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白糖)实验结论: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步骤: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

倒立

结论: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药品: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烧杯4只我的猜测: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

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名称: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器材、药品:放大镜、纸筒、胶带、小刀、实验方法和步骤:

1.找两个大小一样但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一个横切面与放大镜差不多大小的有底纸筒。

2.用小刀在纸筒的一个底中心挖一个小圆孔。

3.抒把两个放大镜横切的放到纸筒里,调整两个放镜的距离使它达到最佳效果。

4.用胶带把放大镜固定好。

实验结论:一个放大镜能把另一个放大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实验评价: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器材、药品:洋葱、小刀、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水、滴管

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小刀切一小片洋葱的表皮(要非常薄)。

2.在载玻片上滴一商水,把切片放到小滴上,再用镊子整平盖上盖玻片,然后把多余的水用滴管或纸巾吸掉。

3.调整好显微镜。

4.把制好的玻片放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观察。

实验结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房间似的结构就是细胞。

实验评价:

生物细胞的观察

实验名称:生物细胞的观察

实验器材、药品:显微镜、各种生物玻片;

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显微镜观察树叶表皮(已制好的玻片标本)。

2.用显微镜观察血液(已制好的玻片标本)。

3.用显微镜观察猪肉(已制好的玻片标本)

4.用显微镜观察动物骨头(已制好的玻片标本)

实验结论: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其基本单位。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名称: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药品:池塘水、鱼缸水、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滴管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取一些池塘水或鱼缸水。

2.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水或鱼缸水,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纸巾把多余的水吸掉。

3.把制好的玻睛放到显微镜上观察。

实验结论:非纯净的水中含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混合沙和豆子

实验名称:混合沙和豆子

实验器材、药品:沙、豆子、杯子、筛子;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分别取半杯的沙和豆子。

2.把沙和豆子倒到一个杯子里摇一摇,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小筛子筛混合的沙子和豆子。

实验结论:混合后的体积不等于两杯的和,用筛的方法可以分离。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名称: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器材、药品:白糖、勺子、火柴、蜡烛;

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长柄金属勺子取一小勺白糖。

2.点燃一根蜡烛。

3.把装有白糖的勺子移到蜡烛火焰上加热,观察发生现象。

4.让加热后的勺子自然冷却,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白糖受热会融化成液态,冷却后会凝固成固态。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米饭、淀粉和碘酒

实验名称:米饭、淀粉和碘酒

实验器材、药品:米饭、淀粉、碘酒、滴管、盘子;

实验方法和步骤:

1.分别取米饭、淀粉各小盘。

2用滴管吸上碘酒,分别滴在米饭和淀粉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寻找淀粉的踪迹

实验名称:寻找淀粉的踪迹

实验器材、药品:白菜、萝卜、土豆、小粉。米饭、苹果、碘酒、滴管

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滴管吸取一些碘酒。

2.把碘酒滴到白菜、萝卜、土豆、小粉。米饭、苹果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3.把滴过碘酒的食物分类。

实验结论:滴过碘酒后变蓝的食物中含有淀粉。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

实验名称: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

实验器材、药品:小苏打、白醋、玻璃杯;

实验方法和步骤:

1.把几小勺小苏打放入玻璃杯。

2.往杯子里慢慢倒入一些白醋,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小气泡。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产生了什么气体

实验名称:产生了什么气体

实验器材、药品:小苏打、白醋、玻璃杯、蜡烛、火、细木条

实验方法和步骤:

1.把几小勺小苏打放入玻璃杯再慢慢倒入一些白醋,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点燃的木条伸进杯子中,观察发生了什么。

3.把杯中的气体倒到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观察铁锈

实验名称:观察铁锈

实验器材、药品:铁片、生锈的铁片、小锤、电流检测器;

实验方法和步骤:

1.找一片铁片和一片已生锈的铁片观察。

2.用小锤敲打铁片和锈铁片,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电流检测器测一下铁片和锈铁片的导电性。

实验结论:生锈的铁失去了金属光泽,导电性差,敲打会掉锈。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名称: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器材、药品:硫酸铜溶液、铁钉、杯子、镊子、实验

方法和步骤:

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

2.用镊子夹住一根铁钉。

3.把铁钉的一端伸进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铁钉的表面生成了红色的物质(铜)。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学校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时间:年月日

铁生锈的快慢

实验名称:铁生锈的快慢

实验器材:培养皿3只(或试管3支)、铁钉3支、吸水纸若干、清水200ML盐水200ML

步骤:

1.三只相同的培养皿里,其中两个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清水、盐水

2.把一个铁钉放在空培养皿里,另一个放在清水里,再一个放在盐水里,

3.每天对这三个铁钉进行观察并记录

结论:我认为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铁钉要生锈,越是腐蚀性强的,铁钉生锈越快。

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实验名称: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

实验器材、药品:烧杯、自来水、生活污水、漏斗、滤纸

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烧杯分别盛自来水和生活污水各一杯。

2.用眼观察两杯水的确颜色。

3.闻一闻两杯水的气味。

4.用过滤的方法观察两杯水中的杂质。

实验结论:自来水是清澈透明无色无气味无杂质能饮用的,而生活污水是浑浊有杂质有臭味不能饮用的。

实验评价: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白糖)实验结论: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步骤: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

倒立 结论: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药品: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评价: 日期:年月日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烧杯4只我的猜测: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观察到的现象: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第一篇: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实验一 实验内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洋葱、小刀。 实验步骤: 1、把洋葱用小刀切开,撕下洋葱表皮把它放在载玻片上夹好放在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的调节旋钮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看见一个亮点光圈。 实验结果: 1、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洋葱表皮上有一个个小方格,像小房间似的结构。小房间里有大液泡。 观察发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方格,像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表皮细胞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三)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三) 实验三 实验内容:白糖的变化 实验仪器:小勺、蜡烛、火柴。 实验方法步骤: 1、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动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 2、加热持续大约5分钟,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结果:看到白色固体颗粒的白糖慢慢融化成液体,接着逐渐变成黑碳化。 实验说明,白糖融化成液体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液体逐渐变黑碳化后,已经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二) 实验二 实验内容:铁片和铁锈的比较 实验仪器:铁片、铁锈、铁锤、电池、小灯泡、导线。 实验方法步骤: 1、观察铁片和铁锈的颜色。 2、用铁锤敲打铁片和铁锈。 3、分别把铁片和铁锈接通在电路中。 实验结果: 1、观察铁片和铁锈的颜色时发现:铁片是灰白色,铁锈是棕红色的。 2、用铁锤敲打铁片和铁锈,铁片延展性好,铁锈几乎没有延展性被敲打就碎了。 3、把铁片和铁锈分别接通在电路中,铁片能导电,铁锈不能导电。实验说明,铁片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实验报告】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一、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实验结果: 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 实验内容1、放大镜实验目的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照片、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实验步骤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三、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现象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论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实验人实验时间 2.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目的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实验器材昆虫、放大镜 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2、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3、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实验现象昆虫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验结论昆虫身体构造奇特。 实验人实验时间 2.1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3 ) 实验内容3、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目的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 矿物晶体 实验步骤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二、制作晶体 实验现象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是规则几何外形固体。实验结论晶体是规则几何外形固体。 实验人实验时间 2.1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4 ) 实验内容4、怎样放得更大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 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 实验步骤 1、自制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实验现象显微镜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实验结论显微镜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实验人实验时间 2.2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5 ) 实验内容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实验目的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实验器材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 片、显微镜、放大镜。 实验步骤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实验现象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实验人实验时间 2.2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6 ) 实验内容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实验目的 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实验步骤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实验课题:观察月相 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 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实验步骤: 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 3(制作月相规律图 实验现象: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实验结果: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2实验课题:“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 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结果: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3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黄柏中心小学许林峰 一、实验教学总目标: 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 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素养理念。 二、本学期目标: 本学期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

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并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具体要求: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目的: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晰,看得要大。 实验器材:每组放大镜2只(3X、5X各一)。 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将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 100”,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 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放大镜的放大原理。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 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 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ﻩ

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名称 画身高、体重的变化曲线 图 六年级(1)班第() 组 指导教师 实验 目的 了解自己的身高、体重在小学阶段的变化。 实验 器材 健康卡,铅笔,尺子等。 实验步骤1、收集自己在小学阶段的身高与体重两方面的数据。 2、发放健康卡。 3、学生看空白图,质疑问难。懂得怎样定点,怎样连线。 4、在空白图上画出自己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5、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特点。 实验 结论 从身高、体重的变化曲线图上可以看出:自己正在成长。备注

实验 时间 年月日实验名称研究豌豆的遗传的现象六年级(1)班第( )组指导教师 实验 目的 了解植物也存在着遗传现象。 实验 器材 一片种满豌豆的菜地。 实验步骤1、导问:豌豆有遗传现象吗? 1、讨论: 3\讨论: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来研究?4、看教材提供德资料,进行对比。 5、在对比中,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 实验 结论 植物也存在着遗传现象。备注

实验时间2018 年月 日 实验名称制作化石模型 六年级(1)班第( )组指导教师 实验 目的 了解化石也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 器材 有关工具、黏土、贝壳、骨头或树叶。 实验步骤 1、将黏土擀平。 1、将贝壳、骨头或树叶放在心上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印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实验 结论 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备注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完整)

六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六、时间实验种类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选择最适合的工具 钉有三颗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实验器械: 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 猜想:采用不同的工具,拔出三种东西所用的力和方便程度是不相同的。 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和钳工锤分别去 拿出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木螺丝钉。感觉拿出三种钉子应用哪几种工实验过程: 具最简单、最方便、最省力。而后做好记录。(先进行演示实验,而后分 红四组做分组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或取图钉比较方便的是用小刀或剪刀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实验的结果:丝刀来撬;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 评定等级:优异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械:放大镜 2 只【 3X、5X 各一】/每组 我的猜想: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楚,看得要大 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渐渐向外挪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 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能够看到微缩文字为“RMB 100”,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能够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 只用肉眼看,却不可以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用 10X 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 色点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 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楚,本来不可以看到的细 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我以为放大镜不单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可以看到物体的很多细节。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异☆优异□及格 ○待改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