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学引论近世代数第一章答案-精品文档

第一章代数基本概念

习题解答与提示(P54)

1.如果群G中,对任意元素a,b有(ab)2=a2b2,则G为交换群.

证明:

对任意a,b G,由结合律我们可得到

(ab)2=a(ba)b, a2b2=a(ab)b

再由已知条件以及消去律得到

ba=ab,

由此可见群G为交换群.

2.如果群G中,每个元素a都适合a2=e, 则G为交换群.

证明: [方法1]

对任意a,b G,

ba=bae=ba(ab)2=ba(ab)(ab)

=ba2b(ab)=beb(ab)=b2(ab)=e(ab)=ab 因此G为交换群.

[方法2]

对任意a,b G,

a2b2=e=(ab)2,

由上一题的结论可知G为交换群.

3.设G是一非空的有限集合,其中定义了一个乘法ab,适合条件:

(1)a(bc)=(ab)c;

(2)由ab=ac推出a=c;

(3)由ac=bc推出a=b;

证明G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证明:[方法1]

设G={a1,a2,…,a n},k是1,2,…,n中某一个数字,由(2)可知若i j(I,j=1,2,…,n),有

a k a i a k a j------------<1>

a i a k a j a k------------<2>

再由乘法的封闭性可知

G={a1,a2,…,a n}={a k a1, a k a2,…, a k a n}------------<3>

G={a1,a2,…,a n}={a1a k, a2a k,…, a n a k}------------<4>

由<1>和<3>知对任意a t G, 存在a m G,使得

a k a m=a t.

由<2>和<4>知对任意a t G, 存在a s G,使得

a s a k=a t.

由下一题的结论可知G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下面用另一种方法证明,这种方法看起来有些长但思路比较清楚。

[方法2]

为了证明G在给定的乘法运算下成一群,只要证明G内存在幺元(单位元),并且证明G内每一个元素都可逆即可.

为了叙述方便可设G={a1,a2,…,a n}.

(Ⅰ) 证明G内存在幺元.

<1> 存在a t G,使得a1a t=a1.(这一点的证明并不难,这里不给证明);

<2> 证明a1a t= a t a1;

因为

a1(a t a1)a t=(a1a t) (a1a t)=(a1)2

a1(a1a t)a t=(a1a1)a t=a1(a1a t)= (a1)2,

故此

a1(a t a1)a t= a1(a1a t)a t.

由条件(1),(2)可得到

a1a t= a t a1.

<3> 证明a t就是G的幺元;

对任意a k G,

a1(a t a k) =(a1a t)a k=a1a k

由条件(2)可知

a t a k=a k.

类似可证

a k a t=a k.

因此a t就是G的幺元.

(Ⅱ) 证明G内任意元素都可逆;

上面我们已经证明G内存在幺元,可以记幺元为e,为了方便可用a,b,c,…等符号记G内元素.下面证明任意a G,存在b G,使得

ab=ba=e.

<1> 对任意a G,存在b G,使得

ab=e;

(这一点很容易证明这里略过.)

<2> 证明ba=ab=e;

因为

a(ab)b=aeb=ab=e

a(ba)b=(ab)(ab)=ee=e

再由条件(2),(3)知

ba=ab.

因此G内任意元素都可逆.

由(Ⅰ),(Ⅱ)及条件(1)可知G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4.设G是非空集合并在G内定义一个乘法ab.证明:如果乘法满足结合律,并且对于任一对

元素a,b G,下列方程

ax=b和ya=b

分别在G内恒有解,则G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证明:

取一元a G,因xa=a在G内有解, 记一个解为e a ,下面证明e a为G内的左幺元. 对任意

b G, ax=b在G内有解, 记一个解为c,那么有ac=b ,所以

e a b= e a(ac)= (e a a)c=ac=b,

因此e a为G内的左幺元.

再者对任意d G, xd=e a在G内有解,即G内任意元素对e a存在左逆元, 又因乘法满足结合律,故此G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总结]

群有几种等价的定义:

(1)幺半群的每一个元素都可逆,则称该半群为群.

(2)设G是一个非空集合,G内定义一个代数运算,该运算满足结合律, 并且G内包含幺

元, G内任意元素都有逆元,则称G为该运算下的群.

(3)设G是一个非空集合,G内定义一个代数运算,该运算满足结合律, 并且G内包含左

幺元, G内任意元素对左幺元都有左逆元,则称G为该运算下的群.

(4)设G是一个非空集合,G内定义一个代数运算,该运算满足结合律, 并且对于任一对

元素a,b G,下列方程

ax=b和ya=b

分别在G内恒有解,则称G为该运算下的群.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有限半群满足左右消去律, 则该半群一定是群.

5.在S3中找出两个元素x,y,适合

(xy)2x2y2.

[思路] 在一个群G中,x,y G, xy=yx(xy)2x2y2(这一点很容易证明).因此只要找到S3中两个不可交换的元素即可. 我们应该在相交的轮换中间考虑找到这样的元素.

解: 取

x=, y=

那么

(xy)2= x2y2.

[注意]

我们可以通过mathematica软件编写S n的群表,输出程序如下:

Pr[a_,b_,n_]:=(*两个置换的乘积*)

(Table[a[[b[[i]]]],{I,1,n}]);

Se[n_]:=(*{1,2,…,n}的所有可能的排列做成一个表格*)

(Permutations[Table[i,{I,1,n}]]);

Stable[n_]:=(*生成S n群表*)

(a=Se[n];

Table[pr[a[[i]],a[[j]],n],{I,1,n},{j,1,n}])

当n=3时群表如下:

[说明]:表示置换, 剩下的类似.为了让更清楚,我们分别用e,a,b,c,d,f表示,,,,那么群表如下:

6.对于n>2,作一阶为2n的非交换群.

7.设G是一群, a,b G,如果a-1ba=b r,其中r为一正整数,证明a-i ba i=.

证明:

我们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k=1时, a-1ba=b r=, 结论成立;假设当k=n时结论成立, 即a-n ba n=成立, 下面证明当k=n+1时结论也成立.

我们注意到

a-1b k a== b kr,

因此

a-(n+1)ba n+1= a-1 (a-n ba n)a=a-1a==,

可见k=n+1时结论也成立.

由归纳原理可知结论得证.

8.证明:群G为一交换群当且仅当映射是一同构映射.

证明:

(Ⅰ)首先证明当群G为一个交换群时映射是一同构映射.

由逆元的唯一性及可知映射为一一对应,又因为

,

并且群G为一个交换群,可得

.

因此有

.

综上可知群G为一个交换群时映射是一同构映射.

(Ⅱ)接着证明当映射是一同构映射,则群G为一个交换群.

若映射是一同构映射,则对任意有

,

另一方面,由逆元的性质可知

.

因此对任意有

,

即映射是一同构映射,则群G为一个交换群.

9.设S为群G的一个非空子集合,在G中定义一个关系a~b当且仅当ab-1S.证明这是

个等价关系的充分必要条件为S是一个子群.

证明:

首先证明若~是等价关系,则S是G的一个子群.

对任意a G,有a~a,故此aa-1=e S;

对任意a,b S,由(ab)b-1=a S,可知ab~b,又be-1=b S,故b~e,由传递性可知ab~e,即(ab)e-1=ab S.再者因ae-1=a S, 故a~e,由对称性可知e~a,即ea-1=a-1S.可见S是G的一个子群.

接着证明当S是G的一个子群,下面证明~是一个等价关系.

对任意a G, 有aa-1=e S,故此a~a(自反性);若a~b,则ab-1S,因为S为G的子群,故(ab-1)-1=ba-1S,因此b~a(对称性);若a~b,b~c,那么ab-1S,bc-1 S,故ab-1 bc-1=ac-1S,因此a~c(传递性).

综上可知~是一个等价关系.

10.设n为一个正整数, nZ为正整数加群Z的一个子群,证明nZ与Z同构.

证明:

我们容易证明为Z到nZ的同构映射,故此nZ与Z同构.

11.证明:在S4中,子集合

B={e,(1 2)(3 4),(1 3)(2 4),(1 4)(2 3)}

是子群,证明B与U4不同构.

证明:

可记a=(1 2)(3 4), b=(1 3)(2 4), c=(1 4)(2 3),那么置换的乘积表格如下:

由该表格可以知道B中的元素对置换的乘法封闭,并且B的每一元都可逆(任意元的逆为其本身),因此B为S4的子群. 这个群(以及与其同构的群)称为Klein(C.L.Klein,1849-1925)四元群.

假设B与U4同构,并设f为B到U4的同构映射, 则存在B中一元x使得f(x)=i(i为虚数单位),那么

f(x2)= f2(x)=i2=-1

另一方面, f(x2)=f(e)=1(注意x2=e),产生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即B与U4不同构.

[讨论] B与U4都是4元交换群,但是后者是循环群, 前者不是, 这是这两个群的本质区别.

12.证明:如果在一阶为2n的群中有一n阶子群,它一定是正规子群.

证明:[方法1]

设H是2n阶群G的n阶子群, 那么对任意a H, 有

H aH=,

并且aH G,H G,又注意到aH和H中都有n个元素, 故此

H aH=G.

同理可证对任意a H, 有

H Ha=, H Ha=G,

因此对任意a H,有

aH=Ha.

对任意a H, 显然aH H, Ha H又因aH,Ha及H中都有n个元素,故

aH=Ha=H.

综上可知对任意a G,有

aH=Ha,

因此H是G的正规子群.

[方法2]

设H是2n阶群G的n阶子群,那么任取a H, h H, 显然有aha-1H.

对给定的x H, 有

H xH=, H xH=G.

这是因为若假设y H xH, 则存在h H,使得y=xh,即x=yh-1H产生矛盾,因此H xH=;另一方面, xH G,H G, 又注意到xH和H中都有n个元素, 故此H xH=G.

那么任取a H,由上面的分析可知a xH, 从而可令

a=xh1

这里h1H.

假设存在h H, 使得aha-1H,则必有aha-1xH,从而可令

aha-1=xh2

这里h2H.

那么

xh1ha-1=xh2,

a= h2h1h H,

产生矛盾.

因此,任取a H, h H, 有aha-1H.

综上可知对任取a G, h H, 有aha-1H,因此H为G的一个正规子群.

13.设群G的阶为一偶数,证明G中必有一元素a e适合a2=e.

证明:

设b G,且阶数大于2,那么b≠b-1,而b-1的阶数与b的阶数相等.换句话说G 中阶数大于2的元素成对出现,幺元e的阶数为1,注意到G的阶数为宜偶数,故此必存在一个2阶元,(切确的说阶数为2的元素有奇数个).

[讨论]

[1] 设G是一2n阶交换群,n为奇数则G中只有一个2阶元.为什么?

提示:采用反证法,并注意用Lagrange定理.

[2] 群G中,任取a G,有a n=e,那么G一定是有限群吗?如果不是请举出反例,若是有限群,阶数和n有什么关系?

14.令

A=, B=

证明:集合{B,B2,…,B n,AB,AB2,…,AB n}在矩阵的乘法下构成一群, 而这个群与群D n同构.

证明:

下面证明G={B,B2,…,B n,AB,AB2,…,AB n}在矩阵的乘法下构成一群.

(Ⅰ)首先证明对乘法运算封闭. 下面进行分类讨论:

(1)B i B j=B i+j,注意到B n=故此

B i B j=B r G

这里i+j=kn+r,k Z,0

(2) A B i B j=B r G

这里i+j=kn+r,k Z,0

(3)容易证明BAB=A=AB n,BA=B i AB(s+1)n=AB n-t G,这里i=sn+t,k Z,0

B i(AB j)=( B i A)B j=(AB n-t)B j G

(4)(AB i)(AB j)=A(B i AB j)=A((AB n-t)B j)=A2(B n-t B j)= B n-t B j)G

由(1),(2),(3),(4)知G对乘法运算封闭.

(Ⅱ)因集合G对矩阵乘法封闭,再由矩阵乘法的性质可知,结合律肯定成立.

(Ⅲ)显然B n=A2=E为幺元.

(Ⅳ)对B i(i=1,2,…,n),有

B i B n-i=E;

对AB i(i=1,2,…,n),有

(AB i)(B n-i A)=E,

因此G内任何一元都可逆.

由(Ⅰ),(Ⅱ),(Ⅲ),(Ⅳ)可知G在矩阵乘法下构成一群.

最后证明G与D n同构.

令f:G→D n

f(B i)=T i, f(AB i)=ST i(i=1,2,…,n),

可以证明f就是G到D n的同构映射,这里不予证明了.

15.设i是一个正整数, 群G中任意元素a,b都适合(ab)k=a k b k, k=I,i+1,i+2,证明G为交

换群.

证明:

对任意a,b G

a i+2

b i+2=(ab)i+2=(ab) (ab)i+1=(ab) (a i+1b i+1)=a(ba i+1)b i+1,

根据消去律可得

a i+1b=ba i+1.----------------------(1)

同时

a i+1

b i+1=(ab)i+1=(ab) (ab)i=(ab) (a i b i)=a(ba i)b i+1,

根据消去律可得

a i b=ba i.---------------------------(2)

因此

a i+1b=a(a i b)=a(ba i)=(ab)a i----(3)另外

ba i+1=(ba)a i----------------------(4)结合(1),(3),(4)有

(ab)a i=(ba)a i---------------------(5)由消去律可得到

ab=ba.

因此G为交换群.

16.在群SL2(Q)中,证明元素

a=

的阶为4,元素

b=

的阶为3,而ab为无限阶元素.

证明:

可以直接验证a的阶为4,b的阶为3.

因为

ab=,

对任何正整数n,

(ab)n=≠

可见ab的阶为无限.

[注意] 在一群中,有限阶元素的乘积并不一定也是有限阶的,但两个可交换的有限阶元素的乘积一定是有限阶元素.

[问题] 若一群中所有元素的阶数都有限,那么这个群一定是有限群吗?

17.如果G为一个交换群,证明G中全体有限阶元素组成一个子群.

证明:

交换群G中全体有限阶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为S,任取a,b S,并设a的阶为m,b的阶为n,则

(ab)mn=(a m)n(b n)m=e

因此ab为有限阶元素,即ab S.

a-1的阶数与a相同,故此a-1也是有限阶元素,即a-1S.

综上可知S为G的一个子群.

18.如果G只有有限多个子群,证明G为有限群.

证明:

采用反证法证明.假设G为无限群,则G中元素只可能有两种情况:(1)G 中任意元素的阶数都有限、(2)G中存在一个无限阶元素.

(1)首先看第一种情况:

G中取a1≠e,并设其阶数为n1,则循环群G1={,…}为G的一个子群;

G中取a2G1,并设其阶数为n2,则循环群G2={,…}为G的一个子群;

G中取a3G1∪G2,并设其阶数为n3,则循环群G3={,…}为G的一个子群;………

我们一直这样做下去,可以得到G的互不相同的子群构成的序列

G n(n=1,2,…),所以G有无穷多个子群,产生矛盾;

(2)再看第二种情况:

设a∈G的阶数为无穷,那么序列

G1=<>,G2=<>,…,G n=<>,…

是G的互不相同的子群,所以G有无穷多个子群,产生矛盾.

综上就可知“G是无限群”这个假设不成立,因此G是有限群.

19.写出D n的所有正规子群.

20.设H,K为群G的子群,HK为G的一子群当且仅当HK=KH.

证明:

(Ⅰ)设HK=KH,下面证明HK为G的一子群.

任取a,b∈HK,可令

a=h1k1,b=h2k2

这里h i∈H,k i∈K,i=1,2.

那么

ab=(h1k1)(h2k2)=h1(k1h2)k2 ---------------(1)

因HK=KH,故此

k1h2= h3k3 ----------------------(2)

这里h3∈H,k3∈K.

由(1),(2)知

ab= h1(h3k3)k2=(h1h3)(k3k2)∈HK. ------------(3)

另外,

a-1= (h1k1)-1= ∈KH=HK. ----------------- (4)

由(3),(4)知HK是G的子群.

(Ⅱ) HK为G的一子群,下面证明HK=KH.

若a∈HK,易知a-1∈KH. HK是子群,任取a∈HK,有a-1∈HK,因此(a-1)-1=a ∈KH,那么有HK KH.

若a∈KH,易知a-1∈HK. HK是子群,任取a∈KH,有a-1∈HK,因此(a-1)-1=a ∈HK,那么有KH HK.

综上知,HK=KH.

21.设H,K为有限群G的子群,证明

证明:

因H∩K为H的子群,那么可设H的左陪集分解式为

H=h1(H∩K)∪h2(H∩K)∪…∪h r(H∩K)

这里r为H∩K在H中的指数,h i∈H,当i≠j,h i-1h j∉H∩K(事实上等价于h i-1h j ∉K),i, j=1,2,…,r.

又(H∩K)K=K,所以

HK=h1K∪h2K∪…∪h r K.------------(1)

注意到h i-1h j∉K,所以当i≠j(i, j=1,2,…,r)时,

h i K∩h j K=.----------------(2)

由(1),(2)我们得到

[总结]

左陪集的相关结论

设H为G的一子群,那么

(1)a∈aH;

(2)a∈H⇔aH=H;

(3)b∈aH⇔aH=bH;

(4)aH=bH⇔a-1b∈H;

(5)aH∩bH≠,有aH=bH.

22.设M,N是群G的正规子群.证明:

(i)MN=NM;

(ii)MN是G的一个正规子群;

(iii)如果M N={e},那么MN/N与M同构.

证明:

(i)[方法1]

任取a∈MN,可设a=mn(m∈M,n∈N).因为M为G的正规子群,故n-1mn ∈M. 所以a=n(n-1mn) ∈NM,故此MN⊆NM.

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NM⊆MN. 因此MN=NM.

[方法2]

任取a,b∈MN,可设a=m1n1(m1∈M,n1∈N),b=m2n2(m2∈M,n2∈N).下面只要证明MN为G的一个子群即可(由第20题可知),也就是说只要证明ab-1∈MN即可.

因为

ab-1=m1n1n2-1m2-1= [m1(n1n2-1m2-1n2n1-1)](n1n2-1),

而M为G的正规子群,故

n1n2-1m2-1n2n1-1∈M,

所以ab-1∈MN.

(ii) 由(i)可知MN为G的一个子群.

任取a∈MN, 可设a=mn(m∈M,n∈N).因为M和N为G的正规子群,对任意g∈G,有

g-1ag= g-1mng= (g-1mg)(g-1ng) ∈MN.

所以MN为G的正规子群.

(iii) 易知N为MN的正规子群,因此MN/N是一个群. 因为M N={e},对任何m i≠m j∈M, 有m i N≠m j N[注].

作一个MN/N到M的映射f[注],

f: MN/N→M

mN m,

那么该映射显然是一一对应,另外

f(m i N m j N)= f(m i m j N)= m i m j,

因此f为MN/N到M的同构映射,即MN/N与M同构.

[讨论]

1. 只要M和N的一个是正规子群,那么MN就是子群,或者说成立MN=NM.这一点我们从(i)的证明方法2可知.

2. M和N中有一个不是正规子群时MN一定不是正规子群.

[注意]

1M N={e},对任何m i≠m j∈M, 有m i N≠m j N.

证明:若存在m i≠m j∈M, 有m i N=m j N,那么m i m j-1∈N,而m i m j-1∈M. 因此m i m j-1∈M N,产生矛盾.

2. 设

f: MN/N→M

mN m,

则由于对任何m i≠m j∈M, 有m i N≠m j N,故此f为MN/N到M的一个映射.

23.设G是一个群,S是G的一非空子集合.令

C(S)={x∈G|xa=ax,对一切a∈S}

N(S)= {x∈G|x-1Sx=S}.

证明:

(i) C(S),N(S)都是G的子群;

(ii) C(S)是N(S)的正规子群.

证明:

(i) 首先证明C(S)是G的子群.

任取x,y∈C(S),那么对任意a∈S有xa=ax,ya=ay. 那么一方面,

(xy)a=x(ya)=x(ay)=(xa)y=(ax)y=a(xy),

所以xy∈C(S).

另一方面,

xa=ax a=x-1ax ax-1=x-1a

所以x-1∈C(S).

近世代数第一章练习题

近世代数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设A=R(实数域),B=R+(正实数域) φ:a→10a?a∈A 则φ是从A到B的( )。 A.满射而非单射 B.单射而非满射 C.一一映射 D.既非单射也非满射 2.设A={所有实数x},A的代数运算是普通乘法,则以下映射作成A到A的一个子集A的同态满射的是( )。 A.x→10x B.x→2x C.x→|x| D.x→-x 3.设S3={(1),(1 2),(1 3),(2 3),(1 2 3),(1 3 2)},则S中与元(1 2 3)不能交换的元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4.整数环Z中,可逆元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4个 D.无限个 5.剩余类加群Z18的子群有( )。 A.3个 B.6个 C.9个 D.12个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 1.设A是n元集,B是m元集,那么A到B的映射共有____________个. 2.n次对称群S n的阶是____________. 3.一个有限非可换群至少含有____________个元素. 4.设G是p阶群,(p是素数),则G的生成元有____________个. 5.除环的理想共有____________个. 6.剩余类环Z6的子环S={[0],[2],[4]},则S的单位元是____________. 7.设I是唯一分解环,则I[x]与唯一分解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8.在2, i+3, π2, e-3中,____________是有理数域Q上的代数元. 9.2+ 3在Q上的极小多项式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第1、2小题各12分,第3小题10分,共34分) 1.设G是6阶循环群,找出G的全部生成元,并找出G的所有子群. 2.求剩余类环Z6的所有子环,这些子环是不是Z6的理想? 3.设Z是整数环,则(2)∩(3)、(2,3)是Z的怎样一个理想?(2)∪(3)是Z的理想吗?为什么?

代数学引论答案(第一章)

1.如果群G中,每个元素a都适合a2=e, 则G为交换群. 证明: [方法1] 对任意a,b G,ba=bae=ba(ab)2=ba(ab)(ab)=ba2b(ab)=beb(ab)=b2(ab)=e(ab)=ab 因此G为交换群. 2.证明:群G为一交换群当且仅当映射是一同构映射. 证明:(Ⅰ)首先证明当群G为一个交换群时映射是一同构映射. 由逆元的唯一性及可知映射为一一对应,又因为, 并且群G为一个交换群,可得.因此有. 综上可知群G为一个交换群时映射是一同构映射. (Ⅱ)接着证明当映射是一同构映射,则群G为一个交换群. 若映射是一同构映射,则对任意有, 另一方面,由逆元的性质可知. 因此对任意有, 即映射是一同构映射,则群G为一个交换群. 3.设n为一个正整数, nZ为正整数加法群Z的一个子群,证明nZ与Z同构. 证明: 我们容易证明为Z到nZ的同构映射,故此nZ与Z同构. 4.证明:在S 4 中,子集合B={e,(1 2)(3 4),(1 3)(2 4),(1 4)(2 3)}是子群,证明B与U4不同构. 证明:可记a=(1 2)(3 4), b=(1 3)(2 4), c=(1 4)(2 3),那么置换的乘积表格如下: 由该表格可以知道B中的元素对置换的乘法封闭,并且B的每一元都可逆(任意元的逆为其本身),因此B为S 4 的子群. 这个群(以及与其同构的群)称为Klein(C.L.Klein,1849-1925)四元群. 假设B与U 4同构,并设f为B到U 4 的同构映射, 则存在B中一元x使得f(x)=i(i为虚数单位),那么f(x2)= f2(x)=i2=-1 另一方面, f(x2)=f(e)=1(注意x2=e),产生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即B与U 4 不同构. [讨论] B与U 4 都是4元交换群,但是后者是循环群, 前者不是, 这是这两个群的本质区别.

近世代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张禾瑞)

近世代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集合 1.A B ⊂,但B 不是A 的真子集,这个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解 ׃只有在B A =时, 才能出现题中说述情况.证明 如下 当B A =,但B 不是A 的真子集,可知凡是属于A 而B a ∉,显然矛盾; 若A B ⊂,但B 不是A 的真子集,可知凡属于A 的元不可能属于B ,故B A = 2.假定B A ⊂,?=B A ,A ∩B=? 解׃ 此时, A ∩B=A, 这是因为A ∩B=A 及由B A ⊂得A ⊂A ∩B=A,故A B A = ,B B A ⊃ , 及由B A ⊂得B B A ⊂ ,故B B A = , 2 映射 1.A =}{ 100,3,2,1,⋯⋯,找一个A A ⨯到A 的映射. 解׃ 此时1),(211=a a φ A a a ∈21, 1212),(a a a =φ 易证21,φφ都是A A ⨯到A 的映射. 2.在你为习题1所找到的映射之下,是不是A 的每一个元都是A A ⨯到A 的一个元的的象? 解׃容易说明在1φ之下,有A 的元不是A A ⨯的任何元的象;容易验证在2φ之下,A 的每个元都是A A ⨯的象. 3 代数运算 1.A ={所有不等于零的偶数}.找到一个集合D ,使得普通除法 是A A ⨯到D 的代数运算;是不是找的到这样的D ? 解׃取D 为全体有理数集,易见普通除法是A A ⨯到D 的代数运算;同时说明这样的D 不 只一个. 2.=A }{c b a ,,.规定A 的两个不同的代数运算. 解׃ a b c a a b c a b c

b b c a a a a a c c a b b d a a c a a a 4 结合律 1.A ={所有不等于零的实数}. 是普通除法:b a b a = .这个代数运算适合不适合结合律? 解׃ 这个代数运算不适合结合律: 2 1 2)11(= , 2)21(1= ,从而 )21(12)11( ≠. 2.A ={所有实数}. : b a b a b a =+→2),(这个代数运算适合不适合结合律? 解׃ 这个代数运算不适合结合律 c b a c b a 22)(++= ,c b a c b a 42)(++= )()(c b a c b a ≠ 除非0=c . 3.A ={c b a ,,},由表 所给的代数运算适合不适合结合律? 解׃ 经过27个结合等式后可以得出所给的代数运算适合结合律. 5 交换律 1.A ={所有实数}. 是普通减法:b a b a -= .这个代数运算适合不适合交换律? 解׃ 一般地a b b a -≠- 除非b a =. 2.},,,{d c b a A =,由表 a b c d a a b c d b b d a c c c a b d d d c a b 所给出代数运算适合不适合交换律? a b c a a b c b b c a c c a b

近世代数第一章答案

近世代数第一章基本概念答案 § 1.集合 1.A B?,但B不是A的真子集,这个情况什么时候才能出现? 解由题设以及真子集的定义得,A的每一个元都属于B,因此A?.于是由 B A? A B?B 得B A=.所以上述情况在A=B时才能出现. 2. 假设B A?,? ?B = A = ?B A? 解(i)由于B A?,所以A的每一个元都属于B,即A的每一个元都是A和B的共同元,因而由交集的定义得 ? A? B A 但显然有 ? A? A B 所以 ? A= A B (ii) 由并集的定义,B A?的每一个元素都属于A和B之一,但A?的每一元素都属于B: A?,所以B B ? A? B B 另一方面B A= ?. B ?,所以B A B? § 2.映射 1. A={1,2,…,100}.找一个A A?到A的映射. 解用()b a,表示A A?的任意元素,这里a和b都属于A .按照定义做一个满足要求的映射即可,例如 Φ:()b a,→a 就是这样的一个,因为Φ替A a,规定了一个唯一的象 A?的任何元素()b a,而A a∈. 读者应该自己再找几个A A?到A的映射. 2.在你为习题1所找的映射之下,是不是A的每一个元都是A A?的一个元的象? 解在上面给出的映射Φ之下,A的每一个元素都是A A?的一个元的象,因为()b a,中的a可以是A的任一元素. 你自己找到的映射的情况如何?有没有出现A的元素不都是象的情况?假如没有,找一个这样的映射. § 3.代数运算 1. A={所有不等于零的偶数}.找一个集合D,使得普通除法是A?到D的代数运算.是不是找得到一个以上的这样的D? A

《近世代数》教案1(含绪论)

韶关学院课程教学设计( 2 学时) 教学过程、内容(含教与学的方法) 绪论 一、抽象代数发展简史 1、代数的组成 代数〔Algebra〕是数学的其中一门分支,当中可大致分为初等代数学和抽象代数学两部分.初等代数学是指19世纪上半叶以前发展的方程理论,主要研究某一方程(组)是否可解,如何求出方程所有的根(包括近似根),以及方程的根有何性质等问题. 抽象代数又称近世代数,它产生于十九世纪.抽象代数是研究各种抽象的公理化代数系统的数学学科.由于代数可处理实数与复数以外的集合,例如向量、矩阵超数、变换等,这些集合分别是依它们各有的演算定律而定,而数学家将个别的演算经由抽象手法把共有的内容升华出来,并因此而达到更高层次,这就诞生了抽象代数.抽象代数,包含有群论、环论、域论、模论、伽罗瓦理论、格论、线性代数等许多分支,并与数学其它分支相结合

产生了代数几何、代数数论、代数拓扑、拓扑群等新的数学学科.抽象代数已经成了当代大部分数学的通用语言. 2、高次方程的根式解问题 什么叫代数?代数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代数就是字母运算学,这是法国数学家韦达的观点,也是关于代数的第一种观点. 到了15-16世纪,代数学的中心问题开始转移到代数方程理论上来了,(关于代数的观点发生了变化,将代数定义为代数方程理论).我们知道,一次、二次的方程有根式解,三次和三次以上的方程是否有根式解呢?经过数学家们的努力,1542年意大利数学家卡当给出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这个公式实际上是泰塔格利亚发现的,卡当恳切要求泰塔格利亚把求解公式告诉他,并发誓对他保密.但卡当不顾自己的誓言,把这个方法的叙述发表在他的《重要的艺术》里.所以这个公式不应该叫卡当公式,而应叫泰塔格利亚公式. 在三次方程成功地解出之后,接着卡当的学生费拉里成功的解出了四次方程.三次、四次方程有求根公式,那么五次和五次以上的方程是否有公式解呢? 世界上许多数学家试图找出五次和五次以上的方程的公式解,经过了三百年没有成功.在这期间,德国数学家高斯在1799年他的博士论文中作出了代数基本定理的证明.“每个次数 1的复系数多项式在复数域中有一个根.” 探求四次以上的方程的求解问题,多少数学家作了努力,但都失败了.直到1824年轻的数学家阿贝尔证明了“高于四次的一般方程用根式求解的不可能性”.这样,代数的这个问题才告一个段落. 阿贝尔(1802-1829)是一个挪威的数学家,出生(1802.8.5)于一个穷牧师家里,兄弟姐妹七个,他排行第二,小学教育基本上是由父亲完成的.中学时是一个比阿贝尔大七岁的数学教师,名叫洪波义.此人学过一些纯粹数学,对中学数学很熟,他采取让学生发挥独立的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给一些适合他们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们去解决.第一学年来,洪波义在学生的报告书上对阿贝尔的评语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天才”.他私人教阿贝尔高等数学.在中学读书的最后一年,他开始考虑当时著名的难题:五次

代数学

《代数学》 【作者简介】 范德瓦尔登(1903~1996),荷兰数学家、数学史家。出生于阿姆斯特丹。他在中学时就显示了极高的数学天赋,曾独自扩展了三角学的某些法则。1919年,他进人阿姆斯特丹大学学习,1924年毕业。当年秋天,他又来到哥廷根大学深造。在那里,他遇到许多数学大师,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爱米·诺特,因为她为范德瓦尔登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1925年,他回阿姆斯特丹后在德弗里斯督导下完成博士论文,论题涉及代数几何的基础。同时,他还在《数学年刊》上发表了几篇有关论文。1926年,他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博士学位。 范德瓦尔登的主要贡献涉及代数几何、抽象代数学、群论、拓扑学、数论、几何学、组合学、分析学、概率论、数理统计学、天文学史和古代科学史。其中,既有代数几何、抽象代数学等理论方面的成就,又有群论方法在量子物理学和数理统计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因而,他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是同时代数学家的代表。 范德瓦尔登最著名的著作是《近世代数学》,它系统地总结了爱米·诺特、希尔伯特、戴德金、阿廷等人发展起来的代数理论,对代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还标志着“抽象”代数的初创时期已经结束。这部书对提高数学家的学识修养具有很大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定了后来代数学研究的特点和方向。 【内容精要】 《代数学》分为两卷,共有18章。 第一卷有十章,阐述了代数学基本原理和问题。 第一章题为“数与集合”,包含集合、映射、自然数序列、选择公理与良序定理、超限归纳法等八节,目的是为初学者介绍必要的逻辑和数学概念基础,以避免引起悖论的循环定义。第二章是“群”,阐述了群、子群及其运算、群的同构与自同构及同态等,最后给出了正规子群和商群的概念。第三章是“环与域”,介绍了环的同态与同构、商的构成、多项式环、理想及同余类环等,并以“向量空间与代数”和“欧几里得环与主理想环”为例详细讨论了环与域的性质。第四章为“有理整函数”,论述了关于系数在一个交换环或域中的一元及多元多项式的定理,用到了微分法、内插公式、因子分解等基本方法。第五、六、七章分别是“域论”、“群论续”和“伽罗瓦理论”,它们仍然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第八、九、十章集中论述“域”,分别是“无限域扩张”、“实阈”和“赋值域”。 第二卷有八章,是第一卷的继续深入,它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代数学发展至20世纪20年代末所积累的成果。

资料库

数学、物理及其它内容的文件名指南 一.数学类: 1.数学分析类: (1).数学分析教程类: 《数学分析》(方企勤).pdf 《数学分析》(李成章黄玉民).pdf 《数学分析》(姚允龙).pdf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微积分》.pdf 《高等微积分》+原书第2版.pdf 《简明微积分》(第四版)龚升.pdf 《数学分析》(卓里奇第1,2卷)《数学分析》(邹应有上下册)《数学分析习题及其解答》.邹应.武大版.2001.pdf 《数学分析教程》(宋国柱有上下册)《数学分析教程补篇》(宋国柱).pdf 《数学分析》(陈传璋-复旦大学)《陈传璋第二版习题答案》(复旦大学数学分析,分章节,共有三个文档)《数学分析》(陈纪修分上下册)《数学分析习题答案》(陈纪修第二版).pdf 《数学分析》(欧阳光中,朱学炎分上下册)《尼柯尔斯基-数学分析教程》(分第一卷第一册,第一卷第二册,第二卷第一册,第二卷第二册4个文档)《数学分析》(何琛史济怀徐森林全三册,分第一册正文,第二册正文,第三册正文3个文档)《数学分析》(常庚哲,史济怀分上下两册)《微积分》(外文).pdf (2).数学分析习题与讲义类: 《Б_П_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分一二三四五5个部分)《北京大学数学分析讲义》(分多元微积分,高等分析,一元微积分学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分章节内装多个文档)《陈省身微积分讲义》《数学分析新讲》(张筑生,分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谢惠民-《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分上下册,还有两个上下册的勘误表)《高等数学辅导三十讲》.pdf《伯克利数学问题集》.pdf《2011考研数学高等数学强化讲义》(基础班).pdf《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计算方法》.pdf《多元微积分学》.pdf《高等数学例题与习题集(一元微积分)》.pdf 《高等数学习题课讲义》上册.pdf《数学分析的方法》(修订版)_徐利治.pdf《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pdf《数学分析讲义》(俄罗斯)阿黑波夫.pdf《极限论新解》.pdf《数学分析讲义》(南京大学·梅加强编着).pdf《数学分析习题精解(单变量部分)》.pdf《数学分析习题精解(多变量部分)》.pdf《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复旦大学).pdf《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邹承祖2.pdf《数学分析习题课教材》_林源渠+方企勤.pdf《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和方法》(第2版).pdf《数学分析中的一些新思想与新方法》.pdf《数学分析中的证题方法与难题选解》.pdf 同济:《高等数学习题课讲义》.pdf《微积分解题方法与技巧》.pdf《微积分与数学分析习题集》(布朗克).pdf《数学分析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华东师大第三版).pdf 《数学分析学习指导书》(下) (3).经典著作类: 《数学分析纵横谈》(沈燮昌).pdf 《从抛物线谈起——混沌动力学引论》..pdf 《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哥尔茨天元那套,第8版,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引论》(柯朗,约翰分第一卷,第二卷)《数学分析中的问题和定理》(波利亚分第一卷,第二卷)《数学分析原理》(菲赫金哥尔茨分第一卷,第二卷) 《数学分析原理》(Rudin) 《Rudin数学分析原理答案》.pdf 《无穷分析引论》(欧拉经典巨著).pdf <《无穷分析引论》赏析>.pdf. 《高等数学引论》(华罗庚分1,2,3,4四个部分)《高等数学引论余篇》(华罗庚).pdf 《数学的发现》(波利亚分第一卷,第二卷)

代数学引论近世代数第一章答案-精品文档

第一章代数基本概念 习题解答与提示(P54) 1.如果群G中,对任意元素a,b有(ab)2=a2b2,则G为交换群. 证明: 对任意a,b G,由结合律我们可得到 (ab)2=a(ba)b, a2b2=a(ab)b 再由已知条件以及消去律得到 ba=ab, 由此可见群G为交换群. 2.如果群G中,每个元素a都适合a2=e, 则G为交换群. 证明: [方法1] 对任意a,b G, ba=bae=ba(ab)2=ba(ab)(ab) =ba2b(ab)=beb(ab)=b2(ab)=e(ab)=ab 因此G为交换群. [方法2] 对任意a,b G, a2b2=e=(ab)2, 由上一题的结论可知G为交换群.

3.设G是一非空的有限集合,其中定义了一个乘法ab,适合条件: (1)a(bc)=(ab)c; (2)由ab=ac推出a=c; (3)由ac=bc推出a=b; 证明G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证明:[方法1] 设G={a1,a2,…,a n},k是1,2,…,n中某一个数字,由(2)可知若i j(I,j=1,2,…,n),有 a k a i a k a j------------<1> a i a k a j a k------------<2> 再由乘法的封闭性可知 G={a1,a2,…,a n}={a k a1, a k a2,…, a k a n}------------<3> G={a1,a2,…,a n}={a1a k, a2a k,…, a n a k}------------<4> 由<1>和<3>知对任意a t G, 存在a m G,使得 a k a m=a t. 由<2>和<4>知对任意a t G, 存在a s G,使得 a s a k=a t. 由下一题的结论可知G在该乘法下成一群. 下面用另一种方法证明,这种方法看起来有些长但思路比较清楚。 [方法2] 为了证明G在给定的乘法运算下成一群,只要证明G内存在幺元(单位元),并且证明G内每一个元素都可逆即可.

近世代数刘绍学答案

近世代数刘绍学答案LT

通信原理第5版(樊昌信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课后答案【khdaw_lxywyl】 /bbs/viewthread.php?tid=34fromuid=958933 电磁场与电磁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二版) /bbs/viewthread.php?tid=588fromuid=958933 《信号与系统》第二版(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khdaw_lxywyl】/bbs/viewthread.php?tid=994fromuid=958933 电机学(张松林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课后答案【khdaw】 /bbs/viewthread.php?tid=356fromuid=958933 《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丁玉美)课后答案【khdaw_lxywyl】 /bbs/viewthread.php?tid=882fromuid=958933 高频电子线路(曾兴雯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khdaw_lxywyl】 /bbs/viewthread.php?tid=1110fromuid=95893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杨素行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 /bbs/viewthread.php?tid=166fromuid=958933 ##################【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数学类--答案】 #################### c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答案 /bbs/viewthread.php?tid=80fromuid=958933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谭浩强张基温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bbs/viewthread.php?tid=79fromuid=958933

近世代数教案

近世代数教案 西南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张广祥

学时数:80(每周4学时) 使用教材:抽象代数——理论、问题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5 教材使用说明:该教材共10章,本课程学习前6章,覆盖通用的传统教材(例如:张禾瑞《近世代数基础》)的所有内容,但本教材更强调抽象代数理论的应用和方法特点。本教材的后4章有一定难度和深度,可作为本科近世代数(二)续用。如果不再开设近世代数(二),则可以供有兴趣的学生自学、自读,进一步了解现代代数学更加前沿的内容,拓宽知识面。 教学方法:由于该教材首次在全年级使用,采用教研室集体备课的方式,每2周一次参加教学的教师集体研讨备课。 每节配有3—5题常规练习作业。每章提供适量的(3—4题)思考问题供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完成的思考题成绩可记入平时成绩。 整学期可安排1—2次相关讲座,介绍现代代数学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成果。本学期已经准备讲座内容:群与Goldbach猜想。 教学手段:黑板板书与Powerpoint 课件相结合。 主要参考书: 1.张禾瑞,近世代数基础,1952第一版,1978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绍学, 近世代数基础,(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石生明, 近世代数初步,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B.L.Van der Waerden,代数学,丁石孙,曾肯成,郝鈵新,曹锡华 译,1964卷1,1976卷2,科学出版社 5. M.Kline, 古今数学思想,卷1-4,张理京,张锦炎,江泽涵译,上海科技出 版社2002

第一章导引 本章教学目标: 1. 概要了解代数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文字叙述阶段;简化文字阶段;符号代数阶段;结构代数阶段 2. 了解近世代数产生的三大基础:高次方程求根问题与Galois群;费马问题的Kummer方法与理想论;Hamilton四元数;了解近世代数在现代数学中的地位 3. 代数运算的一般定义 4. 群、环、域的定义与初步实例 教学时数: 共3节,每节2学时,共6学时 思考问题: 1. 利用乘法公式解释我国古代筹算开方法的原理。 2. 素数的复整数分解。5=(1+2i)(1-2i),问通常素数的复整数中存在非平凡分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何。 3. 证明汤璪真(Z,*)群定理,并推广这个定理:设n是任一固定整数,在整数集上构造一个群,使其单位元是n。 1.1 方法与对象 内容要点:概要了解代数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形成近世代数三大

近世代数1

近世代数 近世代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代数结构及其应用。近世代数产生于19世纪中叶,一开始被视为是整数理论的一部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近世代数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数学分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近世代数的概念、发展以及主要结论进行探讨。 一、近世代数的概念 近世代数是指从巴格-瓦列理公式出发,发展起来的一种代数学,它主要研究代数结构的一般理论。在近世代数中,我们主要研究群、环和域这三种代数结构,这三种代数结构都可以看作一组数以及对这些数进行运算的一种集合。 群:群是一种代数结构,它包含了一组有限或无限个元素以及一种二元运算。这种运算满足结合律、单位元素存在和逆元素存在的条件,这里的逆元素指的是一个元素与之相乘可以得到单位元素。 环:环是一种代数结构,它包含了一组有限或无限个元素以及两种二元运算。这两种运算被称作加法和乘法,加法满足结合律、交换律、单位元素存在以及逆元素存在的条件,乘法满足结合律和分配律。 域:域是一种代数结构,它包含了一组有限或无限个元素以及两种二元运算。这两种运算被称作加法和乘法,加法满足结合律、交换律、单位元素存在以及逆元素存在的条件,乘法满足

结合律、交换律、单位元素存在以及逆元素存在的条件。此外,对于任意的非零元素,都有其乘法逆元素存在。 二、近世代数的发展 1、伽罗华理论 伽罗华理论是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一种代数理论,该理论最初 的研究对象是方程的根式解。伽罗华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群论的方法研究方程的根的性质。 2、李群和黎曼猜想 20世纪初,李群的概念被引入到了数学中。李群是一种具有 光滑结构和群结构的数学对象,它将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是现代微分几何和物理学中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之一。 黎曼猜想是数论中的一个著名猜想,它关于大约150年前被提出,至今尚未证明。其主要内容是,对于任意正整数n,大于 1的所有素数p都满足:p的虚部等于n的平方根。 3、格罗滕迪克定理 格罗滕迪克定理是当代近世代数的一个重要定理,该定理表明,任何有限群都可以表示为一些简单有限群的直积。这个定理给出了有限群的一个完整分类方案,它也是整数论、代数、拓扑和几何等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成就。

近世代数初步习题答案与解答

《近世代数初步》 习题答案与解答 引 论 章 一、知识摘要 1.A 是非空集合,集合积A A b a b a A A 到},:),{(∈=⨯的一个映射就称为A 的一个代数运算(二元运算或运算). 2. 设G 非空集合,在G 上有一个代数运算,称作乘法,即对G 中任意两个元素a,b,有唯一确定的元素c 与之对应,c 称为a 与b 的积,记为c=ab.若这个运算还满足:,,,G c b a ∈∀ (1),ba ab = (2)),()(bc a c ab = (3)存在单位元e 满足,a ae ea == (4)存在,'G a ∈使得.''e a a aa =='a 称为a 的一个逆元素. 则称G 为一个交换群. (i)若G 只满足上述第2、3和4条,则称G 为一个群. (ii) 若G 只满足上述第2和3条,则称G 为一个幺半群. (iii) 若G 只满足上述第2条,则称G 为一个半群. 3.设F 是至少包含两个元素的集合,在F 上有一个代数运算,称作加法,即对F 中任意两个元素a,b,有唯一确定的元素c 与之对应,c 称为a 与b 的和,记为c=a+b.在F 上有另一个代数运算,称作乘法,即对F 中任意两个元素a,b,有唯一确定的元素d 与之对应,d 称为a 与b 的积,记为d=ab.若这两个运算还满足: I. F 对加法构成交换群. II. F*=F\{0}对乘法构成交换群. III..)(,,,ac ab c b a F c b a +=+∈∀ 就称F 为一个域. 4.设R 是至少包含两个元素的集合,在R 上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且满足: I. R 对加法构成交换群(加法单位元称为零元,记为0;加法单位逆元称为负元). II. R *=R\{0}对乘法构成幺半群(乘法单位元常记为1). III. .)(,)(,,,ca ba a c b ac ab c b a R c b a +=++=+∈∀ 就称R 为一个环. 5.群G 中满足消去律:.,,,c b ca ba c b ac ab G c b a =⇒==⇒=∈∀且 6.R 是环,),0(00,,0,==≠∈≠∈ba ab b R b a R a 或且若有则称a 是R 中的一个左(右)零因子. 7.广义结合律:半群S 中任意n 个元a 1,a 2,…,a n 的乘积a 1a 2…a n 在次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它们任意结合. 8.群G 中的任意元素a 及任意正整数n,定义: 个 n n a aa a ...=, 个 n n a a a a e a 1 110...,----==. 则由广义结合律知,,,Z n m G a ∈∀∈∀有 .)(,)(,1m m m n n m n m n m a a a a a a a --+=== (在加法群中可写出相应的形式.) 9.关于数域上的行列式理论、多项式理论(包括除法算式、整除性、最大公因式、因式分解

近世代数基础习题课答案到第二章9题.doc

第一章第二章 第一章 1. 如果在群G中任意元素a,b都满足(ab)2二a2b2,则G是交换群. 证明:对任意a,b・G有abab二aabb.由消去律有ab = ba . □2. 如果在群G中任意元素a都满足a2二e,则G是交换群. 证明:对任意ab G有(ab)2=e = a2b2.由上题即得. □3. 设G是一个非空有限集合,它上面的一个乘法满足: (1) a(bc)=(ab)c,任意a,b,c G. (2) 若ab = ac 则 b 二c. (3) 若ac =bc则 a = b. 求证:G关于这个乘法是一个群. 证明:任取a • G ,考虑{a,a2「,} G .由于|G卜:二必然存在最小的i •「使得a二a〔如果对任意G ,上述i都是1, 即,对任意G都 有x2= x,我们断言G只有一个元,从而是幺群.事实上,对任 意a,b G,此时有: (ab)(ab) =a(ba)b=ab ,由消去律,bab=b=b2; ab = b = b2, 再由消去律,得到a =b,从而证明了此时G只有一个元从而 是幺群. 所以我们设G中至少有一个元素a满足:对于满足 a^a的最小正整数i有i • 1.定义e G为e ,往证e

为一个单位元.事实上,对任意b ・G ,由|G|「:,存在 最小的 k :使得ba k = ba .由消去律和i 的定义知k = i : ba 1 = ba ,即 be = b . 最后,对任意x ・G ,前面已经证明了有最小的正整数 k x k =x .如果k=1,则x —x ^xe ,由消去律有 x=e x —eJe ,此时x 有逆,即它自身. k 1,则 x k = x = xe = xx k ‘= x k 」x ,此时 x 也有逆: □ 注:也可以用下面的第 4题来证明. 4. 设G 是一个非空集合,G 上有满足结合律的乘法.如果该乘法 还满足:对任意a,b ・G ,方程ax 二b 和ya 二b 在G 上有解,证明: G 关于该乘法是一个群. 证明:取定G .记ax=a 的在G 中的一个解为e .往证e 是G 的单位元.对任意b • G ,取ya =b 的一个解G : ca = b . 于是:be = (ca)e= c(a© = ca= b 得证. 对任意g • G ,由gx 二e 即得g 的逆. □ 5. 找两个元素x, y S 3使得(xy)2*x 2y 2. 解:取 x =(12), y =(13). □ 6. 对于整数n • 2 ,作出一个阶为2n 的非交换群. 解:二面体群D n . □ 7. 设G 是一个群.如果a,b G 满足a 4b^b r ,其中r 是正整数,证 使得 从而 如果 x kJ

浙师大11近世代数答案2

第二章 群论 §2.1 半群 1.设R 是实数集,在R ×R 中规定 (a 1,a 2)⊕(b 1,b 2)=⎪⎭ ⎫ ⎝⎛++2,22211b a b a , 问⊕是不是R ×R 的代数运算,(R ×R ,⊕)是不是半群? 解:注意到等式右边的运算指的是普通的实数运算,易知⊕是R ×R 的一个代数运算。 下面验证结合律,∀(a 1,a 2), (b 1,b 2),(c 1,c 2)∈R ×R , [(a 1,a 2)⊕(b 1,b 2)]⊕(c 1,c 2) =⎪⎭ ⎫ ⎝⎛++2,22211b a b a ⊕(c 1,c 2) =⎪⎪ ⎪⎪⎭ ⎫ ⎝⎛++++22,22222111c b a c b a =⎪⎭ ⎫ ⎝⎛++++42,42222111c b a c b a ,

(a 1,a 2)⊕[(b 1,b 2)⊕(c 1,c 2)] =(a 1,a 2)⊕⎪⎭ ⎫ ⎝⎛++2,22211c b c b =⎪⎪ ⎪⎪⎭ ⎫ ⎝⎛ ++++22,22222 111c b a c b a =⎪⎭ ⎫ ⎝⎛++++42,42222111c b a c b a 。 可知R ×R 的代数运算⊕不满足结合律, 所以(R ×R ,⊕)不是半 群。 2.设(S ,·)是一个半群,证明S ×S 关于下面规定的代数运算作成半群, (a 1,a 2)ο(b 1,b 2)=(a 1·b 1,a 2·b 2)。 如果S 是有单位元的交换半群,那么,(S ×S ,ο)是否仍是有单位元的交换半群? 证明:显然ο是S ×S 的一个代数运算。只需验证结合律。 ∀(a 1,a 2), (b 1,b 2),(c 1,c 2)∈S ×S , [(a 1,a 2)ο(b 1,b 2)]ο(c 1,c 2)=(a 1·b 1,a 2·b 2)ο(c 1,c 2) =((a 1·b 1)·c 1,(a 2·b 2)·c 2)=(a 1·(b 1·c 1),a 2·(b 2·c 2)) =(a 1,a 2)ο((b 1·c 1),(b 2·c 2))=(a 1,a 2)ο[(b 1,b 2)ο(c 1,c 2)]。 所以,(S ×S ,ο)是一个半群。 当S 是一个有单位元1S 的半群时,(S ×S ,ο)也是一个有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