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教案

药剂学——第1章绪论

内容介绍>>

一、概念: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

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

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

药剂学——第2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内容介绍>>

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一、影响溶解度因素:

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

2.溶剂的极性

3.温度

4.药物的晶形

5.粒子大小

6.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

(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

(2)、分子量大,增溶小

(3)、加入顺序

(4)用量、配比

第二节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

1.塑性流动:有致流值

2.假塑性流动:无致流值

3.胀性流动:曲线通过原点

4.触变流动:触变性,有滞后现象

第三节粉体学

一、粉体学:研究具有各种形状的粒子集合体的性质的科学。

二、粒子径测定方法:

1.光学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库尔特计数法

4.沉降法

5.比表面积法

三、比表面积的测定:

1.吸附法(BET法)

2.透过法

3.折射法

四、粉体的流动性:用休止角、流出速度和内磨擦系数衡量。

1.休止角:θ越小流动性越好,

2.θ<30°流动性好,

3.流出速度:越大,

4.流动性越好

5.内磨擦系数:粒径在100-200μm,

6.磨擦力开始增加,

7.休止角也增大。θ≤30°为自由流动,θ≥40°不再流动,增加粒子径,控制含湿量,添加少量细料均可改善流动性。

第四节表面活性剂

一、概念: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并能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二、分类: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肥皂类:高级脂肪酸的盐

2.硬酯酸、油酸、月桂酸一般外用

3.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4.叶桂醇硫酸钠

5.SLS

6.乳化性强

7.稳定

8.软膏剂乳化剂

9.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广泛应用的洗涤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新洁尔灭等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对热敏感,60℃以上变为褐色,易水解,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

2.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中呈阴离子性质,起泡去污;在酸性中呈阳离子性质,有杀菌能力。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脂肪酸甘油酯:HLB为3~4,

2.用作W/O型。

3.蔗糖脂肪酸酯:不溶于水,可形成凝胶,用作O/W型。

脂肪酸山梨坦: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Span,酸碱酶易水解,HLB1.8-3.8,W/O型。

4.聚山梨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吐温(Tween),粘稠状黄色液体,对热稳定,增溶作用不受PH影响,是常用的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O/W型。

5.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卖泽Myrij,较强水溶性,O/W型。

6.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Brij,较强亲水性质,O/W型。

7.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Poloxamer,普朗尼克Pluronic,增溶作用、弱亲水、亲油、润湿、分散、起泡、消泡。

8.Poloxamer188(O/W型):制备的乳剂能耐热压灭菌和低温冰冻。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表面活性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合力。

HLB3~6:W/O型

HLB8~18:O/W型

HLB7~9:润湿剂

HLB13~18:增溶剂

3.增溶作用增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粒性药物在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现象称增溶。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征值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Krafft点。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型):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聚氧乙烯链发生脱水和收缩,使增溶空间减小,增溶能力下降,表面活性剂析出,溶液混浊,这一现象称起昙。这一温度称浊点或昙点。吐温类有,泊洛沙姆观察不到。

四、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增加或减少

2.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变性

3.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阴>非

4.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十二烷基硫酸钠产生损害

5.吐温类小,吐温20>60>40>80

五、表面活性剂应用:增溶、乳化剂、润湿剂、助悬剂、起泡剂和消泡剂、去污剂、消毒剂或杀菌剂。

第五节药用高分子

一、高分子的结构:基本结构:重复单元;链结构、聚集态结构。

二、高分子的应用性能:

1.相对分子质量大

2.溶胀与溶解(无限溶胀)

3.溶胶和凝胶:凝胶:触变性、弹性、粘性

4.玻璃化转变: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转变。玻璃化温度Tg:发生该转变的温度。

5.粘流温度:粘流态:近似于液体的状态,通常是材料的加工状态。

粘流温度:这一温度的转变,是热溶材料的最低加工温度。

三、常用高分子材料:

(一)、淀粉类:

1.淀粉:不溶水,水中分散,60-70℃溶胀,作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

2.预胶化淀粉:水中分散,溶胀,片剂、胶囊剂的填充剂、崩解剂。

3.羧甲基淀粉钠CMSNa,水中分散,溶胀,体积增加300倍。作崩解剂

(二)、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1.微晶纤维素MCC:白色多孔易流动,吸2~3倍水而膨胀。

片剂优良的辅料,填充剂、崩解剂、干燥粘合剂,吸收剂

2.纤维素酯类衍生物:醋酸纤维素CA:作缓释剂包衣材料或混合压片作阻滞剂。不溶解不溶胀

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肠溶包衣材料。

3.纤维素醚类衍生物: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易溶水,作粘合剂,增稠,助悬,片剂的崩解剂。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易溶水,良好的流动性和吸水溶胀性,作片剂崩解剂。

甲基纤维素钠MC:良好水溶性,冷水中溶胀并溶解,作粘合剂,助悬剂和增稠剂。

羟丙基纤维素HPC:一般用L-HPC,水中不溶,吸水溶胀,优良片剂崩解。

羟丙甲纤维素HPMC:冷水中易溶,低粘度:粘合剂、助悬。高粘度:骨架片填充及阻滞剂

乙基纤维素EC:不溶水,缓释剂的包衣及阻滞剂。

4.纤维素醚的酯衍生物: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HPMCP,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肠溶包衣材料。

(三)、其他天然高分子材料:

1.明胶:酸法A型,碱法B型冷水中溶胀,40℃加快溶胀及溶解。作片剂粘合剂,包衣片隔离衣,与甘油制成的凝胶作栓剂水溶性基质。

2.壳多糖及脱乙酰壳多糖:作缓释剂的阻滞剂,脱乙酰壳多糖可制成控释药膜。

(四)、丙烯酸类高分子:

1.卡波末:水中分散,

2.低浓度增粘、助悬,3.凝胶是软膏剂基质,4.缓释剂的阻滞剂,

5.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6.阻滞剂,7.药膜材料。

(五)、乙烯类高分子:

1.聚乙烯醇PVA:水溶性好,水溶性膜材,增粘、辅助乳化、润湿等。

2.聚维酮为PVP:溶水和乙醇,醇液作片剂粘合剂,适对水和热敏感的药物。交联聚维酮CPVP:水中溶胀,优良崩解剂。

3.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水不溶,控释制剂膜材。

(六)、其他合成高分子材料:

1.聚乙二醇PEG:溶水和大多极性溶剂,600以下液态作注射剂的溶剂,半固体作软膏剂、栓剂等基质,作片剂增塑剂、致孔剂、打光剂、粘合剂、润滑剂等。

2.聚乳酸PLA:可降解的埋植剂材料。

第六节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一、概述:药物制剂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从制备到使用期间保持稳定的程度。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和氧化

三、影响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一)、制剂因素:

1.PH值

2.广义酸碱催化

3.溶剂

4.离子强度

5.表面活性剂

6.处方中辅料

(二)、环境因素:

1.温度

2.湿度和水分

3.光线

4.空气中的氧

5.金属离子

6.包装材料

(三)、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1.改进药物剂型或生产工艺:

(1)、制成固体剂型

(2)、制成微囊或包合物

(3)、采用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

2.制成难溶性盐

四、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

1.特点:降解反应类型多

2.物理化学

3.速度一般较慢

4.表里不一

5.不均匀。

6.药物晶型与稳定的关系:氨苄青霉素钠C型最好。

7.固体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硬酯酸镁不

8.作乙酰水杨酸片剂的润滑剂。

9.固体药物的降解中的平衡现象:平衡后温度与降解速度不

10.用Arrhenius,用VantHoff方程

五、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1.影响因素试验:适于原料药考察,一批≤5mm

疏松≤10mm

高温、高湿、强光试验

2.加速试验:原料药与药物制剂:三批预测药物稳定性,为申报临床研究和申报生产提供资料

3.长期试验:原料药与药物制剂:三批制定药物的稳定性提供依据。6个月数据用于新药申报临床研究,12个月申报生产。前三个主用于新药申报。

4.经典恒温法:对药物水溶液的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简便法:特别对固体药物的稳定性试验更方便。

药剂学——第3章药物制剂新技术

内容介绍>>

第一节包合技术

一、包合技术:指一种分子被包合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包合物的技术。主分子客分子能否形成及是否稳定:取决于主、客分子的立体结构和二者极性。

包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两组分间的范德化力。是物理过程,不是化学过程。

二、包合材料:

(一)、环糊精CD:β-CD水中溶解度最小,毒性很低。

(二)、环糊精衍生物:

1.水溶性环糊精衍生物:甲基、羟丙基、葡萄糖衍生物。

G-β-CD常用,使难溶性药物溶解度增大,促进药物吸收,还作注射剂包合材料。

2.疏水性环糊精衍物物:乙基-β-CD,降低水溶性药物的溶解性,达到缓释作用。

三、包合作用的特点:

1.药物与环糊精组成的包合作用:通常是单分子包合物,摩尔比是1:1。

2.包合时对药物的要求:原子数大于5(稠环小于5),相对分子质量100~400,溶解度小于10g/L,熔点低于250℃。无机药物大多不宜用CD包合。

3.药物的极性与缔合作用影响包合作用:

4.包合作用具竟争性

四、常用包合技术:

1.饱合水溶液法(重结晶法、共沉淀法)

2.研磨法

3.冷冻干燥法

4.喷雾干燥法

第二节固体分散技术

一、固体分散技术:是固体分散在固体中的新技术,通常是一种难溶性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型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或难溶性、肠溶性材料中呈固体分散体系。

二、载体材料:吸收速率取决于溶出速率,溶出速率取决于载体材料的特性。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

1.聚乙二醇PEG:4000.6000

2.聚维酮PVP

3.表面活性剂:Poloxamer188

4.有机酸类

5.糖类和醇类:半乳糖、甘露醇

(二)、难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EC

2.聚丙烯酸树酯类:Eudragit E、RL、RS

3.其他:胆固醇等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CAP、HPMCP、CMEC(羧甲乙基纤维素)

2.聚丙烯酸树酯类

三、常用的固体分散技术:

1.熔融法:关键是迅速冷却,适于对热稳定的药物。

2.溶剂法:共沉淀法,适于对热不稳定或易挥发的药物。

3.溶剂-熔融法:适于液态药物,只适于剂量小于50mg的药物。

4.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适于易分解或氧化,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5.研磨法

四、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药物以微晶形式分散在载体中。

2.固态溶液:以分子状态分散

3.共沉淀物:非结晶型无定型物,又称玻璃态固熔体。

五、固体分散体的速效与缓释原理:

(一)、速效原理:

1.分散状态影响药物溶出速率:分子分散>无定型>微晶

2.载体材料对药物溶出的促进作用:可润湿性、高度分散性、对药物抑晶性

(二)、缓释原理:采用疏水或脂质类载体材料具有缓释作用。

第三节微型包囊技术

一、概述:

微囊化: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囊膜壁壳,将固态或液态(囊芯物)包成药库型微囊。

微球:药物溶解或分散在基质中。都属微米级

1.天然高分子囊材: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多糖

2.半合成高分子囊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CAP、EC、MC、HPMC

3.合成高分子囊材:聚丙烯酸树酯、PVA、可降解聚酯类:PLA、PGA

二、微囊化方法:

(一)、物理化学法(相分离法):形成新相析出。

四步:囊芯物分散、囊材加入、囊材沉积、囊材固化

1.单凝聚法:加入凝聚剂降低溶解度

凝聚剂:60% Na2SO4 固化剂:37%甲醛

凝聚系统:明胶-水-硫酸钠水性介质中成囊,要求药物难溶于水

2.复凝聚法:带相反电荷的囊材作复合囊材凝聚成囊。明胶-阿拉伯胶适于难溶性药物微囊化

3.溶剂-非溶剂法:加入一种对囊材不溶的非溶剂,引起相分离。

4.改变温度法:不加凝聚剂,控制温度。

5.液中干燥法(溶剂挥发法):除去分散相挥发性溶剂

(二)、物理机械法:

1.喷雾干燥法:喷入惰性热气流

2.喷雾凝结法:分散于熔融囊材中

3.空气悬浮法:流化床包衣法

4.多孔离心法

5.锅包衣法

(三)、化学法:不加凝聚剂

1.界面缩聚法2.辐射交联法

三、微囊的质量评价:微囊中药物含量测定:一般用溶剂提取法。微囊必须进行释放速率测定

微囊载药量=(微囊内的药量/微囊的总重)*100% 包封产率:评价工艺

包封产率=[微囊内的药量/(微囊内药量+介质中药量)]*100% 微囊内的药量占投药的百分率药剂学——第4章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

内容介绍>>

第一节粉碎、过筛与混合

一、粉碎:粉碎粒度与粉碎后粒度的比称为粉碎度。

分类:闭塞粉碎、自由粉碎、循环粉碎、低温粉碎、混合粉碎

1.球磨机:达到临界转速60-85%,物料直径不大于圆球直径1/4-1/9,圆球占筒体积30-35%,物料占筒体积15-20%,用于毒、剧、贵重、吸湿及刺激药物,可制备无菌产品。

2.万能粉碎机:适于脆性、韧性物料,分锤击式和冲击式粉碎机

3.流能磨:适于3-20μm超细粉碎。抗生素、酶、低熔点、热敏感物。

二、筛分:分模压筛和编织筛药典标准和工业标准振动筛、摇动筛

工业标准:用“目”表示,以每英寸(24.5mm)长度上的筛孔数目,100个孔100目。

三、混合:三种运动方式:对流混合、剪切混合、扩散混合

1.容器旋转型混合机:

(1)、水平旋转型混合机:临界转速70-90%,填充容积30%

(2)、V型混合机:临界转速30-40%,填充容积30%

(3)、双锥形混合机:

2.容器固定型混合机:

(1)、搅拌槽型混合机

(2)、锥型垂直螺旋混合机

第二节制粒

一、概述: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喷雾制粒

二、湿法制粒及设备:靠粘合剂的架桥作用

设备:

1.挤压式制粒机

2.转动式制粒机

3.高速搅拌制粒机

4.流化制粒机:一歨制粒

三、干法制粒及设备:压片后粉碎,重压法和滚压法,适于热敏性、遇水不稳性、易压成形性。

四、喷雾制粒及设备:由液体直接得到固体,适于热敏性物料的处理

第三节干燥

一、概述:目的是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二、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1.平衡水:干燥中除不去的自由水:干燥中能除去的

2.结合水:物理方式结合非结合水:机械方式结合

三、干燥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干燥面积上被干物料所能气化的水分量

四、干燥方法与设备:

按加热方式分:热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介电加热

1.厢式干燥器:广泛应用

2.劳动强度大

3.热量消耗大

4.流化床干燥器:适于热敏性物料

5.不适于含水量高

6.易粘结成团物料

7.要求粒度适宜

8.喷雾干燥器:对热敏性物料适合。可得抗生素粉针剂等无菌干品

五、冷冻干燥

第五节灭菌与无菌

一、概述:灭菌法:指杀灭或除去物料中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技术。

二、物理灭菌法:

(一)、干热灭菌法: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高温干热空气)

(二)、湿热灭菌法:

1.热压灭菌法:指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注意事项:

1.饱和蒸汽2.空气排除 3.全部药液达到要求温度算起

细菌耐热:中性>碱性>酸性

3.流通蒸汽灭菌法:常压下用100℃流通蒸汽,4.通常30-60分。

3.煮沸灭菌法:煮沸30-60分。

(三)、射线灭菌法:1.辐射灭菌法2.紫外线灭菌法 3.微波灭菌法

(四)、滤过灭菌法:对热不稳定的溶液、气体、水。0.22μm0.3μmG6

三、F与F0值: D:在一定温度下杀灭微生物90%或残存10%时所需的灭菌时间。

Z:降低一个㏒D所需升高的温度数。为正值,单位度。

F干热灭菌:一定温度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参比温度下的灭菌效果相同时相当的灭菌时间。

F0热压灭菌:121℃下标准灭菌时间。

第六节滤过

一、滤过机理与影响因素:

1.滤过机理:(1)、介质滤过(2)、滤饼滤过

2.滤过的影响因素:Poiseuile公式

二、滤过器:

1.砂滤棒:用于低粘度液体,易脱沙,吸附药液强,难于清洗,改变PH。

2.垂容玻璃滤过器:3号常压,4号减压加压,6号无菌,无脱落,无吸附,易清洗,1不改PH。

3.微孔滤膜:易堵塞,易破碎。醋酸纤维素膜:用于无菌滤过胰岛素0.22μm0.3μm

药剂学——第5章液体制剂

内容介绍>>

第一节概述

分类:

1.均匀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

2.非均匀相液体制剂:溶胶剂、混悬剂、乳剂。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一、液体制剂常用溶剂:

(一)、极性溶剂:

1.水:不稳定,易霉变

2.甘油:有保湿、滋润。含水10%无刺激性,含甘油30%以上有防腐作用。

(二)、半极性溶剂:

1.乙醇:20%以上有防腐作用。

2.丙二醇:与水的混合溶剂能延缓许多药物的水解,增加稳定性。

3.聚乙二醇PEG:300-600,对易水解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三)、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

二、液体制剂的防腐:防腐剂:

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pH4最适,与尼泊金联用防发霉、发酵

2.羟苯酯类:尼泊金类

3.山梨酸

4.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三、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矫味剂:1.甜味剂 2.芳香剂 3.胶浆剂 4.泡腾剂

第三节溶液型液体制剂

一、溶液剂: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澄清液体制剂,指低分子溶液。溶解法和稀释法。

二、糖浆剂: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单糖浆:纯蔗糖的近饱合水溶液,浓度为85%(g/ml)、64.7%(g/g)。

制备:1.热溶法 2.冷溶法3.混合法:适于制备含药糖浆

注意:含乙醇可加甘油助溶,药物为水性浸出制剂,需纯化后加入。

三、芳香水剂:指芳香挥发性药物(挥发油多)的饱合或近饱合水溶液。

浓芳香水剂:用乙醇和水制成的含大量的挥发油的溶液。

第四节溶胶剂

溶胶剂:指固体药物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一、溶胶的性质:

1.光学性质:丁铎尔效应

2.电学性质:界面动电现象

3.运动学性质:布朗运动

4.稳定性:热学不稳定体系

溶胶对电解质特别敏感,加入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使溶胶剂具亲水胶体所性质而增加稳定性,这种胶体称保护胶体。

二、溶胶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

第五节高分子溶液剂

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热力学稳定体系

一、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盐析:由于电解质的强烈水化作用使高分子化合物凝聚的过程。

陈化:高分子溶液在放置过程中自发凝结而沉淀的现象。

絮凝:由于盐类、PH、絮凝剂影响,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的现象。

二、制备:溶胀明胶:先吸水溶胀;MC:溶于冷水中;淀粉需加热60-70℃;胃蛋白酶撒于水面。

第六节混悬剂

一、概述: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一)、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服从Stoke定律。

(二)、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疏水性药物水化作用弱,对电解质更敏感。亲水性反之。

(三)、絮凝与反絮凝:加入适当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在20-25mV内,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

(四)、结晶增长:加入抑制剂阻止结晶的溶解和生长,保持物理稳定性。

三、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凝聚法

四、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一)、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的亲水性的附加剂。

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糖浆剂

2.高分子助悬剂:

(1)、天然:阿拉伯胶类;(2)、合成:纤维素类;(3)、触变胶

(二)、润湿剂:使疏水性药物微粒被水湿润的附加剂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增加混悬剂稳定性

五、混悬剂的评价:

(一)、微粒大小的测定

(二)、沉降容积比的测定: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的容积之比。F越大越稳定,在0~1之间

(三)、絮凝度的测定:β越大,絮凝效果越好。

(四)、重新分散试验

(五)流变学测定

第七节乳剂

一、概述:乳剂在0.1-10um之间,<120nm称微乳,白色。可用稀释法、电导法、染色法鉴别。

二、乳化剂种类:

1.表面活性类:阴离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型:Tween、Span、卖泽、平平加,泊洛沙姆

2.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类、明胶、卵黄,需加防腐剂

3.固体微粒乳化剂:O/W:氢氧化镁、氢氧化铝W/O:氢氧化钙、氢氧化锌

4.辅助乳化剂:(1)增加水相粘度:MC、CMC-Na、阿拉伯胶等

(2)增加油相粘度:硬酯醇等

乳化剂选择:

1.根据乳剂类型;2.乳剂给药途径;3.乳化剂性能;4.混合乳化剂:加权平均值

三、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

1. 降低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

2.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①单分子乳化膜: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膜

②多分子乳化膜: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

③固体微粒乳化膜

3.确定形成乳化剂的类型:

4.有适当的相比:最大体积74%

四、乳剂的制备:

1.油中乳化剂法:干法

2.水中乳化剂法:湿法

3.机械法

4.微乳制备

5.复合乳制备

五、乳剂的变化:

1.分层:由于密度差,50%减少分层

2.絮凝: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

3.转相

4.合并和破坏

第八节乳剂质量的评定

一、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

1.显微镜测定

2.库尔特计数法

3.激光散射光谱法

4.透射电镜法

二、分层现象观察:

三、乳滴合并速度的测定

四、稳定常数测定:越小越稳定

药剂学——第6章注射剂和滴眼剂

内容介绍>>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与分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注射液

2、混悬型注射液

3、乳浊型注射液

4、注射用无菌粉末

二、注射剂特点:作用迅速可靠、适于不宜口服不能口服病人,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三、注射霁剂质量要求:

1、无菌

2、无热原3、澄明度4、安全性5、PH:4-9 6、渗透压

四、注射剂给药途径:

1、静脉2、脊椎腔<10ml 3、肌内<5ml 4、皮下1-2ml 5、皮内<0.2ml

第二节热原

热原:能引起人和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霉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热原反应:含有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大约半小时以后,人体出现发冷、寒战、体温升高、出汗、身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时体温可升至40℃,严重者出现昏迷、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一、热原的组成和性质

(一)热原的组成

热原是微生物的一种内毒素,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

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脂多糖含量最高、致热性最强,因而大致可以认为内毒素=热原=脂多糖。

热原的分子量一般为10×105左右。

(二)热原的性质

1、耐热性在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2、滤过性热原体积小,约在1~5nm之间,可通过一般滤器。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活性炭可吸附热原。

3、水溶性热原能溶于水。

4、不挥发性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在蒸馏时,可随水蒸汽雾滴带入蒸馏水。需有隔膜装置。

5、其它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破坏,被超声波破坏。

二、污染热原的途径

1、从溶剂中带入(主要原因)

2、从原料中带入

3、从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带入

4、制备过程中的污染

5、从输液器带入

三、热原的除去方法

1、高温法250℃加热30分钟以上

2、酸碱法玻璃容器、用具可用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或稀氢氧化钠处理。

3、吸附法活性炭对热原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同时有助滤脱色作用。常用量为0.1%~0.5%。

4、离子交换法

5、凝胶滤过法分子筛

6、反渗透法、超滤法

四、检查热原的方法

热原检查法:家兔法为目前各国药典法定的方法。选用家兔作试验动物,是因为家兔对热原的反应和人是相同的。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验法为体外热原试验法。利用鲎的变形血细胞溶解物(鲎试剂)与内毒素之间的凝集反应。灵敏度高。

第三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一、注射用水:药典规定: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蒸馏制得的水,无热原。内毒素<0.5EU,pH5.0-7.0

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由磷酯、脂多糖、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具有强热原活性。

1、高温破坏2、被吸附3、滤过性4、不挥发性5、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破坏

注射用水制备方法:

1、蒸馏法:我国法定方法,用一次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即已纯化过的水。

小量生产:塔式蒸馏器;大量生产:多效蒸馏器

2、反渗透法:设备简单,节省能源和冷却水。美国药典收载。

二、注射用油:芝麻油、大豆油、茶油避光

要求:无臭、无酸败味,色泽不得深于黄色6号,10℃澄明。符合碘值、酸值、皀化值

三、其他注射用溶剂:

1、水溶性非水溶剂:乙醇、甘油、1,2-丙二醇、PEG300、400 一般都<50%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

1、PH调节剂:盐酸、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和磷酸缓冲液。

2、表面活性剂:Tween-80,泊洛沙姆188,卵磷脂,作为增溶、润湿、乳化。

3、助悬剂:明胶、MC、CMC-Na,用于混悬型注射剂。

4、延缓氧化的附加剂:焦亚硫酸钠(酸性)、亚硫酸氢钠(中性)、硫代硫酸钠(碱性)、EDTA、CO2

5、等渗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

6、局部止痛剂:苯甲醇、三氯叔丁醇

7、抑菌剂:苯甲醇、三氯叔丁醇、硫柳汞静脉、脊椎不得加抑菌剂,一次>5ml,慎加

8、其他:稳定剂、填充剂、保护剂

第四节注射剂的制备

一、注射剂的工艺流程与环境要求:

1、无菌无热原

2、澄明度

二、注射剂的容器及处理:耐酸碱,为中性,膨胀系数小,熔点低易熔封。

玻璃容器处理:

1、安瓿:耐酸性、耐碱性和中性检查,我国规定用刻痕色点易折安瓿。

洗涤:蒸瓶和清瓶,灌入纯水100℃30min,提高化学稳定性。

(1)甩水洗涤法:5ml以下

(2)加压气水喷射洗涤法:10ml以上

(3)干燥或灭菌:一般:120-140℃烘箱干燥,电热红外线隧道式烘箱;无菌:180℃干热

2、小玻璃瓶:洗瓶机刷洗,再用注射用水冲洗,160-170℃2-4小时干热灭菌。

3、大玻璃瓶:

(1)重铬酸钾清洁洗涤:旧瓶或长期未严封的新瓶

(2)碱液洗涤:能消除细菌和热原,适于新瓶及洁净度较好的瓶。

(3)水洗:新瓶出炉立即密封待用,用注射用水冲洗即可。

三、注射液的配制:

(一)、投料

(二)、配液:浓配、稀配(多数、需无澄度问题)

四、注射液的滤过:

1、垂熔玻璃滤器

2、微孔滤膜滤器:0.65-0.8μm滤膜,作一般注射液精滤。0.22μm,0.30μm无菌

五、注射液的灌封:

六、注射剂的灭菌和检漏:流通蒸汽(热不稳)、热压灭菌(一般)、干热灭菌(油为溶剂)

七、注射剂的质量检查:装量、澄明度、无菌检查、热原或内毒素

第五节输液剂

一、质量要求:

1、除无菌外,需无热原。

2、PH值尽量与血浆的PH值相似

3、渗透压为等渗或稍偏高渗

4、不得添加抑菌剂

5、澄度应符合要求

二、输液的制备:一般用浓配,配制药液至灭菌4h内完成。

三、渗透压的调节与计算:

1、冰点降低法: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四、输液的种类:

1、电解质输液

2、营养输液

3、血浆代用品

葡萄糖注射液:主药、1%盐酸(减少聚集,除去沉淀),一般PH3.8-4.0,灭菌后冷水立即降温右旋糖酐注射液:主药、氯化钠,加活性碳除热原,112℃ 30min。粘度大,较高温度下滤过静脉用脂肪乳剂:主药、大豆油、甘油(渗透压调节剂),旋转式热压灭菌121℃ 15min。4-10℃注射液举例:

VC注射液:维生素C、碳酸氢钠(调PH)、亚硫酸氢钠(抗氧剂)、EDTA。100℃流通灭菌15min 已烯雌酚注射液:主药、苯甲醇、油溶液,150℃干热灭菌。

第六节注射用无菌粉末及冻干制品

一、注射用无菌粉末:关键是原料药的精制,应通过精制达到无菌要求。乙醇作为重结晶溶剂。

二、注射用冻干制品:应在低共熔点或玻璃化温度以下10-20℃,

1、预冻

2、升华干燥3、再干燥

出现的异常现象:1、含水量偏高2、喷瓶3、产品外观不饱合或萎缩成团粒

注射用阿糖苷:主药、5%氢氧化钠(调pH值),活性碳,G6或微孔滤膜除菌,冷冻干燥无菌下熔封。

第七节滴眼剂

一、概述:专供滴眼用的澄明溶液或混悬液。通常以水为溶剂,极少用油。

二、影响吸收的因素:

1、药物性质:既能溶水,又能溶油易透过角膜。

2、表面张力小:易透过角膜

3、粘度:增加可延长接触时间

4、刺激性

三、滴眼剂的质量要求与制备:

1、无菌:外伤治疗或手术用必须无菌

2、澄明度

3、PH:5.0-9.0

4、渗透压:相当于0.5-1.5% 氯化钠渗透压

5、粒度:不得有超过50μm粒子,15μm以下>90%

制备:用于外伤和手术不应加抑菌剂,一般可加抑菌剂,每包<10ml

四、滴眼剂的附加剂及在处方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PH调节剂:

1、磷酸盐缓冲液

2、硼酸盐缓冲液(磺胺类)

3、硼酸溶液(麻药)

(二)、渗透压调节剂:氯化钠、硼酸、葡萄糖、硼砂

(三)、抑菌剂:硝酸苯汞、苯扎氯铵、洗必泰、三氯叔丁醇(弱酸)、苯氧乙醇(绿脓杆菌)、

尼泊金酯(弱酸)、山梨酸(真菌)

(四)、粘度调节剂:MC、PVA、PEG、PVP

(五)、处方举例:0.25%氯霉素滴眼液:主药、氯化钠(调渗透压)、羟苯甲酯100℃ 30min 总结:注射用水配制后12小时内使用,注射剂灌封后12小时内灭菌,灭完菌的安瓿应在24小时内使用,输液配制药液至灭菌4h内完成。

英文缩写: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羟丙基纤维素HPC,聚维酮为PVP,交联聚维酮CPV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羟丙甲纤维素HPMC,聚乙烯PVA,,羧甲基淀粉钠CMSNa,羟丙甲纤维素酞酸HPMCP,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聚乙二醇PEG

药剂学——第7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微丸

内容介绍>>

第一节概述

一、固体剂型的吸收过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二、固体剂型的溶出:Noyes-Whitney方程

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药物粒子的表面积、溶解度、在溶出介质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第二节散剂

一、散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并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二、散剂的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成品

(一)、粉碎与过筛:

1、球磨机:投料量为筒的15%--20%,圆球加入量30-35%。临界转速的75%。

2、流能磨:适于抗生素、酶、低熔点及不耐热物料粉碎,粉碎分级同时进行,5μm以下极细粉。

一般散剂:细粉;难溶、收敛剂、吸附、儿科、外用:最细粉;眼膏剂:极细粉

(二)、混合:临界转速30-50%

影响混合质量的因素:

1、组分的比例:等量递加混合法

2、组分的堆密度

3、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

4、含液体或易湿组分:有液体组分可用吸收剂:磷酸钙、白陶土、蔗糖和葡萄糖,含结晶水可用等摩尔无水物代替。本身吸湿迅速混合,混合吸湿不应混合。

5、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不利混全,有利于药效发挥。液化的共熔物可吸收、分散。

(三)、分剂量: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机械化多用容量法。

(四)、散剂的质量评定:

1、外观均匀度2、干燥失重<9.0% 3、装量差异另卫生学检查

(五)、散剂的吸湿:成为散剂制备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临界相对湿度CRH:水溶性药物迅速增加吸湿量时的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

水溶性混合时:CRHAB=CRHA*CRHB,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Elder假说。

水不溶性药物无特定的CRH,仅是表面吸附水蒸汽,混合时,吸湿量具有加和性。

倍散:在剂量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10倍(0.1-0.01g)、100倍(0.01-0.001g)

1000倍(0.001g以下)。1000倍散应逐级稀释。

稀释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等配研法

第三节颗粒剂

一、颗粒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分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颗粒剂。

二、颗粒剂的制备:

1、制软材2、制粒 3、干燥 4、整粒与分级 5、包衣

三、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1、外观;

2、粒度;

3、干燥失重<0.2%;4、溶化性;5、装量差异

另外:均匀度、释放度

第四节胶囊剂

一、胶囊剂:指将药物盛装于硬质空胶囊或具有弹性的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分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溶解、小剂量刺激性药物、易风化、吸湿药物不宜制成胶囊。

二、胶囊剂的制备:

1、硬胶囊:明胶,加增塑剂甘油、山梨醇、CMC-Na、HPC,10000级,平口套合。

2、软胶囊:可塑性和弹性,由明胶、增塑剂、水比例确定。干明胶:干增塑剂=1:0.4~0.6

液体药物含水5%或为水溶液、挥发性,醇酮醛等不宜制成软囊。多为固药混悬在油性或PEG中。

制备方法:

1、滴制法

2、压制法

3、肠溶胶囊:

1)明胶与甲醛作用生成甲醛明胶,只在肠中溶解

2)明胶壳表面涂肠溶衣

三、胶囊剂的质量评定:

1、外观

2、水分<9.0%

3、装量差异

4、崩解时限另作溶出度检查

第五节滴丸剂与微丸

滴丸剂: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合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成形。

微丸:指由药物和辅料组成的直径小于2.5mm的圆球状实体。一般填于硬胶囊、袋装或制成片剂。

药剂学——第8章片剂

内容介绍>>

第一节片剂的辅料

一、填充剂:增加片剂重量与体积以利成形。

1.淀粉:可压性差,不宜单独用,与糖粉、糊精等合用增加粘性和片剂硬度。

2.预胶化淀粉:又称可压性淀粉,水中部分可溶性,良好流动性,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3.糊精:微溶水,能溶于沸水,防颗粒过硬影响崩解,易出现麻点,水印。

3.糖粉:粘合力强,增加硬度,不影响崩解,易吸湿。除口含片或口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用。

4.乳糖:易溶水,无吸湿,可粉末直接压片,优良。价贵,用淀粉:糊精:糖粉=7:1:1代替。

5.甘露醇:无吸湿,溶水,作咀嚼片填充剂。有清凉感,流动性差,价格贵。

6.微晶纤维素MCC:不溶水,粉末直接压片,还有润滑、助流、崩解和粘合作用。

7.硫酸钙:稀释剂和挥发油的吸收剂。

二、润湿剂:可使物料润湿以产生足够强度的粘性以利于制成颗粒的液体。

1.蒸馏水

2.乙醇:一般30~70%

三、粘合剂:能使无粘性或粘性较小物料聚集粘结成颗粒或压缩成型的具粘性的固体粉末或粘稠液体。

1.羟丙甲纤维素HPMC:溶水,崩解迅速,溶出快。

2.聚维酮PVP:溶水,还可作干粉直接压片的干燥粘合剂。

3.淀粉浆:常用粘合剂、润湿剂,适于对湿热稳定药物。5-10%,常用10%。冲浆法、煮浆法4.糖粉与糖浆:糖粉为干燥粘合剂,糖浆为溶液粘合剂,10-70%,强酸强碱引起转化。

4.胶浆:粘性强,适于容易松散及不能用淀粉浆制粒的药物。

5.其他纤维素:MC、CMC-Na溶水;EC:缓释制剂粘合剂

四、崩解剂:不溶水,吸水膨胀

机理:

1.毛细管作用: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类衍生物

2.膨胀作用:CMS-Na

3.产气作用:泡腾片

(1)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

(2)交联聚维酮PVPP

(3)淀粉

(4)羧甲基淀粉钠CMS-Na 300倍,常用2% 。

(5)羟丙基淀粉:水中膨胀好,常用。

(6)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7)泡腾崩解剂

(8)表面活性剂: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

崩解速度:外加>内外加>内加

溶出速度:内外加>内加>外加

五、润滑剂:

1.助流剂

2.抗粘着剂

3.润滑剂液体润滑、加界润滑、薄层绝缘作用

(一)、疏水性润滑剂:

1.硬脂酸镁:量大不易崩解、裂片

2.滑石粉

3.氢化植物油

(二)、水溶性润滑剂:

1.聚乙二醇PEG

2.十二烷基硫酸镁:能促进崩解溶出

(三)、助流剂:1.微粉硅胶 2.滑石粉

第二节片剂的制备

片剂:直接压片和制粒压片,制粒压片分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

一、湿法制粒压片:原辅料处理、制颗粒、整粒、压片

(一)制颗粒:

1.湿法制粒法:一般干燥50-60℃,湿热稳定80-100℃,保留水分3%左右。

2.流化喷雾制粒法:一步制粒,沸腾混合、喷雾制粒、气流干燥一步完成。

3.喷雾制粒法:在热气流中雾化成细微液滴,干燥后得球形颗粒。

4.湿法混合制粒:混合、制软材、分粒与滚圆制粒一次完成。

(二)、压片:

1.单冲压片机:小量生产,上冲加压,压力分布不均匀,易裂片。

2.旋转式压片机

3.二次、三次压片机:粉末直接压片

4.多层片压片机

对湿热不稳定的小剂量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再与干颗粒混合,或用空白颗粒法。

二、干法制粒压片:1.滚压法:压成薄片 2.重压法:压成大片

三、直接压片:适于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产品崩解和溶出快。

对压片机械改造:1.改善饲粉装置 2.增加预压机构 3.改善除尘机构

第三节片剂的包衣

一、概述:糖衣、薄膜衣(胃溶、肠溶、不溶)

二、包衣方法:滚转包衣法、埋管式包衣法、流化床包衣法、压制包衣法

三、包衣材料及包衣过程:

(一)糖衣:

1.隔离层:含酸性、水溶性或吸潮性成分必须包10-15%明胶浆3-5层

2.粉衣层:增加厚度或消除棱角。滑石粉15-18层

3.糖衣层:糖浆65-75%(g/g)10-15层

4.有色糖衣:带颜色的糖浆8-15层

5.打光:川蜡

(二)、薄膜衣、半薄膜衣及肠溶衣

1.薄膜衣:(1)薄膜衣料:纤维素衍生物(HPMC、HPC、EC)、PEG、PVP、EudragitE(2)增塑剂:丙二醇、甘油、PEG、硅油等

(3)薄膜衣包衣方法:滚转包衣法、空气悬浮包衣法

2.半薄膜衣:糖衣片和薄膜衣片的结合

3.肠溶衣:材料:CAP、EudragitL、S

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锅包衣法、悬浮包衣法

第四节片剂成型及其影响因素

一、片剂成型:塑性变形和弹性复原

二、影响片剂成型的因素:

(一)、原辅料性质:

1.可压性:弹性大,可压性差;可压性强,崩解差,溶出慢。

2.熔点:熔点低,片剂硬度大。

3.结晶形态与结晶水:失去结晶水对压片不利

4.粒度

5.亲水性

(二)、水分:结晶水或颗粒中含有适量的水分是片剂成型不可缺少的因素。3%左右(三)、压力:

(四)、粘合剂

(五)、崩解剂

(六)、润滑剂

第五节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压片过程:

1.松片:调整压力、增加粘合剂

2.裂片:换弹性小辅料,粘合剂不当不足,细粉过多,压力过大,冲头模圈不符。

3.粘冲:含水多,润滑剂不当,冲头粗糙。

4.崩解迟缓:粘合剂太强,压力过大,硬度过大,疏水性润滑剂过多。

5.片重差异过大:颗粒大小不匀,流动性差,下冲升降不灵活,加料斗时多时少。

6.变色或色斑:颗料过硬,混料不匀,接触金属离子。

7.麻点:润滑剂和粘合剂用量不当,颗粒引湿受潮,大小不匀,粗粒或细粉过多,

冲头表面粗糙或刻字太深,机器异常。

二、包衣过程:

1.色泽不匀:片面粗糙,有色糖浆用量过少且未搅匀,温度太高,干燥过快,衣层未干就打光。 2.片面不平:撒粉太多,温度过高,衣层未干就包第二层。

3.龟裂与爆裂:糖浆与滑石粉用量不当,片芯太松,温度过高。

4.露边与麻点:衣料用量不当,温度过高或吹风过早。

5.膨胀磨片或剥落:片芯层或糖衣层未充公干燥,崩解剂用量过多。

第六节片剂的质量评价

一、外观

二、片重差异: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可不检查重量差异

三、硬度与脆碎度<0.8%:孟山多硬度计

四、含量均匀度

五、崩解时限:检查溶出度、释放度不检查崩解时限

六、溶出度:1.消化液中难溶的

2.与其他成分易相互作用的

3.久贮溶解度降低的

4.剂量小,药效强,副作用大的

片剂的包装:

1.多剂量:玻璃瓶、塑料瓶、软塑料薄膜袋

2.单剂量包装:泡罩式、窄条式

药剂学——第9章栓剂

内容介绍>>

一、栓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有一定形状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二、栓剂基质:

(一)、油脂性基质:酸价<0.2,皀化价200~245,碘价<7

1.可可豆脂:含10%以下羊脂能增加可塑性。

2.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不易酸败

(二)、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

1.甘油明胶:水:明胶:甘油=10:20:70

2.PEG:也称碳蜡

3.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类:Myri52

4.poloxamer188

三、栓剂的制备:冷压法和热熔法。

置换价DV: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四、栓剂的作用:

1.全身作用:解热镇痛类

2.要求迅速释放

3.选择与药物溶解性相反的基质。

4.局部作用:只在腔道起作用。水溶性基质溶解受限

5.释放慢

6.脂溶性基质有利于发挥局部疗效。

五、栓剂的质量评价:

1.重量差异:≤1.0g±10% 1.0-3.0g±7.5% >3.0g±5%

2.融变时限:脂肪性基质3粒在30min内融化;水溶性3粒在60min内溶解。

3.溶出速度试验

药剂学——第10章软膏剂及凝胶剂

内容介绍>>

第一节软膏剂

一、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分三类: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

作用:保护、润滑、局部治疗。

二、软膏剂的基质:

(一)、油脂性基质:不适于有渗出液的创面,主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一般不单独用。

1.烃类:

(1)凡士林:吸水性差,适于遇水不稳定的抗生素类,不适于有渗出液的患处。

(2)石蜡与液体石蜡:最适于调节凡士林的稠度。

2.类脂类:

(1)羊毛脂:良好吸水性,常与凡士林合用,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增加药物渗透性

(2)蜂蜡与鲸蜡:在O/W基质中起稳定作用,调节稠度或稳定性。

3.油脂类:

(二)、乳剂型基质:通常可用于无渗出的皮肤破损,忌用糜烂、溃疡及化脓。

O/W:释放和透皮吸收快,能与大量水混合,“雪花膏”。需加防腐剂、保湿剂。

W/O:只能缓慢蒸发,吸收部分水分,对皮肤有缓和凉爽感,“冷霜”。

1.肥皂类:(1)一价皂钠、钾、铵的氢氧化物与硬脂酸等作用生成的新生皂。5-18 O/W

(2)多价皂:二三价金属(钙镁锌铝)的氢氧化物与脂肪酸生成的多价皂。HLB<6W/O

2.脂肪烷基硫酸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钠HLB=40,常用于调节HLB值。O/W

3.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

(1)十六醇(鲸蜡醇)及十八醇(硬脂醇):O/W型基质,能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稠度。

(2)硬脂酸甘油酯:单、双…较弱的W/O型,与较强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形成稳定的O/W型。

(3)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利酯类:司盘W/O、吐温O/W

4.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

(1)平平加O:HLB 15.9O/W

(2)乳化剂OP:HLB 14.5 O/W

(三)水溶性基质:常用PEG

三、软膏剂的制备及处方举例:

制备方法:

1.研和法

2.熔和法

3.乳化法

中职药剂学教案

中职药剂学教案教案目标: 1.了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一些基本的药剂制剂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1.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药剂制剂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 1.药剂学的一些复杂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药物的制剂方法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和药品; 3.教学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一些已学过的药剂学的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讲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 通过课件和教师讲解,介绍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包括药剂学的定义、分类、研究内容等。 步骤三:介绍药剂制剂方法(15分钟) 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药剂制剂方法,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等,并讲解制剂方法的选择原则和实际应用。 步骤四:进行实验操作(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制剂方法进行实验操作,例如制备一种口服液体制剂。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和经验。 步骤五:小结和讨论(10分钟)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 步骤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撰写实验报告、查阅相关资料等,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药剂制剂方法。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实验操作的时间较短,学生对实际操作可能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验操作的时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药剂学教学教案

药剂学教学教案 教案标题:药剂学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药剂学的基本分类和常用术语; 3. 理解药物的制剂过程和质量控制; 4. 学习并应用药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 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2. 药剂学的分类:固体剂、液体剂、半固体剂和气体剂; 3. 药剂学的基本术语:药物、配方、制剂、溶液、悬浮液、乳剂等; 4. 药物制剂的过程:选择药物、设计配方、制备制剂、包装和贮存; 5. 药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剂型选择等; 6. 药剂学的质量控制:药物纯度、制剂稳定性、生物等效性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药剂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药剂学的分类、基本术语、制剂过程和质量控制等内容,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药剂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药剂学知识进行分析 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相关的 反馈和建议;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期刊和网站资源,以 便进一步加深对药剂学的理解。 教学资源: 1. 教材:提供相关的药剂学教材,供学生参考和深入学习; 2.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相关图片、图表和视频,增强教学 效果; 3.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真实的临床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期刊和网站资源,供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4. 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考试,测试学生对药剂学的掌握程度。 教学建议: 1. 结合实际: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和临床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药剂学知识; 2. 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药剂学教案

药剂学——第1章绪论 内容介绍>> 一、概念: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制剂: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特点:处方成熟、工艺规范、制剂稳定、疗效确切、质量标准可行。 方剂:按医生处方为某一患者调制的,并明确指明用法和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 调剂学:研究方剂调制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 二、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物理药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科学。 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剂型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的科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 三、药物剂型: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方式。 重要性: 1.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剂型能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 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 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 药剂学——第2章药物制剂的基础理论 内容介绍>> 第一节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一、影响溶解度因素: 1.药物的极性和晶格引力 2.溶剂的极性 3.温度 4.药物的晶形 5.粒子大小 6.加入第三种物质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可溶性盐 2.引入亲水基团 3.加入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4.使用混合溶剂:潜溶剂(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5.加入增溶剂:表面活性剂 (1)、同系物C链长,增溶大 (2)、分子量大,增溶小 (3)、加入顺序 (4)用量、配比 第二节流变学简介 流变学:研究物体变形和流动的科技交流科学。 牛顿液体:一般为低分子的纯液体或稀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牛顿液体的粘度η是一个常数,它只是温度的函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非牛顿液体:

药剂学实验教案——液体制剂碘酊制备

药剂学实验 课题碘酊的制备 目的与要求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掌握制备液体制剂常用的称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制备过程及操作 教学器具见教案正文 碘酊的制备 一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 掌握制备液体制剂常用的称量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点小于1nm)分散在分散媒(溶剂)中的真溶液,供内服或外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外观均匀、澄明。溶液型液体制剂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和糖浆剂等。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一般制备过程为:称量→溶解→混合→过滤→加溶媒至全量→检查→包装→标签。 三实验准备 每组 烧杯(100ml)2个,量筒(50ml)2个,玻璃棒2个, 公用物品 碘、碘化钾、乙醇(95%)、蒸馏水 乳胶滴管2个,药匙1个 四提问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五提出实验要求并讲述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如果没有特殊交待,通常实验课守在教室等候; 做好预习工作,熟悉原理和整个操作的大致流程,熟记试剂种类及用量,如果课前抽查或实验中发现预习不到位的,可能取消该次实验资格; 穿好白大褂,扣好纽扣,翻好领子,不得穿露趾凉鞋进实验室;

按照事先的分组进行实验,实行组长负责制; 前往实验室途中和在实验室里不得大声说话,组员之间讨论必须小声(以其他人听不清为限); 实验前仔细检查要用到的器皿有无破损,如有破损即使报告老师; 爱护设备器材和节约试药; 做完实验,做好清场卫生工作,经检查合格后组长方可离开; 在教室自习的同学遵守自习课纪律; 实验报告依照一定的格式(详见实验讲义)书写在作业本上,内容不可死搬硬套讲义上的,讨论部分一定要认真书写,务必使实验有所收获。 六制备 碘酊 处方碘 0.4g 碘化钾 0.3g 乙醇(95%) 10.0ml 蒸馏水加至20ml 制法:取蒸馏水约2ml,加入碘化钾搅拌使溶解,再加碘,搅拌溶解后加入乙醇,再添加蒸馏水至全量。 七实验要点 碘化钾起的是助溶作用,只有在浓度高时助溶作用较好,所以一开始不要用太多的蒸馏水来溶解KI。 八完成实验报告

药剂学课程教案

药剂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药剂学本次授课内容第一章绪论 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讲课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教学目的是:从基本概念、常用术语、质量标准的拟定及实施等方面,要学生对药剂学这门课程有个全面的了解。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 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第二节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第三节药物剂型与DDS (1h) 第四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第五节药典与药品标准第六节GMP、GLP与GCP 第七节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1h)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1、掌握药剂学的概念及相关术语(制剂、剂型、制剂学和调剂学) 2、熟悉药剂学的任务及其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 3、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 4、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和分类 5、熟悉药物的传递系统(DDS)的概念 6、熟悉DDS的研究进展 7、了解药物辅料的应用及制剂中的作用 8、掌握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及沿革 9、熟悉药品标准;了解国外药典的概况及发展 10、熟悉处方的概念及分类 11、了解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12、掌握GMP、GLP与GCP的概念 13、熟悉GMP的规范

14、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的发展 主要外语词汇 pharmaceutics、science of preparation、science of prescription、drug preparations、industrial pharmacy、physical pharmacy、biopharmaceutics、pharmacokinetics、polymers science in pharmaceutics、clinical pharmaceutics、药典(Pharmacopoeia)、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FDA)、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LP是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CP是Good clinical 教学过程: 通过药剂学基本概念的讲解,让同学初步认识到药剂学对药剂工作者的重要性。 我国药典的发展概况和特点是什么;我国现行版药典是哪一版? 我国为何要实行GMP、GLP和GCP管理? 国内外药剂学的发展如何?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 思考题 1.药剂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药物剂型分为哪几类?按发展时程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3. 什么是药物传递系统?主要包括哪几类? 4.何谓药典?中国药典发展的概况和特点是什么? 参考书(资料) 药剂学,陆彬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平其能主编:现代药剂学。

药剂学辅导教案第二章

药剂学辅导 第二章片剂 重点内容 1.片剂的概念、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 2.片剂辅料的分类及常用辅料的缩写、性质、特点和应用 3.制粒的目的 4.普通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的方法 5.干燥的概念和方法 6.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的方法 7.片剂成型的影响因素及压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8.固体剂型的溶出理论 9片剂包衣的目的和种类 10.片剂包衣方法及包糖衣和包薄膜衣的材料与工序次重点内容 1.粉碎、筛分和混合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2.其他湿法制粒 3.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4.片剂的崩解机理及影响因 5.片剂的质量检查和包装储存 考点摘要 本章是最重要章节之一

一、片剂的概念和特点【掌】 1.概念: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特点: ①固体制剂稳定、量准、类型多、应用广; ②生产、贮输、携带、方便,成本低; ③吞服有困难(小儿、昏迷病人),生物利用度差。 二、片剂的分类【掌】 注意各类片剂的特点,并注意区分近似片剂剂型的概念: 1.普通压制片(素片) 2.包衣片 (包括糖衣片、薄膜衣片) 3.泡腾片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加水后迅速崩解,适于儿童和吞服有困难的人应用。 4.咀嚼片在口中嚼碎后再吞下的片剂 5.多层片有两层或多层构造的片剂 6.分散片多为难溶药,遇水能迅速(3分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也可含服、咀嚼。 7.舌下片置于舌下或颊腔使用的片剂 8.口含片含在口腔内使用的片剂 9.植入片埋植于皮下的能产生持久药效的无菌片剂 10.溶液片可溶药,临用前加水溶解成药物溶液后而使用的片剂,多为不可内服药物。

11.缓控释片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或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片剂 三、片剂的质量要求【掌】 ①硬度适中;②色泽均匀,外观光洁;③符合重量差异的要求,含量准确;④符合崩解度或溶出度的要求;⑤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的要求; ⑥符合有关卫生学的要求(固体制剂均有此项要求)。 四、片剂的常用辅料【掌】 1.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增加片重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片重≤100mg 应加。 1)淀粉类 淀粉:最常用,便宜,可压性差。还有粘合(其浆)、崩解(干燥粉)作用。 可压性淀粉:优良填充剂,可压、流动、润滑、干粘合和崩解作用,可粉末直接压片。 糊精:粘性大,不单独使用。 2)糖类 糖粉:粘合力强,硬度大,吸湿。 乳糖:优良填充剂,价格较贵、不吸湿,稳定性可压性都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 甘露醇:用于咀嚼片,有凉爽感,价格较贵,常与糖粉配用。 3)其他 微晶纤维素:兼多种作用(湿润除外)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

药剂学教案

1、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 2、了解药剂学的任务、分支学科 3、掌握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教学目的要 求 重点 难点 与药剂学相关的专业术语、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授课 方法 提问、讲解黑(白)板教学场所1-515 1-514 时间分配一、自我介绍与认识学生(15分钟) 二、讲一下上课秩序(5分钟) 三、讲讲本门课程的相关要求(5分钟) 四、导入课题(5分钟) 五、讲解主要的知识点(35分钟) 六、回顾知识点(15分钟) 教学设计 首先,让学生讨论一下他们认为药剂学是怎样的学科及其任务是什么, 然后再进行讲解。 一些专业术语怎样理解, 教学过程一、自我介绍与认识学生 二、讲一下上课秩序 三、讲讲本门课程的相关要求 四、导入课题 五、讲解主要的知识点 (一)药剂学的概念、特点和范畴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 性应用技术学科。 (1)药剂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将原料药 预防或诊断的医药品。 (2)药物与医药品的区别:药物是具有生物活性,有可能制备成医药品的物质,但是不能直接 用于患者;而医药品是临床上用于患者的最终产品。 2、相关专业术语 剂型:药物的临床给药形式,简称剂型,如颗粒剂、片剂 药物制剂: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如胰岛素注射液、红霉素眼膏剂等。 (二)药剂学的任务 1、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2、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化学药、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制备成适用于疾病的治疗、 教具 图例

3、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4、新辅料、新机械的研究与开发 5、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药剂学是以多门学科的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1、工业药剂学:是利用溶液的形成理论、粉体学、流变学、界面化学等的研究手段研究剂型以及制剂单元的基 本理论、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一门学科。 2、物理药剂学:是运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剂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 量控制等内容的边缘性学科。 3、生物药剂学:药物代谢的四个过程 4、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存在的方式与量变规律的学科 5、临床药剂学: 6、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补充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1、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2、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3、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 4、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5、有些剂型影响疗效 第三节药典、处方与GMP 1、什么是药典,现行多少版药典?(2015版第10部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 2处方 法定处方:一般多用于配制制剂,具有法律约束力,这类处方配制的制剂又称为“法定制剂”,如药品生产企 业生产的标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的药品就是法定制剂。生产法定制剂的处方必须是“法定处 方”,法定处方是不能随意改变成分和含量的,具有相对长期稳定的应用价值。 协定处方:部分医院根据本地区特点,针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集思广益,总结经验,制订出一些行之有效, 疗效较好的处方,为某医院或某地区医务人员共同遵照使用,称之为协定处方。 习题思考题第一题 课堂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讨论中来并动手操作,整堂课下来课堂纪律较好,总体评价与反思 来说不错。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一)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一) 中药药剂学课程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中药的 制剂和质量控制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准确地掌握相关 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中药药剂学课程主要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药的基本制剂和配 方的制备原理、方法及质量控制,掌握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并 能够正确使用计量器具和操作中药药剂制备器具。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技能,提 高其能力和水平,为其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中药药剂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基本制剂和配方的制备原理、方法 及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及中药 药剂制备器具的操作方法等方面。在教学中,应采用讲授、实验教学、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讲解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 量控制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的训练,并通过案例分 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药药剂学的教学重点在于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药的制剂方法和质量控制。教学难点在于中 药制剂的制作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操作过程需要注意许多细节 问题,要求教师在课程中给予学生充分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学生的

错误操作。 四、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 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考试评估和实验操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相关知识等理论知识,实验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规范等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制定考试方案和实验操作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勿过于苛求,务求切实可行。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 为了科学地评价本门课程教学效果,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学生问卷调查、课堂教学观察、实验操作评估等方式,分别从知识水平、实验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教学改进和提高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总之,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的制定对于提高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掌握相关知识极为重要,在制定教案时需要仔细斟酌,充分考虑各方面问题,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操作,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其水平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其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药剂学 教案

药剂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了解各类药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识别和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各类药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2.难点:不同药物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实际应用中药物制剂的合理选择和使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药物剂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剂型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介绍药剂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包括药物剂型的分类、制备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课堂练习: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 1.课堂练习: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采用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 1.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药剂学教材、参考书、课件等资源,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结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了解各类药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分

药剂学电子教案

药剂学教案 教研组:药学授课教师:蒋丽授课对象:13级药剂1、2班 章节一、绪论授课方式理论课 内容(一)概述授课时数2学时 授课周次第1周第1次 目的及要求知识目标:掌握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术语。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药物剂型对药效的重要性。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重点和难点重点: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术语。 难点:药物制剂的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 以欣弗案件引出药剂学的重要性。 2006年7月24日,青海西宁部分患者使用“欣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临床症状,青海药监局第一时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该省停用。随后,广西、浙江、黑龙江、山东等省药监局也分别报告,有病人在使用该注射液后出现相似临床症状。 主要用途:扁桃体炎、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等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也可出现肝肾功能异常… 药品流向:销往全国26个省区市,安徽最多… 违规灭菌造出害人“欣弗”: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2006年6月至7月生产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生产工艺改变如下图:

讲授新课: 一、介绍本章节学习内容 (一)概述 (二)药剂学的发展及任务 (三)药典及药品标准 (四)处方 (五)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二、介绍本次课学习内容: 1、药剂学定义 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3、剂型重要性 4、药物剂型分类 5、药剂学常用术语 三、强调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药剂学的含义、药物制剂的重要性及分类、药剂学常用术语。 难点:药物制剂的重要性的理解。 四、具体内容讲解: (一)药剂学定义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药剂学分为制剂学和调剂学。 制剂学(药厂):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处方或其他有关处方将原料药物制成适宜剂型

【教案】药剂学药科大学药剂学教学教案

【关键字】教案 药科大学药剂学教学教案

绪论 概述 一、药剂学的性质及其他常用术语 (一)概念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综合 性应用学科。 2、制剂:根据药典、制剂规范或处方手册,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 质量标准的药剂称为制剂。 3、剂型:由原料药物制成的,能直接应用于临床的药物的形式称为剂型。 4、药物与药品 5、原料药、半成品、成品 6、标示量 7、有效期、负责期限 (二)现代药剂学的分支 1、工业药剂学:是研究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有关问 题的学科。 2、物理药剂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 科学。 3、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化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 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理因素和药效之间的关系。 4、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并研究这些过 程与药物的药理强度的经时过程的关系的科学。 5、临床药剂学:是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

二、药物成型的必要性及剂型分类 (一)药物成型的必要性 1、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 (1)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 (2)剂型能调节药物作用速度 (3)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 (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 2、为适应药物性质的需要 3、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为运输、贮存、使用方便 (二)剂型分类 1、按形态分类 可分为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和气体剂型。 2、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剂: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2)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溶胶剂中药物心微细粒子(胶粒)状态分散;高分子溶液中药物以分子形式存在。 (3)混悬剂: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 (4)乳剂:油类药物或药物油溶液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 (5)气体分散型:液体或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

药剂学教案二:提高药品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药剂学教案二:提高药品安全性的有效方法药品安全性是一个涉及到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问题,因此,提高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学领域也有了很多新的方法和技术可以用于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本篇文章就是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以便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一、采用现代化设备 随着科技的发展,药学领域也不断地出现一些先进技术设备,这些现代化设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和保护药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以药物包装为例,封闭式包装、多层复合材料和氧化屏蔽材料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药品遭受外来污染或氧化变质的情况。在药剂制剂过程中,人们还可以采用UV灭菌超净间、卡特林反应器等高科技设备,来消除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从而提高药品的纯度和质量。 二、实行全面化和细节化的生产管理 现代生产实践表明,药品安全性不仅与药品本身有关,还与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监督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药品生产过程的全部环节的监管,进行全面化和细节化的生产管理。例如,在原材料、药剂和药品的质量控制方面,要严格遵守相关的GMP标准,保证每一批次的产品的制造过程始终保持一致性,从而保证达到制品

质量的稳定性。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品质管控,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控制指标,从而及时发现和排除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等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制品质量可靠、安全有效。 三、推行信息化和数字化制造 如今,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普遍趋势,药学领域也同样推行信息化和数字化制造,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品质。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我们可以对整个流程进行数据采集和监管,实现了对药品生产全流程的追溯和监控,有助于发现和及时处置可能引起药物安全问题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此外,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药品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从而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提升药品生产的效益。 四、提高人员技能水平 药品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是提高药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为此,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重视药品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注重个人责任。此外,企业还可以吸纳行业资深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指导,从而实现药品生产技能的全面提升。 结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