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物案例分析--盈余管理

财物案例分析--盈余管理
财物案例分析--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Katheri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和)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定义

企业管理层在公认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有关财务会计法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和交易规划等手段,有意识地调节或控制企业的盈余,使会计报表数据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以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三、特征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

四、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的区别

1、主体不同

盈余管理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会计造假主体则可能是企业管理当局,但绝大多数是个别高级管理人员。

2、法律法规的认可不同

盈余管理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是通过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相应会计政策来进行会计处理。会计造假则是采用违法违规手段来改变企业盈余信息,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实。

3、手段不同

盈余管理是在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针对会计政策的变更和对会计核算上需要估算的项目进行调整,来达到修正企业盈余的目的。会计造假则以不合法手段来粉饰企业财务报表。

4、目的不同

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管理者为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合理避税节税,使自己的管理业绩和管理才能得到认可等,其受益者通常是企业管理当局、股东、公司员工。会计造假的目的是以损害大多数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为代价,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不当获利。

5、影响范围不同

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实际盈余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公布,影响的是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报表中的报告盈余,而不是实际盈余。会计造假则无中生有,改变企业实际盈余,歪曲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以满足私人利益。

五、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资本市场动机、政治成本动机、契约动机、税收动机

六、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形式

1、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及会计估计

-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估计方法

-利用时间差跨年度调节

-费用化支出资本化

2、利用关联交易

-利用关联购销

-直接提供资金

-利用租赁或担保

-利用托管经营

3、利用非经常损益

-债务重组收益

-营业外收支中的其他非经常损益

4、利用地方政府的行政扶持

-直接提供财政补贴

-降低税负

-减免利息

-给予资产评估方面的优惠政策

总之,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变更会计方法、会计估计或应计项目来递延收益或调增本期收益。

盈余管理成功案例的分析

夏新电子案例——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空间的影响——SST 天保案例

案例的选择

研究选题:通过盈余管理来避免出现亏损

选择思路:信息资料公开披露——能够方便获得研究数据→上市公司

↓行业选择

处于产业周期低谷的行业——可能出现频于亏损的边缘→手机行业

↓企业选择

在行业内具有明显的盈余管理倾向:媒体的评价、公司业绩的历史表现→夏新电子

媒体对夏新电子的评价

如果回顾夏新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一种宿命:即夏新电子始终是一个热门产业的追逐者,无论是影碟机热,还是手机热,夏新的辉煌始终犹如“一现昙花”,绽放之后迅速凋敝。

对此,公司决策人士也曾在媒体回应道:任何企业都应该做产业的投机者,因为每个产业都有兴衰,企业只有把握住产业机会,才会创造财富和价值。因此是否能抓住投机的机会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有着如此经营之理念,夏新电子的多元化结局是喜还是忧?只能由时间来检验。

产业追逐战略导致所处的行业一旦出现波动,企业自身就会出现更大幅度的下滑,夏新电子在碟机和当前的手机领域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不断寻找高盈利的产业进行投机,使得企业在任何一个产业领域都无法建立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夏新电子基本情况(省略)

盈余管理的初步判定

应计利润的变动,是衡量一个单位盈余管理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2003年2004年

上半年

2004年

金额变动比率金额变动比率

净利润(万元)61,4258,664-85.9%1,564-9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1,5378,753-85.9%-328-100.5%经营活动

产生的现金流(万元)

50,097-56,300-212.4%-66,034-231.8应计利润11,32864,964473.5%67,598496.7%注:应计利润=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夏新电子2004年中期及2004年全年的应计利润指标与2003年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动

结论:夏新电子在2003-2004年度期间存在有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

夏新电子过往业绩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上半年2004年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98,826448,670681,714269,717505,454

利润总额(万元)-7,82565,42280,74610,8071,564

净利润(万元)-7,82556,58261,4258,6641,585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9,14257,22661,5378,753-328

全面摊薄每股收益(元/股)- 0.22 1.58 1.430.200.04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 0.25 1.60 1.560.20- 0.01

每股收益(元/股)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18.9957.49%41.98% 6.14% 1.20%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

-17.3458.14%42.06% 6.19%- 0.25%

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

说明:

夏新电子2004年产品主要以移动通讯终端为主,特别是手机产品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其效益也与手机市场的情况,密切相关。2003-2004年的趋势:收入降低,利润下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由正转负

三年的收入不断增加,2002年和2003年增长迅速.2003年达到最高峰

夏新电子的产品主要以移动通讯中端为主,特别是手机产品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其效益也与手机市场的情况,密切相关。

夏新电子于2002年实现扭亏为盈,且利润率达到近期最高点

2003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调,毛利率较2002年下降4%

2004年继续受市场影响,手机行业竞争加剧,移动通讯产品的毛利下降10.45%,导致公司总体毛利率下降近16%,营业利润下跌至0%

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营业费用与财务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在过往期间基本保持相同水平

2004年与2003年相比,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明显降低。

夏新电子的盈余管理方式

调整研发费用计提比率

为了加强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董事会同意加大对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投入力度。根据厦门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厦门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厦门市财务政局、厦门市国税局、厦门市地税局、厦门市统计局按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制定的“厦科发字〖2000〗第4 号文《关于印发‘厦门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考核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规定,依照《暂行办法》第四条“……从事集成电路、移动通信、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产品生产企业,可按6-10%的比例提取技术开发费”的规定,经充分讨论,董事会一致同意自2003 年起,比照该规定将原定每年按销售额提取3%的技术开发费提高至6%。

度按销售总额提取技术开发费的比例由2003年度的6%调整为3%。

项目产品销售收入原应计提研发费用本期实际计提影响金额

2004年上半年269,71716,18280928,090

2004年505,45430,32711,52418,803

夏新电子的盈余管理方式(续)

关联交易

夏新电子与夏新电子有限公司签订《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根据协议约定,夏新电子每年度以当年度销售收入总额的8‰的价格向夏新电子有限公司支付商标使用费;

经与夏新电子有限公司(“夏新有限”)协商,2004 年4 月30 日,双方就整体商标的转让事宜在厦门签订了《商标转让协议》,根据协议确定整体商标转让价格共计壹亿伍仟万元人民币。整本次关联交易完成后,夏新电子2004 年度及以后不再向夏新有限支付商标使用费。夏新电子将对受让整体商标后形成的15000 万元无形资产分10 年进行摊销,每年摊销1500 万元。

项目产品销售收入原应付上商标使用费本期摊销影响金额

2004年上半年269,7172,1587501,408

2004年505,4544,0441,5002,544

夏新电子的盈余管理方式(续)

减值准备

在2004年中期,夏新电子共冲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共计2100万元,剔除新提取的原材料减值准备982万元,共计冲回减值准备1,118万元

资产减值准备变动情况

项目期初余额

(万元)

本期增加

(万元)

本期转回

(万元)

期末余额

(万元)

变动

2004年中报

坏账准备1,2391581,081-158

存货跌价准备8,8009821,8707,912-888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54-54--54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869-182,851-18

合计12,9619822,10011,844-1,118

夏新电子的盈余管理方式(续)

政府补贴收入

在2004年,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夏新电子2004年共计取得补贴收入2251万元,(内容包括财政扶持、出口补贴、税收返还、产品奖励等),比2003年新增补贴收入2,140万元,比前三年的平均水平新增2210万元

补贴收入变动情况

项目2001年2002年2003年三年

平均

2004年

比2003

新增

比前三年平均

新增

补贴收入(万元)120111412,2512,1402,210夏新电子2004年上半年仅确认补贴收入11.3万元

夏新电子配股的财务影响分析-2004中报

2004年上半年

当期计提的研发费用8,09216,1828,090

商标使用费7502,1581,408

冲回减值准备2,1002,100

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万元)____11,600

2004年上半年

2002年2003年

盈余管理无盈余管理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448,670681,714269,717269,717

利润总额(万元)65,42280,74610,807-793

税后利润(万元)56,58261,4258,664-793

每股收益(元/股) 1.58 1.430.45-0.02

假设:

所有冲回的准备都为盈余管理的目的而进行

盈余管理金额不影响所得税及少数股东权益

夏新电子配股的财务影响分析-2004年报

2004年

本期实际正常应计盈余管理金额

当期计提的研发费用-11,524-30,32718,803

商标使用费-1,500-4,0442,544

补贴收入2,2511112,140

对利润总额的影响(万元)__23,487

2004年

2002年2003年

盈余管理无盈余管理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448,670681,714505,454505,454

利润总额(万元)65,42280,7461,564-21,923

税后利润(万元)56,58261,4251,585-21,923

每股收益(元/股) 1.58 1.430.04-0.51

假设:盈余管理金额不影响所得税及少数股东权益

夏新电子案例研究结论

结论

夏新电子在2000年与2001年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亏损,一度被特别处理,伴随2002年度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增长,2002年度一举扭亏为盈,并实现1.58元的每股收益水平。

面对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收益水平,夏新电子2003年度对盈余进行管理,提高了研发费用计提标准,一方面为企业的长远展储备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合理避税的作用。

但从2004年初开始,移动通讯市场竞争加剧,商品价格一路下跌,致使毛利率大幅下降,面对日益严峻的盈利前景,夏新电子通过降低研发费用的计提比率,收购商标所有权,冲销减值准备、确认补贴收入等方法来对盈余进行管理,以达到避免出现亏损的目的。

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存在持久的博弈关系,一方面会计准则天生是盈余管理的借用的工具,会计准则的不完善及其局限性让盈余管理有空可钻,会计中所必需的职业判断也导致了盈余管理的产生,许多研究证明盈余管理是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会计准则来制约盈余管理。

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率先实施新准则,这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新准则在很多方面压缩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但客观上也使盈余管理在某些方面的可借用的空间有所增大。

七、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博弈关系

㈠遏制

1.适当堵塞了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渠道

2.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阻止利润调节

3.限制公允价值的滥用

4.扩大了合并报表的范围

5.完善会计披露要求

6.扩展关联方含义

㈡新渠道

1.无形资产核算方法的变更

2.增加了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

3.公允价值使用范围扩大

4.新债务重组准则提供盈余管理的可能

5.借款费用中关于资本化规定的利用

6.资产减值、固定资产折旧中会计选择与职业判断增多

八、新会计准则下的盈余管理特征

特征1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特征2

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特征3

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从一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特征4

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机会等。有时,盈余管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甚至政府官员。

九、资本市场动机

在我国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向原股东配股和增发新股方式实现再融资。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配股等资格的获取,主要是依据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这一盈利指标来评判。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配股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不低于6%。正是这些政策的要求使得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产生了为取得增发行新股和配股的资格,而通过会计政策选择甚至非法调整财务报告会计利润即盈余管理的手段,实现在资本市场再融资的动机。除此之外,根据公司法和证券管理法的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将被暂停上市,如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扭亏为盈,公司的股票将被终止上市。显然公司一旦被停市或退市,会给利益相关各方尤其是管理层的经济利益和名誉带来严重的损失,管理层为保住公司的上市资格实现保盈的目的,有通过盈余管理调整会计利润的动机。

十、契约动机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与企业签订契约来约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会计数据被用来监控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管理报酬契约被用来激励企业管理当局,将公司管理当局与外部利益关系人联结起来,成为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债务契约用来限制管理当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谋利的行为。债务契约中通常包含一些保证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这使得企业不敢轻易违反有关条款,因为违反这些条款会招致很高的违约成本。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管理层就有可能调增会计利润以减少违约风险,减少违约风险成为激发盈余管理的动机。

十一、政治成本动机

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数据明显正相关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一定的界限,企业就会招致严厉的政策限制,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就越有可能调整当期报告盈余。特别是战略性产业、特大型企业、垄断性公司,其报告盈余较高时,会引起媒介或消费者的注意,政府迫于压力,往往会对其开征新税,进行管理或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了避免发生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会采用那些将其利润递延至未来的会计政策,设法降低报告盈余,以非暴利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而与此相反,一些国有企业为达到蒙骗上级主管和捞取政治资本的目的,往往会调增利润,以避免企业及管理层受到的政策管制和行政处罚。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激发了企业在财务报告中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十二、税收动机

在没有报告盈余压力的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进行避税的动机往往比较明显。在现金流量被高度重视的背景下,节约现金支出就等于增加了企业的营运资金,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改善财务状况很有帮助。因此避税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动机。

1.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估计方法。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计提折旧,而且折旧年限以及净残值都是企业自己估计。不同的折旧方法和估计,对企业当期盈余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折旧政策的调整成为上市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此外,企业在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是否计提及计提比例的高低取决于企业会计人员对资产质量的职业判断。如果滥用职业判断,根据企业盈利状况来调节减值准备,就构成了盈余管理。虽然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资产的减值不允许转回缩小了企业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但是依然有其他的减值准备可利用。

2.利用时间差跨年度调节。企业可以通过对成本费用的确认时间进行操纵,进行盈余管理。例如,若当年企业是盈利情况较好,为了少交税企业存在调减当年利润的动机。其就可能把应该在以后年度确认的费用在本期提前确认,减少当期盈利,少交所得税。相反的若企业当年亏损时,就有可能把以后期间发生的费用损失提前确认,使利润在不同的会计期间转移,以提高以后年度的业绩。特别是当上市公司可能出现连续两年亏损时,公司为避免第三年继续发生亏损而导致被摘牌,就会广泛在第二年采用此办法,从而使当期的净资产收益率大副下跌,第三年却能“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的命运。

3.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滥用权责发生制、收入和成本配比等原则,对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本应确认为费用化支出,却通过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在建工程等科目予以资本化,形成大量虚拟资产。利用虚拟资产

利息费用资本化,把本该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资本化。

1).利用关联购销,包括虚构业务量、低价收购原材料和高价销售产品等方式,这种关联购销通常一方面做足了盈余,一方面应收账款高挂,却没有实质性现金流入,但是在账面上已经达到了盈余管理的效果。

2).上市公司关联方之间直接提供资金是关联交易的常见手段。比如,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盈余,关联方代替上市公司承担某些费用,如广告费、研发费等,关联方也可能让上市公司为自己承担某些费用而侵害中小股东权益。而且这种方式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影响更为直接。

3).利用租赁或担保进行盈余管理,关联方常用的手段是将自己的优质资产租赁给上市公司经营,收取较低的租赁费,或者租赁上市公司劣质资产,向上市公司支付较高的租赁费。

4).利用托管经营,目前证券市场上,由于缺乏委托经营方面的法规,托管经营的操作往往服务于企业利润操纵。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经营关联方的不良资产,同时收取固定收益。另一种方式是上市公司受托集团内关联方的优质资产,在获得大量利润的同时,还收取托管费。

十三、企业的非经常损益主要包括:投资收益(或损失),债务重组收益(或损失)以及包含在营业外收支中的其他非经常损益。非经常损益并非企业的主营业务,不具有可持续性。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亏损的情况下,往往通过大量的调整非经常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虚增利润,利润来源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具有连续性和成长性。

这种盈余管理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以财政手段扶持企业,改善上市公司的报告盈余水平。由于目前我国争取发行上市指标的难度很大,“壳资源”依然稀缺,地方政府作为本地上市公司的行政领导和直接或间接所有者不愿失去宝贝的上市资格,所以一旦出现上市公司无法配股或面临终止上市的状况,地方政府往往会“出手相救”。如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政补贴、为上市公司降低税负、给上市公司减免利息及给予资产评估方面的优惠政策等,改善上市公司的报告盈余水平。

1.适当堵塞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渠道

旧准则规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并允许在以后期间转回。计提减值准备是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然而很多上市公司却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操纵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进行会计处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盈余的渠道,有效遏制了盈余管理行为。

2.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阻止利润调节

由于存货购进时间的差异导致各批存货的历史成本不同,存货的计价方法的选择能够影响当期成本,从而影响当期利润,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其粉饰利润。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计价方法,使存货的计价遵循实际成本原则,避免了公司根据自身需求,利用“后进先出法”,在存货价格上时增加当期成本费用,减少利润;或者在存货价格下跌时减少当期成本费用,增加利润。

3.限制公允价值的滥用

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进行了适当的限制,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使用条件,公允价值使用的前提、范围及具体方法上更加谨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允价值的滥用。

4.扩大了合并报表的范围并改变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基础

首先,新准则扩大了合并报表的范围,规定不论持股比例的大小,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防止利用变动持股比例增减纳入合并报表子公司来粉饰公司利润,其次,新准则合并报表的种类要求更加全面,除了旧准则规定的合并报表,还包括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变动权益表以及附注,完善了合并信息。再次,新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改变了旧准则中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规定。一些上市公司利用人为操纵地利用公允价值,通过合并重组扭亏为盈,新准则从国情出发,本着谨慎使用公允价值的原则,规范抑制了盈余管理,提高了企业利润可信度。

5.完善会计披露要求

新准则完善了会计披露要求,规定重要事项都要予以充分披露,附注要求披露的内容加大,增大了公司报表的信息量,增强了公司经营情况的透明度。新准则对损益披露的要求随处可见,除“财务报告列报”准则外,其他各具体准则几乎都有要求。这些财务报表列报要求不仅可以使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容易地判断公司损益的构成、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增强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还可以有效抵消企业进行盈余管理。

在关联方交易中,上市公司经常利用协议定价交换资产、分摊费用、转移利润等方法进行盈余管理从而粉饰报表。新会计准则对关联方的外延进行了一定扩展,在新准则中,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间接地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均属于关联方。这样有效缩小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十四、题目不清,课件上也没有,上下缺乏关联性,我是没看懂

1.无形资产核算方法的变更

旧准则中,无形资产研究和开发费用全部计入管理费用,而新的会计准则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予以区别对待,允许开发费用资本化,但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公司可能会利用其在两项费用之间进行盈余管理。新准则中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不再局限于直线法,摊销年限也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而变动,公司可以通过摊销方法、摊销年限的变更影响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而进行操纵利润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2.增加了减值准备(“利润调节器”)的使用范围

除了旧准则规定的8项资产计提之外,在新准则中减值准备的使用范围还包括了递延所得税资产、金融资产、建造合同资产等等,而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的规定仅限于部分资产,在很多情况下依然能够转回减值准备,因此还是有很大的盈余管理的空间。

3.公允价值使用范围扩大

公允价值的使用,具体体现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准则当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能够更准确反映资产在市场中的价值,但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比较复杂,需求一个完善的资产市场,而我国目前该市场十分不完善,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公允价值估计与计量的职业判断的空间,公允价值很可能成为管理层粉饰资产价值的新工具。

4.借款费用中关于资本化规定的利用

新准则扩大了利息资本化的范围,允许一般借款的部分资金在一定条件下资本化,资本化范围由原来仅限于“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扩大到“为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的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上市公司会在借款费用资本化和费用化之间动主意,调节当期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5.新债务重组准则提供盈余管理的可能

新准则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重组利得的会计处理由“资本公积”科目回归到“营业外收入”科目,从而增加了当期利润及每股收益,这很容易成为某些亏损上市包装利润的工具。

6.资产减值、固定资产折旧中会计选择与职业判断增多

资产减值准则中的“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折现率的选择”,“资产组的认定”等都存在不确定因素和主观判断,这给盈余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新准则要求公司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折旧方法及预计净残值的改变都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且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其中存在较多会计选择与职业判断,利润操纵者可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按照自身的目的来改变使用寿命、折旧方式等。

以最近两年年度报告披露的当年经审计净利润为依据

成功的盈余管理案————SST天保

1、SST天保公司的背景介绍

SST天保公司是天津的一家上市公司,原名天水股份,是一家水泥生产企业,2005年、2006年两个会计年度亏损,被特别处理,且股改对价方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因此名称变为SST天水。

该公司如果在2007会计年度仍旧亏损,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该公司将会被终止上市。因此该公司若想保住上市资格,2007会计年度必须盈利。

公司目前总体经营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05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8 088.70万元;2006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6 857.04万元,其中公司2006年度针对固定资产部分计提了6397万元的减值准备,即如果该公司2006年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2006年度的亏损只有460.04万元,从而说明公司经营造成的亏损并不严重。

该公司2006年出现大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水泥分公司使用的部分固定资产(主要是生产水泥产品的设备)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共6 397万元。

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公司,其股改对价方案也与重大资产置换相结合,公告称拟将大股东天津市建筑材料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所持有的公司67.59%的股权,以无偿划转方式划入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天保控股以优质房地产公司的全部股权,置换出上市公司原有水泥类等盈利能力较差的资产,从而使该公司从水泥生产企业转变为房地产企业。

SST天水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暨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于2007年5月28日召开,审议通过了《天津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暨重大资产置换方案》。该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以重大资产置换作为对价手段,而置换出的水泥资产中就包括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共 6 397万元的水泥生产设备,即在新准则实行后其不能将2006年计提的6 397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但是通过资产置换实际上这部分减值准备被转回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是依存于长期资产存在的,长期资产置换出公司,相应的减值准备必然冲销,事实上就是转回。

2、SST天保的盈余管理

作用一

SST天水经营产生的亏损虽然呈现出连续性,且不易短期内有所改观,但是亏损额却不高,因此6 397万元的长期资产减值冲销足以让该公司在2007会计年度扭亏为盈,从而摆脱退市的命运

作用二

本次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将从水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转变为为天津港保税区及空港物流加工区生活区提供商住房产开发、各种出租物业等,公司的资产质量、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将得到改善和提高。

新准则的影响

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减值虽然不能直接转回,但是,通过固定资产置换,这部分资产减值实际上还是会转回,从而增加了公司的利润,加大了扭亏为盈的可能性。

从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相对于原有的准则,灵活性更强。客观上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为个别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便利,尤其是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计提范围更广,这就赋予了管理者更多的选择权,为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技术空间,使资产减值准

成为盈余管理的主要工具。

新准则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变化是长期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将有效地遏制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调节利润情况的利润操纵行为。新准则下减值准备的计提更规范,更明确,按照正确方法计提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质量必将得到提升。有利于公司利益关联各方作出理性决策,从而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SST天保盈余管理案例启示

1).该公司及控股股东在妥善解决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同时,通过资产置换改善了公司基本面。虽然该公司通过进行资产置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被转回了,但是并没有违背新准则的规定,并且该会计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升2007会计年度的业绩,从而保住上市资格,维护了股东及公司自身的利益。应该属于盈余管理,而不是利润操纵。

2).从会计准则的变化趋势上看,会计的发展方向是留给企业会计当局越来越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以便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使会计信息更加有用,更有利于企业相关利益各方作出正确的决策,更好地保护其利益。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新会计准则还有一些不完备的地方,比如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组的认定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性太强、随意性过大的问题。关于现金流量现值确定,则有未来现金流量难以预测,折现率难以选择,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实务操作中,就有可能成为少数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会计准则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完善。同时我国的财会工作者,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一定要正确运用会计政策,把企业的利益及相关利益人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盈余管理,使企业及相关利益人的利益最大化。

十五、盈余管理的识别与判断

比较报表

要关注上市公司连续年度的比较报表特别是要关注表现为公司亏损年度的“重亏”现象及扭亏年度的“微利”现象;特别对有可能符合配股条件的公司,关注其处于敏感位置的净资产收益率。

若现金流量长期严重背离公司的经营业绩,则公司很可能存在盈余管理。

利润和现金股利分配

要将公司财务报表中利润和现金股利分配情况进行对比,若企业有丰厚的利润却一直未进行利润分配,或只有微薄的现金股利,则公司的利润很可能是调节出来的。

每股资产

要关注上市公司每股资产由原来的正数“蹦极式”变为负数。完全有理由怀疑其有对利润进行盈余管理之嫌。

不良资产与虚列资产

要关注不良资产与虚列资产数额较大的情况。若两者大于或等于净资产,说明当期利润有“水分”

十六、常用的盈余管理识别方法

关注关联交易

可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报表进行对比分析,若合并报表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该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就意味着母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利润转入了上市公司。

关注非经常损益

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比例较小,而非经常性损益比例比较大,应怀疑上市公司是否利用资产重组、股权转让或政府财政补贴等进行盈余管理。

关注审计报告

1.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说明公司财务报告存在问题

2.负责该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发生变动,应引起警觉

S*ST 光明的盈余管理

1、S*ST光明公司的背景介绍

光明集团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的前身是光明集团公司。光明集团公司组建于1989 年1月。为使股份制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1992 年3月,光明集团公司重组设立了光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向社会募集1,600 万股法人股,总股本8,000万股。

该母公司是:光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是:光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处行业为家具制造业。经营范围主要是家具制造及技术开发,木制品、半成品、装饰材料加工,销售家具、木制品、装饰材料,信息咨询,包装装璜业务。

主要产品主导产品“光明”牌家具曾荣获“全国首届轻工产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等,1995 年8 月被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技术进步评价中心授予“中国家具之王”称号。

本公司是中国家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2、S*ST光明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2007年12月25日,光明集团家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及伊春市青峰农场(以下简称“青峰农场”)、光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集团”)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哈尔滨办事处(以下简称“长城公司哈办”) 四方共同签署了《债务和解协议书》。

债务重组协议主要内容:

1)、本公司向长城公司哈办支付人民币1500万元;

2)、本公司以评估价值10777.92 万元的资产,抵偿所欠长城公司哈办10452.32 万元的债务, 而长城公司哈办则放弃对本公司的剩余债权人民币8700 万元的追偿;

3)、长城公司哈办以此10452.32 万元资产,置换青峰农场持有的,仍然在光明集团名下的本公司的非流通发起人法人股7611.82 万股中的1650万股(占本公司股本总额的8.88%)股份。

4)、光明集团将其持有的本公司非流通发起人法人股1650 万股解冻,在青峰农场配合下,通过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向长城公司哈办办理质押手续。

5)、长城公司哈办就此1650 万股向黑龙江省人民法院申请冻结。

本次债务重组对本公司的影响

本次债务重组成功,公司将取得债务重组收益8700万元,本年度公司将实现扭亏。避免了公司被暂停交易及退市风险,有利于提高公司质量,有利于公司持续经营和长远发展,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以下是2007年光明集团的年

(图表省略)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企业管理层采取一定行为、运用一定技巧,在合法的前提下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化妆”,可以使企业以更好的形象展示人前,有利于企业吸取资金,有利于企业从市场上引进优秀人才。若盈余管理能对企业这些优越性加以体现,对投资者及企业员工也是有利的。合理合法、适度地运用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也是财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体现。总之,盈余管理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并为许多上市公司所采用,当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众所周知的安然公司问题的败露说明虚假信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企业获得暂时的成功,也可以使企业永久身败名裂。真可谓“成也会计,败也会计”。过度运用盈余管理,最后就会发展到造假,其后果不堪设想。

只要我们合理有度地利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才能保证经济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对盈余管理既不能谈虎色变,也不能肆无忌惮地滥用;掌握好一个度,是我们用好盈余管理的关键所在。

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近几年来,我国企业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表现形式。日益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形象,激励着企业经营者,有利于提高企业价值,但从另一视角看,不规范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小股东的利益和债权人的利益。如此而言,进一步了解盈余管理的利与弊,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盈余管理(Eamings Manage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一、盈余管理的特征 盈余管理在国内外的企业中被广泛运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盈余管理信息的披露都是由董事会及管理层合力决定的,在盈余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一般都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也就是说,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不正确运用、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选择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他们扮演着运用盈余管理的主要角色。当然,会计人员也会参与其中,但充当配角。 2、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根据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在运用盈余管理时,必须同时具有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一般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运用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选择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但盈余管理最终的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也就是说,盈余管理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会计收益的数据上。 3、盈余管理不会增减社会的实际盈余。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运用的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社会的实际盈余,但会改变实际盈余在企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或不同企业的分布。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只会影响到企业某期或不同企业的会计报告盈余,而不会增加或减少全社会中的实际盈余。 4、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复杂。盈余管理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与公众利益、中立性原则则是相矛盾的。盈余管理的目的非常复杂,特别是在谁是盈余管理的受益者这一点上。盈余管理考虑的主要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如经理的分红、认购股权、局部利益以及晋升机会等。有时,盈余管理的受益者又包括了部分关联股东,甚至政府官员。 二、盈余管理形成的原因 盈余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紧密相关。当然,究其根源还是公司内部不合理的权力安排的结果。通过对盈余管理研究,可以识别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找到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根源。这样,既可以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评价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下面,我们分析盈余管理形成的具体原因。 原因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道德背离。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有机组合,是人们之间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在一系列契约组合中,股东与经营管理者通常采用“委托——代理”的关系,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取向往往不一致,存在责、权、利等诸方面的矛盾。首先,委托人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代理人一般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并非致力于增加企业的价值。经理人为了避免企业在高速发展后出现停滞不前而危及自身地位和利益的情况下,对企业往往采取持续缓慢的发展策略以稳定自己的地位和业绩。也就是说,只有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经营者利益不相抵触时,他们才会追求投资收

(完整word版)《管理学》经典案例、实例资料分析

《管理学》经典案例、实例资料分析 焦强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

目录 1、管理前智:企业管理新思考 (1) 是什么在决定创新能力 (5) 中国企业如何进入欧美市场 (9) 2、人本管理:世界顶级企业是怎样“打造”员工的 (10) 通用电气如何挑选接班人 (15) 诺基亚“人才管理”文化的启示 (19) 3、管理论谈:管理的圆融大智:中国式管理 (24) 管理的善恶 (27) 量化未必能管理好 (31) 4、管理实务:化繁为简 (35) 企业有效管理者的十大策略 (37) 简单管理是一种智慧 (40) 5、管理艺术:如何做成功的领导者 (43) 6、管理专题:华尔街缺的是道德 (45) 7、人才管理:销售经理与鱼缸 (49) 8、管理新智:将制度贯彻到底 (53)

企业管理新思考 ——取长补短式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管理方法——取长补短式管理方法应运而生。建立这种新的管理方法考虑的主要因素:(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二)文化基础。(三)国情基础。(四)先进性和前瞻性。(五)广泛推广性。新管理的特点:1、一头看政府、一头看市场。2、一头看国内管理文化、一头看国外先进管理方式。新的管理方法是综合中西管理思想的优点和长处。一头吸取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及手段,一头完善中国式管理思想、文化传统。在这个发展年代,变是永恒的,任何已有的管理模式都将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的主旋律必然是创新。 一、建立取长补短式管理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管理涉及到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面的内容。具体讲,生产力包括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协作关系,产品的终了分配关系;上层建筑方面包括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层面和企业制度层面的具体内容。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 (二)文化基础。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现。一个国家的管理是与该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管理的文化基础具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任何管理都植根于一种文化之上,社会文化背景是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与之相适应、因为社会文化环境是客观的、相对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管理植根于文化之上如果能与之相适应,符合它的特征及要求,则管理效果就好,管理效率就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会提高;如果管理不适应文化、则管理效果差、甚至导致管理失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文化发展,把文化背景、文化特点、文化内容借用来作为具体的管理手段,利用文化本身的系列内涵建立相应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兴趣越来越趋向于管理文化研究,借用文化作为管理不失为最有效的管理办法之一。 (三)国情基础。由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盈余管理案例近3年_非经常性项目盈余管理综述 3篇精选(最新)

摘要:基于发行新股、避免报告亏损等目的,管理层操纵公司报告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现有大量的研究更多地是关于两种常用的盈余管理方式:应计利润操纵与真实交易盈余管理。然而少有文献研究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分类转移是指故意将经常性项目与非经常性项目进行错误分类的行为。将通过用非经常性项目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从其他方式中分离出来,有利于看清上市公司在不同盈余管理动机下的行为选择,为监管者和投资者提供识别盈余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非经常性项目;盈余;综述 一、盈余管理方式简述 根据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可将盈余管理的方式基本归为三类,即通过对应计项目的操纵进行盈余管理(Accrual Management)、通过操纵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Manipulation of Real Activities)和通过运用非经常性项目① 分类转移(Classification Shifting)进行盈余管理。 1. 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作为最常见的一种盈余管理的方式,应计项目操纵是通过改变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时间达到盈余管理目的,但无论是将收入、成本费用提前确认还是延迟确认,都只是将利润在时间上进行了转移,理论上并不会影响利润的总额,即当期增加或减少的利润必然会在以后会计期间出现相同金额的“反转”。这是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利管理的方法的最主要缺陷,而且这种方法也较容易被审计师所识别。 2. 通过构造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作为进行盈余管理的另一种方法,通过构造真实性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因为其并不直接违背企业会计准则。真实交易盈余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利用对研发活动的管理来调节利润;②利用对销售活动的管理来调节利润;③利用对资产的购置、处置活动来调节利润;④关联交系调节公司利润。 通过构造真实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方法虽然比较隐蔽,不易被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所发现,但却有其自身特有的缺陷,即这种方法有可能会给公司的运营带来风险或直接损害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 3. 运用非经常性项目进行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盈余管理的第三种方法,即分类转移(Classification Shifting)的盈余管理方式。分类转移首次由 McVay(2006)提出,是指故意将经常性项目与非经常性项目进行错误分类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分类转移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是将某些经常性的费用转移至线下项目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列示,而将某些非经常性收入或利得转移至线上项目或经常性项目列示(McVay,2006)。 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方法比前两种方法承担较低的成本:既没有会在未来期间转回的应计项目,也不存在如同真实交易盈余管理一样

营运资金管理案例

案例一: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掌握用现金成本分析模式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 二案例资料 富达自行车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为了尽量减少企业闲置的现金数量,提高资金收益率,考虑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财务科对四种不同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做了测算,具体数据见表: 现金持有方案 财务经理根据上述数据,结合企业的资本收益率12%, 利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出企业最佳现金持有余额. 三、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不同现金持有量的机会成本 2.财务经理为什么确定75 000元为企业最佳现金持有余额? 四、必要提示: 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单位:元 案例二思美时装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案例掌握企业信用条件的选择。 二、案例资料 思美时装公司近年来采取较宽松的信用政策,因而销售量有所增加,但坏账损失也随之上升。近3年损益状况见表。公司变动成本率为65%,资金成本率(有价证券利息率)为20%。公司收账政策不变,固定成本总额不变。

三、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公司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是否成功? (2)如果第3年,为了加速应收账款的收回,决定将赊销条件改为“2/10,l/20,n/60”,估计约有60%的客户(按赊销额计算)会利用2%的折扣;15%的客户利用1%的折扣。坏账损失降为2%,收账费用降为30万元。信用条件变化后收益情况会如何? 四、必要提示 (一)应收账款信用成本由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组成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X资金成本率(有价证券利息率) 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十360天X应收账款信用期 =年赊销额十应收账款周转率

跨文化管理案例

摘要:跨国公司中的各类人员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进而产生文化冲突,使得跨国公司内部无法有针对性地沟通管理,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韩国三星电子在中国成功发展主要归功于它卓有成效的跨文化管理。本文分析了韩国三星电子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成功的跨文化管理,以期为更多的跨国公司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管理中韩文化差异跨国公司三星 0 引言 自中韩两国建交以来,许多韩国企业都在中国投资成立合资和独资企业。这既包括像三星、LG、SK、现代这样的大企业集团,也包括许多韩国的中小企业。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发展,为两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中韩两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而文化差异势必会引起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令在文化、习俗、社会体系不同的外国经营的跨国企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因此,跨国公司必须要解决好促使不同文化在企业中融合这一新课题,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下面对三星电子的案例进行分析。主要从它的品牌战略、营销战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看它是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进而获得成功的。 1 三星电子的跨文化管理分析 三星(SAMSUNG)连续多年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三星创立于1938年,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了世界级大企业。三星在韩语中具有“天长地久,强大兴旺”之意。美国《时代》周刊评论:“三星凭借…简约、新奇、亲和力?的产品理念,已经在消费者心中牢固地树立起了…科技、时尚、数字先锋?的品牌形象。” 1.1 品牌战略在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三星坚持走时尚路线。首先,三星在外观设计上体现出了时尚感。1998年,三星确定了新潮设计的产品策略,以此来打造其时尚品牌。三星请来了IBM的首席设计师汤姆·哈迪为三星的设计师们抛砖引玉、开拓思路,使得三星以一种全新的时尚、前卫的形象亮相于消费者面前。其次,三星的产品定位是高价位的高端产品。三星进军海外市场的初期也是从低端产品开始的。但随着不断发展,低端策略显示出了它的弊端,于是三星转型为推出高品位高价位的时尚产品,并获得了年轻的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消费者的青睐。再次,三星选择了高级专业商店(如Best Buy、Sears、Circuit City 等)销售产品,并且注重与高雅艺术相结合。三星另一个品牌策略是增加亲和力。具有良好亲和力的企业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三星的口号是“三星数码世界欢迎您(Samsung Digital Everyone?s invited)”,在产品性能上为消费者考虑的很周到,满足消费者多方面的需要,在外观设计上注重品位与时尚,给消费者一种体贴亲切的感觉。在中国,三星成立了“三星中国社会公益团”,组织开展各项公益活动。这些都给三星的亲和力增加了砝码,从而提升了三星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1.2 营销战略—体育营销三星精心设计了在国内外的营销策略及营销渠道。除了常规的媒体广告宣传外,三星将重点放在了体育营销上,并专门设置了体育营销部门。这是因为体育竞技的激情、动感、追求、挑战、协作意识和公平竞争精神也正是三星所追求的企业精神。三星赞助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的亚特兰大展示会、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并在1999年加入奥林匹克TOP计划(The Olympic Plan,全球赞助商计划),之后又赞助了2000年及以后的各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除此之外,三星还积极赞助地区性体育活动。从1986年汉城亚运会开始,三星一直赞助各届亚运会。在中国,三星积极赞助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并请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刘国梁做其体育形象代表。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三星继续其奥运赞助商的角色。“三星通过自己最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让此届奥运会成为不同以往的心旷神怡的奥运会。”赞助TOP计划的同时,三星还投入大约3倍于赞助费的资金用于宣传三星自身的奥林匹克形象。拥有顶级赞助商头衔的三星,品牌认可度及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销售额也将有大幅度的增长。

《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 进入全球市场的企业员工必读,因为他像小说一样通俗易懂; 研究全球化的专家必读,因为他是目前唯一一本全面介绍最前沿的的全球化理论的中文图书。 作者简介: 陈晓萍,1995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工业和组织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同时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客座教授。在此之前,她曾是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商学院教授。 陈晓萍教授的学术研究涉及很多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主要的研究课题包括跨文化管理、个体和群体决策、领导学、商业谈判、企业公民行为,等等。她的学术论文曾发表于全球顶尖的管理学杂志,如《美国管理学》、《美国管理学评论》、《应用心理学》、《社会和个性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国际商学》及《组织行为和决策过程》等。 陈晓萍教授的教学包括跨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商业谈判,团队建设等MBA、EMBA和博士生课程。她曾数次获得美国科研教学大奖,还荣获2004年度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杰出博导奖”。 陈晓萍教授还非常关心中国国内企业管理的发展,致力于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研究。她现任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副会长,并担任中文管理杂志《管理@人》的总编。她被中国《财经时报》评为2004年最具影响力的八名管理大师之一。

内容简介: 1. 生动翔实的案例,恬淡幽默的语言 2.引人入胜的练习和角色模拟 3.典型的外国影片来讲述跨文化管理 4.跨文化沟通和谈判中可能出现的陷阱5.跨文化团队建设的艰辛 6.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7.全球化职业旅程的酸甜苦辣 目录: 第1部分文化与管理 第1章什么是文化?文化如何影响管理? 3 1.1 什么是文化 4 1.2 文化的两个常用比喻 5 1.2.1 洋葱的比喻:文化层次论 6 1.2.2 民族社会文化与公司文化 14 1.2.3 文化的冰山比喻 15 1.3 文化的正态分布 16 1.4 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17 1.4.1 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关系 17 1.4.2 文化对组织架构设置的影响 20 1.4.3 文化对企业制度建立和执行的影响 20 1.4.4 文化对领导和员工行为的影响 21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以某某公司为例

企业盈余管理研究 ——以某某公司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盈余管理在经济学和会计学中引起广泛研究。上市公司面临亏损时,往往会采取盈余管理方式在短期内实现企业扭亏为盈,但这种方式只是人为操控财务报表,粉饰财务数据,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以某某公司为例,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理论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论证法对某某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识别盈余管理动机和手段,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提供相关规范盈余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一方面通过公司内部提升企业业绩来破除财务困境,而不是利用盈余管理扭亏为盈;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会计制度,提高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盈余管理;扭亏为盈;资产减值;关联交易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 论是公司内部管理层还是外部信息使用者,都需要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作为媒介从而实现各自的财务目的。对于公司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财务指标;而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层而言,出于企业发展的角度,上市公司也重视披露展现企业良好发展态势的信息,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并从中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我国的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给了企业对财务报告的信息进行调整的空间,实现上市公司的最终财务目标,盈余管理应运而生。那盈余管理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就需要我们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研究。 为此,本文以某某公司为例,在搜查资料了解公司基本概况的基础上,初步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然后结合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盈余管理的动机,并结合相关数据对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为防止类似过度盈 余管理行为的出现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2.企业盈余管理研究的意义 盈余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对于债权人和投资者而言,盈余管理分析可以帮助他们判断相关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并提供深入分析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为其经济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会计信息,提醒债权人和投资者谨慎投资,维护自身利益。第二,对于企业自身而言,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深入剖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找到企业自身的问题,实现真正的扭亏为盈,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有重要意义。最后,对政府监管机构而言,盈余管理分析有利于看到相关制度的漏洞,从而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在1980年提出来并进行研究。 凯瑟琳·席珀(1989)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过程。威廉·R·斯科特(1997)在其《会计财务理论》中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威廉·R·斯科特(2006)总结出盈余管理手段的两种情形:第一,与政治相关的公司在高利润年份为了避免受到监管,一般采取盈余管理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第二,当公司需要良好的业绩展现在公众面前时,管理层就有可能以巨额冲销的方式进行盈余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浅析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浅析 一.具体案例分析 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跨国快餐连锁企业,它在全球拥有30,000多家连锁店,分布在六大洲121个国家,因此,在收获各地区的利润时,麦当劳也承担着很多风险,比如民族、宗教等跨文化对抗。2001年5月,约500名示威者分别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最大的商业城市孟买的几家麦当劳餐厅前举行抗议活动。示威者包围了麦当劳设在新德里的总部,向麦当劳餐厅投掷牛粪块,并洗劫了孟买一家麦当劳连锁店。他们还要求瓦杰帕伊总理下令关闭印度国内所有的麦当劳连锁店。 这件事的起因是麦当劳制作炸薯条的食用油中含有牛肉调味成分,而大多数印度教徒都把牛看成圣物。一个月后,美国麦当劳公司宣布将向印度教徒、素食主义者和其他一些相关组织赔偿1000万美元。这次事件不仅造成麦当劳经济上的损失,更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 可见,如何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真正实现“当地化”发展,这对麦当劳来说已经是一个重要问题了。 二.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麦当劳,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在不同地区的跨文化管理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从事跨国生产经营活动,在跨越国界的同时,也跨越了文化。因此,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既是一个经济活动,又是一个社会文化活动,必然会面对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碰撞而造成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的存在对跨国公司有积极、有益的一面,但处理不当会给跨国公司正常的经营造成负面的影响。跨文化管理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应运而生。中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积极地实施国际化战略。我国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必然处于一个异质的文化环境,特别是在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交往时,中西方文化差异必然会在跨国经营中反映出来。加之我国跨国公司自身的特殊性,使得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的跨文化问题更为复杂。为此,对我国跨国公司的

【MBA教学案例】青山纸业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下)

【MBA教学案例】青山纸业盈余管理案例分析(下) 2020年06月17日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手段 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动机,国外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总的来看,盈余管理动机可以分为三方面。 第一,资本市场的动机。《公司法》对企业上市有着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摆脱政策性限制达到上市的目的,许多企业采用盈余管理进行财务包装,从而合法地获得上市资格。Lewis与Chanery(1998)实证分析了489家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研究发现公司确实利用操纵性应计利润来平滑收入,业绩较好的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其他公司,意味着公司的收入平滑性与业绩呈正相关。我国学者陈共荣和李琳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2000年?2004年内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对股票发行价和首日价格变化的影响,得出结论是我国A股市场存在高抑价的现象,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第二,契约动机。契约动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契约的双方是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前者提供会计信息,后者使用会计信息。Sweeney(1994)对盈余管理的债务契约动机进行了研究,对于22家违反债务契约且具有强烈盈余管理动机的企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当局会实施盈余管理,从而避免产生违约行为;企业的财务状况越接近于违反债务契约,经营者就越有可能调高报告利润。关于公司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契约关系,Watts等(1986)提出公司股东通常会对管理层采用管理激励机制——根据公司业绩决定管理层报酬的方式,但是这种管理激励机制会产生负面效应:使经营者积极谋求任期内公司业绩的最大化从而使自身报酬最大化。 第三,政治成本动机。政治成本是指某些企业面临着与会计行为相关联的严格管制和监控,一旦财务数据高于或低于一定界限,企业就会招致政府管制和惩罚,因此经营者通常会设法降低报告利润,以一个更加温和稳定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Zimmerman(1983)提出企业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经营者应越有可能调整当期的报告利润,尤其是战略性产业、特大型企业、垄断型公司,大型企业更有可能会通过递延报告期收益的方式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张晓东(2008)以高油价时期中国石化行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政治成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在油价飙升阶段石化行业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以调减利润。 关于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手段和交易手段。会计手段是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估计,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小化以及利润平滑都是采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的结果,由于会计政策存在选择的空间,所以许多企业会借助于会计政策调节盈利水平。交易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理想的会计结果而刻意安排某些交易事项,通过真实发生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干预销售和管理费用。交易手段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例如为了提高报告期收益推迟购入固定资产和推迟消费支出,甚至创造交易等,这些做法对企业收益的真实性会产生一定影响。 (三)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 根据均值回复应计利润模型,可以计算出三家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数据如表4所示。 操纵性应计利润是公司管理者违规构造交易事项或者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所产生的利润部分,从表4可以明显看出青山纸业2012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净利润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家公司,因此可以说明青山纸业在此期间的确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操控性应计利润这一指标可以看出,2011和2013这两年,三家公司这一指标无太大差异,而青山纸业在2012年该指标远远大于另两家对比公司,因此可以确定青山纸业通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一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操作。(四)盈余管理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青山纸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进行衡量,为了充分分析和说明青山纸业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收益率的影响,本部分继续选取景兴纸业和山鹰纸业这两家公司作为同行业对比公司,三家公司事件分析法的具体计算过程一致。 1.计算公司股票在(-10,10)每日的实际收益率 实际收益率定义为,其中t代表时间,代表t时间的股票收盘价,代表t-1时间的股票收盘价。 2.计算如果事件不发生的正常收益率 先用公告日前360天至10天,即窗口期为(-360,-10)的个股实际收益率和市场收益率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最小二乘法估算出相应参数,然后将他们代入公告日前10天和后10天,即窗口期(-10,10),并用公式计算出各股窗口期内正常收益率。其中,为股票在t时间的正常收益率,为市场的收益率。 3.计算股票在事件窗口期(-10,10)内的超额收益率 用时间t的实际收益率减去时间t的正常收益率可以得到事件窗口期(-10,10)的超额收益率。 4.计算股票在时间窗口期的累计超额收益 由于事件分析法的目的就是研究某一个事件发生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仅仅观察超额收益率并不科学,因为在一个案例在估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非研究事件的干扰因素,无法仅仅从AR中得到确切的结论。并且事件分析法不仅仅只是观察事件发生日收益率的变化,还要观察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的效应,因此需要对超额收益率的观察值进行加总,得到累计超额收益率。通过对事件窗口期内各公司超额收益AR和累计超额收益CAR的统计结果得出表5,根据表5,在图3中展示了三家公司累计超额收益的对比情况,青山纸业的CAR显著为负。 过上述分析,青山纸业公司在窗口期内累计超额收益显著为负,而同行业其他两家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均在0附近波动,没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超额收益,说明青山纸业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确实对证券市场股价变动产生了重要影响。2012年青山纸业高管变动导致的盈余管理行为在降低公司2012年整体业绩表现的同时,确实造成了股价和收益率的下跌。 青山纸业公司年度财报公布之后的短期内,投资者并未发现青山纸业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导致公司股票收益率持续下跌。那么投资者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对盈余管理能做出反应?中长期内证券市场收益率能否对盈余管理做出反应?长期内股票市场价格能否回归正常水平? 我们将事件的跨度调整为100天,即时间窗口变为(-10,100),测算从青山纸业年报发布日之后四个月内市场的反应。结果显示,投资者可以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出反应,在经历了短期内累积超额收益的持续下降之后,随着时间窗口继续拉

跨文化管理案例

跨文化管理案例 跨国公司中的各类人员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进而产生文化冲突,使得跨国公司内部无法有针对性地沟通管理,这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韩国三星电子在中国成功发展主要归功于它卓有成效的跨文化管理。本文分析了韩国三星电子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成功的跨文化管理,以期为更多的跨国公司提供借鉴。 自中韩两国建交以来,许多韩国企业都在中国投资成立合资和独资企业。这既包括像三星、LG、SK、现代这样的大企业集团,也包括许多韩国的中小企业。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发展,为两国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中韩两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而文化差异势必会引起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令在文化、习俗、社会体系不同的外国经营的跨国企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因此,跨国公司必须要解决好促使不同文化在企业中融合这一新课题,进行有效的跨文化管理。下面对三星电子的案例进行分析。主要从它的品牌战略、营销战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看它是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进而获得成功的。 1 三星电子的跨文化管理分析 三星(SAMSUNG)连续多年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三星创立于1938年,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强大起来,成为了世界级大企业。三星在韩语中具有“天长地久,强大兴旺”之意。美国《时代》周刊评论:“三星凭借…简约、新奇、亲和力?的产品理念,已经在消费者心中牢固地树立起了…科技、时尚、数字先锋?的品牌形象。” 1.1 品牌战略在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三星坚持走时尚路线。首先,三星在外观设计上体现出了时尚感。1998年,三星确定了新潮设计的产品策略,以此来

《跨文化管理》案例分析

《跨文化管理》课程启示篇 宏碁公司阶段性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改革开放30年,在中国大陆,“文化”和“走出去”、“跨国经营”的概念由远及近,正成为治国官员、知识国民、有志走出国门企业家的热门词汇。 五千年闭关锁国,封建强权、三纲五常、农耕经济、儒家思想,深深影响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华裔子孙的思想、行为。与大陆相比,接受日本文化、美国文化稍早,而又深得中华文化精髓的台湾人,先浴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对跨国经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部分台湾企业家的经典案例,值得研读和深思,以资借鉴。 本文作者初涉《跨文化管理》课程,反复阅读《台湾宏碁有限公司:台湾暴龙》教学案例,试图作一些解读。 一、宏碁公司掌门人施正荣先生 *企业的核心人物和核心团队,决定企业战略成败和企业文化的优劣。 作为宏碁公司创始人及灵魂人物,施正荣先生幼年有在母亲的小店成长的经历,对台湾普遍盛行的“以父权为主导、家庭经营”的公司经营模式,抱有成见,养成其传承和叛逆兼具的企业经营理念:“一个穷人的哲学”、节俭管理;雇员所有权、分权、合资企业。也就是

施正荣先生所称的“母亲文化”---施爱子女、节俭持家,兼具对强势夫权的怨言。 施正荣先生应该是谙熟“王道文化”的精要,具备“驭衡全局,动态整合”、权力收放、成果分享的能力。所以,虽然不为宏碁公司绝对控股股东,却始终掌控着公司,无论企业初期的成功,突破期的困顿,短暂混局后的重振,以及后续的跨越式发展,都包含施正荣先生深厚的中华智慧和权谋的典型特征。 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经营成败与企业战略和文化的关联性 *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必然要有相映衬的企业文化,作为战略实施的支撑。 1、初创期—企业文化与战略的耦合期(与员工分权、共享成果,调动了员工参与、投入的积极性;合作企业,调动了社会资源,建立了广泛的利益联盟。)---企业文化(母亲文化:雇员所有权、分权、节俭管理、合资企业等)----与台湾社会文化看似部分冲突,其实一脉相承---与盛行的父权主导、家庭经营模式相比,实则是一种创新或突围---企业获得早期成功; 2、扩张期—企业文化相对于企业战略处于疲惫、松散、滞后期---企业文化(“母亲文化”的包容过度导致溺爱;企业早期发展积累的财富,导致员工“穷人哲学”的基础缺失)----与台湾社会文化的暗面(即没有盈亏责任—责任心不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过

乐视网的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乐视网的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自从盈余管理的概念被提出以来,一直被学术界和实务界重点研究和讨论。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盈余管理问题也开始广泛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之间。 由于盈余管理会导致被操纵后的信息不能公允的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投资者无法准确衡量企业的价值可能导致其利益受损。同时一些盈余管理的手段会给企业在未来的运营过程中,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识别并防范盈余管理非常重要。 乐视网作为互联网视频行业首家在国内上市的公司。上市伊始,利润飞涨,因为发展势头迅猛甚至被称为业界“奇迹”,而如今因为受到资金链短缺、流动性风波等影响,公司声誉和信用度也出现了问题,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能否持续经营都存在问题,需要管理层进行大幅度战略调整,充分具有可研究性和代表性。 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并选取乐视网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基本财务情况,并基于财务分析结果研究乐视网盈余管理的动机。从而进一步探讨出乐视网近几年运营过程中所采取的盈余管理手段,总结如下:1.乐视网通过无形资产摊销方式的选择和坏账准备的计提进行无形资产价值的虚增;2.以很高的资本化比例处理研发支出;3.少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4.其以巨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使企业的所得税费用连年为负,从而提高净利润;5.依靠少数股东损益分摊亏损从而使归母净利润为正;6.建立乐视电商分摊终端业务亏损;7.利用集团的关系网进行了非常复杂的关联方交易。 虽然这些盈余管理行为使乐视网前期的业绩良好,但这并不是企业真实公允的经营情况,其真实盈利质量逐渐在变差且质量并不高的应收账款数量巨大,这

样的盈余管理行为使其未来经营存在很大的风险。本文最后根据乐视网案例带来的启示,提出相应的防范盈余管理的建议。

韩国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韩国三星公司案例分析

韩国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韩国三星公司案例分析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也被引入中国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创造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本文选择在华投资颇为成功的韩国三星公司作为范例,以期通过对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探讨,对中国企业的提供有益的启示。韩国与中国同属于东亚、两国的企业文化有许多相似性。 例如,以儒家说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融化在两国企业经营者和中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所以两国企业都具有集权、仁爱提倡吃苦耐劳、服从家长专制的特点。在两个国家的文化相似性的基础上,分析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文化差异对管理方式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三星企业文化的分析,了解韩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化在一起的三星文化,且研究三星如何建设而发展独特的优秀企业文化及如何克服和弥合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本论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阐述了文化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文化的特征、韩国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以及管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探讨了子公司的企业文化差异,主要回顾了韩国母公司与在华子公司的文化差别、文化差异的原因、文化差异对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影响以及文化差异的冲突。第三章深入分析了三星公司案例,探讨了三星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和经营状况、企业文化等。在第四章,笔者重点讨论了三星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对韩国在华企业的启示,在分析文化差异对子公司管理的影响、其克服方法和对策的基础上,论述了文化差异对子公司品牌建设的影响,提出了三星企业文化建设做法对中国企业的借鉴建议。 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三星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学习与借鉴。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及案例研究

1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 (函授站):济宁轻工学校 年级专业: 会计学 层 次: 本科 学 号: 姓 名: 黄东霞 指导教师: 杨老师 起止时间:2009年03月08日~05月08日

目录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分析及案例研究 (4) 摘要 (4) 引言 (4) 一.盈余管理的内涵 (5)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 (5) (二)盈余管理的性质 (5) 1.积极方面 (5) 2.消极方面 (6) 二.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及手段分析 (7) (一)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 (7) 1.为了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而虚增利润 (7) 2.企业管理层为了体现自己的经营能力而虚增利润 (7) 3.为了少缴所得税而隐瞒利润 (8) 4.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造假 (8) 5.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增发新股资格。 (9) (二)结合实际案例来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9) 1.利用各类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销的变化 (9) 2.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原则发生变化 (10) 3.折旧和摊销方法的变化 (10) 4.利用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 (11) 5.利用会计差错更正 (11) 6.利用收入以及费用确认比率发生变化来进行盈余管理 (12) 7.销售成本(存货)核算方法的改变 (12) 三.规避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负面影响的建议 (13) (一)提高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壮大投资队伍 (13) 2

(二)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14) (三)尽快出台相关的会计准则 (14) (四)彻底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14) (五)完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 (15) (六)建立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15) 结束语 (15) 谢辞 (16) 参考文献 (16) 3

企业现金管理案例分析——飞利浦公司

企业现金管理案例分析——飞利浦公司

一、企业现金管理 在企业当中,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等。 现金可以用来满足企业生产开支的各种需要,也是还本付息和履行纳税义务的保证。因此拥有足够的现金对于降低企业的风险,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债务的可清偿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金持有量过多,它所提供的流动性边际效益便会随之下降,进而导致企业的收益水平下降。因此,企业必须合理确定现金持有量,使现金收支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时间上互相衔接,以便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现金的同时,尽量减少企业闲置的现金数量,提高资金收益率。 (一)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现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以便合理地估计未来的现金需求。 (2)对日常的现金收支进行控制,力求加速收款,延缓付款。 (3)用特定的方法确定最佳现金余额,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与最佳的现金余额不一致时,采用短期融资策略或采用归还借款和有价证券投资策略来达到理想状态。 (二)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企业确定最佳现金余额的方法有很多,现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企业最长用的方式有:现金周转模式、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企业可以根据企业本身的需求来进行选择。 而企业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来进行最佳现金余额的确定,都应确保得出的最佳现金余额,能够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并应当保持一定的现金支付能力的机动,并能够应对企业紧急情况的发生,还要能够使企业抓住各种瞬息即逝的市场机会,获取较大的经济利益。(三)现金收支的日常控制 在现金管理中,企业除认真确定最佳估计余额外,还必须进行现金的日常控制。 1、加速收款和控制支出 为了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加速现金周转,企业应当尽量加速收款,即在不影响未来销售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加快现金的收回;而在管理支出时,则与收款是相反,应尽量延缓现金支出的时间。 2、现金收支的综合控制 尽量使企业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同步,这样可以使企业的可使用现金余额趋于平稳。企业应实行内部牵制制度,以减少差错,堵塞漏洞。库存现金的收支应做到日清月结,确保库存现金的账面余额与实际金额相符。企业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现金,应存入银行,有银行统一

格力电器跨文化管理案例分析

格力电器跨文化管理案例分析 格力电器跨文化管理案例分析 化阶段成为全球空调销量冠军,不仅赢得了业界的光环,而且也为国家在世界赢得 了民族自豪感。 然而,任何一家大企业来说,发展历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从本国走出国门, 并且在世界立足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格力更是如此。在国际化进程中,企业不得不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乃至法律条款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同时还要 解决好将当地员工与自身企业的文化相融合,齐心合力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诸多事 项。 格力于2001年6月,投资2000万美元在巴西的亚马逊州首府---玛瑙斯市建设的空调器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这意味着格力电器正式进军海外,开启了格力公司的国际化的时代。然而期间,经历了其他跨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同样会经历的问题, 如国家间文化、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员工和企业文化碰撞的问 题。虽然这些跨文化的问题给格力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也造成了一些损失,如不明当 地法律未按通货膨胀率给当地员工涨工引致当地工会抗议,未及时在当地注册商标

不得以高价回购等问题,但是格力根据自身公司的文化和特点,也最大程度处理了一些跨文化的问题,如向当地员工注入了公司的奉献精神等。 ]企业历程 1、概述: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品牌”产品,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家国有控股股份有限

公司,格力企业的员工总数约80000人,截至2043年,其年营业额达1200.43亿 元人民币。 2、发展历程: 创立伊始,格力电器经历了创业、发展、壮大、国际化等重要阶段(从4991年至今,格力的发展阶段将在第八部分以表格一的形式展示)。其中,从2001年到2005 年,格力在稳固本国市场的同时,决定开发海外市场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争创世 界第一”的远大发展目标…国际化的开始。在明确的目标,科学的管理,引入了六 西格玛管理方法(注:六西格玛是一个旨在发现和消除过程变异,从而达到提高质量、减少劣质成本进而增加顾客价值、促进顾客忠诚的管理系统。)[]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情况下,格力于2005年,家用空调销售量突破1000万台/套,首度 实现了空调销售世界第一的目标。 对于一家具有全球视野发展大格局,立足追求世界第一的企业来说,成绩永远属于 过去,而不断超越自己才是未来的目标。于是,2006年,格力电器又提出“打造精 品企业、制造精品产品、创立精品品牌”的战略。此后,公司开始进入了创全球知 名品牌的阶段。 3、企业核心: 对于一家世界级的电器制造企业来说,企业的灵魂和核心在于创新和科技,格力也 不例外。格力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的空调霸主,离不开其强大的科技团队。格力的研 发队伍包括多达5000多名专业人员,3个基础性研究机构(包括制冷、机电、家电技术等),300多个国家实验室。 在空调业,格力成为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企业。如2011年,格力电器在技术研发 上的费用超过30亿元人民币。不仅如此,格力电器在国内外累计拥有专利超过6000 项(其中发明专利4300多项),是中国空调行业中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也 是唯一不受制于外国技术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