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大林寺桃花古诗

三年级下册大林寺桃花古诗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翻译: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大林寺桃花-古诗-赏析

大林寺桃花-古诗-赏析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3、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4、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5、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题释】 庐山有上、中、下大林寺。中寺在锦涧桥北,是由晋僧慧远建;下寺即旧资圣寺,在锦涧桥西;此诗所指为上大林寺,遗址在今天的花径公园内,为晋代名僧昙诜所建。大林寺之北为大林峯,传晋僧昙诜“杂植花木,郁然成林”,故峰名“大林”,寺也名“大林”。今大林寺已废。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原文、译文及赏析(附作者简介)

《大林寺桃花》赏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 词 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5.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7.晚春〔唐〕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9.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4.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5.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6.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7.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8.饮中八仙歌〔唐〕杜甫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19.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古诗 导语: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从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间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都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开始;刚刚开始。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简介: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虽知几年京宫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这首《大林寺桃花》小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又令人深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中的又一珍品。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细腻观察的慧眼,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难以写出来的。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

大林寺桃花古诗原文及翻译

大林寺桃花古诗原文及翻译 《大林寺桃花》古诗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以下是《大林寺桃花》古诗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翻译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 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刑部尚书。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古诗 导读: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译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及译文 1、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5、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古诗专项训练】《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古诗专项训练】《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诗人从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到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写起。然后由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他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这种感慨,从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歌前两句描写初夏,百花已经凋零,但却在深山这座寺庙里见到刚刚盛开的桃花。在用词上,作者非常讲究,诗一、二句中的“芳菲尽”与“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字面上是记事写景,而实际上是写感情和思绪的跳跃——由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转为惊喜之情。而且,首句的“人间”并非仅仅是“山寺”的对仗工整,它的着意斟选,意在表达一种特殊感受:这一奇遇、这一胜景,让人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神话中的仙境。 第三句紧跟着说“长恨春归无觅处”,间接表明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热爱,对春光已逝的惋惜。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做铺垫,第四句“不知转入此中来”虽未直接抒情,但作者的惊喜之意已全然溢于言表,令读者深为共鸣。 本诗中,诗人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并采用对比和拟人的手法,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天真可爱。短短的四句诗里,从内容到语言都并不深奥,简单易懂,但却包藏着十分自然、深刻的情感,因此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思维导图记忆法

1. 大林寺桃花 _______芳菲尽,_______始盛开。 长恨_______,不知_______。 【小题1】 1. 将古诗补充完整。 【小题2】 1. 这首诗是①代诗人②写的。 【小题3】 1. 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尽:①始:②觅:③ 【小题4】 1. “芳菲”指①。诗中与“芳菲尽”相呼应的短语是“②”。【小题5】 1. 登山前,诗人为①而遗憾,登山后,诗人看到②又感到惊奇。【小题6】 1. 大林寺的桃花开花的时间晚是因为()

【小学古诗词】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大林寺桃花(带译文简析)

【小学古诗词】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大 林寺桃花(带译文简析)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小学三年级描写桃花的诗句

小学三年级描写桃花的诗句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描写桃花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晚桃花作者:白居易 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 下邽庄南桃花作者:白居易 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 大林寺桃花作者: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寄题忠州小楼桃花作者:白居易 再游巫峡知何日,总是秦人说向谁。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 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作者:白居易 晓报樱桃发,春携酒客过。绿饧粘盏杓,红雪压枝柯。 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停杯替花语,不醉拟如何。 崦里桃花作者:顾况 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间杏叶落仙坛。老人方授上清箓,夜听步虚山月寒。 题百叶桃花作者:韩愈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六州歌头(桃花) 作者:韩元吉

东风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 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 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支。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销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山舍南溪小桃花作者:李九龄 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可怜地僻无人赏,抛掷深山乱木中。 绯桃花作者:李咸用 茫茫天意为谁留,深染夭桃备胜游。未醉已知醒后忆,欲开先为落时愁。 痴蛾乱扑灯难灭,跃鲤傍惊电不收。何事梨花空似雪,也称春色是悠悠。 桃花作者:李中 只应红杏是知音,灼灼偏宜间竹阴。几树半开金谷晓,一溪齐绽武陵深。 艳舒百叶时皆重,子熟千年事莫寻。谁步宋墙明月下,好香和影上衣襟。 虞美人 (大红桃花) 作者:刘辰翁 鞓红干色无光霁。须是鲜鲜翠。翛然一点系裙腰。不著人间金屋、恐难销。 英英肯似焉支贵。漫脱红霞帔。落时且勿涴尘泥。留向天台洞口、泛吾诗。 夜看樱桃花作者:皮日休 纤枝瑶月弄圆霜,半入邻家半入墙。刘阮不知人独立,满衣清露

三年级关于描写春诗句(三年级描写春天诗句)

三年级关于描写春诗句(三年级描写春天诗 句) 1.三年级描写春天的诗句 原发布者:prx0131 小学三年级描写春天古诗 1、《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春思》【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4、《春词》【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5、《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范文阅读】 1、《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2、《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2.三年级的关于描写春的诗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氦粻份救莓嚼逢楔抚盲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