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

单抗制备流程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医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也为临床疾病的诊、防、治提供了新的工具。

制备单克隆抗体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检测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冻存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要经过几个月的一系列实验步骤,下面按照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顺序,逐一介绍其实验方法。

一、细胞融合前准备

(一)免疫方案

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至关重要。一般要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颗粒性抗原免疫性较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下面以细胞性抗原为例的免疫方案:

初次免疫1X107/0.5ml ip (腹腔内注射)

I 2〜3周后

第二次免疫1X107/0.5ml ip

I 3周后

加强免疫(融合前三天)1X107/0.5ml ip或iv(静脉内注射)

I

取脾融合

2.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要求抗原和佐剂等体积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油包水的乳糜状,放一滴在水面上不易马上扩散呈小滴状表明已达到油包水的状态。商品化福氏完全佐剂在使用前须振摇,使沉淀的分枝杆菌充分混匀。

初次免疫Ag 1〜50ug 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

(一般0.8〜1ml 0.2ml /点)

J3周后

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

I (ip剂量不宜超过0.5ml)

J3周后

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上,不加佐剂,ip

I (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检测免疫效果)

J2〜3周后

加强免疫,剂量50〜500 11g为宜,ip或iv

J3天后

取脾融合

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②改变抗原注入的途径,基础免疫可直接采用脾内注射。③使用细胞因子作为佐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促进免疫细胞对抗原反应性。

(二)饲养细胞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许多环节需要加饲养细胞,如:在杂交瘤细胞筛选、克隆化和扩大培养过程中,加入饲养细胞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饲养细胞有: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较为常用)、小鼠脾脏细胞或小鼠胸腺细胞,也有人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经放射线照射后作为饲养细胞,使用比较方便,照射后可放入液氮罐长期保存,随用随复苏。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

小鼠采用与免疫小鼠相同的品系,常用BaLb/c小鼠6〜10周龄

I

拉颈处死浸泡于75%酒精,消毒3〜5分钟

I

用无菌剪刀剪开皮肤,暴露腹膜

I

用无菌注射器注入6〜8ml培养液

I

反复冲洗,吸出冲洗液

I

放入10ml离心管,1200转/分离心5〜6分钟

I

用20%小牛血清(NCS)或胎牛血清(FCS)的培养液混悬,调整细胞数1 X105/ml I

加入96孔板,100u l/孔

I

放入37℃ CO2孵箱培养

一般饲养细胞在融合前一天制备,一只小鼠可获得5〜8X106腹腔巨噬细胞,若用小鼠胸腺细胞作为饲养细胞时,细胞浓度为5X106/ml,小鼠脾细胞为1 X106/ml,小鼠的成纤维细胞(3T3)1X105/ml,均为100ul/孔。

(三)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系应和免疫动物属于同一品系,这样杂交融合率高,也便于接种杂交瘤细胞在同一品系小鼠腹腔内产生大量McAb。

常用骨髓瘤细胞系有:NS1、SP2/0、X63 Ag8.653等。

骨髓瘤细胞的培养适合于一般的培养液,如RPMI1640, 口附£附培养基。小牛血清的浓度一般在10〜20%,细胞的最大密度不得超106/巾1,一般扩大培养以1:10稀释传代,每3〜5天传代一次。细胞的倍增时间为16〜20小时,上述三株骨髓瘤细胞系均为悬浮或轻微贴壁生长,只用弯头滴管轻轻吹打即可悬起细胞。

一般在准备融合前的两周就应开始复苏骨髓瘤细胞,为确保该细胞对HAT 的敏感性,每3〜6月应用8〜AG(8氮杂鸟嘌呤)筛选一次,以防止细胞的突变。

保证骨髓瘤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良好的形态,活细胞计数高于95%,也是决定细胞融合的关键。

(四)免疫脾细胞

免疫脾细胞指的是处于免疫状态脾脏中B淋巴母细胞素浆母细胞。一般取最后一次加强免疫3天以后的脾脏,制备成细胞悬液,由于此时B淋巴母细胞比例较大,融合的成功率较高。

脾细胞悬液的制备: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脾脏,用不完全的培养液洗一次,置平皿中不锈钢筛网上,用注射器针芯研磨成细胞悬液后计数。一般免疫后脾脏体积约是正常鼠脾脏体积的2倍,细胞数为2X108左右。

二、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

(一)细胞融合流程

(1)取对数生长的骨髓瘤细胞SP2 / 0, 1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用不完全培养液混悬细胞后计数,取所需的细胞数,用不完全培养液洗涤2次。

(2)同时制备免疫脾细胞悬液,用不完全培养液洗涤2次。

(3)将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按1:10或1:5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在50ml 塑料离心管内用不完全培养液洗1次,1200rpm,8分钟。

(4)弃上清,用滴管吸净残留液体,以免影响PEG的浓度。

(5)轻轻弹击离心管底,使细胞沉淀略加松动。

(6)在室温下融合:

①30秒内加入预热的储145%「£6(凶62工分子量4000)含5%DMSO,边加边搅拌。

②作用90秒钟,若冬天室温较低时可延长至120秒钟。

③加预热的不完全培养液,终止「£6作用,每隔2分钟分别加入1ml,2ml, 3ml, 4ml, 5ml 和10ml。

(7)离心,800rpm, 6 分钟。

(8)弃上清,先用6ml左右20%小牛血清RPMI1640轻轻混悬,切记不能用力吹打,以免使融合在一起的细胞散开。

(9)根据所用96孔培养板的数量,补加完全培养液,10ml 一块96孔板。

(10)将融合后细胞悬液加入含有饲养细胞的96孔板,100ul/孔,37℃、5%CO2孵箱培养。

一般一块96孔板含有1乂107脾细胞。

(二)HAT选择杂交瘤

应用HAT选择培养液筛选杂交瘤细胞的原理已在研究生专题讲座第六专题中已经提到,这里主要介绍加HAT选择培养的时间和浓度。

一般在融合24小时后,加HAT选择培养液。HT和HAT均有商品化试剂50 乂贮存,用时1ml加入50ml20%小牛血清完全培养液中。

因为在培养板内已加入饲养细胞、融合后的细胞,200 u l/孔。所以在加选择培养液时应加3倍量的HAT。我们认为,融合后最初补加的量可用全量的2/3 进行选择,可得到满意的筛选结果。

50 X HAT

H: 5 X10-3M

A: 2X10-5M

T: 8X10-4M

一般选择HAT选择培养液维持培养两周后,改用HT培养液,再维持培养两周,改用一般培养液。

三、抗体的检测

筛选杂交瘤细胞通过选择性培养而获得杂交细胞系中,仅少数能分泌针对免疫原的特异性抗体。一般在杂交瘤细胞布满孔底1/10面积时,即可开始检测特异性抗体,筛选出所需要的杂交瘤细胞系。

检测抗体的方法应根据抗原的性质、抗体的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筛选方法,一般以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方法为原则。

常用的方法有:

1.ELISA用于可溶性抗原(蛋白质)、细胞和病毒等McAb的检测。

2.RIA用于可溶性抗原、细胞McAb的检测。

3.FACS (荧光激活细胞分类仪)用于检查细胞表面抗原的McAb检测。

4.IFA用于细胞和病毒McAb的检测。

上述方法均为一般实验室的常规方法,故在此不介绍具体的实验过程。

可靠的筛选方法必须在融合前建立,避免由于方法不当贻误整个筛选时机。

四、杂交瘤的克隆化和冻存

克隆化一般是指将抗体阳性孔进行克隆化。擘r为经过HAT筛选后的杂交瘤克隆不能保证一个孔内只有一个克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有数个甚至更多的克隆,可能包括抗体分泌细胞、抗体非分泌细胞;所需要的抗体(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和其它无关抗体分泌细胞。要想将这些细胞彼此分开,就需要克隆化。克隆化的原则是,对于检测抗体阳性的杂交克隆应尽早进行克隆化,否则抗体分泌的细胞会被抗体非分泌的细胞所抑制,因为抗体非分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抗体分泌的细胞生长速度快,二者竞争的结果会使抗体分泌的细胞丢失。即使克隆化过的杂交瘤细胞也需要定期的再克隆,以防止杂交瘤细胞的突变或染色体丢失,从而丧失产生抗体的能力。

(一)克隆化方案

用克隆化的方法很多,而最常用就是有限稀释和软琼脂平板法。

1.有限稀释法的程序

①制备饲养细胞悬液(同融合前准备)

②阳性孔细胞的计数,并调细胞数在1〜5X103/ml

③取130个细胞放入6.5ml含饲养细胞完全培养液,即20个细胞/ml, 100|11/孔加A、B、C三排为每孔2个细胞。余下2.9ml细胞悬液补加2.9ml 含饲养细胞的完全培养液,细胞数为10个/ml, 100ul/孔加D、E、F三排,为每孔1个细胞。余下2.2ml细胞悬液补加2.2ml含饲养细胞的完全培养液,细胞数5个/ml, 100|il/孔,加G、H两排,为每孔0.5个细胞。

④培养4〜5天后,在倒置显微镜上可见到小的细胞克隆,补加完全培养液200 ul/ 孔。

⑤第8〜9天时,肉眼可见细胞克隆,及时进行抗体检测。

注:初次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需要在完全培养液中加HT。

2.软琼脂法

①软琼脂的配制

含20%FCS (小牛血清)的2倍浓缩的RPMI1640

1%琼脂水溶液:高压灭菌,42℃预热。

0.5%琼脂:由1份1%琼脂加1份含20%小牛血清的2倍浓缩的RPMI1640 配制而成。置42℃保温。

②用上述0.5%琼脂液(含有饲养细胞)15ml倾注于直径为9cm的平皿中,在室温中待凝固后作为基底层备用。

③按100/ml, 500 /ml或5000 /ml等浓度配制需克隆的细胞悬液。

④1ml 0.5%琼脂液(42℃预热)在室温中分别与1ml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相混合。

⑤混匀后立即倾注于琼脂基底层上,在室温中10分钟,使其凝固,孵育于37℃, 5%CO2孵箱中。

⑥4〜5天后即可见针尖大小白色克隆,7〜10天后,直接移种至含饲养细胞的24孔板中进行培养。

⑦检测抗体,扩大培养,必要时再克隆化。

(二)杂交瘤细胞的冻存

及时冻存原始孔的杂交瘤细胞、每次克隆化得到的亚克隆细胞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没有建立一个稳定分泌抗体的细胞系的时候,细胞的培养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细胞的污染、分泌抗体能力的丧失等等。如果没有原始细胞的冻存,则因为上述的意外而全功尽弃。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方法同其他细胞系的冻存方法一样,原则上细胞应在每支安瓿含1X106以上,但对原始孔的杂交瘤细胞可以因培养环境不同而改变,在24孔培养板中培养,当长满孔底时,一孔就可以冻一支安瓿。

细胞冻存液:

50%小牛血清

40%不完全培养液

10% DMSO(二甲亚砜)

冻存液最好预冷,操作动作轻柔、迅速。冻存时从室温可立即降到0℃,再降温时一般按每分钟降温2〜3℃,待降至-70℃可放入液氮中。或细胞管降至0℃ 后放-70℃超低温冰箱,次日转入液氮中。也可以用细胞冻存装置进行冻存。冻存细胞要定期复苏,检查细胞的活性和分泌抗体的稳定性,在液氮中细胞可保存数年或更长时间。

五、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

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体外使用旋转培养管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从上清中获取单克隆抗体。但此方法产量低,一般培养液含量为10〜60以8/巾1,如果大量生产,费用较高。

2.体内接种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或血清。

①实体瘤法对数生长期的杂交瘤细胞按1〜3X107/ml接种于小鼠背部皮下,每处注射0.2 ml,共2〜4点。待肿瘤达到一定大小后(一般10〜20天)则可采血,从血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含量可达到1-10mg/ml。但采血量有限。

②腹水的制备常规是先腹腔注射0.5mlPristane(降植烷)或液体石腊于BaLb/c 鼠,1〜2周后腹腔注射1X106个杂交瘤细胞,接种细胞7〜10天后可产生腹水,密切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与腹水征象,待腹水尽可能多,而小鼠频于死亡之前,处死小鼠,用滴管将腹水吸入试管中,一般一只小鼠可获1〜10ml 腹水。也可用注射器抽取腹水,可反复收集数次。腹水中单克隆抗体含量可达5-20mg/ml,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还可将腹水中细胞冻存起来,复苏后转种小鼠腹腔则产生腹水快、量多。

六、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对制备的McAb进行系统的鉴定是十分必要的。应对其做如下方面的鉴定:

1.抗体特异性的鉴定:除用免疫原(抗原)进行抗体的检测外,还应用与其抗原成分相关的其它抗原进行交叉试验,方法可用£1£人、下人法。例如①制备抗黑色素瘤细胞的McAb,除用黑色素瘤细胞反应外,还应用其它脏器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进行交叉反应,以便挑选肿瘤特异性或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② 制备抗重组的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应首先考虑是否与表达菌株的蛋白有交叉反应,其次是与其它细胞因子间有无交叉。

2.McAb的Ig类与亚类的鉴定:一般在用酶标或荧光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进行筛选时,已经基本上确定了抗体的Ig类型。如果用的是酶标或荧光素标记的兔抗鼠IgG或IgM,则检测出来的抗体一般是IgG类或IgM类。至于亚类则需要用标准抗亚类血清系统作双扩或夹心ELISA来确定McAb的亚类。在作双扩试验时,如加入适量的PEG(3%),将有利于沉淀线的形成。

3.McAb中和活性的鉴定:用动物的或细胞的保护实验来确定McAb的生物学活性。例如如果确定抗病毒McAb的中和活性,则可用抗体和病毒同时接种于易感的动物或敏感的细胞,来观察动物或细胞是否得到抗体的保护。

4.McAb 识别抗原表位的鉴定:用竞争结合试验、测相加指数的方法,测定McAb所识别抗原位点,来确定McAb的识别的表位是否相同。

5.McAb亲和力的鉴定:用ELISA或RIA竞争结合试验来确定McAb与相应抗原结

合的亲和力。

七、影响因素、失败原因分析

由于制备McAb的实验周期长,环节多,所以影响因素就比较多,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失败。

其主要失败原因和影响因素有:

1.污染:包括细菌、霉菌和支原体的污染。这是杂交瘤工作中最辣手的问题。一旦发现有霉菌污染就应及早将污染板弃之,以免污染整个培养环境。支原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牛血清,此外,其它添加剂、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环境也可能造成支原体污染。在有条件的实验室,要对每一批小牛血清和长期传代培养的细胞系进行支原体的检查,查出污染源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对于污染的杂交瘤细胞可以采取生物学的过滤方法,将污染的杂交瘤细胞注射于BALB / c小鼠的腹腔,待长出腹水或实体瘤时,辇八菌取出分离杂交瘤细胞,一般可除去支原体污染。

2.融合后杂交瘤不生长:在保证融合技术没有问题的前提下主要考虑下列因素①PEG 有毒性或作用时间过长。②牛血清的质量太差,用前没有进行严格的筛选。③骨髓瘤细胞污染了支原体。④HAT有问题,主要是A含量过高或HT含量不足。

3.杂交瘤细胞不分泌抗体或停止分泌抗体

①融合后有细胞生长,但无抗体产生,可能是HAT中A失效或骨髓瘤细胞发生突变,变成A抵抗细胞所致。

②有可能是免疫原抗原性弱,免疫效果不好。

③对于原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变为阴性,可能是细胞支原体污染,或非

抗体分泌细胞克隆竞争性生长,从而抑制了抗体分泌细胞的生长。也可能发生染色体丢失。Goding91982)曾提出“三要”“三不要'”可能是防止抗体停止分泌的有效措施。

三要:

要大量保持和补充液氮冻存的细胞原管。

要应用倒置显微镜经常检查细胞的生长状况。

要定期进行再克隆。

三不要:

不要让细胞“过度生长”。因为非分泌的杂交瘤细胞将成为优势,压倒分泌抗体的杂

交瘤细胞。

不要让培养物不加检查地任其连续培养几周或几个月。

不要不经克隆化而使杂交瘤在机体内以肿瘤生长形式连续传好几代。

4.杂交瘤细胞难以克隆化

可能与小牛血清质量、杂交瘤细胞的活性状态有关,或由于细胞有支原体污染,使克隆化难以成功。若是融合后的早期克隆化,应在培养液加HT。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

单抗制备流程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医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也为临床疾病的诊、防、治提供了新的工具。 制备单克隆抗体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检测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冻存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要经过几个月的一系列实验步骤,下面按照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顺序,逐一介绍其实验方法。 一、细胞融合前准备 (一) 免疫方案 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至关重要。一般要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 1.颗粒性抗原免疫性较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下面以细胞性抗原为例的免疫方案: 初次免疫1×107/ ip (腹腔内注射) ↓2~3周后 第二次免疫1×107/ ip ↓3周后 \ 加强免疫(融合前三天) 1×107/ ip或iv(静脉内注射) ↓ 取脾融合 2.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要求抗原和佐剂等体积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油包水的乳糜状,放一滴在水面上不易马上扩散呈小滴状表明已达到油包水的状态。商品化福氏完全佐剂在使用前须振摇,使沉淀的分枝杆菌充分混匀。

初次免疫 Ag 1~50μg 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 │(一般~1ml /点) ^ ↓3周后 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 │(ip剂量不宜超过 ↓3周后 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上,不加佐剂,ip } │ (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检测免疫效果) ↓2~3周后 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 ↓3天后 取脾融合 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②改变抗原注入的途径,基础免疫可直接采用脾内注射。③使用细胞因子作为佐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促进免疫细胞对抗原反应性。— (二) 饲养细胞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许多环节需要加饲养细胞,如:在杂交瘤细胞筛选、克隆化和扩大培养过程中,加入饲养细胞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饲养细胞有: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较为常用)、小鼠脾脏细胞或小鼠胸腺细胞,也有人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经放射线照射后作为饲养细胞,使用比较方便,照射后可放入液氮罐长期保存,随用随复苏。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 小鼠采用与免疫小鼠相同的品系,常用BaLb/c小鼠6~10周龄

单抗制备流程

单抗制备技术原理和流程 单克隆抗体简单回顾 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一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抗原上可以引起机体产生抗体的结构叫做抗原决定簇,或者抗原表位,一个抗原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抗原表位。由单一B淋巴细胞产生仅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由多种B 淋巴细胞产生,识别多个抗原表位的抗体被称为多克隆抗体。 图1. 抗原表位与抗体分子的特异性结合。 单克隆抗体的特点 特异性高:单抗特异性太高,以至于无法跨物种应用。 抗体组成:仅有一种抗体亚型组成,比如IgG1、IgG2、IgG3。 批次差异:和多抗一样,容易产生批次间差异。 实验检测:由于单抗特异性高,因此检测时,产生的背景更少,结果重现性。 抗原变异:但是相比于多抗,单抗对微小抗原变化(如轻微变性、糖基化异质性、多态性)的包容性更弱。但可以通过合并靶抗原相同的两种及以上抗体进行补偿。

抗体制备:对制备技术要求高,制备杂交瘤细胞的时间较长,花费更高,制备周期更长。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分析抗原的细微结构及探测抗原的特定结构域; 2.可用于分离、特征化及纯化特定分子抗原; 3.产品可直接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或用于以单抗为弹头的“生物导弹”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等。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单抗制备的方法主要包括杂交瘤技术和展示抗体库技术。实验室主要用杂交瘤技术,而大规模生产中主要用杂交瘤技术或者展示抗体库技术。抗体库技术的要求更高,制备时间更短,易于人源化,因此更适合规模生产。杂交瘤技术发展多年,颇受认可,实验操作较为简单,可生产特异性强的单抗,因此在大多数实验室中应用。 1. 杂交瘤技术 关于杂交瘤技术,我们已经开展过几次专题解读,这里不再赘述。您可以移步查看下列文章: 杂交瘤技术简述及基本原理 杂交瘤细胞系如何建立 杂交瘤筛选—选择培养基筛选 杂交瘤筛选—特异性抗体筛选 杂交瘤细胞克隆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流程图

一、基因工程流程图 1、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有:。 2、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是:(1);(2);(3);(4) 。其中核心步骤是:。 3、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为了获得更多的目的基因,可以用技术使目的基因在生物体外大量扩增。 4、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工具酶有;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 5、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的方法是。一般选用受精卵作为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原因是。 6、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其中启动子的作用是;标记基因的作用是。 7、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的方法是: (1)分子水平的检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片段做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转录出mRNA或用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2)个体水平的检测:。 二、蛋白质工程流程图: 工程是蛋白质工程的基础,从本质上看蛋白质工程是通过改造,从而达到改造的目的。 三、植物组织培养流程图: 1、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3、植物组织培养的核心技术:。 4、愈伤组织的结构特点是:。 5、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各种营养物质外,还需要添加,目的是。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除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操作过程中还必须保证。 6、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哪些应用?(写出三种) 7、若要制作人工种子,应进行到哪一阶段?。若用紫杉细胞生产治疗癌症的紫杉醇,应进行到哪一阶 段?。 四、植物体细胞杂交流程图: 1、如何去除细胞壁?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方法 有 。植物细胞杂交的原理 是:。 3、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 是。 4、由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的技术 是:。 5、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新品种的优点 是。 五、动物细胞培养流程图: 1、依据的原理是:。 2、常选用的材料:原因是。 3、在使用合成培养基进行胚胎干细胞培养时,通常需加入等天然成分。 4、一般用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处理时应注意处理的。 5、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2);(3);(4)。 6、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用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以便于分装到更多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7、培养过程中,为保证无菌环境,需要向培养液中加入;为保证无毒环境,需要。 六、克隆动物的培养流程图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

单抗制备流程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医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也为临床疾病的诊、防、治提供了新的工具。 制备单克隆抗体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检测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冻存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要经过几个月的一系列实验步骤,下面按照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顺序,逐一介绍其实验方法。 一、细胞融合前准备 (一) 免疫方案 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至关重要。一般要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颗粒性抗原免疫性较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下面以细胞性抗原为例的免疫方案: 初次免疫1×107/0.5ml ip (腹腔内注射) ↓2~3周后 第二次免疫1×107/0。5ml ip ↓3周后 加强免疫(融合前三天)1×107/0.5ml ip或iv(静脉内注射) ↓ 取脾融合 2.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要求抗原和佐剂等体积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油包水的乳糜状,放一滴在水面上不易马上扩散呈小滴状表明已达到油包水的状态。商品化福氏完全佐剂在使用前须振摇,使沉淀的分枝杆菌充分混匀。 初次免疫 Ag 1~50μg 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

│(一般0.8~1ml 0.2ml/点) ↓3周后 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 │(ip剂量不宜超过0.5ml) ↓3周后 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上,不加佐剂,ip │(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检测免疫效果) ↓2~3周后 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 ↓3天后 取脾融合 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②改变抗原注入的途径,基础免疫可直接采用脾内注射.③使用细胞因子作为佐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促进免疫细胞对抗原反应性. (二)饲养细胞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许多环节需要加饲养细胞,如:在杂交瘤细胞筛选、克隆化和扩大培养过程中,加入饲养细胞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饲养细胞有: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较为常用)、小鼠脾脏细胞或小鼠胸腺细胞,也有人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经放射线照射后作为饲养细胞,使用比较方便,照射后可放入液氮罐长期保存,随用随复苏。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 小鼠采用与免疫小鼠相同的品系,常用BaLb/c小鼠6~10周龄 ↓ 拉颈处死浸泡于75%酒精,消毒3~5分钟

解读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及考查例解

解读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及考查例解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选修三“动物细胞工程”这一章的重点内容,虽然高考对选修教材要求 层次相对较低,但两次筛选过程仍时有考查。课本中对第一次筛选这样叙述:“根据这个设想,他们首先将抗原注射入小鼠体内,然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与小鼠 骨髓瘤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再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中,筛选 出杂交瘤细胞。”学生在预习中多次会问及这是什么样的选择培养基,怎样选择。在诱导剂作用下,培养基中会出现三种细胞,B 淋巴细胞与B 淋巴细胞融合,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融合,以及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未融合的瘤细胞,以及 细胞的多聚体形式等。正常的B 淋巴细胞在培养基中存活仅5~7 天,不需特别筛选,细胞的 多聚体形式也容易死去,而未融合瘤细胞则需进行特别的筛选去除。 在普通动物培养基中加入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密啶脱氧核苷酸制成HAT 培养基,这是根据细胞中的DNA 合成途径有两条:一条途径是生物合成途径(“D 途径”),即由氨基酸及 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为DNA 分子合成提供原料。此过程中,叶酸作为重要辅酶参 与此过程,而HAT 培养液中氨基蝶呤是叶酸的拮抗物,可以阻断DNA 合成的“D 途径”,氨基 蝶呤这种独特的拮抗叶酸作用,也广泛用于医学领域,如治疗一些顽固性疾病、类风湿性关 节炎、牛皮癣等,效果显著。DNA的另一条合成途径是应急途径(“S 途径”),它是利用次 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 相应的核苷酸,两种酶缺一不可。因此,在HAT 培养液中,未融合的效应B 细胞和两个融合 的效应B 细胞融合的“D 途径”被氨基蝶呤阻断,虽“S 途径”正常,但因缺乏体外培养液中增殖 的能力,一般10d 左右死亡。对于骨髓瘤细胞及自身融合细胞而言,由于通常采用的骨髓瘤 细胞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酸转移酶缺陷型细胞,因此,自身无“S 途径”,且“D 途径” 又被氨基蝶呤阻断,所以HAT 培养液中也不能增殖而很快死亡。只有瘤细胞与效应B 细胞相 互融合的细胞,既有效应B 细胞的“S 途径”,又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长期增殖的 特性,因此能在HAT 培养液中选择性存活下来,并不断增殖。 课本中对第二次筛选是这样叙述的:“他们培养杂交瘤细胞,从中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 细胞群,继续培养,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 腔内增殖。”其中“从中选出能够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这句话较为概括,学生会产生疑问:“已经是效应B 细胞和瘤细胞的融合体,为什么还要筛选?难道产生的抗体还有区别吗?”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由于注射的抗原(病毒、细菌或抗原蛋白)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而一种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效应B 细胞,进而产生一种针对决定簇的抗体,所以经HAT 培养液第一次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存在差异,必须对杂交瘤细胞群进行第二次筛选,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二次筛选通常采用有限稀释克隆细胞的方法,将杂交瘤 细胞多倍稀释,接种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使每孔细胞不超过一个,通过培养让其增殖,然 后检测各孔上清液中细胞分泌的抗体,上清液可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培养孔为阳性孔。阳性孔 中的细胞还不能保证是来自单个细胞,继续进行有限稀释,一般重复3~4 次,直至确保每个 孔中增殖的细胞为单细胞。同时,再由这些单细胞克隆生长,最终选出分泌预定特异抗体的 杂交细胞株进行扩大培养,第二次筛选也是鉴定过程,因此,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两次 筛选的原理和方法是不同的。 二、习题举例 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 相当于(抗原),使小鼠产生分泌相应 (抗体)的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单克隆抗体练习题

单克隆抗体练习题1.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图中培养基属于培养基。(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4)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 (5)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特点。 (6)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中的细胞分化、发育而来。(7)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 2下图表示用生物工程制备人抗A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将特定的抗 原注入小鼠 选育出产生 高特异性抗 体的细胞 骨髓瘤细胞 (不能在HAT培 养基上生长) 某些淋巴细胞 (产生特异抗体) 混合并进行 细胞融合, 转到HAT 培养基上 培养 杂交瘤 细胞生长 杂交瘤 细胞分 开培养

(1)人的红细胞膜表面有被称为凝集原的特异__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这种凝集原是________。 (2)图中细胞中1是小鼠体内注入人A型血红细胞后而获得的________细胞,这种细胞具有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但难以在体外培养。甲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胞2,是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的骨髓瘤细胞,这种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能________________,但不会产生抗体。 (3)为了能充分发挥上述两种细胞各自的特点,经特殊处理,在促细胞融合因子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形成图中的细胞3,这种细胞称为 ________________。把它在乙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则能产生大量的细胞群,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①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过程②或⑧的培养方法能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抗体 3.右图是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的生产破伤 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请据图回答: (1)该方案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请你给予补充纠 正。 (2) 图中②为过程,目的是使得到 的细胞 具有特性。 (3)图中③表示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 目的是 (4) 图中④的细胞培养,能获得细胞,便 于大规模培养。 (5)破伤风杆菌抗体最终可从中提取。

单克隆抗体制备导学案

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星期月日课题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编制人 复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和应用。 2.列表比较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异同。 重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过程、应用。 难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过程、应用。 基础●自主●梳理 基础梳理四.单克隆抗体制备 (一).传统抗体的产生 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能够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__________________。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_______________。 2.体液免疫过程直接刺激 抗原 抗原与抗体结合,抗原失去活性,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概念:由单个B淋巴细胞经过克隆形成的细胞群所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 的抗体。 2.常规制备抗体的方法所面临的困境: ①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从血清中分离提取抗体的缺点:产量低、纯度低、、 。 ②一个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而且体外培养时不能。 3.实验原理: B细胞能分泌,骨髓瘤细胞体外培养时能,如果这 两种细胞能融合在一起,则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就具有了双亲的遗传特性,既能 又能。 4.制备过程:注射抗原、细胞融合、两次筛选、大量培养并提纯 5.优点:、、。 6.用途: ①最广泛的用途是作为体外:由于单克隆抗体纯度高、特异性强,所以 能准确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异,并和一定的抗原发生,因此, 单克隆抗体在诊断的应用上,具有的优点。 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将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 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注入体内。“生物导弹”既能将药物定向带 到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又减少了用药量,且不损伤。 因此,作为一种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新型药物“生物导弹”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 础 自 测 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用某种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某种细胞”指的是下列选项 中的() 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B.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C.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D.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要点●归纳●探究 要点一: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问 题 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结合教材P53图解,探讨以下问题: (1)流程图展示单克隆 抗体制备的过程: (2)羊的红细胞、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的 作用分别是什么? (3)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方法是什么? 此时,培养液中两两融合的细胞会有哪几种细胞? (4)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什么特点?出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抗体 B细胞 () 吞噬细胞 () 记忆B细胞

单克隆抗体的练习题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导学案 高二生物组 教学目标:知道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原理和应用 教学重、难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原理和应用 考试命题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是考试的热点,学习本部分内容,既要注重文字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能看懂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图 教学过程 1 动物细胞融合 ⑴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 ⑵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⑶目前动物细胞融合最常用的方法是: ⑷动物细胞融合方法和植物细胞融合方法的比较 ①植物细胞融合前要先去除,动物细胞融合无此操作 ②植物细胞融合的促融方法有两种:物理法和化学法;动物细胞融合的促融方法除了物理法和化学法外,还有。 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⑴B淋巴细胞的特点: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成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能分泌,对抗侵入机体的病原体。刺激或侵入机体的病原体(抗原)有许多种,因此,被多种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也有许多种,每种效应B细胞产生一种特定的抗体。人体内所有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应该是混合抗体(含多种抗体)。 ⑵医学上传统抗体的制备 从人的血液中提取,但提取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这种混合抗体,不能专一性地对抗某一种病原体,因此治疗效果差。 ⑶制备化学性质单一的抗体的原理 单个效应B细胞能产生化学性质单一的抗体,但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效应B细胞不能无限增殖,因此产生的抗体的量非常有限。 在体外培养的骨髓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但不能产生抗体 根据上述事实,科学家大胆设想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案。 ⑷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见课本 ①分离小鼠B淋巴细胞前,应给小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 ②被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的特点:能产生化学性质单一的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的特点:能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 ③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在培养皿中混合,通过一定手段诱导融合,融合之后培养皿上存在哪几种细胞? ④科学家应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的细胞筛选出来,继续培养,去除或淘汰其他各种细胞。 ⑤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其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化学性质单一的抗体。 ⑥杂交瘤细胞的培养 实验室培养: 工业: ⑸对单克隆抗体的理解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三介绍了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于1975年由Köhler和Milstein发明。作为功能分子的单克隆抗体不仅可用于基础科学,还可用于药物、测试药物、生物传感器等领域。近年来,以单抗为主的药物在中小药品销售中占主导地位,预计到2023年底,市场收入将达到2189.7亿美元左右。 单克隆抗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识别初级蛋白结构的线性表位的抗体,另一种是识别二级、三级和更高结构的抗体。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识别线性表位的抗体包括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然而,使用这类抗体的应用有限,而结构识别抗体有广泛的应用,如免疫沉淀,免疫染色等。 正因为,单克隆抗体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科研

工作者,必须了解这一技术及相关知识,所以,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内容就是“单克隆抗体”的知识。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来制备,杂交瘤(hybridoma)抗体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用具备这种特性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培养成细胞群,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图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操作流程 1、免疫动物 免疫动物是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使小鼠产生致敏B淋巴细胞的过程。一般选用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方案进行免疫注射。抗原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

刺激相应B淋巴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并分化成为致敏B淋巴细胞。 具体操作如下: 根据抗原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常用佐剂为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要求抗原和佐剂等体积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油包水的乳糜状。 初次免疫,Ag50ug/只,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一般 1.5 ml, 间隔 3 周。 第二次免疫,剂量途径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间隔 3 周。 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上,不加佐剂,腹腔注射,7 天后采血测其效价,检测免疫效果,间隔 3 周。 加强免疫,剂量 50ug,腹腔注射。 3 天后,取脾融合。 2、细胞融合 采用二氧化碳气体处死小鼠,无菌操作取出脾脏,在平皿内挤压研磨,制备脾细胞悬液。将准备好的同系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聚乙二醇。在聚乙二醇作用下,各种淋巴细胞可与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饲养细胞的制备 在细胞融合后选择性培养过程中,由于大量骨髓瘤细胞和脾细胞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技术

第四章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技术 本章考点 1.概念 2.杂交瘤技术基本原理 3.杂交瘤抗体的制备技术 4.基因工程抗体 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针对抗原分子上某一单个抗原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其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生物活性单一、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且来源容易。 传统的方法是将抗原注入动物,由动物体内B细胞产生的抗体。由于多数天然的抗原分子具有多种抗原决定簇,每一种决定簇可激活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B细胞产生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因此,将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是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混合抗体,故称为多克隆抗体(PoAb)。 第一节杂交瘤技术基本原理 单克隆是指利用在细胞融合基础上的B细胞杂交瘤技术。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融合两种细胞而同时保持两者的主要特征。这两种细胞分别是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被特异性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B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抗体分泌功能,但不能在体外连续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则可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分裂、增殖,即具有所谓永生性。在选择培养基的作用下,只有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细胞才能具有持续培养的能力,形成同时具备抗体分泌功能和保持细胞永生性两种特征的细胞克隆。 一、B细胞杂交瘤技术 1.细胞的选择和融合:杂交瘤技术的目的是制备对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融合一方必须是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选用被免疫动物的脾细胞,脾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抗体分泌功能。融合细胞另一方则要求在培养条件下的永生性,只有肿瘤细胞才是具备这一条件,所以选择同一体系的骨髓瘤细胞,因多发性骨髓瘤是B细胞系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稳定易培养、自身不分泌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融合率高、是次黄嘌呤磷酸核酸核糖转化酶(HGPRT)的缺陷株,是理想的脾细胞融合对象。 2.选择培养基的应用:细胞融合的选择培养基中有三种关键成分:次黄嘌呤(H)、氨甲蝶呤(A)、胸腺嘧啶核苷(T),所以取三者的字头称为HAT培养基。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是细胞DNA合成的途径;氨甲蝶呤(A)是叶酸的拮抗剂,可阻断瘤细胞利用正常途径合成DNA,而融合作用的瘤细胞是经毒性培养基选取出的缺乏HGPRT细胞株,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只有融合细胞具有亲代双方遗传性能,才能在HAT 培养基上长期存活与繁殖。 3.有限稀释与抗原特异性的选择:细胞融合是一个随机的过程,需在融合细胞抗体筛选的基础上进行特异性筛选。将融合细胞进行充分稀释,进行克隆化处理,再将阳性细胞进行再次克隆化,应用特异性抗原包被的ELISA找出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阳性细胞株进行增殖,再进行冰冻,体外培养或动物腹腔接种。

生物制药重点(1)

生物制药重点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一、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与筛选:1、构建菌种流程:①载体选择:质粒载体、λ噬菌体载体;②目的基因制备:化学合成、PCR扩增、基因文库法、cDNA文库法;③载体与目的基因连接:黏性末端DNA与载体连接、平头末端与载体相连;④导入受体细胞:导入大肠杆菌、导入酵母、导入链霉菌、导入哺乳动物细胞;⑤重组子筛选与鉴定:载体遗传标记法(抗生素抗性筛选、互补筛选、营养缺陷型筛选、噬菌斑筛选)、核酸分子杂交(菌落原位杂交、DNA印迹分析、RNA印迹分析)、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法、DNA序列测定法、目的基因表达产物测定法; 二、载体与目的基因连接方式:1、黏性末端与载体连接:目的基因经过双酶切获得不同黏性末端的两端;2、影响连接的因素:连接方式、目的基因与载体的浓度及比例、温度。 三、载体类型:1、质粒载体:复制子、选择标记基因、多克隆位点,质粒是指独立于原核生物染色体之外具有复制能力的遗传物质,大小为1~300kb,有三种构型: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开环DNA(ocDNA);线状DNA(lDNA)。2:、λ噬菌体载体:常用于构建基因文库和cDNA文库,分为两类即插入型载体是指载体中一个酶切位点用于外源DNA的插入;置换型载体是指外源DNA通过置换载体上非必须序列插入载体。 第三章 一、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的类型 根据体外培养时动物细胞对生长基质的依赖性贴壁依赖性细胞(成纤维细胞型、上皮细胞型) 非贴壁依赖性细胞(悬浮细胞)、兼性贴壁细胞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环境条件 培养温度、动物细胞最佳培养温度:37 ℃、昆虫细胞最佳培养温度:25-28 ℃、温度过高:细胞退变甚至死亡、温度过低:降低代谢和生长速度,影响产量 pH值、动物细胞培养的最适pH为7.2~7.4,低于6.8或高于7.6会对细胞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引起细胞退变甚至死亡。培养基应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必须加入缓冲系统:如HEPES、Na2HPO4/ NaH2PO4缓冲系统、NaHCO3/CO2缓冲系统等 通氧量、动物细胞培养时对氧气的要求与微生物是不一样的,在培养中要使用CO2培养箱,通入一定的CO2。不同的细胞对氧和CO2的比例要求不一样。 防止污染、细菌污染,时间:在24 ~48h左右即可发现肉眼观察:培养液变浑浊。镜检:被污染的细胞有泡状突起,细胞内含大量颗粒状内容物,细胞间有大量活跃运动的细小颗粒,细胞大量死亡。其他检测方法:细胞置于无抗生素的培养液。真菌污染,时间:培养72h左右才可发现。酵母污染:类似于细菌污染,可观察到圆形或卵圆形的酵母菌;发酵样气味,外观呈黄绿色。霉菌污染:树枝状生长的菌丝。支原体污染:直接培养法、相差显微镜检测 DNA荧光染色法、PCR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或透射电子显微镜。 预防措施(1)器材的清洗:浸泡(3%磷酸三钠)刷洗、泡酸(重铬酸钾、硫酸、水)冲洗(自来水、蒸馏水、去离子水)(2)器材的消毒灭菌:物理方法:如紫外线、干热、湿热、过滤、化学方法:如化学消毒剂、抗生素 基本营养物质、营养物质:能进入细胞中被细胞利用和参与细胞代谢活动的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激素类物质和促细胞生长因子 渗透压、细胞必须生活在等渗环境中,大多数培养细胞对渗透压有一定耐受性。最理想的渗透压为260~320mOsm/L 为调整培养液的渗透压,一般采用加减NaCl的方法:1mg/ml NaCl---32mOsm/kg,在细胞培养操作中,为保持合适的渗透压和pH,一般都使用平衡盐溶液(BBS),由无机盐和葡萄糖组成。 三、动物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细胞的冻存:采用液氮低温(-196℃)冻存:加保护剂如甘油和二甲亚砜;冷冻速度以1℃/min的速度下降为宜。注意事项:冻存前一天换液培养;细胞密度以1-2×106个/ml为宜;冻存用培养基应与实际使用的一致,DMSO过滤除菌;检查安踣的密封性;标签要写上细胞名称,编号和冻存日期。 细胞的复苏(总的要求是快融) 注意事项:操作中注意防护,戴面罩和手套;从液氮中取出后,立即丢入37-40℃温水的搪瓷杯中,并搅动加速融化;用乙醇消毒安瓿外表;尽早除去二甲亚砜,离心,换新鲜培养液;

(教师版)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编制人: 审核人: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1、 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2、 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3、 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其应用实例。 【学习重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自主研习(理知识,固基础) (阅读教材,将空白处内容填写上,并在书中的相应位置用横线标注。) ㈠、动物细胞融合 1、概念:_______或_______动物细胞结合形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2、结果:形成___________。 3、过程:两个或多个细胞−−−−−→−PEG 灭活的病毒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克服了___________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肿瘤和 _______________培育的重要手段。 ㈡、单克隆抗体 1、抗体 ⑴产生细胞:_________________。 ⑵成分:__________。 ⑶特点:从__________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过程 ⑵杂交瘤细胞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单克隆抗体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作为诊断试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2、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_______、可制成___________。 自主研习 (一)、1、两个;多个 2、杂交细胞 3、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 4、远缘杂交;细胞遗传;细胞免疫; 生物新品种 (二)、1、(1)效应B 细胞 (2)蛋白质 (3)血清2、(1)脾脏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种细胞;杂种细胞;单克 隆 (2)迅速大量繁殖;产生专一的抗体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大 (三)、1、准确;高效;简易;快速 2.癌症;生物导弹 给小鼠注射特 定的抗原蛋白 培养骨髓瘤细胞 → 从________中分 离B 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灭活病毒融合未融合细胞 __________ __________ −−−→−选择培养基 _____________ −−−→−克隆检测小鼠体内培 养 体外培养 → __________ 抗体

第2章 第2节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讲义【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

第2课时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 抗体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阐明动物细胞融合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手段,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2.概述细胞融合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技术。1.生命观念:以细胞结构与功能为基础,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内涵。 2.科学思维:结合具体实例,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3.社会责任:说明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及应用。 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1.概念 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2.诱导原理和结果 (1)诱导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2)诱导结果:形成杂交细胞。 3.诱导方法: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 4.意义: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5.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 (1)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等的重要手段。 (2)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 1.制备原理 (1)B淋巴细胞特点:一种B淋巴细胞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2)骨髓瘤细胞特点:能在体外大量增殖。 (3)杂交瘤细胞特点: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既

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大量特定抗体。 2.制备过程 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4.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1)作为诊断试剂,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2)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既有细胞膜融合也有核的融合。(√) 2.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 提示: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诱导因素为灭活的病毒。 3.用特定的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后,从小鼠脾脏中只能得到一种B淋巴细胞。(×) 提示:免疫后的小鼠从脾脏中获取的是多种B淋巴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