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6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 实验内容1、放大镜实验目的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照片、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实验步骤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三、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现象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论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实验人实验时间 2.8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目的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实验器材昆虫、放大镜 实验步骤1、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2、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3、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实验现象昆虫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验结论昆虫身体构造奇特。 实验人实验时间 2.13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3 ) 实验内容3、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目的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 矿物晶体 实验步骤一、观察美丽的晶体

二、制作晶体 实验现象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是规则几何外形固体。实验结论晶体是规则几何外形固体。 实验人实验时间 2.15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4 ) 实验内容4、怎样放得更大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 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 实验步骤 1、自制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实验现象显微镜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实验结论显微镜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实验人实验时间 2.20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5 ) 实验内容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实验目的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实验器材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 片、显微镜、放大镜。 实验步骤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实验现象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实验人实验时间 2.22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6 ) 实验内容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实验目的 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实验步骤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实验材料:一张 32 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 实验过程 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 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 1 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 材料:木棒、橡皮筋、 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 2 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名称:观察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一架,各种动植物的细胞装片 实验目的:让学生认识各种动植物细胞的形状,同时学会使用显微镜。 实验步骤:1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大约放在距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 把一个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5 把所要观察的细胞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标本为止。 7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五、实验名称:测量肺活量 实验材料:水槽、较大的玻璃瓶或塑料瓶、胶皮管或带弯头的吸管、带刻度的标记纸条。 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方法自己测量肺活量。

六年级下册科学生态瓶的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科学生态瓶的实验报告 一、制作生态瓶 材料:2.5升的可乐瓶、剪刀、粗沙、细石、纱网、水草、绿藻、两只水蜗牛、胶皮。 1、把2.5升的可乐瓶子用热水清洗后,用剪刀将其上部剪去。 2、把一些粗沙和细石铺在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3、把冲洗好的粗沙和细石均匀的铺在可乐瓶的底部。 4、将自来水静止放置24小时,再放入瓶子中。 5、待隔夜水放好后,再种上水草,用沙砾固定。 6、将少量的绿藻放入瓶中。 7、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子中。 8、最后,用蜡油将可乐瓶子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 9、将瓶子放置于阳光充足且阴凉处。 二、生态瓶制作根据 利用隔夜水,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自来水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取用一些粗沙或细石来代替淤泥是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细菌,会很快的使密封瓶中的水质受到污染,从而减少瓶内生物的生存时间。而使这

些沙砾的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水草维持生命的有机物可以从水蜗牛的排泄物中获得。水草和绿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瓶内生物。而使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而瓶子内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可以从蜗牛的粪便中获得。 三、观察情况 第一天: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切正常。 第三天:发现绿藻生长过多,于是减少日照时间,控制其发展。 第四天:水开始浑浊,发现瓶子内壁部有胶质状的卵。 第五天:水依旧浑浊,知道胶质状的卵是水蜗牛的卵,一只水牛死了。 第六天:另一只(最后一只)水牛也死了。 第七天:内壁上水蜗牛的卵大多瘪了下去,还有一两个仍在坚持。 第八天:实验失败。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全) 六年级科学演示实验报告 学校 时间 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 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我的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

的功能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 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时间 六年级实验者 实验放大镜下的晶体形状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30克、碱面20克、味精10克我的猜测: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同之处 步骤: 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10x放大镜观察,其小颗粒为立方体。 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一个长圆柱体,两端尖尖的。 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4.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碱面的晶体是扁平的小颗粒。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物质的晶体有不同的形状。 结论:我认为晶体物质都有自己的几何形状,不同的物质和晶体形状。 这是不同的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时间 六年级实验者 实验名称水晶制作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 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烧杯4只 我的猜测: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 引言: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学期的科学课上,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植物生长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 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 1. 五颗小麦种子 2. 五个小花盆 3. 肥料 4. 水 5. 测量尺 实验步骤: 1. 将五颗小麦种子均匀地放在五个小花盆中。 2. 在第一个花盆中添加适量的水,作为对照组。 3. 在第二个花盆中只添加适量的肥料。 4. 在第三个花盆中只添加适量的水。 5. 在第四个花盆中既添加适量的水又添加适量的肥料。 6. 第五个花盆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作为空白组。

7. 每天固定时间观察花盆中的小麦种子,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8. 持续观察和记录十天。 实验结果: 经过十天的观察和记录,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添加肥料的花盆中的小麦种子生长最好,植株高度和叶片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组。 2. 只添加水的花盆中的小麦种子生长较好,但是相较于添加肥料的花盆,高度和叶片数量较少。 3. 只添加肥料的花盆中的小麦种子生长状况较差,植株矮小,叶片黄绿色。 4. 不添加任何营养物质的花盆中的小麦种子几乎没有生长,植株矮小且叶片呈现黄色。 讨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植物的生长受到营养物质的影响。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其生长。而缺乏营养物质的植物则无法正常生长,甚至长得矮小、叶片发黄。这说明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给植物提供适量的水和肥料,以保证它们的健康生长。同时,这个实验也让我明白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来探索和验证科学知识,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总结: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六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 时间年代日实验者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认识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用放大镜看到的叶脉比实质的.用放大镜看到的字比实际的。 实验结论:放大镜能够把物体的像放.

六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 时间年代日实验者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样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六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 时间年代日实验者 实验名称: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实验目的:认识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怎样 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印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

六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 时间年代日实验者 实验名称:做个简单显微镜 实验目的:认识简单显微镜的制作方法。知道两个放大镜重叠,搬动开距离,就可以放得更大,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实验器材:不同样倍数的放大镜镜片2--3件、纸筒4个、剪刀2把、 胶带卷1卷 实验步骤: 1、调整两个放大镜镜片的距离 透过两个镜片观察到的图像最清楚时,量出两个镜片的距离 2、固定镜片 用胶带和纸筒把两个镜片固定下来,两个镜片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 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物体,与放大镜对照,放大增加了好多倍,物体的细微之处更、更明确了 实验结论:显微镜比放大镜放大的更大、观察的更。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特点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我的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 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 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我认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套 我的猜测: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肉眼观察不清楚的细微部分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发现不是一个,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光滑的外壳上,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脚的底端有“吸盘”,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观察到的现象: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结论: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

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30克、碱面20克、味精10克 我的猜测:晶体的细微颗粒和肉眼观察的形状有不同之处 步骤: 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 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 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4、观察食用碱面的晶体:碱面的晶体是扁片状的小颗粒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物质的晶体,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我认为晶体物质都有它们各自的几何形状,物质不同,晶体形状就不同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20克、碱面20克、味精20克、滴管4支、玻璃片4片、100ml 烧杯4只 我的猜测: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50ml的清水, 2、分别加入食盐、白糖、味精、碱面,搅拌,使其溶化 3、分别用滴管汲取它们的饱和溶液,滴在玻璃片上,让水分自然蒸发 4、用放大镜观察玻璃片上晶体的形状 观察到的现象:这四种晶体的几何形状是不同的 结论:我认为不同物质的晶体颗粒的形状是不同的,同种物质的大小颗粒,晶体的形状是相同的 实验名称:做个简易显微镜 实验器材:不同倍数的放大镜镜片2--3件、纸筒4个、剪刀2把、胶带卷1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