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

第二章单细胞藻类培养

第二章单细胞藻类培养

* 一、单细胞藻类的种类与生物特性

* (一)单细胞藻类培养的种类

* 常用的饵料微藻主要有:

* 牟氏角毛藻:虾、蟹、海参、海胆的幼体;* 三角褐指藻:虾、蟹、海参、海胆的幼体、种贝;

* 中肋骨条藻:虾、蟹幼体;

* 底栖舟形藻:鲍、海参、海胆、埋栖贝类、舔食螺类的附着幼体;

* 底栖卵形藻:同上;

* 等鞭金藻:贝、虾、蟹、海参、海胆的幼体;

* 亚心形四片藻:轮虫、卤虫、种贝及虾的后期幼体;

* 海水小球藻:同上;

* 钝顶螺旋藻:虾、蟹幼体及配合饲料的添加剂;

(二)单细胞藻类的生物学

* 1、盐度:

* 大多数单胞藻盐度适应范围很宽。

* 10-40大多数单胞藻能适应。

* 如扁藻、盐藻、小球藻在10-80的盐度中能正常生长。

2、温度

* ①适温

* 绿色巴夫藻10-35℃;

* 扁藻7-30 ℃;

* 盐藻4-40 ℃。

* 因此大多数单细胞藻类适合在20-25 ℃下培养。

* 一些单胞藻适合在较高温度下生存;如钝顶螺旋藻生存最适为28-34 ℃。

②低温

* 单胞藻一般忍耐性较强,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产生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是可逆的。

* 利用其在低温环境下呈休眠状态的特点,可较长时间保存单细胞藻类。

* 如在-20 ℃温度下,冰冻20d的三角褐指藻浓缩藻液,解冻后,培养2d即可恢复正常生长。

3、光照

* 5000-10000lx,适合大多数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 某些藻类适合在弱光下培养:

* 如中肋骨条藻:5000lx较适宜,而10000lx 产生抑制作用);

* 三角褐指藻:3000-5000lx

* 某些单细胞藻适合较强的光照:

* 等鞭藻:7000-9000lx

* 角毛藻:10000-15000lx

* 某些单细胞藻类适合在强光下培养:

* 如钝顶螺旋藻:30000-35000lx

4、pH

* 7.5-8.5是大多数藻类的适宜范围。

* 也有一些藻类适合碱性条件:

* 如钝顶螺旋藻8.6-9.5。

5、繁殖

* 主要以二分裂繁殖为主。

* 可将培养过程分为:延缓期、对数(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和衰亡期。

二、藻种的分离

* (一)采样

* 个体较大的浮游藻类,可用密浮游生物网在水中捞取。

* 但在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中所需要的饵料微藻,一般个体很小,往往在几微米到十几微米,用浮游生物网无法采集到,需要把水样采回实验室处理。

* 水样采回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果发现有需要分离的藻种,而这种藻种的数量较多时,可立即进行分离,若数量少,必须先经过预备培养,待数量增多后再分离。

(二)预备培养

* 1、容器:

* 通常采用三角烧瓶。

* 2、培养液:

* 各种藻类的培养液存在差异。

* 土壤抽出液Ⅰ:取土壤1kg,加纯水1000ml,煮沸60min,在暗处放置2d,过滤,以滤液600ml加纯水400ml。

* 土壤抽出液Ⅱ:取土壤1kg,加纯水1000ml,再加入NaOH2-3g,煮沸120min,冷却后过滤,滤液直接使用。

* 土壤抽出液Ⅲ:取土壤1kg,加纯水

2000ml,煮沸煎浓,把上部泥浆倾入烧瓶中澄清,静置一昼夜后,次日吸取上清液,再煮沸煎浓。第三天在如法煎浓,最后倾入三角烧瓶中,加棉花塞,煎浓,直至得到1000ml 的深褐色的土壤抽出液。每次使用后,煮沸灭菌保存。

* 土壤抽出液Ⅳ:取田园土壤1kg,加水2000ml,搅拌均匀,浸泡,用前吸取上清,煮沸消毒后使用。

* 海泥(或土壤)抽出液Ⅴ:用海滩上砂质较少,有机物较多而又不是过分淤黑的上层软泥,清除其中的小树枝和小石块等杂物,以容量计算1份泥加2份水,充分搅拌均匀,静置1-2min,待粗砂,小石沉下,把上层泥浆倾入铝锅内,弃去底部粗砂,小石等杂物。静置24h,吸取上清液使用。

3、管理

3、管理

3、管理

(三)分离方法:

* 1、微吸管分离法:

* 选直径约5mm的细玻璃管,在酒精喷灯上

加热,待熔,快速拉成口径极细的微吸管。* 微吸管的另一端套接一条长约30cm或8cm 的医用乳胶管。

* 在分离操作时长乳胶管的另一端用牙齿咬紧,如用短乳胶管则用手指压紧,用以控制吸取动作。

* 将稀释的水样,置浅凹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挑取要分离的藻类细胞,吸取时把微吸管对准藻细胞,然后牙齿或手指放松,由于气流的关系,藻细胞被微吸管吸入,接着吸入的水滴放入另一凹玻片上,观察是否是目标单胞藻。

* 然后把分离出的藻细胞移入预先装有培养液的试管中,管口塞棉塞,在适宜光照下培养。每天摇动一次。

2、水滴分离法

* 将微吸管插入水样中约2cm深,提取微吸管,待无水滴自然滴下,把微吸管与载玻片接触,即有一小水滴水样留在载玻片上。* 按照上述方法,吸取水滴3-4滴,水滴作直线排列,相互间隔一段距离。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个水滴,如果某一水滴中藻细胞

只有一个需要分离的藻细胞,即用培养把水滴连同藻类细胞冲入试管中,并加入培养液到试管容量的1/4,试管口塞上棉花塞,放在适宜光照下培养,每天摇动一次。

3、平板划线法

* 方法同光合细菌。

* 由于单细胞藻类大多不适合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因此,分离效果较差。

二、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

* (一)纯培养与单种培养:

* 1、纯培养:纯培养即无菌培养,是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 2、单种培养:在生产性培养中是不排除细菌存在的,为了区别而称单种培养。

(二)开放式培养和封闭式培养

* 1、开放式培养:是把藻类培养在敞开的广口玻璃瓶,水族箱等容器中进行培养,设备简单,为目前主要的培养单细胞藻类的形式。* 特点:充足的光照和通风,繁殖迅速。

* 容易受敌害生物的污染。

* 2、封闭式培养:在封闭容器中进行培养,

仅有充气管,培养液加入管和藻液抽出管与外界有接触,其余不与外界接触。

* 特点:减少敌害生物污染,成功率高。

* 生长速度较慢。

(三)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 1、一次性培养:在各种容器中,配制培养液,把少量藻种接种进去,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藻种繁殖达到较高的密度,一次全部收获。

* 2、半连续培养:半连续培养是在一次性培养的基础上,当培养的藻细胞达到或接近收获的密度时,每天收获藻液的一部分并补充等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

* 3、连续培养:一般为室内,人工光源,自动控温,封闭式充气培养。

* 连续培养能使藻细胞生长繁殖的条件稳定,藻细胞始终处于指数生长期,生长迅速,产量高。

三、培养方法

* (一)培养容器:

* 三角烧瓶、玻璃钢水槽和水泥池等均可作为单胞藻的培养容器。

* (二)容器工具的消毒:

* 同光合细菌的消毒方法。

* (三)培养液的制备:

* 选择合适的培养液配方,按照配方配制。(四)接种

(四)接种

* 1、接种质量:一般要求选取无敌害生物污染,生活力强,生活旺盛的藻种培养。

* 颜色正常,无大量沉淀和无明显附壁现象。* 2、藻种数量:

* 藻种培养:藻液容量和新配培养液比例为1:2-1:3,一般一瓶藻种可接成3-4瓶。* 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大量培养由于培养容器容量大,藻种供应有时不足,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最少不宜低于1:50。

* 一般以1:10-1:20较适宜。

* 3、接种时间:

* 最好在8-10时,不宜在晚上。

(五)培养

* 1、日常管理

* ①搅拌和充气:

* 通过搅拌或充气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

使空气中二氧化碳溶解到培养液中,补充由于藻细胞作用对二氧化碳的消耗。

* 帮助沉淀藻细胞上浮而获得光照。

* 防止水表面长出菌膜。

* 搅动、摇动一般每天至少3次,定时进行,每次半分钟。

* 充气。可24小时连续充气或间歇充气。②调节光照

* 人工光照:

* 自然光:极端易变是太阳光源的特点,必须根据天气情况,不断调节光照度。

* 室内尽可能利用近窗口的漫射光,防止直射光照射,光照过强时可用竹帘或布帘遮光调节。

* 室外一般应有棚室顶架,用活动白帆布或彩条布蓬调节光照,阴雨天,可短期利用人工光照。

③调节温度

* 一般单胞藻培养不须控温设备,冬季培养应加取暖设备来提高温度。

④注意酸碱变化

* CO2被吸收利用,导致藻液pH上升。

* 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会引起pH的上升或下降。

* 如pH过高或过低,可用1mol/L的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2、培养藻类生长情况观察和检查

* 藻类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藻液呈现的颜色,藻细胞的运动或是悬浮情况,是否有沉淀和附壁现象;

* 菌膜和敌害生物污染迹象的有无等观察而了解大概情况。

(六)防治敌害生物的措施

* 1、预防措施:

* ①严格防止污染:

* 防止污染的重点应该放在生产性藻种培养这一级上。

* 因为:藻种培养在室内,培养容器为玻璃瓶。防止污染条件较好。

* 只要藻种级没有敌害生物污染,扩大培养到水池,生产周期短,就是发生污染敌害生物还需要一段生长、繁殖时间才能达到一定数量,所以影响不大。

②保持培养藻液的生长优势和数量优势

* 首先接种的藻种最好取自指数生长期。* 接种量大,从培养开始培养藻液在培养液中即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③做好藻种的分离、培养和供应工作

* 在培养过程中,严格防止污染是重要的,但从目前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水平看,绝对防止敌害生物污染是不可能的,

* 要根本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不断的补充新的“纯”藻种来取代在长期培养过程中已经受污染的藻种,这才可能使培养较好的顺利进行。

2、清除、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的方法

* ①使用过滤方法清除大型敌害生物:

* 饵料微藻都很小,对污染的大型敌害生物(如轮虫等)可用过滤方法清除。

* 清除轮虫等敌害生物可用网孔小于60um 的密筛绢网过滤,必须连续过滤。

②使用药物抑制或杀灭敌害生物

* 培养亚心形扁藻和湛江等鞭藻出现尖鼻虫危害时,在藻液中加0.003%医用浓氨水,可有效杀死尖鼻虫不影响藻细胞生长繁殖。* 如果在藻液中细菌大量繁殖时,致使藻细

胞生长缓慢大量下沉,在lL藻液中加入少量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的生长。

③改变环境条件杀灭敌害生物

* 利用亚心形扁藻耐高盐的特性,使用提高比重的方法杀灭敌害生物。在被污染的藻液中加入食盐,把藻液比重提高到1.056-1.060,游仆虫等敌害生物可被杀死。* 盐藻培养受变形虫危害时,在1000ml藻液中加盐70-110g能杀死尖鼻虫,游仆虫及个体较小的原生动物。

* 当亚心形扁藻、湛江等鞭藻中有尖鼻虫、游仆虫等敌害生物时,可以采用盐酸酸化藻液的办法进行杀灭。

* 方法1000ml藻液中加1mol/L盐酸3ml,边加边搅拌同时测定pH值,待pH降到3时,停止加盐酸,酸化0.5-1h,即可将上述敌害生物杀死。

* 然后用氢氧化钠将藻液恢复原pH,藻液经23-25h后,就可恢复游动及正常生长繁殖。

四、几种比较特殊的培养方法

* (一)同槽培养

* 在对虾育苗池施肥培养生物饵料供同池培养的对虾幼体食用,生物饵料培养与对虾育苗在同一水池内同时进行,即同槽培养。

* 1、培养池:水容量大,室外、露天。

* 2、清池消毒:

* 3、藻种:从海区抽上来,经沉淀池沉淀的海水,用150目筛娟网过滤后灌入池中。

* 4、施肥:

* 第一天氮肥:2-3mg/L、磷肥:0.2-0.3mg/L * 以后每天施氮肥:0.5-1.5mg/L、磷肥:0.05-0.15mg/L

* 铁肥和硅肥不必每天施,隔2-3天施一次或完全不施。

* 铁肥:0.3-0.5mg/L

* 硅肥:0.05-0.1mg/L

(二)专池培养

* 专池培养:与同槽培养不同的是使用专用饵料池培养,施肥量加大,培养时间短浓度大。

* 1、2、3步骤同上。

* 4、施肥:

* 第一次施硝酸钠:30mg/L

* 磷酸氢二钾:3mg/L

* 三氯化铁:0.3mg/L

* 一般三、四天,即可收获。

* 优点:方法简单、培养速度快,能大量及时的供饵。

* 缺点:生长起来绝大多数单胞藻不适合蚤状幼体摄食,生长起来又极容易大量死亡。(三)底栖硅藻的培养

* 鲍、蛤及海参等海产经济动物的幼虫卵孵出后,只有一短暂的浮游阶段即下沉过底栖生活。在底栖生活阶段需要提供底栖性饵料。* 1、藻种的来源:

* ①海区挂板附片:在海区浮筏下,悬挂各种类型的附着基(如文蛤壳、塑料板、玻璃片等),悬挂深度在0.5m左右,2、3天后取回;冲洗去附着杂物,再取下底栖硅藻,收集藻种。

* ②刮砂淘洗:自然繁殖的底栖硅藻在海滩的表面形成黄绿色至黄褐色的密集藻群。取有密集藻群的表面细砂,加入清洁海水,搅拌清洗杂物,静置片刻,待沙泥下沉,上层液体呈茶褐色,在经粗筛娟过滤,即可得到

浓度很大的底栖硅藻藻液。

2、培养容器和附片装置

* ①培养容器:

* 玻璃钢水槽:藻种

* 水族箱:中继培养

* 水泥池:大型培养

* ②附片装置

* 玻璃、聚乙烯薄膜、玻璃钢波纹板等均可作为附片装置。

* ③附片架

3、培养方

* ①接种附片

* 把培养容器、培养池和附片装置清洗消毒干净,将幅片装置装入培养容器中,加满过滤海水。

* 把采集到得底栖硅藻液用密筛娟网过滤1-2次后,倒入培养池中,搅拌均匀,静置1天,利用底栖硅藻在静水中沉降并附片的特性来附片。

* 24h后,硅藻藻种已比较均匀地附着在附片的向上面,用水轻轻冲洗附片,附片上的硅藻不脱离时,即全部换水,加入新鲜海水

并施肥,开始培养。

* 培养2-3天后,可将附片装置翻转,再一次接种附片,即得双面附片,继续培养。②换水

* 每2-3天换水一次并施肥,换水时必须冲洗池底污物,并将敌害生物冲走。

* 在高温季节里,换水次数应增加。

* 在条件许可时利用循环水或流动水培养底栖硅藻,能获得更理想的效果。

* ③施肥

* 硝酸铵:10-25mg

* 九水硅酸钠:1mg

* 磷酸二氢钾:1-2.5mg

* 维生素B12:0.25ug

* 柠檬酸铁:0.1mg

* 海水1000ml

* ④光照5000-10000lx

* ⑤生长情况观察

* ⑥收获:5-7天培养即可收获。

* 将附片装置用过滤海水轻轻冲洗或在池中荡洗几次,然后整个移入育苗池中,培养的幼虫下沉在附片上,并以附片上的底栖硅藻

为饵料。

* 洗刷:将硅藻从附片上洗刷下来,经过滤后投入育苗池中。

五、藻种的保存

* (一)琼脂斜面保存

在微藻培养液中,溶入琼脂,制成 1.5%-2%的琼脂斜面固体培养基,划线接种上微藻,在弱光下培养,当目测到藻落形成时,在实验室温下保存或放入冰箱中保存。

* 优点:时间长,一般为1年左右

* 如果每天让藻种接受短时间弱光照,则可保存2-3年;

* 体积小便于携带和邮寄。

* 缺点:琼脂斜面易干燥收缩,引起藻细胞变形,重接种时需较长时间恢复。

(二)液体保种

* 方法与单胞藻的培养基本相同,但是注意以下几点可以延长保种时间。

* 1、减少接种量:

* 如中肋骨条藻接种1周就能达到最大生长密度,然后渐渐开始衰败,2周作用就会全部死亡。

* 这样就必须每周或者10d左右就更新接种一次。

* 如果在100ml的培养液中,只接种2-3滴藻种在室温和室内自然光照下,需要1个多月才能达到最大密度。

* 这样就可以在1个月或更长时间更新1次接种即可。

2、加入氮素

* 以往在微藻保种时,常用降低氮素的浓度来使微藻缓慢生长,延长更新接种的周期。* 现在发现微藻细胞分裂率与氮浓度之间有一个双曲线的关系,即在适宜浓度范围内生长率随氮浓度增加而上升,随后趋于平稳,超过适宜浓度范围,生长率反而下降。

* 所以,如用硝酸钠作氮源,浓度为100mg/L (N)培养微藻可以2-3个月更新接种1次。

3、低温

* 将指数生长期的微藻,置于家用冰箱(4-5℃)中,可保存半年左右。

* 但这种保种方式保存的藻种,更新接种需要15-20天才能正常生长。

思考题

* (一)选择

* 1、大多数单胞藻适合的温度范围是()。* A 20-25 ℃ B 25-30 ℃ C 30-35 ℃ D 35-40 ℃

* 2、大多数单胞藻适宜的pH()。

* A 6.0~7.0 B 7.5~8.5 C 8.0~9.0 D 6.0~9.0

* 3、生产性培养单胞藻,一般的接种量为( B )。

* A 1:5-1:7 B 1:10-1:20 C 1:50-1:100 D 1:2-1:3

* 4、单胞藻培养中,搅拌和充气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使二氧化碳溶解到培养液中 B 帮助沉淀藻细胞上浮而获得光照。

* C防止水表面长出菌膜D 增加溶解氧

*

* 5、单胞藻培养中,预防敌害生物污染的关键在()。

* A 中继培养 B 生产性培养 C

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是海洋植物中结构最简单、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具重要意义的一群生物,它们是许多水生动物的直接饵料。而那些不是直接摄食单细胞藻类为生的动物,也大都是间接地以它们作饵料,经过一次或多次转换才成长起来的。据初步估算,自然界要生产出一公斤的鱼肉,约需数百公斤至上千公斤的单细胞藻类。因此,可以说:海域单细胞藻类的丰富程度是该海域渔业丰歉的一重要决定因素。当然,这里也应指出,如果某海域有机污染严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那么,在温、盐等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可能会形成‘赤潮’(有关‘赤潮’的问题将在第五章海洋灾害加以叙述)。此外,有些单细胞藻类在研究海流与水团的动态方面有重要意义;有些种类可附着于大型海藻体表,成为藻类养殖的害藻;有些还附生于船底,能降低船的航速。 单细胞藻类在硅藻门、甲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蓝藻门、红藻门、绿藻门中都有它们的存在。其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是硅藻门和甲藻门。 福建海域地处台湾海峡西部,是东海和南海的过渡区,常年受南海暖流和闽浙沿岸流的交错影响,况且还接纳许多河川输入的大量营养盐,水体肥沃,单细胞藻类非常丰富,调查记载的种类近千种,数量常年平均每立方米水体有单细胞藻类1340万个左右。近岸、港湾区的数量还要大得多,如:厦门西港区1987年调查时,年平均竟高达每立方米水体1.8亿个。 (一)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硅藻为单细胞生活或借助胶质连成群体。细胞具有特殊的壳壁,壳壁主要成分是由果胶质和硅质组成。壳壁由两瓣套合,分为上、下壳,上壳稍大、下壳较小。壳面有各种花纹。根据花纹排列,分为中心纲和羽纹纲。福建省沿海(包括台湾海峡)共已记录了784种,其中,中心纲308种,羽纹纲476种。现将最主要属种简介如下: 1.中心纲(亦称辐射纲)(Centricae)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 藻类植物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藻类培养论文 牛浩

吉林化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环境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院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环境科学与工程1301 姓名:牛浩 指导老师:邹继颖 学号:1310338102

天然藻类培养和应用 (吉林,吉林,吉林化工学院,牛浩,132022) 摘要: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生物类群,它们不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观察藻类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藻类应用技术在国内外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藻类大量培养技术是一切的基础。本实验重点探讨藻类培养的一般步骤和前景。 关键词:藻类;材料;应用价值;培养;前景 Natural algae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Jilin, Jilin,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NiuHao, 131022) Abstract:the algae is a very important categories of organisms in nature, they are not on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good material, in food, fine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uch aspects as aquaculture, algae research to observe not only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lso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Alga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a research hot, plenty of alga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thing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general steps of algae cultivation and prospect. Keywords:algae, materials, application value, cultivation,prospects 前言: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1]的而藻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糖类、色素等可供人类利用,加之藻类本身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繁殖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等优势使得藻类在解决资源枯竭、人口压力、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产油藻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成为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一条解决途径;藻类提供的营养物质可以有效的缓解人口和土地方面的压力;在水环境方面,藻类可以用来净化水质,治理水体污染。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用具 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瓶、培养瓶、吸管、镊子、刀、标签、记

生物教学--第一节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物

生物教学--第一节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 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

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之--微绿球藻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或叫眼状微绿球藻。本属还有其它几种培养作为水产动物的活饵料的。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属,四胞藻目,胶球藻科。 一、形态特 征:细胞为 球形,直径 为2—4微 米,单独或 集合,色素 体一个,淡 绿色,侧生, 仅占着周 围的一部 分,眼点圆 形,淡橘红 色。在活泼 生长的情 况下,色素 体颜色很 深,不容易 观察到眼点,在氮缺乏的培养中,色素体变淡,眼点明显。没有蛋白核。有淀粉粒1—3个,明显,侧生。细胞壁极薄,幼年细胞看不到,在分裂之前才变得明显。分裂进行时,细胞壁扩大,与细胞之间形成空隙。 二、繁殖方式:微绿球藻进行二分裂繁殖,细胞分裂成为2个子细胞,细胞分裂后,子细胞由母细胞的细胞壁裂开处脱出,子细胞附着在细胞壁上,互相连结成为一个松散的树枝状群体。 三、生态条件: 1、盐度:微绿球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4—36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并可保养在2—54的盐度范围内。江西省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技术。 2、温度:微绿球藻在10--36℃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迅速的繁殖,最适温度为25--30℃。 3、光照:在适温条件下,最适光照强度为10000勒克斯。 4、酸碱度: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7.5—8.5。 微绿球藻在有机质多,特别是氮肥多,氨盐丰富的水体中,生长特别繁茂。 单细胞藻类之--塔胞藻 塔胞藻(Pyramimonas sp.)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塔胞藻属。可以用于海湾扇贝幼体的饵料。 一、形态特征:单细胞,不具细胞壁,多数呈梨形、侧卵形,少数呈半球形。细胞长12—16

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

、第二课时: 二)其他的藻类植物 1.先复习水绵的形态结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联系一下生活实际, 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属于藻类植物,由此引入本课题。 2.学生会提到海带、紫菜或其他藻类植物。此时,教师出示海带、紫菜的标本(或投影片,如有海带、紫菜的生活环境录像更佳),供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对照课本有关内容及图解(图1一63、1一64),讨论以下各题: 1)海带、紫菜植物体分几部分? 2)它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个体?3)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4)海带、紫菜呈现什么颜色体内还含有叶绿素吗? 5)它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与水绵相同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可归纳总结,突出以下几点: (1)海带、紫菜是多细胞的植物体,结构也很简单,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海带植物体分三部分,下面是根状物、往上是带柄和叶状体;紫菜的植物体是薄而柔软的叶状体,基部是根状物。根状物不具有根的结构,也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它只起着固着作用,所以不是根;叶状体无叶片的结构,所以也不是叶。 (2)海带、紫菜的叶绿体里,除含叶绿素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分别呈褐色和紫红色。由于它们都含叶绿素,所以与水绵一样,营养方式也是自养。 学生已经了解了多细胞的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紫菜后,还要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中的单细胞种类。 先给学生展示一滴池水中的藻类植物(可以用录像或投影片),使学生对衣藻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专门演示衣藻的投影片,提出讨论题:①衣藻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体②细胞内有无叶绿体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衣藻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请学生具体指出衣藻内的杯状叶绿体。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教学可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紫菜、衣藻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样就可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都生活在水中。

初中生物_藻类植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藻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来完成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了解,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认识到保护藻类植物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教学重难点: 1、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2、学会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 3、树立环保意识 四、课前准备: 教师:《藻类植物》课件 五、教学过程:

《藻类植物》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对采集植物实验材料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具有采集植物材料的技能和能力,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具有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植物类群的调查、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观点。能够将所学到的一些知

识运用在生活中,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解决一些生活问题。通过这节课的设计,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总体学情分析: 1、六年级这段时间正处在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遵守纪律,课堂纪律没大问题。 2、学生入学第一次接受这门课程,六年级生物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3、六年级生物课生物学术语和生物实验技能较多,教师的教和学生学都容易陷入重视记忆,轻视实验。 4、知识梯度是渐进的,大部分学生能跟上。 存在的问题: 1、有些学生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不听。 2、学习思维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 3、个别学生对生物学不够重视。 4、一些学生学习不踏实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藻类植物》效果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从字面上看“教”这个动词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学”则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学生在被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久之而导致兴趣缺乏,厌学情绪自然而生。而新课程倡导的是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则以

绿藻栅藻培养

绿藻栅藻培养 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资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 1 藻类的培养方式 藻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1.1密闭式培养 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产量亦稳定。 1.2开放式培养 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中。方法设备较简便,可进行小量或大面积的培养。该法培养物中易发生敌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较普遍,也是今后藻类培养所应采取的方式。开放式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1) 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式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培养物能循环,就可省却搅拌工作。 (2) 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 (3) 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使培

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 2 藻种的分离 为了要进行某种藻类的科学研究活大量培养,有必要把某种藻类与其他生物分离。分离培养藻种,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单种培养,即藻类虽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另一为纯培养,即不仅藻类只有一种,亦无其它任何生物。纯培养比较困难,一般的分离培养往往只能做到单种培养。 主要根据培养的目的要求,及某一种类的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2.1 离心法 将混合液用离心机离心,水中不同藻体及细菌就以不同的速度下沉,因此得以分开。这样将不同时间下从导管底的藻体取出,经镜检选定某种藻类最多的沉积物,再加清水,继续离心,如此反复就可得到比较单纯的藻体,在接种相应培养液中培养。该法可消除细菌,并增加纯粹分离的可能性,至少可作为藻种平板培养的准备工作。另外,在水液中藻体含量较少时,可用此法集中藻体。但此法不能做到使不同藻类完全分离。 2.2 稀释法 该方法用已消毒试管5只,在第一管盛蒸馏水10mL,第2~5管都装5mL,用高压蒸汽消毒,待冷却后,第1管用滴管滴入混合藻液1~2滴,充分振荡,使均匀稀释。每次用消毒吸管,从第1管中吸取5mL滴入第二管中如前振荡,使均匀稀释。以后依次同样滴入第3~5 管,并都充分均匀稀释。然后把五个已盛又消毒的琼胶培养基培养皿,加热使之溶解,待冷却而尚未凝固时,分别滴入五个试管的藻液各一滴,用力振荡,使藻液充分混乳培养基中。待冷凝后,把五个培养皿放在受着漫射光窗口,一直到出现藻群时为止,在20℃左右时,约10天即出现藻群。用消过毒的白金丝取些藻群,进行琼胶固体培养基的不通气培养。此过程反复多次,直至得到完全分离的纯藻种群为止。此法稀释要使用较多容器分组培养,比较麻烦,但较易成功。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第六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一、名词解释 1,生物饵料2,纯培养3,单种培养4,混合培养5,开放式培养 6,封闭式培养7,饱和光照强度8,补偿光照强度 9,一次性培养10,半连续培养11,连续培养 12,一级培养13,二级培养14,三级培养 15,倍增时间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高温、强光和强碱性? A.钝顶螺旋藻B.湛江等鞭金藻C.中肋骨条藻D.小球藻 2,下列哪种藻是目前单细胞藻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微藻? A.微绿球藻B.等鞭金藻C.三角褐指藻D.钝顶螺旋藻 3,下列哪些金属元素为藻类生长繁殖必须的常量元素? A.K,Mg,Zn B.K,Mg,Fe C.Mg,Fe,Cu D.K,Cu,Zn 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C) A.烘箱干燥消毒B.有效氯消毒C.煮沸消毒D.高锰酸钾消毒 5,下列哪种藻类具有厚的细胞壁,一般不直接作为饵料投喂? A.小球藻B.湛江等鞭金藻C.角毛藻D.微绿球藻 6,下列哪种藻类的形态随培养条件的改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A.小球藻B.三角褐指藻C.中肋骨条藻D.巴夫藻 7,下列哪种藻类的最佳培养生态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 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巴夫藻 8,下列哪种藻类主要用作鲍鱼育苗中匍匐幼虫和稚鲍的饵料? 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舟形藻 9,藻类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接种? A.清晨5~8点B.上午8~10点C.下午4~6点D.晚上 10,按接种后藻液中藻细胞浓度算,金藻和硅藻的接种密度最好应控制在什么浓度? A.在500万细胞/毫升以上B.在10万细胞/毫升以上 C.在100万细胞/毫升以上D.在50万细胞/毫升以上 11,标准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后,一个中央大格所在区域的体积是 A.1mm3B.10mm3C.0.1mm3D.0.1mL 12,单细胞藻类培养池的设计上要求: A.面积相对小,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B.面积相对大,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C.面积相对小,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D.面积相对大,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13,下列哪种藻类在南方甲壳动物育苗中广泛应用? A.亚心形扁藻B.中肋骨条藻C.小新月菱形藻D.三角褐指藻 14,在藻类培养中,充气可促进藻类生长。但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通过空气污染藻液,空气在注入藻液之前最好经过洗气装置,下列哪种溶液最适宜作为洗液? A.氢氧化钠溶液B.次氯酸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盐酸溶液 15,不同的光波长,对同一种藻类的生长效能的影响不同。三角褐指藻在哪种色光下生长最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植物》复习资料.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 植物》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植物》复习资料 “藻类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生孢子: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原生质,上端较小的一块就形成孢子,基部较大的一块仍保持分裂能力,继续分裂,不断地形成孢子。 内生孢子;某些蓝藻由于母细胞增大,原生质体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具薄壁的子细胞,母细胞壁破裂后全部放出。 2.孢子: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3.核相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交替出现的中国藻类学家多主张将藻类 9.梯形结合是植物特有的。水绵属 10.绿藻门植物以产生孢子、孢子、孢子进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生殖、生殖、生殖和生殖四种类型。游动、不动、似亲、同配、异配、卵式、接合。 11.海带的髓部中具有支持和运输作用的细胞叫。喇叭丝 12.石莼的生活吏中出现2种植物体,其中是二倍体,是单倍体,具交替。孢子体,配子体、世代 13.松藻的植物体为。二倍体 14.水绵叶绿体为状,有性生殖为。带、接合生殖。 15.水绵生活史中仅1种植物体,为倍体,合子是唯一的倍体阶段,因此,

仅具交替,无交替。单、二、核相,世代 16.紫菜的雌性生殖器官称。果胞 17.多管藻的体寄生在配子体上,是由受精果胞经分裂产生的,由它产生孢子,进而发育为体。果孢子,有丝、果、四分孢子 18多管藻的萌发形成二倍体的四分孢子体,在四分孢子体上形成,经过分裂形成,由它萌发形成。 蓝藻门褐藻双子叶植物下列藻类植物中,具世代交替的是。 A.颤藻B.衣藻C.水D.多管藻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实用技术—生物饵料责任编辑 李振龙 单细胞藻中含有大量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s)、EPA和DHA,而且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的,是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的理想鲜活饵料,藻类培养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海产品育苗的成败,因此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是育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成熟,单细胞藻类在贝类、虾蟹类、鱼类人工育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简述一下藻类培养的注意问题: 一、培养方式 根据藻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单细胞藻的培养方式也有多种。根据藻的纯度一般分为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培养方法主要分为保种室培养和生产性培养。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培养是直接在自然水域中培养单细胞藻。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而随着土池育苗的发展以及藻类在毒理学科研的需要,也可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纯种单细胞藻。 二、扩种 目前的生产性培养主要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培养。一级是藻种活化培养,一般在单细胞藻的保种室里进行,多采用250mL~5000mL的三角烧瓶,逐渐扩大培养;二级是藻种扩大培养,采用40L或50L的塑料桶、塑料袋充气培养单细胞藻;三级是在土池里投喂饵料的培养。 刚买回来的藻种一般进行一级扩种,扩种过程要求严格的无菌环境,最好每天早上7∶30左右,时间不易过早,待藻种上浮后扩种,取上层活跃藻体转接。不宜在晚上接种,因为晚上不少藻类沉在底部,而白天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趋光上浮,便于观察其运动能力,还可起到选种的作用;刚买回的藻种第一次转接时不易全部转接,转接其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即可,并放在温度较低、光线较弱的地方培养,待藻适应光照条件后再调至其生长所需正常温度、光照条件进行培养,20天左右转接一次。 陈爱华等对等鞭金藻培养密度和接种时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密度越低,生长速度越快,生长倍率越高。接种比率也是在藻种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一级培养为种源的二级培养接种比例为1∶10,以二级培养为种源的扩种比例为1∶5。扩种一般选在上午8∶00到10∶00进行。 当二级培养的藻种经5天~6天培养后,临近对数生长期时,可进行生产性扩种。扩种比例为1∶40左右,扩种时间一般在上午9∶00到10∶00。 三、管理 藻类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控制对藻类生长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接种后加强培养池的管理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生产性培养要用网捞出池面的污物,保持池水的洁净;为使藻处于悬浮的状态,不沉入池底,使其进行光合、呼吸作用且营养分布均匀,每天搅拌池水6次~8次;一级培养也要每天人工摇动3次~4次,以使藻类生长均匀,防止藻类出现沉淀与附壁现象。 1.对藻类生长状况的日常检查 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全面检查,观察藻类的颜色、透明度、附壁、沉淀和充气状况,必要时可配合显微镜检查。扩种后的藻种颜色很明显的由浅变深,若颜色变化不明显或出现其他颜色转变,就要及时查找原因;藻类对生长环境变化敏感,当出现环境不适应时就会出现沉淀和附壁现象;藻种一旦出现浑浊现象一般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敌害生物的污染,基于以上每天对藻种做日常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2.镜检 显微镜检查是藻类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一般7天~10天需进行一次全面的镜检,主要目的是检查有无敌害生物的污染,鉴定敌害生物的种类,从而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当培养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镜检。 3.培养条件控制 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有不同的生长最适温度,培养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繁殖速度。过大的温差对单胞藻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在冬季,在向培养池补充水分或接种时,应尽量将水温调至所培养藻种的适温范围之内。当培养水温达到29℃以上时,对藻类生长不利,藻体老化快、易污染。在夏季控温的最好办法是将门窗打开,通风降温。 光照是影响单胞藻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夏季,不要把藻类培养物放在直射太阳光下,而要放在凉爽的场所。在秋、冬季节,如希望藻类保持积极的生活活动状态,就要把培养物移到有人工光照处。而生产性培养、规模化培养需要较强的光照,可以人工补充光源强度。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田程 崔建升 刘杰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50018 42《中国水产》2011年第5期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生物教案-藻类植物 第三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l)了解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主要特征; (2)了解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在经济上的意义。 2.能力方面 (1)使学生学会观察藻类植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显微镜和熟练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比较几种植物类群在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上的发展变化,向学生渗透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难点重点 (l)水绵的形态结构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题的重点; (2)水绵细胞的立体结构和叶绿体在细胞质中的螺旋状排列是本节的难点。 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属于微观结构,

必须利用显微镜观察才能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 这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显微镜、 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等。 教具准备 培养在不同小鱼缸中的水绵和刚毛藻,完整的海带(带孢子囊)和紫菜,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清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设计思路:观察法与谈话法相结合 (1)实验演示,导入新课。 (2)学生观察水绵,总结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3)学生对比观察总结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联系实际,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经济意义。 (5)植物类群小结,渗透进化观点。 2.关于教学过程()的说明: (1)实物演示,导入新课。 首先可以通过问题“为什么一到春季,池水和河水变 绿了?”引出藻类植物的课题。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 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藻类植物, 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接着教师演示分别培养在小鱼缸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陈世杰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福建省水产饲料研究会 二OO 四年三月·厦门 目录 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1.1单细胞藻选用对象 1.2培养单细胞藻器具的清毒 1.3小球藻的分级培养 1.4营养及接种 1.5管理工作要点 1.6PVC 透明塑袋培养 1.7敌害生物防控 1.8防治三例 1.9单细胞藻的浓缩与冷藏 2、轮虫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2.1轮虫个体的大小 2.2生态习性 2.3繁殖特点 2.4食性与食料 2.5培养方式 2.6投饵密度 2.7营养强化 2.8轮虫的收获 2.9“饥饿轮虫”问题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陈世杰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饵料浮游动物(轮虫、卤虫、桡足类、枝角类等)的培养中,单细胞藻类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生物饵料来讲,在很大程度上是最优质而又不可或缺的;同时,单细胞藻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大量培养和生产不仅为鱼、虾、贝类等各种水产经济动物福建饵料动物培育技术 讲习班讲稿

的苗种生产提供饵料,而且有些还可作为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物,起到营养平衡与强化效果,利于培育健壮的苗种。单细胞藻作为培养轮虫的优质饵料,其关系更加密切,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使轮虫摄食后,富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大大提高轮虫的营养价值。 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1.1单细胞藻选用对象 有句俗话——“绿水养鱼、褐水养虾”,就是说,养鱼池水中以适量绿藻、养虾池水中以适量硅藻为宜,而贝类幼体在浮游期以金藻和绿藻为宜,在匍匐期则以底栖硅藻为宜。 常用的绿藻类如小球藻(Chlorella)、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盐藻(Dunaliell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 ormis)、青岛大扁藻(P.helgolandica var.tsing- taoensis)、四肩突四鞭藻(Tetraselmistetrathele);常用的硅藻如牟氏角毛 藻(Chaetocerosmuelleri)、简单角毛藻(Chaet. simplex)、新月菱形藻(Nitschiaclosterium)、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常用的金藻类如绿光等鞭金藻(Isochrysisgarbana)、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鲁兹帕夫藻(P.lutheri);常用的底栖硅藻如舟形藻(Navicula)、卵形藻(Cocconeis)、双 眉藻(Amphora)、弯杆藻(Achnanthes)。 目前,在应用中,微绿球藻、骨条藻和金藻类巴夫藻更显现优点。 单细胞藻作为饵料培养轮虫及水产动物幼体苗种饵料,有以下特点: ①个体小(苗种、幼体之口径约为其体长的1/10),而细胞藻又应是其口径的√2/2或<4/5。 ②运动速度、分布情况与幼体活动习性一致,便于摄食即摄食的机会更多。 ③营养丰富,尽量选取无坚硬外壁的,适于消化吸收。 ④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无毒,不影响幼体、苗种的正常生长。 ⑤繁殖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容易大量培养和生产。 1.2培养单细胞藻器具的消毒 ①在水中煮沸,5~15分钟;或在高压蒸气灭菌锅中,以1kg/cm2压力、121℃高温蒸煮15~20分钟,此法是加温80℃以上使敌害微小生物的蛋白质凝固而死。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周德山1 胡希亮1 李茂才2 (1.连云港市海洋环境检测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42;2.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江苏连云港 222100) 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1 培养单细胞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式 1.1 在自然水域中直接培养单细胞藻 在目前的大部分池塘养成及部分鱼、虾、蟹、贝类等育苗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淡水或海水培养单细胞藻。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 ,是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方法。 自然繁殖单细胞藻的时间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定,其标准为鱼、虾、蟹、贝类等动物育苗开始后,或者其苗种投放池塘后,育苗幼体或投放的苗种要有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有充足的生物饵料吃。虾、蟹、鱼、贝类等的池塘养成,一般在放养苗种半个月前,开始施肥繁殖单细胞藻,根据水色、透明度调节施肥量及施肥次数,一般将水色调节为黄色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50cm。水色及透明度不同,单细胞藻的品种组成及密度不同,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色及透明度的要求不一样。在虾、蟹、鱼、贝类等的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使虾、蟹、鱼、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1.2 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单细胞藻 在大部分的海产动物育苗及一些生态高效养成过程中,使用封闭或半封闭的纯种单细胞藻的三级培养。如近几年,河蟹土池育苗已兴起热潮,海水的鱼类、贝类、虾类等各种土池育苗也已开始,土池育苗的关键,就是在池塘里繁殖优质的充足的单细胞藻,促使以单细胞藻作为饵料的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要想使池塘里的单细胞藻优质、稳产,目前最好的培养方法就是采用封闭或半封闭式的单细胞藻的三级培养,一级培养在单细胞藻的保种室里进行,多采用250~5000m L的三角烧瓶培养单细胞藻;二级培养采用塑料桶、塑料袋充气培养单细胞藻;三级培养在土池里培养单细胞藻。常用的单细胞藻品种有三角褐指藻、小球藻、扁藻、小硅藻、骨条藻等。 1.3 利用自然海水筛选培养生产性纯藻液 1.3.1 藻种的来源及品种特点 在自然海水12℃以下时,自然海水塘里原生动物少,单细胞藻纯度大,在海水塘里选择生产需要的、品种比较单一的藻液,进行筛选培养。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的单细胞藻对当地的水环境适应性强,抗污染,培养技术容易掌握。这种培养方式是江苏沿海地区虾蟹育苗过程中,海洋单细胞藻培养经常使用的方式。 1.3.2 筛选培养生产性纯藻液的理论根据及方法 根据所培养的单细胞藻的生活习性,设法形成一个适宜海洋单细胞藻生长繁殖的水环境,快速培养单细胞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而又复杂的生态平衡系统,海洋单细胞藻作为优势种通过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当培养的藻液达到一定浓度时,某些微生物分泌抗生素或细菌素达到一定浓度,杀死某些有害微生物如一些原生动物等,以及微生物之间的寄生作用,消灭病原微生物如纤毛虫、丝状菌等;利用优势藻的拮抗作用,抑制优势单细胞藻中的其他单细胞藻的生长繁殖。通过停气,清理下沉池底的其它单细胞藻、受抑制单细胞藻、动物尸体。 - 54 -

贝类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_邹琰

2010.4 我国贝类资源丰富。近几年,随着自然海区环境的恶化,贝类野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苗种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适口饵料,单胞藻饵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贝类育苗的产量和质量。下面根据工作经验,简述一下贝类育苗中单细胞藻类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适宜藻种的选择 藻种的选择是育苗的基础。贝类育苗常用的单细胞藻类有:金藻、角毛藻、小新月菱形藻、扁藻等。金藻没有细胞壁,且个体微小、营养丰富,适于幼体摄食和消化,是贝类育苗中优质的开口饵料。而角毛藻耐高温,可养时间长,与扁藻一样具易于大规模培养的特点,使其可作为贝类育苗的中后期饵料。 在购买藻种时要选择生长旺盛、色泽鲜艳(硅藻类为黄褐色、绿藻类为鲜绿色)、无沉淀及无明显附壁的藻种。 二、培育设施 贝类育苗一般处在高温季节,饵料极易被污染,饵料培养车间应经常消毒,可用稀释漂白液冲洗走廊,用喷壶对顶棚进行消毒,以消灭寄生的原生动物孢子。 1.培育用水 单胞藻培育用水消毒彻底与否与受敌害生物污染程度关系密切。作为一级藻种培养用水,必须经过沉淀、砂滤和煮沸灭菌。二、三级藻类培养用水可用化学方法来消毒,如次氯酸钠消毒法等。 2.培养器具 各级培养用的玻璃器皿、工具都需煮沸或酒精消毒。三级池可用高锰酸钾溶液由池壁顶部淋洒、泼洒池底、用刷子刷净的方法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过的海水冲洗干净方可使用。 三、日常管理 1.接种比例 因贝类育苗大部分为高温期,饵料车间培育温度较高,不利于培养藻类的生长。可通过增大接种比例、常换水的方法来降低养殖池温度,促进单胞藻类的生长,同时也提高了浓度,抑制了敌害生物的繁殖。 2.搅拌和充气 在单胞藻培养过程中,搅拌或充气必不可少。它不仅可以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补充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还可帮助下沉的藻体上浮获得光 照,同时防止水面产生菌膜。搅拌时应注意不要用力太猛,以防藻液溅出,相互污染。 3.光照 饵料生产上培养一般利用太阳光源,而太阳光源具有易变的特点,因此要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室内培养饵料应避免阳光直射,可采用活动白帆布篷来调节光照。阴雨天,可适当采用人工光源的办法。 4.温度 温度也是影响单胞藻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饵料只有在其适温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有条件的应该安装控温设备,如空调等。温度过高可采取开窗通风的方法降温,但应注意加纱窗布遮盖,防止蚊虫及原生动物孢子随风而入。 四、日常观察 藻类生长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培养成败。在培养工作中,可采用肉眼观察藻液颜色、是否有附壁和沉淀等来了解大概情况。每天需用显微镜检测是否有敌害生物,以及时采取对策。 1.藻液颜色 不同藻类的藻液颜色不同,且藻液颜色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变深。如金藻生长良好时呈现金褐色,接种后颜色会逐渐变深且有小气泡产生。而角毛藻正常生长时颜色为褐色,藻体悬浮于水中呈云雾状水团。如果出现黄色、乳白色和蓝色,说明被其他藻类或敌害生物污染。 2.沉淀情况 具有运动能力的单胞藻在培养池中会有一定的分布特点,如条件不适,便会产生沉淀。扁藻在光线充足且发育良好的情况下会上浮,并在液面出现聚集缕状分布,如生长状态不好,则会出现沉淀。沉淀藻体如果保持原色,还可能恢复其生长,如果变成灰白色,则表明已经腐败,应及时进行处理。 3.其他 如果藻类附壁,说明藻类生长不好。如水表面产生菌膜,证明有细菌或真菌存在。如水体清澈,则可能有敌害生物污染,需用显微镜观察,确定不正常的原因。 五、敌害生物的防治 敌害生物污染是目前单胞藻生产性培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因敌害生物具有分布广、繁殖快、易传播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只能以防为主、防治 贝类育苗中单细胞藻类 培养技术

(完整版)实验一常用单细胞藻类的形态观察

实验一常用单细胞藻类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并识别作为饵料生物的代表性单细胞藻类的种类,为后继单细胞藻类的分离和培养做准备。 二、实验器材: 1、藻种 绿藻门:Chlorophyta 绿藻门:Chlorophyta 小球藻 Chlorella sp. 盐藻 Dunaliella sp. 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 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 subcodiformis 微绿球藻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小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

牟氏角毛藻 Chaetoceros muelleri 金藻门:Chrysophyta Pavlova viridis 球等鞭金藻 Isochrysis galbana 湛江等鞭金藻 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蓝藻门:Cyanophyta 钝顶螺旋藻 Spirulina platensis 黄藻门:Xanthophyta 异胶藻 Heterogloea sp. 2、实验器材 2、实验器材 2、实验器材 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胶头滴管,鲁哥氏碘液,甲醛溶液,滴瓶,无菌水,擦镜纸,吸水纸 三、操作步骤及要求: 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培养的各种藻类样品,滴到载玻片上(若藻种浓度大用无菌水稀释),用显微镜(低倍和高倍)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色素分布,运动方式,然后用碘液或甲醛固定样品,观察细胞的鞭毛着生情况(长度、数量),细胞的内部结构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植物》重要复习资料

七年级生物上册《藻类植物》重要复习 资料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西湖春归色,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为什么呢?原来,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香水荡漾着绿波。 ??藻类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有单细胞的(衣藻),有多细胞的(水绵);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衣藻和水绵就生活在淡水中。 藻类植物Algae 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藻类植物有两个特点:藻体各式各样,在外形上有时类似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的构造,但在功能上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而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也因此,藻类植物的藻体统称为叶状体;它们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为单细胞,有的可以是多细胞的,但缺少一层包围的营养细胞,所有细胞都直接参与生殖作用。 [编辑本段] 生物学特性

形态 藻类植物体大小悬殊,最小的直径只有1~2微米,肉眼见不到,而最大的长达60多米;形态相差很大,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群体各体由许多单细胞个体群集而成。多细胞个体有丝状体、囊状体和皮壳状体等,也有类似根、茎、叶的外形,但不具备高等植物那样的内部构造和功能。 色素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细胞含有各式各样的色素,而不同的色素组成标志着进化的不同方向,是分门的主要依据。但所有的藻类都含有叶绿素a和光合作用系统并能利用水作为氢的供体,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氧气。现在大气中的游离氧气主要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大半是藻类所产生。藻类的色素主要有4类:叶绿素、藻胆蛋白、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其中除叶绿素a以外,β-胡萝卜素也普遍存在于各种藻类,只是在隐藻门数量较少而已。此外,蓝藻门、红藻门、和隐藻门还含有藻胆蛋白,隐藻门、甲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和褐藻门含有叶绿素c,原绿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含有叶绿素b,在红藻门有的种类则含有叶绿素d。少数藻类在演化过程中营腐生或寄生生活,逐渐失掉叶绿素,成为没有色素的藻类。 生长繁殖 藻类植物的生殖有营养体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