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古诗讲解

大林寺桃花古诗讲解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白居易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经验,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大林寺桃花》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歌描绘了作者在赏桃花时心中所生的感慨和情绪,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相互融合,表达出人生短暂、自然恩惠珍贵的思想感悟。

下面是《大林寺桃花》的全文及注释。

大林寺燕尾寺前溪水,

沿溪路上几千家。

九楼宾馆梦不到,

黄昏独坐斜阳下。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近来笙歌夜不停,

惊破霓裳羽衣曲。

注释:

大林寺:在唐代的西安市境内,为名寺。

燕尾寺:在唐代的西安市境内,为名寺。

桃花:指大林寺内的桃树花。

几千家:指大林寺前溪水两边居民的数量。

九楼宾馆:大林寺中的一座住宅,有九层,故称为九楼。

黄昏:傍晚的时候。

杳然:消失不见的样子。

别有天地非人间:形容美景如世外桃源,感叹这样的桃花景象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景。

笙歌夜不停:形容大林寺内夜间笙歌声不断,热闹异常。

霓裳羽衣曲:唐代的一首著名乐曲,多在宴会上演奏,其曲乐风格优美婉转,曲调高亢热烈,音乐意境象征华丽和欢乐。笙歌声与霓裳羽衣曲共现,显得更加热闹和繁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运用了淡泊诗境、双重意境和顿挫抑扬的手法,表达了唐代人对大自然景色和人间悲欢离合的情感抒发和精神追求。这首诗开拓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境界,被后人广泛传诵和借鉴。

白居易唐诗赏析:《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

白居易唐诗《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白话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参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假设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 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 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 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 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古诗词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从大林寺上看,好比天堂——人间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都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开始;刚刚开始。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译文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才刚刚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简介: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虽知几年京宫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这首《大林寺桃花》小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又令人深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中的又一珍品。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细腻观察的慧眼,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难以写出来的。 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

大林寺桃花全文内容及诗意

大林寺桃花全文内容及诗意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大林寺桃花全文内容及诗意 “擅越职分”,被贬江州司马 元和六年(811),白居易母亲陈氏失足落井而亡,白居易扶母亲灵柩回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安葬,并丁忧三年。元和九年(814),他回到朝廷,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是个闲职,活动范围仅限于东宫,不得臧否朝廷得失。但在偏僻山村憋了三年,白居易有太多想法希望表达出来,有太多的激情需要释放,该他说的、不该他说的,他统统想插一句。

大林寺桃花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是一首著名的唐诗,作者为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描绘了北 方春天桃花盛开的美景,以及人们在踏青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欢乐和惬意,寓 意深远,富有诗意和哲理。 大林寺桃花这首诗在整个唐朝是非常有名的,这首诗的名字的来历是唐代 故事。大林寺,是唐廷御花园中的一个地方。唐玄宗曾在此种下了一株杏树, 杏树还没开花时,唐玄宗要求大臣们参观,大臣们纷纷指摘杏树无花,唐玄宗 却说:“花未到时,自有花时。此时树在,花色未开,只得相待而已。”后来,果然在一年之后,这株杏树竟然开出了美丽的粉红色花朵,即是第一次的大林 寺花会。 而大林寺桃花这首诗则是在唐代的踏青活动中来的灵感。每年到了四月, 人们便会踏青游玩,大家会来到自然风景秀丽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踏春。而 大林寺地处都市,但却充满了自然的气息,这就成为踏春活动的重要场所。 大林寺桃花光辉照眼,诗中所描绘的桃花非常美丽,语言生动,颇具诗意,这首诗亦在这里开始被大家广为传诵。从此,大林寺桃花就成了一个典型的意境,一种崇高而美好的生活状态。

这首诗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春天的万物复苏,包括春雨、风、 阳光和绿柳。第二部分是描绘大林寺桃花,诗人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作者用诗情画意的笔触,把大林寺庭院中的桃花形态、颜色、 气息描述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和生机。第三部分是描绘游人,诗人描写游人踏青的欢乐和惬意,踩着细沙,浏览新绿,品尝甜酸,捉取昆虫。第四部分是作者深情地表达对友谊和爱情的思念和祝愿。 大林寺桃花的意义十分深远,它不仅仅是一首写景的诗歌,更是一种热爱 生命、向往美好、愉悦心灵的情感表达。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被公认为唐代关于春天、自然以及人文兼备的典型,深深地感染着后世诗人。 总而言之,大林寺桃花是著名的唐诗之一,描绘了北方春天桃花盛开的美景,以及人们在踏青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欢乐和惬意,充满诗意和哲理,充满 生命力和活力,至今仍是文学史上的典范之一。

大林寺桃花古诗的意思

大林寺桃花古诗的意思 概述 《大林寺桃花》又称《大林寺》,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它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借桃花之象来寄托思念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白居易独特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下面将从诗的文本、背景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解读《大林寺桃花》的意思。 诗的文本 《大林寺桃花》的诗文如下: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东篱折得开口笑,桃李争春事事知。 这首诗总体上由四句组成,采用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皆为平仄相间的“折”韵。诗中通过描绘桃花的开放与被采摘的过程,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其中,《大林寺桃花》有两个重复的“折”字,使整首诗构成了一种回环的形式。 背景 《大林寺桃花》的背景是作者白居易的遭遇。当时,白居易因犯事被贬为杭州 刺史,便开始了他在杭州的仕宦生涯。他住在大林寺,处处可以看到桃花盛开的景象。白居易的心情和生活境遇,都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 意义 《大林寺桃花》虽然是一首咏桃花的诗,但其中蕴含了更深层次的寓意和情感。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和逝去时光的思念,通过描绘桃花的盛开与凋零的过程,抒发了作者对流年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首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折花 是对美好事物的采摘,表明要及时珍惜并享受美好的时光。同时,这句诗也警示人们要及时行动,抓住时机。 接下来的一句“东篱折得开口笑”则描述了桃花盛开的欢愉场面。这句古诗表现 了春天的欢乐和生机盎然的画面,传递出一种快乐和喜悦的情绪。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欢喜与喜悦。 最后一句“桃李争春事事知”则将桃花的竞争与生机勃勃的场景与人世的竞争相 对应。桃李开花的盛况表明了万物复苏、众生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作者通过这个景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大林寺桃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大林寺桃花 体裁:诗 题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 名字:白居易 年代:唐代 描述: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翻译: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原文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参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

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大林寺桃花》)。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赏析二:思想内容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赏析三:艺术特色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将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赏析四:语言赏析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

《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古诗简介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翻译/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春天又来了。 注释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情况,白居易集有《游大林寺序》可参考:“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时、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恩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抵化城(指大化城寺),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即此诗)。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大林寺桃花》原文及翻译赏析2 原文: 大林寺桃花 朝代:唐朝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 作者: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注释】: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

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作者小传】: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赏】: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

大林寺桃花古诗注释诗意

大林寺桃花古诗注释诗意 引言 大林寺桃花,造化的神奇之处。桃花的美丽和神秘吸引着无数人去探索和解读,而其中一首古诗更加增添了桃花的诗意。本文将对大林寺桃花古诗进行注释,并探讨诗意所蕴含的意义。 众多解读 大林寺桃花古诗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诗歌作品。这首诗的诗意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下面将从景色、人生、禅境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桃花的景色 桃花作为一种美丽的花卉,其色泽娇艳欲滴,花朵盛开时如同云霞一般美丽。诗中的大林寺桃花给人一种幽静、悠远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这里的大林寺可以理解为寂静的庙宇,桃花在如此的环境中绽放,更加突显出其美丽和神奇。 人生的意义 大林寺桃花古诗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句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人们常常忽略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而桃花却能够在岁月更替中依然保持它美丽的笑容。这句诗告诉人们要学会接纳生命的变幻和不确定性,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挫折。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应像桃花一样,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微笑。 禅境的启示 大林寺是一个与禅宗密切相关的地方。禅境强调静心、冥想和对内心的觉察。诗中的大林寺桃花,正是在这样一种净化心灵的环境中绽放。这里的桃花象征禅境中的一种境界,桃花的美丽和生命力使人灵感迸发,帮助人们沉浸在这种禅境中。这首诗通过描述大林寺桃花,启示了人们追求心灵宁静和平静的重要性,倡导了通过禅修来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诗意的解读 大林寺桃花古诗正是在这种美丽景色和深刻思考中产生的。通过描绘大林寺桃花的美丽和神奇,诗歌呈现了桃花的诗意。利用桃花作为象征,这首诗在意境和语言上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诗意的美丽 大林寺桃花古诗的美丽源自于其精致而优雅的诗句。通过形容桃花绽放时的美丽、桃花的坚韧和生命力,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桃花的美丽、细腻和娇艳是这首诗的核心,也是表达诗意的关键。 诗意的神秘 大林寺桃花古诗远离了喧嚣和纷扰,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诗意。这种神秘感使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和桃花的不朽。桃花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其美丽和生命力使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诗意的启示 大林寺桃花古诗中的桃花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象征,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和谐。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应保持内心的坚韧和微笑,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挫折。 总结 大林寺桃花古诗通过描绘桃花的美丽和神秘,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来展现桃花的诗意。它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并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首诗教人们要珍惜当下,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微笑,以及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和谐。大林寺桃花古诗是一首感人而思考性的诗歌作品,通过其美丽的诗意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和启发。正如诗中所表达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应如桃花一般,保持内心的笑容和坚韧。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注释】: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 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 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 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 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阅读与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阅读与赏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阅读与赏析「篇一」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近。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阅读与赏析「篇二」 《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大林寺桃花古诗意思解释

大林寺桃花古诗意思解释 大林寺桃花古诗意思解释 1 唐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 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 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品读】 庐山雾凇 庐山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地标之一,文人墨客们自然对它厚爱有加,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题西林壁》,早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白居易和庐山的缘遇,要从他因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说起。在江州,白居易进入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琵琶行》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江州也成为白居易人生理想变革的重要转折地,之前春风得意、锋芒毕露,心怀“兼济天下”的使命;之后悠然闲适、无欲自足,寻求“独善其身”的恬淡。乐天从此真正乐知天命,顺应世事、圆融中庸,在世俗和高雅中竭力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人格的独立。

江州即今天庐山的所在地江西省九江市,而这首诗题目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大林峰上,与西林寺、东林寺合称庐山“三大名寺”。元和十二年(公元 817 年)四月九日,已任职江州司马两年的白居易,邀约了众好友共 17 人,从他新建好的遗爱草堂出发,到庐山峰顶的大林寺游玩。当他们一行人踏上大林寺地界时,就强烈地感受到物候环境的不同。时值暮春,庐山下平原旷野的桃花都已凋谢,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却含苞欲放,仿佛又回到了早春时节。白居易惊喜赞叹之余,随口吟诵了这首七言绝句,并挥笔题写“花径”二字,之后人们就把此地叫做“白司马花径”。因花木繁茂,景色宜人,花径在唐代曾被誉为“匡庐第一境”。 大林寺的桃花之所以开得迟,是受“山地气候”和“平原气候”差异的影响。在山地地区,气温随着地势的高度上升而相应递减。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就下降 0.6℃。庐山大林寺的海拔为 1035 米,而山脚下海拔不足 30 米,按照科学的计算公式,温差应该在6℃左右。加上大林寺所处的地理环境水气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气温会更低些,春天当然就来得迟缓了。 写这首诗时,诗人并不通晓这样精准的物候知识,但其中所蕴含的深邃意境,却让我们为之击节叹赏。人生何处不桃花?不用再纠结“人间”的“芳菲尽”,官场上的丑恶太多,无以找寻净土。“山寺”本就远离喧嚣,富有禅意,加上满园的桃花含苞待放,幽香静发,如同步入仙境,足以让人感悟到生命的另一种存在和延续。 从京城的仕途坎坷到大林寺的寻芳漫游,不正是朝向又一个春天?白居易已然觉知并很享受这样的转场,甚至在《庐山草堂记》中写到“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行山水之间,观四时美景,不正是人生的乐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