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 3.22----4.20 实验名称月相

实验器材:记录纸、铅笔

我的猜测: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分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实验课题:观察月相 实验目的:通过对月相的观察,使学生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黄色彩纸(每组十五张)、剪刀(每组一个) 实验原理: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 实验步骤: 1.对月亮在一个月内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记录 2.根据记录用剪刀剪出不同时间月相的样子 3.制作月相规律图 实验现象: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实验结果: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2实验课题:“环形山”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猜测,养成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实验器材:沙子(每组若干)、注射器、胶管(每组一套)、重球(每组一个)、学生自己准备的用具 实验原理:环形山是流星、陨石撞击月球后留下来的。 实验步骤: 1.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 2.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3.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注射器中的水会穿出沙堆,形成火山状;重球砸向沙堆,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实验结果:沙堆会出现类似环形山的凹坑。 3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 学校 时间 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 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我的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

的功能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 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时间 六年级实验者 实验放大镜下的晶体形状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30克、碱面20克、味精10克我的猜测: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同之处 步骤: 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10x放大镜观察,其小颗粒为立方体。 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一个长圆柱体,两端尖尖的。 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4.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碱面的晶体是扁平的小颗粒。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物质的晶体有不同的形状。 结论:我认为晶体物质都有自己的几何形状,不同的物质和晶体形状。 这是不同的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时间 六年级实验者 实验名称水晶制作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 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烧杯4只 我的猜测: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目的: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比用肉眼看得要清晰,看得要大。 实验器材:每组放大镜2只(3X、5X各一)。 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将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钱币上的微缩文字。将放大镜放在钱币的微缩文字上方,可以看到微缩文字为“RMB 100”,而不用放大镜却看不清楚。

3、用放大镜观察照片。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鸟的照片,可以看到鸟的羽毛上的小绒羽,而只用肉眼看,却不能发现。 4、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屏幕上的图像,发现图像都是由红、蓝、绿三种色点组成的,单看屏幕的一块地方,根本就不是画面。 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比肉眼看的清晰,原来不能看到的细微之处也能看清了。 结论: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放大镜的放大原理。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 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 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索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 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的根和茎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 1、植物的根和茎。 2、培养皿。 3、纸巾。 4、墨水或染料。 5、放大镜或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材料。将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加入足够的水,使水完全覆盖根和茎。

2、在另一个培养皿中放入纸巾,用墨水或染料浸泡,制作成“染色纸”。 3、将染色纸放在植物的茎旁边,以便在后续的观察中对比。 4、每天观察并记录根和茎的情况,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和茎的内部结构。 5、在实验进行一周后,取出染色纸,观察纸巾上的染色情况,并与植物的根和茎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 经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染色纸的对比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的茎部没有染色,而根部分布着一些染色的痕迹,这说明水分和养分是通过根部分布到植物各部分的。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部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茎部则负责将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以维持植物的生长。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生长规律,也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的奥妙和伟大。同时,这个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

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解答我们的疑问,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让我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能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生人数40人实验形式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时间3月9日 实验目的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与晶体。 仪器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 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 实验过程 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观察到的图像用铅笔在白纸上描绘下来。 实验结果了解了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生人数39人实验形式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做个简易的显微镜实验时间3月16日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仪器器材放大镜、纸筒、胶带、青苔 1、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知 道看得清楚为止。 实验过程 2、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简易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比放大镜放大的倍数大。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 优

班级六年级学生人数实验形式分组实验 40人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时间 3月18日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仪器器材 学生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清水、培养皿、美工刀、镊子、烧杯 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制做临时装片。 实验过程 3、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 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 4、调好后各小组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图。 实验结果学生看到了植物细胞组成。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良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生人数39 人实验形式分组实验实验名称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时间 3 月23 日实验目的 1. 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 2. 认识并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仪器器材学生显微镜、植物叶切片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实验过程 2、观察 3、收镜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物的细胞组成和结构。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