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认识

我对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认识

谭老师

一、新课程的理念

●强调课程的三维目标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关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课程

●科学探究不搞形式主义

三、新课程与高考

(黄恕伯先生的研究成果)

●独立思考是学生解题的基本条件

●实践意识是审题环节的基本素质

●掌握科学方法是解题的必要条件

四、教科书的作用

●教科书为课程目标导向,为学习方法导向

●教科书要成为教师的好帮手

●教科书要提供物理情景和学习资料

●教科书不是“圣经”

五、避免进入误区

●不可能对知识要求做出刚性的解释

一、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

抛体运动的研究

过去(教学大纲):“平抛运动(B)”

实际教学过程:

1. 实验结论――平抛运动由两个运动叠加

2. 在两个方向上计算它的位置

3. 在两个方向上计算它的瞬时速度

4. 计算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得到的是一套解决平抛运动的方法,不涉及斜抛运动

现在(课程标准):

“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

抛体运动”

建议的教学思路

1. 以红蜡块的运动为例,

研究解

决二维运动的方法

“我们看出蜡块是向右上方运动的。那么,蜡块的合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合运动的轨迹是直线吗?这些都不是单凭观察能够解决的。”

坐标

x = v x t

y = v y t

轨迹――消去t

y =

x y v v x 速度

v =22y x v v

2. 例题:求飞机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巩固以上方法。

悟出的道理:相互垂直方向的运动可以分别研究,然后求它们的合运动。

3. 把这个道理应用于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 F = 0, v 0 = v , x = vt

竖直方向F = 重力,加速度 = g ,v 0 = 0,y =2

1gt 2

速度的大小…… 速度的方向…… 轨迹……

4. 如果抛出时的速度不沿水平方向,那么……

得到的是解决抛体运动的一般性方法

又如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过去:

绳系石块的圆周运动→石块受力指向圆心→加速度也指向圆心 现在:

提倡理性思维

然而

直接经验的作用――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方法

学生学过科学课程之后,将

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看世界

提高了认识世界的能力

又如

同时的相对性

“狭义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

受到什么启示?

1. 提倡以事实为基础的理性思维

相对论以深奥难懂著称。其实,以少数不深奥、不难懂的原理为基础,经过可信的逻辑推理,你会看到,那些神奇的结论竟是十分自然的!

2. 科学的方法与科学的价值观

经验-实验

假设-理论

实践的检验

3. 体会人的直接经验的局限性――仍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再如

“初步了解广义相对论的主要观点以及主要观测证据”

理性思维与实践――

目的仍在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过去:

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

我们希望:

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

例如

公式x =2

1at 2的得出(课堂实录)

老师拿来了一位往届同学所做的“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见下表),表中“速度v ”一行是这位同学用某种方法(方法不详)得到的物体在0、1、2……5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原始的纸带没有保存。

以下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老师:能不能根据表中的数据,用最简便的方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

学生A :能。可以用下面的办法估算:

x =0.38×0.1+0.63×0.1+0.88×0.1+1.11×0.1+1.38×0.1

= ……

学生B :这个办法不好。从表中看出,小车的速度在不断增加,0.38只是0时刻的瞬时速度,以后的速度比这个数值大。用这个数值乘以0.1 s ,得到的位移比实际位移要小。后面的几项也有同样的问题。

学生A :老师要求的是“估算”,这样做是可以的。

老师:你们两个人说得都有道理。这样做的确会带来一定误差,但在时间间隔比较小、精确程度要求比较低的时候,可以这样估算。

要提高估算的精确程度,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一个方法请大家考虑:如果当初实验时时间间隔不是取0.1 s ,而是取得更小些,比如0.06 s ,同样用这个方法计算,误差是不是会小一些?如果取0.04 s 、0.02 s …… 误差会怎样?

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又如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过去:如何如何操作……得出什么结论 现在

实验方法 所用装置如图。

重物的质量用天平测出,纸带上某两点的距离等于重物

下落的高度,这样就能得到重物下落过程中势能的变化。

重物的速度可以用大家熟悉的方法从纸带测出,这样也

就知道了它在各点的瞬时速度,从而得到它在各点的动能。

比较重物在某两点的动能与势能之和,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要注意的问题

1. 重物下落过程中,除了重力外会受到哪些阻力?怎样减少这些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2. 重物下落时,最好选择什么样的两个位置作为过程的开始和终结?

3. 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重复进行多次实验,还可以在一次下落中测量多个位置的速度,比较重物在这些位置上动能与势能之和。

4. 实验报告中要写明这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主要实验步骤、数据的分析、结论,以及对结论可靠性的评估(包括对可能产生的误差的分析)。

速度的测量 利用纸带测量瞬时速度,所用的方法

大家已经熟悉……学过了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并且已

经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我们就可以用一个更简单、更准确的方法测量重物下落时的瞬时速

度了。

如果A 、B 、C 是纸带上相邻的三个点(如图)……所以

v B = AC v

……

体现了:独立思考,师生互动

二、关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课程

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是课程理念的体现以上课堂实录为一例,以上实验也是一例

前人探究的历史也是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教育的很好素材

例如

量子论的建立

19世纪,经典的力学、电磁学、统计物理学取得了极Array大的成就。威廉·汤姆孙1900年元旦,回顾了物理学过去

几百年的发展,充满自信地宣称:科学的大厦已经完成,未

来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些修补的工作就可以了。不过他也承

认,“明朗的无穷中还有两朵小小的、另人不快的乌云。”

黑体辐射――经典电磁学――矛盾――

普朗克假设――推理(数学)――验证

●科学探究不搞形式主义

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不是新八股

不追求探究的“完整性”

科学探究没有一定的模式

“要素”不等于“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不一定都要做实验

要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

超重和失重(课堂实录)

讨论:乘电梯时的感觉

看录像:在电梯中,人站在体重计上,展示电梯运动时读数的变化

演示:手提测力计,下面有砝码,观察上下运动时读数的变化

小结:加速运动时读数会有变化

什么道理?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研究!

分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得出定量关系

讨论:各种情况下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超重和失重

讨论: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航天活动中的超重和失重

演示+看录像:漏水的瓶子,自由下落时不再漏水

练习:解计算题

另一种意见:走到电梯中去,实际测量电梯运动时读数的变化,总结规律,这才叫探究

――没有必要

三、新课程与高考

(黄恕伯先生的研究成果)

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是学好物理学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

●独立思考是学生解题的基本条件

学生在新课程中养成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解题奠定了良

好的基础

●实践意识是审题环节的基本素质

实践活动:按图制作飞镖,抛出后观察飞镖飞行方向的变化和落地时插入泥土的方向。

实践活动:“墨水旋风”

例(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Ⅱ第25题)

一个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个方桌

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 边重

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

平的且垂直于AB 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加速度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 表示重力加速度)

解 设圆盘质量为m ,桌长为l ,圆盘相对桌布、桌面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于是

μ1mg = ma 1 ①

μ2mg = ma 2 ②

设圆盘离开桌布时的速度为v 1,相对桌面移动了距离x 1,然后又在桌面上运动了距离x 2后停下,因此有

v 2 = 2a 1x 1 ③

v 2 = 2a 2x 2 ④

圆盘不会从桌面掉下的条件是

x 1 + x 2 ≤2

l ⑤ 设圆盘在桌布上运动的时间为t ,这段时间内桌布相对桌面移动的距离为x ,

飞镖和“墨水旋风”

于是有

(根据实际情况不难想到:桌布加速度的大小影响圆盘在桌布上的运动时间t )

x =

21a t 2

⑥ x 1 =2

1

a 1 t 2 ⑦

x = x 1 +2

l

解得

a ≥g 12

2

12μμμμ+ ⑨

本题满分:20分 平均得分:3.5分 难 度:0.175

例:一个题目

要测量一个准确弹簧秤内弹簧的劲度,说出至少需要的器材。 错误答案:砝码和刻度尺。没有知识问题,缺少实践意识。

意识很难通过集中灌输来建立

新课程的各种体验性活动有利于实践意识的形成

●掌握科学方法是解题的必要条件

新课程注重使学生掌握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方法通常指解决某个问题的程序。理解某个方法并不等于会运用这个方法。运用某一方法的前提是具有运用这种方法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建立难以通过“讲”来完成,它需要经历相应“过程”的体验。

新课程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例题

来自质子源的质子(初速度为零),经加速电压为 800 kV 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形成电流强度为1 mA 的细柱形质子流,已知质子电荷e = 1.60×10-19 C 。这束质子流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________。在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均匀的。在质子束中,与质子源相距l 和4l 的两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其中的质子数分别为n 1和n 2,则n 1与n 2之比为 _______ 。

思路:质子在全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速度变);在极短长度内可看为做匀速运动(速度不变)。

知识:●匀加速运动 v 2 =2al

●匀速运动 Δs =vt ●相等长度下n 与Δs 成反比

难点:学生缺乏“变与不变”的思想

高考统计:得分率0.093,主要错在后一问。多数学生不会运用“变与不变”的思想分析具体的问题。

——“变与不变”的思想在新课程中的体现举例

新课程对重要方法的教学进行了系统化、结构化的处理

例如:对于“变”与“不变”关系的处理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P18)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般说来,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运动的快慢也不一定是时时一样的,所以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 )。

显然,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为了使描述精确些,可以把Δt 取得小一些。物体在从t 到t +Δt 这样一个较小的时间间隔内,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些。Δt 越小,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可以想像,如果Δt 非常非常小,

就可以认为t

x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instantaneous velocity )。

△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P23)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在图示的例子中,测量后计算得出的是D 、G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如果速度变化得不很剧烈,我们又不要求很精确,用这个平均速度粗略地代表E 点的瞬时速度,也未尝不可。然而,如果把包含E 点在内的间隔取得小一些,例如图中的DF ,那么根据D 、F 两点间的位移Δx 和时间Δt ,算出纸带在这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E 点时的瞬时速度,就会更准确。

△讨论:已知各时刻速度,是否可以估算位移(P40)

老师拿来了一位往届同学所做的“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见下表),表中“速度v ”一行是这位同学用某种方法(方法不详)得到的物体在0、1、2……5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原始的纸带没有保存。

以下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老师:能不能根据表中的数据,用最简便的方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

学生A :能。可以用下面的办法估算:

x =0.38×0.1+0.63×0.1+0.88×0.1+1.11×0.1+1.38×0.1 = ……

△推导:用v - t 图象导出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P41)

△做一做:通过照片估算照相机的曝光时间(P47)

△探究:怎样计算变力做的功?(物理2

P16

例:一道高考题

真空中速度为v = 6.4×107 m/s 的电子束连续射入两平行极板之间,极板长度为l = 8.0

×10-2 m ,间距d = 5.0×10-3 m 。两极板不带电时,电子沿两极板之间的中线通过。在两极板间加50 Hz 的交变电压u = U 0sin ωt 。如果所加电压的最大值U 0超过某一值U c 时,开始出现以下现象:电子束有时能通过两极板;有时间断,不能通过。

(1) 求U c 的大小。

(2) U c为何值才能使通过的时间Δt通跟间断的时间Δt断之比Δt Δt断= 2 : 1?

通:

习题训练之所以受到普遍重视,甚至发展为“题海”,就是只有经历过程才能学到方法。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题海”练习是一种盲目、杂乱、单调和简单重复的过程。

如何把学生的习题训练,改进成目标科学、程序清楚、形式多样的优化过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

肤浅的、形式主义的做法不等于新课程

单纯的操练不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最佳途径

四、教科书的作用

●教科书为课程目标导向、为学习方法导向

正文以及“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实验”、“演示”等各种栏目都要为此服务

例如

第一宇宙速度的引入

思考与讨论

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巨大的

拱形桥,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

的半径。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

况: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地

面对车的支持力是零?这时驾

驶员与座椅之间的压力是多

少?……

(探究式学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论证,以及评估、交流与合作)

例如

强相互作用的引入

说一说

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

(探究式学习――提出问题)

例如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图示为橡皮条GE在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

沿着直线GC伸长……所以力F等于F1和F2的

合力。

在力F1和F2的方向上各作线段OA和OB,

使它们的长度分别表示力F1和F2。以OA和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量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

角线的长度。

可以看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对角

线OC表示出来。

某种新课标教材

图甲表示橡皮条GE在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

沿着直线GC伸长……所以力F等于F1和F2的

合力。

我们需要研究的是:合力F与分力F1、F2有什么关系?

探究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 几个力的方向是沿着拉线方向的,因此要把拉线的方向描在木板的白纸上。

2. 几个力的大小由所挂砝码决定,用力的图示法在纸上画出表示几个力的箭头。

3. 怎样表述合力的大小、方向与分力的大小、方向的关系?

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分力的箭头端连接,也许能够得到启示。

4. 得出你的结论后,改变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上述实验,看看结论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只写做法,不写将要出现的现象,更不写结论。目的:

鼓励学生

――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

――改变学习方法

●教科书要成为教师的好帮手

循序渐进,分散难点

(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

“没有不能攀登的高山,只有上不去的台阶”

(泰山:1 524 m;一个峭壁:5 m)

在教学设计上多替教师做些工作

例如

矢量的教学――不要“一步到位”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指出特点:大小、方向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中发,向北走了40 m,

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

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

法则吗?

(这时还不要求得出这个法则,但要思考)

(3)通过实验“得出”矢量的加法

(4)给出矢量的科学定义 强调两点:

有方向

平行四边形定则

(5)通过“说一说”深化矢量相加的法则

一个物体的速度v 1在一小段时间内发生了变化,变成了v 2,你能根据v 1、v 2,按照三角形定则,找出变化量Δv 吗?

●教科书要提供物理情景和学习资料

提供物理情景例1

提供物理情景例2

滑动摩擦与静摩擦

提供学习资料例1

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

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

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 6 cm,拍摄到的石

子位置A距石子起落点的竖直距离约 2 m。怎样

估算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

石子从A到B的运动能否按匀速运动处

理?

――“变”与“不变”的关系

提供学习资料例3

科学漫步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手持式

我对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认识

我对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认识 谭老师 一、新课程的理念 ●强调课程的三维目标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关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贯穿于整个课程 ●科学探究不搞形式主义 三、新课程与高考 (黄恕伯先生的研究成果) ●独立思考是学生解题的基本条件 ●实践意识是审题环节的基本素质 ●掌握科学方法是解题的必要条件 四、教科书的作用 ●教科书为课程目标导向,为学习方法导向 ●教科书要成为教师的好帮手 ●教科书要提供物理情景和学习资料 ●教科书不是“圣经” 五、避免进入误区

●不可能对知识要求做出刚性的解释 一、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 抛体运动的研究 过去(教学大纲):“平抛运动(B)” 实际教学过程: 1. 实验结论――平抛运动由两个运动叠加 2. 在两个方向上计算它的位置 3. 在两个方向上计算它的瞬时速度 4. 计算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得到的是一套解决平抛运动的方法,不涉及斜抛运动 现在(课程标准): “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 抛体运动” 建议的教学思路 1. 以红蜡块的运动为例, 研究解

决二维运动的方法 “我们看出蜡块是向右上方运动的。那么,蜡块的合运动是匀速运动吗?合运动的轨迹是直线吗?这些都不是单凭观察能够解决的。” 坐标 x = v x t y = v y t 轨迹――消去t y = x y v v x 速度 v =22y x v v 2. 例题:求飞机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巩固以上方法。 悟出的道理:相互垂直方向的运动可以分别研究,然后求它们的合运动。 3. 把这个道理应用于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 F = 0, v 0 = v , x = vt 竖直方向F = 重力,加速度 = g ,v 0 = 0,y =2 1gt 2 速度的大小…… 速度的方向…… 轨迹…… 4. 如果抛出时的速度不沿水平方向,那么…… 得到的是解决抛体运动的一般性方法 又如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过去: 绳系石块的圆周运动→石块受力指向圆心→加速度也指向圆心 现在: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范文大全(精选5篇)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23版解读〔精选5 篇〕 篇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范文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方法、场所不失时机地浸透美育,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之中轻松、全面地认识物理规律,掌握并正确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步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如此对进步物理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美育情境,降压减负,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美 课堂美育环境创设,需要通过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从而喜欢物理学,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验教学。物理教学以物理实验为根基,每个测量、测定中研究型实验、老师演示实验、课外兴趣实验,无不给学生留下真实感。尤其是演示实验选用的简单易操作的器材,越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用具,教学效果越显著。 2、直观教学。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可采用挂图、放映幻灯片来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直观感。

3、激趣设疑。物理是融知识性、科学性、兴趣性于一体的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开展有趣的实验,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实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用弹弓研究动、势能转化,用青霉素瓶做大气压存在等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提出设问,让学生考虑,随着教学展开而提醒谜底,学生可以知道物理知识来于人类社会消费理论和生活之中。 二、挖掘课本美育素材,展现美 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它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的功能,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兴趣性于一体,蕴含大量美育素材,详细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感染美。课本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能以其美的形象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如介绍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究、勇于求真、追求进步的信念;以辩证唯物思想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用详细的事例和大量的图示描绘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工作者对物理学开展的奉献,如墨翟的小孔成像、汉代砖刻图片、滑轮使用记载、明代创造的火龙、现代超导的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XX年高中物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XX年暑假高中物理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xx中学廖xx 我参加了本次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学习。培训中我看了视频讲座、学习了文本材料、学员评论以及相关资料等。使我受益非浅,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认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通过培训,深深地感知,高中新课程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应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正如专家所说的,去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

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近学生的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知识点,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讲课时,不拘泥于教材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物理新课改后,需要学生接触学习很多的信息,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量、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利用信息技术能演示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搜集生动的素材,让学生感受,降低了教学难度。以计算机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新课改提供了机遇,要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也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很多东西,这次的培训学习,我的确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作为新

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第一篇: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科学探究贯穿全书 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作用,物理教科书虽然没有专门的“科学探究”栏目,但科学探究贯穿全书。,通过自己的探究,变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科学探究。 物理教科书从整体上是探究的思路展开的,例如,全书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物体的运动是复杂的,如果物体是一个个只有质点,建立质点概念,教科书是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思路展开。没有大小的点,问题就简单了,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这样的人。…… 又如在第二章开始时,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运动遵从什么规律?提出这样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事例。要学生从积极参与、勇于实践,要学生体验从实验研究中获取数据、做出图象、分析图象,寻找规律的科学是思维方法。所以此实验不能放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关系”之后,否则就违背了探究式“学习的宗旨。 高中物理的科学探究有实验探究,也有完全没有实验活动的探究。 一些探究性很强的实验,在课题中都明确标示,例如,第二章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第4节“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等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根本区别在于结论的未知,这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进行教学时,适当的环节综合提示,帮助学生给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又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保持学习的探究性。 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探究,即理论上的探究,如第七章第五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第五章“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等,这类不涉及实验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提示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台阶,能够不太困难的走下去,同时又保持教学内容的探究性。

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心得体会

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李积福 通过学习,深有体会。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只要我们加强认识,积极探索,定能找到得心应手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性,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随着创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经由宏观的理论建构、机制探索转向微观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却没有这种思想。例如:万有引力的应用,测定单摆的重力加速度,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教师应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采用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实验的原理.充分利用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课程改革.利用神奇的图片,大自然的物理现象,从物理角度较明确地表述科学探究,改变以往呆板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尊重学生的需求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课堂教学将积极促使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科学家们

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多层次的展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幅度的发展。 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

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新感受-2019年文档

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新感受-2019年文档 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新感受 一、丰富的“餐饮”系列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 运动和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选修系列1——选修1-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2——选修2-1﹑选修2-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加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物理,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3——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二、高中课改物理课程设置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 选修课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有两本书,适用于文科学生选修,第二个模块有三本书,适用于技术类学生,第三个模块有五本书,适用于理工类的学生。 新课改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第一个变化是所有的物理学名词后面都标有英文专业术语,体现与国际化的接轨。信息化的元素非常明显,教材里面列举了许多的网站供教师和学生查询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第二个变化是教材编著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

普通高中物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普通高中物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

学习高中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学习高中物理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新课标对课程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2.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

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 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二、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

普通高中物理2023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5篇)

普通高中物理2023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 选5篇〕 篇一:普通高中物理2023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群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的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老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开展和人的终身开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才能、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的由原来的一维目的转向三维目的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根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开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开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根底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理论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消费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才能。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开展科学思维才能。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1 本学期在以前学习的根底上连续学习《课程标准》,并努力把《物理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相互协作、积极探究,大胆改革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仔细学习《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理念。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已经全面铺开,因此,对任何一个高中的物理教师而言讨论新教材,根据高中学生的共性特点和认知构造,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当完成初高中物理连接学习,培育学生自学、探究和创新力量,表达《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非常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新课程教学,我也深深感知,新课标下物理教学与旧课标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以下是本人在学习物理新课标以及一学期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1、教学理念上的差异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意学问的传授转变到注意学生学习力量的培育,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

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学问产生和进展的过程,培育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创新思维力量,重视学生的可持续进展,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力量。我们必需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悦耳课为主动参加,变单纯学问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看,让学生自己思索,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在新教材中,特别注意设置问题的情境化。在必修 ①必修2、选修3—1中的增加了许多学生试验。首先通过思索题,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独立思索、能动探究,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通过思索题“试验观看填写以下表格,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让学生先独立思索,可以自己动手试验,观看现象,得出结论;然后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归纳出最终的结论。 ②教学过程上的差异。新课程标准下,要求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承受—记忆—仿照和练习转化为探究—讨论—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学问的教学观向培育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觉问题的力量。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看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端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力量,发觉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看力量、自学力量、试验力量、思维力量和创新力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时,电表的改装不再是一节新

我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看法(精选五篇)

我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看法(精选五篇) 第一篇:我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看法 我对物理新课程改革的看法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是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急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而提出的。 长久以来,有很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如教学方式过于单 一、学生学习被动、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等,而且,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认可度更高,这也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因此我认为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目的在于促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教与学改革两方面沿正确、有序的方向进行;促使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使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赖于常规。我们要让学生结合实践,独立思考,经过内化、组合、探究,获取新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使自身的内部状态和外显行为发生变化、升华。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促进学生获得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此,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新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尝试对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出具体解释、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评价,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而且真正认识规律发现的复杂性和科学探

高中物理新课程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新课程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新课程心得体会8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物理新课程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 2、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

对高一物理新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对高一物理新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篇:对高一物理新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对高一物理新课程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新教材的整体认识 与老课程比,新课程高中物理学习有很大的差异和变化。高中物理新教材重视情景展现,注重过程探究,强调以社会生活为原型的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用现代信息新技术研究物理实验中的技能。一句话,新教材的高中物理学习更需要学习者本身的实践、探索、思考和感悟,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到物理学不仅是深奥的,更是美好的、有趣的,而且是充满哲理的,从而鼓励学生拓展关于物理知识的疆界。 新课程的高中物理学习的成功,关键在于改变学习方式,培养正确的学习观。这就要求学生要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当今的时代是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复杂的学科知识单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已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课程改革提出要向同学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身、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的要求,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来讲,要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高负低效的学习方式,从一切为着分数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面提升自己的“主动学习”。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会“量体裁衣”,选择好有利自己发展的物理课程内容、物理课程深度学习,从习惯于“全面学习”到学会“选择学习”,使每一个人有全面的、均衡的并且富有个性的发展。为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我们高一物理备课组形成以下几点共识: 首先,教育观念要更新转变。应该清楚地了解到知识的选择性,在内容、习题的选择上合理取舍,使学生学有所得。“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既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 其次,坚持在课堂上创造探究学习的物理课堂氛围,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推理、讨论,切实改变机械训练、题海战术、

高中物理新课标感悟心得

高中物理新课标感悟心得 高中物理新课标感悟心得(通用13篇) 高中物理新课标感悟心得篇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解读新课标,教师们花了力气,学生费了时间,可教学目标却不能有效达成,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因此,笔者反复回顾和思考及验证,有以下心得与大家商榷。 误区之一:以速战速决的过程替代科学探究 例如“电磁感应”的教学,新教材用三个课时逐渐展示,其内容与人类认识“电磁感应”的过程相一致。对于初学者是一个环环相连、逻辑线索清晰的整体,并通过大量的实验等丰富的素材给学生一个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较完整的过程。但有的教师只简单地介绍几位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作为科普讲座式轻描淡写地带过,就讲大量的习题,使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把“理论”与“习题”教学对立起来的做法,看似节省了所谓“理论”教学的时间用于“习题”教学,却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体会探究的过程既是学习的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误区之二:以肤浅的提问当作探究教学 个别教师把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表述划分为很多支离破碎的“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小问题不停地问;有的教师上课的设计以“读一读”、“看一看”、“背一背”、“做一做”、“练一练”、“思一思”的`互动形式使课堂教学程序化。上述教师的方式和做法对活跃课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肤浅的提问与表面热闹的教学形式,造成了教学的低效率。

谈谈你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修改版]

第一篇:谈谈你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谈谈你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突出了实践,强调了知识运用于生活、技术、社会,重视发挥物理课程在科学素养、情感态度、社会价值观等领域的教育功能,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在能力要求上,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为根本的培养目标,与以往的一味追求使学生获得系统、严密、准确的物理知识观念相比较,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 采用模块教学——增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高中物理课程将高中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三个系列共12个模块,物理 1、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是所有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使学生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选修1系列包括两个模块,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2系列包括三个模块,比较注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3系列包括5个模块,本系列各模块侧重让学生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高中物理课程采用“模块教学”,就使得新课程变得更加灵活、开放,更富有弹性,拓展了课程内容覆盖的范围,拉大了不同系列和课程间在深度和难度上的差距,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兴趣爱好,是过去长期采用的学科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配合新课程在其他方面的改革,保证新课程所追求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目标的实现。 二、实验的安排不同——充分体现科学探究 以往的教材都是将实验集中于教材的最后,而且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没有丝毫作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实验穿插于课本当中,都采用了实验探究在学习结论的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探究内容的增多,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交流合作等科学素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阅读材料的变化——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高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8篇

高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8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汇报材料、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