b.冲动型 c.辐合型 d.收敛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a.劝服 b.榜样示范 c.群体签订合同 d.价值辨析 e.奖励与惩罚 a.网络模拟动画 b.观测实物 c.演示实验 d.至实地参观访问 e.文艺作品赏析 a.献唱 b.文学创作 c.踢球 d.运算 e.驾车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学习包括知识的( )几个过程.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现行组织者策略 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原则 E、强化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 )。 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 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 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机械—接收学习D.机械—发现学习 10、(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B.班杜拉C.桑代克D.巴甫洛夫 11、(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有意义言语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 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认知-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15、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这种行为是()。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