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域理论-语域理论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

语域理论_语域理论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

语域理论_语域理论及其在交际中的应用

摘要: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语域理论体现了语境对语言的制约关系。它力图研究和揭示语言随情景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及规则,以帮助语言使用者了解和掌握语境对语言的制约规律。本文在梳理语域理论的形成、模式、发展及局限性的基础上,探讨了语域理论在交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 语域理论交际应用

语域概念最初是Reid在1956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目前语域一词已成为语言学领域常用术语之一。但是在普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里,它的含义是有差别的。普通语言学里的语域主要针对词汇而言。在社会语言学里,语域指“根据使用目的而形成的语言变体”(Hudson,1996:45)。以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M.A.K.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此基础上对语域概念作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形成了语域理论。

一、对语域理论的认识

1.语域理论的形成

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语境”(context)这个术语,他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文化语境”是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背景;“情景语境”是指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境。弗思(John Rupert Firth)接受了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语境”这个术语,他将情景语境因素归纳为参与者的有关特征、相关事物及言语活动产生的影响。韩礼德从弗思的“情境语境”得到启示,于1964年提出“语域”(r egisters)这个术语。将语域定义为“语言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

2.语域理论的模式

韩礼德认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是一个统一层面的两种表现形式。文化语境是潜在的抽象的;情景语境是具体的,直接与语言发生关系,是语言活动以语篇生

成的直接环境。他认为情景语境有三个变量: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即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也就是话语范围及整个语言事件的背景。如交谈的话题(subject matter)及话语中的场地(setting)等情景因素。语场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概念语域,如,科技英语、法律英语、宗教英语等。语旨指参与者之间关系的集合。语旨可分为个人语旨和功能语旨。语境中的角色关系便是个人语旨,它影响交际双方使用语言时的正式程度。而人与人交往时要实现的交际意图就是功能语旨。如,某些商品的使用说明书,是为了指导用户正确使用物品。语式,是指语篇的语言载体形式。主要有口语形式和书面形式两种。语言在语场、语旨和语式这三个变量的共同作用下就会产生一个功能变体――语域。

语境三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这三种意义同时在词汇、语法层上得以体现。概念意义通常在句子的及物系统(transitivety)和单词的词汇意义以及各种语言结构等级上的逻辑关系中得到体现;人际意义通常在句子的语气和情态系统以及词汇的态度意义和语调系统上得到体现。语篇意义通常在句子的主位结构(thematre structure)、声调群中的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和句子以及比句子更大的单位间的衔接上得到体现。语境的三个变项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引起交流意义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话语范围的变更引起概念意义的变化,由此形成不同领域的语域,如特殊用途用语和通用英语的划分;话语基调的不同会产生人际意义的不同,形成在正式程度、礼貌程度等方面不同的语域,如正式与非正式,礼貌与熟稔语体之分;由于话语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语域,其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篇意义上,如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

3.语域理论的局限性

尽管语域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语篇分析、文体分析、翻译及教学中,但仍有其局限性。语域分析是从“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入手探讨语言形式与情景之间的关系。其重点放在对语言变体的词汇和语法特征的描写上,并通过这种语言形式特征来描述语篇,所以这种语篇分析是表层性描述阶段,它不能揭示语言形式的限定因素及语篇的宏观组织模式。庞继贤认为语域描述了词汇、语法的表层形式出现频率,分析解释了一个特定的语言功能变体,但不能解

释语篇的交际特征,不能解释为什么在特定语篇中某种语言现象出现频率的高低。

语域分析局限性的另一方面,是认为根据某一语篇变体中的词汇和语法特征出现的频率将语域区分为某种次语种,这种划分语篇的标准是含糊的、粗糙的,有时不能有效地区分体裁。

最后,语域理论认为语境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个体要讲的话。把语境要素看成静态、孤立的单一个体。程雨民则认为,语境不一定能完全支配语言的运用,语境与语言并非是必然的关系。何兆熊认为交际环境是动态的。语境先于交际过程而存在,交际受控于语境。人在发展变化的语言交际中,不但要适应交际环境,而且要能够凭借语言及非语言手段构造有利语境的条件,以便达到交际目的。

4.语域理论的发展

Martin和Leckie Tarry分别对Halliday的语域理论作出了拓展。

在Halliday的语域理论模式中,语域被看作是一个意义概念,是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来支配的。语域和体裁(genre)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即都是意义层次的概念。把体裁称为“修辞方式”(rhetorical mode),划归话语方式的一部分。但是Martin认为语域是情景语境的代名词,是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集合。认为体裁属于更高层次的符号系统,不仅包括语言活动本身,还包括社会行为和行动。他把体裁看作文化层次的概念,是观念形态的表现,而把语域看作语境层的概念,是实现体裁的。他提供了一个确定体裁地位的框架,即观念形态由体裁体现,体裁由语域体现,语域由意义体现,意义由语法体现,语法由音系体现。Martin强调语域三要素的社会性,主张将语域理论与语类分析结合起来分析语篇,以补充语域理论的不足。

Leckie Tarry着重指出了语场的作用,对三变量作了动态的分析。她用活动场所、参与者和语义域来区分不同的语场,认为活动场所是语域中最基本的要素,它们可以影响语场和语旨中其他因素的选择。

二、语域理论在交际中的应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是第一位的。在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会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对象、交际内容、交际方式等,选择不同的语言变体实现不同的交际功能。而人们学习外语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选择错误的语域和混淆不同的语域。

语言的意义不仅来自词汇、语法本身,也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环境的不同使用的语域(register)也不同。在特定的场合选择与之匹配的类型的语域进行交流,才能实现有效的交际功能。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举例分析语域理论在交际中的应用。

1.在词汇中的应用

在一定的场合选用恰当的词语一直是英语学习者的难题。因为词汇的使用要求明确语体,在严肃的场合就使用正式的词汇,在随便的场合应使用非正式的词汇,否则就会词不达意而弄出笑话。此外,同一个词语出现在不同语域中,语意会发生变化,比如policy,通用英语中是“政策”,贸易中是“保险单”;outstanding通用英语中意思为“杰出的”,商务中是“未付款的,应收的”;outlet通用英语中是“出路”,销售中指“销路,商店”;draft,通用英语中是“草稿”,贸易中是“汇票”;credit,通用英语中是“学分;名誉”,贸易中是“信用”、“贷款”;overhead通用英语中是“在头上的,上空的”,商务中是“常用开支(企业一般管理费用)”;order一词,通用英语中是“命令”,商务中则是“订货”,而在餐厅里,指“点菜”;margin通用英语中是“边缘,页边空白”,商务中是“利润”,等等。

2.在语句中的应用

例1:开始上课时,学生起立,老师说:“Sit down please.”

在某公司办公室,接待员对客户说“Sit down please.”。

“Sit down please.”是用在正规的场合,表示上级对下级的一种指令。课堂是正规的场合,老师对学生说“Sit down please.”,指示学生坐下,准备开始上课。接待员在办公室接待客户,尽管也是正式场合,但是接待员与客户之间并非上下级的关系,因此使用“Sit down please.”听上去有不得体、不协调的感觉。应该选用“Take your seat please.”,以显示出接待员对客户的尊重和友好。

例2:(1)Dear Sir,I must apologize for the delay in replying to your letter dated 20th October regarding...

(2)I’m very sorry not to have got round to write to you before now...

第一句是写商业信函时所选择的语域,而第二句是给朋友写信时选用的语域。

可见语域的选择取决于写信的对象不同。再如,你想知道对方是否能够参加下周的会议,若写给朋友,可写:Let me know if you can come for the meeting next week.若是写给你的领导,或者陌生人的话,可用:Please kindly inform us of your availability for the meeting to be held next week.

不仅是写信时,日常交际中,也应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语域,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如:你要邀请一个朋友来共度周末的话,你可以对他说:“How about coming down to stay with us for weekend?”但是,如果邀请的是领导,就应改为:“We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come for the weekend.”

3.在语篇中的应用

例1:Text A

Now I have to change to the final size drill I require,which is three-quarters of an inch diameter,and this is called a morsetaper sleeve.

A slower speed for a larger drill.

Nice even feed should give a reasonable finish to the hole.

Applying coolant periodically.This is mainly for lubrication rather than cooling.

Almost to depth now.

Right,withdraw the drill.

That’s fine.

Text B

1.Select required drill.

2.Mount drill in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8999291.html,e taper sleeves as necessary.

3.Set speed and start machine spindle.

4.Position tailstock to workpiece.

5.Apply firm even pressure to tailstock handwheel to feed drill into workpiece.

6.Apply coolant frequently.

7.Drill hole to depth.

8.Withdraw drill.

9.Stop machine.

上文摘自哈钦森和沃特斯1981年所著《语言行为和语言能力在ESP中的应用》。对比A、B两篇语篇,可看出,虽然二者的功能语旨都相同,是关于车床使用的说明。主题内容也相同,讲解如何在车床上钻孔。但是话语范围的“场所”是不同的。并且二者的语式不同。A篇为车床使用示范录像带的解说词,是口头的,随意流畅;B篇为车床使用说明书,是书面的,非常正规,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域。

三、结语

学会区分语域对于成功地进行社交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变体有助于学习者在不同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培养他们得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此外,语域的预测功能还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根据所处的语境预测出交际的内容,也可根据语篇来预测语篇的语境。语场可以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及时间、地点等,语旨可预测说话者的身份及关系。语域的封闭性愈强,其预测性愈强,反之则弱。总之,语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特定语篇产生的背景,有利于对语篇的深层意义进行合理的而不是主观的推测,而且可以帮助我们从社会情景角度分析语篇构建的得体性。因此,外语学习者应该用语域理论作指导,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使用得体的语言,以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语域理论概述

语域理论概述 1964年,依据韩礼德的界定,语域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 体”( 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 ),而功能变体是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 韩礼德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把语域看作一种意义潜势,这种潜势由具体的情景语境决定。不同语篇中语域有着不同的语言意义。语言意义决定语言形式,语言形式体现语言意义。由于语境决定语域,我们可以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来预测语篇,即预测什么样的意义有可能在这一语境中交换。因此,韩礼德说:“语域这个概念是预测的一种形式。如果我们知道语境,知道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我们就可以预测出大部分所用的语言,而且这种预测很可能是正确的。”即我们可以根据语境预测语篇意义进而预测语篇结构甚至词汇语法等;反之,我们也可以根据语篇来预测语境,即根据语篇的某些特征来预测出所交换的意义和产生这一语篇的语境,从而实现从语境到语篇,从语篇到语境的双向预测。而这一双向预测功能正是通过分析语域来实现。 韩礼德一直把语域看作一个意义概念,是由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来支配的。1976年,格里高利( Gregory )的语境理论,说明情景语境指的是语言的直接环境,主要包括三个语境因素:话语范围( field of discourse ),话语基调( tenor of discourse )和话语方式( mode of discourse )。1978

年,韩礼德改变了原来的语域概念,把语域看作是“通常和某一情景类型( situation type )相联系的意义结构。”即一种“意义潜势”,语言的意义系统。韩礼德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行为,或称作“行为潜势( behavioral potential )”。即一整套在行为上讲话者可选择的系统。文化语境决定这一整套可选择系统环境,而情景语境则是对这一系统所作的某一具体选择的环境。行为潜势既包括语言行为,也包括非语言行为,当行为潜势和句子,单词联系起来就变成了“语言潜势 ( linguistic potential )”,即整个语言系统。因此,文化语境决定着整个语言系统,即决定着讲话者在这一文化语境中能够说的话。而情景语境则决定着讲话者在某一具体语境中实际说的话。文化语境由无数具体的情景语境所组成。而这些无数的情景语境,根据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语言的情况,可归纳为数目不多的情景类型。这些情景类型决定着语言实际运用的范围,而且情景类型的改变会引起语言的变异。例如,“售货员在商店卖货”和“师傅教徒弟修理机器”的用语就不一样。这就在语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受语境因素支配的语言变体。这些语言变体就是不同类别的语域。所以,我们可以运用语域理论来发现支配语言变异的一般规律,从而认识什么语境因素决定什么语言特征。语境因素决定什么语言特征。韩礼德把这些语境因素归纳为三个组成部分:语境( field ), 交际者( tenor )和语式( mode)。 在国内,中国海洋大学的张德禄教授对韩礼德的语域理论进行了

语域理论与语篇翻译

语域理论与语篇翻译 一、语域与语篇翻译 语域理论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的内容。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包括语言发生环境、谈话话题以及参与讲话者的整个活动;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语旨指参与讲话者之间的角色关系。20世纪90年代,哈的姆和梅森等人将语域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中。他们认为,语篇含义并不仅仅由语言体系自身决定,而是由整个语篇的情景语境和交际功能来决定,翻译过程中所追求的,不能只是脱离语境形式上的对等,或是单纯语义等值,而是和语境或语域密切相关的交际功能的等值。将语域理论引入翻译领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描述某些超语言因素的规范,帮助我们在翻译中成功地实现意义转换(周俊青,1996:11)。语域理论给文本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而译者对源语语篇文本的理解,显然受到源语语篇语场、语旨、语式的影响。同样,译者在生成目的语语篇时,也受到以上因素的制约。译者要翻译一个语篇,必然首先是源语言语篇的阅读者,同时是目标语篇的生成者,译者很自然地成为了联系源语言语篇和目标文本语篇的纽带,无论是源语语篇的解读,还是其后目的语语篇的生成,都是在构建相应的语篇语境的过程中完成的(刘兴林,2005:67)。因此,要达到交际目的,译者必须正确分析、转化语域。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句,说明语域三要素是如何能够影响并指导翻译过程的。 二、不同语域类型的语篇翻译 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和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篇语场、语式和语旨的认识和把握,是译者决策及操作中的三个重要因素;三者相辅相成,保证信息传译中的适切。就语篇的语域而言,译者面临两个任务。第一,作为读者,他必须对源语语篇的语场、语式和语旨在篇章、句群及信息单元等语篇基层上的具体体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二,他必须对译语语篇的相应特点,尤其是不同于源语语篇之处,有清楚的了解。(李运兴,2001:67) (一)不同语场的语篇翻译 因为使用的领域和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类型的语篇,比如文学、新闻、广告语篇的翻译,不同领域的文本总有一套独有的语言系统,包括一些常用词汇、句式、语法结构和语篇模式,这就要求译者对不同语言中同种语场的联系与区别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实现两种语言的转换。以下是两种不同语场的翻译分析。 (1)原文:When we two parted,In silence and tears,Half broken-hearted; To sever for years,Pale grew thy cheek and cold,Colder thy kiss; Truly that hour foretold,Sorrow to this.

语域理论与语篇翻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418999291.html, 语域理论与语篇翻译 作者:李洁林立红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05期 一、语域与语篇翻译 语域理论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的内容。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包括语言发生环境、谈话话题以及参与讲话者的整个活动;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语旨指参与讲话者之间的角色关系。20世纪90年代,哈的姆和梅森等人将语域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中。他们认为,语篇含义并不仅仅由语言体系自身决定,而是由整个语篇的情景语境和交际功能来决定,翻译过程中所追求的,不能只是脱离语境形式上的对等,或是单纯语义等值,而是和语境或语域密切相关的交际功能的等值。将语域理论引入翻译领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描述某些超语言因素的规范,帮助我们在翻译中成功地实现意义转换(周俊青,1996:11)。语域理论给文本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而译者对源语语篇文本的理解,显然受到源语语篇语场、语旨、语式的影响。同样,译者在生成目的语语篇时,也受到以上因素的制约。译者要翻译一个语篇,必然首先是源语言语篇的阅读者,同时是目标语篇的生成者,译者很自然地成为了联系源语言语篇和目标文本语篇的纽带,无论是源语语篇的解读,还是其后目的语语篇的生成,都是在构建相应的语篇语境的过程中完成的(刘兴林,2005:67)。因此,要达到交际目的,译者必须正确分析、转化语域。本文将通过具体的例句,说明语域三要素是如何能够影响并指导翻译过程的。 二、不同语域类型的语篇翻译 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和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篇语场、语式和语旨的认识和把握,是译者决策及操作中的三个重要因素;三者相辅相成,保证信息传译中的适切。就语篇的语域而言,译者面临两个任务。第一,作为读者,他必须对源语语篇的语场、语式和语旨在篇章、句群及信息单元等语篇基层上的具体体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二,他必须对译语语篇的相应特点,尤其是不同于源语语篇之处,有清楚的了解。(李运兴,2001:67) (一)不同语场的语篇翻译 因为使用的领域和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类型的语篇,比如文学、新闻、广告语篇的翻译,不同领域的文本总有一套独有的语言系统,包括一些常用词汇、句式、语法结构和语篇模式,这就要求译者对不同语言中同种语场的联系与区别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实现两种语言的转换。以下是两种不同语场的翻译分析。 (1)原文:When we two parted,In silence and tears,Half broken-hearted;

语篇的语域分析与翻译

语篇的语域分析与翻译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里一个重要的理论,主要研究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语言变体。尽年来,语域理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文体分析、语言教学和翻译领域。本片文章就简单对语域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并用实例的形式演示语域理论对语篇分析和翻译的重要作用 1.语域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指我们所用的语言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我们的话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变体,这些变体所形成的范畴就成为是语域。正如Hilliday(1964: 87) 所说,“语域这一范畴用来解释人们用语言做什么。当我们观察各种语境中发生的语言活动时,我们发现,针对不同情景选用的适用语言类型是各不相同的。”(The category of register is populated to account for what people do with their language. When we observe language activity in the various contexts in which it takes place, we find differences in the type of language selected as appropriate to different types of situation.)在语言交际中,语域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适用的概念。它是适用不同交际场合的语言在词语、句式、修辞、结构等方面的总体特征的综合。 对于“语域”这个概念,不同语言学家有不同的定义。而Halliday 在他的系统功能语法里给出了较为清晰和实用的定义。他(1976:22)这样说,“语域是由多种情境特征——特别是指语场(field)、语式(mode)和语旨(tenor)——相关联的语言特征组成的。”(The linguistic features which are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a configuration of situation of situational features-with particular values of the field, mode and tenor-constitute a register.) 下面本文就从语场、语式、语旨三方面对语域加以概述。 1.1语场 语场其实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所发生的事。我们平时所说的话,会随着我们所做的事的而变化。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会选择不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来组织我们的语言,以表达不同的意思。那么这种所要表达的“意思”也是我们所要做

“语域”理论视角下儿童语言表达的教学启示与策略

“语域”理论视角下儿童语言表达的教学启示与策略 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语域”理论旨在探讨语言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使用规律和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从教育角度来看,语域理论对于儿童语言表达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理解儿童语言习得的内在规律,以及儿童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环境,可以制定更科学有效的语言教学策略,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本文将从语域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儿童语言表达的教学启示与策略。 一、理论概述 语域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鲍姆斯特(Eugene Albert Nida)于1964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每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境和语用规则,而这种特定的语境和规则即构成了该语言的“语域”。语域涉及到语言的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多个方面,它不仅受到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影响,还与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密切相关。儿童语言的习得和表达也受到语域的制约,其语言表达受到所处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体认知水平的双重影响。要想有效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就需要从语域的角度来进行深入研究和教学实践。 二、教学启示 1. 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语域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对于语言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注重发展儿童的个性特点和潜能。对于不同个体的儿童,可以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根据其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设置不同难度和形式的语言表达任务,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2. 关注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 语域理论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习得是有目的的,语言是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产生和使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儿童在有意义的交际活动中进行语言表达,激发他们对语言的实际运用兴趣,提高其语言表达的能力。 3. 注重语境和语用规则的培养 语域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受到特定的语境和语用规则的制约,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需要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语境和规则。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语境和语用规则的培养,帮助儿童理解语言的应用场景和交际目的,引导他们主动融入各种语境中,体验和实践语用规则,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 4. 培养儿童的跨文化意识

语域理论语域理论与英语教学

语域理论语域理论与英语教学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和个人思维的重要工具。真正掌握一门语言,不仅在于运用正确的语法遣词造句,还在于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适当的语言进行交际,即根据交际情景选择语域的能力。对英语本族语者而言,区分并使用正确的语域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对于没有经过专门的、有意识训练的非本族语者而言是相当困难的。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是在非英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再加上没有太多机会游历母语为讲英语的国家或与当地人们深入接触,所以缺乏一定的语域意识,经常出现语域混淆、语域误用的现象,造成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或是交际无法正常进行的严重后果。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侧重向学生传授诸如单词、语法等语言知识,只注重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形式是否正确,却忽略了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场合和情景进行交际的语言运用能力。语域理论深刻分析了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并且把语言的变体与社会语境变化联系起来,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二、语域理论 所谓语域(register),就是指语言随着使用场合、环境的不同而区分的变体。语域理论发源于“英国的语境主义”。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在30年代先后提出了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指出人类的语言活动总是发生在特定语境中,语言的使用必须考虑其所处的语境,但言语交际要获得成功,尤其是当交际活动发生在讲不同语言的人之间时,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后弗思(Firth)将语境概念发展为“语义存在于语境”的理论。韩礼德(Halliday)继承并发展了弗思的语境理论。他指出,在任何一个情景的语境中,语言的使用都受到三个变量的制约,即语场、语式和语旨。 语场,指的是交谈的话题及场地等情景因素。话题可能是技术性的,也可能是非技术性的。技术性话语包括科研报告、产品说明、医

语言.语篇.语境.语域-2019年精选文档

语言.语篇.语境.语域-2019年精选文档 语言.语篇.语境.语域 一、语言与社会符号 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的问题是“人们是怎样使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往中的各种活动的”。韩礼德多次强调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应该用符号学的观点来解释语言,并通过把语言看成一种社会符号来研究语言在使用中是如何产生意义的。“社会”的意思是“从社会角度来看语言”。“符号系统”的意思是“语言是符号,但它不是孤立的符号的组合,而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众多语言交际符号系统之一。”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包括六个基本元素:语篇、情景、语域、语码、系统和社会结构。 (一)语篇:是人们所从事的语言交际的范例,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是不断的意义选择的结果,是意义潜势的一种实现。语篇同时还可以看成是一种社会符号过程,是构成社会系统的各种意义进行交换的符号过程。 (二)情景:社会符号学的情景是指赋予语篇以生命的环境。从本质上讲,社会符号学的情景概念是一种符号结构,是构成文化的符号系统的意义集合体。这一符号结构可以解释为由语场、语旨与语式三个维度构成的复合体,分别指伴随语言正在进行的社会活动、所设计的人物角色以及语言所采用的符号。这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人们交换意义的社会符号环境。 (三)语域:韩礼德用语域来指语篇的语义变体。语域是某一 种文化成员通常赋予某一社会语境的语义资源配置,是某一社会语境可以得到的意义潜势。 (四)语码:指掌控说话者选择意义、听话者解释意义的符号组织原则。韩礼德认为,语码不是语言的变体,而是位于语言系统之上的社会符号,它通过语域来实现。 (五)系统:韩礼德认为,在社会语言学环境下最重要的语言 系统是“语义系统”。语义系统由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

基于语域理论的中外英语旅游文本研究(1)

基于语域理论的中外英语旅游文本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自己的国门,开展各 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旅游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 旅游的过程中,人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语言文本,其中英语作为 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在旅游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从 语域理论的角度,对中外英语旅游文本进行研究。 1. 语域理论的概述 语域理论(Domain Theory)是学者Ronald Wardhaugh提出的,它认为语言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有不同的功能,人们使用语言来 表达自己的目的和意图。基于语域理论,研究者可以识别、描述和 分析语言使用情景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这种关系对语言和交际的 影响。在旅游文本中,我们可以通过语域理论来分析和识别不同的 语言功能和使用情景。 2. 中外英语旅游文本的特点 中外英语旅游文本是指在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旅游过程中,使用 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文本。这种文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性。中外英语旅游文本包括景点介绍、购物指南、旅 游攻略、餐饮菜单等不同类型的文本,形式和内容都各有不同。 (2)应用范围广。中外英语旅游文本在旅游过程中的应用比较 广泛,在语言、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语言简洁明了。在旅游过程中,人们需要快速了解和使用 英语,因此中外英语旅游文本的语言通常比较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4)文化差异明显。中外英语旅游文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时,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因此,在文本的语言和内容中,常涉及到 体现当地文化的元素。

3. 中外英语旅游文本的语域分析 基于语域理论,我们可以将中外英语旅游文本进行语域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交际功能。中外英语旅游文本的交际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交流、指令传达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其中,信息交流是旅游过程中 最主要的语言功能,游客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美食、 景区等等信息;指令传达是为了便利游客的旅游操作,比如购物、 乘车、入住等等;文化交流则是对于游客和当地居民相互了解和沟 通的重要方式。 (2)使用情景。中外英语旅游文本的使用情景较为多样,主要 包括机场、车站、景区、饭店、购物中心等等。在不同的场合下, 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会有所调整。 (3)语言风格。中外英语旅游文本的语言风格表现出的是简洁 明了、生动形象的特点,尽可能地避免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词汇,以 便于游客能够迅速理解。同时,在语言中也会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表达欢迎、祝福等情感。 4. 结论 基于语域理论对中外英语旅游文本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 旅游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情况,为旅游交际的实践提供理论依 据和方法支持。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结合文本的具体特点,采取更加优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游客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旅游 过程,加深文化交流,体验不同的旅游文化。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 语域理论视角下的幽默研究——以《老友记》为例 导语: 幽默是人类社交互动的重要元素之一,而《老友记》作为一部广受欢迎的美国情景喜剧,在塑造幽默氛围方面可谓独具匠心。本文将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运用语域理论来解析《老友记》中的幽默元素,以期增进对幽默的理解和欣赏。 一、语域理论简介 语域理论是由语言学家伯恩斯坦(Bernstein)于1971年提出的,他认为语言是社会行为的一种核心工具。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构成了不同的“语域”。这些语域包括了特定社群内部的语言共同体、特殊的交际方式以及通过词汇、语法和语气等构成的特征。 二、《老友记》中的幽默元素 1. 夸张和滑稽的语境 《老友记》常常通过夸张和滑稽的语境来制造幽默效果。比如,在一集中,乔伊(Joey)分享了一个尴尬的糗事,他说:“我年轻的时候,一次我打开了冰箱,里面竟然没有披萨,然后我就把整个冰箱都扔出去了。”这种夸张和滑稽的事件对观众来说是不可能的,引起了观众的笑声和笑点。 2. 啰嗦和随意对话 《老友记》中的对话常常以啰嗦和随意为特征,这也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例如,钱德勒(Chandler)经常用冷幽默来调侃周围的人。在一个场景中,钱德勒对着摄像机说:“各位摄影师,我有一个人民举报。我觉得他们应该关进去,永远关在里面。”这种搞笑的自言自语和随意对话使得观众能够轻松笑

声。 3. 双关语和语言游戏 《老友记》中的幽默也经常涉及双关语和语言游戏。这种语言技巧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笑点。举个例子,菲比(Phoebe)和乔伊在一起尝试制作菜肴。当菲比尝一口后,她说:“哇,这太好吃了,你真是个伟大的主厨,乔伊。”乔伊反过来说:“伟大的主厨?我只是百胜餐饮的常客而已。”这种双关语和语言游戏既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也创造了幽默氛围。 三、《老友记》中幽默的语域分析 1. 社群内部的语言共同体 《老友记》中的六位主角是一个友谊群体,他们具有共同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形成了一个内部的语言共同体。他们常常使用一些特定的词汇和口头禅,比如“你好,老友”、“好耶”、“不是末了”等。这种共同体使得幽默表达更加贴近人物形象,增加了观众的认同感。 2. 特殊的交际方式 社交场景常常是幽默的基础,而《老友记》中的主要场景就是六位主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无论是在咖啡馆聊天、公寓里打闹,还是在节日或丧失工作时互相支持,他们的交际方式独特而幽默。这种特殊的交际方式通过对话和身体语言来展示,加强了幽默效果。 3. 语气和语法特征 《老友记》中的语言特征也体现在语气和语法上,这是构成幽默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当罗斯(Ross)特别紧张时,他倾向于在说话时增加重音,表达他的焦虑和幽默感。此外,主角们常常使用口头禅、词汇错用和语法错误来制造笑料,比如钱德勒的冷幽默和他经常通过变形词创造无厘头的句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简介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简介 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域理论简介 【摘要】: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本文将简要介绍语域理论中,语域的界定及其制约因素,即语场,语旨,语式。语域的功能和它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语域;语场;语旨;语式 1.语域的定义 语域一词最早是Reid在1956年对双语现象进行研究是提出的。随着语域概念的提出,语言学家开始定义语域。在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一书中,夸克(1972)认为语域是在某种语篇中根据不同的话语主题出现的变体。在1981年,Leech的Style in Fiction中提出语域是非方言类型的语言变体,如政治语言与家庭语言,口语与书面语,宗教,法律语言等。在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20XX)中,语域是指由相同职业或兴趣爱好的特定人群使用的语言变体,如,医生,集邮爱好者。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得知语域是一种语言变体。这一观点在Halliday 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 1964年,Halliday等人在对“语言规划框架”时,认为语言具有不同的功能,并随着功能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由功能区分的语言功能变体就是语域。如,在法庭使用的语言和学校上课时的用语不同,两者属于不同的语域。1978年,Halliday改变了之前的观点。他认为语域是和某种情景类型相联系的意义结构,是因情景语景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本文采用了后者的定义。 2.语域的影响因素 语域与情景语境的关系密切,语域体现语境,语境影响语域。影响语域的情景语境主要有三个方面: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即语场,语旨和语式。 话语范围或语场是指交谈的主题以及交谈发生的背景场地等情景因素。话语范围可以分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两大类。技术性话语是指某一行业或专业的话语,如,商务谈判,法律咨询等。非技术性话语是指不需要特定知识支持的话语,如,

浅谈日常交际用语的语域偏离现象

浅谈日常交际用语的语域偏离现象 1 语域与语域偏离 语域理论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的概念。根据韩礼德的界定,语域(register)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functional variety of language)[1]。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境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的变化形式。情境语境指的是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immediate environment),包含三个因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 语场即为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主要指交谈话题以及场地等情境因素。语旨即为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和语言活动的目的。语式即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指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medium)或渠道(channel)[2]。 语言的运用必须适合各自的语言环境。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会为了某种特定的语言交际目的而部分或整体借用另一语域中的语言形式,这就产生了语域偏离。语域偏离是一种文体中借用其他文体或语域的表达方式[3]。 2 语域偏离的表现形式 从形式上讲,语域偏离可能是某一语域的对另一语域各个语言变量,包括语场、语旨、或语式的完全套用,也可能是对其的部分套用。 (1)语场偏离:语场偏离指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脱离已选语域中的语场而使用其他语场的语言来实现其交际目的。例如: A:哥们,帮我带份儿外卖回来行么? B: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此例中,A很随便地要求B给自己带回一份儿外卖,属于日常交际用语语场。而B的回答却是直接引用了毛泽东鼓励生产时的名言,属于政治和经济语场。B通过语场偏离的使用巧妙而诙谐地拒绝了A的请求。 除了出于幽默的需要外,语场偏离的使用还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如: A: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 B:你再唐僧我就要哭啦。

语域视角下的英汉口译分析

语域视角下的英汉口译分析 作者:刘雪丽林立红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从口译的特点出发,在语域理论三个变量的视角下分析英汉口译中如何根据语场、语旨、语式的变化来适时调整翻译策略,以达到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信息的准确交流。 关键词:语域语场语旨语式口译 一、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人员及翻译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王佐良(1989:11)指出:翻译工作中必须注意语言与社交场合的关系。要想实现交际目的,在注意场合的同时,还需注意语言涉及的对象及内容。交流时常用到的是口译,口译受时间、环境、对象限制,要求译员高度重视语言使用的场合、涉及对象及内容。本文将从语域理论的角度分析如何根据情况随时调整翻译策略,达到交际目的。 二、口译的特点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感知和理解的信息准确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梅德明,2007:1)。口译除要求译员具有较高的英汉语水平、宽广的知识面和高度的责任感,还涉及听力、记忆和口头表达;同时,口译是需要当场、即时完成的。因此对口译的要求是快、准、顺(吴冰,2004)。 三、语域理论简介 语域理论是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中的重要内容。如韩礼德所说,“话语这一范畴用以解释人们用语言做些什么。当我们观察各种语境中发生的言语活动时,会发现针对不同情景选用的适用语言类型是各不相同的”(Halliday,1964:87)。“语域是由多种情境特征——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的”(Halliday,1976:22)。语言随情景变化而变化,情景因素决定语言特征。由此可见,语域并不只是某一种说话方式的单纯变体,语域是话语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针对特定的交际场合,为了达到某一交际目的而产生的一种功能变体,是语场、语旨和语式的综合体现(莫爱屏,2010:121)。“语场”即话语范围,指言语交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进行的活动、论述的事情或表达的经验等;“语旨”包括交际者的地位、关系、身份,体现文本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语式”指言语活动方式,是口头方式也是书面方式。语场、语旨、语式构成了文本的情景语境。这些情景因素将影响话语的用词、句式及其他语言特征。好的译文不是简单地把源语中的语境移植到目的语中,而是要根据目的语的要求和变化做出适当调整,即根据目的语的变化重构语境,实现源文本的主要功能(胡卫平,2010)。

浅谈英语语境与语域对语言运用的影响

浅谈英语语境与语域对语言运用的影响 【摘要】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情景场合。语域是指语言随着使用场合环境的不同而区分的各种变体或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有一定语言特征的语言变体。选择错误或混淆不同的语域,是学习英语时常犯的错误。英语习得常常是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于语体的使用上缺乏语感,这样就容易走入语法误区、唯语法而学习。因此我们要避免两种错误认识:一种是以为正规的文法或高雅语体能适应各种场合,只是从书本上理性地认识语言,导致了书卷气过重;二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使用口语化语言、习惯用语以及俚语和俗语时,不注意它们在语境上的区别。 【关键词】英语语境语域语体 谈到语言的学习,人们往往只读语法、词汇和语音,对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和语域(register)的关系不曾给予足够的重视。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情景场合;语域是指语言随着使用场合环境的不同而区分的各种变体或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有一定语言特征的语言变体。我们学习英语也多指对整个英语语言系统普遍的共性认识。事实上,即使是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语言亦不大相同,要意识到它在不同情景下表现在语体词汇上的多种变体。换句话说:不同的语境影响着人们对语域的选择。请看下面一组句子,注意一下他们的语境和语域的所指意义与感情意义(语境意义)。 ①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the right time , please? ②What’s the time? ③How goes the enemy? (slang) ④Time? ⑤How much longer have we got? ⑥My watch seems to have stop? ⑦What time is it by your watch? ⑧Have you got a watch? 这一组句子是问时间的。从语法上看,都能讲,但从所处的语域中,我们可看到句①较正式和礼貌,是用在不熟或一般关系的人中间,所以语体较正式,而在亲人、夫妻之间是不必如此使用的;句④则使人感到粗野,这是用在一起干活的伙计或某团伙中间,而不能用于正式的场合;再看句⑧,语法不错,但显然是中国式英语,若这样对英美人士说,他们会不解其意的;其它几句,可称为共用

从语域角度看《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汉译(优质论文)

从语域角度看《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汉译 摘要: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用语言学的理论来解决翻译问题。语域理论是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本文以语域理论为基础,以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为素材,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要素来探讨语域理论对字幕翻译的指导作用。 论文关键词:语域理论,字幕翻译,《当幸福来敲门》 一.引言 “随着各国交流的逐渐深入和英语的广泛传播,作为文化交流途径之一的电影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电影的字幕翻译在异国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视翻译已成为‘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①本文选取的《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是笔者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虽然它已上映很长时间,但片中男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却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在翻译理论中,对等原则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语域理论,依据对等原则来分析字幕翻译中的语场对等,语旨对等及语式对等。 二.语域理论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理论。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于1964年提出“语域”这一术语。语域就是实际运用中的语言,反映的就是语境。他认为语域由话语范围,谈话方式和谈话人关系三部分组成。”②后来语域的三部分被概括为语场,语式,语旨。 语场指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话题、讲话者及其他参与者

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语场是话语在其中行使功能的整个事件,以及说话者或写作者的目的。 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它等同于交际者,包括交际中的角色类型、话语交际者的地位、关系、身份等。它们都能体现话语风格。 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如说还是写,是即兴还是有准备的,包括修辞方式。由于话语方式或语式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正式程度(如正式英语、非正式英语等),以及不同的口气和态度(如说教英语、幽默英语等)的语域。这些语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交际意义的不同选择上。在词汇、语法层上,体现在对语气、情态系统以及表达态度的词汇的不同选择上。在翻译中,对于不同的语气和态度,这方面的语域特征应忠实地加以再现。 人们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语域理论的基本规律,就能根据语境预测语篇,也能根据语篇预测其发生的情景。 三.字幕翻译概述 字幕翻译为促进电影文化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为满足译语观众群体的需要,配以字幕的电影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同时也能让他们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 “电影字幕翻译的出现,使观众能从视觉和听觉上,全方位地把握电影的内容,欣赏电影的魅力。字幕翻译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的发展;二是有助于听

元语用意识与言语域

元语用意识与言语域 根据元语用意识的有无,我们把语言的使用分为三个层级,它们构成了一个言语域。言语域理论旨在解决人的主观性对预设的影响,以及给修辞现象重新分类等问题。 标签:元语用意识言语域应用 一、语用意识 元语用意识,指语言使用中,言语交际者的心智\意识或多或少的起着作用,“有些选择公开的反观自身或反观其他的选择”。元语用意识也叫“自返性意识”。这种“自返性意识”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来看,“所有的语言交际都具有自指性。”“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元语用意识不同程度的指导和调控。语言使用者在作出语言选择之前,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语境和交际目的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才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并对它们作出相应的协商和调整,最后作出适当的语言选择。”修辞学也强调我们在进行修辞时要注意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这实际上就是维索尔伦讲的元语用意识。 元语用意识又叫做主观性。所谓“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如果这种主观性用明确的结构形式编码,或者一种语言形式经过演变而获得主观性的表达功能,称作主观化。” 元语用意识表现在语言中,有些显豁,有些隐晦。根据元语用意识的有无可分为三种,即无元语用意识、强元语用意识、弱元语用意识。由于语言的使用往往包括两个主体——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因此,元语用意识包括两个方面——表达者元语用意识、接受者元语用意识。刘丹青就表达者与接受者的元语用意识作了精彩的论述:“交互主观性指的是说话者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受话者的关注,这种关注可以体现在认识意义上,即关注受话人对命题内容的态度。更多地体现在交际的社会性方面,即关注受话人的‘面子’或‘形象需要’。”交互主观化总是蕴含着主观化,它与主观化的区别在于,“主观化使意义变得强烈地聚焦于说话人,而交互主观化使意义变得更强烈地聚焦于受话人。”可见,把元语用意识划分为表达者元语用意识和接受者元语用意识是有根据的。 二、言语域 “域(domain)”是认知语言学中常用的一个术语,用来指由多要素、多层级构成的系统。我们这里采用“言语域”这个术语,用来指根据修辞主体的元语用意识的参与情况划分出来的言语使用的层级体系。元语用意识对语言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语言选择的指导和调控作用最终会在语用层面上表现出来。由于对不同语言的选择,元语用意识作用的程度也不一样,它们在语用层面留下的“语

从语域理论看英语政治语篇

从语域理论看英语政治语篇 零、引言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指我们使用的语言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语境的制约。该理论由Halliday首次提出,是在Firth 1962年的情景语境理论的基础发展起来的。Firth把语域定义为“根据用途区分不同的语言”,它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所用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风格。第二种含义指特定群体所用的特定语言。Halliday认为语域是个语义概念,他把语域看作是通常和某一情景类型相联系的意义结构,并且将决定语言特征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种: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这三者称为语域变量。语场指实际发生的事,语言发生的话题、讲说者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话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和媒介。语域变量中的任何一项发生改变都会导致意义的变化,引起语言的变异,由此而产生不同的语言变体。 在Halliday 之后,语域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是Martin的理论。Martin 在Halliday 的理论基础上,将情景三要素细分,从多维度来看待它们,比如将语旨细分为权力、情感介入和接触三方面;同时又从人际距离和经验距离两方面理解语式。 研究英语政治语篇需从语篇表达的内容、参与者的角色及关系、产生该语篇的渠道和媒介等几个方面入手,以此发现这些因素在语言形式上的体现,得出其语言特色。 一、语境三要素与英语政治语篇特征 1.1 语场对英语政治语篇特征的影响 Halliday把语场定义为:实际发生的事,语言发生的话题、讲说者及其他参与者所参加的整个活动。英语政治语篇有一个重要特征,即具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性。由此整体而言,英语政治语篇的语场为政治参与者以及与政治内容有关的东西为话题,以国家和民族为核心,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语场作为一语域变量对英语政治语篇产生直接影响,主要反映在词汇上。相应地,这些词语体现出语篇的语场。以演说辞为例,语场可具体分析为:演说者向在场的听众,以国家和民族为核心,宣告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提出对民众的期望和承诺,使民众对政府充满信心。对于演说辞的语场而言,经常使用大词和抽象词是其一大特点。 以美国总统布什连任就职演说辞为例: On this day, prescribed by law and marked by ceremony, we celebrate the

语域与语篇连贯-精选文档

语域与语篇连贯 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交际系统,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七个要素组成: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 如果其中任一项没有达到,语篇就失去了交际性。语篇分析通常指的是对比句子或者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所作的语言分析,目的在于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的语篇。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也是语篇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韩礼德和哈桑《英语的衔接》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在这本书中他们虽然未对语篇连贯性作过多的讨论,对英语的衔接问题则作了详尽系统的介绍,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提出了语篇特征与情景语境的衔接问题。他们认为,一个连贯的语篇,除了语篇本身的衔接性外,还必须与景语境保持衔接关系。因此,他们认为一个语篇的连贯性取决于两个条件:语篇在语境方面是连贯的,因而在语域上是一致的语篇自身是连贯的,因而是衔接的。也就是说,语篇连贯要符合两条标准,即语域的一致性和衔接。由于韩礼德和哈桑对衔接对语篇连贯性的作用的强调,即衔接是连贯的必要条件,人们往往忽视了语篇连贯的另一个条件,即语域的一致性。本文将在综述语篇连贯与语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分析语域一致性在构建语篇连贯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语域理论 根据韩礼德(1964)的界定,语域指的是“根据用途区分的 不同语言”,即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它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用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风格,这种风格因情况不同而异,因听者和读者不同而异,因地域或题材不同而异; 二是指特定群体所用的特殊语言变体,这些群体因从事共同的职业或有共同的兴趣而使用共同的语言变体。 情景语境指的是活动的直接环境,这个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语域理论将情景语境分为三部分:①语篇范畴,指语篇交际的内容; ②语篇方式,指话语采取的方式; ③语篇风格,指交际双方关系的正式程度。功能学派将其归纳为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

浅谈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

浅谈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

浅谈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语境在这一交际工具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语境使日常交际更加顺畅。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在三个平面上都有体现,本文从语义平面,即从制约与暗示语义,化解歧义,理解句义三个方面理解分析语境在交际中的作用。 关键词:语境;交际;语义平面 语言是组织在声音物质中的思想,句子是语言中实际运用的单位,它是人们交际时说的一句一句的话,每一句话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交际是双方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一方选择合适的句子来表达,交际另一方在认知过程中正确地理解说者表达的含义,这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这一交际过程中,语境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语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际的障碍,使交际更加顺畅,使交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语境 “语境”英文写作“context”,“context”原意是指文章或言谈中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对这个概念不同的学派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外最早提出语境概念的是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他认为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语境,语言是“行为的方式”,不是“思想信号”,“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纠结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英国语言学家弗斯(Firth)继承和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观点,他认为不仅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是“context”,而且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叫“context”。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1964年提出了“语域”这一术语,“语域”所反映的就是语境。韩礼德把语域分为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和话语的风格。 随着语法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日趋成熟,语境问题已成为语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许多语法现象的描写和解释也要依赖语境。 一般认为语境是指言语环境,即语言的使用环境,具体地说,是言语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