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学习指导1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学习指导1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学习指导1

第 1 章

原子结构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概念、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波函数和电子云;

2. 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3. 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方向;

4. 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及s、p、d、f区元素的电子结构特征;

5. 会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说明元素性质,并熟悉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

负性的概念和周期性变化。

二、要点

1. 原子序数

即为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1.原子质量单位

用来表示单个原子的质量的单位。一个原子质量单位(u)为碳原子(12C)质量的1/12。

2.质量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称作该原子的质量数。

3.光电效应

用一定频率的电磁辐射轰击物质的表面,释放出电子的现象。

4.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如光子、电子等)在不同条件下能分别显示出波动性和微粒性的特征称

为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光在衍射中显示出波动性,而在光电

效应中则又显示出微粒性。

5.测不准原理

指不可能同时测得电子的动量及其在空间的确切位置。

6.波动力学模型

基于波粒二象性、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可将电子可视作物质波等理论的量子理论模

型。

7.波函数

波动力学方程的数学解就是波函数或原子轨道。是量子力学中表征微观粒子或其体

系运动状态的函数。在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就是用波函数Ψ来描述的, 是量

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的解,它不是一个数值,而是一个函数式。微观

粒子的各种物理量,都可通过波函数来确定。在空间某点,微观粒子(如电子等)

出现的几率密度,跟波函数绝对值的平方|Ψ|2成正比。

8.有效核电荷(Z eff)

原子内作用于电子的核的正电荷,其值为去掉其它电子对该电子的屏蔽(或排斥)作

用的实际核电荷。

9.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首先占据低能量的轨道,只有低能级的轨道被占据后电子才有可能进入高能级

的轨道。

10.泡利不相容原理

不存在四个量子数都相同的两个电子,即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是不存在的。

11.洪特规则

只要轨道的能量相同,较成对而言电子更希望独自占据轨道。

12.电子自旋

是电子自身运动的一个特点,可引起原子磁性的变化。电子自旋的两种可能为+1/2

和-1/2。成对的两电子自旋方向相反,而分占轨道的电子自旋平行。

13.电子构型

原子的电子构型是指原子内的所有电子对占据轨道的指派。

14.周期律

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是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函数。

15.共价半径

以共价力键合的两个成键原子中心连线距离的一半。

16.金属半径

在固体金属内相邻原子中心距离的一半。

17.镧系收缩

随f亚层电子的填充,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步缩小的现象。

18.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

19.电子亲合能

中性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发生的能量变化。

20.电负性

元素的电负性是指作为化合物一方的某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

三、学生自测练习题

1.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项叙述是否正确,对的在括号中填“√”,错的填“×”)1.1 氢原子2s轨道和2p轨道能量相同,但氟原子的2s轨道能量低于2p轨道能量。()1.2 氧原子的2s轨道的能量与碳原子的2s轨道的能量相同。()1.3 主量子数n为3时有3s,3p,3d,3f四条轨道。()1.4 所有微粒都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1.5 几率经向分布图中出现电子几率最大的球壳处,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也最大。()1.6 原子轨道图是ψ的图形,故所有原子轨道都有正、负部分。()1.7多电子原子中,若几个电子处在同一能级组,则它们的能量也相同。()1.8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图是一个近似能级关系。()1.9 假如锂原子中,电子产生的屏蔽效应比实际情况大,则锂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比实际大。()1.10 Be的核电荷大于Li,但电子亲合能却较小。()1.11 元素所处的族数与其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1.12 所有元素原子的有效核电荷总小于核电荷。()1.13 通常所谓的原子半径,并不是指单独存在的自由原子本身的半径。()1.14 任何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总是吸热的。()1.15 电负性是综合考虑电子亲合能和电离能的量,后两者都是能量单位,所以

前者也用能量作单位。 ( ) 2. 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

2.1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主要成功之处是 ( )

a. 证明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在球形轨道上运动。

b. 说明了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只具有某些特定数值。

c. 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线。

d. 证明了氢原子中,电子距核越远,电子的运动速度越大。

2.2 证明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方法是 ( ) a. 玻尔理论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

b. 用照像机直接对电子照相,可得到类似于机械波的波形。

c. 使用德布罗依关系式计算。

d. 使一束加速的电子通过Al 的晶体薄片得到的衍射图。

2.3 使用能级图时,不该出现的错误是 ( )

a. 能级图表示的能级关系是绝对的。

b. 每种元素中,多电子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不同。

c. 能级图中,每一个表示轨道的圆圈中,最多只能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两

个电子。

d. 能级图综合地体现了同一原子中不同电子的屏蔽效应。

2. 4 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有的出现“例外”,主要是由于 ( )

a. 电子分布的三个原则不适用于该元素的原子。

b. 泡利原理有不足之处。

c. 通常使用的能级图有近似性。

d. 该元素原子的电子分布必须服从四个量子数的规定。

2.5 同一原子中,可能存在下列量子数的两个电子 ( )

a. (1,1,0,+21)和(1,0,0,-21

) b. (2,0,1,+21)和(2,0,0,-2

1) c. (3,2,0,-21)和(3,2,1,-21) d. (1,0,0,-21)和(1,0,0,-2

1) 2.6 下列状态中不是基态的是 ( )

a. 通常条件的气体H 。

b. 氟原子中有 5个3p 电子。

c. 氧原子的电子结构为1s 22s 22p 4。

d. 氢原子中电子处在n = 1的状态。

2.7 在一个多电子原子中,具有下列各套量子数的电子,能量大的电子具有的

量子数(n ,l ,m ,m s )是 ( )

a. (3,2,+1,+21)

b. (2,1,+1,-2

1

) c. (3,1,0, -21) d. (3,1,-1,+2

1) 2.8 在氢原子中,对r = 53 pm 处的正确描述是 ( )

a. 该处1s电子云最大。

b. r是1s径向分布函数的平均值。

c. 该处为氢原子Bohr半径。

d. 该处是1s电子云界面。

2.9 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合理的一组是()

1

a. n = 3,l = 1,m = +1,m s= +

2

1

b. n = 4,l = 25,m = -1,m s= +

2

1

c. n = 3,l = 3,m = +1,m s= -

2

1

d. n = 4,l = 2,m = +3,m s= -

2

2.10 按类氢原子轨道能量计算公式,Li2+电子在n = 1轨道上的能量与H原子在n = 1轨道上能量之比值为()

a. 3 : 1

b. 6 : 1

c. 9 : 1

d. 1 : 3

2.11 下列哪一个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云密度为零()

a. 3p z

b. 3d z2

c. 3s

d. 3p x

2.12 ψ(3,2,1)代表简并轨道中的一条轨道是()

a. 2p轨道

b. 3d轨道

c.3p轨道

d. 4p轨道

2.13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中,从原点到曲面的距离表示()

a. ψ值的大小

b. r值的大小

c. Y值的大小

d. 4πr2值的大小

2.14 下列离子中外层d轨道达半满状态的是()

a. Cr3+

b. Fe3+

c. Co3+

d. Cu+

2.15 基态原子的第五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a. 肯定为8个

b. 肯定为18个

c. 肯定为8 ~ 18个

d. 肯定为8 ~ 32个

2.16 下述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a. Rb+

b.Sc3+

c. Ti4+

d. Ti3+

2.17 若知下列三式的电离能分为E1,E2,E3:

Li (g) →Li+ (g) + e E1

Li+ (g →Li2+ (g) + e E2

Li2+ (g) →Li3+ (g) + e E3

则这些电离能的正确关系是()

a. E1 = E2 = E3

b. E1最大

c. E2最大

d. E3 > E2 > E1

2.18 性质最相似的两个元素是()

a. Zr和Hf

b. Ru和Rh

c. Mn和Mg

d. Cu和Cr

2.19 下列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a. B

b. C

c. Al

d. Si

2.20 下列原子中,第一电子亲合能最大的是()

a. N

b. O

c. P

d. S

2.21 下列各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

a. K > Na > Li

b. O > Cl > H

c. As > P > H

d. 三组都对

3.填空题

3.1 波函数ψ是描述,数学函数式,它和是同义词,|ψ|2的物理意义是,电子云是的形象表

示。

3.2 氢原子的基态1s电子在距核53 pm附近的中出现的最大,是因为距核更近时,虽大,却较小,因而较

小,距核更远时,虽较大,却很小,因而

也较小。

3.3 M3+离子3d轨道上有3个电子,表示电子可能的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是:

,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M属周期,第

列的元素,它的名称是,符号是。

3.4 Au是第六周期第11列元素,它的价电子层结构是;Ti的原子序数是22,Ti3+离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3.5 元素的性质随着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是原子的

变化的反映;用原子轨道光谱符号来表示,第四、六周期分别是能级组和能级组。

3.6 下列气态原子或离子在基态时各有几个不成对电子?

B(),8O(),21Sc3+(),24Cr3+(),77Ir3+()

5

3.7 如果发现了第121号元素M时,则其所在周期数为,所在列为;

其金属活泼性较同列其他元素要;其特征氧化态的氧化物化学式

为。

3.8 原子序数为24的原子,其价电子层结构是,3d原子轨道的符号分别为。

3.9 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个区,各区元素的电子构型特点为

3.10 原子参数是指,重要的原子参数有

、、、、和

等。

计算题

4.1 分别计算一个氢原子和1 mol 氢原子的电离能。

4.2 通过查表计算1.00g气态Cl原子完全转化为气态Cl-离子所释放出的能量。

4.3 试计算He+, Li2+的电离能。

4.4 按斯莱脱规则计算K,Cu,I的最外层电子感受到的有效核电荷及相应能级的能量。

4.5 通过近似计算说明,12号、16号、25号元素的原子中,4s和3d哪一个能级的能量高?

自测练习题答案

1.是非题

1.1(√)1.2(×)1.3(×)1.4(√)1.5(×)

1.6(×)1.7(×)1.8(√)1.9(√)1.10(√)

1.11(×)1.12(×)1.13(√)1.14(√)1.15(×)

2.选择题

2.1(b)2.2(d)2.3(a)2.4(c)2.5(c)

2.6(b ) 2.7(a ) 2.8(c ) 2.9(a ) 2.10(c ) 2.11(a ) 2.12(b ) 2.13(c ) 2.14(b ) 2.15(c ) 2.16(c ) 2.17(d ) 2.18(a ) 2.19(c ) 2.20(d ) 2.21(b ) 3.填空题

3.1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原子轨道,概率密度,概率密度。

3.2 球壳,几率,几率密度,球壳总体积,几率,球壳总体积,几率密度,几率。 3.3 n = 3,I = 2,m = 0,±1,±2中任意3个,m s = +21或-2

1, 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四,6,铬,Cr 。 3.4 5d 106s 1,3s 23p 63d 1。

3.5 原子序数,电子层结构周期性,4s 3d 4p ,6s 4f 5d 6p 。 3.6 1,2,0,3,4。 3.7 8,3,活泼,M 2O 3。

3.8 3d 54s 1,3d xy ,3d xz ,3d yz ,222z y x 3 ,

3d d 3.9 4个区;s 区:ns 1-2,p 区:ns 2np 1-6,d 区:(n -1)d 1-10ns 1-2,

f 区:(n -2)f 1-14(n -1)d 0-1ns 2

3.10 用以表达原子特征的参数,原子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半径,电 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 4.计算题

4. 1 应用里德堡公式算得ν,代入E = h ν计算。2.179×10-18 J ,1312 kJ·mol -1。 4. 2 Cl 原子的电子亲合能为3.7 eV 原子,l eV = 1.602×10-19 J ,10 kJ·mol -1。 4. 3 5249.06 kJ·mol -1,11809.2 kJ·mol -1。 4.4 K: Z * = 2.2, E = -1012.86 kJ·mol -1; Cu: Z *=3.7, E = -1703.45 kJ·mol -1; I: Z * = 7.6, E =

-3170.96 kJ·mol -1.

4. 5 提示:对12号、16号元素计算时,先假设有1个3s 或3p 电子已激发到4s 或3d 轨道上,然后按激发态电子排布式计算。 12号:E 4s = -1.3×10-20 J , E 3d = -1.78×10-20 J ; 16号:E 4s = -3.06×10-20 J , E 3d = -1.78×10-20 J ; 25号:E 4s = -1.3×10-19 J , E 3d = -6.27×10-19 J ;

四、课后习题

1 区分下列概念

(1) 质量数和原子质量 (2) 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 (3) 定态,基态,激发态 (4) 顺磁性,逆磁性 (5) 波长,波数,频率

(6) 经典力学轨道,波动力学轨道 (7) 电子的粒性与波性 (8) 核电荷和有效核电荷 解答

(1)质量数:指同位数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是接近同位素量的整数。

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被定义为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

1/12之比,代替“原子量”概念(后者已被废弃);量纲为1的(注意相对概念)。

(2) 线状光谱:彼此分立、波长恒定的谱线;原子受激发(高温、电孤等)时,电子

由低能级轨道跃迁到高能级轨道,回到低能级时产生发射光谱(不同原子具有各自

特征波长的谱线)。

(3) 定态是由固定轨道延伸出来的一个概念。电子只能沿若干条固定轨道运动,意味

着原子只能处于与那些轨道对应的能态,所有这些允许能态统称为定态。主量子数

为1的定态叫基态,其余的定态都是激发态。波动力学中也用基态和激发态的概念。

(4) 物质在外磁场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受吸引的性质叫顺磁性,这类物质中含有未成

对电子;受排斥的性质叫抗磁性,这类物质中不含未成对电子。

(5) 波长—符号λ,单位m(或m的倍数单位);波数—符号σ,单位m-1(常用cm-1);

频率—符号ν,单位Hz,相互关系:σ=1/λ,ν= c/λ。

(6) 汉语中都叫原子轨道,但英语中的区分却是明确的。“orbital”是波动力学的原子

轨道,是特定能量的某一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最多的那个区域,亦叫“原子轨

函”。“orbit”是玻尔提出的从旧量子学提出的圆型原子轨道

(7) 粒性—电子运动具有微粒运动的性质,可用表征微粒运动的物理量(如距离和动

量)描述;波性—电子运动也具有波的性质(如衍射),可用表征波的物理量(如

波长和频率)描述。

(8) 核电荷是原子核具有的正电荷数,符号为Z;有效核电荷是原子中某一特定电子所

感受到的实际核电荷,通常用Z*表示;联系两者的关系式为:Z*=Z-σ,σ叫屏

蔽参数。

2 计算质量为145g,速度为168 km·h-1的垒球的德布罗意波长。

解答

代入德布罗意公式得λ= 9.79× 10-35 m

3 下列哪一组量子数是不合理的?

(1)n = 2,l = 2,m = 0;

(2)n = 2,l = 1,m = 1;

(3)n = 3,l = 0,m = 3;

(4)n = 2,l = 3,m = 0;

(5)n = 3,l = 2,m = 2。

解答

不合理的有(1)l的取值不能等于n值;(3)m的取值只能在+l―–l之间;(4)l的取值不能大于或等于n。

4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结构

(1)Zn (2)Mn (3)As (4)Rb (5)F (6)Cr (7)Cu (8)Fe2+(9)V2+(10)La3+

解答

原子或离子电子构型磁性质原子或离子电子构型磁性质

Zn [Ar]3d104s2 反Cr [Ar]3d54s1 顺

Mn [Ar]3d54s2顺Cu [Ar]3d104s1 顺

As [Ar]3d104s24P3 顺Fe2+ [Ar]3d64s0顺

Rb [Kr]5s1 顺V2+ [Ar]3d34s0顺

F [He]2s22p5 顺La3+ [Xe] 5d06s0反

5 完成下列表格

价层电子构型元素所在周期元素所在族2s2 2p4

3d104s24p4

4f145d16s2

3d74s2

92

解答

价层电子构型元素所在周期元素所在族

2s2 2p4 3d104s24p4 4f145d16s2 3d74s2 4f 96s2第二周期

第四周期

第六周期

第四周期

第六周期

16/Ⅵ

16/Ⅵ

3

9

3

6 完成下列表格

价层电子构型元素所在周期元素所在族

3 6

4 4

5 15/Ⅴ11 8 17/Ⅶ2

解答

价层电子构型元素所在周期元素所在族

3s23p3 4f145d106s1 3d64s2 3d104s24p5

5s23

6

4

4

5

15/Ⅴ

11

8

17/Ⅶ

2

7 按照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排:

(1)n = 4,l = 0;(2) n = 3,l = 2;(3) n = 3,l = 0;(4) n = 3,l = 1

解答

(3),(4),(1),(2)

8 根据Aufbau规则画出铜原子的电子构型。由于d10构型比较普遍,4s轨道中的一个电

子常被填充到3d轨道中,画出铜原子具有这种排布的电子构型。用这两种电子构型来解释铜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失去以及重要氧化态。这两种不同的电子构型会不会影响铜原

子的磁性?

解答

按照Aufbau规则,铜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63d94s2;重要氧化态为+2价。另一种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重要氧化态为+1价。这两种电子构性对铜原子的磁性没有影响。

9 选出正确的磷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图,并对错误的进行更正。

3s3p

(1) [Ne]

(2) [Ne]

(3) [Ne]

(4) [Ne]

解答

(1) 错误。3s电子自旋相同

(2)正确。

(3)错误。每个3p轨道应该各填充一个未成对电子。

(4)错误。3p轨道中填充的未成对电子自旋方向应该相同。

10 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原子都是顺磁性的吗?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原子都是逆磁性的吗?回

答说明理由。

解答

所有的原子序数是奇数的原子都是顺磁性的,因为电子填充到轨道中后肯定有未成对电子。不一定所有的原子序数是偶数的原子都是逆磁性的。因为电子首先要以相同的自旋方向分别占据等价轨道,也可能有未成对电子。如碳原子,原子序数为6,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也表现出顺磁性。

11 指出具有未成对电子的离子并说明理由。

F-,Ca2+,Fe2+,S2-。

解答

Fe2+。Fe原子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后变为3d6结构,有4个未成对电子。

12 按照半径大小将下列等电子离子排序,并说明理由。

Na+,F-,Al3+,Mg2+,O2-

解答

Al3+ < Mg2+ < Na+ < F- < O2-(它们属等电子、同结构物种,核电荷数决定着半径的大小。)13 Na+和Ne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1s22s22p6,气态Ne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时I1的值是2081

kJ·mol-1,而气态Na+ 失去第二个电子时I2的值是4562 kJ·mol-1。试用所学理论进行解释。

解答

对于氖原子来讲,是基态气体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正一价离子所需的最小能量,即第一电离能。而正一价钠离子再继续电离出电子,即第二电离能,则要比中性原子失去一个电子难得多,而且电荷越高越困难。

14 第五族元素Nb和Ta具有相近的金属半径,为什么?

解答

同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上而下是增大的,但是由于镧系元素原子半径自左至右缓慢减小的镧系收缩效应导致了第三过渡系和第二过渡系同族原子半径极为相近。

15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第三周期元素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变化趋势。

解答

(1)第三周期的电离能变化趋势为自左向右逐渐增大,也就是说金属活泼性按照同一方

向降低。左边钠的电离能最小,右边氩的电离能最大。其中铝的电离能小于镁的电离能,这是因为镁的s亚层全满,需要额外的能量抵消电子成对能。而铝的p亚层只有一个单电子较容易失去。

(2) 第三周期的电子亲和能变化趋势为自左向右逐渐增大,到惰性气体时突然减为负

值。其中镁的电子亲和能为负值,这是因为外来电子只能进入3p轨道,受到核的束缚较弱,造成亲和能较小。磷的电子亲和能小于硅的电子亲和能,这是因为硅的最外层有一个空的3p轨道,容易接受外来电子,而磷的最外层3p轨道半充满,比较稳定,外来电子进入时要克服额外的电子成对能,所以磷的电子亲和能比硅的小。

五、中文参考文献

1 王汉章. 电负性. 化学通报, 1964, (7): 38

2 刘若庄. 量子化学基础(上). 化学通报, 1977, (5): 55

3 谢有畅. 电子云的钻穿效应和元素周期系. 化学通报, 1979, (2): 17

4 严成华. 原子结构的轨道概念. 化学教育, 1980, (2): 1

5 李笃, 李丙瑞. 原子轨道概念及其图形表示. 化学通报, 1980, (1): 37

6 余大猷. 电子亲合能及其测定. 化学教育, 1982, (增刊): 1

7 周公度. 无机结构化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17

8 刘庆郊. 原子中的电子是怎样通过界面的?化学通报, 1982, (4): 61

9 李丙瑞. 对于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图形的常见误解的辨析. 化学通报, 1984, (3): 46

10 徐佳, 徐光宪. 中性原子的轨道能量.化学通报, 1986, (3): 52

11 周公度. 对原子轨道图形教学的意见. 大学化学, 1987, 2(2): 1

12 许林, 郭军. 电子亲和能周期性浅议. 大学化学, 1993, 8(4): 33

13 曹泽星, 邬国森. 电子云分布的球形对称性对核外电子构型的影响. 大学化学, 1993,

8(3): 58

14 张泽莹. 电负性有单位吗? 大学化学, 1994, 9(3): 43

15 臧祥生, 苏小云. 电子亲合能与原子的Z*/r及电子构型的关系. 大学化学, 1997, 12(5):

17

16 刘秉兰. 分子周期系. 大学化学, 1997, 12(1): 34

17 武永兴. 浅谈电负性. 大学化学, 1998, 13(3): 46

18 张鲁凝. 准确理解和应用Slater规则. 大学化学, 1998, 13(4): 44

19 苟兴龙, 车云霞, 申泮文. 原子和简单分子失电子后的体积变化.大学化学, 1999, 14(4):

53

20 汪洋. 元素电离能的若干规律. 大学化学, 1999, 14(5): 37

21赵玉清, 张虎. 关于元素周期系次周期性的探讨. 化学通报, 1999, (8): 47

22吴华武, 庄京. 一种描述金属原子结构参数与其单质密度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化学通报,1994,(7):62

23唐和清,朱丽华等. 化学元素名称的由来.化学通报,1991(10):56

24郭正谊. 元素的起源和演化.化学通报,1979,1总,64

25屠崑岗. 元素的第二周期性.化学通报,1964,3总,166

26吕维纯. 新元素(103)的发现.化学通报,1961,(12),667

27童工粟. 第110和111新元素的人工合成.化学教育,1995,(7):48

28吴启勋. 同族元素性质的副周期性.化学教育,1984,(2):4

29何洋. 元素电离能的若干规律.大学化学,1999,(5):37

30何法信,化学元素概念发展中的四个里程碑.大学化学,1991,(2):59

31袁华唐,高学平,杨华滨,宋德瑛,张允什,申泮文. 我国金属氢化物的化学研究. 化学通报,1999,(11),7.

2019年高考文数全国卷1

第 1 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文科数学 本试卷共4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3i 12i z -=+,则z = ( ) A .2 B .3 C .2 D .1 2.已知集合{}{}{}1,2,3,4,5,6,72,3,4,52,3,6,7U A B ===,,,则=u B C A ? ( ) A .{}1,6 B .{}1,7 C .{}6,7 D .{}1,6,7 3.已知0.20.32 log 0.220.2a b c ===,,,则 ( ) A .a b c << B .a c b << C .c a b << D .b c a << 4.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 51-( 51 -≈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 51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 cm ,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 ,则其身高可能是 ( ) A .165 cm B .175 cm C .185 cm D .190 cm 5.函数()2sin cos x x f x x x += +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 ( ) A . B . C . D .

第 2 页 6.某学校为了解1 000名新生的身体素质,将这些学生编号为1,2,…,1 000,从这些新生中用系统抽样方法等距抽取100名学生进行体质测验.若46号学生被抽到,则下面4名学生中被抽到的是 ( ) A .8号学生 B .200号学生 C .616号学生 D .815号学生 7.255tan ?= ( ) A .2-B .-C .2 D .8.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2||=a b ,且()-⊥a b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 A .π6 B . π3 C . 2π3 D .5π6 9.如图是求 112122 + +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 ( ) A .1 2A A =+ B .12A A =+ C .1 12A A = + D .112A A =+ 10.双曲线C :22 221(0,0)x y a b a b -=>>的一条渐近线的倾斜角为130°,则C 的离心率 为 ( ) A .240sin ? B .240cos ? C . 1 sin50? D . 1 cos50? 11.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4asinA bsinB csinC -=, 14 cosA =- ,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基础化学·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Inorganic Chemistry and Chemical Analysis)【课号】041026 【所属院系】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课程总学时】75学时 【教学对象】 1、适合化学教育、化工工艺、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 2、预备知识:高中化学 【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性质: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是化学教育专业、化工工艺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化学基本理论;牢固掌握元素化学知识,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化学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续课程,进行化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原子结构(4学时) 1.1 氢原子的波动力学模型 1.2 轨道概念的图形描述 1.3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和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4 周期表与原子结构 1.5 原子参数 第二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6学时) 2.1 化学键的定义 2.2 离子键理论 2.3 路易斯结构式 2.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5 价键理论 2.6 分子轨道理论 2.7 金属键理论 2.8 分子间作用力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4学时)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的初步概念与化学平衡(6学时) 4.1 热化学 4.2 熵和熵变 4.3 自由能 4.4 标准平衡常数

·教学大纲·第五章酸和酸碱反应(2学时) 5.1 布朗斯特酸碱 5.2 路易斯酸碱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 6.1 基本概念 6.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6.3 埃灵罕母图 6.4 电极电势 6.5 电势数据的图示法 6.6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因素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4学时) 7.1 相关的定义和命名 7.2 化学键理论 7.3 异构现象和立体化学 7.4 配合物的稳定性 第八章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8学时) 8.1 弱酸、碱水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 8.2 溶液H3O+的计算 8.3 水解 8.4 缓冲溶液 8.5 酸碱滴定原理 8.6 滴定方式和应用 第九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8学时) 9.1 沉淀-溶解平衡 9.2 重量分析法 9.3 沉淀滴定法 第十章配位滴定法(4学时) 10.1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10.2 配位滴定原理 10.3 干扰的消除和滴定方式 第十一章氧化还原滴定法(4学时) 11.1 氧化还原平衡 11.2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 11.3 待测组分的预报处理 11.4 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十二章S区元素(2学时) 12.1 单质 12.2 化合物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教学资料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八章 氢 稀有气体 总体目标: 1.掌握氢及氢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稀有气体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各节目标: 第一节 氢 1.掌握氢的三种成键方式 2.掌握氢的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及用途 3.了解离子型氢化物、分子型氢化物和金属性氢化物的主要性质 第二节 稀有气体 1.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1.稀有气体不易液化是因为( ) A.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B.它们不是偶极分子 C.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D.它们价电子层已充满 2.用VSEPR 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 A .PF 3 B.NH 3 C.-34PO D.-3NO 3.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SCl 2 B.SO 3 C .XeF 4 D. PF 5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6的是( )

A.SO2 B. SF6 C. 3 AsO D. BF3 4 5. XeF2的空间构型是() A.三角双锥 B.角形 C. T形 D.直线型 6.下列稀有气体的沸点最高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氪 B.氡 C.氦 D.氙 7.能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活泼的非金属 B.大多数元素 C.不活泼金属 D.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8.稀有气体原名惰性气体,这是因为() A.它们完全不与其它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B.它们的原子结构很稳定,电离势很大,电子亲合势很小,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它们的价电子已全部成对 D.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Be 与Mg B.Mg与Al C Li与Be D.Be与Al 10.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 B.Be C. Na D.Mg 11.下列化合物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NaF B.KF C.CaF2 D.BaF2 1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H B.NaH C.KH D.RbH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六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第六章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试推测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哪些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 答:ⅠA、ⅡA族与ⅥA、ⅦA元素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较大,易形成离子键,而处于周期表中部的主族元素原子之间由于电负性相差不大,易形成共价键。 2.下列说法中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1)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也越稳定。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2)共价键的键长等于成键原子共价半径之和。不一定,对双原子分子是正确的。 (3)sp2杂化轨道是由某个原子的1s轨道和2p轨道混合形成的。×由一个ns轨道和两个np轨道杂化而成。 (4)中心原子中的几个原子轨道杂化时,必形成数目相同的杂化轨道。√

(5)在CCl4、CHCl3和CH2Cl2分子中,碳原子都采用sp2杂化,因此这些分子都呈四面体形。×sp3,CCl4呈正四面体形;CHCl2和CH2Cl2呈变形四面体形。 (6)原子在基态时没有未成对电子,就一定不能形成共价键。×成对的电子可以被激发成单电子而参与成键。 (7)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决定了分子的几何构型。×不等性的杂化轨道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的几何构型不一致。 3.试指出下列分子中那些含有极性键? Br2CO2H2O H2S CH4 4.BF3分子具有平面三角形构型,而NF3分子却是三角锥构型,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加以解释。BF3中的B原子采取SP2杂化,NF3分子的N原子采取不等性的SP3杂化。 5.CH4,H2O,NH3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哪个分子键角最小的是哪个分子为什么CH4键角最大(109028,),C采取等性的SP3杂化,NH3(107018,),H2O分子中的N、O采用不等性的SP3杂化,H2O分子中的O原子具有2对孤电子对,其键角最小(104045,)。 6.解释下列各组物质分子中键角的变化(括号内为键角数值)。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三章试题及答案电子教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碳族元素 总体目标: 1.掌握碳、硅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备 2.了解硅酸和硅酸盐的结构与特性 3. 了解锗、锡、铅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各节目标: 第一节碳单质及其化合物 1.了解单质碳的结构、同素异形体和性质 2.掌握CO、CO2的结构、性质、制取和用途;碳酸的酸性;碳酸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 第二节硅单质及其化合物 1.掌握单质硅的结构、性质和制取 2.掌握SiO2的结构和性质 3.了解硅酸的酸性;硅酸盐的结构和性质;A型分子筛的结构和实际应用 4.掌握硅烷的制备、热稳定性、还原性和水解性 5.了解卤化硅的制备和性质 第三节锗、锡、铅 1.了解锗、锡、铅单质的性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2.掌握Sn(Ⅱ)的还原性、水解性和Pb(Ⅳ)的氧化性、Pb(Ⅱ)盐的溶解性,从而掌握高价化合物氧化—还原的变化规律。 习题 一选择题 1.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金属健 B.共价健 C.范德华力 D.离子键 2.碳原子之间能形成多重键是因为(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 .碳原子的价电子数为4 B.碳原子的成键能力强 C.碳原子的半径小 D.碳原子有2p 电子 3.下列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热稳定顺序中正确的是( ) A.NaHCO 3Ca(HCO 3)2 B.Na 2CO 3>PbCO 3 C.(NH 4)2CO 3>K 2CO 3 D.Na 2SO 3>Na 2SO 4

《无机化学》(上)习题标准答案

《无机化学》(上)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1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多少种含有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 太少,可忽略不计,问:不计3H 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 解: 共有18种不同核素的水分子 共有9种不同核素的水分子 1-2.答:出现两个峰 1-3用质谱仪测得溴的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 79Br 78.9183 占 50.54%,81Br 80.9163 占 49.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 1-4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 和205Tl 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97u 和204.97u ,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4.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解: 设203Tl 的丰度为X ,205Tl 的丰度为1-X 204.39 = 202.97X + 204.97(1-X) X= 29.00% 1-5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 (AgCl ):m (AgI )= 1:1.63810,又测得银和氯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07.868和35.453,求碘的原子量。 解: X= 126.91 1-8为什么有的元素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却少至3~4位? 答:单核素元素只有一种同位素,因而它们的原子量十分准确。而多核素元素原子量的准确性与它们同位素丰度的测量准确性有关(样品的来源、性质以及取样方式方法等)。若同位素丰度涨落很大的元素,原子量就不可能取得很准确的数据。 1-13.解:(1)r=c /λ=(3×108)/(633×10-9) = 4.74×1014 Hz 氦-氖激发是红光 (2)r=c/λ=(3.0×108)/(435.8×10-9) = 6.88×1014 Hz 汞灯发蓝光 18)33(313131323=+ ?=?+?c c c c 9 )21(313121322=+?=?+?c c c c 91.79%46.499163.80%54.509183.78)Br (=?+?=Ar X 107.86835.453107.86863810.11)AgI ()AgCl (++== m m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答案8

第八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 8.1 (a )θb K (F -) = θw K /θa K (HF) = 10-14/6.8×10-4 = 1.5×10-11 (b )θa K (NH 4+) =θw K /θb K (NH 3) = 10-14/ 1.8×10-5 = 5.6×10-10 8.2根据θa K ·θb K = θw K θb K (HPO 42-) = θw K /θa K (H 2PO 4-) = 10-14/ 6.2×10-8 = 1.6×10-7 >> 4.2×10-13 即θb K (HPO 42-) >> θa K (HPO 42-),也就是说,HPO 42-的水解作用远大于其自身的离解作用,所以Na 2HPO 4水溶液呈碱性。 8.3 (a) 水合是H 2O 分子以其偶极的一端在离子周围取向,H 2O 分子作为整体参与反应;而 水解是H 2O 分子被撕裂产生OH ﹣或H +,再与离子结合。 (b) 缓冲容量是指维持系统pH 大体恒定的条件下,缓冲溶液能够中和外来酸或外来碱的量;缓冲范围是指能够起缓冲作用的pH 区间。 (c) 滴定终点是指示剂的实际变色点;而化学计量点指滴定剂与被滴定物之间按照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应时所达到的点。 8.4此缓冲溶液NaC 2H 3O 2的浓度为: c (NaC 2H 3O 2)/ mol·dm -3 = 5.00.822.25÷ = 0.622 根据公式:pH = θa p K ﹣lg ()()33dm mol /dm mol /--??共轭碱酸c c 得 pH =﹣lg(1.8×10-5)﹣lg ()()3 2323232/O H NaC /O H HC --??dm mol c dm mol c = ﹣lg(1.8×10-5)﹣lg 622.0550.0 = 4.80 8.5根据公式:pH = θa p K ﹣lg ()()33dm mol /dm mol /--??共轭碱酸c c 得 pH = 5.09 =﹣lg(1.8×10-5 )﹣lg ()()32323232dm mol /O H NaC dm mol /O H HC --??c c 得: c (NaC 2H 3O 2)/ mol·dm -3 = 0.550 m(NaC 2H 3O 2)/g = c(NaC 2H 3O 2)/ mol·dm -3×V/dm 3×M(NaC 2H 3O 2)/g·mol - = 0.550×0.300×82.0 = 14.0 8.6 (a) 当加入0.0060mol HCl 时,溶液中HC 2H 3O 2 和NaC 2H 3O 2的浓度分别为: c (HC 2H 3O 2)/ mol·dm -3 = 3-330.300dm mol 006.0dm mol 0.250dm 300.0+?? = 0.270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学习指导4

第 4 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初步概念 一、 基本要求 1.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和活化能的概念; 2.理解并会用浓度、温度、催化剂诸因素解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初步掌握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应用,会用其求算指定反应活化能及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 4.理解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会进行有关基元反应的简单计算; 5.初步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特征。 二、 要点 1.反应速率 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改变量的正值。又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之分。 2.碰撞理论 1918年Lewis 运用气体分子运动论的成果提出的一种反应速率理论。它假设: ① 原子、分子或离子只有相互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即碰撞是反应的先决条件; ② 只有少部分碰撞能导致化学反应,大多数反应物微粒碰撞后发生反弹而与 化学反应无缘。 3.有效碰撞 能导致化学反应发生的碰撞,反之则为无效碰撞。 4.活化能 对于基元反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常用E a 表示;对于复杂反应,E a 的直接物理意义就会含糊了,因此,由实验求得的E a 也叫作“表现活化能”。 5.过渡状态理论 20世纪30年代,在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发展基础上,由Eyring 等人提出的另一种反应速率理论。它认为反应物并不只是通过简单碰撞就能变成生成物,而是要经过一个中间过渡状态,即反应物分子首先形成活化络合物,通常它是一种短暂的高能态的“过渡区物种”,既能与原来的反应物建立热力学的平衡,又能进一步解离变为产物。 6.基元反应 亦称为简单反应或元反应。 指反应物分子在有效碰撞中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7.复杂反应 亦称非基元反应。即由两个或多个基元反应步骤完成的反应。 8.速率方程 化学反应速率υ同反应物、产物浓度c 的函数关系式 υ = f (c A 、c B …) 经验表明,不少反应其速率方程具有 g B f A υc kc ?=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三章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 思考题 1.阐述下列化学名词、概念的含义。 解离常数,解离度,分步解离,水解常数,水解度,分步水解,水的离子积, 缓冲溶液,溶度积,溶度积规则,分步沉淀,沉淀完全,沉淀转化。 2.在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时,NH3·H2O的解离度和溶液的pH值将如何变化? (1) 加NH4C1;NH3·H2O的解离度下降,pH值↓ (2) 加NaOH;NH3·H2O的解离度下降,pH值↑ (3) 加HCl;NH3·H2O的解离度增大,pH值↓ (4)加水稀释。解离度α↑,溶液pH值的变化与加水的多少有关。 3.是非题: (1) 酸性水溶液中不含OH-,碱性水溶液中不含H+;× (2)1×10-5 mol·L-1的盐酸溶液冲稀1000倍,溶液的pH值等于8.0;× (3)使甲基橙显黄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的;×

(4)在一定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值,水的离子积不变;√ (5)弱电解质的解离度随弱电解质浓度降低而增大;√ (6)H2S溶液中c(H+)=2c(S2-)×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1) 将氨水和NaOH溶液的浓度各稀释为原来的1/2,则两种溶液中OH-浓度均减小为原来的1/2;× (2) 若HCI溶液的浓度为HOAc溶液的2倍,则HCl溶液中H+浓度也为HOAc溶液中H+浓度的2倍;× (3) 中和同浓度、等体积的一元酸所需的碱量基本上是相等的,所以同浓度的一元酸溶液中H+浓度基本上也是相等的;前半句√、后半句× (4) 氨水的浓度越小,解离度越大,溶液中OH-浓度也必越大。 5.根据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确定下列各溶液在相同浓度下,pH值由大到小的顺序。 ③NaOAc ②NaCN ④Na3PO4 ⑧H3PO4⑦(NH4)2SO4⑥HCOONH4 ⑤NH4OAc ⑩H2SO4⑨HCl ①NaOH。 6.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如何配制SnCl2、Bi(NO3)3、Na2S溶液? 先用浓HCl溶解SnCl2固体、先用浓HNO3溶解Bi(NO3)3固体、先用浓NaOH溶解Na2S固体后再稀释。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1卷(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无机化学部分思考题答案(简答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思考题参考答案

十230 2 准确度是测定值(x)与真值(T)之间的一致程度,准确度可用误差表示;精密度是在规定条 件下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可用偏差表示。准确度是由系统误差和随机误 差共同决定的;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决定的。精密度高是准确度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 分条件;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但精密度不高时结果不可信。 232 补充 十一247 2 (1)反应必须定量地完成。这是定量计算的必要条件。要求反应按一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 行;反应完全程度要求达到99.9%以上;且无副反应。 (2)反应速率要快。要求滴定反应要求在瞬间完成;对于速率较慢的反应,可加热或加催化 剂使反应加速。 (3)要有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3 基准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符合,若含结晶水,其含量也与化学式符合。 (2)纯度要高,含量不应低于99.9%。 (3)性质要稳定。如烘干时不易分解,称量时不易潮解,不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不易 被空气氧化。 (4)参加反应时,按照反应方程式定量进行,无副反应。 (5)最好具有较大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减少称量误差。 255 1 (1)滴定前,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与强酸相比,曲线开始点提高; (2)滴定开始时,溶液pH升高较快,这是由于中和生成的Ac-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Ac更难 离解,[H+]降低较快; (3)继续滴加NaOH,溶液形成缓冲体系,曲线变化平缓; (4)接近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剩余的HAc已很少,pH变化加快; (5)化学计量点前后,产生pH突跃,与强酸相比,突跃变小; (6)化学计量点前后,pH仅由滴定剂过量的量计算,曲线与强酸相同。 3 (1)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大。滴定突跃的终点越高。 (2)酸的K aθ(或碱的K bθ)越大,突跃范围越大。滴定突跃的起点越低。 补充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1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英语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hospital. C.In a museum. 2.What does Jack want to do? A. Take fitness classes. B. Buy a pair of gym shoes. C. Change his work schedule. 3.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What to drink. B. Where to meet. C. When to leave. 4.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Colleges. B. Classmates. C. Strangers. 5.Why is Emily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A. She might want a ticket.

无机化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 +,错的填 -) (1) 已知下列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UF 6 (l) → UF 6 (g) θ1r m 30.1kJ mol H -?=? 则此温度时蒸发 1mol UF 6 (l),会放出热 30.1 kJ. ( ) (2) 在定温定压条件下,下列两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相同。 ( ) 2221H (g)O (g)H O (l)2 +→ 2222H (g)O (g)2H O (l)+→ (3) ?r S 为正值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 ( ) (4) 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和O 2长期存在而不会生成NO ,这表明此时该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是负值。 ( ) (5) 反应 C(s) + H 2O (g) = CO (g) + H 2 (g),θ1r m (298.15K)131.3kJ mol H -?=?,由于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 (6) 上述反应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小,即平衡向右移动。 ( ) (7) 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 ( ) 2. 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 下列反应中,反应 ______ 放出的热量最多。 (A) 4222CH (l)2O (g)CO (g) + 2H O (g)+= (B) 4222CH (g)2O (g)CO (g) + 2H O (g)+= (C) 4222CH (g)2O (g)CO (g) + 2H O (l)+= (D) 4223CH (g)O (g)CO(g) + 2H O (l)2 += (2) 定温定压下,某反应的θ1r m ()10kJ mol G T -?=?,这表明该反应 _______。 (A) 能自发进行。 (B) 不能自发进行。 (C) 能否自发进行,还需要具体分析。

2019年高考理数全国卷1(附答案与解析)

数学试卷 第1页(共14页) 数学试卷 第2页(共14页)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 42{60{}M x x N x x x =-<<=--<,,则M N I = ( ) A .}{43x x -<< B.}42{x x -<<- C .}{22x x -<< D .}{23x x << 2.设复数z 满足=1i z -,z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x y ,,则 ( ) A .22+11()x y += B .221(1)x y +=- C .22(1)1y x +-= D .22(+1)1y x += 3.已知0.20.32 log 0.220.2a b c ===,,,则 ( ) A .a b c << B .a c b << C .c a b << D .b c a << 4.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 之比是51-( 51 -≈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之比也是51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 cm , 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 cm ,则其身高可能是( ) A .165 cm B .175 cm C .185 cm D .190 cm 5.函数()2 sin cos x x f x x x += +在[,]-ππ的图象大致为 ( ) A . B . C . D . 6.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如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是 ( ) A . 516 B . 1132 C . 2132 D . 1116 7.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2||=a b ,且()-⊥a b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 A . π6 B . π3 C . 2π3 D .5π6 8.如图是求112122 + +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 ( ) A .1 2A A =+ B .12A A =+ C .1 12A A =+ D .1 12A A =+ 9.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4505S a ==,,则 ( ) A .25n a n =- B . 310n a n =- C .228n S n n =- D .2 122 n S n n = -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在 --------------------此-------------------- 卷-------------------- 上-------------------- 答-------------------- 题-------------------- 无--------------------效--- -------------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学习指导12

第12 章 s 区元素 一、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s区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解释碱金属与水、醇和液氨反应的不同; 2. 了解主要元素的矿物资源及单质的制备方法,特别注意钾和钠制备方法的不同; 3. 了解s区元素的氢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特别注意氢氧化物的碱性变化 规律; 4. 了解s区元素的重要盐类化合物,特别注意盐类溶解性的热力学解释; 5. 会用离子极化理论解释碳酸盐分解规律; 6. 了解对角线规则和锂、铍的特殊性。 二、要点 1. 汞齐(amalgam ) 又称汞合金,汞的特性之一是能溶解除铁以外的许多金属而生成汞齐。汞与一种 或几种金属形成汞齐时,含汞少时是固体,含汞多时是液体。天然的有金汞齐,银 汞齐,人工制备的有:钠汞齐、钾汞齐、锌汞齐、锡汞齐、铅汞齐等。 2. 熔盐电解法(Molten-salt electrolysis) 指以熔融态盐类为原料的电解方法,常用于制备不能由水溶液中制备的金属,如碱 金属、碱土金属以及钍、钽混合稀土金属的生产。有时为降低熔体的熔点,节省电 能,须加入一定量的助熔剂。 3. 热还原法(Thermo-deoxidization) 用化学活性较强的金属,将被还原的金属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以制备金属或其 合金的方法。 4. 冠醚(Crown ether) 分子结构类似皇冠的“大环多醚”。最常用的有18-冠-6 (如下图中的a)、二环己基 -18-冠-6及二苯基18-冠-6等。冠醚对K+、Na+及其他阳离子有很强的选择性络合 ,F- ),提 K + X- 表示( X=MnO 4高了裸阴离子的活性。冠醚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作“相转移反应的催化剂”。 5.穴醚(Cryptant) 分子结构类似地穴的“大环多醚”。穴醚几乎能够实现对K+和Na+离子的完全 分离,选择性可高达105:1。如下图中的(b) (c)所示。 (a) (b) (c)

无机化学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整理(1-5章)

第一章思考题 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 A 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试问: (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 (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T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 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 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 (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 (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 ΔU=-60+(-40)=-100KJ (2) ΔU=+60+40=+100KJ ,(3) ΔU=+40+(-60)=-20KJ (4) 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 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 (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2)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 (3)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 (4)最稳定的单质焓等于零。×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碳族元素 总体目标: 1.掌握碳、硅单质、氢化物、卤化物和含氧化物的性质和制备 2.了解硅酸和硅酸盐的结构与特性 3. 了解锗、锡、铅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性质 各节目标: 第一节碳单质及其化合物 1.了解单质碳的结构、同素异形体和性质 2.掌握CO、CO2的结构、性质、制取和用途;碳酸的酸性;碳酸盐的水解性和热稳定性。 第二节硅单质及其化合物 1.掌握单质硅的结构、性质和制取 2.掌握SiO2的结构和性质 3.了解硅酸的酸性;硅酸盐的结构和性质;A型分子筛的结构和实际应用 4.掌握硅烷的制备、热稳定性、还原性和水解性 5.了解卤化硅的制备和性质 第三节锗、锡、铅 1.了解锗、锡、铅单质的性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2.掌握Sn(Ⅱ)的还原性、水解性和Pb(Ⅳ)的氧化性、Pb(Ⅱ)盐的溶解性,从而掌握高价化合物氧化—还原的变化规律。 习题 一选择题 1.石墨晶体中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是(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金属健 B.共价健 C.范德华力 D.离子键 2.碳原子之间能形成多重键是因为( )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碳原子的价电子数为4 B.碳原子的成键能力强 C.碳原子的半径小 D.碳原子有2p电子 3.下列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热稳定顺序中正确的是( )

A.NaHCO 3Ca(HCO 3)2 B.Na 2CO 3>PbCO 3 C.(NH 4)2CO 3>K 2CO 3 D.Na 2SO 3>Na 2SO 4 12.下列化合物中,不水解的是(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SiCl 4 https://www.360docs.net/doc/4f3826022.html,l 4 C.BCl 3 D.PCl 5 13.1mol 下列物质生成正酸时需要水的mol 数最多的是( ) A.B 2O 3 B.P 4O 10 C.(SO 3)3 D. N 2O 5 14.下列物质中还原性最强的是( ) A.GeH 4 B.AsH 3 C.H 2Se D.HBr 16.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的是( )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4GaCl B.SnCl 4 C.PbCl 4 D.GeCl 4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1、教材 《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 《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3版。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绪论(2学时) 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 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 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 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 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 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

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 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 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 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 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 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 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 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 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 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 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 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 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 第二十章s区元素(4学时) 第二十一章p区金属(4学时) 第二十二章ds区元素(6学时) 第二十三章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 第二十四章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 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 1.化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太宽泛)●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chemicals)。 ●化学研究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