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职业中毒

常见的职业中毒

常见的职业中毒汇总

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还有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气、光气、氨气等。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有:煤气制造,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其一氧化碳含量至少在30%以上。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采矿时爆破烟雾、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毒和硫化氢中毒,接触硫化氢机会有:含硫化合物的`生产、人造纤维、玻璃纸制造、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即可产生硫化氢,如制糖、造纸业的原料浸渍;清理粪池、垃圾、阴沟时,可发生严重硫化氢中毒。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

常见的急性中毒和职业病症状

常见的急性中毒和职业病症状 从事与化学品相关的工作,长期接触,不经意之间很容易发生各种急性中毒的症状。同时小症状也很少引 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小症状没有引起当事人的注意,那后果很难想象。下面我列举一些常见的急性中毒和职业 病症状,以便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慢性苯中毒症状 苯的慢性毒作用主要是引起骨髓造血障碍。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苯可引起慢性中毒,有头晕、头痛、无力、失眠、多梦多神经衰弱症状,或齿龈、皮肤出血,女性月经失调或过多。血液变化是主要表现,开始先有白细 胞减少,以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重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二、慢性铅中毒症状 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铅烟或铅尘,感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无力、并有腹胀、腹部隐痛、便秘等症状,为轻度铅中毒。病情加重时,可有腹部阵发性绞痛(铅绞痛)、伸肌无力,胶端麻木、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套 样感觉障碍、贫血。严重中毒时,出现铅麻痹(腕下垂)或中毒性脑病。 三、慢性正已烷中毒症状 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及胃肠道吸入人体。 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四肢(偶见面部)远端感觉异常,自觉对称性指及趾端麻木。对痛觉、触觉感觉迟钝。 严重者出现肌无力,握拳无力,难提重物,甚至垂足、垂腕,行走困难,并伴有头晕、头痛、疲乏、心跳、手 心多汗等,周围神经病变。高浓度接触可引起肝肾损害。 四、慢性三氯乙烯中毒症状

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入体内。 早期中毒者自诉食欲减退,腹胀,有恶心、呕吐、肝区痛,伴头晕、失眠、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人会出现痛,触觉障碍,胸部压痛感,心跳,心律不齐。长期皮肤接触可出现皮炎、湿疹、大疱,易继发感染。 急性中毒会在吸入高浓度三氯乙烯后发生头晕、乏力、心跳、颜面潮红、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甚至意识 模糊、神经损害、肝肾损害,少数病人出现药疹样皮炎。 五、慢性锰中毒症状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含锰烟及锰尘引起中毒。 早期主要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等神经衰弱症状,并觉下肢乏力、沉重、四肢酸痛、腓肠肌痉挛,肌张力增高(尿锰、发锰升高);严重时损伤大脑维体外系神经,出现行走不协调、口吃、语言单调,表情呆板,情绪易激动,肌张力增高,甚至出现“胸难样步伐”、“顿座”、手指震颤、摇头、眼球突出、脑萎缩 等严重症状。 六、慢性汞中毒症状 主要以汞蒸汽形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 会有睡眠障碍、失眠、不易入睡、多梦,甚至焦虑不安、抑郁、自觉等神经精神损害,并有胸闷、心悸、 多汗、恶心、肝大、牙龈出血,有“汞线”。严重时出现意向性震颤,先由手指开始震,后会延及舌、唇、肌肉 震颤,甚至出现上、下肢呈跳跃状抖动,写字、系扣等粗细动作都困难,最终发生痴呆、语言困难、步态不移、手、舌、眼脸大震颤等汞中毒性脑病。高浓度吸入后部分人会出现肾脏损害,女工可出现月经紊乱、流产、早产。 七、慢性砷中毒症状

矿山常见的职业中毒

矿山常见的职业中毒 矿山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由于矿山作业所处的地质条件和 工作场所的特殊性,矿工在工作中往往会面临一些健康问题和职业 危险,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生产或学习等过程中,由于接触某些有 毒有害物质,导致人体生理功能障碍,甚至引起疾病的一种职业性 危害。而在矿山中,职业中毒的发生率比较高,影响着矿工们的身 体健康。以下是矿山常见的职业中毒及相关预防措施。 1.尘肺病 尘肺病是指由于长期接触煤尘、石尘等粉尘颗粒而引起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使煤工和石工患上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后遗症,严重 时会导致肺功能障碍和死亡。 预防措施:矿山工人在煤矿或石料场作业时,可以佩戴口罩, 减少吸入粉尘颗粒的机会。同时,矿山企业也应该加强粉尘防治工作,将粉尘浓度降至最低,保障矿工的健康。 2.铅中毒 铅中毒是指长期接触铅或铅化合物后,导致体内铅浓度超过正 常值的职业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失眠、头痛、恶心、呕吐、腹痛、 疲乏、谵妄、手足发麻等现象,严重时还可导致中毒性脑病和内脏 损害。

预防措施:矿山企业应该对工作场所进行铅中毒防治,防止铅粉尘和铅烟的产生和扩散。同时,矿工在作业中应注意佩戴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等,避免接触过多的铅物质。 3.矽肺病 矽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接触二氧化硅颗粒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其主要危害是患上肺癌和肺结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导致肺部功能障碍和死亡。 预防措施:矿山企业应该对作业场所进行二氧化硅浓度的检测和监控,减少作业过程中的粉尘扩散,并采取减尘措施。矿工在作业时,应尽量减少接触石料等粉尘的机会,佩戴好防护设备。 4.苯中毒 苯中毒是一种正在威胁着矿工健康的职业危害,苯是广泛应用于生产活动的工业原料,其中,生产苯胺和硝化苯的动力、化肥、煤气等行业是苯中毒事故主要发生领域。 预防措施:苯中毒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尽可能避免接触苯,如佩戴合适的防护设备和穿戴工作服等。此外,企业应该严格控制苯的浓度,采取有效的通风和减尘措施,并对工作场所进行苯中毒危险性评估。 矿山常见的职业中毒其实还有很多,除了以上介绍的尘肺病、铅中毒、矽肺病和苯中毒之外,还有砷中毒、汞中毒、氰化物中毒等职业中毒。因此,矿山企业应该强化职业病防控意识,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为矿工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中毒的急救措施

职业中毒的急救措施 一、引言 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导致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或疾病的现象。职业中毒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掌握职业中毒的急救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常见职业中毒类型及其症状 1.化学物质中毒:如苯、甲醛等。 症状: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 2.重金属中毒:如铅、汞等。 症状: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 3.放射性物质中毒:如铀、钚等。 症状:恶心呕吐、头晕目眩、腹泻等。 4.生物性物质中毒:如花粉过敏等。 症状:打喷嚏、流鼻涕、皮肤发红等。 三、职业中毒急救措施 1.化学物质中毒急救措施

(1)立即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并打开门窗。 (2)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 (3)如有呕吐,应将中毒者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4)如症状较重,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2.重金属中毒急救措施 (1)立即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并打开门窗。 (2)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 (3)如有呕吐,应将中毒者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4)给予足量的饮用水或牛奶等高钙食品,有助于减轻中毒程度。(5)如症状较重,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3.放射性物质中毒急救措施 (1)立即将中毒者移至远离放射源的地方,并保持安静状态。(2)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口腔等部位。 (3)如有呕吐,应将中毒者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4)给予足量的饮用水或牛奶等高钙食品,有助于减轻中毒程度。(5)如症状较重,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4.生物性物质中毒急救措施 (1)立即将中毒者移至远离过敏源的地方,并保持安静状态。(2)用清水冲洗皮肤、口腔等部位。 (3)如有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

职业中毒防治之—苯乙烯。乙苯

职业中毒防治之—苯乙烯/乙苯 职业中毒的概念 职业中毒,是指在职业生涯中,因长期或过量接触一些具有毒性的 化学物质,导致身体损伤、机能障碍、器官疾病等。常见的职业中毒 包括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苯乙烯/乙苯概述 苯乙烯,也称乙苯,化学式为C8H8,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常见 于石油炼制过程中,可以用于生产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 聚物、苯烯橡胶、合成树脂等。苯乙烯的产量逐年递增,在集约化工 生产模式下,职业中毒问题也日益引发关注。 职业中毒防治方法 接触控制 接触控制是职业安全和健康中的基本控制方法,目的是减低劳动者 接触有害因素的程度,降低职业中毒发生的可能性。对于苯乙烯/乙苯,控制方法包括: 1.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长时间暴露在苯乙烯/乙苯环境中 2.装备工艺防护设施,例如使用无尘系统、最佳空气流动、 局部排风装置

3.使用防护设施,如穿戴生产安全防护用具,例如手套、防 护面罩、防护服、呼吸保护器等。 卫生控制 卫生控制的目的是减少职业中毒的危害,包括了传染病、烟草与酒精等问题。对于苯乙烯/乙苯,可采取的卫生措施包括: 1.面部和身体清洁,避免过于疲劳 2.尽可能避免食物与苯乙烯/乙苯接触 3.编写卫生计划,定期进行例行职业健康检查 个人保护措施 在苯乙烯/乙苯中毒问题方面,职业健康和防护法建议,要配备并使用个人保护用具。个人保护措施包括: 1.戴防护口罩或呼吸器,保护呼吸系统 2.使用防护手套、护眼器、防护面具、防护服等 3.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和解毒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苯乙烯/乙苯中毒症状 苯乙烯/乙苯对人体有毒害,长期的接触可能会引起职业中毒。若接触时间过长或接触量过大,中毒症状将变得更加严重。 中毒症状包括: 1.头痛、头晕、眼花

职业中毒知识

职业中毒知识 一、急性职业中毒 工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因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接触工业毒物引起的急性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 二、生产性毒物存在形式与分类 生产性毒物是指工业生产中,常常接触的有毒物质,也称为工业毒物。工业毒物常以气体、蒸汽、烟、尘、雾等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液体蒸发、挥发或固体升华成蒸汽。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为雾,常是由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洒而成;固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直径0.1μm 为烟。 (一)按生物作用性质分类 1. 刺激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是对眼睛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是生产中最常见的有害气体。常见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等。 2. 窒息性气体 (1)单纯性窒息性气体 某些气体在一般状况下不被看作有毒性,但当取代空气中的氧,并使氧削减到集体不能耐受的水平常就能引起损害,甚至致死。常见有氮、氢、乙炔、甲烷、乙烷、丙烷、氦、氖、二氧化碳等。 (2)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这些气体不阻碍氧气进入肺部,但对血液或者组织会产生一种化学性作用。常见有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氢等。 3.麻醉性毒物 大多数有机溶剂蒸气和烃类对人体具有麻醉样毒性作用,机体过量摄入(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后,表现为神志恍惚,有时呈兴奋或酒醉感,严峻时进入嗜睡状态或昏迷。常见有苯、汽油、丙酮、氯仿等。4.溶血性气体 该类毒物进入机体后,随血液循环分布至全身,与红细胞结合,破坏细胞膜或形成赫恩兹小体,导致溶血,因溶血可造成对肾脏的损害。常见有砷化氢、苯肼、苯胺、硝基苯等。 5.致敏性毒物 化学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是一种免疫损伤反应,与接触毒物剂量无关,而与发病者的个体敏感性有关。常见有金属化合物、有机磷杀虫剂等。 (二)按损害的器官或系统分类 1.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亲神经性毒物”常见的有四乙基铅、汞及有机汞、有机锡、锰、铊、砷、一氧化碳、汽油、二硫化碳、溴甲烷、三氯乙烯以及有机磷、有机氯农药等。 2.呼吸系统 剌激性气体、蒸气或粉尘如氯、硫、硒的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羰基镍、氨、镉、硫酸二甲酯、有机氟及溴甲烷等。工业溶剂如汽油、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预防(二) ------化学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一、有机溶剂类毒物的危害及预防 有机溶剂多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同类者毒性相似,如氯代烃类多具有肝脏毒性,醛类具有刺激性等。应用广泛的有机溶剂有笨、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正己烷等。 (一)苯 染料、合成橡胶、农药生产中,以及油漆制造、建筑喷漆、制鞋厂、家具厂、箱包加工厂,是苯中毒高发领域。 苯会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患有血液系统疾患、肝肾疾病以及哮喘患者均不宜从事苯作业。 急性苯中毒症状:轻度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兴奋、欢快、步态不稳,重度时烦躁不安、幻觉、震颤、抽搐、昏迷、心律不齐,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甚至死亡。 (二)甲苯、二甲苯 甲苯、二甲苯的生产多从煤焦油或石油裂解产生,在工业上主要用于油漆、涂料、胶水的有机溶剂,也可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 生产中甲苯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皮肤吸入人体,对皮肤、黏膜、染料和炸药等。 甲苯、二甲苯毒性小于苯,但刺激症状比较严重,吸入后可出现咽喉刺痛感、发痒和灼烧感;刺激眼黏膜,可引起流泪、发红、充血;溅在皮肤上局部可出现发红、刺痛及疱疹等。重度甲苯重度后,或呈躁动不安、哭笑无常的兴奋状,

或呈嗜睡、木僵等压抑状,严重的会出现虚脱、昏迷。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皮肤干燥、皲裂、皮炎等慢性中毒症状。 (3)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在工业上被用作化学合成、工业溶剂和黏合剂,金属件的清洗剂,纺织、石油、电子工业的脱脂剂。 二氯乙烷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后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接触可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乏力等症状,伴有流泪、流涕、咽痛、咳嗽等黏膜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患者还有步态蹒跚、嗜睡、意识模糊、朦胧或晕厥现象,恶心、呕吐等肠胃道症状或有轻度肝、肾损害。 重度中毒会出现意识模糊,如出现谵妄状态、昏迷等,可伴有肝、肾损害。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消化道症状。可致皮肤脱屑或皮炎。 (四)正己烷 正己烷主要作为有机溶剂,常用于印刷、电子等行业的清洁工作,如清洗印刷机械、液晶显示器、手表表面的油污等。 正己烷可经呼吸道、皮肤和黏膜进入机体,引起中毒,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引起短期麻醉,但无后遗症。长期接触能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从接触到发病一般是几个月到几年。 高浓度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刺激症状和头晕、麻醉等。

职业中毒及其预防

共创健康中国,共享职业健康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 职业中毒及其预防 1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生产性毒物主要是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呼吸道由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组成,气体(如氯、氨、一氧化碳、甲烷等)、蒸汽(如苯蒸汽等)和气溶胶(如农药雾滴、电焊烟尘等)形态的毒物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呼吸道是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最重要的途径。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包括毛发、指(趾)甲等。毒物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经皮肤吸收,引起局部的损害或全身性中毒症状。 消化道也是造成生产性毒物中毒的一种途径,在有生产性毒物的环境中用食,或餐具放在有生产性读物的地方,或工作后未洗手直接接触食物或进餐等,毒物通过消化道产生中毒。 2 职业中毒的类型 职业病按其发病的快慢一般分为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中毒两种类型。 急性职业中毒指人体在短时间内受到较高浓度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而迅速发生的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等特点。急性职业中毒以化学物质中毒最为常见,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或意外事故所引起。 慢性职业中毒是作业人员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受到一定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经过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缓慢发病。相对于急性职业中毒而言,慢性职业中毒具有潜伏期长、病变进展缓慢、早期临床症状较轻等特点。 3 常见的职业中毒 ·铅作业及铅中毒 ·苯作业及苯中毒 ·窒息性气体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硫化氢中毒二氧化碳中毒 4 职业中毒的预防 职业中毒是一种人为的疾病,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可使接触毒物的作业人员避免中毒。 首先,根除毒物或降低毒物浓度,如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物质。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浓度的措施很重要,如采取密闭生产和局部通风排毒的方法,减少接触毒物的机会;合理布局工序,将有害物质发生源布置在下风侧。 其次,做好个体防护,这是重要的辅助措施。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服、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用品等。毒物进入人体的门户,除呼吸道、皮肤外,还有口腔。因此,作业人员不要在作业现场内吃东西、吸烟,班后洗澡,不要将工作服穿回家。

矿山常见的职业中毒

矿山常见的职业中毒 (1)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易燃易爆,是一种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矿山爆破会产生一氧化碳,内燃机也会产生一氧化碳,井下发生火灾时往往由于不能完全燃烧而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轻度中毒者可消失猛烈头痛、眩晕、心悸、胸闷、耳鸣、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心电图转变等。 (2)二氧化碳中毒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弱酸性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在不通风的井巷中简单聚集。二氧化碳常为急性中毒,接触后几秒钟内既快速昏迷倒下,若不能准时救出可致死亡。 (3)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具有腐蚀性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机物腐烂、硫化矿物水解、爆破及导火线燃烧都可能产生硫化氢。硫化氢轻度中毒症状主要为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头晕直至神志不清、窒息等症状,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马上昏迷、死亡。 (4)二氧化氮中毒 二氧化氮是棕红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爆破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对眼睛、呼吸道及肺等组织有剧烈的腐蚀作用,遇水能生成硝酸,能破坏肺及全部呼吸系统,使血液中毒,经624小时

后,肺水肿进展,严峻咳嗽,并吐黄色的痰,还会消失猛烈的头痛、呕吐,以至很快死亡。 二氧化氮的浓度达0.004%时,即会消失喉咙受刺激、咳嗽、胸部发疼现象;达0.01%时,短时间内会消失严峻咳嗽,声带痉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达0.025%时,短时间内会致人死亡。 (5)二氧化硫中毒 二氧化硫是五色、有剧烈硫磺味及酸味的气体。溶于水,当二氧化硫同呼吸道的潮湿表皮接触时产生硫酸。硫酸能刺激并麻痹上呼吸道的细胞组织,使肺及支气管发炎。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002%时,能引起眼睛红肿、流泪、咳嗽、头痛;达0.05%时,能引起急性支气管炎,肺水肿,短时间内有致命的危急。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

常见职业中毒及预防 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所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根据接触毒物时间长短,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常以粉尘、烟、雾、或气体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因此,职业中毒大多是由于呼吸道吸入空气中的毒物所致。有些毒物易通过皮肤吸收,故经皮肤进入体内而引起中毒也较常见。 目前世界上的化学物多达200余万种,常用的有及7万余种。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个环节都有可能接触到毒物。生产性毒物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刺激性、窒息性、麻醉性、溶血性、致敏性、致癌性等毒物。按毒物所损害的主要器官或系统则可分为神经毒、血液毒、肝脏毒、肾脏毒等。 一氧化碳中毒 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 有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如燃烧、浓烟等,且缺乏良好的通风设备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症状: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

度: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除。②中度: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的日后可完全恢复。③重度: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常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 处理: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碱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是含硫有机物分解或金属硫化物与酸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气体。无色,具有臭鸡蛋味,易挥发,燃烧时可产生蓝色火焰。它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目前,有70多种职业有机会接触硫化氢,如采矿、石油开采、提炼、皮革鞣制、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造纸、染料、制糖、食品加工以及清理垃圾、阴沟、粪池、菜窖、鱼舱等作业。 全世界硫化氢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在我国,硫化氢中毒占职业性急性中毒的第二位,仅次于一氧化碳中毒。 危害: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可导致急性中毒,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心脏。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流泪、畏光、咳嗽、全身乏力、出现喉头水肿和急性呼吸窘迫

常见的职业性金属中毒

常见的职业性金属中毒 职业接触中比较常见的金属中毒有:铅、锰、汞、砷等等。 工业场所中所用的铅约40%为金属铅,35%为铅化合物,25%为合金铅,常见的行业及工种有铅矿开采、金属冶炼、熔铅;印刷业的胶版、铸字、铅丝、铅箔、铅管、铅槽、蓄电池、部分油漆、部分染料、防锈漆、玻璃、陶瓷等。长期慢性接触可引起慢性铅中毒,早期常感乏力、口内金属味,肌肉关节痛等,随后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食欲不振、腹部隐痛、便秘等,少数牙龈边缘可有蓝黑色铅线,随着作业工龄的增加和病情的进展,可累及多个系统。可有肌运动无力、外周痛觉减退、肢体麻木、蚁走感、精神障碍、噩梦、剧烈头痛、癫痫样发作及意识障碍等脑损害症状。消化系统可表现为口中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痛、便秘或腹泻,严重时可表现为急腹症,容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一般止痛药不易缓解。造血系统可表现为贫血。女性表现为月经异常、流产或早产。出现上述情况时可检查血铅、尿铅、锌原卟啉等,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轻度铅中毒一般不留有后遗症。 电焊工工种较常见职业病有急性电光性眼炎、锰尘肺、职业性慢性锰中毒。工作中如果不注意使用面罩,可引起电光性眼炎(如平

时我们常用俗语:打着眼了),可出现流泪、眼痛、畏光、结膜充血等,可用的卡因滴眼减轻角膜刺激症状,抗生素预防感染即可痊愈,一般不遗留后遗症。 开采雄、雌黄等含砷的矿石及冶炼炉的烟道灰或矿渣,含砷农药、合金的制造等均可接触砷及砷化物,职业中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引起急慢性砷中毒,表现为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肾脏等病变,驱砷治疗有效。 其他职业长期慢性接触金属及其化合物种类还有铝、铬、镉、铜、镍、锡、铊、钡等,它们分别对不同的脏器造成损害,如果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时到职业病专科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职业健康】各行业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

各行业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

二、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 (一)粉尘危害的预防 1、什么叫生产性粉尘? 能够长时间以浮游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分三类:无机矿物性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2、粉尘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 ⑴破坏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 ⑵可引起肺部疾病; ⑶致癌; ⑷毒性作用; ⑸局部作用,如:堵塞皮脂腺、刺激及损害器官。 3、什么是尘肺病? 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4、引发尘肺病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⑴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成分和含量; ⑵粉尘的粒径; ⑶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和接触粉尘的时间; ⑷劳动强度; ⑸个体因素。 5、粉尘作业工人的卫生保健措施有哪些? 职业健康检查、作业环境监测和个体防护。 6、尘肺如何预防? 八字防尘措施:革一技术革新,改革工艺和革新生产设备;水一湿式作业;密一密闭尘源;风一抽风除尘;护一个人防护;管一维修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教一宣传教育;查一及时检查评比,总结经验,定期测尘和健康检查。 7、什么是矽肺? 矽肺是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8、患了矽肺病有什么症状? 得了矽肺后在一般劳动甚至休息时也会出现所知气短,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早期矽肺有轻度干咳,晚期痰中带血。患者易疲劳、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 9、脱离了粉尘性作业还会患矽肺吗?

会,有“迟发性矽肺气 (二)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 1、什么是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生产性毒物。 2、什么是职业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因为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中毒三种类型。 3、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 4、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有哪些? ⑴革新技术、改造工艺,消除毒物; ⑵密闭、隔离有毒物质污染源; ⑶加强个人防护; ⑷提高机体防御力; ⑸控制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不超过国家有关标准; ⑹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⑺加强职业危害及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5、急性职业中毒如何现场处理? 脱离中毒现场,急救处理,解毒排毒,及时送医院抢救。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毒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毒性作用及急救要点

常见急性职业中毒毒物的理化性质主要毒 性作用及急救要点 急性职业中毒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一次或者短期内大量接触外源性化学物(毒物) ,引起人体功能性或者器质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病变。 常见引起急性中毒的化学物有(按毒物作用分类):窒息性毒物,如 CO、氰氢酸或者氰化钠、硫化氢、苯的氨基、硝基倾倒物;刺激性毒物,如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 一甲胺漠气、四氟乙烯;麻醉性毒物,如苯、甲苯、二甲苯、 汽油、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二硫化碳、二氯乙烷;神经性 毒物,如磷化氢、漠甲烷、有机磷农药;溶血性毒物,如砷化氢;代谢性毒物,如五氯酚及五氯酚钠。 一、报告登记 1.接到报告后应问询并做好的记录 (1)报告人的姓名、单位、部门和联系电话。如报告来自医院,要问清收治人数、临床初步诊断、事故发生单位的地点、名称,便于进一步核实。 (2)中毒发生的时间、主要毒物或者可疑物。 (3)中毒人数和程度、患者的去向。 2.接报人还应做好的工作 (1)向本单位领导汇报接报状况,请示派出调查处理队伍。 (2)通知本单位有关部门做好调查处理豫备。 (3)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状况,反映要求和建议,以便采取暂时掌握和应急求援措施,准时组织抢救急性职业病患者。 二、现场调查与处理 1.现场调查的目的

(1)确定造成危害的物质。 (2)对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3)向现场求援者供应求援建议。 (4)对临床工提出处理建议。 (5)对公众、媒体和决策者供应建议。 (6)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动身前的豫备 (1)化学物毒性信息资料的应用:结合报告内容复习有关 职业中毒防治文献,包括网上查询、查阅数据库软件、专业杂志、书籍,也可请教有关专家。依据资料和经验初步估计 引起中毒的危害物。 (2)检查突破性化学物中毒应急调查包是否处于完好状态:①照像机;②录音机;③直读式快速检测仪器或者快速检气 管 (连手泵);④玻璃注射器、铝箔袋(连采气装置及配套的长橡皮管);⑤职业中毒患者现场调查表、现场记录表(包括采样记录)、座谈会记录单,如系卫生监督部门应随带监督执法文书。 (3)有条件的应豫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和通讯工具:如空气 呼吸器、头盔、对讲机等。 (4)拟订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组负责人及现场调查、安全 监护、通讯联络组织分工。 3.现场调查到达发生事故单位,迸人事故现场前应找到 事故发生负责人,安全、卫生部门负责人,说明来意,获得 允许和协作,初步了解事故概况(时间、车间工段、生产装置、 中毒人数、抢救状况)。若事故现场尚末得到掌握,则应就掌 握事故扩大、救助中毒患者脱离现场、清点中毒人数、伤员 分类、急救急送和求援人员的自身防护、设置隔离带、疏散 人员等方面提出意见,在确保安全的状况下开展毒物侦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