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盖性能校核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盖性能校核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盖性能校核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

发动机盖(罩)性能校核规范模板

发动机盖(罩)性能校核规范

1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发动机盖性能设计校核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轿车、SUV等新车型开发的发动机盖性能设计校核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2003/102/EC 欧洲行人碰撞保护技术指令

3对于产品设计的校核要求

3.1 结构性能

3.1.1 模态频率

图1 发动机盖一阶模态图2 发动机盖二阶模态

边界条件

——自由,无约束。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一阶自由模态≥20Hz。

3.1.2 扭转刚度

图3 扭转刚度约束条件图4 扭转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120 N.m/°

3.1.3 横向刚度

图5 横向刚度约束条件图6 横向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150 N/mm。

3.1.4 铰链安装点刚度

图7 铰链安装点刚度约束条件图8 铰链安装点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1000 N/mm

3.1.5 锁钩安装点刚度

图9 锁钩安装点刚度约束条件图10 锁钩安装点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200 N/mm。

3.1.6 支撑杆安装点刚度

图11 锁钩安装点刚度约束条件图12 锁钩安装点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

目标

>200 N/mm。

3.1.7 缓冲块安装点刚度

图12 锁钩安装点刚度约束条件图13 锁钩安装点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150 N/mm。

3.2安全性

3.2.1行人碰撞的法规要求(按照2003/102/EC第二阶段)

图14 发动机盖头部碰撞区域图15 头部碰撞测试点

图16 发动机盖外板与机舱零件距离要求

接收标准

——在发动机舱内所有部件上表面距发动机盖外板距离:儿童头部撞击区域不小于70mm,成人头部撞击区域不小于85mm;

——发动机盖包边和翼子板支撑不小于50 mm,包边与翼子板安装面距离大于20 mm。

3.2.2开启力

沿发动机盖开启方向,模拟密封条,限位块装置的实际情况,施加一个200N的力,进行10次手动开启和关闭。这些力值将在开启操纵拉索拉动的尺寸范围内,根据其安装在车身上的开关的方向,进行测量。在这些条件下,发动机盖锁开启摇臂的开启力在20-60N之间直到解锁为止。

3.2.3开锁力

由手柄施加在安全挂钩上的脱开力:14N≤F≤20N 。

3.2.4锁止力

静态关闭力,发动机盖通过压力或重力自动关闭,卡板关闭力:F≤200N。

3.3抗凹性能(按照QZTB 08.022-2011分析标准)

目标

——发动机盖应给人以坚固耐用的印象;

——在特殊情况下发动机盖永久变形的程度能够被用户所接受。

工况及边界条件

结合发动机盖约束模态分析和屈曲分析结果,并直观判断较薄弱位置,综合上述几种方法,最终确定6个抗凹加载点。

图17 加载示意图图18 约束示意图

评价标准

加载至50N加载点最大变形小于2.5mm,加载至400N加载点最大变形小于15mm,卸载后残余变形小于0.5mm。

3.4锁止刚度

图19 加载及约束条件图20 锁止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60 N/mm。

3.5发动机盖过冲击和耐久

目标

能使用12年或行驶240000公里。

3.5.1发动机盖过冲击

试验车辆及发动机盖样件的要求

——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发动机盖和前翼子板间隙应该为外观检测报告里指出的名义值;

——发动机盖和车灯/品牌标记总成间的间隙为断面图上标注的最小值;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试验条件

——从撑杆支撑的位置关闭发动机盖且关闭速度2m/s。

接收标准

——发动机盖与周边件不接触;

——间隙面差在DTS规定的范围内。

3.5.2发动机盖开闭耐久

试验车辆及发动机盖样件的要求

——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间隙和面差为名义值;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试验条件

——从撑杆支撑的位置关闭发动机盖,关闭速度2m/s。

——循环次数:5000次。

接收标准

——实验后,发动机盖无明显变形;无裂纹,无不规律的磨损;

——发动机盖与周边件无接触;无非正常的损坏或恶化;

——操作力数值不应超过原始值的110%;

——间隙面差在DTS规定的范围内;

——螺钉的拧紧力矩不能低于初始值的90%;

——发动机盖开闭运动顺畅,无卡滞。

3.6高速碰撞

实验标准

——正面碰撞;

——偏置碰撞。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接收标准

——设计时考虑发动机盖在碰撞时溃缩吸能,变成V字形;

——限制发动机盖的向后位移,避免发动机盖侵入乘员舱;

——发动机盖铰链无断裂,发动机盖/铰链、铰链/前纵梁不脱开。

3.7铰链横向刚度

图21 发动机盖铰链约束条件图22 发动机盖铰链横向刚度分析结果试验样件要求

——铰链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铰链: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铰链。

目标

>15 N/mm。

3.8车身侧铰链安装点刚度

图23 车身安装点刚度约束条件图24 车身侧安装点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车身: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车身。

目标

>1000 N/mm。

3.9发动机盖锁安装点刚度

图23 发动机盖锁Z 向刚度约束条件 图24发动机盖锁Z 向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 目标

>500 N/mm 。 3.9发动机盖防腐性 目标

——能使用12年或行驶240000公里; ——2年售后维修。 4

发动机盖性能设计指南

设计要点

——各车型发动机盖尺寸统计:

图25 尺寸示意图

1

100N

——发动机盖总成材料选用:发盖内板通常选用DC04,屈服强度在140-220MP,抗拉强度在

250MP。发盖外板选用烘烤硬化钢板HC180B,以提高发盖的抗凹性能。

表2

——发盖内板与外板和隔震胶组成多个闭和的截面,呈对称布置,使发盖总成有较均匀的刚度,两端的截面上另外布置着纵向的加强筋。从整体考虑,发盖内板要呈大的纵向加强结构。

图26发动机盖主截面示意图图27发动机盖截面空腔示意图——主要大的加强筋布置在内板上,内板上最靠外的两个“梁”起到着主要的承载力作用,铰链安装点、支撑杆固定点布置在这两根对称的“梁”上;

——发盖前端布置较多的加强筋,对于强化结构比较有利;

——气弹簧、铰链、支撑杆、锁、缓冲块的安装孔配合面周围布置加强筋,布置在凸台上,或者凹

面上,加强安装点刚度;

——铰链加强板焊接在发盖内板上,加强铰链安装点的强度,内板上铰链安装面布置在内板上纵向

的凸台结构上,加强安装面的刚度;

图28发动机盖铰链加强板截面示意图

——发盖支撑板:该结构件放在发盖前端,能很好的强化发盖前端结构刚度,一般发盖内板前端,要布置一定数量的台阶、加强筋来加强结构,由于发盖跨度大,刚度差,内板是发盖的主要支撑件,在内板上焊接一个面积大的加强板,中间涂以隔震胶,在发盖外板与支撑板之间形成空腔密封截面;

图29发动机盖外板支撑板截面示意图

——一方面避免前端发盖内板和外板由于过大的距离,外板抗凹性能差,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内板的前端的刚度,从而使发盖总成上的整体刚度表现好;

——发盖内板的加强筋多呈纵向分布。增加一个发盖支撑板,对于加强发盖整体横向刚度起到一定的作用;

——外板支撑板,在受到点冲击时,可以对于局部的冲击载荷,分散到面上,有利于行人保护;——隔震胶槽的设计:发盖支撑板上布置大量的胶槽,尤其是前部对应发盖锁位置,隔震胶槽设计的较其他位置密集,发盖内外板之间间距大,隔震胶能够充分的起到作用,支撑板也实现了支撑的作用,这也能体现这种多点涂胶的灵活性;

——发盖整个前段的结构强度弱,锁加强板与发盖支撑板先焊接在一起,再与发盖内板焊接的结构,对加大发盖总成的刚度,能够保证总成成型后的质量;

——发盖支撑杆安装支架设计有翻边、凸台加强结构,质量轻,加强效果明显;

图30发动机盖支撑杆截面示意图

——隔震胶打胶点主要围绕大的工艺孔边沿布置,均匀分布,在发盖前部,锁安装位置,分布相对密集。所有的涂胶点都应黏结在内外板之间,使隔震胶起到作用。涂胶位置比较:涂胶的覆盖范围尽量大,在内外板之间相对弧度比较大的位置,建议都有支撑点;

图31发动机盖内板涂胶点示意图一图32发动机盖内板涂胶点示意图二

——发动机盖铰链:发盖铰链固定页板固定孔建议设在铰链轴线两侧,对Y向刚度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强化刚度上,尽量从优化铰链结构上出发,尤其是固定页板。由于发盖铰链的轴线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发盖上端尖角位置与翼子板配合的影响,所以前期造型阶段,尽量优化发盖与翼子板、A柱的分界线;

图33发动机铰链结构示意图

——发动机盖铰链:发盖铰链固定页板固定孔建议设在铰链轴线两侧,对Y向刚度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5过往各车型发盖失效模式及解决方案

A02车型

质量问题:发盖前部抗凹不足。

原因分析:发盖前部内板与外部间无支撑,较大面积悬空。

解决方案:发盖内板增加两个支撑支架,厚度为0.7mm,材料为DC01。

图34发动机盖支撑支架示意图 图35发动机盖支撑支架截面示意图 B11车型

质量问题:前舱盖后部中间位置Z 向刚度不足(抗凹不满足要求,过减速杠时上下跳动); 原因分析:

1、发盖内外板之间膨胀胶涂敷不到位,未有效地支撑外板;

2、由于结构受限,发盖后部中间位置(密封条上)无法设计结构增加外板支撑;

3、钣金拉延不充分,刚度偏差。

解决方案:发盖内板增加两个加强板,厚度为0.7mm ,材料为DC01。

图36发动机盖加强板示意图 图37发动机盖加强板截面示意图 质量问题:前机盖在过减速杠的时候,Y 向和Z 向抖动。 原因分析:

1、发盖铰链Y 向刚度不足;

2、发盖外板钣金拉延不充分,刚度偏差。

解决方案:改善发盖铰链Y 向刚度,优化到18N/mm ;发盖外板采用烘烤硬化钢板或者增强贴片。

图38发动机盖铰链示意图

B01车型

质量问题:前机盖在过减速杠的时候,Y向和Z向抖动。

原因分析:

1、发盖铰链Y向刚度不足;

2、发盖锁安装点刚度不足。

解决方案:改善发盖铰链Y向刚度,Y向刚度提高到>15N/mm;提高发盖锁安装点的刚度到>500N/mm。

图39发动机盖加强方案示意图图36发动机盖锁安装点示意图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货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6406110 学号 200604061345 姓名刘大慧 指导教师王文竹

目录 1 汽车的总体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 - - - - - - - - - - - - - - -- - - 1 1.3布置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4轴数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5 驱动形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1汽车载荷质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2整车整备质量的预估-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3汽车总质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4汽车轴数和驱动形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5 2.1.5汽车的轴荷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1汽车轴距L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2汽车的前后轮距B1和B2-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3汽车前悬Lf和后悬LR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6 2.2.4汽车的外廓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3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1汽车动力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2汽车燃油经济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7 2.3.3汽车通过性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8 2.3.4汽车制动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8 3载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和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发动机的选择与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1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2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9

产品设计任务书

产品设计任务书 编制: 校对: 审核:标准: 批准: XXXX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如二○○六年六月)设计任务书编制年月

目录 1 综合概 要.................................................. .................... . (3) 1.1 任务来源和开发目的 (3) 1.2 用途和市场预 测............................................................................... .. (3) 1.3 设计原则........................................................................................... .. (3) 1.4 法律法规........................................................................................... .. (5) 2 技术指 标..................................................... .................... .................... . (9) 3整车成本控 制..................................................... .................... .................... . (12) 4 车型配置 表................................................... .................... .................... . (13) 5 系统特征………………………………………….…....…………...…………….. ...……………..….. .1 6 5.1 动 力............................................................................. .................... .. (16) 5.2 底 盘............................................................................. . (17) 5.3 车 身............................................................................. . (18) 5.4 内外饰 (19) .20……………..……………. ... ...……………………………………….…………………………附件.5 5. 5.6 电子电器 (22) 5.7 安全系统 (24)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要求规范

汽车电路系统设计规范 一、制图标准的制定: 1.1电器符号的定义: 电气图形符号、诊断系统图形符号世界各大公司所用不尽相同,我们根据ISO7639、DIN40900以及美、日主要汽车公司常用符号制定奇瑞公司的电气图形符号库,若有新的器

件没有相应的符号可以根据需要经电器部相关设计人员讨论通过后添加到该库里,以不断丰富更新符号库。

电路图的读图方式一般有正向读图和反向读图两种方法。正向读图一般是设计开发时计算电流分配,负荷计算时使用的一种思路、设计方法;反向读图一般是电路故障检修或优化局部电路时常用的方法,和正向读图方法基本相反。 正向读图法:由电源——电流分配盒——保险丝——控制开关——控制模块输入——控制模块输出——线路分流——用电设备(执行机构)——地。 二、整车电器开发设计输入 根据公司开发车型的市场定位、级别以及市场相关车型比较,电器项目负责人编制出VTS(Vehicle Technical Specify)报公司审批,批准后的VTS表作为整车电器开发的设计输入,各专业组根据VTS要求编写详细的产品功能定义,技术要求。 三、单元电路设计格式规范 3.1功能定义:①根据VTS的要求讨论并制定主要单元电路、电器件零部件组成, 比如空调需要确定蒸发器结构类型、风门控制机构数量、传感器数 量、电子调速器、压缩机类型、冷凝器类型等,并应开始编制初级 BOM表; ②电器件的额定电压、工作电压范围、额定功率的确定; ③额定工作电流、最大工作电流(电机阻转状态)、静态耗电电流的 确定(≤3mA)。 3.2电路原理图:根据各单元的功能确定需要整车输入的哪些信号,输出哪些信号, 信号的类型(触发信号,脉冲频率信号,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信号), 信号参数。控制方面应该考虑继电器控制还是集成电路控制,对于 CAN-BUS需确定该单元的控制信息,系统状态实时检测信息,以 及故障检测信息需不需要在CAN上公布等。单元电路的设计输出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XX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学院:X 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日期:201X年XX月XX日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内容: 1.零件图1张 2.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原始资料: 1.整车性能参数 驱动形式4 2前轮 轴距2471mm 轮距前/后1429/1422mm 整备质量1060kg 空载时前轴分配负荷60% 最高车速180km/h 最大爬坡度35% 制动距离(初速30km/h) 5.6m 最小转向直径11m 最大功率/转速74/5800kW/rpm 最大转矩/转速150/4000N·m/rpm 2.对转向系的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顺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目录 序言 (4) 第一节转向系方案的选择 (4) 一、转向盘 (4) 二、转向轴 (5) 三、转向器 (6) 四、转向梯形 (6) 第二节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基本设计 (7) 一、齿轮齿条转向器的结构选择 (7) 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布置形式 (9) 三、设计目标参数及对应转向轮偏角计算 (9) 四、转向器参数选取与计算 (10) 五、齿轮轴结构设计 (12) 六、转向器材料 (13) 第三节齿轮齿条转向器数据校核 (13) 一、齿条强度校核 (13) 二、小齿轮强度校核 (15) 三、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18) 第四节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21) 一、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21) 二、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横拉杆上断开点的确定 (24) 三、转向传动机构结构元件 (24) 第五节参考文献 (25)

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盖性能校核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 发动机盖(罩)性能校核规范模板

发动机盖(罩)性能校核规范 1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发动机盖性能设计校核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轿车、SUV等新车型开发的发动机盖性能设计校核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2003/102/EC 欧洲行人碰撞保护技术指令 3对于产品设计的校核要求 3.1 结构性能 3.1.1 模态频率 图1 发动机盖一阶模态图2 发动机盖二阶模态 边界条件 ——自由,无约束。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一阶自由模态≥20Hz。 3.1.2 扭转刚度

图3 扭转刚度约束条件图4 扭转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120 N.m/° 3.1.3 横向刚度 图5 横向刚度约束条件图6 横向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150 N/mm。 3.1.4 铰链安装点刚度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Garage JGJ100-98 主编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8年9月1日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库址和总平面 3.1库址 3.2总平面 4坡道式汽车库 4.1一般规定 4.2坡道式汽车库设计 5机械式汽车库 5.1一般规定 5.2机械式汽车库设计 6建筑设备 6.1一般规定 6.2给水排水 6.3采暖通风 6.4电气 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 1总则 1.0.1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使汽车库建筑设计符合使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汽车库建筑设计。 1.0.3汽车库建筑设计应使用方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符合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和符合

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 1.0.4汽车库建筑规模宜按汽车类型和容量分为四类并应符合表1.0.4的规定。 汽车库建筑分类表1.0.4 规模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停车数(辆) >500 301~500 51~300 <50 注:此分类适用于中、小型车辆的坡道式汽车库及升降机式汽车库,并不适用其他机械式汽车库。 1.0.5汽车库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汽车库(Garage) 停放和储存汽车的建筑物。 2.0.2汽车最小转弯半径(Minimum turn radius of car) 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2.0.3地下汽车库(Underground garage) 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2.0.4坡道式汽车库(Ramp garage) 汽车库停车楼层之间,汽车沿坡道上、下行驶者为坡道式汽车库。坡道可以是直线型、曲线型或两者的组合。 2.0.5敞开式汽车库(Open garage)

某轿车引擎盖外板拉深模具毕业设计及成形模拟

摘要............................................................. I 绪论 ............................................................... I I 汽车覆盖件的成形特点[7]. (3) 1 冲压件的工艺设计 (4) 1.1零件总体分析 (4) 1.2零件材料的选择 (4) 1.3冲压方向的选择 (5) 1.4 工艺补充部分的设计 (7) 1.6拉延筋的设计[1] (9) 2 拉深件成型工艺CAE分析 (10) 3 拉深模结构与零件设计 (13) 3.2拉深模材料的选择 (14) 3.3冲压设备的选择 (14) 3.3.1拉深力的计算 (14) 3.3.2压料力的计算 (14) 3.3.3冲压设备的选择 (15) 3.4模具操作 (15) 3.5 凹模结构 (16) 3.6凸模结构 (18) 3.8导向部分 (22) 3.9起吊装置 (22) 3.10拉深模的结构和原理说明 (22) 4 总结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文献综述 (26)

通过对某轿车车身覆盖件的引擎盖外板拉深模具型面的设计,介绍了复杂型面拉深件拉深模具型面的设计流程,研究了复杂型面拉深件拉深模具型面的造型设计方法和原则。利用板料成形分析有限元软件Dynaform对引擎盖外板的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探讨了仿真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如破裂、起皱、变形不足等)的原因,并针对这些现象对拉深模具型面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并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制造加工了合格的拉深件模具。对于复杂型面拉深件的拉深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模具;优化设计;

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下文是在网易博客里看到的一篇文章,觉得挺好的,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国内的内外饰做好,做出高品质! ?核心提示: ?权威调查显示,汽车内部舒适度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新车时考虑的第二大因素,排在车辆外观设计之前,仅次于汽车的 可靠性及耐用程度。对车辆内饰的投入成为在中国市场上本 土和外资品牌整车厂商的一个比拼点。中国汽车内饰设计的 现状如何,与国外相比差距在哪里?发展态势将怎样?我们 为此邀请了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他们是--奇瑞汽车股份有限 公司奇瑞内外饰技术委员会主任/总工程师曹渡先生, J.D.Power中国区总经理梅松林先生,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 授李彦龙先生,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弢先生,伟世通亚太区电子产品部产品经理何春华女士。 国内汽车内饰发展现状 盖世汽车网: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内饰方面有什么独特之处?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如何? 梅松林:广义地讲,内饰不止是内饰件。我们的调研发现,现在的车主特别讲究内部空间。鉴于多方面原因考虑(经济性、政策引导还有实用方便性等),他们倾向于购买的车型外面小、里面大。最近这几年,汽车内部空间的重要性上升得非常快。在2004年,仅有4%的车主把车子内部空间放在首要的购车原因,到了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9%。 中国消费者注重外在感观较多的一方面原因,是和中国市场的发展特点相关。中国的消费者大多都是首次购车,对用车经验了解不多,他们在乎价格,外观式样,内饰空间,手感和视觉和谐等这些表象的标杆。对一系列参数、动力性能等方面,不能说不重视,但了解得不多,缺乏判断的能力。 李彦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花费大量精力设计汽车外观的制造商来说,汽车内饰只是一个缺少重视的后续问题。从私人用车市场开始快速增长起,人们才逐渐开始关注汽车内饰,内饰设计也慢慢开始发展。但迄今国内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大多数的中国普通消费者还是偏好舒适温馨且实用的内饰设计。至于高科技元素,很多时候是整车厂家被拿来作为市场营销的噱头,当然也有很多高科技元素给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尤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载货汽车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日期:2104/12/1

题目: 设计一辆用于长途运输固体物料,载重质量20t 的重型货运汽车。 整车尺寸:11980mm×2465mm×3530mm 轴数:4;驱动型式:8×4;轴距:1950mm+4550mm+1350mm 额定载质量:20000kg 整备质量:11000kg 公路最高行驶速度:90km/h 最大爬坡度:大于30% 设计任务: 1) 查阅相关资料,根据题目特点,进行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 驱动桥、车轮匹配和选型; 2) 进行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估算,实现整车的优化匹配; 3) 绘制车辆总体布置说明图; 4) 编写设计说明书。 本说明书将从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整车性能计算、发动机与传动系部件的确定四部分来介绍本课程设计的设计过程。

1.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发动机的选择 1.1.1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 汽车的动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设计要求该载货汽车的最高车速是90km/h ,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应该大于等于以该车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功率之和,即: )76140 3600( 1 3 max max max a D a a T e u A C u f g m P ?+??≥ η (1-1) 式中 max e P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 T η——传动系效率(包括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参考传动部件传动效 率计算得:95%95%98%96%84.9%T η=???=,各传动部件的传动效率见表1-1; 表1-1传动系统各部件的传动效率 a m ——汽车总质量,a m =31 000kg (整备质量11 000kg,载重20 000kg ); g ——重力加速度,g =9.81m /s 2 ; f ——滚动阻力系数,由试验测得,在车速不大于100km/h 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常数。轮胎结构、 充气压力对滚动阻力系数有较大影响,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见表1-2。取0.012f =。 表1-2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 D C ——空气阻力系数,取D C =0.9;一般中重型货车可取0.8~1.0;轻型货车或大客车0.6~0.8;

发动机盖

发动机盖 发盖在汽车碰撞中主要起到两个关键作用:一是吸能,二是行人保护。由这两个作用决定了发盖设计的整体思路:不能太硬。昊锐的发动机盖发动机盖一般有发动机外板、内板、铰链加强板和发盖锁加强板组成。其中,外板是表面覆盖件,主要起到美观的作用;而铰链加强板和锁加强板只是作为局部加强件;内板则是最为关键的发盖件了。发盖内板上一般都会开溃缩槽,以便发盖在撞击中在此处折弯,避免发盖向后切入乘员舱内板则一般是0.8mm的钢板,在设计时会在内部上沿着车身宽度方向开一道溃缩槽,以便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发盖能沿此槽向上折弯变形,在吸收部分能力的同时还以防止发盖受力后向后切入乘员舱。撞击时发盖向上折起吸能的同时有避免发盖向后移动 此外,处于行人保护的目的,发盖内部不能做的太强,特别是在行人保护区域,不能出现硬点,以防止对受到撞击的行人头部造成致命伤害。发盖处于保护行人的角度决定了其本身不能太硬四、笼形车身前面我们说到不论是发生正面碰撞还是后部以及侧面碰撞,除去被各种吸能装置吸收的能量外,剩余的能量都要传递到车身乘员舱上。如果说吸能盒以及纵梁和前防撞梁是可以收缩变形的“软组织”的话,乘员舱则必须是坚固不可变形的“硬组织”。乘员舱一般由

车身立柱、底板总成和车顶总成三部分组成。车身立柱一般汽车车身有三个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和后柱(C柱),SUV和MPV等部分车型还有另外一根立柱D柱。这些立柱除了有支撑车身顶盖、保证车身车顶强度的共同作用外,立柱的刚度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身的整体刚度,因此在整个车身结构中,立柱是关键件,它要有很高的刚度。除此之外,在设计上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保证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其截面越大越好!车身3大立柱前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斜立柱叫A 柱(又称前柱),前车门和后车门之间的立柱叫B柱(又称中柱),后车门和后挡风玻璃之间的斜立柱叫C柱(又称后柱)。小轿车的A柱、B柱和C柱有不同的功能,但各自又伴随功能有必然的矛盾,比如A柱有视野与刚度之间的矛盾,B柱有刚度与便利性之间的矛盾等。B柱截面的大小会对乘员上下车的方便性产生影响,B柱一般是下粗上细前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斜立柱叫A柱。A柱对于汽车安全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强度足够高的A柱能够有效的避免变形,从而能够保证乘员在发生事故后顺利打开车门逃生。而现实中,因为A柱变形导致车门打不开,乘员被困死在车内的例子比比皆是。另外,拥有较高抗剪强度的A柱在轿车追尾大货车车能有效的避免A柱被货车尾部切断,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安全。在轿车追尾大货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钢板弹簧(DOC)

汽车设计——钢板弹簧课程设计 专业:车辆工程 教师:R老师 姓名:XXXXXX 学号:200XYYYY 2012 年7 月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题目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完成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我们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次训练,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1、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1)进一步熟悉汽车设计理论教学内容; (2)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训练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题目: 设计载货汽车的纵置钢板弹簧 (1) 纵置钢板弹簧的已知参数 序号弹簧满载载荷静挠度伸直长度U型螺栓中心距有效长度 1 19800N 9.4cm 118cm 6cm 112cm 材料选用60Si2MnA ,弹性模量取E=2.1×105MPa 3、课程设计的任务: (1)由已知参数确定汽车悬架的其他主要参数; (2)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 (3)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量 根据所学的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以及金属力学性能等课程,完成下述涉及内容: 1.学习汽车悬架设计的基本内容 2.选择、确定汽车悬架的主要参数 3.确定汽车悬架的结构 4.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 5.撰写设计说明书 6.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零部件图共计1张A0。 设计要求: 1.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是存档文件,是设计的理论计算依据。说明书的格式如下: (1)统一稿纸,正规书写; (2) 竖订横写,每页右侧画一竖线,留出25mm空白,在此空白内标出该页中所计算的主要数据; (3) 附图要清晰注上必要的符号和文字说明,不得潦草; 2. 说明书的内容及计算说明项目 (1)封面;(2)目录;(3)原始数据及资料;(4)对设计课题的分析;(5)汽车纵置钢板弹簧简图;(6)设计计算;(7)设计小结(设计特点及补充说明,鉴别比较分析,个人体会等);(8)参考文献。 3. 设计图纸 1)装配总图、零件图一张(0#);

汽车设计-汽车安全钩式发动机盖锁总成技术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 汽车安全钩式发动机盖锁总成 技术规范模板

安全钩式发动机盖锁总成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零件发动机罩锁总成的技术规范。 它确定了机罩锁在车辆使用寿命期内需保证的最低性能级别。此外,这些性能的认可方案也包含在本文件中。 2 术语与定义 2.1 机罩锁系统 机罩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用于机罩的锁闭。 机罩锁包括与其周边环境的接口件并且包含下面的子系统: ●一个主锁:活动锁舌,固定板(在车身上)+卡爪(棘爪); ●操纵机构:塑料或钢手柄(安全挂钩的操纵); ●锁扣(在机罩上)。 独立于罩锁的安全机构。当锁扣轴下降时,安全挂钩会自动机械地回位。

发动机罩锁 3 基本要求 锁体由远距操纵机构驱动,且从车辆外部无法取用,手柄集成到安全挂钩上。 3.1 本规范定义了定量的,可实现的,可检查的技术规范的全部内容,它说明了可抓取部位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可用来进行零件设计。 3.2 功能图纸中未定义设计,材料,保护和外观的情况下,可由供应商自行确定,但是需经过众泰控股集团的技术部门认可。 3.3 安全钩开启功能通过不同于机罩开启操纵机构的工具(内置或非内置挂钩和集成或非集成式的手柄)。

4 日常使用状况4.1 用于机罩的锁止与解锁 4.2 适配于用户

4.3 适配于外部环境 4.4 适配于操作工

5 装配,可接近性和可维修性 5.1 机罩锁应当是: a)能够与周边环境装备相兼容的,不损伤它们的性能; b)从人体工学角度方便操作工的装配; c)使用项目范围规定的工具可以装配的; d)可装配上车的,同时保证: —装配至机罩和结构上时有工具进出通道; —满足焊装工序要求; —具有安装需要的间隙; —方便定位和调节(如果要求做出调节)。 5.2 机罩锁及其固定件的设计需有利于下述操作工序: a) 机罩锁的拆卸/安装; b) 位于前面罩区域的各种零部件的进出通道。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模板

序号: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指导教师: 目录 二.计算步骤 (4) 三.心得体会 (21) 四.参考资料 (21)

一.题目要求 1、 要求: 1) 根据书上所给的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线; 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3) 绘制汽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图,画在一张图上(横坐标),格式见图1。 车速u a /(km/h) 负荷(率)U /(%) 图1 等速行驶时各挡发动机负荷(率) 4) 绘制动力特性图; 5) 绘制加速度曲线和加速度倒数曲线; 6) 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最高档和次高档加速时间(加速区间(初速度和 末速度)按照国家标准GB/T 12543-2009规定选取,并且在说明书中具体说明选取; 7) 列表表示最高挡和次高挡在20整数倍车速的参数值,格式见表1(注意:要将无意义的部分删除,比如 最高车速只有105km/h ,则120 km/h 对应的状况无意义,需要删除)。 8) 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轻型货车的有关数据: i 0=5.94,ηT =0.88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m in n =600r/min ,最高转速m ax n =4000r/min 滚动阻力系数 f=0.013; 主减速器传动比 i=5.65 变速器传动比 i (数据见下表) 质心至前轴距离(满载) a=1.947m 质心高 g h =0.9m 二.计算步骤 1 由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功率外特性和转矩外特性曲 线; 通过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 2 3 4 19.313295.27165.4440.874 3.84451000 100010001000tq n n n n T =-+?-?+?-??????? ? ? ??? ?? ?? 功率: 9550 n Ttq Pe ?= 得程序: n=600:4000; Ttq=-19.313+295.27*(n/1000)-165.44*(n/1000).^2+40.874*(n/1000).^3-3.8445*(n/1000).^4; %求转矩 Pe=Ttq.*n/9550; %求功率 plot(n,Pe) hold on plot(n,Ttq) xlabel('n(r/min)'),ylabel('Pe(Kw)') title('\itPe-n 和Ttq-n') gtext('Pe');gtext('Ttq'); 注:m in n =600r/min ,m ax n =4000r/min

汽车车身设计 基于proe的引擎盖建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proe的引擎盖建模 及有限元分析 班级M10车辆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绪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汽车工业已成为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被只要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国家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自1953年起步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汽车引擎盖的生产是汽车制造的一个重要生产过程。在板材冲压成形技术中,以汽车覆盖件为代表的大型薄板零件的冲压成形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汽车覆盖件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零件,分为外覆盖件和内覆盖件。外覆盖件指的是汽车车身外部的裸露件,这种零件的特点是涂装后不能再添加其他的装饰层。因此,对于外覆盖件的表面质量要求很高。 采用有限元法的数值模拟研究板料成形问题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日本学者Yamada首先将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引入到板料成形模拟中,分析了圆筒形的拉伸问题。同时Hibbitt在Hill有限变形理论基础上采用拉格朗日描述,建立了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在国外,早在90年代以前板料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厂家和模具生产制造公司用来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技术。

第一章引擎盖的特点 1.1表面质量 引擎盖表面上任何微小的缺陷都会在涂漆后引起光线的漫反射而损坏外形的美观,因此引擎盖表面不允许有波纹、折皱、凹痕、擦伤、边缘拉痕和其他破坏表面美观的缺陷。引擎盖上的装饰棱线和筋条要求清晰、平滑、左右对称和过度均匀。总之引擎盖不仅要满足结构上的功能要求,更要满足表面装饰的美观要求。 1.2制造材料 采用橡胶发泡棉和铝箔材料制造而成,在降低发动机噪音的时候,能够同时隔离由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保护引擎盖表面上的漆面,防止老化。 1.3作用 1、空气导流。对于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物体,气流在运动物体周边产生的空气阻力和扰流会直接影响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通过引擎盖外形可有效调整空气相对汽车运动时的流动方向和对车产生的阻碍力作用,减小气流对车得影响。通过导流,空气阻力可分解成有益力,力高前轮轮胎对地的力量,有利于车的行驶稳定。流线型引擎盖外观基本是依照这个原理设计的。 2、保护发动机及周边管线配件等。引擎盖下,都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电路、油路、刹车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等。对车辆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引擎盖强度和构造,可充分防止冲击、腐蚀、雨水、及电干扰等不利影响,充分保护车辆的正常工作。 3、美观。车辆外观设计是车辆价值的一个直观体现,引擎盖作为整体外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赏心悦目,体现整体汽车的概念。 4 、辅助驾驶视觉。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前方视线和自然光的反射对驾驶员正确判断路面和前方状况至关重要,通过引擎盖的外形可有效调整反射光线方向和形式,从而降低光线对驾驶员的影响。 5 、防止意外。引擎工作在高温高压易燃环境下,存在由于过热或者是原件意外损坏而发生爆炸或者是燃烧、泄露等事故,引擎盖可有效阻挡因爆炸引起的伤害,起到防护盾作用。有效阻隔空气和阻止火焰的蔓延,降低燃烧风险和损失。 6、特殊用途平台。特种车辆中,有利用高强度引擎盖作为工作平台,起到支撑作用。

汽车设计调研报告

1.市场调研 1.1环保汽车的现状 1.1.1环保汽车概念提出及现状 人们在感叹汽车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汽车污染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危害,于是,汽车环保设计这一汽车设计新概念被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绿色汽车市环保型汽车的美称。通常是指那些开发过程无污染,使用健康且安全,不会破坏环境和生态,在特定的技术标准下生产出来的汽车产品。它对汽车生产基地,汽车能源,汽车尾气的要求,对汽车从成产,销售到废品回收的整个过程的要求,以及对环境,生产技术,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与绿色汽车相类似的叫法有很多,如称之为“环保汽车”或“清洁汽车”等。虽然叫法不同,但实质上差别不大,都是要求生产健康无污染的汽车,这是一种既追求保护环境,提高汽车安全性,又容易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产品。现在市场上的环保汽车主要有以下几个种类: (1)新型柴油车 油车柴油机的热效率高,和汽油机相比,可节省20%~25%的油耗。但多年来,柴油机在许多用户的脑海有一些不好的印象,如噪音较大,尾气冒黑烟,提速缓慢,冷启动困难等。 近年来,柴油机在设计上有很大改进,例如涡轮增压及中冷技术,共轨式燃油喷射技术,新型废气再循环系统,颗粒物过滤器及其再生技术等的应用,使新型柴油机的性能大大改善,并能满足严格的尾气排放要求。 (2)可变排量发动机 高级小轿车和载重汽车都需装用大功率发动机。此种功率强大的发动机在汽车加速及满负荷爬坡时十分必要。但是,当汽车在平路上等速运动时,并无必要采用此种耗油很大的大排量发动机。因此,研究设计人员开发了一种“可变排量”的发动机即可按要求提供排量使部分汽缸暂时不起作用的发动机。当汽车在某些运转情况下,并不需要所有的汽缸内产生燃烧,发出动力。采用具有迅速反应能力的多功能微处理器,暂时中断或恢复部分汽缸工作能力的过渡过程中并无突然动力下降或行驶不平稳的感觉。 (3)混合动力驱动车 是在车辆上装有一套内燃机,发电机组以及一套蓄电池。发动机组中所用内燃(汽油机或柴油机),较同类型普通汽车上所用发动机的功率小。这一较小功率的内燃机,是在最佳工况(热效率最高,尾气排放污染最小)的条件下等速运转。混合动力驱动车在运行中,能向蓄电池补充电能,因此不用像电动车电瓶车那样,必须停歇在车库(或充电站点)内花很长时间充电。混合动力驱动车辆具有节能,低排放,低噪音等优点,并保持了传统的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续驶里程长的固有特点,混合动力驱动车辆不论在小轿车或是大型车辆(如公共汽车)领域中,均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看好的市场前景。 (4)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主要以二次电池,燃料电池或太阳能电池为动力,不用汽油,无废气排放污染。作为清洁,节能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在行驶过程中无污染,热辐射低,噪音小,不消耗汽油,可应用多种能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具有无以

购物中心车库动线方案设计任务书模板

XXXX广场购物中心交通系统设计任务书 编制单位:XXX 编制时间:X年12月29日

1. 项目概况 序号 项目内容 提供或所要材料要求 数量及形式 1.1 项目名称 XXXX 广场 电子版各一份 1.2 项目地址及四至 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4.96公顷。 总建筑面积12.15万平米,其中 地上9.56万平米,地下2.5万平 米。项目含XX 购物中心、地下车 库等功能。本地块东西约××× 米,南北约 ×××米。购物中心 设于用地×(东、西、南、北) 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 ××总平面与道路竖向设计图。 其他未尽事宜详见图纸。 1.3 项目用地面积、规划建筑面积、大商业建筑面积、大商业地上建筑面积 大商业总图、组合平面图、商业 车库平面图、停车库坡道详图;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 设计依据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 b)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2010、2) c)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JGJ60-99 ) d)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 JGJ50-2001 ) e)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 ( GB50067-97 ) f)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 JGJ100-98 ) g)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 CJJ15-87 ) h)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67-84 )

i)《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 GB50038-94 ) j)《XX广场地下停车库交通动线规划设计操作指引及审核流程》(2010、4)k)《XX持有物业地下停车库交通设施实施标准》(2010、5) l)《XX广场商业综合体地下停车库导向系统设计规范》(2010、3) m)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n)建筑设计方案相关资料(包括甲方确认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地下平面图、道路竖向设计图等)已确认的经济技术指标及建造标准。

轿车发动机盖抗凹性分析

Altair 2009 HyperWorks 技术大会论文集
轿车发动机盖抗凹性分析
肖介平 张立玲 郁向东 叶子青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 CAE 技术部门
-1-

Altair 2009 HyperWorks 技术大会论文集
轿车发动机盖抗凹性分析 Outer Panel Denting Analysis of Car Hood
肖介平 张立玲 郁向东 叶子青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 CAE 技术部门 北京 100021)

要:轿车外覆盖件的抗凹性直接影响整车的外观品质。本文借助于 HyperMesh 前处理平台建立了某
轿车发动机盖的有限元模型,采用 ABAQUS 求解器对发动机盖的指压和罐压两种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 析,给出了相关评价标准,对轿车发动机盖的抗凹性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HyperWorks,HyperMesh,发动机盖,抗凹性,指压,罐压 Abstract: The out panel's dent resistance ability could directly affect the appearance quality of whole
car. The FEM model of a car hood was built using HyperMesh, and hood’s dent resistance including the dimpling and oil-canning denting was analyzed using ABAQUS solver. The analysis method and evaluation criterions in denting simulation could have some guiding significance on the design of the car hood denting.
Key words: HyperWorks, Hood, Denting, Dimpling, Oil-canning
1 概述
发动机盖抗凹性分析是评价其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如手指触摸按压,罐状物体挤压等载荷工况下外板 薄弱区域抵抗凹陷挠曲的能力,即考察载荷作用下的最大变形情况和局部区域在卸载后的永久变形情况。 轿车发动加盖的抗凹性直接影响整车的外观品质,因此在发动机盖设计开发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抗凹性分 析。 本文拟对某轿车的发动机盖的指压和罐压两种工况进行抗凹性分析,指压(Dimpling)分析采用指压 探头,模拟手指按压外观件的情况。罐压(Oil-canning)分析采用罐压探头模拟较大表面物体按压外观件 的情况, 基于 HyperMesh 前处理平台创建发动机盖有限元模型, 采用 ABAQUS 进行准静态非线性分析, 考察外板局部区域受外力作用时的弹性恢复性能,及外力卸载后的残余变形。
2 有限元建模
2.1 发动机盖
进行发动机盖抗凹分析需要建立发动机盖和铰链的有限元模型,选用壳单元,基本网格尺寸 10mm, 发动机盖受压部位使用 2mm 标准进行网格局部细化。单元质量的控制从两方面把握: (1)发动机盖几何 对称部分应保持网格对称,关键部位孔的周围不允许有三角形单元 ,需进行自由边(Edges) 、重复节点 和法向检查; (2)单元质量根据图 2 所示网格质量标准要求进行控制,发动机盖的有限元网格模型见图 1。
-2-

《商业周刊》中文版:中国的汽车设计

《商业周刊》中文版:中国的汽车设计 发表时间:2010-7-30 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作者:李茸 [导读]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推动国内企业寻求自主产品设计和研发,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他们只是刚刚起步。出于发展民族工业的考虑,中国政府近年来也着力提倡发展自主品牌。定于今年上半年推出的新版汽车产业政策中,将提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到2015年要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最少50%、自主品牌轿车占40%的明确要求。 陈群一是中国本土企业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大学毕业至今从事汽车设计已17年。即将在4月23日至5月3日举办的2010年(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让他跃跃欲试,因为阿尔特计划参展的3款电动车全部由该公司自主正向开发,外观造型由陈群一带队独立完成。 其中一款会以竹子为主题,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陈群一透露,这款车外形顶部设计借鉴了中国的竹编思路,甚至能隐约看到鸟巢的影子;车内饰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刺绣、书法和竹子元素,座椅看起来像工艺品;车内现代风格的中控台造型还酷似3片竹叶。 对比阿尔特6年前完成第一款汽车设计时的稚嫩,这3款概念车设计上的进步让陈群一感到欣慰:“我们希望展示阿尔特在外观、结构、电池、电机和汽车产业化方案等方面全方位的设计能力,”38岁的陈群一说。2003年,第一代QQ涉嫌抄袭而遭遇诉讼后,奇瑞汽车公司将设计新版微型轿车的工作交给了初创不久的阿尔特。但这款奇瑞斥资人民币上千万、阿尔特耗时一年多开发的QQ6,不仅市场反响低于原版QQ,即便阿尔特的设计人员也承认效果不理想。 与国际大品牌的高端产品相比,阿尔特的参展设计或许依然稚嫩,但该公司作为国内汽车设计这一新兴行业的一员,其成长则反映出中国汽车产业已开始向自主研发迈进。中国汽车市场近10年里爆炸式地成长,年销量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随着制造能力快速提高,国内汽车厂商意识到,必须推出自主产品,才能做大做强。同时,突破传统汽车技术的电动车迅速兴起,也给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超越西方的机会。 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加强开发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结果,是中国的自主品牌车型数量逐年提高:据国际汽车研究机构J.D. Power统计,2005年自主品牌车型占市场上有销量车型的比例为17%,2006年提高到18%,到2009年已提高到25%。而近两年国内各大车展上,外观绚丽的本土品牌概念车也越来越多。“中国本土汽车厂商设计现代、时尚产品的能力确实有所提高,”市场研究机构TNS Research International北亚区域汽车研究总监克劳斯·鲍尔(Klaus Paur)表示。 自主契机 阿尔特由曾在日本留学和工作10年的内燃机技术工程师宣奇武在2002年9月创立,初衷是借助他在三菱汽车公司工作时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为中国本土汽车厂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后来,阿尔特顺应市场需求,转做汽车整车及发动机设计,现有稳定的集团客户逾20家,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公司、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江铃汽车集团、海南马自达、华晨汽车集团和奇瑞汽车等。阿尔特目前有员工逾700人,其中400人是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包括约70名日本、韩国等地的外国专家。该公司年均开发整车4至5台,2009年收入超过人民币2.6亿元,今年收入目标4亿元。 阿尔特只是悄然兴起的中国本土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中最具实力的之一。国内汽车设计类企业的业务分类庞杂,大多建立时间不长,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尚未被纳入政府、行业协会及研究机构的统计。但综合国内外汽车设计人士的估算,北京和上海两地规模在20人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