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哈工大大物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大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提高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技能;

3.熟练掌握实验记录方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技巧。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2.动量定理;

3.万有引力定律;

4.欧姆定律;

5.电磁感应定律;

6.光的反射和折射;

7.杨氏干涉实验。

实验步骤:

1.停止作业,收拾物品,关灯锁门;

2.认真浏览实验器材说明书和实验原理;

3.分组进行实验,确保人员、器材和实验环境安全;

4.对实验现象进行观测和记录,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组织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实验结果:

1.通过万有引力实验,验证了宇宙万物的万有引力定律;

2.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在不同材质和角度下,观察到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通过杨氏干涉实验,验证了光波干涉的规律性。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严谨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得到了多个实验结

果和结论。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大物学科的基本定律和规律,对

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

结论几部分组成。为了使报告具有严谨性和可读性,在撰写报告

过程中,对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总结,取得符合实

际的结论。同时,应该注意选取恰当的表格和图表展示实验结果,使报告更加直观。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学校相关

规定和要求,确保报告的规范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大学物理实验》;

2.《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哈工大大物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大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提高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技能; 3.熟练掌握实验记录方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技巧。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2.动量定理; 3.万有引力定律; 4.欧姆定律; 5.电磁感应定律; 6.光的反射和折射; 7.杨氏干涉实验。 实验步骤: 1.停止作业,收拾物品,关灯锁门; 2.认真浏览实验器材说明书和实验原理; 3.分组进行实验,确保人员、器材和实验环境安全;

4.对实验现象进行观测和记录,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组织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编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实验结果: 1.通过万有引力实验,验证了宇宙万物的万有引力定律; 2.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在不同材质和角度下,观察到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3.通过杨氏干涉实验,验证了光波干涉的规律性。 实验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严谨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得到了多个实验结 果和结论。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大物学科的基本定律和规律,对 于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报告撰写: 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 结论几部分组成。为了使报告具有严谨性和可读性,在撰写报告 过程中,对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适当的分析和总结,取得符合实 际的结论。同时,应该注意选取恰当的表格和图表展示实验结果,使报告更加直观。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学校相关 规定和要求,确保报告的规范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大学物理实验》; 2.《物理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霍尔效应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霍尔元件的制作工艺和特性; 2. 掌握霍尔效应的实验方法和测量原理; 3. 了解霍尔效应在电磁学和半导体中的应用; 4. 熟练掌握霍尔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霍尔元件 霍尔元件是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包括霍尔片和两个接触点。霍尔片所在的面被接上电,霍尔面受到一个磁场时,霍尔电位差就会出现。霍尔电势是电势与电场的乘积,由负载电流和输入电压维持。霍尔电势大小与霍尔电导有直接关系。 2. 霍尔效应 当载有电流的导体在外磁场中移动时,如果该导体的厚度很小,就会出现霍尔效应。这种效应被称为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的物理原理亦非常简单。电子顺着磁场方向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其中洛伦兹力垂直于电子的往复运动,同时导致电子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移动,此时电子内的电荷聚集在两边,形成了一个激活电动势,即霍尔电势。 3. 实验装置 富血红相机,霍尔电场电源,数字万能表,霍尔元件,霍尔效应试验样品块,两个高强度永久磁铁。 实验过程 1. 实验样品块与样品固定块相连,将该样品块放置在磁铁之间,并旋转磁铁,使其磁场与样品块同轴。此时,在样品块上加上霍尔电极的电压。 2. 将电压表安装在霍尔电极的两端,并将其任意保持一个方向。记录下当前电压。 3. 开关功率源,并将电流带到霍尔元件上。 4. 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可以得到霍尔电势。

5. 重复测量,直到获得清晰的数据,为在提供数据做铺垫。 6. 测量结束后,关闭电源和电压表。 7. 计算不同电流、不同磁场下的霍尔电势。 8.分析相关数据。 三、实验数据 I(mA)B(T)VH(mV) 1.01 0.3666 0.825 1.51 0.5466 1.225 2.02 0.7266 1.63 2.52 0.9066 2.042 3.03 1.0866 2.445 3.53 1.2666 2.86 4.04 1.44 3.248 四、数据处理 1. 作出I-B、I-VH关系图。 2. 求出样品块的霍尔系数,即Kh=VH/IB。 3. 利用电阻降温层和导体层之间的比例得到样品块材料的铁磁率。 五、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测量霍尔电势实验数据,探索了霍尔效应的特性,并分析了霍尔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最终,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了实验结果,并得到了样品块的霍尔电导,表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哈工大大物实验报告 一、引言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是中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拥有丰富的实验资源和实验条件。大物实验是哈工大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本文将对哈工大大物实验进行报告,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分享实验经验。 二、实验目的 大物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 三、实验内容 1. 实验一:测量光的折射率 本实验通过测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和入射角,计算出光的折射率。实验中使用了光学仪器和角度测量仪,通过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处理,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折射率结果。 2. 实验二:测量电磁感应现象 本实验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测量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验证了电磁感应定律。实验中使用了恒定磁场和线圈,通过改变线圈的位置和方向,观察到了感应电动势的变化规律。 3. 实验三:测量物体的密度 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实验中使用了天平和

容积瓶,通过准确的质量测量和体积测量,得到了物体的密度结果。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 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光密度和折射角有关。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光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关系曲线,并与理论 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较为接近。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感应电动势与磁场的变化规律相关。通过实验数据的处 理和分析,得到了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强度和线圈位置的关系曲线,并验证了电 磁感应定律。 3.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物体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有关。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 分析,得到了物体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曲线,并计算出了物体的密度值。 五、实验心得 大物实验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深刻体会 到了实验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和测量工具,掌握了准确测量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同时,我也发现了实验中可 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学会了如何减小误差和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六、总结 大物实验是一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的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本文对哈工大大物实验进 行了报告,总结了实验的目的、内容、结果和心得体会。通过实验的实践,我 深刻认识到了实验科学的重要性和实验技能的必要性,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报告之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哈工大近代光学实验报告】 《近代光学创新实验》 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介绍 院(系)专业光学工程 学生许祯瑜 学号班号 2013年6月 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介绍 摘要:双曝光全息照相技术是指在拍摄静态全息图曝光过程中,如 果拍摄物产生了微小位移(或微小形变),则这张全息图再现时在 像的表面上就会产生若干条黑条纹,从而可以根据全息图片再现的 物象条纹完成对拍摄物体表面,诸如形变、位移、振动等多种物理 量的研究和测量工作。通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全息干涉测量法已经 在无损检测、微小位移或振动的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 为全息照相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关键词:激光全息干涉技术;双爆光;测量 0 引言 双曝光法即在全息光路布局中,用一张全息底片分别对变形前后的 物体进行两次全息照相。这时,物体在变形前后的两个光波波阵面 相互重叠,固定在一张全息图中。如全息图用拍摄时的参考光照明,再现的干涉条纹图即表征物体在两次曝光之间的变形或位移。双曝 光全息干涉法是简单易行的常用方法,可获得高反差的干涉条纹图。自激光全息术发明以来,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对相关技术和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激光全息技 术与其它学科技术的综合运用,激光全息技术更展现了它的巨大应 用前景。全息干涉测量技术是全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最早也是最主 要的技术之一,它把普通的干涉测量同全息技术结合起来,有如下 特点: (1) 一般干涉测量只可用来测量形状比较简单的高度抛光表面的工件,而全息干涉测量能够对具有任意形状和粗糙表面的三维表面进行测量,精度可达光波波长数量级。

(2) 由于全息图再现的像具有三维性质,故用全息技术就可以通过干涉测量方法从许多不同视角去观察一个形状复杂的物体,一个干涉测量全息图就相当于用一般干涉测量进行的多次观察。 (3) 全息干涉测量可以对一个物体在两个不同时刻的状态进行对比,因而可以探测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 的任何改变。这样,将此一时刻物体与较早时刻的物体本身加以比较,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将有很大优点,特别是适用于任意形状和粗糙表面的测量。 (4) 全息干涉测量的不足之处是其测量范围小,仅几十微米左右。目前,全息干涉测量技术在方法上先后发展了实时全息干涉法(单次曝光法)、双曝光全息干涉法、时间平均全息干涉法、双波长干涉法以及双脉冲频闪全息干涉法等。双曝光全息干涉测量法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是测定物体微小变形的有效方法。 1 实验原理 1)基本原理所有干涉仪的工作原理都是比较两个或多个波面的形状。双曝光法是将初始物光波面与变形以后的物光波面相比较。在记录过程中对一张全息干板作双曝光,一次是记录初始物光波(标准波面)的全息图;一次是记录变化以后的物光波(变形波面)的全息图。这两张全息图记录在同一张干板上,记录时顺序也可以颠倒。当用照明光波再现时,可再现出两个物光波面,这两个波面是相干的,因而观察到的是她们之间的干涉条纹。通过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波面的变化。 双曝光法的记录与再现光路如图1所示。在底片平面上,参考光波r(x,y)=r0(x,y)exp??i?r(x,y)??,初始物光波 o(x,y)=o0(x,y)exp??i?0(x,y)??,变 i?形后的物光波o(x,y)=o0(x,y)exp?0?(x,y)??。 图1 双曝光全息图的记录与再现 假设两次曝光时间相同,则总的曝光光强为 i(x,y)=o+r+o+r=?(r02+o0)2+or?0e0xp0r)??i(???+or22 ?+o0r0exp?-i(?0+o0r0exp?i?-?-?r)?()0r????00exi(??r0)???p?在线性记录条件下,全息图的复振幅透过率正比于曝光光强 假设用参考光波照明全息图,如图1(b),则在全息图的透射光波中,与原始物光波和变形物光波有关的分量波为 再现的原始物光波前和变形物光波前沿同一方向传播,产生干涉。这时干涉条纹的强度分布为 ii=ccos(?0-?0)

大物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大物实验报告 篇一:大物实验报告 大物实验报告 姓名:任文浩学号:2141601049 第二十四次实验 成绩 _________ 实验日期20XX.11.16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同组者许林松审批日期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性能。 2.学习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测量与研究方法。 二.实验所给仪器及用法 实验仪器: Lb-sc太阳能电池研究仪,太阳能电池板,连线若干,60w白炽灯,挡板。 用法:

1.在光照状态下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uoc、最大输出功率pm,最佳负载及填充因子FF的测量(1)打开电机箱电源,将控制白炽灯电源的“开灯/关灯”开关置于“开灯”,并把“亮度调节”旋钮调到最小; (2)将太阳能电池的插头用线连接到电机箱的相同颜色插头上(注意连接插头时要连接同一块电池板的两个插头),将“明暗状态开关”拨到“明状态”,加载电压调到0v,“负载调节”(负载电阻)旋钮逆时针调到最小,此时电流表上有电流显示,这是外界光产生的本底光电流; (3)将灯源亮度调到最强,逆时针调节负载电阻旋钮到最小,测出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sc,顺时针调节负载电阻旋钮到最大,测出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uoc; (4)将灯源亮度调到最强,调节负载电阻,由最小逐渐调到最大,可以看见光电流及负载电压的变化,负载电压每隔0.2V左右测量负载的电压和电流值。 2.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uoc与相对光强关系的测量 分别将“负载调节”旋钮(负载电阻)调到最小和最大,改变白炽灯光强度(旋转“亮度调节”旋钮),分别记录下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白炽灯光强度刻度分有Ⅰ、Ⅱ、Ⅲ、Ⅳ和Ⅴ挡,相对光强分别对应20%、40%、60%、80%和100%。 3.不同角度光照下的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的测量

大物实验报告——传感器信号的数据采集

传感器信号的数据采集试验报告 一、试验目的与试验仪器 试验目的 1)了解模/数转换的相关学问,把握采样频率的参数调整。 2)学会使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把握对不同类型信号的数据采集方法。 3)了解温度传感器、红外测距传感器、集中硅气体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信号输出形式。 4)学会使用电压放大器、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等硬件信号调理电路,对信号进展调理。 5)学会使用LabView 软件进展简洁的编程,实现对采集信号的调理、输人和显示。 试验仪器 多功能数据采集卡、温度传感器试验板、红外测距传感器试验板、集中硅气体压力传感器试验板,低通滤波器电路板、电压放大器试验板、差动放大器试验板、相关电子元器件等。 二、试验原理 〔要求与提示:限400 字以内,试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 1、信号的分类 在物理量被转换成为电信号之后,需要依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将信号进展分类。 首先将信号划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指相对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数字信号仅有两种电平一一高电平和低电平。 2、模/数转换和数据采集 模/数转换是指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的技术。一些典型的模拟信号,例如温度、压力、声音或者图像等,需要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存储和传输的数字形式。典型的模/数转换过程如图7.1-3 所示,首先将模拟信号依据采样的原理进展离散化,再以数字信号的形式输出。 3、传感器信号的数据采集 DAQ 系统最常采集的传感器输出信号有电流信号和电压信号。电压信号又可以分为单端接地(RES) 电压、单端浮地(NRES) 电压和差分电压信号。 三、试验步骤

〔要求与提示:限400 字以内〕 1)使用USB-6008 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及其自带的Measurement & Automation Explorer 〔MAX〕软件建立简洁的采集数据系统。 2)使用LabVIEW 软件开发应用程序,建立用户自定义的数据采集系统。 3)红外距离传感器信号采集试验 将红外距离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正电压信号连接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的AI 端子,地信号连接GND 端子,利用Measurement & Automation explore 软件测试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的端子选择及参数设定,完成单端接地电压的信号采集,利用LabView 软件设计根本的数据采集程序,完成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并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 4)集中硅压力传感器信号采集试验 将集中硅压力传感器的差分电压信号的正极连接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的Al + 端子,信号负极连接AI- 端子。利用Measurement & Automation explore 软件测试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的端子选择及参数设定,完成单端接地电压的信号采集,利用LabView 软件设计根本的数据采集程序,完成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并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 四、数据处理 〔要求与提示:对于必要的数据处理过程要贴手算照片〕 红外距离传感器根本信号记录表 测量点标定距离cm 电压V 10.00 3.10 2 5.00 2.25 310.00 1.60 415.00 1.28 520.00 1.06 625.00 0.89 730.00 0.80 835.00 0.71

大物仿真实验报告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1)

大物仿真实验报告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1) 实验背景: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是指在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变化情况。热敏电阻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电阻器件。其应用广泛,例如在汽车引擎中使用用于测量水温,或在空调中使用 用于测量室内温度等。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热敏电阻的基本特性,探究其电阻值与温度之间的 关系,并通过仿真实验的结果对理论进行验证。 实验原理: 热敏电阻将温度变化给传感器,传感器在传递到仪表中转化为电信号。热敏电阻分为两种:正温度系数电阻和负温度系数电阻。正温度系数 电阻,随温度的升高,电阻值也随之升高;负温度系数电阻,随温度 的升高,电阻值随之降低。 仿真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采用Multisim软件对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进行仿真,具体步 骤如下: 1.利用仿真器件库中的电阻器添加热敏电阻器件。 2.将测得的不同温度数据导入Multisim软件中。 3.在Multisim软件中将温度数据与电阻值的关系图形化。 4.分别绘制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图形,并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Multisim软件仿真得到的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温度特性曲线如下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在较低温度下,电阻值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在较高温度下,电阻值反而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根据电阻温度系数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由于热敏材料呈正温度系数或负温度系数导致的。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热敏电阻器件随温度变化导致电阻值变化。 2.热敏电阻器件具有一定的温度灵敏度。 3.热敏电阻器件的温度特性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深入了解了热敏电阻的基本特性,探究了其电阻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仿真实验的结果对理论进行了验证,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应用和开发热敏电阻器件提供了帮助。

大物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物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大物声速测量实验报告 引言 声速是指在特定介质中传播的声波的速度,是一个物质的固有性质。声速的测 量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声波在不同 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探究声速与介质性质的关系。 实验装置和步骤 实验装置包括声源、振动传感器、示波器、计时器等。首先,将声源放置在一 个恒温水槽中,用示波器和振动传感器测量声波在水中的传播时间。然后,将 声源放入其他介质中,如空气、玻璃等,重复测量声波的传播时间。根据传播 时间和介质的长度,可以计算出声速。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多次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根据传播时间 和介质长度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声速。实验结果表明,声速在不同介质中 是不同的。在水中,声速为1480米/秒,而在空气中,声速为343米/秒。这与我们平时的感觉相符,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更强,所以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更快。 进一步分析发现,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密度越大,分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力越强,声波传播的速度也越快。而弹性模量则反映了介质的刚度, 刚度越大,声波传播的速度也越快。这与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相吻合。 实验中还发现,声速与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热运动 增加,介质的密度降低,导致声速增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夏天,声音传播

的速度比冬天更快的原因。 实验误差和改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误差。首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无 法完全控制介质的温度和压力。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 测量仪器的精度也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增加实验次数,取平均值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也可以提高实验 的精度。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声速与介质性质的关系。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 模量有关,而与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声速的测量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 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声速测量技术来研究材料的弹性、密度等性质,为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总结 本实验通过测量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时间,探究了声速与介质性质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声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而与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实验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可以通过增加实验次数和使用更精确的仪器来提高实 验的精度。声速的测量对于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工程 设计和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大物实验报告——用电桥测电阻

实验4.7 用电桥测电阻 实验目的 1、掌握用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电桥灵敏度的概念。 3、学习消除系统误差的一种方法一一交换测量法。 实验仪器 插板式电路板以及配套的电阻、开关、导线,SPS3203D 型稳压电源,QJ23a 型直流电阻电桥箱,ZX96 型电阻箱(0~99999.9Ω,0.1级,0.1W),JO409 型电流计,待测金属膜电阻(阻值约为500Ω、50kΩ、500kΩ) 等。 实验原理 1、惠斯通电桥原理及其特性 惠斯通电桥的原理电路图如图所示,四个电 阻R1、R2、Rx、R0 分别组成电桥的四个臂,其 中Rx称为待测臂,R0称为比较臂,R1/R2的比 值称为比率N。当流过检流计的电流ig=0时,C、 D两点电势相等,此时电桥处于平衡状态,可得 到 Rx=R1*R0/R2 2、惠斯通电桥的误差分析 用惠斯通电桥法测电阻的误差主要由桥臂电阻自身所带来的误差和电桥的灵敏度带来的误差决定。 (1)桥臂电阻引起的误差:当电桥平衡时,被测电阻Rx的准确度取决于R1、R2、R0的准确程度。为了消除比率N即R1/R2 的比值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当R1/R2 取1时,保持R1、R2 不变,交换R0、Rx的位置,再调节R0使电桥平衡。设电桥再次平衡时R0变为R0’,则可得 Rx=√(R0*R0’)

(2)电桥灵敏度带来的误差:在实验中电桥的平衡是根据检流计指针有无偏转来判断的,如果通过检流计的电流很小,使指针偏转小于0.2 格,就很难从实验上观察出来,这就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因此,在计算R0引起的不确定度UR0时,除了需要考虑电阻箱的仪器误差外,还需要考虑到电桥灵敏度可能引进的附加误差ΔR0*,即 UR0= √((ΔR0仪)^2+(ΔR0*)^2) 如果忽略电源内阻,可得 S=Si*R1*R0*UAB/(R1*Rx*(R2+R0)+R2*R0*(R1+Rx)+RG*(R1+Rx)*(R2+R0)) 可知,通过改用高灵敏度的检流计和提高工作电压均能提高电桥的灵敏度。由于电桥灵敏度S并不是一个恒量,所以测量过程中应尽量使检流计的指针偏转较小的角度得到电桥平衡时电桥的灵敏度S。 2、箱式电桥 箱式电桥(电桥箱) 采用了与惠斯通电 桥相同的原理,由于其把全部的仪器和部件 集成在一个盒子中,使用起来更为简便。箱 式电桥的原理电路图如图所示,待测电阻 Rx为 Rx=N*R0 Rx为待测电阻; N为电桥比率系数; R0 为比较臂标度盘示值。 实验步骤 1、用自搭电桥研究惠斯通电桥特性及电阻测量 使用插板式电路板如图连接电路,选择适当 的电阻作为R1和R2,使其比率为1,并使用交换 测量法测量阻值约为500Ω金属膜电阻的阻值, 并测定不同的电源电压和检流计内阻的情况下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耦合摆

哈工大物理实验报告耦合摆 引言 耦合摆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实验,它可以用来研究摆的运动 规律和耦合效应。本实验将通过观察和分析耦合摆的运动特性,探讨摆的共振现象和相位差对耦合摆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相关理论公式。 实验目的 1.研究耦合摆的运动规律和耦合效应; 2.定量观察和分析耦合摆的共振现象; 3.利用实验数据验证相关理论公式。 实验器材 1.两个具有可调长度的铅垂线摆; 2.两个具有刻度的小铅球; 3.移动式光电计数装置;

4.字机(用于记录数据); 5.台式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 实验原理 耦合摆是由两个具有可调长度的铅垂线摆耦合而成。当其 中一个摆钟运动时,另一个摆钟也会受到影响而发生一定的运动。其运动方程可以表示为: 耦合摆运动方程 耦合摆运动方程 其中,θ1和θ2分别表示摆锤1和摆锤2的摆动角度;l1 和l2分别表示摆锤1和摆锤2的线长;m1和m2分别表示 摆锤1和摆锤2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k表示耦合系数;ω1和ω2分别表示摆锤1和摆锤2的角频率。 由上述运动方程可知,耦合摆的运动规律与摆锤的质量、 长度和耦合系数等因素有关。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调整摆锤的长度和改变耦合系数来观察和分析耦合摆的运动特性。 实验步骤 1.调整两个摆锤的线长,并保持其相等;

2.将两个摆锤分别摆到一个固定的初始角度并释放; 3.使用移动式光电计数装置记录摆锤的摆动过程; 4.使用字机记录实验数据; 5.重复以上步骤3-4,改变耦合系数,并记录实验数 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 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摆锤的摆动角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角度的变化曲线,可以计算出摆锤的角频率和振幅。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数据,可以观察到耦合摆的共振现象。共振现象是指在某一特定频率下,摆锤摆动的振幅达到最大值。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控制摆锤的长度和耦合系数,从而改变共振频率,并验证理论公式: 共振频率公式 共振频率公式 通过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公式,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大物实验报告声速的测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物实验报告声速的测定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 声速的测量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以及时差法测量介质中的声速 2.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 3.了解声速与介质参数的关系。 【实验原理】 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易被反射等优点。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的优点还在于超声波的波长短,可以在短距离较精确的测出声速。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一般通过电磁振动与机械振动的相互转换来实现,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来实现的。本实验采用的是压电陶瓷制成的换能器(探头),这种压电陶瓷可以在机械振

动与交流电压之间双向换能。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其频率和波长的关系为:vf(1)由(1)式可知,测得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以得到声速。同样,传播速度亦可用v?L/t(2)表示,若测得声波传播所经过的距离L和传播时间t,也可获得声速。 1.共振干涉法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s1和s2为压电晶体换能器, s1作为声波源,它被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交流电信号激励后,由于逆压电效应发生受迫振动,并向空气中定向发出以近似的平面声波;s2为超声波接收器,声波传至它的接收面上时,再被反射。当s1和s2的表面近似平行时,声波就在两个平面间来回反射,当两个平面间距L为半波长的整倍数,即 L=n×,n=0,1,2, (3) 2λ 时,s1发出的声波与其反射声波的相位在s1处差2nπ(n=1,2……),因此形成共振。 因为接收器s2的表面振动位移可以忽略,所以对位移 来说是波节,对声压来说是波腹。本实验测量的是声压,所以当形成共振时,接收器的输出会出现明显增大。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参见图2)。 图中各极大之间的距离均为λ/2,由于散射和其他损耗,

哈工大大物实验--空气中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

哈工大大物实验–空气中声速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量空气中声速,并了解声速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实验器材 •电子计时器 •手电筒 •音频发生器 •计算机 •计时器 •精度不低于0.01s的秒表 •立体声播放器 实验原理 根据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公式,声速等于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距离与传播时间的 比值。而声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而空气密度变化极小,可以视为定值不变,因此空气中声速的测量主要分为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平板法,利用在空气中均匀的传播速度及时间的物理特征,将两 个铝制平板恰好竖直对立,利用调制的声波,发射器在一板上,接收器在另一板上, 接收到多次声波,它们的周期和半个波长都可以由厚度和空气中的声速推算得出,根据测量距离,就可以间接地得到声音的速度。 第二种方法是谐振管法,将音频发生器与谐振管相连,改变音频频率使得谐振 管中的空气只有一个驻波,此时驻波长度除以共振频率即为声速,此方法较为直接。 实验步骤 1.按照平板测量法中的公式计算铝制平板的距离,并将其设置在实验室 中; 2.连接音频发生器与谐振管,调整发生器频率,使得谐振管内产生一个 驻波; 3.使用计时器测量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间,重复多次实验,并将测得的 时间记录下来; 4.使用精度不低于0.01s的秒表测量铝制平板上相隔一个波长的距离, 并记录测量值。

实验结果 使用平板法测量声速得出的声速为347.77m/s,使用谐振管法测量声速得出的声速为343.03m/s。 讨论 可见平板法和谐振管法在测量中会有一定误差,而在此次实验中,两种方法测得的声速相差不到5m/s,说明两种方法都能够较准确地测量出空气中的声速。此外,在实际测量中,不同的环境因素也会对声速产生影响,例如气压和温度等。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声速的测量方法和原理,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误差和影响因素。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进行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

哈工大物理实验-数码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样本(电子稿)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二十四数码照相技术基础 学号班号姓名合作者相机编号 No. 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码照相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及一些重要概念; 2.学习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 3.学习数码相机在科学技术照相中常用的一些高级功能。 二、实验原理 (按下面的提示完成对实验原理的描述) 1.参考本实验的讲义和实验原理图片库,简述: 数码相机的原理结构:主要是利用CCD/CMOS传感器的感光功能,将来自被拍摄物体的光线通过光学镜头成像于光电转换器CCD(或CMOS)的感光面上。经由CCD直接输出的是模拟信号,由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经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处理,将图像保存到存储器中。 原理光路(在图上标出:光阑直径、进光面积、成象面积各量) (图片版权属原作者 :-) ) 2.简单解释以下名词: 光圈(光圈指数):光圈是限制光束通过的结构。光圈能改变能光口径,控制通光量。光圈指数是衡量光圈大小的参数,数值越小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大,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大;反之,数值越大,表示光圈的孔径越小,所对应成像面的亮度就越小。 快门速度(时间):决定曝光时间,速度越快则曝光时间越短。 景深:拍摄有前后纵深的景物时,远景不同的景物在CCD上能够清晰成像的范围。 3.成象曝光量H与光圈指数F及快门开启时间t间的关系:光圈指数越大,快门开启时间越久,则曝光量越大;反之,光圈指数越小,快门开启时间越短,则曝光量越小。即H∝(1/F)2t

三、照片及分析评价 项目一 拍照模式:自动 ISO:800(自动产生)快门:1/20(自动) 光圈:5.6(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 项目一评议: 画面较暗,曝光量不足、颜色偏黄,白平衡调节不当、画面不够清晰,聚焦不准。项目二 拍照模式:P ISO:1600(自动产生)快门:1/25(自动) 光圈:8(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 拍照模式:P ISO:1600(自动产生)快门:1/25(自动) 光圈:8(自动)白平衡:自动曝光补偿:0 项目二评议:

大物仿真实验报告-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及测温原理,学习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习坐标变换、曲线改直的技巧。 二、实验所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直流单臂电桥、检流计、待测热敏电阻和温度计、调压器。 三、实验原理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为: A,B是与半导体材料有关的常数,T为绝对温度,根据定义,电阻温度系数为: R 是在温度为t时的电阻值。惠斯通电桥的工作原理 t

如图所示: 四个电阻R0,R1,R2,Rx组成一个四边形,即电桥的四个臂,其中Rx就是待测电阻。在四边形的一对对角A和C之间连接电源,而在另一对对角B和D之间接入检流计G。当B和D两点电位相等时,G中无电流通过,电桥便达到了平衡。平衡时必有Rx = (R1/R2)·R0,(R1/R2)和R0都已知,Rx即可求出。 电桥灵敏度的定义为: 式中ΔRx指的是在电桥平衡后Rx的微小改变量,Δn越大,说明电桥灵敏度越高。 实验仪器 四、实验所测数据 •不同T所对应的Rt 值

R 均值,1 / T,及ln R t的值t 五、实验结果: 1.热敏电阻的R t-t特性曲线 数据点连线作图

在图上找到T=50所对应的点做切线,可以求得切线的斜率: K=(500-0)/(0-85)=5.88 由此计算出:α=-0.031 二次拟合的曲线: 在图上找到T=50所对应的点做切线,可以求得切线的斜率:K=(495-0)/(0-84)=5.89 由 由此计算出:α=--0.031 2.ln R t -- (1 / T)曲线

大物实验报告!!

大物演示实验论文 一、基本资料 辉光球又称为电离子魔幻球。它的外观为直径约15cm的高强度玻璃球壳 球内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 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产生神秘色彩。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二、实验原理 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电场中的放电现象。玻璃球中央有一个黑色球状电极。球的底部有一块震荡电路板,通电后,震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球内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而光芒四射。辉光球工作时,在球中央的电极周围形成一个类似于点电荷的场。当用手(人与大地相连)触及球时,球周围的电场、电势分布不再均匀对称,故辉光在手指的周围处变得更为明亮,产生的弧线顺着手的触摸移动而游动扭曲,随手指移动起舞。 三、相关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低压气体中显示辉光的放电现象,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低压气体放电管中,在两极间加上足够高的电压时,或在其周围加上高频电场,就使管内的稀薄气体呈现出辉光放电现象,其特征是需要高电压而电流密度较小。辉光的部位和管内所充气体的压强有关,辉光的颜色随气体的种类而异。荧光灯、霓虹灯的发光都属于这种辉光放电。 霓虹灯,即氖灯。是一种冷阴极放电管,把直径为12-15毫米的玻璃管弯成各种形状,管内充以数毫米汞柱压力的氖气或其他气体,每1米加约1000伏的电压时,依管内的充气种类,或管壁所涂的荧光物质而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多用

哈工大实验报告

哈工大实验报告 近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作为中国著名的工科院校,一直致力于高水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作为一名哈工大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项有关智能机器人的实验,并撰写本篇实验报告,以分享我的经验和感悟。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目标是设计一个智能机器人,它能够在指定场地内进行自主导航。我们小组采取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将机器人分为感知模块、决策模块和执行模块。感知模块通过摄像头和多种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据输入。决策模块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感知模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行为策略。执行模块则负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实际行为。 实验过程 我们小组的实验过程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我们进行了大量文献调研和相关技术的学习。了解了当今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接着,我们进行了感知模块的设计与搭建。通过对感知器件的选型和硬件的调试,成功地将环境信息转化为数据输入。接下来,我们开始着手研究决策模块。利用神经网络算法

对感知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使机器人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正 确决策。最后,我们进行了执行模块的实现。通过编程控制机器 人的执行行为,使机器人能够准确地导航和移动。 实验结果 经过数个月的努力,我们小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结果。我 们的智能机器人在实验场地内能够自主导航,避开障碍物,并正 确地执行任务。感知模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能够获取 到准确的环境信息。决策模块经过训练后,能够对各种情况做出 相应的反应,且具有较高的智能性。执行模块的行为控制也相当 精确,机器人能够按照预定路径运动,并在需要时改变方向。 实验感悟 通过参与这个实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乐趣。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通过团队的努 力和合作,我们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完成了实验目标。同时, 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使我受益匪浅,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提升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

大物实验光的偏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 学号—专业班实验班_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 成绩一 批阅教师签名________ 批阅日期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偏振片和波片的工作原理; 2. 搭建合适的实验光路; 3. 光的不同偏振态的转换与检测; 4. 学习线偏振光的偏振片起偏和检测方法,验证马吕斯定律; 5. 观测半波片对线偏振光振动面的旋转作用; 6. 利用1/4波片产生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 二、实验原理: 1. 产生偏振光的元件: 一个方法是利用光在界而反射和透射时光的偏振现象。反射光中的垂直于入射而的光振动(称s分量)多于平行于入射面的光振动(称P分量);而透射光则正好相反。在改变入射角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即入射角为一特定值时,反射光成为完全线偏振光 (S分量)。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而且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垂直,这种现象称之为布儒斯特定律。如下图所示:

第二种是光学棱镜,如格兰棱镜格兰棱镜由两块方解石直角棱镜构成,两棱镜间有空气间隙,方解石的光轴平行于棱镜的棱。自然光垂直于界面射入棱镜后分为o光和e光,0光在空气隙上全反射,只有e光透过棱镜射出。如图: 第三种是偏振片,它是利用聚乙烯醇塑胶膜制成,它具有梳状长链形结构分子,这些分子平行排列在同一方向上,此时胶膜只允许垂直于排列方向的光振动通过,因而产生线偏振光。 2. 波晶片 又称位相延迟片,是改变光的偏振态的元件。它是从单轴晶体中切割下来的平行平而板,由于波晶片内的速度vo,ve不同(所以折射率也就不 同),所以造成o光和e光通过波晶片的光程也不同。当两光束通过波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