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导则

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导则

2020 年4 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 年〕75 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

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 年〕98 号)和《杭

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6〕

1 号)等有关文件要求,指导和促进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杭

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导则编制组经广泛调查

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杭州市实际情况和需求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方案或初

步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方案或初步设计审查要点、施工图设计内

容及深度要求、施工图审查要点及附录。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5)

4方案或初步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10)

4.1设计说明书 (10)

4.2设计图纸 (14)

5方案或初步设计审查要点 (18)

5.1主要审查内容 (18)

5.2主要审查要点 (18)

5.3审查结论 (19)

6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20)

6.1设计说明书 (20)

6.2设计图纸 (21)

7施工图审查要点 (30)

7.1主要审查内容 (30)

7.2主要审查要点 (30)

7.3审查结论 (31)

本导则用词说明 (32)

相关规范和文件 (33)

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自评表 (35)

1总则

1.0.1为推进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规范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查,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杭州市公园绿地及广场、道路、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城市河道类建设项目中与海绵城市相关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查。

1.0.3海绵城市设计应统筹考虑工程可行性和综合效益,贯彻“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相结合,因地制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

1.0.4海绵城市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应采用可靠的工艺、设备和材料。

1.0.5海绵城市设计应与项目相关的园林景观、建筑、给排水、水利、结构、道路、经济等专业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互衔接。

1.0.6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查,除符合本导

则的规定外,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以及杭州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海绵城市sponge city

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2.0.2海绵设施sponge facility

对雨水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等一项或多项,类似于海绵效应的工程设施的统称。与相关标准中的低影响开发(LID)设施、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等为同一含义。

2.0.3绿色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

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降雨径流的设施。2.0.4灰色设施gray infrastructure

传统的较高能耗的工程化排水设施。

2.0.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和收集回用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

的比值。

2.0.6年径流污染削减率annual runoff pollution removal rate

城市建设下垫面内雨水经过预处理措施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物理沉淀、生物净化等作用,得到控制的年均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与年均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的比值。

2.0.7雨量径流系数volumetric runoff coefficient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的比值。

2.0.8设计降雨量design rainfall depth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海绵城市设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降雨资料统计数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mm)表示。

2.0.9排水分区catchment

以地形地貌或排水管渠界定的地面径流雨水的集水或汇水范围。

2.0.10下垫面underlying surface

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2.0.11下凹式绿地sunken greenbelt

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且可用于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径流的绿地,又称下沉式绿地或低势绿地。下凹式绿地(下沉式绿地)的下凹深度宜为100 mm~200 mm,低势绿地的下凹深度宜为50 mm~100 mm。

2.0.12绿色屋顶green roof

在建筑物屋顶铺设种植土层并栽种植物,收集利用雨水、减少雨

水径流的源头减排设施,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

2.0.13透水路面permeable pavement

采用透水材料或透水结构铺设的具有一定下渗能力的路面。

2.0.14植草沟grass swale

用来收集、转输、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

2.0.15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留、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由植物层、蓄水层、土壤层、过滤层构成,包括生态滤水带、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生物滞留设施是广义下凹式绿地中的一种。

2.0.16蓄水池rainwater storage module

以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模块、玻璃钢或钢筋砼及其他材料制作能存储雨水的一种灰色设施。

3基本规定

3.0.1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包含方案或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设计文件应包含说明书和设计图纸,方案或初步设计还应包含自评表(见附录)。当项目用地红线范围面积≥10万平方米时,海绵城市设计宜利用模型进行校核并提供模型校核电子文件。

3.0.2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深度除符合本导则规定外,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和《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

3.0.3与项目相关的地形测量、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的编制要求。

3.0.4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杭州市位于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中的III 区,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宜75%≤α≤85%。

3.0.5本导则海绵城市设计指标应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和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各指标值分为区域目标和地块目标,通过将区域目标分解至各地块,最终落实到用地条件或建设项目设计要点中。

3.0.6海绵城市设计指标值应按项目规划条件、项目所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海绵城市相关规划的顺序选取。当无相关指标值要求时,应按表3-1、3-2 和3-3 的规定执行: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

表3-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

2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以悬浮物SS 计)要求:

表3-2 年径流污染削减率要求

3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要求:

表3-3 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要求

3.0.7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指标复核计算应包含: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和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复核方法如下: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利用容积法进行复核。

2年径流污染削减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LID 设施对SS 的综合削减率,其中SS 削减率仅计算LID 设施的SS 削减率。

3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应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复核。

4上述相关计算公式及过程可参考《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和《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试行)》。

3.0.8含雨水回用功能的蓄水池等设施应根据回用水定额核算回用水量,并同步复合设施有效规模,超出核算回用水量的设施规模不计入有效调蓄容积。

3.0.9海绵城市设计应综合考虑区域水污染防治、排水防涝和雨水利用的需求。

3.0.10海绵城市设施应采取确保安全、使用和维护便捷的措施,不得对建筑、绿地、道路等造成安全影响,并应根据需要设置警示标志。3.0.11工业建筑的厂前区、生活区、研发办公区等生活办公区的海绵城市设计,参照民用建筑类海绵城市设计。

3.0.12对环保部门经环境影响评价后要求进行事故及消防水应急收集处理、初期地面雨水收集处理、厂区雨水事故应急处理等环境突发应急措施的场所,可不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地表污染严重的场所(如地面易累积污染物的化工厂、石油化工厂、农药厂、金属冶炼加工厂、铸造厂、热处理厂、电镀厂、涂装厂、油库、加油加气站等),不宜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污染区的地面应硬化,雨水及事故水不得入

渗至地下,避免污染地下水及土壤,且污染区场地雨水不得采用收集

回用系统。

3.0.13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绿地及其他调蓄空间宜统筹周边用地内

的调蓄空间,共同承担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如城市绿地用于消纳

周边道路和地块内径流雨水时,应将相关用地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年径

流总量控制率)。

3.0.14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类涵盖多专业、多工种的系统性雨水控制工程,所涉及的主要专业有:给排水、园林景观、建筑、结构、道路、工程勘察、水利水电和电气设备专业等。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各专业间的相互

配合、相互协同和相互衔接至关重要,应由牵头专业统筹各专业开展海

绵城市设计。

1给排水专业:城市排水系统应与海绵城市源头控制工程及水利

专业等相互协同,合理划分排水分区,配合完成海绵设施与雨水管渠系

统的衔接设计,核算海绵设施的溢流口过流能力、雨水回用设施用水量

和规模。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应采用适当工艺保证回用雨水水质与水量。

2园林景观专业:应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园林景观专业设计中,构造海绵景观,展示海绵景观特色,合理布置绿地竖向满足雨水径

流组织需求。

3建筑专业:应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优化建筑雨水径流组织设计,落实绿色屋顶所需空间,地下空间应满足海绵设施对场地的覆土要求,配合设计雨水调蓄、回用及处理设施设备用房等。

4结构专业:应核算海绵设施布置对场地荷载及结构稳定性的影响,配合给排水专业完成蓄水池等海绵设施结构设计。

5道路专业:应与给排水专业相互协同,统筹完成场地竖向、道路横向及纵向坡度、透水路面结构层等设计,并对路沿石及开口等做适当的调整设计,保证地表雨水径流及时排除。

6工程勘察专业:应提供地下水位、土壤渗透系数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确保海绵城市设计的合理性。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提供场地内综合管线普查资料,为海绵城市竖向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7水利水电专业:涉及城市河道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时,应搜集并分析河道水系水文资料及当地气象资料,明确场地建设条件,与给排水专业协同明确场地径流组织,完成竖向分析设计及海绵设施平面布局。

8电气设备专业:应协同海绵设施、设备配电及自动化控制、仪表等设计。

4 方案或初步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4.1 设计说明书

4.1.1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说明书应包含设计依据、设计内容等基本情况说明,内容及深度要求应按表4-1 的规定执行。

表4-1 方案或初步设计设计说明书内容及深度要求

注:海绵城市专篇设计应包含表4-1 中带★内容(设计文件中如已包含,注明所在章节即可);海绵城市专项设计应包含表4-1 所有内容。

4.1.2公园绿地及广场类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还应说明海绵设施植物设计构思和选择配置。

4.1.3道路类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还应说明半透或全透水路面做法。

4.1.4城市河道类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还应分析现状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具体可包括:防洪排涝标准、水面率问题、雨水利用率、水体流通及水动力问题、上游水体水质问题、入河污染源问题、水功能区达标问题、水生态系统问题、生态护岸建设问题、水域及岸线景观问题等。此内容如已在其他专业设计部分完成,海绵城市设计中可简要介绍。

4.2 设计图纸

4.2.1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图纸内容及编制深度要求应按表4-2 的规定执行。各类型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图应包含表4-2 中所列第1~6 项内容,图纸可分开或合并绘制。

4.2.2如有雨水回用设计,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图还应包含表4-2 中所列第7 项内容。

4.2.3如有监测设计,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图还应包含表4-2 中所列第10 项内容。

表4-2 方案或初步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要求

4.2.4公园绿地及广场类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图还应包括表4-2 中所列第8 项内容。

4.2.5道路类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图内容及深度要求还应包含以下:

1 下垫面分析中包括机动车道、机非绿化分隔带、非机动车道、

人行道、中央绿化分隔带、红线外绿地等的分布。

2海绵设施总平面布置中包括透水铺装、透水混凝土路面或透水沥青路面等。

3表4-2 中所列第9 项内容。

4.2.6城市河道类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设计图内容及深度要求还应包含以下:

1海绵设施总平面布置中应包括雨水排放口受纳水体的位置和标高等。

2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滨水空间、生态护岸工程的平面布置和断面。

3与海绵城市建设有关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平面布置。

4水生态系统构建和水质净化平面布置。

5如2~4 款的内容已在其他专业设计部分完成,海绵设计中可简要介绍。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CECS XXX:201X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海绵城市系统方案编制导则 Guidelin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Systematic Solution of Sponge City (征求意见稿) 201X-XX-XX 发布201X-XX-XX 实施 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

前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2018]015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5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编制要求、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成果。 本导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海绵城市工作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标准规范所(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邮编200092)或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街1号北矿金融大厦805,邮编100044)主编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清源华建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主要起草人:马洪涛吕永鹏王家卓吴连丰郭迎新 邓婧许可张春洋李运杰周丹

吕梅赵晨辰梁雨雯黄黛诗曾坚 王宁刘世龙莫祖澜张格刘鹏飞主要审查人: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雨洪管理问题日 益凸显。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不仅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增加 城市内涝的风险。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应运而生。 一、海绵城市概述 1.1 海绵城市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通过改变自然水文循环、 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等手段将自然与人工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具有自净、自调节、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型城市。 1.2 海绵城市特点 (1)多功能性:海绵城市具备雨水管理、生态保护、景观美化等多种功能。 (2)低影响开发: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

坏。 (3)多元化措施:采用多种措施进行雨洪管理,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洪池等。 (4)全过程管理: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过程进行雨水管理,实现雨洪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2.1 绿色屋顶技术 绿色屋顶是指在建筑物屋面上种植植物,形成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绿色覆盖层。它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建筑物能耗、改善空气质量,并且可以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量。 2.2 雨水花园技术 雨水花园是指通过构造适宜的地形和植被,使得地表径流能够自然渗透到土壤中,并在花园内部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提高景观价值,并且可以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2.3 滞洪池技术 滞洪池是指通过构造人工湖泊或者河道,在城市中形成一定容积的蓄洪区域,以缓解城市内涝风险。滞洪池不仅可以起到蓄洪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2.4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通过构造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处理和利用。它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起到节约自来水的作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3.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性公园。它采用了多种海绵城市技术,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洪池等。通过这些措施,滨海湾花园不仅实现了雨洪管理的功能,还成为了新加坡的标志性景点。 3.2 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的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的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的导则 导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日益突显,城市内部的水资源利用和排放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概念不断兴起,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其中,海绵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绿地景观,旨在通过绿地施工技术的应用,为城市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本文将以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为主题,探讨其基本概念、原则、技术要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概念与重要性 1.1 海绵城市公园的概念 海绵城市公园是指将城市绿地与水资源管理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施工手段来达到雨水的收集、储存、利用和净化,从而提升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1.2 海绵城市公园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公园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部的洪涝问题,减轻排水系统的负担,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它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空

气品质,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二、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原则 2.1 综合规划原则 在海绵城市公园绿地的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 展需要,确保绿地的布局合理、便于管理和维护,并与城市的其他功 能区域相协调。 2.2 深入设计原则 深入设计是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的核心原则,它要求从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景观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绿地的功能和设 计目标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2.3 高效施工原则 高效施工是保证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其中包括 施工过程中的设备和工艺的选择、安全施工的措施以及合理的施工管 理等方面。 三、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要点 3.1 雨水收集技术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应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管网、收集池 和储水池等设施,以便收集和储存雨水,为绿地提供充足的水源。

海绵城建设项目设计编制及审查技术要点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编制及审查技术要点 (试行)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39号)等文件要求,为提高无锡市海绵城市建设质量,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工作,制定本文件,作为建设项目图审依据。 一、适用范围:本规定及审查要点适用于无锡市海绵城市市区内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公园与绿地三类项目的海绵城市专项设计审查,河道水系整治专项设计审查可参照执行。 二、主要依据:本规定及审查要点的编制是依据《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导则》、《无锡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无锡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试行)》、《无锡市海绵型道路建设导则(试行)》、《市建设局、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关于加强新建建设工程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锡建总[2008]202号)、《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等规定、规范。 三、工作要求: (一)管理部门要按照省住建厅推进海绵建设项目“嵌入式”管理的要求,将海绵建设要求嵌入项目审批流程,在项目

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各个环节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在项目前期对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和设施选择进行方案审查,形成审查意见作为后续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依据。海绵专篇的技术审查工作可与绿色建筑设计审查合并或同步进行。具体管理职责和流程按照锡建总[2008]202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二)各咨询设计单位必须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在工程咨询设计的各个阶段,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做好各阶段的海绵专篇编制,海绵城市设计专篇除应符合审查要点(详见附件)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江苏省、无锡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各设计单位应配合建设单位,按要求编制海绵专篇的方案、施工图设计成果,并按规定程序提交审查。 (三)设计单位未按本通知要求进行海绵设施专篇设计的,由建设主管部门按照相应规定纳入企业信用考核记录。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不按照设计落实海绵建设内容的,由相应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处理。 附件1: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专篇内容要求 附件2: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专篇审查要点 2

杭州建设项目海绵城建设初步设计模板

(工业建筑) 一、主要设计依据 1、《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98号)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4、《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6、《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 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8、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 9、浙江省《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 10、《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6】1号) 11、《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技术导则》 12、“关于印发《杭州市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杭建科发【2016】284号) 13、《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14、《杭州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 15、《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16、各区(管委会)编制的《海绵城市近期建设区域实施方案》; 17、《浙江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18、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适用范围 1,新建、改建工业建筑的厂前区、生活区、研发办公区等清洁区的海绵城市设计,上述区块的海绵城市设计可参照民用建筑海绵城市设计。 2,新建、改建工业建筑的清洁生产区、清洁仓储区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及控制。 3,对于地表污染严重的场所(如地面易累积污染物的化工厂、石油化工厂、农药厂、金属冶炼加工厂、铸造厂、热处理厂、电镀 厂、涂装厂、油库、加油加气站等),或环保部门经环境影响评价后要求进行事故及消防水应急收集处理、初期地面雨水收集处理、厂区雨水事故应急处理等环境突发应急措施的场所,可不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上述污染场所应按环保要求落实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及初期地面雨水处理系统。污染区的地面应硬化,雨水及事故水不得入渗至地下,避免污染地下水及土壤,且污染区场地雨水不得采用收集回用系统。 三、项目概况及区位情况 简述并分析地块规划设计概况及项目所在雨水汇水和雨水排水区域海绵城市规划情况(主要从存在的排水问题、竖向地形条件、 外围排水条件等分析说明项目建设的目的要求,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四、各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 地块内各种下垫面及调蓄设施分布示意图应以蓝图形式表示,图纸中应注明LID实施的位置、规模以及所对应的汇水面积。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作者:-----------------------日期:

AY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20 1 6年4月

项目名称: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委托方(甲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承担方(乙方):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165) 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证书编号A141002828 编制阶段:送审成果 送审单位: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送审时间:2016.04

院长:德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总工程师:卫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管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院长:利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副院长:成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改霞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学同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耀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耀薛磊肖梦莹 亚洲宁宁凤菊

安阳市地方规章 AY 编号:AY01-2016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2016—4—23发布 2016—4—23 试行————————————————————————————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联合发布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阳市规划局

前言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旨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是建设项目,因此,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仅仅考虑雨水管渠系统、以“快排”方式应对雨水的传统发展方式,转而全面考虑小雨、大雨、暴雨等不同情形下对雨水径流的合理管理需求,构建由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雨水管渠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协调衔接组成的海绵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对于建设项目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鉴于我国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的实际情况,相关规定中并未照搬国外在强降雨(如重现期为30年、50年或100年一遇的降雨)时外排峰值流量的量化控制要求,因而只需合理进行场地竖向设计、使超标雨水径流能够按照规划要求排出场地即可,不需要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雨水管渠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明确指出:“为保障城市安全,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仍然应当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雨水管渠系统规划设计已有规迸行指导,也不需要另外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目前尚缺乏技术导则以指引相关规划设计落实量化管控要求,为此,编制组根据本地降雨、土壤、地形地势、地下水位、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具体情况,参考国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规划设计标准;5.规划设计指引;6.计算指引;7.附则。 本导则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解释。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改善我市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加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等法律、法规、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海绵城市设施的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标、许可、施工、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规划条件及相关技术标准,配套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海绵城市建设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建设费用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第四条本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应当按照下列总体要求配套海绵城市建设设施: (一)建筑与小区建设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二)道路与广场建设应当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在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三)公园和绿地建设应当采取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应当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排入自然水体的雨水应当经过岸线净化;沿岸截流干管的建设和改造应当控制渗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处理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海绵设施各项措施的衔接关系,增强雨洪径流调控能力。 (五)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整治应当注重恢复和保护水系的自然连通,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自然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实施生态修复,改善水环境质量,不得采取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等破坏水生态环境的措施。 第二章设计管理

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

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 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是杭州市政府为控制城市规划、建设和开发而制定的一份指导性文献。该导则以“人本、生态、文化、智能、协同”的城市设计理念为指导,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方向。 人本是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的核心理念之一。该导则强调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始终以人们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导则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等等。 生态是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导则要求城市建设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保持自然生态的完整性。为此,导则强调应该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提高城市绿化率,建设生态廊道等等。 文化是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的又一重要理念。导则认为,城市建设应该在保护本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此,导则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如建设传统文化产业园区,推广文艺活动等等。 智能是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导则提出,城市建设应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程度,提高城市的智慧性。为此,导则提出了建设智能化交通系统、智慧城市管理平台等具体措施。 协同是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的最后一个核心理念。导则认为,城

市建设应该强调协同发展,各项建设应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实现统筹规划。为此,导则提出了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平台等措施。 综上所述,杭州市城市设计导则是杭州市政府为控制城市规划、建设和开发而制定的一份指导性文献。该导则以“人本、生态、文化、智能、协同”的城市设计理念为指导,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方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杭州市绿道系统建设技术导则

杭州市绿道系统建设技术导则杭州市绿道系统建设技术导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的健康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绿道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杭州作为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居民生活幸福感以及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要求 1.杭州市绿道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一个连贯、安全、高品质的绿道网络,形成城市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并提供适宜居民休闲、锻炼和交流的场所。 2.绿道系统建设应以市区为核心,辐射到市郊和城市周边的自然景观,形成一个覆盖面广、连接紧密的绿道网络。

3.绿道系统建设应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生态保护等其他规划相互协调,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其生态、文化、休闲等多重功能。 4.绿道的设计与建设应考虑到各类人群的需求,尤其是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求。 二、绿道的功能划分 1.休闲功能:绿道应提供适宜居民休闲的场所,如公园、花坛、休息区等。 2.锻炼功能:绿道应提供适宜居民锻炼身体的设施,如体育场、健身步道、杠铃等。 3.文化功能:绿道应融入城市的文化元素,如雕塑、景观石、文化长廊等。 4.环境保护功能:绿道应保护和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湿地保护区、生态种植等。 5.交通功能:绿道应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提供多种通行方式,如自行车道、步行道、滑板道等。 三、绿道的建设技术导则

1.网络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和人口分布,合理规划绿道网络的布 局和覆盖范围,确保绿道系统的连贯性和覆盖率。 2.环境评估:在绿道建设之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确定绿道区 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3.设施建设:根据绿道的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和布置设施,包括 公园、健身设施、休息区、灯光系统等,并符合城市规划和设计规范。 4.绿化植被:根据绿道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 种类,进行绿化设计和植物配置,以打造宜人的绿色环境。 5.水体治理:对于存在水体的绿道,需要进行水体治理,包括水 质改善、水生植被配置等,以提升水体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6.安全管理:绿道系统应设置适当的交通标识、安全警示设施, 确保居民在使用绿道时的安全。 7.公众参与:在绿道系统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调动社会 公众的积极性,组织居民参与,增加绿道使用的满意度和居民的参与感。 四、实施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水logging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应运而生。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利用地面、地下和建筑等各种空间形式,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然水文过程,增强城市的自然水文功能,从而构建起具有自我调控、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城市生态系统。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是“保持原有生态系统功能,营造自给自足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具体来说,即实现水源控制、雨水收集、净化及利用、景观良好、易于维护等目标。 三、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1. 天然水文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依靠地形地貌和城市自然环境,营造天然水文系统,将雨水和地表水导入地下水系统中。

2. 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 通过在城市的各类建筑物上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对雨水进行集中、净化和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利用。 3. 绿色空间系统 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扩大城市的绿地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 流域综合治理系统 对城市的各类排水管道进行改建和治理,增加水的自然渗透和减缓排水速度,以达到水循环的良性闭合。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 1. 推广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城市水logging 概率,增加城市面积的生态价值和可持续性。 2. 推广海绵城市建设还能够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吸引当地的游客和投资者,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更是适应当前城市发展形势的需要,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智慧城市的新标志。

五、海绵城市建设的案例解析 杭州的西溪湿地是全国第一批生态城市示范区,也是杭州市第一个追求“海绵城市”概念的园林。通过引入自然水体,多维度保持水分资源自由流动,浸润到土壤和地下水中,形成更加完整的生态系统。 六、结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对全社会有更高的环保意识和建设质量要求,只有坚持规范化建设、创新发展,才能做好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相信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手册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手册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本手册旨在为景观设计师提供关于海绵城市设计的实践指南,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手册分为六个部分,包括概述、目标、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监测与评估以及案例分析。 二、概述 海绵城市是一种创新的城市水资源管理理念,旨在降低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它通过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以雨水收集、存储、净化、利用为重点,提升城市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 三、目标 海绵城市的目标是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减轻对水资源的污染,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环境,提高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过程和人工干预的结合。 四、规划设计 在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和恢复湿地、河流等自然水体,发挥其自然净化作用; 2. 合理布局绿地和植被,增加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 3. 设计雨水花园、雨水收集系统等人工设施,以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 4. 结合地域特点和文化背景,创造具有特色的景观。 五、工程实施 在工程实施阶段,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以确保工程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2.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 在实施过程中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确保项目的整体效果。 六、监测与评估 为了确保海绵城市的实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评估。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项目的实际效果和改进方向。同时要积极反馈监测结果,指导后续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 七、案例分析 本部分将选取一些成功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为读者提供具体的参考和启示。这些案例将涵盖不同的地域、规模和应用类型,以便展示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AY 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 1 6年4月

项目名称: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委托方(甲方):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承担方(乙方):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165) 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证书编号A141002828 编制阶段:送审成果 送审单位: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送审时间:2016.04

院长:杨德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总工程师:尹卫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管院长:陈永信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市政一分院院长:陈利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副院长:孙成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魏改霞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姚学同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赵耀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赵耀薛磊肖梦莹 刘亚洲陈宁宁张凤菊

安阳市地方规章AY 编号:AY01-2016 安阳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2016—4—23发布2016—4—23 试行————————————————————————————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联合发布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阳市规划局

前言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旨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是建设项目,因此,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仅仅考虑雨水管渠系统、以“快排”方式应对雨水的传统发展方式,转而全面考虑小雨、大雨、暴雨等不同情形下对雨水径流的合理管理需求,构建由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雨水管渠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协调衔接组成的海绵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对于建设项目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鉴于我国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的实际情况,相关规定中并未照搬国外在强降雨(如重现期为30年、50年或100年一遇的降雨)时外排峰值流量的量化控制要求,因而只需合理进行场地竖向设计、使超标雨水径流能够按照规划要求排出场地即可,不需要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雨水管渠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明确指出:“为保障城市安全,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仍然应当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雨水管渠系统规划设计已有规范迸行指导,也不需要另外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目前尚缺乏技术导则以指引相关规划设计落实量化管控要求,为此,编制组根据本地降雨、土壤、地形地势、地下水位、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具体情况,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规划设计标准;5.规划设计指引;6.计算指引;7.附则。 本导则由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解释。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市委办发〔2009〕79号

(通知) 市委办发〔2009〕79号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5月13日

杭州市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有序地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根据有关法规和《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2009〕6号),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杭州市区范围内的城市综合体。 第三条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合理布局、产业互动,集约高效、彰显特色,有序推进、注重品质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二章规划编制与审批

第四条城市综合体应当编制概念性规划。概念性规划由相关区政府或做地主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体概念性规划中,应当有环境影响评价篇章。 第五条城市综合体规划应面向国内外招标,引进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机构参与规划前期研究和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相关设计。 第六条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地域的测绘成果、规划成果、地下管网、国防信息等项目信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保密管理。 第七条城市综合体概念性规划应当经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和批准。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区)范围内的城市综合体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由市规划局组织审查后报市政府批复;萧山、余杭区范围内的城市综合体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由市规划局会同所在区政府组织审查、区规划分局审批。 第三章规划指标管理

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设计

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水资源利用的现实困局:“水多”、“水少”、“水脏” “水多”:城市内涝现象严重。近十年共有289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占调查城市数的80%。 “水少”:水资源短缺现象普遍。全国约有400个城市面临水资源的问题,这些城市的缺水量约为70亿立方米/年。 “水脏”:城市内河水系污染严重。 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

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 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是实现从快排,及时就近排出,速排干的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

好处一:保护与修复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又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保护河、湖、池塘等水系,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缺水和热岛效应。 好处二:蓄存集中降水,缓解城市内涝 传统的排水模式属于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排出。强降雨一来,大家就感觉修多粗的下水管道都不够用。建设海绵城市,在暴雨来袭时,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部分雨水蓄存起来,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

传统开发的排水模式 海绵城市的排水模式好处三:消减雨水中污染物,改善河湖水质

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导则

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导则 2020 年4 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 年〕75 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 省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 年〕98 号)和《杭 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16〕 1 号)等有关文件要求,指导和促进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杭 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导则编制组经广泛调查 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杭州市实际情况和需求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方案或初 步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方案或初步设计审查要点、施工图设计内 容及深度要求、施工图审查要点及附录。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5) 4方案或初步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10) 4.1设计说明书 (10) 4.2设计图纸 (14) 5方案或初步设计审查要点 (18) 5.1主要审查内容 (18) 5.2主要审查要点 (18) 5.3审查结论 (19) 6施工图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 (20) 6.1设计说明书 (20) 6.2设计图纸 (21) 7施工图审查要点 (30) 7.1主要审查内容 (30) 7.2主要审查要点 (30) 7.3审查结论 (31) 本导则用词说明 (32) 相关规范和文件 (33) 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方案或初步设计自评表 (35)

1总则 1.0.1为推进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规范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查,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杭州市公园绿地及广场、道路、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城市河道类建设项目中与海绵城市相关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查。 1.0.3海绵城市设计应统筹考虑工程可行性和综合效益,贯彻“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绿色设施和灰色设施相结合,因地制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 1.0.4海绵城市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应采用可靠的工艺、设备和材料。 1.0.5海绵城市设计应与项目相关的园林景观、建筑、给排水、水利、结构、道路、经济等专业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互衔接。 1.0.6杭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查,除符合本导 则的规定外,应符合国家和浙江省以及杭州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