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B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2)

【自学目标】

1.学会分析问题,准确地选择函数模型;

2. 学会解决常见的函数问题,如增长率问题、最佳效益问题;

3.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要点】

1.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应用题一般文字叙述较长,反映的时间背景新颖,知识涉及广, 这就要求 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捕捉信息的能力、归纳抽象的能力. 2.增长率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遇到平均增长率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 N ,平均增长率为

P ,则对于时间 x 的总产值为 y ,用公式 y=N(1+P)x 表示,解决平均增长率,要用这个公式. 3.最佳效益问题

实际问题中中的最佳效益问题,即函数的最值问题.求函数最值的方法 较多.

【预习自测】

例 1.某丁在甲、乙俩地的两个分厂各生产某种机器12 台和 6 台,现销售给 A 地 10 台,B 地 8 台,已知从甲地调运一台至 A 地、 地的费用分别为 400 元和 800 元,从乙地调运一台到 A 地、 B 地的运费分别是 300 元和 500 元

(1) 若从乙地要调运 x 台至 A 地,求总运费 y (元)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 若总运费不得超过 9000 元,问共有几种调运方案 (3) 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及最低的运费

例 2.渔场中鱼群的最大养殖量为 m 吨,为保证鱼群的生长空间,实际养殖量不能达到最大养 殖量,必须留出适当的空闲量。已知鱼群的年增长量 y 吨与空闲率和实际增长量 x 的乘积成 正比,比例系数为 k (k>0)。(空闲率为空闲量与最大养殖量的比值) (1) 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 求鱼群年增长量的最大值;

(3) 当鱼群的年增长量达到最大值时,求 k 的取值范围.

B

例 3.在某服装批发市场,季节性服装当季节来临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装开始时定价 为 10 元,并且每周(7 天)涨价 2 元,5 周后开始保持 20 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 周后当季节 即将过去时,平均每天削价 2 元,直到 16 周末,该服装已不再销售。 (1) 试建立价格 p (元)与周次 t 之间的函数关系;

(2) 若此服装每周进价 q (元)与周次 t 之间的关系式为

q = -0.125(t - 8) 2 + 12, t ∈ [0,16], t ∈ N ,试问该服装第几周每件销售利润最大?

例 4.某城市现有人口数为 100 万人,如果年增长率为 1.2%,试解答以下问题: (1) 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 y (万人)与年份 x (年)的函数关系式; (2) 计算 10 年以后该城市人口总数(精确到 0.1 万人);

(3) 计算大约多少年以后,该城市人口将达到 120 万人(精确到 1 年)

(4) 如果 20 年后该城市人口总数不超过 120 万人,年自然增长率应该控制在多少?

【课内练习】

1.某种植物生长发育的数量 y 与时间 x 的关系如下表:

x

y

1

1 2

3 3 ……

8 ……

下面的函数关系式中,能表达这种关系的是( )

A . y = 2 x - 1

C . y = 2 x - 1

B . y = x 2 - 1

D . y = 1.5x 2 - 2.5x + 2

2.已知 A 、 两地相距 150km ,某人开车以 60km/h 的速度从 A 到达 B 地,在 B 地停留 1 小时后, 再以 50km/h 的速度返回 A 地,汽车离开 A 地的距离 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是

3.某厂年生产化肥 8000 吨,计划 5 年后把产量提高到 14000 吨,

则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数是(精确到0.1%)

参考数据:

lg1.40.1461,l g1.750.2430,lg1119 3.0486,51.75 1.119,61.75 1.098

1.设距地面高度x(km)的气温为y(℃),在距地面高度不超过11km时,y随着x

的增加而降低,且每升高1km,大气温度降低6℃;高度超过11km时,气温可视

为不变。设地面气温为22℃,试写出y f(x)的解析式,并分别求高度为3.5km

和12km的气温。

【归纳反思】

就一般的数学建模来说,是离不开假设的,如果在问题的原始状态下不作任何假设,将所有的变化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就无法下手了.

【巩固提高】

1.(一次函数模型)某公司市场营销的个人月收入与其每月的销售量成一次函数关系,其图

象如图所示,由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营销人员没有销售时的收入是()

A310元B300元C290元D280元

收入(元)

1300

800

012x销售量(万件)

2.(二次函数模型)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某商品按10元一个售出时,能卖出2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涨价1元,其销售量减少20个,为了获得最大利润,售价应定为()

A11元B12元C13元D14元

3.一家旅社有100间相同的客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实践,旅社经理发现每间客房每天的价格与住房率之间的关系如下:

每间每天定价/元住房率20

65℅

18

75℅

16

85℅

14

95℅

要使每天收入达到最高,每天定价应为()

A20元B18元C16元D14元

4.(分段函数模型)电讯费调整后,市话费标准为:通话时间不超过3分钟,收费0.2元;

超过3分钟,每增加1分钟收费0.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则通话费S(元)与通话时间t(分钟)的函数图象(如下图)可表示为()

S

0.6

0.4

0.2

O36t

(A)

S

0.6

0.4

0.2

O36t

(B)

S

0.6

0.4

0.2

O36t

S

0.6

0.4

0.2

O36t

(C)(D)

5.某种菌类生长很快,长度每天增长1倍,在20天长成4米,那么长成0.25米要()A1.25天B5天C16天D12天

6.有一批材料可以建成长200米的围墙,如果用此材料在一边靠墙的地方围成一块矩形场地,中间用同样的材料隔成三个面积相等的矩形(如图),则围成矩形的最大面积是.

7.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记作n)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它的计算公式是:n=

表所示:

食品消费水平总额

消费支出总额

?100%,各种家庭的n如下家庭类贫困温饱小康富裕最富裕

n n>6050℅

≤60℅

40℅30℅

≤50

根据某地区家庭抽样调查统计预测1998年至2005年间每户家庭支出总额每年平均增加1000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总额每年平均增加300元。

(1)若1998年该地区家庭刚达到温饱,且该年度消费支出总额为10000元,问2003年能否达到小康?请说明理由。

(2)若2003年比1998年的消费支出总额增加40%,而其中食品消费支出总额增加20%,问2005年能否达到小康?请说明理由。

8.某城市自来水厂向全市供应生产与生活用水,蓄水池现有水9前吨,水厂每小时向池中注入2千吨水,同时向全市供水,x小时内供水总量为8x,问:

(1)多少小时时池内水量最少?

(2)当蓄水池水量少于3千吨时,供水就会出现紧张现象,那么出现这种紧张情况有多长时间?

(3)为了保证生产,生活的需要,决定扩大生产每小时向池内注水3千吨,能否消除供水紧张现象?为什么?

9.假设国家收购某种农产品的价格是120元/担,其中征税标准为每100元征收8元(收税率为8个百分点,即8%),计划可收购m万担,为减轻农民的负担,决定税率降低x个百分点,这样收购量预计可增加2x个百分点。

(1)写出税收y(万元)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x不低于2个百分点时,求税率调节后的税收金额比税率调节前的税收金额最少要减少多少个百分点?

【预习自测】

max = (3)0 < k < m m - m k (m - m ) 2 例 3. ( 1 ) P = ?20(6 ≤ t ≤ 10, t ∈ N ) ( 2 )第 5 周,利润最大 例 4 ( 1 )

?20 - 2(t - 10)(1 ≤ t ≤ 16, t ∈ N ) ?360 - 60t,3.5 < t ≤ 6

例 1.(1) y = -200 x + 10600(4 ≤ x ≤ 10, x ∈ N )(2)有 3 种 (3)x = 10, y min = 8600 例

2.(1)y = (m - m - x) x , (0 < x < m - m )(2)y 0 0 0 k 4m

?10 + 2t (1 ≤ t ≤ 5, t ∈ N )

?

?

y = 100(1 + 1.2%) x (2)112.7 万 (3)15 (4) 0.09%

【课内训练】

? 60t,0 < t ≤ 2.5

?

?22 - 6 x ,0 ≤ x ≤ 11 1.B 2. y = ? 150,2.5 < t ≤ 3.5 .3. 11.8% .4. y = ? 当 x = 3.5 时 ,

?- 44, x > 11 ?

y = 1 当 x = 12 时 y = -44 .

【巩固提高】

1. B

2. D

3. C

4.B

5.C

6.2500 m 2

7.略 8.(1)4 小时(2)8 小

9.(1) y =

3

m (50 + x)(8 - x) (2)22

125

一次函数导学案草案

19.1.1 变量和常量 学习目标: 1.能举出一些变化的实例,指出什么随着什么的变化而变化,初步感受事物的变化性和事物变化的依存性. 2.经历由简单实际问题列解析式的过程,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对立关系,知道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变量的意义. 2.难点:列解析式. 阅读感知: 阅读P70—71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阅读70页彩页说明“函数”的意义与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P71页的中思考的四个问题,根据题目要求与提示列出式子.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说明“变量”与“常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P97“思考”。 研习单 交流探究: 1.在小组内交流:你所知道的变量和常量,并举出和书上不一样的例子. 2.思考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的关系: (1)当速度v保持不变时,行走的路程s的长短是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是常量,而()和()是变量; (2)当路程s是个定值时,行走的时间t是随速度v的变化而变化的,那么,()是常量,而()和()是变量。 注:变量和常量往往是相对的,相对于某一变化过程。比如s、v、t三者之间,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作为变量与常量的“身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运用展示: 一.1.关于l=2π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为常量,π,l,r为变量 B.2π为常量,l,r为变量 C.2,l为常量,π,r为变量 D.2,r为常量,π,l为变量 2.摄氏温度C与华氏温度F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5 (F-32) 9 C= ℃,则其中的变量是(),常量 是()。 3.在△ABC中,它的底边是a,底边上的高是h,则三角形的面积 ah S 2 1 = ,当底边a的长一定 时,在关系式中的常量是(),变量是()。 4.设圆柱的底面半径R不变,圆柱的体积V与圆柱的高h的关系式是:(),其中()是常量,()是变量。 5.齿轮每分钟120转,如果n表示转数,t表示转动时间,那么用n表示t的关系是:(),

第十九章--0102一次函数全章导学案(新人教版)

19.1.1变量与函数(1)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问题一: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1、请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s=________,t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午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y=______ ,x的取值范围是. 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_____随售票张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三:当圆的半径r分别是10cm,20cm,30cm时,圆的面积S分别是多少?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用含 的式子表示)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S的式子表示r,S=___ ,r的取值范围是.这个问题反映了____随_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四: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矩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 . 1、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s. S=__________________,x的取值范围是 . 这个问题反映了矩形的___ _ 随_ __的变化过程. 得出结论: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 ....的量为________;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始. 终不变 ...的量为________; 三、巩固与拓展: 例1、一支圆珠笔的单价为2元,设圆珠笔的数量为x支,总价为y元。则y= ;在这个式子中,变量是,常量是。 例2、某种报纸的价格是每份0.4元,买x份报纸的总价为y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y,y=,常量是,变量是。

新人教B版必修1高中数学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

高中数学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1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 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空集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 关系,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加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 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难点:弄清属于与包含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研读学习目标,了解本章重难点,精读教材,独立完成学案,通过小组学习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再通过课堂各小组展示及质疑对抗,共同提高,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活动一】 想一想: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1,2,3}A =,{1,2,3,4,5}B =; (2)}167|{班的同学级为国际学校x x C =;}67|{D 级的同学 为国际学校x x = (3){|}E x x =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F x x =是等腰三角形 【小组活动二】 1.阅读教材10---12页,完成下列表格:

(1 )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例1、写出集合A={1,2,3}的所有子集和真子集。

例2 、说出下列每对集合之间的关系 (1)A={1,2,3,4,5} B={1,3,5} (2)P={1 x}Q={1 |2= x x} x | ||= (3)C={1 x x} |≥ |> x x} D={2 跟踪练习: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⑴___{0} ? ⑵2___{(1,2)} ⑶?___2 ∈+= x x {R|20} ⑸{3,5}___N ⑹{(2,3)}___{(3,2)} ⑺ {(1,2)}___2 -+= x x x {|320} ⑻{1,2}___2 -+= x x x {|320} 例3、设{|13},{|} =-<<=>,若A B,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A x x B x x a 跟踪练习:1.已知集合A=},5 + ≤ ≤ {- =m x m x B且 x}1 {≤ | 2 | < -x 1 2 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B

高中数学必修一幂函数及其性质

幂函数及其性质专题 一、幂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 x α=(x ∈R )的函数称为幂孙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α是常数.如 112 3 4 ,,y x y x y x - ===等都是幂函数,幂函数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样,都是基本初等函数. 二、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y x = (2)12 y x = (3)2y x = (4)1y x -= (5)3y x = 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以上五个函数图像,通过观察图像,可以看出: 3.幂函数性质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x >0时,幂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原点,并且在[0,+∞]上,是增函数 (3)α<0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三.两类基本函数的归纳比较: ① 定义 对数函数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函数log a y x =(a >0且a ≠1)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 x α=(x ∈R )的函数称为幂孙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α是常数. ②性质 对数函数的性质:定义域:(0,+∞);值域:R ;

过点(1,0),即当x =1,y =0; 在(0,+∞)上是增函数;在(0,+∞)是上减函数 幂函数的性质: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 图象都过点(1,1)x >0时,幂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原点, 在[0,+∞]上,y x =、2y x =、3 y x =、1 2 y x =是增函数, 在(0,+∞)上, 1y x -=是减函数。 【例题选讲】 例1.已知函数()() 2 53 1m f x m m x --=--,当 m 为何值时,()f x : (1)是幂函数;(2)是幂函数,且是()0,+∞上的增函数;(3)是正比例函数;(4)是反比例函数;(5)是二次函数; 简解:(1)2m =或1m =-(2)1m =-(3)45m =- (4)2 5 m =-(5)1m =- 变式训练:已知函数()()2 223 m m f x m m x --=+,当 m 为何值时,()f x 在第一象限内它的图像是上升曲 线。 简解:2 20230 m m m m ?+>??-->??解得:()(),13,m ∈-∞-+∞ 例2.比较大小: (1)1122 ,1.7 (2)33 ( 1.2),( 1.25)--(3)1125.25,5.26,5.26---(4)30.5 30.5,3,log 0.5 例3.已知幂函数223 m m y x --=(m Z ∈)的图象与x 轴、y 轴都无交点,且关于原点对称,求m 的值. 解:∵幂函数223 m m y x --=(m Z ∈)的图象与x 轴、y 轴都无交点, ∴2 230m m --≤,∴13m -≤≤; ∵m Z ∈,∴2 (23)m m Z --∈,又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 23m m --是奇数,∴0m =或2m =. 例4、设函数f (x )=x 3, (1)求它的反函数; (2)分别求出f - 1(x )=f (x ),f - 1(x )>f (x ),f - 1(x )<f (x )的实数x 的范围. 解析:(1)由y =x 3两边同时开三次方得x =3y ,∴f - 1(x )=x 3 1 . (2)∵函数f (x )=x 3和f -1 (x )=x 3 1 的图象都经过点(0,0)和(1,1).

【人教A版】2018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精品学案全集(含答案)

§2.3 幂函数2学习目标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求幂函数的解析式(易错点).2.结合幂函数y=x,y=x,1123 y=x,y =,y=x的图象,掌握它们的性质(重点).3.能利用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指数幂的大x小(重点).预习教材P77-P78,完成下面问题:知识点1 幂函数的概念α一般地,函数y=x叫做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预习评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4-(1)函数y=x是幂函数.( ) 5x-(2)函数y=2是幂函数.( ) 12 (3)函数y=-x是幂函数.( ) 45 -提示(1)√ 函数y=x符合幂函数的定义,所以是幂函数;x-(2)× 幂函数中自变量x是底数,而不是指数,所以y=2不是幂函数; 12α (3)× 幂函数中x的系数必须为1,所以y=-x不是幂函数.知识点2 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五个幂函数的图象:(2)幂函数的性质:1231-幂函数 y=x y=x y=x y=x 2 y=x (-∞,0)∪定义域 [0,+∞) R R R (0,+∞) *0,+∞) 值域 [0,+∞) {y|y∈R,且y≠0} R R 偶奇奇偶性奇非奇非偶奇 x∈[0,+∞),增增单调性增增 x∈(0,+∞),减 x∈(-∞,0],减x∈(-∞,0),减公共点都经过点(1,1) 【预习评价】5 3 (1)设函数f(x)=x,则f(x)是(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D.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33--(2)3.17与3.71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解析(1)易知f(x)的定义域为R,又f(-x)=-f(x),故f(x)是奇函数.13-(2)易知f(x)=x=在(0,+∞)上是减函数,又 3.17<3.71,所以

高一数学幂函数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幂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一次函数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 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 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 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①和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高中数学函数的有关概念 1.高中数学函数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 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函数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函数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函数A 到函数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函数{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一次函数复习导学案整理版

一次函数复习导学案 一、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定义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一次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 (1)y=-15x + (2)y=-5x (3)y=-3-5x (4)y=x 2-(x-1)(x-2) (5)x 2-y=1 2. 当k_____________时,()2323 y k x x =-++-是一次函数; 3、已知y=(m2-m)x 1 m +,当m_______,y 是x 的正比例函数。 二、图像及其性质 1函数x m y )1(-=(1≠m ),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则( ) A.m <0 B.m >0 C.m <1 D.m >1 2、(2008.天津)已知一次函数y=kx -k ,若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则该图象经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二、三、四象限 D 、第一、三、四象限

3、一次函数y=(6-3m)x+(2n-4)不经过第三象限,则m、n的范围是__________。 4.函数y=2x-3与x轴的交点A的坐标是,与y轴的交点C 的坐标是,△AOC的面积是. 三、. 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类型一、利用表格信息确定函数关系式 例题1小明根据某个一次函数关系式填写了下表: 其中有一格不慎被墨汁遮住了,想想看,该空格里原来填的数是()。 A.0 B.1 C.2 D.3 类型二.利用点的坐标求函数关系式 .已知直线y=kx+b,经过点A(0,6),B(1,4) (1)写出表示这条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这条直线经过点P(m,2), 求m的值。 (3)求这条直线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但如果写成{实数集}、{全体实数}、{R}都是不确切的.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高中数学幂函数的定义练习及答案

高中数学幂函数的定义练习及答案 题型一:幂函数的定义 【例1】 下列所给出的函数中,是幂函数的是( ) A .3x y -= B .3-=x y C .32x y = D .13-=x y 【考点】幂函数的定义 【难度】1星 【题型】选择 【关键词】无 【解析】 形如(01)x y a a a =>≠且的函数叫做幂函数,答案为B . 【答案】B 【例2】 11.函数 的定义域是 . 【考点】幂函数的定义 【难度】1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无 【解析】 【答案】 【例3】 如果幂函数()f x x α= 的图象经过点,则(4)f 的值等于( ). A. 16 B. 2 C. 116 D. 12 【考点】幂函数的定义 【难度】1星 【题型】选择 【关键词】无 【解析】 【答案】D 【例4】 幂函数()y f x =的图象过点1(4,)2 ,则(8)f 的值为 . 【考点】幂函数的定义 【难度】1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无 【解析】 典例分析

【例5】 下列幂函数中过点(0,0),(1,1)的偶函数是( ). A.12y x = B. 4y x = C. 2y x -= D.13y x = 【考点】幂函数的定义 【难度】1星 【题型】选择 【关键词】无 【解析】 【答案】B 【例6】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 .当0=α时函数αx y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B .幂函数的图象都经过(0,0)和(1,1)点 C .若幂函数αx y =是奇函数,则αx y =是定义域上的增函数 D .幂函数的图象不可能出现在第四象限 【考点】幂函数的定义 【难度】2星 【题型】选择 【关键词】无 【解析】 A 错,当0α=时函数y x α=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去掉点(0,1));B 错,如幂函数1y x -=的 图象不过点(0,0);C 错,如幂函数1y x -=在定义域上不是增函数;D 正确,当0x >时,0x α>. 【答案】D 【例7】 函数2221(1)m m y m m x --=--是幂函数,求m 的值. 【考点】幂函数的定义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无 【解析】 幂函数需要保证系数为1,同时指数为有理数,从此两个条件入手,可以得到关于m 的等式 和不等式,从而解出m 的值. ∵2221(1)m m y m m x --=--是幂函数, ∴函数可以写成如下形式a y x =(a 是有理数) ∴211m m --=,解得121,2m m =-= 当11m =-时,211212m m Q --=∈ 22m =时,222211m m Q --=-∈ ∴m 的值域为-1或2. 【点评】本题为幂函数的基本题目,注意不要忘了检验a 是有理数. 【答案】-1或2 【例8】 求函数1302 (3)y x x x -=+--的定义域. 【考点】幂函数的定义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无 【解析】 这是几个幂函数的复合函数,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需要保证每一个函数都有意义,即分母不为0、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

高中数学必修1幂函数学案

幂函数(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幂函数的概念,能区分什么样的函数是幂函数; 2.体会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变化规律; 3.借助解析式研究幂函数的性质,并能根据性质作出幂函数的图象; 学法指导 自学课本108页——109页例1上方。 通过课本引例,体会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变化规律。 特别强调:指数决定曲线的趋势。 ; 自学检测 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α为常数. 注:幂函数的定义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一样,为“形式”定义。 练习1:判断下列函数哪些是幂函数 . ①1 y x =; ②22y x =; ③3y x x =-; ④1y = ; ⑤x 2.0y =;⑥5 1x y =; ⑦3x y -=; ⑧2x y -=. ` 练习2:已知某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2(,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练习3:函数3 22 )1()(-+--=m m x m m x f 是幂函数,求其解析式。 | 2.根据课本引例,你能总结出幂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变化规律吗 (1)0<α<1时, (2) α=1时, (3) α>1时, ` (4) α<0时, 4.研究函数1 2 132x y ,x y ,x y ,x y ,x y -=====的性质,完成下表:

课堂小结 幂函数的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 ; (2)0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 ,并且在区间[0,)+∞上是 (增、减)函数.特别地,当1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01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 (3)0α<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0,)+∞上是 (增、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y 轴正半轴,当x 趋于+∞时,图象在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x 轴正半轴.(形状类似于x y 1 =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 能力提升 求出下列幂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其奇偶性、单调性,并且作出简图。 (1) 32 x y =(2)23x y =(3)5 3x y =(4)0 x y =(5)3 2-=x y (6) 2 3x y - =(7)5 3- =x y

高中数学必修一幂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幂函数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数学必修一幂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能够类比研究一般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过程与方法,来研究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幂函数的变化规律及蕴含其中的对称性.教学重点: 重点从五个具体幂函数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难点画五个具体幂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概括其性质,体会图象的变化规律. 教学程序与环节设计: 问题引入. 索一般幂函数的图象规律.

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环节教学内容设计师生双边互动 组织探究 材料二: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 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0 > α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 点,并且在区间) ,0[+∞上是增函数.特别 地,当1 > 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1 0< <α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0 < α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 ,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从 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y轴右方无限地逼 近y轴正半轴,当x趋于∞ +时,图象在x轴 上方无限地逼近x轴正半轴. 师:引导学生 观察图象,归纳概 括幂函数的的性质 及图象变化规律. 生:观察图 象,分组讨论,探 究幂函数的性质和 图象的变化规律, 并展示各自的结论 进行交流评析,并 填表.

探究与发现 1.如图所示,曲线 是幂函数αx y=在第一象 限内的图象,已知α分别 取2, 2 1 ,1,1 -四个值,则相 应图象依次 为:.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下列函数的图 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3- =x y和3 1 - =x y; (2)4 5 x y=和5 4 x y=. 规律1:在第 一象限,作直线 )1 (> =a a x,它同 各幂函数图象相 交,按交点从下到 上的顺序,幂指数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排列. 规律2:幂指 数互为倒数的幂函 数在第一象限内的 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 作业回馈 1.在函数 1 , , 2 , 1 2 2 2 = + = = =y x x y x y x y中,幂函数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环节呈现教学材料师生互动设计2.已知幂函数) (x f y=的图象过点 )2 ,2(,试求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3.在固定压力差(压力差为常数)下, 当气体通过圆形管道时,其流量速率R与管 道半径r的四次方成正比. (1)写出函数解析式; (2)若气体在半径为3cm的管道中,流 量速率为400cm3/s,求该气体通过半径为r 的管道时,其流量速率R的表达式; (3)已知(2)中的气体通过的管道半 径为5cm,计算该气体的流量速率. 4.1992年底世界人口达到54.8亿, 若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x%,2008年底世界人 口数为y(亿),写出: (1)1993年底、1994年底、2000年底 的世界人口数; (2)2008年底的世界人口数y与x的 函数解析式.

一次函数导学案

183 1 一次函数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学习重点】: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学习难点】:由实际问题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本第39页至40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下列函数的解析式: (1)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C,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 6C.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 °C .写出y?与x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有人发现,在20~25C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 (单位:C)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 (单位:千克)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再减常数105,所得的差是G的值; (4)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为y (单位:元)包括:月租22 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1元/分收取); 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长 方形的面积y (单位:cn l)随x的值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函数概念: 1)一般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 0时,y kx b即y kx,即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辨证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二、跟踪练习: 1、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 是正比例函数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精品】2018-2019学年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

高中数学-幂函数练习

高中数学-幂函数练习 【选题明细表】 知识点、方法题号 幂函数的定义2,4,12 幂函数的图象3,6,7,10 幂函数的性质1,5,8,9,11,12,13,14,15 1.下列幂函数在(-∞,0)上为减函数的是( C ) (A)y= (B)y=x3 (C)y=x2(D)y=x 解析:y=,y=x3,y=x在(-∞,0)上都是增函数,故选C. 2.幂函数f(x)=(m2-4m+4)在(0,+∞)为减函数,则m的值为( C ) (A)1或3 (B)1 (C)3 (D)2 解析:因为f(x)=(m2-4m+4)为幂函数, 所以m2-4m+4=1, 解得m=3或m=1. 由x∈(0,+∞)时幂函数为减函数,则m2-6m+8<0, 解得2m>0 (D)m>n>0 解析:由题图及其单调性可得m

5.三个数a=(),b=(),c=()的大小顺序是( B ) (A)cb=(). 因为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减, 所以b=()>c=(), 所以a>b>c.故选B. 6.已知幂函数f(x)=xα的图象经过点(2,),则f(4)的值等于. 解析:由f(x)=xα的图象经过点(2,),得=2α,所以α=-,则f(4)==2-1=. 答案: 7.函数y=xα+2(x>0)的图象恒过定点. 解析:由x=1,y=3得图象过定点(1,3). 答案:(1,3) 8.若幂函数f(x)的图象过点(4,),则f(x)的值域为. 解析:由题意设f(x)=x m,由点(4,)在函数图象上得4m=,解得m=-2. 所以f(x)=x-2=, 故其值域为(0,+∞). 答案:(0,+∞) 9.已知(m2+m≤(3-m,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设函数y=, 函数为R上的单调递增函数, 得m2+m≤-m+3, 即m2+2m-3≤0,

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2.2.1对数(1) 【学习目标】 1. 理解对数的概念; 2. 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会根据对数的概念求一些特殊的对数式的值。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62页至63页例2,探究并思考: 1.问题: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 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多少年后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 请问:(1)问题具有怎样的共性? (2)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 怎样求呢?例如:由1.01x m =,求x . 2.一般地,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 x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数(logarithm ). 记作 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试试:将问题1中的指数式化为对数式. 3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 ),并把常用对数10log N 简记为lg N 在科学技 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并把自然对数log e N 简记作ln N 试试:分别说说lg5 、lg3.5、ln10、ln3的意义. 4.思考: (1)指数与对数间的关系? 0,1a a >≠时,x a N =? . (2)负数与零是否有对数?为什么? (3)log 1a = , log a a = . (4) log ____;n a a = log _____a N a = 5. 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4 216=; (2)3 1 3 27 -= ; (3)520a =; (4)10.452b ??= ??? . 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5log 1253=; (2) log 32=-; (3)lg 0.012=-; (4) 2.303=. 小结:注意对数符号的书写,与真数才能构成整体. 【合作探究】 1.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2log 64; ⑵2 1 log 16 ; (3)lg10000;

一次函数复习导学案

教学课题一次函数综合复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考点分析1、掌握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表达式的求法; 2、掌握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应用; 3、掌握一次函数关于坐标轴及原点对称后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重点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表达式的求法; 难点: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应用,关于坐标轴及原点对称后的一次函数表达式求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知识要点梳理 1、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 (k ,b为常数k≠0) 当b=0时y=kx (k为常数k≠0)也叫正比例函数。 思考:y=(m-1)X 是一次函数,则m=___________ 2、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一次函数y=kx+b (k ,b为常数k≠0)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与x轴的交点是______, (2)与y轴的交点是_______ 思考:画一次函数图象的常用方法?如何画y=2x+3的图像? (2)正比例函数y=kx (k为常数k≠0)的图象是经过点_______和(1,k)的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y=kx+b (k ,b为常数k≠0)的性质: 当k>0时,图象过___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_ 当k<0时,图象过___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 当b>0时,图象与y轴交于_____半轴, 当b<0时,图象与y轴交于_____半轴, 当b=0时呢? 3、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常用方法:待定系数法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关系中表示一次函数的有()①1 2+ =x y② x y1 =③x x y- + = 2 1 ④t s60 =⑤x y25 100-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函数中,图象经过原点的为( ) A.y=5x+1 B.y=-5x-1 C.y=- 5 x D.y= 5 1 - x 3、下列各函数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数的是() A、y=3x2 B、y= 3 x C、y= 3 x D、y= 1 1 3 x+ 4、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正比例函数都是一次函数 B、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y=kx+b C、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直线 D、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5.下列函数(1)y=2 xπ (2)y=2x-1 (3)y=1 x (4)y=2-1-3x (5)y=1 2- x中,是一次函数的有()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6.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 1 P的坐标是(4,-8),则P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2 P的坐标是() A、(-4,-8) B、(4,8) C、(-4,8) D、(4,-8)

一次函数全章教案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1课时变量与函数 教学目标: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变量与常量 教学难点:对变量的判断 一、完成学习目标 1.启发自学 问题1.汽车以6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行驶里程为skm,行驶的时间为th,先填写下面的 2.试练讨论 问题: (1)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受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2)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中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弹簧长度l(单位:cm)? (3)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的半径r? (4)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3.穿插讲解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variable).数值始终不变的量为常量。 二、小结点评 1. 怎样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2.变量与常量的定义

三、达标检测 必做题 1.写出下列各问题中所满足的关系式,并指出各个关系式中,哪些量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1)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求矩形的面积S(m2)与一边长x(m)之间的关系式; (2)购买单价是0.4元的铅笔,总金额y(元)与购买的铅笔的数量n(支)的关系;(3)运动员在4000m一圈的跑道上训练,他跑一圈所用的时间t(s)与跑步的速度v(m/s)的关系; (4)银行规定:五年期存款的年利率为2.79%,则某人存入x元本金与所得的本息和y (元)之间的关系。 2..分别指出下列各式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面积公式S=πr2; (2)正方形的l=4a; (3)大米的单价为2.50元/千克,则购买的大米的数量x(kg)与金额与金额y的关系为 y=2.5x. 选做题 1.写出下列问题的关系式,并指出不、常量和变量. (1)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为0.16%,存入10000元本金,按国家规定,取款时,应缴纳利息部分的20%的利息税,求这种活期储蓄扣除利息税后实得的本息 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关系式. (2)如图,每个图中是由若干个盆花组成的图案,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有n 盆花,每个图案的花盆总数是S,求S与n之间的关系式. 【课后反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