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第一篇: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实验一

实验内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洋葱、小刀。

实验步骤:

1、把洋葱用小刀切开,撕下洋葱表皮把它放在载玻片上夹好放在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的调节旋钮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看见一个亮点光圈。

实验结果:

1、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洋葱表皮上有一个个小方格,像小房间似的结构。小房间里有大液泡。

观察发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方格,像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表皮细胞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三)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三)

实验三

实验内容:白糖的变化

实验仪器:小勺、蜡烛、火柴。

实验方法步骤:

1、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动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

2、加热持续大约5分钟,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结果:看到白色固体颗粒的白糖慢慢融化成液体,接着逐渐变成黑碳化。

实验说明,白糖融化成液体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液体逐渐变黑碳化后,已经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二)

实验二

实验内容:铁片和铁锈的比较

实验仪器:铁片、铁锈、铁锤、电池、小灯泡、导线。

实验方法步骤:

1、观察铁片和铁锈的颜色。

2、用铁锤敲打铁片和铁锈。

3、分别把铁片和铁锈接通在电路中。

实验结果:

1、观察铁片和铁锈的颜色时发现:铁片是灰白色,铁锈是棕红色的。

2、用铁锤敲打铁片和铁锈,铁片延展性好,铁锈几乎没有延展性被敲打就碎了。

3、把铁片和铁锈分别接通在电路中,铁片能导电,铁锈不能导电。实验说明,铁片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实验报告】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一、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实验结果:

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

剪碎。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

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

二、实验课题:杠杆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

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实验结果:

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

三、实验课题:轮轴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步骤:

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结果:

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

四、实验课题: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

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

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

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

实验结果:

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

五、实验课题: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

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步骤:

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

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

实验现象: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结果:

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

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

备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

六、实验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它与串联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等有关系。

实验器材:电池、漆包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原理: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数量和缠绕圈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结果:

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备注:

电磁铁的磁力强度是由四种因素决定的。

七、实验课题: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

实验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实验步骤:

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

实验现象: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实验结果:

1、“一字形”硬纸条只能承受得起一个砝码。

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两个或三四个砝码。

第五篇: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册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酒、滴管、吸水纸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准备好显微镜。

3、将洋葱切开,掰开一块内的鳞片;用刀片在鳞片表面轻轻划一个“#”,用镊

子在“#”字中间轻轻撕下一块洋葱鳞叶的表皮。

4、在载玻片上滴几滴水,用镊子夹住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中展平,用镊

子夹住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有气泡。

5、在盖玻片的左边有水处滴一滴稀释的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

的右边将碘液

吸过来,给洋葱表皮染色。

6、将做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

7、利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8、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洋葱表皮是有一个个小格子构成,同一个物体的不同部位,它的细胞结构也是不

一样的。

实验结论: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名称:摆的秘密

实验材料:细线、钩码、铁架台、秒表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做好一个摆。

3、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S摆动的次数。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改变摆线的长度。测量新摆10S 摆动的次数,并记录。

5、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质量增加。测量新摆10S摆动的次数,并记录。

6、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改变摆幅的大小。测量新摆10S 摆动的次数,并记录。

7、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

1、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2、改变摆锤的质量,摆摆动的次数不变。

3、改变摆幅的大小,摆摆动的次数不变。

实验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质量、摆幅的大小无关。摆线越长,摆

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名称:模拟钻木取火试验实验材料:砂纸、铁丝

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用砂纸宝珠铁丝。

3、反复快速摩檫一段时间。

4、用手摸铁丝。

5、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用手摸铁丝,铁丝变热了。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材料:电池、包皮细电线、铁钉、大头针、导线、电池盒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

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3、在同一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包皮细电线,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

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实验结论:

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磁力大;反之小。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反之小。

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材料: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或小磁针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3、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4、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5、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

1、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的两极有变化。

2、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电磁铁的两极有变化。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变化,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线圈缠绕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正负极。实验名称:无处不在的能量

实验材料:铁丝、烧杯、乒乓球、热水、塑料梳子、碎纸屑等实验步骤:

1、检查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用手弯铁丝,反复多次,观察现象。

3、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4、用塑料梳子在头上来回梳头,接着拿塑料梳子往碎纸屑里一放,观察发生的现象。

5、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

1、铁丝弯折处变热。

2、乒乓球鼓起来了。

3、碎纸屑粘到了塑料梳子上。实验结论:

1、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2、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3、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实验名称:风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用小刀将大可乐瓶的底部裁掉。

3、用小刀从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CM处刻一个直径约2CM的圆孔。

4、点燃蜡烛、蚊香。

5、用可乐瓶罩住蜡烛,将蚊香冒烟处置于可乐瓶底部圆孔约1CM处。

6、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蚊香的烟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处的纸条在上下晃动。

实验结论:空气被蜡烛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顺着瓶口上升,冷空气则会

由底部的小孔流进去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

实验名称: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实验材料:自制的降落伞

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选择悬吊物重量、绳长、绳子数量、伞面材料相同,伞面大小不同的两个降

落伞。将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降落伞哪个先落地。

3、选取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伞面材料相同,悬吊物重量不同的两个降

落伞。将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降落伞哪个先落地。

4、选择悬吊物重量、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相同,伞面材料不同的两个降

落伞。将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降落伞哪个先落地。

5、选取悬吊物质量、伞面大小、伞面材料、绳子数量相同,绳子长短不同的两

个降落伞。将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降落伞哪个先落地。

6、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

1、其他材料相同,伞面大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伞面大的下降慢。

2、其他材料相同,悬吊物重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悬吊物质量轻的下降慢。

3、其他材料相同,伞面材料不同的两个降落伞,透气性差的下降的慢。

4、其他材料相同,绳子长短不同的两个降落伞,绳子短的下降慢。

实验结论: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伞面大小、伞绳长短、悬吊物质

量、伞面材料有关,伞面越

大,下降越慢;悬吊物越重,下降越慢;伞面透气性差,下降就慢;伞绳越短,下降越慢。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第一篇: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一) 实验一 实验内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镊子、洋葱、小刀。 实验步骤: 1、把洋葱用小刀切开,撕下洋葱表皮把它放在载玻片上夹好放在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的调节旋钮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看见一个亮点光圈。 实验结果: 1、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洋葱表皮上有一个个小方格,像小房间似的结构。小房间里有大液泡。 观察发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方格,像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表皮细胞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三)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三) 实验三 实验内容:白糖的变化 实验仪器:小勺、蜡烛、火柴。 实验方法步骤: 1、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动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 2、加热持续大约5分钟,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结果:看到白色固体颗粒的白糖慢慢融化成液体,接着逐渐变成黑碳化。 实验说明,白糖融化成液体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液体逐渐变黑碳化后,已经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之二) 实验二 实验内容:铁片和铁锈的比较 实验仪器:铁片、铁锈、铁锤、电池、小灯泡、导线。 实验方法步骤: 1、观察铁片和铁锈的颜色。 2、用铁锤敲打铁片和铁锈。 3、分别把铁片和铁锈接通在电路中。 实验结果: 1、观察铁片和铁锈的颜色时发现:铁片是灰白色,铁锈是棕红色的。 2、用铁锤敲打铁片和铁锈,铁片延展性好,铁锈几乎没有延展性被敲打就碎了。 3、把铁片和铁锈分别接通在电路中,铁片能导电,铁锈不能导电。实验说明,铁片和铁锈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实验报告】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集锦 一、实验课题:常用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 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实验步骤: 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 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 实验结果: 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 实验内容1、放大镜实验目的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照片、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实验步骤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三、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现象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论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实验人实验时间 2.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目的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实验器材昆虫、放大镜 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2、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3、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实验现象昆虫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验结论昆虫身体构造奇特。 实验人实验时间 2.1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3 ) 实验内容3、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目的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 矿物晶体 实验步骤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二、制作晶体 实验现象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是规则几何外形固体。实验结论晶体是规则几何外形固体。 实验人实验时间 2.1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4 ) 实验内容4、怎样放得更大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 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 实验步骤 1、自制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实验现象显微镜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实验结论显微镜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实验人实验时间 2.2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5 ) 实验内容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实验目的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实验器材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 片、显微镜、放大镜。 实验步骤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实验现象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实验人实验时间 2.2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6 ) 实验内容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实验目的 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实验步骤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实验材料:一张 32 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 实验过程 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 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 1 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 材料:木棒、橡皮筋、 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 2 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名称:观察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一架,各种动植物的细胞装片 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形状,同时学会使用显微镜。 实验步骤:1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大约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 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 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标本为止。 7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五、实验名称:测量肺活量 实验材料:水槽、较大的玻璃瓶或塑料瓶、胶皮管或带弯头的吸管、带刻度的标记纸条。 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方法自己测量肺活量。

六年级下册科学生态瓶的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科学生态瓶的实验报告 一、制作生态瓶 材料:2.5升的可乐瓶、剪刀、粗沙、细石、纱网、水草、绿藻、两只水蜗牛、胶皮。 1、把2.5升的可乐瓶子用热水清洗后,用剪刀将其上部剪去。 2、把一些粗沙和细石铺在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3、把冲洗好的粗沙和细石均匀的铺在可乐瓶的底部。 4、将自来水静止放置24小时,再放入瓶子中。 5、待隔夜水放好后,再种上水草,用沙砾固定。 6、将少量的绿藻放入瓶中。 7、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子中。 8、最后,用蜡油将可乐瓶子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 9、将瓶子放置于阳光充足且阴凉处。 二、生态瓶制作根据 利用隔夜水,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自来水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取用一些粗沙或细石来代替淤泥是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细菌,会很快的使密封瓶中的水质受到污染,从而减少瓶内生物的生存时间。而使这

些沙砾的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水草维持生命的有机物可以从水蜗牛的排泄物中获得。水草和绿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瓶内生物。而使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而瓶子内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可以从蜗牛的粪便中获得。 三、观察情况 第一天: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切正常。 第三天:发现绿藻生长过多,于是减少日照时间,控制其发展。 第四天:水开始浑浊,发现瓶子内壁部有胶质状的卵。 第五天:水依旧浑浊,知道胶质状的卵是水蜗牛的卵,一只水牛死了。 第六天:另一只(最后一只)水牛也死了。 第七天:内壁上水蜗牛的卵大多瘪了下去,还有一两个仍在坚持。 第八天:实验失败。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引言: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学期的科学课上,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植物生长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 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 1. 五颗小麦种子 2. 五个小花盆 3. 肥料 4. 水 5. 测量尺 实验步骤: 1. 将五颗小麦种子均匀地放在五个小花盆中。 2. 在第一个花盆中添加适量的水,作为对照组。 3. 在第二个花盆中只添加适量的肥料。 4. 在第三个花盆中只添加适量的水。 5. 在第四个花盆中既添加适量的水又添加适量的肥料。 6. 第五个花盆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作为空白组。

7. 每天固定时间观察花盆中的小麦种子,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8. 持续观察和记录十天。 实验结果: 经过十天的观察和记录,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添加肥料的花盆中的小麦种子生长最好,植株高度和叶片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 2. 只添加水的花盆中的小麦种子生长较好,但是相较于添加肥料的花盆,高度和叶片数量较少。 3. 只添加肥料的花盆中的小麦种子生长状况较差,植株矮小,叶片黄绿色。 4. 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的花盆中的小麦种子几乎没有生长,植株矮小且叶片呈现黄色。 讨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物质的影响。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而缺乏营养物质的植物则无法正常生长,甚至长得矮小、叶片发黄。这说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给植物提供适量的水和肥料,以保证它们的健康生长。同时,这个实验也让我明白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来探索和验证科学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1、摆的秘密 实验名称:摆的秘密 我的猜想: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也有关吗?。 实验方案:材料。铁座支架、单摆(小铁锁或螺丝帽)、细线、橡皮泥、秒表 实验一:把单摆挂在方座支架上,反复实验多次,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摆摆动的次数. 实验二: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重量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摆摆动的次数。 在方座支架上挂两个摆,摆锤重量相同,摆线长短不同,观察记录在相同时间摆摆的次数。 实验现象: 实验一:同一个摆相同时间摆动的次数相同。 实验二:1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2摆线短的摆动的次数多,摆线长的摆动的次数少 试验结论: 实验一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 实验二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短摆动的快,摆线长摆动的慢。 2、摩擦生热 实验名称:模拟钻木取火实验 我的猜想:摩擦真的会产生热量吗 ?。 实验方案:材料、木板、砂纸、铁丝、火柴、手钻。 1、两人合作,用手钻钻木板。现象:过一会用手摸钻头,感到钻头变热了。 2、搓手。现象:感到受变热了 3、用砂纸打磨铁丝或弯折铁丝。现象:过一会感到砂纸变热了,

用手摸铁丝,铁丝变热了。 4、在黑板上摩擦火柴。现象:火柴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会产生热量,能量可以转化,机械能转化成热能。 3、探究电磁铁的性质 我的猜想:电磁铁通电时真的有磁性,断电时真的磁性消失大。 实验方案: 材料:铁钉、包皮细电线、电池、大头针、小磁针、胶带 实验:做一个电磁铁,用做好的电磁铁的一端靠近大头针,通电和断电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接通电流吸大头针,断电不吸大头针。 探究电磁铁的磁极。让电磁铁的钉头和钉帽分别靠近小磁针的南极(也可靠近北极)实验现象:发现钉尖与南极相吸时就与钉帽相斥,与钉尖相斥时就与钉帽相吸。 实验结论:1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磁性消失。2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 4、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的实验 我的猜想: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磁极改变。 实验方案:材料。大铁钉、包皮细电线、电池、大头针、小磁针。 一、实验:探究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设计对比试验: 1、线圈绕线方向相同,电池正负极接法不同。 2、电池正负极接法相同,线圈绕线方向不同。实验现象: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磁极改变,改变线圈绕线方向磁极改变。 二、探究如何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设计对比实验: 1、线圈匝数相同,电池节数不同。 2、电池节数相同,线圈匝数不同。实验现象:电池节数多吸大头针多,线圈匝数多吸大头针多。 实验结论: 1、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方向磁极改变。 2、改变电池的节数或改变线圈匝数磁力改变。 5、模拟风的形成过程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内容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 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 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 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 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 材料:木棒、橡皮筋、 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 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 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 实验过程:1.制作模型:瓶子去底;底部蒙上橡胶皮膜,用胶带固定;瓶嘴套入一个气球。 2.对着瓶嘴的气球吹起,观察变化。 3.思考:瓶子、气球、橡皮膜各相当于呼吸系统的哪部分?怎样利用它们模拟呼吸过程的?实验结论:瓶子模拟胸腔、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实验中气球吹起来,橡皮膜向外鼓;气球变扁,橡皮膜恢复原状。说明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膈肌向下移;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膈肌向上移 六、题目: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 材料:水槽、较大的玻璃瓶、胶皮管、带刻度的标记纸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六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 时间年代日实验者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认识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看到的叶脉比实质的.用放大镜看到的字比实际的。 实验结论:放大镜能够把物体的像放.

六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 时间年代日实验者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样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六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 时间年代日实验者 实验名称: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实验目的:认识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怎样 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印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

六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 时间年代日实验者 实验名称:做个简单显微镜 实验目的:认识简单显微镜的制作方法。知道两个放大镜重叠,搬动开距离,就可以放得更大,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器材:不同样倍数的放大镜镜片2--3件、纸筒4个、剪刀2把、 胶带卷1卷 实验步骤: 1、调整两个放大镜镜片的距离 透过两个镜片观察到的图像最清楚时,量出两个镜片的距离 2、固定镜片 用胶带和纸筒把两个镜片固定下来,两个镜片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 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与放大镜对照,放大增加了好多倍,物体的细微之处更、更明确了 实验结论: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的更大、观察的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