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罩压合模设计

汽车发动机罩压合模设计
汽车发动机罩压合模设计

最新发动机罩设计与建模

发动机罩设计与建模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设计(论文) 发动机罩设计与建模 ENGINE HOOD DESINGN AND MODELING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了解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所拥有。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摘要 汽车产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在21世纪的今天,也是汽车产业爆炸的时代,而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汽车产品产品的更新包括车身、底盘开发以及发动机的研发。对于发动机的研发,国内主要依靠国外的发动机,主要因为国内这方面基础薄弱,发动机研发周期长、困难,研发经费多,需突破的难关较多,但近年来也有厂家在研发。所以在国内,各大厂家想要赢得并主导市场,车身的研发成为必争之地,所以也必须要研发安全、舒服、污染小、节能型等这些适应中国市场的高品质车,同时高效,高质量,低成本是厂家所贯彻的方针。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车身设计中发动机罩的设计与建模进行研究的。遵循汽车车身生产工艺和工序原则,制定发动机罩的开发流程,并运用达索公司的CATIA软件对各个工艺环节进行参数化建模设计。对于新产品的研发,主要是依靠正向设计,同时也可以参考一些先进车型。在参数化建模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发动机罩进行设计输入、可行性分析、结构断面图的构想与评审,最后再与客户确认。当这些步骤完成了,发罩的设计就算完成了一大半。 本课题来源于国内某个厂家对发罩设计的需求,由实际出发进行研发。依靠 CAD/CAE/CAM技术来完成工艺数模、产品数模,然后通过有关专家评审这个环节通过后,就可以出发动机罩设计图纸与相关建模文件,最后得到总的评审验收,这样发罩就可以进行量产使用。这种现代汽车研发方法大大区别与过去,不仅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而且缩短研发发动机罩周期,从而使产品更快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这个过程很好的衔接了计算机仿真与产品成型一体化,增强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发动机罩建模;正向设计;参数化建模;CATIA软件

实用文档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实用文档之"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摘要:汽车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汽车发动机更是其核心部分;可以说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汽车的完善过程。本文阐述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原理,并讲述了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而且笔者还对汽车发动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预测。 【关键字】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展历程新技术 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汽车得到迅猛发展。如今,汽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每天,数以千万计的汽车行驶在大大小小的公路上,而汽车生产所需的零件更是数以亿计。其广阔的市场使得汽车成为各种高科技应用的载体。汽车发动机为汽车提供动力,更是汽车的核心。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能极大地促进汽车的发展。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传统发动机面临这巨大挑战。 1.发动机的类别 发动有很多种类,按不同划分方法有不同的类型。 按发动机所使用燃料来划分,发动机主要可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液化石油气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根据发动机可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按照气缸数,发动机可分为单缸发动机、两缸发动机、多缸(三缸以上)发动机;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发动机可分为水冷式发动机(见图1)和风冷式发动机(见图2);根据排列方式,发动机可分为直列L型发动机、H型发动机、W型发动机、V型发动机等;按照发动机在车身上的布局不同,发动机可分为前置发动机,中置发动机和后置发动机。

2.发动机构造及原理 发动机是一个热能转换机构,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汽油(柴油)或天然气,使气体膨胀并推动活塞做往复运动,从而使物质的内能转

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是一种有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的机械设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发动机,要想完成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能量转化过程,实现工作循环,保证发动机能持续正常工作,都离不开发动机中各个机构和系统之间的配合。 汽油机是由五大系统和两大连杆组成,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对外输出动力。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和气门驱动组组成。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混合气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通常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K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系,点火系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因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

汽车发动机罩用气弹簧设计规范

汽车发动机罩用气弹簧设计规范 1范围 木标准规定了发动机罩用T艸簧的术軒和定义、标记方式、状态方程=Sili1?.C 木标准适用于木公司开发设计的各类千型的发动机罩用气亦黄(以下简称“气并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木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P仅所注日期的版木适用于木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呆新版木〔包姑所有的條改申)适用于木文件? GD/T 2348—1993液压岂动系統及元件知內径及活塞杆外徒 JB/T 8061. 1—1996用缩气弹簧技术条件 Q/CC JTo52—2012汽弔用气加貧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JD/T 8064. 1—1996. Q/CC JT052—2012界定的术语和定文适用于木标准?4型式 4.1气弹簧外形和位移曲线(力〉 气那簧的外形示总图和力——位移曲线见图1所示= 图1力——位移曲线示Si图

<2接头型式(折荐使用) 气师黄按头型式见图2所示。 3 J≡ U- an Of 图2气弹黄接头型式 5结构特征 般气禅資的原理为∣?jπq 体被密封在缸筒内,占1简內有卻为油液起液力甲尼卄用「8?向节流問 连 通有杆腔和无杆腔,白由状态沾塞杆始终伸出.呈伸展状态.其給构待征见图3所示吕 气律 r* KW 1—亀氏节流阀;2——?S : 3― Sh 4——梧基仟? Λ-W* J 4

6标记方式 气弾黄的标记由代号、活窒杆宜廉、缸筒外住、行程、伸展氏度、接头型式、公称丿JaI 成A 规定如 下: XXXX 公你力 ft* Art ―?— I 示例,气弹黃的活≡ttK1÷ 10 ≡,讯筒外f÷22≡< frG2βO≡,伸展长?650≡4接头型式0-0,公称Λ 550N. 标记为t YQ 10/22 2&0 650 CU-O) 550 7状态方程 7 1 T 弾黄的设计让算应以环境温度C2O±2>r 为条件,同时应考虑温度对气弾貧性能的WO 7.2在环境温l ?不变的条件下,气弹簧的T 作过程可以君作是尊温变化过程,应逍循气体状态方程一 波盘尔定律.并采用下列公式(1〉或公式C2): PV=C (1) 或: 砒=那 ............................................. ⑵ 式中, 宀一容器内片力.单位为兆柏(MPa) I J ?—客碟内初始HUJ,单位为兆伯(MPiI) S J J r 客州内用缩后乐力,单位为兆帕(MPG : V-~~体体积?单位为立方耒(■'》: J'r~c l 体切始体弘 单位为立方米 W): I l - 丸体斥细后体积.单位为立方用(^): C-—冷数. 8设计计算 8 1计算内容 X X (X-X) &I 筒外K 寺後代号

汽车发动机曲轴材料的选择及工艺的设计说明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 设计题目:汽车发动机曲轴材料的选择及工艺设计 设计容: 1、根据零件工作原理,服役条件,提出机械性能要求和技术要求。 2、选材,并分析选材依据。 3、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分析各热加工工序的作用。 4、制订热处理工艺卡,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对各种热处理工艺进行分 析,并分析所得到的组织,说明组织及性能的检测方法与使用的仪器设备。 5、分析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及补救措施。 6、分析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方式及修复措施。

目录 0 前言 (1) 1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工作条件及性能要求 (2) 1.1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工作条件 (3) 1.2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性能要求及技术要求 (3) 2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材料选择及分析 (4) 2.1 零件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4) 2.2 曲轴常用材料简介 (5) 2.3 汽车发动机曲轴材料的确定 (5) 3 曲轴的加工工艺路线及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6) 3.1 35CrMo曲轴热处理要求 (6) 3.2 汽车曲轴的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6) 3.2.1 调质处理 (7) 3.2.2 去应力退火 (8) 3.2.3 圆角高频淬火和低温回

火 (9) 4 曲轴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及预防措施 (11) 4.1 校直过程引起材料原始裂纹 (11) 4.2 曲轴圆角淬火不当引起裂纹源 (12) 4.3 淬火畸变与淬火裂纹 (12) 4.4 淬火导致氧化、脱碳、过热、过烧 (13) 4.5 淬火硬度不足............................................................. (13) 5 曲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失效形式及分析 (13) 6 课程设计的收获与体会 (14) 7 参考文献……………………………………....................... 15 8 工艺卡................................................................. . (16)

汽车设计-汽车发动机盖性能校核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 发动机盖(罩)性能校核规范模板

发动机盖(罩)性能校核规范 1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发动机盖性能设计校核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轿车、SUV等新车型开发的发动机盖性能设计校核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2003/102/EC 欧洲行人碰撞保护技术指令 3对于产品设计的校核要求 3.1 结构性能 3.1.1 模态频率 图1 发动机盖一阶模态图2 发动机盖二阶模态 边界条件 ——自由,无约束。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一阶自由模态≥20Hz。 3.1.2 扭转刚度

图3 扭转刚度约束条件图4 扭转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120 N.m/° 3.1.3 横向刚度 图5 横向刚度约束条件图6 横向刚度分析结果 试验样件要求 ——具有代表性的整车(车身状态稳定,尺寸符合要求); ——试验发动机盖:材料合格,尺寸合格,焊接,涂装,总装工艺符合要求,装配完整的发动机盖。目标 ≥150 N/mm。 3.1.4 铰链安装点刚度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docx

发动机,汽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发动机的存在,就不存在汽 车。发动机的发展即是汽车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 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 ( 柴油 ) 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 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 100 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 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 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 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 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所以可以说发动机的发展史即是汽车的发展史。 而发动机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是德国人奥托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于 1876 年发明并投入使用的。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 即柴油机) ,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 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 1 倍。1956 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 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64 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 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26 年,瑞士人布希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 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 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 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967 年德国博世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开 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经过30 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

推荐-汽车发动机齿轮材料的选择及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精品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名:吕永丹班级:材科102 设计题目:汽车发动机齿轮材料的选择及工艺设计 设计内容: 1、根据零件工作原理,服役条件,提出机械性能要求和技术要求。 2、选材,并分析选材依据。 3、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分析各热加工工序的作用。 4、制订热处理工艺卡,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对各种热处理工艺进行分析,并分析所得到的组织,说明组织及性能的检测方法与使用的仪器设备。 5、分析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及补救措施。 6、分析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方式及修复措施。

目录

1前言 本课程设计了20CrMnTi适用于汽车发动机齿轮的可靠性。汽车发动机齿轮作为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零部件,其材料是保证其本身工作性能和可靠性的基础。对发动机齿轮的失效形式分析,其主要承受交变载荷,冲击载荷,剪切应力和接触应力大等,因此对齿轮在材料、精度、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20CrMnTi合金钢是一种优良的渗碳钢,有高的淬透性,经渗碳淬火加低温回火后,表面硬度很高,心部强度和塑性,韧性配合很好。 关键词:发动机齿轮,20CrMnTi,锻造,淬火+低温回火

2 汽车发动机齿轮工作条件及性能要求 2.1 汽车发动机齿轮工作条件 发动机和汽车的起动系统、燃油系统、滑油系统、液压系统等主要附件都是由发动机转子通过齿轮传动装置带动的。在整个行驶过程中,齿轮传动都必须可靠地工作,以保证发动机和汽车所有附件的转速、转向和所需功率符合设计要求。随着汽车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齿轮承受的交变载荷和剧烈冲击载荷在不断增加,所受应力复杂,工况恶劣。因此,要使齿轮在工作时,从它的失效形式方面的考虑,就必须保证它能在一定的高温环境中工作。齿轮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重要零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运动速度和方向。是主要零件。其服役条件如下: 齿轮工作时,通过齿面的接触来传递动力。两齿轮在相对运动过程中,既有滚动,又有滑动。因此,齿轮表面受到很大的接触疲劳应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齿根部位受到很大的弯曲应力作用;在运转过程中的过载产生振动,承受一定的冲击力或过载;变速齿轮在换档时,端部受冲击,承受一定冲击力;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受介质环境的影响而承受其它特殊的力的作用。 2.2 汽车发动机齿轮的机械性能要求及技术要求 根据齿轮的受力情况和失效分析可知 ,齿轮一般都需经过适当的热处理 ,以提高承载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 ,齿轮在热处理后应满足下列性能要求 : ①高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 ( 抗疲劳点蚀 ) 。 ②齿面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③齿轮心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整体技术日新月异,而作为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显得更受关注。如今介绍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时: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双顶置凸轮轴技术,缸内直喷技术,VCM汽缸管理技术,涡轮增压技术,等等都已经运用的相当广泛;在用料上也是往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全铝发动机目前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汽车的污染也是不可避免,于是新能源技术,包括柴油机的高压共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生物燃料技术也已经有普及的趋向,但回顾一下发动机的历史或许更能理解这一百多年来汽车技术所发生的巨大变革。 十佳发动机VQ35 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我国的汽车教材也能看出端倪:新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汽车教材难以跟上步伐!如今大部分汽车教材还是以东风汽车的发动机来作为范例,而东风发动机还是带化油器的老式发动机,与如今全电子化的发动机简直就隔了几个世纪。 回到汽车的起步阶段,那时的汽车被马车嘲笑,污染严重,但起步的意义却非同寻常。 汽油机之前的摸索阶段

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气机,此后人们开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载人。法国的居纽(N.J.Cugnot)是第一个将蒸汽机装到车子上的人。1770年,居纽制作了一辆三轮蒸汽机车。这辆车全长7.23米,时速为3.5公里,是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1771年古诺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千米,牵引4-5吨的货物。 蒸汽机汽车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N.J.Cugnot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后经过改进,于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他制作的样品。由于该发动机工作效率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根据奥托发动机的原理,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油发动机,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根据定压热功循环原理,研制出压燃式柴油机,并取得了制造这种发动机的专利权。

某轿车引擎盖外板拉深模具毕业设计及成形模拟

摘要............................................................. I 绪论 ............................................................... I I 汽车覆盖件的成形特点[7]. (3) 1 冲压件的工艺设计 (4) 1.1零件总体分析 (4) 1.2零件材料的选择 (4) 1.3冲压方向的选择 (5) 1.4 工艺补充部分的设计 (7) 1.6拉延筋的设计[1] (9) 2 拉深件成型工艺CAE分析 (10) 3 拉深模结构与零件设计 (13) 3.2拉深模材料的选择 (14) 3.3冲压设备的选择 (14) 3.3.1拉深力的计算 (14) 3.3.2压料力的计算 (14) 3.3.3冲压设备的选择 (15) 3.4模具操作 (15) 3.5 凹模结构 (16) 3.6凸模结构 (18) 3.8导向部分 (22) 3.9起吊装置 (22) 3.10拉深模的结构和原理说明 (22) 4 总结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文献综述 (26)

通过对某轿车车身覆盖件的引擎盖外板拉深模具型面的设计,介绍了复杂型面拉深件拉深模具型面的设计流程,研究了复杂型面拉深件拉深模具型面的造型设计方法和原则。利用板料成形分析有限元软件Dynaform对引擎盖外板的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探讨了仿真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如破裂、起皱、变形不足等)的原因,并针对这些现象对拉深模具型面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并根据仿真模拟结果,制造加工了合格的拉深件模具。对于复杂型面拉深件的拉深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模具;优化设计;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1110100C20涂小政发动机,汽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发动机的存在,就不存在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即是汽车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所以可以说发动机的发展史即是汽车的发展史。 而发动机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惠更斯于1673年设计绘制了方案图,如下图所示。

第一台蒸汽机的的设计于1712年设计完成,如下图所示。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后经过改进,于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他制作的样品。由于该发动机工作效率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根据奥托发动机的原理,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油发动机,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86年被视为汽车的诞生日,那辆奔驰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其动力单元却实在“寒酸”:第一辆“三轮奔驰”搭载的卧式单缸二冲程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16KM每小时。这就是第一辆汽车的发动机,那时勇敢卡尔奔驰的夫人驾驶这辆奔驰1号上坡还需要儿子推车,当然沿途不停的熄火,转向也不灵,回娘家100公里的路程硬是走了一整天。 四冲程发动机其实早就由德国人奥托研制出来了。但应用的汽车上不得不提戴姆勒,他由于协助奥托研制四冲程发动机的原因而成为了第一个将四冲程发动机装上汽车的人。显然,从四冲程到二冲程是

发动机盖

发动机盖 发盖在汽车碰撞中主要起到两个关键作用:一是吸能,二是行人保护。由这两个作用决定了发盖设计的整体思路:不能太硬。昊锐的发动机盖发动机盖一般有发动机外板、内板、铰链加强板和发盖锁加强板组成。其中,外板是表面覆盖件,主要起到美观的作用;而铰链加强板和锁加强板只是作为局部加强件;内板则是最为关键的发盖件了。发盖内板上一般都会开溃缩槽,以便发盖在撞击中在此处折弯,避免发盖向后切入乘员舱内板则一般是0.8mm的钢板,在设计时会在内部上沿着车身宽度方向开一道溃缩槽,以便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发盖能沿此槽向上折弯变形,在吸收部分能力的同时还以防止发盖受力后向后切入乘员舱。撞击时发盖向上折起吸能的同时有避免发盖向后移动 此外,处于行人保护的目的,发盖内部不能做的太强,特别是在行人保护区域,不能出现硬点,以防止对受到撞击的行人头部造成致命伤害。发盖处于保护行人的角度决定了其本身不能太硬四、笼形车身前面我们说到不论是发生正面碰撞还是后部以及侧面碰撞,除去被各种吸能装置吸收的能量外,剩余的能量都要传递到车身乘员舱上。如果说吸能盒以及纵梁和前防撞梁是可以收缩变形的“软组织”的话,乘员舱则必须是坚固不可变形的“硬组织”。乘员舱一般由

车身立柱、底板总成和车顶总成三部分组成。车身立柱一般汽车车身有三个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和后柱(C柱),SUV和MPV等部分车型还有另外一根立柱D柱。这些立柱除了有支撑车身顶盖、保证车身车顶强度的共同作用外,立柱的刚度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身的整体刚度,因此在整个车身结构中,立柱是关键件,它要有很高的刚度。除此之外,在设计上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保证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其截面越大越好!车身3大立柱前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斜立柱叫A 柱(又称前柱),前车门和后车门之间的立柱叫B柱(又称中柱),后车门和后挡风玻璃之间的斜立柱叫C柱(又称后柱)。小轿车的A柱、B柱和C柱有不同的功能,但各自又伴随功能有必然的矛盾,比如A柱有视野与刚度之间的矛盾,B柱有刚度与便利性之间的矛盾等。B柱截面的大小会对乘员上下车的方便性产生影响,B柱一般是下粗上细前挡风玻璃和前车门之间的斜立柱叫A柱。A柱对于汽车安全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强度足够高的A柱能够有效的避免变形,从而能够保证乘员在发生事故后顺利打开车门逃生。而现实中,因为A柱变形导致车门打不开,乘员被困死在车内的例子比比皆是。另外,拥有较高抗剪强度的A柱在轿车追尾大货车车能有效的避免A柱被货车尾部切断,从而最大限度保护乘员安全。在轿车追尾大货车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修订版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修 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发动机,汽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发动机的存在,就不存在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即是汽车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 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 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 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 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 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 善的程度,各世界着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所以可以说发动机的发展史即是汽车的发展史。 而发动机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是德国人奥托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于1876 年发明并投入使用的。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 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汽车发动机材料动态

1.现代车用发动机材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交通管理条件的改善,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平均行驶速度增大,高速行驶越来越多。汽车不单自身处在高速运动状态下,而且汽车的各种运动零部件就更处在高速运动之中。这就对汽车的各种零部件,提出了各种严苛的要求。 近年来 现代汽车及其发动机逐步向轻量化方向发展 轻量化的材料具有代表性的有轻金属、高弹力钢、塑料等。在构成材料中,这些材料所占有的比例渐渐增加。特别是美国被日本和欧洲制小型车占据了市场以后,在汽车的小型轻量化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研究开发费用,以与外国汽车公司相抗争,根据通用汽车公司的战略,今后将转向使用铝和塑料的轻量化材料。在这之前,有很多例追求轻量化极限的车样,例如菲亚特VSS车发动机罩盖使用与聚酯和塑料的特性相适应的材料。以塑料复合材料为主体的复合式发动机在美国汽车公司已试制成功。这种发动机的特性是大量使用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环氧、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基树脂77kg,占全体的65%,金属部件仅用于缸套、曲轴、凸轮轴、阀弹簧、排气阀、燃烧室等。 在构造上,波尔舍和奔驰汽车公司采用五构件发动机,用螺栓、衬垫、粘合剂将28个复合材料板粘合在一起,因此,福特用发动机2300mL有187kg,但试制发动机已被大幅度减轻76kg,而且这种发动机在3000r/min全负荷条件下能连续运转100h,有足够的实用性。各汽车制造厂和研究所对轻型新材料研究虽十分盛行,但对大批量生产还存在成本平衡问题。在汽车界价格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轻量化带来的成本提高是不容易得到认可的。要进行轻量化,有必要用铝和塑料来代替铸铁和钢板,但同时成本也要上升,特别是轻量化20%以上,将带来成本大幅度提高是不容质疑的。为此,实施轻量化,应尽可能降低成本的提高,是设计者们的目标,如凯迪拉克和别克发动机的油底壳,原采用深冲压钢板,制造时不得不将其分成两部分再作焊接,但改用成型性良好的尼龙,并将它热压成型一体化,就可避免成本的提高,从而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2.机用塑料零件 塑料在汽车发动机的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空气进气系统、冷却系统到发动机部件,塑料不仅使发动机系统更容易设计和装配,而且也使发动机重量更轻。聚酰胺和PP可用来制造空气的净化系统,从不洁空气中分离出尘埃和微粒。近来生产的输气管和节流阀已使用了PBT,制造的塑料摇杆、封盖合二为一,这不仅节约了制造材料和装配成本,也减轻了发动机的重量,有益于整个发动机的轻量化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塑料吸进管几乎全部由PA构成。PA表面光滑平整,在使汽车功能最大化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噪音和震动。塑料在汽车输油管的应用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塑料燃油管成本低、并具有耐腐蚀、质轻、形状稳定的特点。为了开发新一代空气、燃气混合舱,可采用更多的塑料部件,包括空气净化器、电子控制装置、燃料管、喷射头、模拟压力传感器、气体温度传感器、压力调节器、节流阀等零部件可配置成一个部件单位,因而方便了汽车装配,降低了装备成本。 对发动机零件来说,采用塑料调速阀是一项革新。塑料电子调速阀被用来代替目前的机械调速阀。发动机的机油盘由乙烯基酯树脂和PA制成,可以制造包括气流盘、垫圈、过滤器和对接传感器等整体的、容易装配的组件。由于冷却技术的

汽车发动机曲轴材料的选择及工艺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班级: 设计题目:汽车发动机曲轴材料的选择及工艺设计 设计内容: 1、根据零件工作原理,服役条件,提出机械性能要求和技术要求。 2、选材,并分析选材依据。 3、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分析各热加工工序的作用。 4、制订热处理工艺卡,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对各种热处理工艺进行分 析,并分析所得到的组织,说明组织及性能的检测方法与使用的仪器设备。 5、分析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及补救措施。 6、分析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方式及修复措施。

目录 0 前言 (1) 1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工作条件及性能要求 (2) 1.1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工作条件 (3) 1.2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性能要求及技术要求 (3) 2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材料选择及分析 (4) 2.1 零件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4) 2.2 曲轴常用材料简介 (5) 2.3 汽车发动机曲轴材料的确定 (5) 3 曲轴的加工工艺路线及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6) 3.1 35CrMo曲轴热处理要求 (6) 3.2 汽车曲轴的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6) 3.2.1 调质处理 (7) 3.2.2 去应力退火 (8) 3.2.3 圆角高频淬火和低温回火 (9) 4 曲轴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缺陷及预防措施 (11) 4.1 校直过程引起材料原始裂纹 (11) 4.2 曲轴圆角淬火不当引起裂纹源 (12) 4.3 淬火畸变与淬火裂纹 (12) 4.4 淬火导致氧化、脱碳、过热、过烧 (13) 4.5 淬火硬度不足 (13) 5 曲轴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失效形式及分析 (13) 6 课程设计的收获与体会 (14) 7 参考文献 (15) 8 工艺卡 (16)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摘要:汽车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汽车发动机更是其核心部分;可以说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汽车的完善过程。本文阐述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原理,并讲述了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而且笔者还对汽车发动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预测。 【关键字】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展历程新技术 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汽车得到迅猛发展。如今,汽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每天,数以千万计的汽车行驶在大大小小的公路上,而汽车生产所需的零件更是数以亿计。其广阔的市场使得汽车成为各种高科技应用的载体。汽车发动机为汽车提供动力,更是汽车的核心。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能极大地促进汽车的发展。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传统发动机面临这巨大挑战。 1.发动机的类别 发动有很多种类,按不同划分方法有不同的类型。 按发动机所使用燃料来划分,发动机主要可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液化石油气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根据发动机可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按照气缸数,发动机可分为单缸发动机、两缸发动机、多缸(三缸以上)发动机;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发动机可分为水冷式发动机(见图1)和风冷式发动机(见图2);根据排列方式,发动机可分为直列L 型发动机、H型发动机、W型发动机、V型发动机等;按照发动机在车身上的布局不同,发动机可分为前置发动机,中置发动机和后置发动机。 2.发动机构造及原理 发动机是一个热能转换机构,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汽油(柴油)或天然气,使气体膨胀并推动活塞做往复运动,从而使物质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是一种有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的机械设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发动机,要想完成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能量转化过程,实现工作循环,保证发动机能持续正常工作,都离不开发动机中各个机构和系统之间的配合。 汽油机是由五大系统和两大连杆组成,即曲柄连杆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 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飞轮组等组成。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的旋转运动,并从对外输出动力。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并使废气从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和气门驱动组组成。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混合气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汽车设计-汽车安全钩式发动机盖锁总成技术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 汽车安全钩式发动机盖锁总成 技术规范模板

安全钩式发动机盖锁总成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零件发动机罩锁总成的技术规范。 它确定了机罩锁在车辆使用寿命期内需保证的最低性能级别。此外,这些性能的认可方案也包含在本文件中。 2 术语与定义 2.1 机罩锁系统 机罩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用于机罩的锁闭。 机罩锁包括与其周边环境的接口件并且包含下面的子系统: ●一个主锁:活动锁舌,固定板(在车身上)+卡爪(棘爪); ●操纵机构:塑料或钢手柄(安全挂钩的操纵); ●锁扣(在机罩上)。 独立于罩锁的安全机构。当锁扣轴下降时,安全挂钩会自动机械地回位。

发动机罩锁 3 基本要求 锁体由远距操纵机构驱动,且从车辆外部无法取用,手柄集成到安全挂钩上。 3.1 本规范定义了定量的,可实现的,可检查的技术规范的全部内容,它说明了可抓取部位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可用来进行零件设计。 3.2 功能图纸中未定义设计,材料,保护和外观的情况下,可由供应商自行确定,但是需经过众泰控股集团的技术部门认可。 3.3 安全钩开启功能通过不同于机罩开启操纵机构的工具(内置或非内置挂钩和集成或非集成式的手柄)。

4 日常使用状况4.1 用于机罩的锁止与解锁 4.2 适配于用户

4.3 适配于外部环境 4.4 适配于操作工

5 装配,可接近性和可维修性 5.1 机罩锁应当是: a)能够与周边环境装备相兼容的,不损伤它们的性能; b)从人体工学角度方便操作工的装配; c)使用项目范围规定的工具可以装配的; d)可装配上车的,同时保证: —装配至机罩和结构上时有工具进出通道; —满足焊装工序要求; —具有安装需要的间隙; —方便定位和调节(如果要求做出调节)。 5.2 机罩锁及其固定件的设计需有利于下述操作工序: a) 机罩锁的拆卸/安装; b) 位于前面罩区域的各种零部件的进出通道。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摘要】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汽车的发展与发动机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 【关键词】发动机;外燃机;内燃机;历史;趋势;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

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的历史及其发展 1.1汽油发动机的历史及其发展 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了蒸气机,此后人们开始设想把蒸汽机装到车子上载人。法国的居纽(N.J.Cugnot)是第一个将蒸汽机装到车子上的人。1770年,居纽制作了一辆三轮蒸汽机车。这辆车全长7.23米,时速为3.5公里,是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1867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里诺研制煤气发动机的启发,对煤气发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制作了一台卧式气压煤气发动机,后经过改进,于1878年在法国举办的国际展览会上展出了他制作的样品。由于该发动机工作效率高,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奥托提出了内燃机的四冲程理论,为内燃机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德国人奥姆勒和卡尔·本茨根据奥托发动机的原理,各自研制出具有现代意义的汽油发动机,为汽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根据定压热功循环原理,研制出压燃式柴油机,并取得了制造这种发动机的专利权。 1957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活塞发动机,这是汽油发动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转子发动机的特点是利用内转子圆外旋轮线和外转子圆内旋轮线相结合的机构,无曲轴连杆和配气机构,可将三角活塞运动直接转换为旋转运动。它的零件数比往复活塞式汽油少40%,质量轻、体积小、转速高、功率大。1958年汪克尔将外转子改为固定转子为行星运动,制成功率为22.79千瓦、转速为5500转/分的新型旋转活塞发动机。该机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因而引起各国的重视。日本东洋公司(马自达公司)买下了转子发动机的样机,并把转子发动机装在汽车上,可以说,转子发动机生在德国,长在日本。

汽车车身设计 基于proe的引擎盖建模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proe的引擎盖建模 及有限元分析 班级M10车辆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绪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汽车工业已成为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被只要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国家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自1953年起步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被国际制造商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汽车生产国之一。汽车引擎盖的生产是汽车制造的一个重要生产过程。在板材冲压成形技术中,以汽车覆盖件为代表的大型薄板零件的冲压成形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汽车覆盖件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零件,分为外覆盖件和内覆盖件。外覆盖件指的是汽车车身外部的裸露件,这种零件的特点是涂装后不能再添加其他的装饰层。因此,对于外覆盖件的表面质量要求很高。 采用有限元法的数值模拟研究板料成形问题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日本学者Yamada首先将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引入到板料成形模拟中,分析了圆筒形的拉伸问题。同时Hibbitt在Hill有限变形理论基础上采用拉格朗日描述,建立了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在国外,早在90年代以前板料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厂家和模具生产制造公司用来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技术。

第一章引擎盖的特点 1.1表面质量 引擎盖表面上任何微小的缺陷都会在涂漆后引起光线的漫反射而损坏外形的美观,因此引擎盖表面不允许有波纹、折皱、凹痕、擦伤、边缘拉痕和其他破坏表面美观的缺陷。引擎盖上的装饰棱线和筋条要求清晰、平滑、左右对称和过度均匀。总之引擎盖不仅要满足结构上的功能要求,更要满足表面装饰的美观要求。 1.2制造材料 采用橡胶发泡棉和铝箔材料制造而成,在降低发动机噪音的时候,能够同时隔离由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保护引擎盖表面上的漆面,防止老化。 1.3作用 1、空气导流。对于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物体,气流在运动物体周边产生的空气阻力和扰流会直接影响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通过引擎盖外形可有效调整空气相对汽车运动时的流动方向和对车产生的阻碍力作用,减小气流对车得影响。通过导流,空气阻力可分解成有益力,力高前轮轮胎对地的力量,有利于车的行驶稳定。流线型引擎盖外观基本是依照这个原理设计的。 2、保护发动机及周边管线配件等。引擎盖下,都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电路、油路、刹车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等。对车辆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引擎盖强度和构造,可充分防止冲击、腐蚀、雨水、及电干扰等不利影响,充分保护车辆的正常工作。 3、美观。车辆外观设计是车辆价值的一个直观体现,引擎盖作为整体外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赏心悦目,体现整体汽车的概念。 4 、辅助驾驶视觉。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前方视线和自然光的反射对驾驶员正确判断路面和前方状况至关重要,通过引擎盖的外形可有效调整反射光线方向和形式,从而降低光线对驾驶员的影响。 5 、防止意外。引擎工作在高温高压易燃环境下,存在由于过热或者是原件意外损坏而发生爆炸或者是燃烧、泄露等事故,引擎盖可有效阻挡因爆炸引起的伤害,起到防护盾作用。有效阻隔空气和阻止火焰的蔓延,降低燃烧风险和损失。 6、特殊用途平台。特种车辆中,有利用高强度引擎盖作为工作平台,起到支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