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上册一、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吊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二、、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

三、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五、、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白天)的一面,一会在(黑夜)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下册一、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

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量的变化。

的。如冰、水、(水蒸气)。

二、【实验课题】小水珠从哪里来

【实验器材】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两片玻璃)、试管夹、温水、酒精灯

【实验过程】

1、向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用试管夹夹住一片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要晃一晃,让玻璃片受热均匀。

3、同时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盖在烧杯上。

【实验现象】冷玻璃片上(有)小水珠生成;热玻璃片上(无)小水滴生成。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三、实验目的:同种液体蒸发快慢实验验证影响蒸发快慢的

四、【实验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红墨水、小皮圈、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

1、组装实验装置:(将烧瓶装满红色的水并塞上橡胶塞,在玻璃管上用小皮圈做记号。)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小皮圈移到玻璃管的红水处,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气球、烧瓶、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

1、组装实验装置:(将气球套在烧瓶口上。)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使用热水时,小心烫伤自己和他人。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金属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铁环、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在常温下,看铜球能否自由穿过铁环?

2、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球。

3、加热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4、冷却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实验结论】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溶解(混合)实验

【实验课题】溶解(混合)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6个、玻璃棒、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水

【实验过程】

1、将6个烧杯分别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分别放入烧杯里。

3、用玻璃棒搅拌。

4、观察6种物体在水中的变化现象。

【实验结论】(高锰酸钾、食盐、白糖)能在水中溶解,(铁粉、锯末、沙)不能溶解。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取水时,不要弄湿高锰酸钾等物体。

3、每个烧杯中的水量、固体的量、搅拌的次数均应该相同。

六、【实验课题】过滤(分离)实验

【实验器材】玻璃杯3个、玻璃棒1根、漏斗1个、漏斗架1个、滤纸1张、铁架台1个、玻璃棒1根。

【实验过程】

1、把滤纸折成四层,展开,一面为(三)层,另一面(一)层,呈漏斗状。

2、用水慢慢浸湿滤纸。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低于漏斗边缘。

4、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下放空烧杯,漏斗颈紧贴烧杯壁。

5、斜放玻璃棒在漏斗内三层滤纸一侧,呈()度。

6、将沉淀后的水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内,水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7、观察汇报:过滤后的水变清了,滤纸上留下了很多杂质。

【实验结论】过滤的方法可能除去(不溶于水)的细小杂质。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应手持玻璃棒中上部。

七、【实验课题】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实验器材】蜡烛1支、石灰水、抹布、火柴、烧杯。

【实验过程】

1、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苗上,观察杯壁上的现象。

2、把杯子擦干,将石灰水倒进杯子,晃一晃倒出,再罩在蜡烛上,观察杯壁上水珠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注意事项】

烧杯罩在蜡烛上的时间不要过长,防止炸裂。

八、【实验课题】生锈

【实验器材】钢丝绒球、油、水、5个玻璃瓶。

【实验过程】

1、把5块钢丝绒球,分别放入5只玻璃瓶中,给瓶子编上号码。

2、向2号瓶中加满油;3号瓶中注满水;4号瓶中注入少量的水;5号瓶中注入少量的水,并放入少许盐或几滴醋。

3、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金属在(空气中)、有水、有(醋或盐)的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上册

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全册)

声音单元实验报告 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 ①如图1所示,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如图2所示,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现象: ①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②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③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实验二:空气及真空能否传播声音? (1)实验材料:闹铃、玻璃罩、真空泵等。 (2)实验步骤: ①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 ②让空气进入玻璃罩中,注意声音的变化。 (3)实验现象:随着空气被抽出,闹铃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闹铃的声音了;空气又进入玻璃罩后,铃声逐渐增大。 (4)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三:固体能否传播声音? (1)实验步骤: ①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长桌子的一端,并用耳塞或手堵住另一侧的耳朵。 ②另一个同学非常轻地敲击桌子的另一端或用手指轻轻抓挠桌面,记录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情况。 ③将耳朵离开桌面,记录此时听到的声音情况,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之处。 (2)实验现象:耳朵贴在桌面上时可以清楚地听到敲击桌面或抓挠桌面的声音,耳朵离开桌面后,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弱,甚至听不到声音。(3)实验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3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3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1 实验内容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 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 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 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2 实验内容 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室 实验目的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 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3 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 实验室 实验目的 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 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 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篇4 实验内容 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地点 室外 实验目的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 实验步骤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上册一、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吊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二、、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 三、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五、、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白天)的一面,一会在(黑夜)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下册一、化冰实验 实验材料:酒精灯灯烧杯冰渣天平温度计铁架台计时器记录表 实验步骤:1.用天平称出30克的冰渣,放入烧杯。 2.烧杯和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 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温度及质量的变化。 的。如冰、水、(水蒸气)。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共10篇)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共 10篇)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 赵秀芹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南流小学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篇二: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全册)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科学动手操作活动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篇三: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2 小学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分组实验时间:10分钟)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 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需求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实验材料: 1. 小花盆 2. 肥沃的土壤 3. 稻谷种子 4. 温水 5. 太阳光 实验步骤: 1. 在小花盆中填充肥沃的土壤,确保土壤湿润。 2. 在土壤中均匀撒播稻谷种子。 3. 用温水浇灌种子,保持土壤湿润。 4. 将小花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5.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第一天:种子在土壤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第二天:种子开始发芽,出现了细小的绿色嫩芽。 第三天:嫩芽继续生长,变得更高更粗。 第四天:嫩芽变成了小植物,叶子开始展开。 第五天:小植物继续生长,叶子变得更大更茂盛。

第六天:小植物的茎变得更加坚实,叶子更加绿油油。 第七天:小植物的茎和叶子都变得更加健壮,整个植物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养分和水分。 2. 温水的供应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 3. 太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源。 4. 植物的生长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养分供应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的生长过程中, 土壤的养分、水分和温度,以及太阳光的照射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 活中,我们应该给予植物足够的关注和照顾,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促进植 物的健康生长。 通过这个实验,我不仅学到了植物的生长需求,还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的能力。希望以后能继续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探索更多有关科学的奥秘。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标题:水的存在形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存在形态,了解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状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饮用水、冰块、锅炉、玻璃杯、塑料瓶、温度计 方法: 1.准备一个玻璃杯,倒入适量的饮用水。 2.向玻璃杯中加入一个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 3.将玻璃杯放入锅炉中,加热水,观察水的变化。 4.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的温度。 5.将饮用水倒入塑料瓶中,用手捏住瓶口,观察瓶内的变化。 三、实验过程: 1.将适量的饮用水倒入玻璃杯中,并放入一个冰块。 2.观察冰块的变化,可以看到冰块逐渐融化成水,并滴落在杯底。 3.将玻璃杯放入锅炉中,加热水。 4.随着加热,水开始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5.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水的温度,记录数据。 6.将饮用水倒入塑料瓶中,用手捏住瓶口,观察瓶内的变化。

7.可以看到瓶内的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并在瓶内产生一定的压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冰块的变化: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成水,说明冰的状态是固体, 而水的状态是液体。 2.加热水的变化:随着水的升温,可以看到水开始沸腾,产生大量的 水蒸气,这说明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状态的改变,从液体变成了气体。 3.温度的变化:通过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的温度,可以得 出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在低温下水是液体状态,随着温度升高,水的状态从液体转变为气体,直到达到100摄氏度的沸点,水开始沸腾。 4.塑料瓶中的水蒸气:将饮用水倒入塑料瓶中,并用手捏住瓶口,可 以观察到瓶内的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并在瓶内产生一定的压力。 五、实验结论: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水的三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低 温下,水存在于固态,即冰的形态;在室温下,水存在于液态,具有自由 流动的特性;在高温下,水存在于气态,即水蒸气的形态。通过调节温度 和压力,我们可以改变水的存在形态。 六、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水的存在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水的液态,比如洗手、喝水等,但是我们很少注 意到水的固态和气态。通过实验,我发现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会发生状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2课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 【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实验说明】 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 【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 【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 【实验步骤】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 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