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创新杯”学前教育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

广东省“创新杯”学前教育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

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

目录

大海啊,故乡

广东省江门幼儿师范学校陈淑贤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该作品选自高教版键盘乐器演奏基础《大海啊,故乡》。

这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改编而成的钢琴伴奏曲,F大调,分2段,由四个乐句构成,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祖国母亲深挚的感情。通过学习曲中琶音伴奏音型,能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这首曲分两个学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学时。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音乐结构,并能通过体

态律动尝试表达音乐;

2. 巩固右手附点节奏,能准确弹奏右手旋律;

3. 能体悟音乐意境,正确弹奏左手琶音伴奏音型。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钢琴弹奏学习,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弹奏知识,有学习简易歌曲伴奏的能力。此课前已学习《八月桂花遍地开》、《芭蕾舞排练》和《喀秋莎》等乐曲,已掌握四分附点,二分附点,前八后十六等节奏音型,对半分解、全分解这两种伴奏音型较熟悉,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描绘音乐形象,分析音乐结构,会用一定的音乐载体去尝试表达音乐内容。

由于学生的钢琴基础、乐理知识较薄弱,本课中出现的琶音伴奏音型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所以在课堂上需做多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不过,她们性格活泼、学习认真,对钢琴有浓厚的兴趣,这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法、启发点拨法、示范法、辅导法。

学法:欣赏法、律动法、模仿练习法、表演法。

四、教学准备

1.认知准备:复习伴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芭蕾舞排练》和《喀秋莎》;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为作品《大海啊,故乡》搜集资料,分别是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作曲家生平介绍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由组长在课前做好归纳总结。

2.环境布置:在上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大海啊,故乡》。

3.教具准备:电钢琴室、投影仪、电视、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流程:复习旧知,巩固知识——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律动练习,学习新课——整体感知,双手配合——学习效果评价,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欣赏原唱。

七、教学设计后记

1.本课的设计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本课借鉴体态律动教学法,以体验、实践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能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2016年创新杯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计

2016.5

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教学

设计

《幼儿注意的分散和培养》教学设计

学前教育学

创造性游戏的指导要求

教育科组杜文阁

【授课对象】中职二年级普幼班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使用教材】陈幸军.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授课时间】 1课时

【设计理念】

《学前教育学》本身是一门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最终也要回归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的学科,本节课“创造性游戏的指导要求”更是如此。其实在真实的实践场景中,关于怎样指导儿童的创造性游戏,是见仁见智的,不同的教师都有各自的一套独具特色但有效的指导方式。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实践感受和领悟,尝试采用案例分析、情境导入、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把见习经验带进课堂,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构知识框架,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愉悦的学习过程,树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指导观。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创造性游戏的指导要求》选自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学前教育学》第六章第二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儿童游戏的涵义、特点和分类,也学习过创造性游戏的涵义和特点。本节课之后,学生将要继续学习三类创造性游戏的涵义、特点和具体指导要求。从教材安排意图来看,本节课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在章节中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为什么这样说呢?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且是重要的教育活动。比较而言,创造性游戏不仅是儿童喜爱的,而且更能体现儿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更能满足儿童学习直接经验的需求。所以本节课是章节教学重点。

但是本节课《创造性游戏的指导要求》是对无数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升华,最终也要用于指导实践。对于缺乏真实的实践经验,逻辑推理能力也正在发展中的中职生而言,怎样融合理论与实践?确实是教师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学情分析】

本课安排在中专班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参加过见习活动,又面临三年级实习和毕业的压力,大部分同学已基本能认识到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因而学习动机较强。

但是受功利主义思想的驱使,学生更愿意学习“短平快”的实操技能课,对于专业基础理论课不感兴趣,缺乏踏实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认真求索的学习热情。一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但缺乏学习“抓手”,总觉得枯燥无味。

因此,如何针对“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探索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锻炼思维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享受到思考和智慧的乐趣,成了基础理论课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的重要问题。

【教学目标】

1.基本明确创造性游戏的指导要求,掌握教师指导儿童游戏的两种方式。

2.学习尊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

【教学重点】掌握教师指导儿童游戏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学习尊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儿童游戏的涵义、特点、分类,也学习了创造性游戏的涵义和特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准备。

经验准备:学生已参加过见习活动,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多媒体平台、白板、白板笔

【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学法:经验迁移法、自主研讨法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4m)→知识点拨(15m)→案例研讨(15m)→总结升华(3m)→拓展延伸(2m+课后)

预留1分钟的课堂机动时间。

【教学过程】

全国“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自我介绍》说课稿

全国“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自我介绍》说课稿 创新杯全国语文学科 说课大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XXX《自我介绍——亮出精彩自我》说 课 稿 XXXXXX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自我介绍——亮出精彩自我》,我将从使用的教材、活动方案、活动调控、活动评价以及教学反思五个部分,来说说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三单元表达与交流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是自我介绍,但是课本中内容较少,只有一个可供学生借鉴的实例,而本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认识自我》也是以自我介绍的形式展开的,这样,我就结合课本中的口语训练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我设计了一次

以自我介绍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强调实践、注重应用。 本次活动的主体是刚刚入学不久的幼师班学生,她们对自我介绍的认识很模糊,也没有自信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但是作为幼师生,她们迫切渴望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希望尽快融入到新的研究环境中去。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网络和博客平台自主研究,能够联系个人特点进行自我介绍;二是通过情境模拟,尝试结合自身特长进行个性化的自我介绍;三是在活动中增强勇于展示自己、推荐自己的信心。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能够联系个人特点进行自我介绍,难点是能结合自身特长进行个性化的自我介绍。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为了调动学生研究兴趣,我采用她们喜欢的博客形式建立研究交流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了解自我介绍的要求,特别是在语言上的规范、准确、得体。在具体活动实施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说”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具体活动流程安排如下:活动准备阶段教师上传研究资料,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分4个小组录制自我介绍视频并选出优秀作品博客交流;课堂活动阶段分三步:说出我自己、亮出我自

广东省“创新杯”学前教育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

广东省“创新杯”学前教育类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 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 目录 大海啊,故乡 广东省江门幼儿师范学校陈淑贤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该作品选自高教版键盘乐器演奏基础《大海啊,故乡》。 这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曲改编而成的钢琴伴奏曲,F大调,分2段,由四个乐句构成,表现了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祖国母亲深挚的感情。通过学习曲中琶音伴奏音型,能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这首曲分两个学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学时。 教 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音乐结构,并能通过体 态律动尝试表达音乐; 2. 巩固右手附点节奏,能准确弹奏右手旋律; 3. 能体悟音乐意境,正确弹奏左手琶音伴奏音型。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幼教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钢琴弹奏学习,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弹奏知识,有学习简易歌曲伴奏的能力。此课前已学习《八月桂花遍地开》、《芭蕾舞排练》和《喀秋莎》等乐曲,已掌握四分附点,二分附点,前八后十六等节奏音型,对半分解、全分解这两种伴奏音型较熟悉,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描绘音乐形象,分析音乐结构,会用一定的音乐载体去尝试表达音乐内容。 由于学生的钢琴基础、乐理知识较薄弱,本课中出现的琶音伴奏音型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所以在课堂上需做多方面的引导和帮助。不过,她们性格活泼、学习认真,对钢琴有浓厚的兴趣,这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激趣法、启发点拨法、示范法、辅导法。 学法:欣赏法、律动法、模仿练习法、表演法。 四、教学准备 1.认知准备:复习伴奏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芭蕾舞排练》和《喀秋莎》;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为作品《大海啊,故乡》搜集资料,分别是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作曲家生平介绍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由组长在课前做好归纳总结。 2.环境布置:在上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大海啊,故乡》。 3.教具准备:电钢琴室、投影仪、电视、多媒体课件。

广东省“创新杯”数学类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排列组合的应用》教学设计

《排列组合的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 袁丽君 一、 应用创新点 1、 利用在线平台进行课前阅读、课时学习、课后反馈 2、 制作微课展现3个元素2个相邻的排列、4个元素2个相邻的排列及3个元 素2个不相邻的排列、4个元素2个不相邻的排列,从而总结捆绑法与插空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3、 利用动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化抽象为具体. 二、 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数学(拓展模块)第三章第一节第三小节. 本堂课是排列组合知识 点的第二课时,它既是对前两节《排列数》、《组合数》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勇于去发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一个启发. 三、 学情分析 动漫专业的学生具有重感性、轻理性、擅形象思维、缺抽象思维等特点. 本课题在课 前利用在线平台对学生进行学前调查分析,并“借力打力”,利用学生擅长的形象思维来帮助此课题的学习和探讨. 四、 重、难点分析 重点:对排列数m n A 和组合数m n C 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1.掌握捆绑发、插空法两种实用的排列方法; 2.从生活中寻找排列、组合的实例. 五、 教法分析 利用动画、视频、微课、在线平台等教育技术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引导、 启发,强调学生自主自助. 六、 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加深学生对排列、组合知识的认识和了解,锻炼学生自主自 助的学习能力包括沟通能力、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决策能力等. 2. 过程和方法目标: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共同解决 问题,以到达交流学习的目的.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 七、 教学过程设计 1、 环节一:课前准备、课上引入 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学生在学习排列组合知识的需求和敏感点,借助平台发布课前相关知识阅读并鼓励学生下载手机APP 试玩游戏《植物大战僵尸》,可将任何的游戏策略和战果进行分享作. 通过课前准备,学生可以发现有些元素要相邻排在一起 攻击值才会加强,有些元素则不能相邻排在一起,有些 元素有位置的限定条件,这就是新课要学习的内容:捆 绑法(解决相邻问题的排法)、插空法(解决不相邻问题 的排法),以及有限定条件的排列组合问题.下图举例对应 说明游戏和排列组合的联系:

广东省“创新杯”数学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 (一)

广东省“创新杯”数学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 (一) 广东省“创新杯”数学类说课大赛等奖作品说课教学设计精品模板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巩固矩形、三角形、直线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观察能力,让他们通过数学知识的研究,理解美的复杂性和奥妙。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 1.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比较判断 2.教学过程: (1)通过PPT呈现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分小组讨论,多角度观察、理解、比较三个图形的不同之处。 (3)通过探究、归纳,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识别答案。 (4)运用板书和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判断规律、提出证 明的过程。 (5)运用课堂问答、实践演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度掌握知识点。 (6)结合三个图形设计多个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7)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美学的理解,引导学生探究美学的内 在逻辑。 三、教学要点 1. 让学生深刻领会图形比较的重要性。 2. 通过探究、思考、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 加强美学理解,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四、评价与反思 1.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锻炼,也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2. 利用PPT的方式,让学生在视听上得到更好的体验,激发他们 的学习热情。 3.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反思性思维能力培养。 4. 在评价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以上是本人个人的教学设计模板,如果还有需要优化或者补充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一直坚信教育应该是一个耐心、严谨但又富有创意的过程,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这里收获成长和美 好的回忆。

广东省“创新杯”语文类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我爱这土地》

广东省“创新杯”语文类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我爱这土 地》 《我爱这土地》意象分析课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和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想说的是,这门课的内容是“我爱这片土地”的图像分析课。 如果把语文比作一幅画,也许很多人想到的是一幅古朴清幽的水墨画。但对处于多彩 青春的中职学生来说,难免会提不起兴趣去欣赏她的美。假如有一根魔法棒,轻轻一点, 把她变成明媚多姿、生趣盎然的彩色图画,必然会引来蝴蝶探蕊,蜂儿采蜜。这根魔法棒 就是我今天所要阐述的语文趣味化教学:用多彩的语文教学方法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领他们走进语文的世界。我将通过《我爱这土地》意象分析课的说课来进行阐述。我的 说课分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 一、教科书分析 《我爱这土地》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现代诗 二首(本文是其中的第一篇)。基础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而本单元则 要求学生揣摩诗的意象,领会诗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可见意象 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而且《现代诗二首》第二首诗是“朦胧诗”代表――主题隐 晦的《雨巷》,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意象这一知识点,势必将影响他们对《雨巷》的理解 与欣赏。因此我将《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为2课时,第1课时为诗歌诵读课,第2课时 为意象分析课,本次说课内容为第2课时。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意象 的重要性,更深入的掌握意象知识,做好本单元诗歌学习的联接工作。 二、学术状况分析 本次授课班级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班级人数42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4人。 本班学生思维敏捷,专业基础扎实;然而,由于中国基础薄弱、汉字素养低,设计的 专业作品缺乏意义和艺术性。根源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性,对汉语学习缺 乏兴趣,所以他们忽视了汉语学习。 具体到本课的学情分析,通过课前预习发现,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对于诗歌的艺术分 析认识欠缺,其原因在于学生比较看重实用性的知识,他们普遍认为学会一首诗歌的标准 就是:会读、会背, 如果你能说出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你就能完成学习任务。至于诗歌的表现 手法和艺术特征,学生们通常不太注意。首先,他们不感兴趣。其次,他们没有意识到学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一等奖作品:《致橡树》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学方案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致橡树》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十七课《爱情诗二首》。这本教材是根据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新教材,针对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并在文章的选取上,刻意的选取一些有利于中职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文章。《致橡树》所在的第五单元共选取了5篇关于爱情的文学作品,通过诗歌、散文、小小说、小说等体裁不同,作者、时代不同的作品,来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致橡树》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朦胧诗的代表作。诗人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人格理想,以全新的视角,否定传统的女性对男性依附的爱情观,提倡平等、独立,全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思想流畅。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据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朦胧诗的一般特点,体会和品味诗歌中的 意象。 2、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现代诗鉴赏能力,提高诗歌的阅读 能力,学会透过意象深入挖掘诗人的思想观念。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三部分:教法分析: 根据学生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以专业为抓手,运动活动教学法,将游戏、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实践、创设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三国时期王弼曾云: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以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以寻象以观意。在这里言、象、意指的就是诗歌鉴赏的三个层次,因此在这首朦胧诗《致橡树》的教法上,针对我们中职学生基础薄弱

的特点,我将设置三个层次的教学,第一个层次是细读,从字词句章入手,准确理解其在诗词中的意义和作用。第二个层次,进入到欣赏,从意象入手,借助修辞格,或修辞手法,分析意象间的组合关系。第三个层次,从作品的整体入手,通过理解意象群,把握诗歌的意境,了解诗人的情感。所谓“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这里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准确的体味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而且这一块将是我教学的重点部分。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营造范围。 1、营造情感氛围。组织小组阅读对抗赛。 通过一组图片的展示,激发同学们对爱情诗探索的兴趣,随后组织同学们开展朗读对抗赛,让来自各个不同地区的学生 用自己的家乡话将诗歌读出,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感 知诗歌的魅力。 首先,课件上展示出最近热门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电影的图片吗?这是最近的热门电影《泰坦尼克号》,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或者听过,你们是否为男女主角那种纯粹的,生死不离的爱情所感动呢?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舒婷的爱情世界。 下面,有请同学们按照课前的分组,轮流派代表上台,为大家演绎舒婷的《致橡树》。掌声欢迎。 2、展示图片,开展联想游戏,导入意象的概念。 课件展示出一系列以“诗人眼中的世界”为题的图文。 先放出图片1:落花流水。同学们看到这幅景象,会联想到什么呢?(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图片2:月亮。(乡愁—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图片3:梅花。(象征高洁的 人格。)接着自然导出意象:当诗人的主观情感遇到客观物象就 产生为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 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在给同学们初步的解释了意象的概念后,用一句“在诗人舒婷眼中,理想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来导出爱情诗《致橡树》的 内容教学。 二、竞猜活动,认识诗中所提及的爱情观。 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漫画,让同学们判断,每一组漫画分别接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 永远的蝴蝶》说课稿

蝶之殇,情难逝 ——《永远的蝴蝶》说课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爱情是美丽的,美丽的爱情因遗憾更触动了我们的心弦。 尊敬的各位评委,让我们一起走进《永远的蝴蝶》这个凄美的爱情悲剧。我是号选手。我将从识“蝶”说目标、赏“蝶”说过程、悟“蝶”说反思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识“蝶”说目标 本文选自高教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重点是把握不同的文体特点。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它以微型小说题材用451个字构筑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内容贴近学生,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悟自得”,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微型小说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我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女生居多。情窦初开的他们,对这篇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特别有感触,乐于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却对自己的言语表达缺乏自信。他们喜欢阅读小说,然而阅读水平大多都停留在人物、故事情节等浅层次阅读层面上,对于小说的细节描写、意境却把握不好。 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认知规律,我想语文课应该是学生主体多元互动的课堂。特别是在学生耳濡目染多种新型社交媒体的信息化时代,语文教学需要从这些新媒体中获取推力。因此,我本着以学定教的原则,怀着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提高语文素养的愿望,课堂外,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协作探究,学习知识;课堂内,通过展示交流,评价答疑,内化知识。 基于上述三方面的思考,我预设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微型小说精巧的构思和雨、蝴蝶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把握小说构思及雨、蝴蝶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学习探究小说悲剧美,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主人公失去恋人后的悲痛、悔恨、自责心情的挖掘,触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珍惜。(触发对亲情友情的珍惜)

广东省“创新杯”语文类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雨巷》教案

雨巷 教学目标:1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 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3 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芬芳。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文学翻译家。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三、自读诗歌, 思考:1、这首诗歌写了一个怎样的哀怨故事? 时间:暮春——凄婉伤感地点:雨巷——悠长幽深寂静人物:丁香姑娘——美丽高洁我环境:细雨——空濛迷离 道具:油纸伞——复古怀旧故事:我在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姑娘 四、欣赏根据本诗改编的舞蹈《小城雨巷》节选,思考: 1、从内容上看,是首什么诗? 具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象征也是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 2、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朦胧,朦胧的意境。 3、思考: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意象:明确:有6个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篱墙、我 1.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寂,凄清的氛围。 2.雨巷:悠长寂寥狭窄 雨巷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 3.篱笆墙:颓圯 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4.丁香:首诗整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

广东省创新杯语文类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作品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

1/5 《我愿意是急流》说课稿 一、说课流程 大家好!我参赛的课题是《我愿意是急流》,我的说课流程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逐一进行:1 •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3•教法学法;4•教学过程;5•教学反思。 二、教材分析 《我愿意是急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屮的一首外国爱情诗。按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掌握诗歌基本阅读与欣赏方法,把握诗歌特点,重在把握诗歌屮的意象和情感。而本文的教学要求是强化意象学习,使学生学会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的方法,培养积极健康的爱情观念,并升华到对人类一切美好情感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和本单元的教学实际及学生能力水平,我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首先是知识冃标: 整体感知诗歌意彖,通过诗歌触动情感。其次是能力目标:通过意象表达情感,结合专业技能,激发学习兴趣。最后是情感

目标: 通过对爱情的理解升华到对人类一切美好情感的理解、感悟和表达。 四、重点难点 2/5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品读诗歌意彖,把握意象特点,难点放在通过意象准确表达情感,这两点主要是完成能力目标,实现情感升华。 五、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她们的思维比较活跃, 易放难收,同时也是催熟的一代,她们是外表熟透,内心却生涩的一群孩子,需要我们对她们进行更多的情感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屮我为她们制定了有效学习的四个阶段,感知、模仿、内化、应用,而这四个阶段将围绕导听诵析诉绘这一教学主线来设计我的教法和学法。 六、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我将教法和学法设计如下: 1 •情景教学和视听感悟: 通过艳丽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名家范读营造教学情景使学生在 听读感悟屮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 •品读感悟和小组探究:

广东省创新杯说课大赛德育类一等奖作品:《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教学设计

《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教学设计 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周凤燕 一、背景记载 1.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高等教育出版社 2.课题:第三单元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第一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授课时间:一节课(45分钟) 4.授课班级:15旅游班 5、授课类型:新授课 二、课型名称及含义 本课采用的是活动探究型。活动探究型是在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为基本形式,让学生从教师提供的情境或案例中发现问题,进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生成情感的一种课堂教学课型。 三、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内容与地位 《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是职中一年级《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单元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中的第一框。本框先从学生身边熟知的违规违纪事件说起,着力对学生进行纪律与法律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助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礼仪与道德的相关内容,而这一课是道德与法律相衔接,从道德转变到法律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承上道德学习、启下法制教育。 2.教学内容的处理 本教材充分体现了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所以,本次课对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没有做过多的调整,只是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学习活动设计,在个案分析与教材讲解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活经历与社会热点事件,帮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纪律、法律等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 1.学生专业分析 据学校就业部门的统计,旅游专业的学生60%左右会到旅行社工作,从事导游等工作,而对于旅游行业来说,只有遵守行业规则,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才能立足、强大。由于学生对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日常行为较懒散,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待加强的旅游专业班的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十分必要。

学前教育学课程说课稿

学前教育学课程说课稿 ——山西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课程组一、课程目标 教育部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走场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课程目标的制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本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 学前教育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决定学生基本教育理念的确定和是否能够具有扎实的 原理性知识的基础。本课程在学生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教师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这是学生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的知识储备与理论基础。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知识,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部分总则第二条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前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婴幼儿启蒙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接受科学正确的学前教育,以便孩子的智力和人格能够得到充分地开发好塑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从国家教育部公共事业教育统计数字表明,截止2008年全国共有幼儿园专任教师共计89.9万人,于2007年相比增加了7.3万人。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学前教育说课稿模板

学前教育说课稿模板 篇一:幼儿园说课稿范文 《幼儿园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说教材内容就是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它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要说明教材选择是从当时、当地幼儿群体的需要而准备的,如果在选材方面涉及到地域特色,甚至是幼儿园特色就要更加突出说明,以此来发展幼儿园的本园课程。活动内容和教材不是同一概念,活动内容应包含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幼儿园里的说教材不单指说教材内容,还包括说幼儿的情况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活动准备。因此,在说明活动内容时,必须说清楚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内容。 说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这一环节,教师要将平时对幼儿观察的零散印象,逐步条理化、明晰化,有针对性地表述出来,既能更清楚地了解幼儿,又使教师能将幼儿发展水平与教学

活动设计的关系紧密联系起来去考虑目标、内容的确定与选择,从而逐步真正做到使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育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的终点。说教育目标时要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同时在这部分还要针对活动谈谈自己对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这一点在说课时必须说清楚。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指导幼儿的途径,说教法主要说明在本次活动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要着重说明自己其中独创的做法,特别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说教法时注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