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高校志愿服务体系设计

创新型高校志愿服务体系设计

2014年4月

总第313期

创新型高校志愿服务体系设计

梧题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北京102206)

高校建设

摘要:高校的品德教育工作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志愿者们是其理论的践行者。虽然目前我国的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体系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因此,运用创新观念对此进行重新设计的重要性已经受到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创新;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持续向前,各种外来思想的冲击已经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成为高校的一个重点课题。到2014年,我国青年志愿者相关活动已经开展了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志愿服务浪潮中,各个高校的青年大学生成为志愿者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存在的相关问题

1.参与动机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开展得比较顺利,但是其中发生的一些现象可谓是差强人意。高校志愿工作的相关人员并没有发自内心地组织志愿工作,致使大学生在参加的时候只是完成形式而已。比如:有很多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是为了积累参加志愿活动的时间,忽视了志愿者应有的服务精神和负责任的态度,影响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效果。此外,相关活动的组织者没有对参与动机问题进行考虑,存在体系中各方面因素的弊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对高校的志愿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很有必要。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部分大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志愿活动的真实意义,另外也与综合测评中的分数获得有关。通过对中央财经大学此次的活动分析可知,参加志愿时间限定和综合测评分数这两个制度,当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它是督促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一个诱因,但由于其自身具有“强制”意味,就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问题,大学生只是把参加志愿活动当做一个获得分数的工具,这就使活动本身变得冰冷,毫无情感和奉献精神可言。

2.相关立法薄弱

在国际上,出台关于志愿活动的相关法规是较为常见的做法,这为志愿活动的长久持续进行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我国的中央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一些法令条文中规定了一些简略的要求,比如1994年和1998年分别通过了两部关于老年人志愿活动的通知条款。此外,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的规范。但是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标准的志愿活动的相关法律并没有形成。

3.时间局限

重要的纪念日和节日都是活动举办的高峰时期,尤其是每年的3月份,各个高校都会举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虽然可以持续一段时间,但是这个阶段一过就再也没有行动了。这就使志愿活动成为一个短期行为,不具备长时间的持续性,使得其形式感过重,影响活动的意义。

4.活动技能不足

比如在参加社区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促进者,但是其中存在形式多样化不足的问题。此外,由于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进行学习,没有很多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办法达到相关劳动技能熟练的地步,因此他们做的很多事都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要求,对志愿活动的顺利展开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相关的创新设计思考

1.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志愿活动不仅仅是高校的独有责任,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其行政职能,制定相关的维护性政策和法规,为志愿活动能够长期有效进行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企业方面应该奉献爱心,为这种公益事业提供资金支持,让活动进行有充足的资金保障。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可以利用本身掌握的公益资源为大学生创造参加志愿活动的机会。如此,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共同为实现志愿服务事业朝向良好方向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2.进行相关培训

由于很多志愿者缺乏活动技能,因此相关培训机构的设立就很有必要性。培训的内容不应只包括大学生的活动技能,还要针对其服务意识进行培训。让大学生在培训中学习到良好技能,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同时,还能明确自己的责任感,知晓自己的精神价值追求。

3.加强管理

为了加强对活动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可行的制度,以此来规范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此才能保证整个活动在井然有序的状况下进行,协调每个组织成员的之间的关系,为活动进行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处理依据,把组织带向一个更高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

4.提供充足的活动资金

因为大学生还没有参加社会活动,没有相应的经济基础,没有资金来源,因此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就显得格外重要。国外很早就有相关的活动案例,比如英国就有很完善的志愿活动资金征集政策,可以让大学生的志愿事业顺利健康发展。我国也应该参照这些经验,出台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资金筹集政策,让大学生参与活动的时候不需要为了资金短缺而漫无目的地奔波,避免既浪费了活动时间,也造成了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疲劳,影响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大学生志愿活动是社会公益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对其进行设计的几点创新思考,对涉及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几点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孔祥博.高校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及其德育价值[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2]李志.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43·

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专业:xxxxxxxxxxx 学号:xxxxxx 姓名:xxx

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摘要:大学承担着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两重任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文章从我国目前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出发,分析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指出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积极培养和完善有利于创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各种环境,更好地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宽松的发展条件,使创新创业型人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发挥作用。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育;缺陷 Abstract:The university undertakes the dual task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paper from China's nee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current view, analy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talent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University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role, and actively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alents, to provide better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os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he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an play a better role for national construction. Keywwords:innovative talents;training mode;college education;defect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管理)创新型人才的 培养

工商管理09-5班 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背景:乔布斯去了,苹果来了。当大家均于热议“谁是下壹个乔布斯”时,宁波市新近出台了壹份关于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培养的《意见》。宁波市认为,乔布斯天赋异禀,他的成功或许难以复制,但能够于环境和制度上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从今年开始,宁波市将以5年为壹个培养周期,于3个层次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目前,首批各层次培养人选的选拔已经开始。5年内,宁波将培养1400名创新型领军、拔尖人才,这壹数字到2020年计划达到2800名。于《意见》中,宁波市加大了对入选人才的资助力度,据初步估计壹个周期(5年内)培养经费超过5000万元。 我们不禁心中疑问:这样就能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中国的创新型人才呢? 二十壹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人才是壹个国家立足根基、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而创新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成为壹个关键词。培养和造就壹大批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参和国际竞争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教育工作的重大主题和历史使命,这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

代特点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价值的。我们正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壹体制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重要特征的。同时,我们置身于壹个全球化的环境,我们不仅要建立国际视野,积极地利用世界人才资源;而且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和战略,培养能够参和国际竞争、能够于世界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的创新型人才。美国有乔布斯,中国也应有自己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构建和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开放性”是壹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我国现行教育体系的突出弊端,就是于计划体制和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研究和生产、开发等相互脱离,学校教育缺乏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参和,缺乏国际化的视野。于这种环境下,要想培养出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对现有的培养体制做出改变,而不是仅仅投入金钱,人才的培养需要特定的环境。 中国的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教育机制的改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文化氛围,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构建开放式教育体系有俩种主要的途径。 壹是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对于科技人才培养而言,这主要是进壹步促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促进高校和企业、产业的结合,促进科学研究和知识转化、技术应用的结合,且结合重大科研项目形成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等等。这壹过程,不仅

“净化校园-文明行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拉哈镇中心学校 开展“净化校园,文明行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营造舒适、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特拟定本次校园环保青年志愿者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与卫生工作程度、深度、广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所学校教室、走廊、操场、食堂、校门口等地方是否清洁也同时折射出学校师生的人文素质高低。眼下,学前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校园环境、卫生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此次活动本着提高师生的校园环境卫生意识、提高大家的卫生习惯,消除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特开展校园环保青年志愿者活动,动员广大师生自觉参与校园卫生环境保护工作,引导大家关注、理解与支持环保工作,提升校园环境整体质量,迎合学校当前的跨越式发展,唱好卫生工作重头戏,齐心协力打造出一张向外宣传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的卫生名片。 二、活动内容 紧密结合学校卫生工作现状、保护校园环境卫生的重点开展志愿者工作,密切贴近大家的实际生活,围绕早上八点左右宿舍至食堂、食堂至教学楼路段卫生情况开展初期工作;加强志愿者监督功能和加强各班级教室外的卫生区域检查频率(并每日对各班级教室外区域卫生打扫情况在教学楼一楼黑板处进行通报)、加强对乱扔、乱丢、乱放等不文明行为的曝光程度。周末和课余时间则协助学校团委、学生会开展校园卫生及卫生以外的其他工作。

三、活动范围 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 四、组织机构及形式 组织机构:本活动由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团委牵头组织,各班级积极响应号召,在完成招募后成立校园环保志愿者队伍,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 形式:1.充分的发挥青年志愿者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对不良卫生习惯的同学进行劝阻和教育 3.宣传环保意识,让更多的同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安排以“美丽校园是我家、校园卫生靠大家”为主题的讲座、国旗下讲话或是主题班会等活动,以此提高大家的校园环保意识。 五、活动步骤 本次校园环保志愿者活动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9年10月15日——2019年10月26日):动员部署阶段,启动招募计划,确定志愿者名单; 第二阶段(2019年10月27日中午12点整):志愿者见面会(分发绿丝带、袖章,在周一至周五佩戴),并聘请相关分管校园环保工作领导或教师对志愿者进行集中培训,并布置相关工作要求; 第三阶段(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20日):组织检查和监督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校园环保志愿者要紧密结合学校卫生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 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改革传统的传输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一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最后还提出了研究性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施要点 一、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却一直把学习已有的工业文明成果作为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注重知识的传授,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过程,对大学生的评价立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潜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高等教育应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育人为本”的机构。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变化,促进了大学从组织形式到办学功能不断拓展,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科学大师钱学森一直非常关心培养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时代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当前学生的个性特长、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未来角色定位、求学意愿、态度、价值观等都呈现出明显多样化趋势,高校生源结构和毕业生流向也显得日益复杂和多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首先要坚决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理念;其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讲,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所不同。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照搬了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强调专业教育,形成了一套窄、专、深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在当时人才紧缺的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专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那些知识面较窄、适应能力差、创新能力低的大学生越来越难找

申论高分范文(六十七)——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资料来源: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00万名世博志愿者参加。进入中国不到20年的“志愿者行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然而,我国的志愿服务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彭宇搀扶老太太反而被讹诈;有些志愿者是为了求学、求职、出国、丰富简历等“功利需要”,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利益的交换”;志愿服务项目创新能力有限,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价值取向。 出现以上一些问题有几方面原因:一是人们的道德水平还是有待提高,中华美德和传统道德判断标准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消亡;二是政府行政化干预过多,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缺少全国性的协调机构;三是缺少对社会公益服务有所贡献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志愿者行动适应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要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必要的社会保障,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树立正确志愿服务价值取向可以从一下三个步骤开展。 首先,倡导与宣传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应当学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如鞍钢集团矿业公司一名普通的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加拿大国际志愿者白求恩同志等。努力形成崇尚先进、追求崇高的浓厚氛围,形成奉献光荣、助人为乐的浓厚氛围,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凝聚起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建立统一的志愿服务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成立负责全国协调机构,避开多头管理,探索先进的管理方式,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可以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政府采购服务项目和监督服务质量工作,免征收营业税费,给志愿服务组织更多的自主性,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广“志愿者卡”,提供门票免费、消费折扣优惠等,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团队。 最后,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志愿服务质量。给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志愿者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让青年们积极参加对国家有利的服务活动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及工作技能,增加他们在生活中的机会。聘用专业人士做培训师,提高志愿者技能水平,拓宽志愿服务项目领域,吸纳更多中青年和女性加入志愿者队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为此,必须

学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志愿活动服务方案

学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实施方案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普及“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志愿服务理念,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卫生城市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活动内容

(一)大力开展关爱他人志愿服务活动。敬老爱幼、关爱弱势群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体现。突出“学雷锋、献爱心”,积极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及其子女、残疾人排忧解难,开展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1、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要结合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多为他们提供家政服务、应急救助、心里安抚、健康保健等志愿服务,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听他们口述革命故事和工作经历,在媒体上宣传他们的事迹,以此传承和发扬他们的开拓精神和建设激情。2、开展爱幼护幼志愿服务。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业辅导、亲情关爱、自护教育、爱心捐赠志愿服务。3、开展助残扶残志愿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生活救助、康复医疗、支教就学、就业培训志愿服务,推动形成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社会氛围。4、开展农民工帮扶志

愿服务。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文化服务、权益维护、文明素质提升志愿服务。 (二)大力开展关爱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良好社会风尚是社会文明程度最直接的反映。突出“学雷锋,树新风”,广泛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知识、社会公德教育、文明交通维护、文化体育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营造规范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1、开展文明礼仪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群众宣讲普及生活礼仪、职业礼仪、社交礼仪等常识,在全社会树立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 2、开展公德教育志愿服务。开展社会公德宣传教育,引导市民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对乱扔乱吐、乱贴乱写、粗言秽语等不文明言行进行劝阻,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活动,通过孩子的文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首先,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和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问题。 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是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要善于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通过完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等制度,增强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育的悲剧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为此,要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形成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要特别关注学习上的“优异生”和“后进生”两类学生。对优异学生,要改进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对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对学业困难学生,则要建立相应的帮助机制,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大学生志愿者逐渐成为社会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志愿服务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所以在此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对策 1978年,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随着改革开放开始发展。1993年底,中国志愿服务进入了有组织、有秩序的阶段。随着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实施,志愿服务得到广泛发展,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尤其是大学生志愿服务,逐渐受到政府部门、社会公益人士和民众的关注和支持。 一、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认识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活动。志愿服务具有自主性、无偿性、社会性、利他性和教育性等特征,反映了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核心的志愿精神,体现了个人对生命及社会价值的一种积极态度,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愿向社会无偿提供服务的各种活动[1]。 二、当前大学生志愿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存在的不足 1.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缺乏稳定的热情 大学阶段正是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不够成熟,其意志力、自我控制力还相对较差。他们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初始阶段往往保持着较高的热情,然而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对于可能遇到的困难自身心理准备不足,易产生浮躁的心理,导致其服务热情的降低。另外,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纯、功利性太强,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够。 2.大学生志愿者自身能力不足,服务依赖性太强 大学生是具有专业知识的特殊群体,虽然像医学、法学、农业等专业的知识可以应用于社区、敬老院、农村等志愿活动中,但由于高校学生自身的知识还不

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 ·利夫金(J er2emy Rif kin)声称:“21世纪服务学习可能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教育、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将服务学习的发展和扩大看作是一项严肃的议题。所谓的服务学习,是美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一种模式,它旨在号召大学生进行社区志愿服务的时候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公民意识和学习、领导、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在我们项目组的研究中发现,如果能有效地引进大学生服务学习模式,在中国海洋大学等青岛高校建立相应的服务学习机制,以此作为依托对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知识普及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则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与价值 1、开拓志愿服务的新领域,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参与社区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把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从校园延伸到社区家庭和社会团体,在接受相关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的情况下进行志愿服务,将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知识普及的服务,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助于大学生自身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健康知识体系,改善大学生群体目前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滑的现状。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帮助空巢老人,有助于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和自我认同感,增强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深入社区、接触社会,将实现服务他人和教育自我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锻炼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目标。 2、开辟志愿服务的新局面,满足空巢老人健康知识需求 较之于社会普通志愿者,大学生群体有着自身的优势:较高的学习能力,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这使得他们对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将空巢老人健康知识需求的普及交给大学生志愿者,使得政府能够以更低的社会成本来有效的满足空巢老人自身需求,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升空巢老人的知识水平。 3、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方法,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途径,建构了新平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破校园界限,向社会进行延伸,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另外,在社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拓展志愿服务的新内容,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拓展了大学生实践锻炼的工作空间和服务内容,也促进了青年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有效融合。此外,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社区空巢老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青岛市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

学校志愿者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志愿者活动报告 牛泉中学

学校志愿者活动报告 中国志愿者行动已经走过多年历程。今年3月5日,是第十六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公开发表52周年纪念日。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学校决定,组织全校广大青少年志愿者发扬雷锋精神,开展以“怀抱感恩之心,践行志愿精神”为口号的青少年志愿者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为了发挥我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先进性,弘扬青少年志愿者精神,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校园内涵,突出学校的特色,扩大我校志愿活动的影响,展现南湖学校学子的良好风貌。 二、活动时间:2016年3月5日、4月5日、9月30日、12月31日 三、参与对象:全校师生 四、活动安排 1.3月5日学习雷锋精神,到社区和街道到扫卫生; 2.4月5日缅怀革命先烈,给烈士扫墓; 3.9月30日向国庆献礼,深入社区和街道到扫卫生;

4.12月31日向新年献礼,社区和街道到扫卫生。 五、活动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主要方式为个人活动方式、班级活动方式、年级和学校活动方式三种。在活动中要把为学校争光作为首要内容,同时结合活动方式进行确定。 1、个人活动内容。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为前提,以改善班级的学习环境为突破口,以帮助同学共同进步为服务目标,约束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同学。要求每一个志愿者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克服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要确定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从不乱扔废弃物并捡起地上的纸屑开始,从礼貌待人、与同学和谐相处开始,从遵守学校各项规则制度开始,等等,也就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实有效。 2、班集体活动内容。以班风、学风建设为基准,以争创先进集体为方向,使班集体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抓本班的薄弱环节入手,找准切入点,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帮助在学习和生活存在困难的同学。 3、年级和学校活动内容。以建设学校,宣传学校、服务学校为总体思想,围绕校内及学校周围的公益劳动等活动开展工作。 六、活动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段远源张文雪 发布时间:2009-02-11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集中反映。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说到底,就是培养什么人才以及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推动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无须讳言,长期形成的专业教育模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仍然占据主流。旧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以传授前人知识为主,注重演绎,忽视归纳;二是在当今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专业对口教育根深蒂固;三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学中基本处于被动和从属的位置;四是单向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习者的个性和主动性都得不到发挥,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素的缺失。显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创新人才培养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清华大学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完善培养环节,大力推进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更好更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各方面的领军人物。

关于建立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于建立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思考 王 敏 [摘要] 近年来,我市在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在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本文从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层面、政策层面、技术层面、长效层面等方面阐述了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对建立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意义。 [关键词] 志愿服务 长效机制 信息化建设 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自愿从事志愿服务的人为志愿者。近年来,我市志愿者协会组织和指导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志愿者精神,推广志愿服务理念,在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形成社会力量动员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 搭建平台,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 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旨在通过网络、媒体及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实施,实现志愿服务信息在志愿服务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之间的无缝链接,建立健全科学化、现代化、效率化、人性化的志愿服务长效管理机制。 (一).服务与需求的沟通渠道 信息化平台为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个体之间、志愿服务组织之间、志愿服务组织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以及志愿者个体之间的信息发布与获取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通过信息化平台,“志愿者有机会为越来越多样化的对象提供服务,同时对象也可以越来越多地挑选志愿组织前来服务,南京市青少年和青少 年工作调研奖成果

对于服务质量与效益的要求逐渐提高。” 作为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协调部门,团市委志愿者工作部承担了我市大型志愿服务活动需求的信息发布工作,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之间,共有4000人次通过这里获得服务需求并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我市目前注册志愿服务队(站)共有111家,目前,这些站点已全部完成在我市志愿服务信息网上的信息化管理。 (二).评价与激励的有效计量 “虽然志愿者的捐赠行为、服务行为是不计报酬的,但是它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可忽视。”信息化平台为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服务计量工作提供了客观、翔实的依据。“计量志愿服务的目的之一是通过计量把目前还是一种隐形现象的志愿服务变成一种可视现象,以便配置相应的资源来支持这种涉及大多数人民的活动。” 据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研究中心、广东青年干部学院青年研究所联合调查(《志愿者事业现状、问题与对策调查报告》)的情况来看,志愿服务还存在“缺乏社会认知”、“缺乏激励机制”等困难和问题。这种志愿服务计量工作将为志愿服务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提供参考和帮助。计量的结果无论是对志愿服务组织还是志愿者个人,甚至整个志愿服务事业来说,都是极有价值的。 (三).培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类的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志愿者虽说在从事传承文明、扶贫助困、环保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但其自身还是具有多样性的实际需要。同样据广东省三部门的调查报告来看,志愿服务还存在“缺乏培训提升”等困难,报告指出:“有超过1/3的志愿者是单凭爱心和热情参加服务,但是并不具备帮助对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这样又导致服务项目的‘低水平徘徊’,缺乏社会效益,也无法有效地帮助有需求的人们。”信息化平台则可利用其便捷的网络条件和人力资源优势,为他们提供获得业务水平提升、人际交往、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服务。 (四).宣传与教育的生动阵地 经过20余年的不断发展,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志愿服务的品牌已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认知,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615728673.html,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 作者:王晨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8期 [摘要] 作为崇高的事业,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想要保持长效开展,还要有相应的服务体 系提供支撑。基于这种认识,对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目的展开了分析,然后从内容体系、管理体系、激励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体系的构建方法,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评价体系;激励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4-0018-03 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青年志愿者活动为重要的教育载体。通过大学生提供志愿者服务能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而想要确保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得以持续开展,还要完成服务体系的构建,从而为志愿者服务提供质量保障。因此,还应加强对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问题的分析,进而更好地推动国家青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目的 (一)协调青年志愿者活动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开展,还要确保各项志愿者活动能够得到较好的协调,才能确保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因为作为团体组织,高校青年志愿者团队拥有多个,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确保各组织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才能使活动得到较好的组织、协调,继而合理地完成活动时间和人员的安排。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能将高校内和各高校的志愿者队伍联合在一起,从而使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资源匮乏的问题得到解决,并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完成活动的合理组织,进而更好地体现志愿者温暖、无私的群体特征。因此,在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还要以活动协调为目的[1]。具体来讲,就是要针对活动组 织内容单一、活动时间安排集中等问题实现各种活动的合理组织,确保服务资源能得到合理分配,进而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激发青年志愿者热情 针对现阶段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热情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服务体系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志愿者服务得到更好的开展。一方面,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能在体系制度中融入道德热情,而在学习和遵守体系制度的过程中,青年志愿者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为社会服务的热情,积极地宣扬社会正气。另一方面,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可以加强青年志愿者间的沟通、互动。而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青年显然具有积极和先进的思想,

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制度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发展,建立健全面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引进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额敏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稳定、培养现有人才的激励办法 1、建立创新人才工作保障机制。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推进本系统跨越式发展中的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形成党政统一领导。我局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科室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提拔、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领导班子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在本系统专业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我局评选出来的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

用,在全矿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3、建立专业学科人才交流制度。按照个人自愿、我局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4、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分类制定在职人员定期培训办法,倡导干中学、学中干。按照统筹规划、学以致用、鼓励上进、合约管理的原则,鼓励在岗员工参加紧缺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对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承担重点工程和研究项目的专业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人才及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凡创新求变、勤奋拼搏,做出骄人业绩,给企业创造巨大收益的可给予重奖。 6、关心人才,改善条件。从工作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给予人才全方位的关心和爱护,积极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抓好文体设施建设,优化员工生活环境,关注技术人员身心健康,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马树杉 近年来,随着企业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常州工学院自创办以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按照地方需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使我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几年接近100%,受到社会欢迎 一、转变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担负着为地方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地方高校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转变办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以学科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 首先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对地方高校如何定位?传统的思维方式习惯于从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等角度提出。因此,通常有人把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说成是为了避免与国内重点老高校的竞争而走差别化竞争道路的结果。我认为这种认识有很大的偏颇。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许多重点老高校没有经历的或是正想发展的一类教育。与传统的本科高等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没有层次上的高低之分。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在做前人未做好的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有了这样的认识,底气足,方向明,才能真正地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做较大的改革和创新,走出新路。 其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近年来,尽管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素质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工程,重学术、轻技术,重研究、轻应用,重知识、轻素质,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够明确,突出应用的特色不足,按学科体系来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占的比重过大.与经济、产业的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工程训练太少,不能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热情,毕业学生的适应性和就业的灵活性较差。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从全面的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特别要具体分析大学生进校以后是如何接受教育、受到影响、成长成才的。事实上,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大学生实际接受的培养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我们主张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很少认真地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学生从选校到毕业的培养过程。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等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事实上,很少有人针对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个年级的学生来整体设计,协调培养过程.关注培养结果,收集反馈信息,改进培养方案。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有很多子体系,但缺少一个完整的、协调的、整合的、优化的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人才培养质量观.建立多样化的质量标准。新的质量观要涉及到如何看待、评价学生的问题,涉及到教师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问题,涉及到教师与学校、系的关系,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对上述有关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调研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把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工作、图书资料和信息提供工作、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服务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招生和就业指导工作、共青团工作、两课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素质教育工作、教师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工作等等都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了学校人才培养委员会。由人才培养委员会组织专家教授、管理人员共同来设计、统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是协调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 学校还打破了专业教研室不管学生的传统习惯,加强了专业教研室建设.明确专业教研室必须对本专业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二级学院(系)要对所属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学校对全体学生负责,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三级负责的人才培养责任制。学校还建立了由专业教研室向本专业学生班级派出导师,对学生的生涯设计、成才规划、选课、生活进行引导和指导的班级导师制。班级导师制改变了过去专业教师不关心学生全面成长的观念,改变了对学生的培养以管为主的做法,注重以引导、启发和以身作则,以榜样和权威的力量去带动和说服、激励和帮助学生的做法o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新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为我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当具备宽厚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

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吴浩1肖凤玲2 (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浙江省金华市,321019) 摘要: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追溯志愿服务的由来,突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工作实际,反映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问题;策略; 多元化国际关系,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不断渗透与交融。不同文化的存在,促使学生形成了不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加大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念,跳出学校“精神”环境氛围的束缚,尽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以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依托,增加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发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对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幸福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服务工作很难开展 由于青年志愿服务机构自身的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发展性质。高职院校青年志愿服务协会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一方面来自上级的团组织拨款。并且上级团组织划拨的经费通常是针对既定的活动项目,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经费必须是专款专用。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的赞助。由于高职院校青年志愿服务协会的会员基本上是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通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活动,很难用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事情,因而也很少得到企业的赞助。现如今高职院校青年志愿服务协会普遍面临着资金匮乏的问题,导致了协会在深入开展工作方面受到困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着会员参与青年志愿活动的情绪,影响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开展的效果。 (二)对志愿者服务的认知有偏差,“功利化”现象频现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各类高职院校纷纷采取了各种措施,通过诸如降分、单招等措施维持生源。从整体上来看,高职院校整体生源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结构也复杂多样,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在志愿者服务队伍中也存在一些集体意识、纪律意识不强,工 1[作者简介]吴浩(1988—),男,浙江金华人,助教,现为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辅导员,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老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作者简介]肖凤玲(1987—),女,湖南张家界人,教育学硕士,助教,现为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