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表内乘法(一)》解读及重难点

二上:《表内乘法(一)》解读及重难点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9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数感。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培养学生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9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口算表内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遵循儿童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发展基本规律基础上,提供大量同数相加的现实情境,架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突出乘法意义的本质,使学生更加明白乘法的意义。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熟记2~6

的乘法口诀,并能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上的准备,也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一)通过情景图,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直观表象,使学生形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突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1.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学生概括加法算式的特征,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沟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

2.关注学生的直观经验。组织学生进行多样的,有层次的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加强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水平,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在活动和练习中,巩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模型,在算式比较和意义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水平。

(二)在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的兴趣,通过解决问题体会乘法口诀的必要性,从而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编制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乘法口诀的价值

1.利用教材上生动形象的实物图,旧知引入,利用几个相同数相加的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得数的由来,为编制乘法口诀积累感性经验。

2.在点子图、乘法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抢答、汇报,让学生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通过讨论、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逐步形成规范乘法口诀.

3.加强对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时,结合点子图的直观特点,再进行抽象练习,体会乘法口诀的应用价值.

4.强化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联系。教师可借助点子图的模型,写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将两者对应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乘法口诀

5.用多种方法加强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利用教材呈现的实物图,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再次让学生体验乘法口诀的价值,同时激起继续学习乘法口诀的愿望。结合点子图、算式、乘法口诀相对照排列,感受编制乘法口诀的规律,体会特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设计丰富、有趣有层次的练习,突出对乘法运算的合理选择和乘法口诀熟练运用

1.借助生动形象的直观情境,指导学生全面、有序观察,收集信息,能正确根据信息灵活选择运算的方法和口诀的运用,提高学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能力。

2.结合教材的现实情境,感受数据的特点,表征对情境的理解,积累感性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区分四则运算和乘法算式的运用方法,巩固对乘加、乘减式题运算的熟练掌握。

(四)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考和表达,重视培养学生的四能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研究素材,关注学生对问题解决过

程中的思维发展。即学生是如何理解和认识问题,能否说明选择方法的道理,进行数学表达和对问题的分析,从而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情境模型、摆学具或画图等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理解题意,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具体的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再结合图用概括的语言表征数学问题,将自己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外显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与运算意义进行联系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初步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能根据运算的意义,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通过检测学习效果,组织学生全面回顾自己的收获

1.组织学生把所学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分组交流,引导整理全面而有序,在交流中让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乘法口诀表,发现规律,沟通与乘法算式的联系,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内容,全面检测学习的效果,巩固根据乘法运算的意义和乘法口诀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熟练掌握所学2~6乘法口诀基础上,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注重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会回顾自己的

收获。在练习和交流中,分享知识收获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重难点突破

一、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突破建议: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通过3个层次来理解了乘法运算的意义。

动作水平。

用小棒摆一摆3个4、4个3,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感受相同加数与个数的区别。

(2)映象水平。

教师出示直观图片,学生概括出几个几,再写出加法、乘法算式。

符号水平。

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直接改为乘法算式。

如:6+6+6=()()=()()

二、理解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突破建议:

(1)比较3+3+3+3+3=15与35=15,这两个算式的数据有何不同?第二个算式的5表示什么意义?你喜欢哪一种算式?为什么?

(2)为什么和+看齐来很像但又不一样?

(3)根据表述写算式。

2个4相加 2与4相乘 2个4相乘

三、理解乘法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突破建议:

经历逐步累加几个5的计算的过程,通过箭头表示累加的过程,并反复追问:几个5相加得数是多少?

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引出规范的乘法口诀,体验乘法口诀简洁、规范、朗朗上口的特点。

注意:在书写乘法口诀时运用汉字;乘法口诀将较小的乘数放在前面;采用小九九减轻了学习负担。

四、熟记5、2、3、4的乘法口诀

突破建议:

(1)按顺序背诵口诀,找到口诀的规律:后一个口诀比前一个口诀多一个几,如:3的口诀中,后一句的积比前一句的积多一个3。

(2)将口诀补充完整。

将口诀的后半部分或前半部分补充完整,做到灵活运用。一五()

三五()

()五二十

()五一十

二三()

四()二十

()三得六

()四得八

(3)以对口令或开火车的形式练习乘法口诀,先师生对,再生生对。

五、熟练运用2、3、4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建议:

(1)做一做的第2题: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练习十一第8题。

1个秋千坐2人,2个秋千坐()人,3个秋千坐()人,4个秋千坐()人。

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乘法口诀意义的认识,如二三得六,不仅可以表示2个3是6,还可以表示3个2是6。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过的乘法口诀。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现实情境是学生列算式的依据,也是确定怎样计算的依据,因此必须清楚地把握情境的特征。

突破建议:

(1)呈现坐木马的情境,让学生说说看到的信息,并提出问题:4个木马一共做了多少个小朋友?

学生列式,重点理解33+2=11和34-1=11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并用小棒摆一摆,领悟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思考:为什么算式不同,得数却相同?它们的意义有何异同处?

七、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建议:

(1)做一做中的第1题。

既可以用乘加,也可以用乘减列式。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看图列式: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列出不同的算式。

横看:63+5 64-1

竖看:45+3 46-1

(3)练习十二第5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比较哪个图形中灰色的正方形多?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编制并熟记6的乘法口诀

突破建议:

(1)出示豆荚,获取信息:每个豆荚有6颗豆子,一共有6个豆荚。以列表的形式将豆子的颗数填在相应的豆荚数的下面,说说自己的发现。根据发现来编制口诀。

(2)按顺序背诵口诀,找到口诀的规律。

(3)师生对口诀,不仅对后半部分,也要对前半部分,提高学生对口诀的熟练程度,如:

二六()()六十八

九、通过画图理解题意,并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突破建议:

出示例题:

?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有2排桌子,一排5张,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根据题意先画图(指导学生用最简洁的符号代替物体,提高学习的效率),然后进行比较,每道题中的4与5分别表示什么?(第1题中表示4个5,第2题中表示1个5和1个4。)再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2)出示类似的问题巩固解题方法。

?大合唱节目有3排,每排8人,一共有多少人?

?舞蹈节目有2排,一排3人,一排8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先独立解决,指定一名学生板演,然后学生进行评价汇报(注意用语言叙述表征数学问题),最后谈谈在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表内乘法(一) 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情境解决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 (2)分析区别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 (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扩大学生参加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题型的能力。 (4)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 难点:分析区别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计算。 ①3个4相加是多少? ②5个2相加是多少?

大家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加法问题和乘法问题的区别,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3)教师板书课题,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 二、探究新知 1.贴近生活,激情导入。 师:看来大家对旧知识掌握得都很好,老师很高兴,那大家能不能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数学”。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小精灵聪聪在参加聚会的时候,遇到了以下数学问题: (1)出示问题。(教学例7) 问题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问题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2)引导观察。 师:观察这两个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读题,让学生学会搜集题目中的有效信息。 2.自主学习,探究体验 (1)引导探究。 ①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1。 指导学生拿出手中的方形纸片,让学生想一想,摆一摆,并列式解答。同桌交流。 ②学生汇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共11篇,含教学反思)

第4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P47、48页,例1、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乘数和积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要准备气球、梨和熊猫图,学生准备小棒、练习本、红花、小圆形、梨和熊猫的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数一数:小飞机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15有1+1+……+1+1=15 几个1相加? 15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3人,一共有5个3相加,3+3+3+3+3=15还有别的算法吗?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对呀, 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板书:“乘法” 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 1)1+1+……+1+1=15×1或 1×15 2)3+3+3+3+3=5×3或3×5 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15乘1, 1乘15, 5乘3,3乘5。 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教案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本章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计算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2~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相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学生学习加法之后,利用相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这样编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多种活动学习知识。 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的基本途径。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 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 1.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先教学5的乘法口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促使师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和认识每句口诀的含义上来。为进一步学习2,3,4和6的乘法口诀打好基础。 3.注意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或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1 乘法的初步认识…………………………………………………………………………1课时 2 练习九……………………………………………………………………………………1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材分析青岛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材分析青岛版 一、单元知识基础与后续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的起始学习阶段,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的基础。教材以“看杂技”为主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很容易使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口诀的编排有自己的特色,与传统的乘法口诀有所不同,传统的“小九九”2、3、5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九句口诀记忆起来有困难,所以本单元的乘法口诀都是5句。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2、3、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2.熟记2、3、5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每句口诀的实际意义,掌握编制5的口诀的方法,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特征,给学生自己探索乘法口诀的时间和空间。 关键:乘法口诀的编写和意义,并能够应用所学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小棒、圆形纸片、乘法表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计6课时 1.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1课时 2.信息窗2(观看顶竹竿表演)-------------------------1课时 3.信息窗3(观看小丑表演)---------------------------2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 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第二组 7+8 3+3 6+4+3 5+5+5 7+2+6+1 4+4+4+4 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 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 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二)学习新课 1.启发性谈话

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 (1)教师是怎样摆的? (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用加法算:2+2+2=6 (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 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 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 教师启发提问: (1)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 (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 (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要求: (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 (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 归纳小结: (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4.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表内乘法(一):整理和复习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 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工具 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难点: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背诵3、5、6的乘法口诀。

2、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整理乘法口诀表 ①2人一组,共同完成表格,将学过的乘法口诀填入表格中,一个同学写,一个同学说。 ②展示学生填写的表格,请他们说一说填写的理由。 ③出示小英填写的表格,请同学们共同完成。 ④讨论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 请小组讨论,再上讲台说一说 横着看:第一行,1的乘法口诀,第二行,2的乘法口诀......第六行,6的乘法口诀。 竖着看:先读第一列,你们发现了什么?(口诀的前半部分都有一)再读第二竖行,你们发现了什么 斜着看:学生齐读: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二,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你们发现这几句口诀有什么共同点? 同学们都知道,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那么这些乘法口诀呢?为什么只有一道算式。 拐着弯看:拐着弯读每个数的口诀都有6句。 ⑤指口诀说算式活动 老师指一句口诀,点名A同学回答口诀,A同学指一句口诀,点B同学回答两个算式,依次类推点5个同学回答。 三、课堂互动 青蛙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12条腿。 四、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开火车 3×6= 2×6= 5×5= 6×5= 5×3= 3×3= 2×3= 4×4= 3×1= 4×5= 5×2= 3×5=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表内乘法(一)》教案(共13课时)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单元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 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复习和整理……………………………1 课时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47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小棒、练习本、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 1、出示插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 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 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 +1=20有1+1+……+1+1=20 几个1相加? 20个1相加 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 算法吗? 3)2+2+2+2+2+2+2+2+2+2=20 10个2相加 4)6+6+6+6+6+6=36 6个6相加 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学编排是在学生学习加法之后,利用相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对乘法运算的介绍。这样编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教师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还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多种活动学习知识。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1.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2.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感受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感受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重点:知道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能用加法和乘法算式表示同一个内容。 课件、小棒、常规学具。 1.活动引入。 师:伸出你的小手,一只手有五根手指,数一数,两个同学的小手合起来是几根? 教师有意识地说:5根,5根,5根,5根,有4个5。

2.初步感知相同加数。 课件出示算式: 2+4+5=4+4+4=6+6+6+6= 6+5+8=5+8+1=2+2+2+2+2= 提出要求:观察这些加法算式,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引导:加数一样的分一类,加数不一样的分一类。 老师将加数一样的排成一行。 4+4+4=6+6+6+6=2+2+2+2+2= 师:数一数,几个4相加?几个6相加?几个2相加?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加数相同的例子,今天老师跟大家进游乐园去找一找。 1.教学第47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1小飞机图。) 师:认真观察,他们在玩什么?(旋转小飞机。) 师: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你们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生:列式3+3+3+3+3=15。 (课件出示小火车图。) 师:每个车厢有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车厢?那就是几个6?你们能列出加法算式吗? 生:列式6+6+6+6=24。 (课件出示过山车图。) 师: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你能写出加法算式吗? 生:列式2+2+2+2+2+2+2=14。 师:观察这几道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数一数它们分别是几个几相加?它们都是好几个数连续相加,写起来方便吗?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样的连加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乘法。 师:2+2+2+2+2+2+2=14,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 师: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老师总结板书。 列式3+3+3+3+3=15,相同数是3,相同数的个数是5,3×5=15读作3乘5等于15。 列式6+6+6+6=24,相同数是6,相同数的个数是4,6×4=24读作6乘4等于24。 列式2+2+2+2+2+2+2=14,相同数是2,相同数的个数是7,2×7=14读作2乘7等于14。 2.教学第48页例2。 师:仔细看图,一组气球有几个?有几个5? 你能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生:出示3组气球,每组气球有5个。 师:你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3个5。)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3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3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 下面是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最新3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欢迎参阅。 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一教案最新1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用小学生比较熟悉的公园里的一些娱乐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乘法作准备。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等,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

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在动脑、动手、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点、难点或关键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哪儿玩?咱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这么开心?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他们在玩什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初步认识乘法。 游乐园里的确很好玩,其实在这里还藏着很多数学秘密呢!根据咱们观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a) 课件出示旋转小飞机图。问:每架小飞机里有多少人?(3人) 一共有几个同学在玩旋转小飞机? 学生分小组讨论。 指名上台数一数,列出加法算式。

《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表内乘法(一) ·第6课时解决问题· 教案 一、学情分析 在学习完1~6的乘法口诀之后安排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应尊重知识的本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知识于生活,它不是脱离生活实际而单独存在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索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加法和乘法的意义,弄清“求几个几的和”与“求几与几的和”的区别。 2.学会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发现、提出并解决身边用乘法或加法计算的数

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 师:我们回忆一下学过的乘法口诀,完成两道小练习吧。 1.看图写算式。 □○□=□ 学生齐声回答,教师出示答案:5×5=25。 2.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答案:2+3=5。 引入2: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师:读一读这两道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第一题知道有4排桌子,每排5张。 生2:第二题知道有2排桌子,其中一排有5张。另一排有4张。 生3:两道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 师:怎么求解这两道题呢,大家一起来研究吧! (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看图题,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回忆了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等知识点,为新课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用乘法解决”和“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比较。 比较下面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师:两道题中都有4和5,但是意义不一样。问题(1)中,4是桌子排数,5是每排张数;问题(2)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重难点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重难点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对于小孩来说有很多都是很难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重难点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 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 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 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

二上:《表内乘法(一)》解读及重难点

二上:《表内乘法(一)》解读及重难点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9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数感。初步形成运算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培养学生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9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口算表内乘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遵循儿童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发展基本规律基础上,提供大量同数相加的现实情境,架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突出乘法意义的本质,使学生更加明白乘法的意义。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熟记2~6 的乘法口诀,并能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上的准备,也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一)通过情景图,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直观表象,使学生形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突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1.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促使学生概括加法算式的特征,以此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沟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为理解乘法意义打下基础。 2.关注学生的直观经验。组织学生进行多样的,有层次的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加强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水平,深化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在活动和练习中,巩固相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模型,在算式比较和意义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水平。 (二)在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的兴趣,通过解决问题体会乘法口诀的必要性,从而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编制口诀的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乘法口诀的价值 1.利用教材上生动形象的实物图,旧知引入,利用几个相同数相加的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得数的由来,为编制乘法口诀积累感性经验。 2.在点子图、乘法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抢答、汇报,让学生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通过讨论、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逐步形成规范乘法口诀.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教材内容分析

《表内乘法(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单元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乘法口诀的归纳过程,掌握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在与同学合作进行口诀归纳、整理的活动中,获得学习、总结、记忆口诀的基本方法,能表达口诀归纳的过程和想法。 4、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用口诀计算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编写说明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连加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连加问学生题中认识乘法,通过用小棒摆图形,介绍五角星、昆虫等典型事物,学习2~6的乘法口诀。 本单元共安排7课时,内容编排如下: 第1课时(教科书16页、17页),认识乘法和乘法算式。教材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游乐场,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坐小火车、玩碰碰车、跳绳等场景,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教材用学生交流的方式给出“有多少人跳绳”“有多少人玩碰碰车”“有多少人坐小火车”三个问题和用加法计算的三个算式。然后通过兔博士提出的“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提示学生发现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体会生活中存在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问

题。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接下来教材以4+4+4+4+4=20为例,介绍5个4连加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4×5=20或5×4=20,同时介绍“×”叫做乘号以及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安排“试一试”,要求学生把其他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读一读,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会把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在已有的连加计算基础上学习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书写的简便。教学时,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情景图,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用学过的加法知识进行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所列加法算式的特征——都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然后,教师采用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讲解改写成乘法算式时,教师重点强调:5个4相加,可以写成5×4=20或4×5=20。然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哪个简单,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乘法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前面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提出不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如:玩跳绳和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首先要给予肯定,然后,写出连加算式,做“试一试”后,让学生讨论一下:这样的连加算式可以不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第2课时(教科书18页、19页),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动物梅花鹿,呈现了每行4只,共3行的情景图,提出“一共有多少只梅花鹿”的问题。兔博士提出“先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要求。教材通过书中同伴个性方法的交流,呈现了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连加算式和相同的乘法算式。接着给出聪聪的话,“加法算式不同,乘法算式都一样”,提示学生发现并了解3个4相加和4个3相加,都可以写成3×4或4×3。最后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会把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难点是理解3个4相加和4个3相加,都可以用相同的乘法算式表示。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梅花鹿的图片是怎样摆放的,然后再提出教材中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列加法算式,并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5) 第2课时1~4的乘法口诀 (8) 第3课时5的乘法口诀 (11) 第4课时乘加、乘减 (13) 第5课时6的乘法口诀 (16) 第6课时复习 (1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经历探索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1~6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乘数在6以内的乘法;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式题。 2.使学生在认识乘法和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经历根据乘法的含义解决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习惯,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 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这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基础。同时,学生对四则运算的学习从加、减法到乘法,是认知过程中一次重要的飞跃。因此,必须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含义,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材结合乘法口诀的教学,还分散编排了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这对于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乘法的含义;(2)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的难点是:(1)理解乘法的含义;(2)4和6的乘法口诀。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由于乘法的含义比较抽象,二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材结合现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先认识“几个几相加”,再认识乘法的含义。例1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直观地看到“兔有3个2只”“鸡有4个3只”,同时提出“兔有多少只”和“鸡有多少只”的问题,并根据加法的含义列加法算式算出结果。随后的“试一试”通过“摆一摆,填一填”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为认识乘法作好充分准备。例2继续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抽象出“几个几相加”,并告诉学生“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同时揭示乘法算式,以帮助学生体会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随后的“试一试”再次引导学生经历“列出加法算式一抽象出几个几相加一写出乘法算式”的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指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可见,教材并没有把乘法的含义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注重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和体会,实现对乘法含义的主动建构。 2.引导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在理解乘法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口诀。教学1~6的乘法口诀时,教材不是把现成的口诀教给学生,而是从现实情境出发,引导学生经历“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一列表算出得数一概括出几个几相加一列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17课时)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 «表内乘法(一)»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教学1~6的乘法口诀。这些口诀分三段教学。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教科书不是把编好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也不是想学生展示口诀是怎样编的,而是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体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教给学生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是有计划地进行的。 2.把记忆乘法口诀和应用乘法口诀紧密结合。本单元教材改变了过去数学教科书中“记忆口诀→用口诀算乘法→用乘法解答应用题”的编写模式,在编出乘法口诀后,就把记口诀和用口诀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用”中“记”,在“记”中“用”。在用口诀时,又把用口诀算乘法和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避免了大量机械重复训练,使学生能充满情趣地练习乘法口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1~6的乘法口诀,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应用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熟记这些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情景中初步认识乘加、乘减算式,知道在乘加、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并能利用乘加、乘减计算帮助记忆乘法口诀。 4.使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5.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以及其他一些练习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个几”和乘法的含义,6以内的乘法口诀及乘法实际问题。 难点:乘法的含义,6以内的乘法口诀规律及乘法实际问题。 四、课时划分:共18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1课时 练习四 2课时 1-4的乘法口诀 1课时 练习五 1课时 5的乘法口诀 1课时 乘加、乘减 1课时 练习六 1课时 6的乘法口诀 1课时 练习七 2课时 复习2课时 机动5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教案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单元整体说明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试题、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问题。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是理解4、6的乘法口诀,以及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认识乘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周末或者节假日你们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公园、游乐园、动物园……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主题图: 师:秋天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游乐园玩。我们一起看一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发现有哪些游乐项目及项目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分别说清楚。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提问:坐小飞机的有多少人?坐小火车的有多少人?坐过山车的有多少人?玩三种项目的一共有多少人?还可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坐小火车的人比坐小飞机的多几人?只要合理即可。

师:大家都很积极呀!非常好。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运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情境入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为新课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 1.师生互动,探索认识几个几。 (1)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生活情境中有每份数量相同的情况。 课件呈现教材第47页例1(1)情境图: 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有5架小飞机。 预设2:每架小飞机里有3个小朋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图中将每个小飞机上的3个人圈起来。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坐的人数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人数都相等,都是3个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数、圈、说的过程,发现里面蕴含“相同加数”的因素,初步渗透乘法的意义。 (2)制造冲突,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师:想一想,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师:都想好了吗?下面请两个同学一组,开展一个“你说我写”的游戏,一个同学说算式,一个同学写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观察,了解两个学生相互配合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反馈交流情况。 师:在“你说我写”的游戏中,有的组两个人配合得非常好,也有的组出现了问题,说说你们在写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 【学情预设】有的组写乱了。 师: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同伴一听就明白呢? 【学情预设】这是5个3相加。 带领学生在主题图上用手指数一数:1个3、2个3、3个3、4个3、5个3。 师:这样一说,大家就都清楚了,我把算式写出来,看看是不是5个3相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