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

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

1. 引言

温州市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其

中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在温州市的建设项目中,海绵设施

的运行与维护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

行与维护技术导则的内容,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主题。

2. 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是应对城市雨洪、城市水logging、水质污染和地下水

位下降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运行与维

护技术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制定并严

格执行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对于保障温州市建设项目的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的内容

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海绵设施的运行管理,二是海绵设施的日常维护,三是海绵

设施的故障处理及应急预案。

3.1 海绵设施的运行管理

海绵设施的运行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完成后,对海绵设施进行有效的

运营和管理。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运行规程和管

理制度,并确保相关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还需要对海绵设施

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监测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2 海绵设施的日常维护

海绵设施的日常维护是指对海绵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清洁、维修、养护等日常性工作。这需要建立起科学的维护体系和维护标准,确保海绵设施的长期可靠运行。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巡查和维修,确保海绵设施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3 海绵设施的故障处理及应急预案

海绵设施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或突发情况,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故障处理及应急预案。这包括对各类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和预测,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并确保在发生故障或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和应急处理。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的撰写者,我认为这一技术导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温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严格执行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我们才能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长期有效运行,进而实现城市雨洪、水logging、水质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治理,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态。我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将尽最大努力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经验,以期为读者提供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

5. 总结

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是本地区在海绵城市建

设中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及

应急预案,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海绵设施的有效运行,实现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希望本文的介绍和讨论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引起大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关注和重视。在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

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中,还应该加强对于海绵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阶段的要求。在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气候、水文等

情况,合理布局和设计海绵设施,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排水和保水功能。在建设阶段,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海绵设施的施工质量和工程

安全,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另外,海绵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还应该加强对人员培训和技术

支持的要求。建设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和运维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和管理海绵设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需要建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提供技术沟通和支持,保障海绵设施

的顺利运行。

海绵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还应该强调信息化管理和智能监测技

术的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海绵设施运行数据的实时

监测和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性。通过智能监测技术,可以

及时发现并处理海绵设施的异常情况,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海绵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还应该加强对于社会参与和监

督的要求。作为城市的公共设施,海绵设施的运行与维护需要得到社

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各界

积极参与到海绵设施的管理和监督中,共同保障海绵设施的有效运行。

海绵设施的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还应该强调对于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

的要求。在运行与维护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运营成本,确保资源的

有效利用。需要对海绵设施的运行效益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管

理策略,提高海绵设施的效益和社会效益。

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对设计和建设

阶段、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和智能监测技术、社会参与

和监督、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的要求,可以更好地保障海绵设施的有

效运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希望本文的

介绍和讨论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共同为海绵城市建设贡

献力量。

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

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 1. 引言 温州市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其 中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在温州市的建设项目中,海绵设施 的运行与维护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 行与维护技术导则的内容,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主题。 2. 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建设是应对城市雨洪、城市水logging、水质污染和地下水 位下降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运行与维 护技术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制定并严 格执行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对于保障温州市建设项目的可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的内容 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海绵设施的运行管理,二是海绵设施的日常维护,三是海绵 设施的故障处理及应急预案。 3.1 海绵设施的运行管理 海绵设施的运行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完成后,对海绵设施进行有效的 运营和管理。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运行规程和管 理制度,并确保相关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还需要对海绵设施

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监测和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2 海绵设施的日常维护 海绵设施的日常维护是指对海绵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清洁、维修、养护等日常性工作。这需要建立起科学的维护体系和维护标准,确保海绵设施的长期可靠运行。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巡查和维修,确保海绵设施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3 海绵设施的故障处理及应急预案 海绵设施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或突发情况,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故障处理及应急预案。这包括对各类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和预测,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案,并确保在发生故障或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和应急处理。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温州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的撰写者,我认为这一技术导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温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严格执行海绵设施运行与维护技术导则,我们才能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长期有效运行,进而实现城市雨洪、水logging、水质污染等问题的有效治理,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环境和生态。我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将尽最大努力深入研究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经验,以期为读者提供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CECS XXX:201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Guidelin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Systematic Solution of Sponge City (征求意见稿) 201X-XX-XX 发布201X-XX-XX 实施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1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5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编制要求、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成果。 本导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海绵城市工作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标准规范所(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或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街1号北矿金融大厦805,邮编100044)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清源华建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吕永鹏王家卓吴连丰郭迎新 邓婧许可张春洋李运杰周丹

吕梅赵晨辰梁雨雯黄黛诗曾坚 王宁刘世龙莫祖澜张格刘鹏飞主要审查人: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雨洪管理问题日 益凸显。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不仅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增加 城市内涝的风险。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应运而生。 一、海绵城市概述 1.1 海绵城市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通过改变自然水文循环、 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等手段将自然与人工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具有自净、自调节、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型城市。 1.2 海绵城市特点 (1)多功能性:海绵城市具备雨水管理、生态保护、景观美化等多种功能。 (2)低影响开发: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

坏。 (3)多元化措施:采用多种措施进行雨洪管理,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洪池等。 (4)全过程管理: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过程进行雨水管理,实现雨洪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2.1 绿色屋顶技术 绿色屋顶是指在建筑物屋面上种植植物,形成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绿色覆盖层。它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建筑物能耗、改善空气质量,并且可以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量。 2.2 雨水花园技术 雨水花园是指通过构造适宜的地形和植被,使得地表径流能够自然渗透到土壤中,并在花园内部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提高景观价值,并且可以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2.3 滞洪池技术 滞洪池是指通过构造人工湖泊或者河道,在城市中形成一定容积的蓄洪区域,以缓解城市内涝风险。滞洪池不仅可以起到蓄洪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2.4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通过构造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处理和利用。它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起到节约自来水的作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3.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性公园。它采用了多种海绵城市技术,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洪池等。通过这些措施,滨海湾花园不仅实现了雨洪管理的功能,还成为了新加坡的标志性景点。 3.2 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一、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的灵活性,减少洪涝灾害风险,并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城市化方式。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为建设者提供了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指导。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2.1 目标 •减少城市洪水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2.2 原则 •综合治理,全面施策 •自然保护,合理利用 •灵活运筹,动态管理 •公众参与,共建共享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 3.1 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 •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自然湿地和植被面积 •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景观绿地 •制定绿地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绿地维护和保养 3.2 雨水控制与管理 •安装雨水利用设备,收集和利用降雨水资源 •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雨水滞留设施

•制定雨水管理制度,实施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3.3 地面渗透与疏导系统建设 •通过改善地面渗透条件,提高城市地下水的补给能力 •建设地下雨水渗透池、地下渗水管网等地下水调控设施 •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3.4 智慧排水系统建设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智能管理和运维•建设分区控制、水位监测等智能排水设施 •制定排水管理方案,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和效率 3.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 •发展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提高城市用水效率 •提倡居民、企业参与水资源保护,推行水资源费用制度 3.6 生态保护与恢复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建设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生态保护设施 •推动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受损生态环境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4.1 关键技术 •城市水文模型和预报技术 •雨水分流和分级处理技术 •智能排水系统控制技术 •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技术 4.2 主要挑战 •技术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

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乡规划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三条全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涉及海绵城市相关规划建设管理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技术指导、监督考核等工作,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委)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环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务、气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第二章立项、土地、规划管理

第五条海绵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营使用。 第六条政府性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应对海绵设施适宜性进行阐述明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及措施,对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建设规模、内容以及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文本应按照《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要求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列明海绵设施分部分项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材料和投资概算。 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项目申请报告应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措施、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各项社会效益满足情况。 第七条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部门应在选址意见书中明确其海绵设施建设基本要求,并纳入土地划拨条件。 招拍挂出让供地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部门应在规划条件中明确其海绵设施建设内容和要求,并纳入土地出让条件。 已建或在建的项目,应依法通过设计变更、协商激励等方式,落实海绵设施建设要求。 第八条在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绿地、水系等相关专项规划时,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其刚性控制指标落实到规划当中。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改善我市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等法律、法规、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海绵城市设施的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许可、施工、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规划条件及相关技术标准,配套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建设费用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四条本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应当按照下列总体要求配套海绵城市建设设施: (一)建筑与小区建设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二)道路与广场建设应当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三)公园和绿地建设应当采取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应当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排入自然水体的雨水应当经过岸线净化;沿岸截流干管的建设和改造应当控制渗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处理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海绵设施各项措施的衔接关系,增强雨洪径流调控能力。 (五)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整治应当注重恢复和保护水系的自然连通,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自然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实施生态修复,改善水环境质量,不得采取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措施。 第二章设计管理

海绵城建设项目设计编制及审查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编制及审查技术要点 (试行)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39号)等文件要求,为提高无锡市海绵城市建设质量,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工作,制定本文件,作为建设项目图审依据。 一、适用范围:本规定及审查要点适用于无锡市海绵城市市区内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园与绿地三类项目的海绵城市专项设计审查,河道水系整治专项设计审查可参照执行。 二、主要依据:本规定及审查要点的编制是依据《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导则》、《无锡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无锡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试行)》、《无锡市海绵型道路建设导则(试行)》、《市建设局、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建建设工程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锡建总[2008]202号)、《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等规定、规范。 三、工作要求: (一)管理部门要按照省住建厅推进海绵建设项目“嵌入式”管理的要求,将海绵建设要求嵌入项目审批流程,在项目

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各个环节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在项目前期对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和设施选择进行方案审查,形成审查意见作为后续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依据。海绵专篇的技术审查工作可与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合并或同步进行。具体管理职责和流程按照锡建总[2008]202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二)各咨询设计单位必须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在工程咨询设计的各个阶段,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做好各阶段的海绵专篇编制,海绵城市设计专篇除应符合审查要点(详见附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江苏省、无锡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各设计单位应配合建设单位,按要求编制海绵专篇的方案、施工图设计成果,并按规定程序提交审查。 (三)设计单位未按本通知要求进行海绵设施专篇设计的,由建设主管部门按照相应规定纳入企业信用考核记录。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不按照设计落实海绵建设内容的,由相应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处理。 附件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专篇内容要求 附件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专篇审查要点 2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作者:-----------------------日期:

AY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20 1 6年4月

项目名称: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委托方(甲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承担方(乙方):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165) 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证书编号A141002828 编制阶段:送审成果 送审单位: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送审时间:2016.04

院长:德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总工程师:卫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管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院长:利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副院长:成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改霞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学同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耀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耀薛磊肖梦莹 亚洲宁宁凤菊

安阳市地方规章 AY 编号:AY01-2016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2016—4—23发布 2016—4—23 试行————————————————————————————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联合发布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阳市规划局

前言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旨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是建设项目,因此,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仅仅考虑雨水管渠系统、以“快排”方式应对雨水的传统发展方式,转而全面考虑小雨、大雨、暴雨等不同情形下对雨水径流的合理管理需求,构建由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雨水管渠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协调衔接组成的海绵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对于建设项目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鉴于我国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的实际情况,相关规定中并未照搬国外在强降雨(如重现期为30年、50年或100年一遇的降雨)时外排峰值流量的量化控制要求,因而只需合理进行场地竖向设计、使超标雨水径流能够按照规划要求排出场地即可,不需要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雨水管渠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明确指出:“为保障城市安全,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仍然应当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雨水管渠系统规划设计已有规迸行指导,也不需要另外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目前尚缺乏技术导则以指引相关规划设计落实量化管控要求,为此,编制组根据本地降雨、土壤、地形地势、地下水位、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具体情况,参考国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规划设计标准;5.规划设计指引;6.计算指引;7.附则。 本导则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解释。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标准 一、前言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是指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等城市水问题综合管理的新概念。为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在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中得到质量和效益的双重保障,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标准。 二、施工验收标准 1.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前的检查 在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查,检查地形、地质、地下水及其它相关情况,并编制详细的工程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并经过专家审核。 2. 施工过程中的验收 涉及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应该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检验,确保施工的质量。具体的验收科目包括:勘探和设计验收、出土材料验收、土方开挖验收、回填验收、基础验收、钢筋验收、建筑物结构验收、地下管道验收、雨水花园、雨水屋面、绿色流动走廊、雨水塘等海绵城市特色项目的验收。 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若发现不合格情况,应及时进行整改和修改,并重新验收。具体验收标准如下: (1)勘探和设计验收 勘探验收要求:勘探完毕后,要进行勘探报告检查,确保勘探合理;设计验收要求:设计方案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经过专家审核后方可投入施工。 (2)出土材料验收 出土材料必须经过物理和化学性质测试,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如有问题应重新测量并进行整改。 (3)土方开挖验收 土方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且符合现场土质;同时要注意开挖过程中的地下管道、地铁等设施是否损坏。 (4)回填验收 回填要求地质和土壤层的承载和沉降符合规范要求,必须通过质量验收。

海绵型道路建设导则

海绵型道路建设导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表面的硬化、房屋密度的增加以及道路交通量的增加,导致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其中,雨洪失控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环境难题。海绵型道路因其透水、透气、蓄水和提高水质等特性,受到国内外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视。为了推广和普及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本文将阐述海绵型道路建设的导则,以期对海绵型道路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一、建设目的 海绵型道路是水平面发挥海绵效应,达到缓冲、蓄水、渗透、保水和提高了水环境特性的一类绿色交通路网。其建设目的主要是: 1、解决城市雨洪失控问题,减缓城市雨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保持城市水质和生态平衡; 2、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美化城市体育器和表面,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3、维护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向。 二、建设原则 海绵型道路建设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其建设原则包括: 1、规划协调:海绵型道路建设应当合理规划,统筹参考现有城市的用地性质、建筑风格和自然条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保证工程实用性和经济性; 2、水质优先:建设海绵型道路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水质优先,并且充分考虑建成了之后的水文环境承载能力和水质净化效果; 3、整合性:建设海绵型道路应当综合考虑灌溉、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景观建设等综合因素,如地下蓄水池、波形滞留带、废弃场地等要被充分利用,避免使用简单单一的雨水管理设施; 4、可持续性:建设海绵型道路的过程中,设计应当具有可延续的性质,以达到长期维持运行状态,充分保证其经济性和环保性。 1、适应性:海绵型道路为地表层面上的绿色交通车道,因此设计应当考虑到它的适应性,并根据不同的场地和气候条件灵活设计; 2、功能性:该种交通路网的建设功能除了减缓雨水径流和洪水峰值外,还应当具备通行功能,充分保证其使用价值;

海绵城市建设与维护管理制度

海绵城市建设与维护管理制度海绵城市建设与维护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应对城市水资源管理和防治水灾的需要,开展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以提高城市的洪涝防护、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本文将从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主要原则、关键技术和维护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是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综合管理,将城市演变为具有高效利用雨水和洪水调控能力的城市。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水资源管理: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管理雨水资源,降低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的风险,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 2. 洪涝防护: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洪涝防护能力,通过各种雨水处理措施,将雨水合理利用或迅速排放,减少城市内涝和水灾风险。 3. 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植被覆盖、湿地保护等措施,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则

1. 综合整治: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综合整治城市的地表、地下和建筑 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实现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洪水的有效 调控。 2. 生态优先:海绵城市建设要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通过增加城市 的绿地面积、保护湿地等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 系统服务功能。 3. 适度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发展 需求,制定适度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使城市的水资源管理与防灾减灾 工作更加有效。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1. 雨水利用: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利用设施,实现城市雨 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用于植物灌溉、景观水体充饮等用途。 2. 水保留措施:采用透水铺装、蓄水池等技术手段,增加城市地表 的透水性,减少地表径流,并将雨水存储起来,用于补给地下水或供 需求时释放。 3. 生态湿地建设:通过建设湿地保护区和人工湿地,改变城市的水 文环境,提高城市的水体净化能力和生态服务功能。 四、海绵城市维护管理制度 为了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运营,需要建立科学的维护管理制度: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办法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本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等有关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排水设施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协调统筹、经济适用、安全美观的原则,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相协调,降低与修复城市开发建设对自然水循环的不利影响,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管理活动,包括核发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设计、土地出让、方案设计及审查、项目立

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设计招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工程设计及审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行为。按规定实施豁免的建设项目除外。 海绵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应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营及使用,城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海绵城市建设应结合本市山水林田湖草自然地理格局,保护水生态环境,有效控制面源污染,逐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第五条本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 第六条本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由市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统筹。 区人民政府、广州空港经济区管委会是各自辖区内海绵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应成立海绵城市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海绵城技术规定

附件 温州市海绵城市设计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 1.一般规定 1.1为推进温州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积极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强城市雨水径流源头控制,特制定本规定。 1.2海绵城市建设应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建设方针。 1.3工程设计应因地制宜,应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工程措施,以达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雨水控制目标。 1.4试点工程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控制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与小区:新建不低于80%,改建不低于70%。 道路用地:新建不低于75%,改建不低于60%。 绿地及广场用地:新建不低于90%,改建不低于85%。 1.5鼓励采用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工程措施。 1.6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1.7本规定适用于温州市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其它区域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2.建筑与小区 2.1应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优先采用小型的、分散的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雨水调蓄功能的绿地或水体,减少外排雨水量。 2.2设置在小区道路、广场及建筑物周边的绿地宜优先采用下沉式做法,并采取措施将雨水引至绿地。 2.3建筑与小区内的景观水体、草坪绿地与低洼地宜具有雨水储存或调节功 能,景观水体可建成集雨水调蓄、水体净化和生物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水 体。 2.4应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外落水雨水立管底部宜采用间接排水。 2.5新建排水管网宜采用以下标准: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5年一遇,重要公共建筑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应采用不小于10年一遇;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3年一遇,重要地区地面雨水设计重现期应采用不小于5年一遇。 2.6既有建筑与小区改造,下沉绿地占总绿地面积比值不应低于20%;新建建筑与小区下沉绿地占总绿地面积比值不应低于30%。 2.7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不宜低于50%。 2.8鼓励采用屋顶绿化,新建建筑屋顶绿地面积不宜低于屋顶可绿化面积的50%。24米以下有公共出入口的屋顶绿地可按以下规定计入建筑与小区绿地率:屋顶覆土厚度30-50。山,按20%计入绿地率;屋顶覆土厚度50cm以上,按25%计入绿地率。 2.9规划用地面积20000m2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宜按照每10000m2建设用地面积不小于100m3的标准配套建设综合蓄水设施。 2.10建筑与小区的径流总量控制无法满足要求时,应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当建筑场地内或附近有河流、湖泊、水塘、湿地、低洼地时,可利用其作为雨水调蓄设施,不必再设人工池体进行调蓄。 2.11建筑与小区的停车场应设计为生态停车场,宜通过设置下沉式的停车位分隔绿带等形式调蓄、净化停车场径流雨水,停车场铺装宜具备透水功能。 2.12下沉式绿地、人工湿地等附近应有相应的警示标识。景观水体、调蓄池等水体深度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一般不应大于0.5m,当水体深度大于0.5m时必

XX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规划及技术方案等项目技术需求【模板】

招标项目采购需求 XX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规划及技术方案等项目技术需求 一、项目包括:XX市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建设详细实施规划;XX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XX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审查办法;XX市海绵城市技术管理规定四项。 二、项目背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635号)和河南省《关于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意见》(豫发[2016]39号),在已批复的海绵城市专项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任务及实施方案,打造海绵城市的重点建设区详细规划。同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系统,目前各个城市尚缺乏技术导则以指引相关规划设计落实量化管控要求,为此,参考国内及省内已申报海绵城市示范和建设的城市,承接专项规划、建设规划制定海绵建设导则、审查办法和技术管理规定。 三、规划编制内容 1、XX市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建设详细实施规划 (1)海绵重点建设区域现状分析。包括城市生态本底情况、城市现状、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等。 (2)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以排水分区为系统,连点成片,从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水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出发,统筹解决当前规划区雨水资源利用、水体黑臭治理、内涝治理、防洪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分析需求,结合当前工作基础,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预期成效。 (3)海绵系统规划。包括总体目标分解、具体指标的测算依据,以及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几个涉水系统的系统化规划设计方案,海绵设施布局等。 (4)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结合地方各年度建设计划、资金承载力等因素,形成项目库,明确海绵城市近期分年度建设计划及投资估算。 (5)建设运营模式。建设运营模式选择,采用“技术+资本”、总承包等创新方式统筹组织实施、发挥整体效益的方案安排。 (6)保障措施。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政策制度、运营管理、资金保障、能力建设等。 2、XX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1)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 ①总则:明确导则设计的目的、依据及使用范围;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运行维护技术规 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内涝、水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当前城市建设的热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技术规程是保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施工技术规程 1.1 建立施工管理机制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需要建立科学的施工管理机制,包括施工计划、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需要建立施工现场监管机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1.2 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例如,选用透水性好的材料,确保雨水能够顺畅渗透到地下水层,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1.3 加强环保意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噪音、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边环境。 二、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2.1 建立运行维护机制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运行维护需要建立科学的机制,包括日常巡查、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需要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 2.2 加强维护保养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运行维护需要加强维护保养,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例如,定期清理雨水收集设施,保证其畅通无阻,避免堵塞导致城市内涝。 2.3 加强环保意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运行维护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维护保养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噪音、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边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技术规程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管理、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加强环保意识,才能够实现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

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城乡规划法》、《建筑法》、《水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工程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排水设施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三条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为本、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XX市中心城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管理活动,包括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土地供应、方案设计及审查、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设计招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工程设计及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活动。 第五条各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应当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绩效考核内容,建立海绵

城市建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市发改委、财政、自然资源、水务、园林、市政管理、生态环境等其他海绵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XX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及各自职责,负责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八条市自然资源应在城乡规划体系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空间管控内容,在编制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分解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技术指标,指导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面源污染控制率、水资源利用率等列为约束性指标;确定各地块内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调蓄容积等指标。 第九条市自然资源在确定国有土地出让或者划拨的用地规划指标时,应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技术指标纳入《规划条件通知书》并在实施土地出让或者划拨时,将其纳入用地条件。 第十条统筹考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设施与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关系,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规划条件及相关技术标准,配套建设海绵设施。海绵设施应当与主体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标准征求意见稿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 ×××××– 20××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标 准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acceptance and operation maintenance for subject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20××-××-××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4 施工 (5) 4.1一般规定 (5) 4.2施工准备 (6) 4.3项目施工 (16) 4.4设施施工 (18) 5验收 (47) 5.1一般规定 (47) 5.2设施质量验收 (50) 5.3项目联合验收 (86) 6 运行维护 (91) 6.1一般规定 (91) 6.2设施运行维护 (92) 6.3项目运行维护 (103) 附录A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划分表 (107) 附录B一般项目正常检验一次、二次抽样判定 (111) 附录C 验收记录单 (112) 附录D模块储水池土工布(膜)搭接及穿管质量检验方法 (125) 本标准用词说明 (129) 引用标准名录 (130) 附:条文说明 (131)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城市生态文明思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规范和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设施良好运行,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渗、滞、蓄、净、用、排”设施的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 1.0.3施工应全面实现海绵城市建设原则,做到因地制宜、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1.0.4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施工、验收和运行维护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