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抗的制备、纯化和鉴定

单抗的制备、纯化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单克隆抗体制备是细胞免疫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涵盖了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免疫动物和抗体效价检测等各个方面内容。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主要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大量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而抗原免疫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将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两个亲代细胞的特性,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制增殖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经在HAT培养基[含有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中进行选择性培养,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合成DNA的主要途径被培养基中的氨基蝶呤阻断,又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次黄嘌呤完成DNA的合成过程而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次黄嘌呤-鸟嘌呤-

磷酸核糖转移酶,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经过克隆选择,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培养,即可无限制地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

三、试剂与器材:

细胞培养板、解剖器械、平皿、酶标仪、加样器、细胞计数板、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等。

四、操作方法:

1、抗原制备;

一般而言,抗原的纯度不很重要,特别是免疫原性较强的抗原。

A.可溶性抗原(蛋白质)以1mg/ml~5mg/ml的溶液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分多点小鼠皮下注射,总量为0.3ml~0.6ml,间隔3~5周再同

样注射一次,10天后,断尾取血一滴,测抗体效价,选滴度高的小鼠做融合试验。一个月后可以经静脉(尾静脉)给予无佐剂抗原0.2ml~0.4ml,3~4天后,杀死小鼠取脾做融合用。

B. 颗粒性抗原如抗原来源方便,可以不加佐剂而增加免疫次数,缩短间隔时间。例如用羊红血球免疫小白鼠,以1%浓度每只皮下注射0.2ml,每周2次,共免疫5~8次,取脾前3天,再免疫一次即可。有人认为最后一次免疫剂量要大,大到近于免疫耐受的程度更好。

2、免疫动物;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小白鼠和大白鼠,尤以小白鼠为好。就品系而言以Balb/ c小白鼠应用最广,因为所有的小白鼠骨髓瘤系均从Balb/c小白鼠系诱导出来。Balb/c系小白鼠必须用纯系的,雌雄均可,以8~12周龄为宜。

大白鼠也可,能产生较多量的单克隆抗体。现在已经在小鼠杂交瘤的基础上,发展了小鼠-大鼠,小鼠-人以及人-人杂交瘤技术。

免疫程序、剂量和方法是关系到是否能得到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的关键之一。

正常小鼠脾脏含有能产生各种不同抗体的B淋巴细胞,一只纯种小白鼠估计能产生1.0×107~5.0×107种不同的抗体。因此一只正常的小白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融合,只能有千万分之一的机会获得某一种特定抗体。所以为了提高得到某种杂交瘤的机会,必须加强免疫,使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大量增加。

B淋巴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对获得阳性杂交瘤也有很大影响。有人认为处在转化时期的B淋巴细胞可能更易于融合,而免疫以后7~8天,虽然是抗体产生的高峰时期,但形成有活力的杂交瘤细胞的可能反而减少。故一般认为加强免疫后的第三天应杀鼠取脾做细胞融合。

3、免疫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脾细胞制备

(1) 免疫过的血清抗体滴度高的Balb/c鼠,拉颈或用CO2处死小白鼠。

(2) 将小鼠放于70%酒精中浸泡消毒,取出固定于板上,在无菌条件下取脾。

(3) 把脾放入5ml含有2.5%FCS的1640液中,冰浴下轻轻洗去脾上的红血球。

(4) 用镊子轻轻挤压脾,做成脾细胞悬液,用毛细管将悬液移入小试管中。

(5) 直立小试管3min,使大块的结缔组织下沉,把细胞悬液移入离心管中。

(6) 以2.5%FCS—1640充满离心管,并以400g离心7min~10min(与此同时应开始制备骨髓细胞)。

(7) 把沉淀用约10ml的新鲜培养液再悬浮。

(8) 重复⑹、⑺步骤。

(9) 计算细胞,以台盼兰染色用相差显微镜检查,活细胞数应高于80%为合格。

骨髓瘤细胞制备

骨髓瘤细胞能产生并分泌大量的免疫球蛋白,这样的瘤细胞融合后,可能影响或降低所分泌抗体的滴度,所以必须选育出非分泌免疫球蛋白缺陷型的骨髓瘤细胞。

选择骨髓瘤细胞的条件:①该瘤细胞系的来源应与制备脾细胞小鼠为同一品系,以便两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一致;②骨髓瘤细胞必须是静息状态,不产生γ球蛋白或不分泌到细胞外;③骨髓瘤细胞生长需要一个较高的细胞密度,最好10 6个细胞/ml;④生长速度快,繁殖时间短。

目前常用的Balb/c小鼠产生的骨髓瘤细胞株有:①S194/5XXO·BU·1;

②SP2/0—Ag14(简称SP2);③P3/X63-Ag8.653(X63-Ag8.653)(简称653);④FO

以653最为常用,它是由矿物油4-甲基-15烷(Pristane,降植烷)诱发出来的一种浆细胞瘤(Minerol Oil plasmacy toma,MOPC)并经过培育形成一株8-氮鸟嘌呤有抵抗力的亚系。

骨髓瘤细胞一般由有关单位直接引入,保存于-195℃液氮罐中,试验时复苏、增殖、传代即可。由于骨髓瘤细胞是半贴壁状态,很容易脱落,因此不需要胰酶处理。为了防止出现返祖现象,在融合前,可将培养基内加入15μg/ml 8-氮鸟嘌呤。取约1×107~6×107对数生长期(即培养15h~20h)的骨髓瘤细胞,在室温离心(400g)10min,沉淀以2.5%FCS—1640液再悬浮并计数。

饲养细胞

在体外的细胞培养中,单个的或数量很少的细胞不易生存与繁殖,必须加入其它活的细胞才能使其生长繁殖,加入的细胞称之为饲养细胞(Feeder cell)。在细胞融合和单克隆的选择过程中,就是在少量的或单个细胞的基础上使其生长繁殖成群体,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使用饲养细胞。许多种类的动物细胞都可以做饲养细胞,如正常的脾细胞、胸腺细胞、腹腔渗出细胞等,常选用腹腔渗出细胞,其中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应用腹腔渗出细胞的好处是:一方面做饲养细胞,另一方面巨噬细胞可以吞噬死亡的细胞和细胞碎片,为融合细胞的生长造成良好的环境。腹腔细胞的来源可以是与骨髓瘤细胞同系鼠。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小鼠,如C57鼠,昆明小白鼠等。

(1)拉颈处死小鼠。

(2)70%酒精浸泡消毒10min。

(3)用手术剪将小鼠腹部剪开一小口,剥开皮肤,露出腹腔。

(4)用注射器将4ml 11.6%蔗糖溶液注入腹腔,用手指轻揉1min仍用该注射器回抽腹腔液体,加入离心管。

(5)1 000r/min离心10min。

(6)取上清,以HAT选择培养液将细胞制成悬液。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使每毫升含40万个活细胞。

(7)以1ml吸管将细胞种入微量培养皿,每孔0.05ml,含2万个细胞,放入CO2培养箱培养,即可供细胞融合和克隆化之用。如果在融合后发现在培养孔中饲养细胞数量少,则可以在细胞换液时再加入一些。

4、细胞融合;

小鼠骨髓瘤可以在体外培养液中生存并大量繁殖。经过用某种抗原免疫的小鼠及淋巴细胞能分泌某种抗体,但小鼠的B淋巴细胞在一般培养某中不易存活。

如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分泌霜种抗体的B淋巴细胞在融合因子(聚乙二醇,PEG)作用下产生融合,则融合的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易分裂增殖的特性,又具有B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可以选择得到杂交细胞。这种融合的被称为淋巴细胞杂交瘤的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液中大量繁殖生长,从培养液上清中可以收集到大量某B淋巴细胞产物——单克隆抗体。(1)、取末次免疫后的第3天小鼠脾细胞悬液,将108小鼠脾细胞与1-5×1 07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混合于50毫升刻度离心管中,经1000转/分离心7分钟;

(2)、弃上清液,尽可能除得干净,用手指轻叩离心管底部,使沉淀混匀如糊状,离心管置37℃水中进行水浴(一小烧杯中),准备融合;

3)、将37℃水浴中保温的50%PEG1.0毫升(实际应用0.7毫升)用滴管缓慢滴入离心管中,在60秒钟内滴完,在37℃水浴中边滴边摇边离心管,使细胞保存在混匀状态;

4)、加完PEG后,将细胞悬液放在37℃水浴中静置90秒钟,立即在2—4分钟内加入15毫升无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37℃),开始要一滴一滴地加,由于稀释使PEG停止作用。注意尽可能不搅动细胞;

5)、再经100转/分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加25毫升HAT培养液,轻轻混匀,将混悬液分装已有巨噬细胞的两个24孔培养板中,每孔0.5毫升;6)、将培养板放在水蒸汽饱和CO2孵箱中,37℃孵育。CO2含量为5%;

7)、每2—3天换一次HAT培养液,连续2周观察杂交瘤细胞是否出现。2周后使用HT培养基。

5、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

一般在融合24小时后,加HAT选择培养液。HT和HAT均有商品化试剂50×贮存,用时1ml加入50ml 20%小牛血清完全培养液中。

因为在培养板内已加入饲养细胞、融合后的细胞,200μl/孔。所以在加选择培养液时应加3倍量的HAT。我们认为,融合后最初补加的量可用全量的2/3进行选择,可得到满意的筛选结果。

50×HAT

H:5×10-3M

A:2×10-5M

T:8×10-4M

一般选择HAT选择培养液维持培养两周后,改用HT培养液,再维持培养两周,改用一般培养液。

6、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筛选杂交瘤细胞通过选择性培养而获得杂交细胞系中,仅少数能分泌针对免疫原的特异性抗体。一般在杂交瘤细胞布满孔底1/10面积时,即可开始检测特异性抗体,筛选出所需要的杂交瘤细胞系。

检测抗体的方法应根据抗原的性质、抗体的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筛选方法,一般以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方法为原则。

常用的方法有:

1.ELISA用于可溶性抗原(蛋白质)、细胞和病毒等McAb的检测。

2.RIA用于可溶性抗原、细胞McAb的检测。

3.FACS(荧光激活细胞分类仪)用于检查细胞表面抗原的McAb检测。

4.IFA用于细胞和病毒McAb的检测。

上述方法均为一般实验室的常规方法,故在此不介绍具体的实验过程。

可靠的筛选方法必须在融合前建立,避免由于方法不当贻误整个筛选时机。

7、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克隆化一般是指将抗体阳性孔进行克隆化。犚r为经过HAT筛选后的杂交瘤克隆不能保证一个孔内只有一个克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有数个甚至更多的克隆,可能包括抗体分泌细胞、抗体非分泌细胞;所需要的抗体(特异性抗体)

分泌细胞和其它无关抗体分泌细胞。要想将这些细胞彼此分开,就需要克隆化。克隆化的原则是,对于检测抗体阳性的杂交克隆应尽早进行克隆化,否则抗体分泌的细胞会被抗体非分泌的细胞所抑制,因为抗体非分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抗体分泌的细胞生长速度快,二者竞争的结果会使抗体分泌的细胞丢失。即使克隆化过的杂交瘤细胞也需要定期的再克隆,以防止杂交瘤细胞的突变或染色体丢失,从而丧失产生抗体的能力。

(一)克隆化方案

用克隆化的方法很多,而最常用就是有限稀释和软琼脂平板法。

1.有限稀释法的程序

①制备饲养细胞悬液(同融合前准备)

②阳性孔细胞的计数,并调细胞数在1~5×103/ml

③取130个细胞放入6.5ml含饲养细胞完全培养液,即20个细胞/ml,100μl/孔加A、B、C三排为每孔2个细胞。余下2.9ml细胞悬液补加2.9m l含饲养细胞的完全培养液,细胞数为10个/ml,100μl/孔加D、E、F三排,为每孔1个细胞。余下2.2ml细胞悬液补加2.2ml含饲养细胞的完全培养液,细胞数5个/ml,100μl/孔,加G、H两排,为每孔0.5个细胞。

④培养4~5天后,在倒置显微镜上可见到小的细胞克隆,补加完全培养液200μl/孔。

⑤第8~9天时,肉眼可见细胞克隆,及时进行抗体检测。

注:初次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需要在完全培养液中加HT。

2.软琼脂法

①软琼脂的配制

含20%FCS(小牛血清)的2倍浓缩的RPMI1640

1%琼脂水溶液:高压灭菌,42℃预热。

0.5%琼脂:由1份1%琼脂加1份含20%小牛血清的2倍浓缩的RPMI 1640配制而成。置42℃保温。

②用上述0.5%琼脂液(含有饲养细胞)15ml倾注于直径为9cm的平皿中,在室温中待凝固后作为基底层备用。

③按100/ml,500/ml或5000/ml等浓度配制需克隆的细胞悬液。

④1ml 0.5%琼脂液(42℃预热)在室温中分别与1ml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相混合。

⑤混匀后立即倾注于琼脂基底层上,在室温中10分钟,使其凝固,孵育于37℃,5%CO2孵箱中。

⑥4~5天后即可见针尖大小白色克隆,7~10天后,直接移种至含饲养细胞的24孔板中进行培养。

⑦检测抗体,扩大培养,必要时再克隆化。

8、单克隆抗体的检定;

对制备的McAb进行系统的鉴定是十分必要的。应对其做如下方面的鉴定:

1.抗体特异性的鉴定:除用免疫原(抗原)进行抗体的检测外,还应用与其抗原成分相关的其它抗原进行交叉试验,方法可用ELISA、IFA法。例如①制备抗黑色素瘤细胞的McAb,除用黑色素瘤细胞反应外,还应用其它脏器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进行交叉反应,以便挑选肿瘤特异性或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②制备抗重组的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应首先考虑是否与表达菌株的蛋白有交叉反应,其次是与其它细胞因子间有无交叉。

2.McAb的Ig类与亚类的鉴定:一般在用酶标或荧光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进行筛选时,已经基本上确定了抗体的Ig类型。如果用的是酶标或荧光素标记

的兔抗鼠IgG或IgM,则检测出来的抗体一般是IgG类或IgM类。至于亚类则需要用标准抗亚类血清系统作双扩或夹心ELISA来确定McAb的亚类。在作双扩试验时,如加入适量的PEG(3%),将有利于沉淀线的形成。

3.McAb中和活性的鉴定:用动物的或细胞的保护实验来确定McAb的生物学活性。例如如果确定抗病毒McAb的中和活性,则可用抗体和病毒同时接种于易感的动物或敏感的细胞,来观察动物或细胞是否得到抗体的保护。

4.McAb识别抗原表位的鉴定:用竞争结合试验、测相加指数的方法,测定McAb所识别抗原位点,来确定McAb的识别的表位是否相同。

5.McAb亲和力的鉴定:用ELISA或RIA竞争结合试验来确定McAb 与相应抗原结合的亲和力。

9、分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1.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及时冻存原始孔的杂交瘤细胞每次克隆化得到的亚克隆细胞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没有建立一个稳定分泌抗体的细胞系的时候,细胞的培养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细胞的污染、分泌抗体能力的丧失等等。如果没有原始细胞的冻存,则可因上述意外而前功尽弃。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方法同其他细胞系的冻存方法一样,原则上细胞应在每支安瓿含1×106以上,但对原始孔的杂交瘤细胞可以因培养环境不同而改变,在24孔培养板中培养,当长满孔底时,一孔就可以装一支安瓿冻存。

细胞冻存液:50%小牛血清;40%不完全培养液;10%DMSO(二甲基亚砜)。

冻存液最好预冷,操作动作轻柔、迅速。冻存时从室温可立即降至0℃后放入-70℃超低温冰箱,次日转入液氮中。也可用细胞冻存装置进行冻存。冻存细胞要定期复苏,检查细胞的活性和分泌抗体的稳定性,在液氮中细胞可保存数年或更长时间。

2.细胞复苏方法将玻璃安瓿自液氮中小心取出,放37℃水浴中,在1 min内使冻存的细胞解冻,将细胞用完全培养液洗涤两次,然后移入头天已制

备好的饲养层细胞的培养瓶内,置37℃、5%CO2孵箱中培养,当细胞形成集落时,检测抗体活性。

10、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体外使用旋转培养管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从上清中获取单克隆抗体。但此方法产量低,一般培养液含量为10~60μg/ml,如果大量生产,费用较高。

2.体内接种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或血清。

①实体瘤法对数生长期的杂交瘤细胞按1~3×107/ml接种于小鼠背部皮下,每处注射0.2 ml, 共2~4点。待肿瘤达到一定大小后(一般10~20天)则可采血,从血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含量可达到1-10mg/ml。但采血量有限。

②腹水的制备常规是先腹腔注射0.5ml Pristane(降植烷)或液体石腊于BaLb/c鼠,1~2周后腹腔注射1×106个杂交瘤细胞,接种细胞7~1 0天后可产生腹水,密切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与腹水征象,待腹水尽可能多,而小鼠频于死亡之前,处死小鼠,用滴管将腹水吸入试管中,一般一只小鼠可获1~10ml腹水。也可用注射器抽取腹水,可反复收集数次。腹水中单克隆抗体含量可达5-20mg/ml,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还可将腹水中细胞冻存起来,复苏后转种小鼠腹腔则产生腹水快、量多。

11、单克隆抗体的提纯

1.材料

(1) 20mMol/L pH7.8~7.9Tris—HCl缓冲液20 mMol/L NaCl

(2) 20mMol/L pH7.8~7.9Tris—HCl缓冲液40mMol/L NaCl

(3) 20mMol/L pH7.8~7.9Tris—HCl缓冲液80 mMol/L NaCl

(4) 20mMol/L pH7.8~7.9Tris—HCl缓冲液

(5) 饱和硫酸铵液

(6) DEAE—纤维素柱

2.操作方法

(1)小鼠腹水用冷PBS液稀释4倍后,于1.00×105转离心30min,去沉淀。

(2)在4℃于上清中缓缓滴加饱和硫酸铵液,边加边搅拌,使溶液最终为50%硫酸铵浓度。

(3)此溶液置冰中30min~60min,然后5 000r/min离心10min,去上清。(4)将沉淀溶于Tris-HCl缓冲液(40mMol/L NaCl)中(溶液可能混浊)。(5)装入透析袋于Tris-HCl缓冲液(20 mMol/L NaCl)中透析除盐。(6)离心去沉淀。

(7)溶液稀释(1:100或更高倍稀释)后,于280nm测蛋白含量,估计蛋白质含量

1A 280unit=0.8mg蛋白质

一般每ml腹水中,含有总蛋白约25mg~36mg。

(8)过DEAE—纤维素柱:纤维素柱高40cm,以20mMol/L NaCl Tris缓冲液平衡。透析样品以Tris缓冲液等量稀释。

样品进入柱床速度为1ml~2ml/min,以NaCl线形梯度洗脱。大部分单克隆IgG于40 mMol/L和80mMol/L NaCl洗脱,也有极少例外的单克隆抗体于120 mMol/L ~150 mMol/L NaCl洗脱。

测OD280nm收集蛋白峰,单克隆IgG保存备用。

杂交瘤产生各种免疫球蛋白,但主要是IgG和IgM,究竟是哪种为主,则决定于抗原的免疫程序。免疫一次,且3天后就取脾,多为产生IgM的B淋巴细胞。免疫多次的多为IgG。

12、影响因素、失败原因分析

由于制备McAb的实验周期长,环节多,所以影响因素就比较多,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失败。

其主要失败原因和影响因素有:

1.污染:包括细菌、霉菌和支原体的污染。这是杂交瘤工作中最辣手的问题。一旦发现有霉菌污染就应及早将污染板弃之,以免污染整个培养环境。支原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牛血清,此外,其它添加剂、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环境也可能造成支原体污染。在有条件的实验室,要对每一批小牛血清和长期传代培养的细胞系进行支原体的检查,查出污染源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对于污染的杂交瘤细胞可以采取生物学的过滤方法,将污染的杂交瘤细胞注射于BALB/c小鼠的腹腔,待长出腹水或实体瘤时,犖^菌取出分离杂交瘤细胞,一般可除去支原体污染。

2.融合后杂交瘤不生长:在保证融合技术没有问题的前提下主要考虑下列因素①PEG有毒性或作用时间过长。②牛血清的质量太差,用前没有进行严格的筛选。③骨髓瘤细胞污染了支原体。④HAT有问题,主要是A含量过高或H T含量不足。

3.杂交瘤细胞不分泌抗体或停止分泌抗体

①融合后有细胞生长,但无抗体产生,可能是HAT中A失效或骨髓瘤细胞发生突变,变成A抵抗细胞所致。

②有可能是免疫原抗原性弱,免疫效果不好。

③对于原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变为阴性,可能是细胞支原体污染,或非抗体分泌细胞克隆竞争性生长,从而抑制了抗体分泌细胞的生长。也可能发生染色体丢失。Goding91982)曾提出“三要”“三不要”,可能是防止抗体停止分泌的有效措施。

三要:

要大量保持和补充液氮冻存的细胞原管。

要应用倒置显微镜经常检查细胞的生长状况。

要定期进行再克隆。

三不要:

不要让细胞“过度生长”。因为非分泌的杂交瘤细胞将成为优势,压倒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不要让培养物不加检查地任其连续培养几周或几个月。

不要不经克隆化而使杂交瘤在机体内以肿瘤生长形式连续传好几代。

4.杂交瘤细胞难以克隆化

可能与小牛血清质量、杂交瘤细胞的活性状态有关,或由于细胞有支原体污染,使克隆化难以成功。若是融合后的早期克隆化,应在培养液加HT。

实验方法---单抗制备

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动物和细胞 6周龄BALB/c雌鼠,体重18~22g,购于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细胞。 1.1.2 试剂 小牛血清(NCS)——56℃灭活30分钟过滤除菌、HT及HAT选择培养液(筛选杂交瘤细胞,Sigma 公司)、8-氮杂鸟嘌呤(8-azaguanine)、RPMI 1640、Hank's液、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G (HRP-GAM-IgG)及鼠源McAb亚类检测试剂盒(Sigma公司/ Roche公司)、Western blot 试剂盒(Roche 公司)、96孔和24孔细胞培养板、5%脱脂奶粉、ELISA板、FPLC(快速蛋白液相层析)、弗氏完全和不完全佐剂(Sigma公司)、D-二聚体标准品、台盼蓝染色细胞存活率检测试剂盒(Sigma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分析纯)、75%酒精。 1.1.3 主要仪器设备 CO2培养箱、液氮、细胞计数板、酒精灯、玻璃平皿、平底烧瓶、200目不锈钢网筛、细胞培养板、培养瓶、解剖器械(剪刀和镊子)、加样枪及枪头(黄,蓝,白)、一次性无菌塑料离心管(15ml)、滤菌器、PH试纸、酶标仪、蛋白检测仪、蛋白纯化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低速大容量多管离心机、层析柱、倒置显微镜、电热干燥箱。 1.2 方法 1.2.1 动物免疫 首次免疫以100ug D-二聚体+完全佐剂按1:1乳化,于小鼠颈背部皮下多点注射;第二次和第三次改为不完全佐剂,其他免疫指标不变,于小鼠颈背部皮下多点注射。注射量均为0.3ml/只。 1.2.2 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效价 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应>1:10 000,融合前3天加强免疫一次。 1.2.3细胞融合前的准备 1.2.3.1 骨髓瘤(浆细胞瘤)细胞的选择和培养: 骨髓瘤细胞系应和免疫动物属于同一品系,这样杂交融合率高,也便于接种杂交瘤细胞在同一品系小

PD-1PD-L1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研究

PD-1/PD-L1抗体的制备与鉴定研究 免疫检查点是在人体内免疫调控过程中的可以下调免疫效应细胞激活反应 的关键因子,而PD-1正是T细胞上的重要免疫点之一。肿瘤细胞通过在其细胞膜表面高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向吞噬细胞发出“Do not eat me”的信号,从而促进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凋亡,减少调节性T细胞的凋亡,最终实现免疫逃逸。阻断型抗体是通过阻断PD-1、PD-L1之间的信号传递,减少调节性T 细胞的凋亡,从而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本研究以获取PD-1、PD-L1单克隆抗体为目的,通过病毒免疫技术、杂交瘤技术、全合成人源抗体库筛选技术等,获得了可以特异性识别PD-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4G9及PD-L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1A7。首先,通过病毒包装的方式,产生滴度为1×106TU/mL PD-1慢病毒颗粒。同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浓度为0.54mg/mL,纯度>85%的PD-1ECD重组蛋白用于接下来的抗体检测实验。 利用病毒颗粒感染小鼠,已达到抗原免疫的效果,其效价大于1:2.6× 107。接着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获取7株可以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过三次克隆化后得到与抗原结合能力最强且可以稳定分泌特异性识别 PD-1的单克隆抗体4G9,并对其进行体外检测。经鉴定4G9单抗属于IgG2a、κ 亚型。 通过小鼠腹水制备的方法大量制备抗体随后经Western-Blot检测其特异性,其纯化后腹水与抗原亲和力常数为5.15×108L/mol。利用间接ELISA的方法检测反复冻存后细胞结合能力,结果表明4G9细胞株可以稳定分泌 抗PD-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基于以上鉴定结果,4G9是一株具有良好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单抗细胞株。

单抗制备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主要步骤包括: (1)抗原制备; (2)免疫动物; (3)免疫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4)细胞融合; (5)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 (6)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7)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 (8)单克隆抗体的检定; (9)分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 (10)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下面简要介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1、免疫动物免疫动物是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使小鼠产生致敏B淋巴细胞的过程。一般选用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方案进行免疫注射。抗原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刺激相应B淋巴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并分化成为致敏B淋巴细胞。 2、细胞融合采用眼球摘除放血法处死小鼠,无菌操作取出脾脏,在平皿内挤压研磨,制备脾细胞悬液。将准备好的同系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聚乙二醇。在聚乙二醇作用下,各种淋巴细胞可与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3、选择性培养选择性培养的目的是筛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一般采用HAT 选择性培养基。在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不能利用补救途径合成DNA而死亡。未融合的淋巴细胞虽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但其本身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也逐渐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 4、杂交瘤阳性克隆的筛选与克隆化在HAT培养基中生长的杂交瘤细胞,只有少数是分泌预定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因此,必须进行筛选和克隆化。通常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采用灵敏、快速、特异的免疫学方法,筛选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并进行克隆扩增。经过全面鉴定其所分泌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型、亚类、特异性、亲和力、识别抗原的表位及其分子量后,及时进行冻存。 5、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重要采用动物体内诱生法和体外培养法。 (1)体内诱生法取Balb/c小鼠,首先腹腔注射0.5ml液体石腊或降植烷进行预处理。1-2周后,腹腔内接种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内增殖,并产生和分泌单克隆抗体。约1-2周,可见小鼠腹部膨大。用注射器抽取腹水,即可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2)体外培养法将杂交瘤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杂交瘤细胞产生并分泌单克隆抗体,收集培养上清液,离心去除细胞及其碎片,即可获得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但这种方法产生的抗体量有限。近年来,各种新型培养技术和装置不断出现,大大提高了抗体的生产量。

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过程

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过程 一、免疫动物 免疫动物是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使小鼠产生致敏B淋巴细胞的过程。一般选用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方案进行免疫注射。抗原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刺激相应B淋巴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并分化成为致敏B淋巴

细胞。 说明:FCA,弗氏完全佐剂;FIA,弗氏不完全佐剂;Quickantibody,北京康碧泉公司研制的佐剂。上表中第四种免疫方法产生的抗体大部份都为IgM,存在亲和力弱等缺点,慎用。 PS:1、一般皮下注射每个注射点注射30-50ul左右混有佐剂的抗原,每只小鼠注射6-8个点为宜。 2、腹腔注射时,如果抗原混有弗氏佐剂,建议注射在左侧腹腔,如果采用右侧腹腔注射,则在免疫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小鼠脾脏与腹膜粘连的情况,造成后期取出脾脏麻烦。 3、冲击免疫完成后,应在96小时内完成细胞融合,否则相应的B细胞数量会下降到未冲击前的水平。 二、细胞融合(Cell fusion) 【材料和试剂】 (1)骨髓瘤细胞悬液选好骨髓瘤细胞株,取体外培养对数生长期细胞或体内生长的肿瘤分离骨髓瘤细胞,制备细胞悬液。 (2)免疫小鼠脾细胞悬液取3天前加强免疫的小鼠,眼眶放

血,•分离血清冻存备用。拉颈处死小鼠,浸泡于75%酒精中3~5min。无菌操作取出脾脏,置入盛有5ml不完全培养液的平皿中洗涤,剪去周围的结缔组织,将脾脏移入另一盛有5ml不完全培养液的平皿中的钢网上,先用剪刀剪成3~5个小块,然后用注射器内芯研磨。将脾脏细胞悬液移至50ml离心管中,加不完全培养液50ml,1000r/min 离心5min,弃上清,再以同法洗涤离心一次。然后将沉淀细胞重新悬浮于10ml不完全培养液中,计活细胞数,一般一只小鼠可得0.5~2×108个脾细胞。 (3)饲养细胞将小鼠致死、体表消毒和固定后,用消毒剪镊从后腹掀起腹部皮肤,暴露腹膜。用酒精棉球擦拭腹膜消毒。用注射器注射10ml不完全培养基至腹腔,注意避免穿入肠管。右手固定注射器,使针头留置在腹腔内,左手持酒精棉球轻轻按摩腹部1分钟,随后吸出注入的培养液。1000r/min离心5-10分钟,弃上清。先用5ml HAT培养基将沉淀细胞悬浮,根据细胞计数结果,补加HAT培养基,使细胞浓度为2×105/ml,备用。 (4)主要试剂的配制 ①细胞培养基杂交瘤技术中使用的细胞培养基主要有RPMI-1640或DMEM (Dulberco Modified Eagles Medium)两种基础培养基,配好后过滤除菌(0.22um),分装,4℃保存。 不完全RPMI-1640培养基: RPMI-1640培养基原液 96ml 100×L.G.溶液 1ml 双抗溶液 1ml 7.5%NaHCO3溶液 1-2ml HEPES溶液 1ml 不完全DMEM培养基: DMEM 13.37g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一.抗原的制备: (1)全病毒作为抗原 (2)病毒特定蛋白作为抗原 二.动物免疫 三.融合:(1)骨髓瘤细胞准备 (2)脾淋巴细胞准备 (3)饲养细胞准备 (4)细胞融合 四.杂交瘤细胞的检测及筛选 五.阳性杂交瘤细胞的亚克隆 六.腹水的制备 ---------------------吼吼吼,俺是分界线,吼吼吼------------------------------------------------------------ 七.单抗特性的鉴定:(1)单抗效价测定 (2)单抗特异性鉴定 (3)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稳定性鉴定 八.单抗的反应性:(1)间接ELISA试验 (2)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3)微量细胞培养中和试验

一.抗原制备 (一) 全病毒作为抗原 1.收获病毒 ①直接收获病毒培养上清液(马立克是细胞结合性病毒,不能用此法) ②培养细胞反复冻融-离心(30000rpm离心1h)-重悬(用什么溶液重悬,TNE可以吗)-收获病毒 2.反复冻融三次使细胞破碎释放出病毒; (1)提纯浓缩病毒——PEG沉淀法 3.慢慢搅动并加入NaCl终浓度是0.5mol/L,有助于病毒的沉淀,再等量加入10%PEG(一般使用PEG6000); 4.4℃过夜或放置一段时间; 5.8000r/min离心30分钟,收集病毒沉淀; 6.病毒沉淀中加入适量PBS,4℃过夜; 7.1000r/min离心1小时。沉淀即为浓缩的病毒 (2)提纯浓缩病毒——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 3.配制25%,35%,45%,55%,65%蔗糖溶液 4.用长针管抽取2ml蔗糖溶液,从离心管的底部注入(浓度由低到高) 5.抽取1ml病毒液沿管壁缓慢注入 6.38000rpm,2h离心 7.用注射针抽取离心后出现的病毒条带 8.用2mL的PBS溶解 9.测病毒浓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蛋白质浓度A280) 10.一80℃保存备用——病毒的冻存(具体程序是什么) ①使用灭菌过的 1 次性塑料冻存管。贴上标签, 标上菌(毒)号及时间, 备用。 ②血清, 可用过滤灭菌; 牛奶要先脱脂, 用离心方法去除上层油脂, 一般在 100℃间歇煮沸 2~3 次, 每次 10~30min, 备用。 ③在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将细胞培养至静止期或成熟期, 进行纯度检查后, 与保护剂混合均匀, 分装。微生物培养物浓度以细胞或孢子不少于108~1010个/ml 为宜。 (二) 病毒特定蛋白作为抗原 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①目的基因引物设计 ②PCR扩增目的片段 ③选取适当带标签的表达载体与目的片段进行连接 ④转化,获得阳性质粒。 2.蛋白表达: ①将阳性质粒转化入表达感受态细胞 ②挑菌小摇至OD值在0.4-0.6之间时,添加IPTG诱导蛋白表达

单抗的制备、纯化和鉴定

单抗的制备、纯化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单克隆抗体制备是细胞免疫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涵盖了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免疫动物和抗体效价检测等各个方面内容。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主要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大量无限增殖,但不能分泌特异性抗体;而抗原免疫的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但在体外不能无限增殖。将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继承了两个亲代细胞的特性,既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制增殖的特性,又具有免疫B细胞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经在HAT培养基[含有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中进行选择性培养,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合成DNA的主要途径被培养基中的氨基蝶呤阻断,又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不能利用培养基中的次黄嘌呤完成DNA的合成过程而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次黄嘌呤-鸟嘌呤- 磷酸核糖转移酶,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经过克隆选择,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培养,即可无限制地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 三、试剂与器材: 细胞培养板、解剖器械、平皿、酶标仪、加样器、细胞计数板、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等。 四、操作方法: 1、抗原制备; 一般而言,抗原的纯度不很重要,特别是免疫原性较强的抗原。 A.可溶性抗原(蛋白质)以1mg/ml~5mg/ml的溶液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分多点小鼠皮下注射,总量为0.3ml~0.6ml,间隔3~5周再同

样注射一次,10天后,断尾取血一滴,测抗体效价,选滴度高的小鼠做融合试验。一个月后可以经静脉(尾静脉)给予无佐剂抗原0.2ml~0.4ml,3~4天后,杀死小鼠取脾做融合用。 B. 颗粒性抗原如抗原来源方便,可以不加佐剂而增加免疫次数,缩短间隔时间。例如用羊红血球免疫小白鼠,以1%浓度每只皮下注射0.2ml,每周2次,共免疫5~8次,取脾前3天,再免疫一次即可。有人认为最后一次免疫剂量要大,大到近于免疫耐受的程度更好。 2、免疫动物;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小白鼠和大白鼠,尤以小白鼠为好。就品系而言以Balb/ c小白鼠应用最广,因为所有的小白鼠骨髓瘤系均从Balb/c小白鼠系诱导出来。Balb/c系小白鼠必须用纯系的,雌雄均可,以8~12周龄为宜。 大白鼠也可,能产生较多量的单克隆抗体。现在已经在小鼠杂交瘤的基础上,发展了小鼠-大鼠,小鼠-人以及人-人杂交瘤技术。 免疫程序、剂量和方法是关系到是否能得到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的关键之一。 正常小鼠脾脏含有能产生各种不同抗体的B淋巴细胞,一只纯种小白鼠估计能产生1.0×107~5.0×107种不同的抗体。因此一只正常的小白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融合,只能有千万分之一的机会获得某一种特定抗体。所以为了提高得到某种杂交瘤的机会,必须加强免疫,使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大量增加。 B淋巴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对获得阳性杂交瘤也有很大影响。有人认为处在转化时期的B淋巴细胞可能更易于融合,而免疫以后7~8天,虽然是抗体产生的高峰时期,但形成有活力的杂交瘤细胞的可能反而减少。故一般认为加强免疫后的第三天应杀鼠取脾做细胞融合。 3、免疫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制备; 脾细胞制备

单克隆抗体制备步骤及注意事项

单克隆抗体制备步骤及注意事项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是指由单一B细胞克隆分 离得到的抗体,其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主要 有杂交瘤技术和重组DNA技术。以下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步骤一:抗原免疫 1.选择合适的抗原:根据需要检测的分子或细胞表面标志物,选择合 适的抗原。 2.免疫动物: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兔子等。选择适合的动物后,根据 抗原的种类和免疫动物对该抗原的敏感性,设计免疫方案。 3.免疫计划:免疫计划包括免疫剂量、免疫途径和免疫次数等。通常 先进行原位免疫,然后再以单体或混合抗原进行体内免疫。 步骤二:细胞融合 1.收集脾细胞:在最佳时期,解剖免疫动物,取出脾脏。 2.细胞培养:将收集的脾细胞在无菌条件下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在培 养基中培养,以供细胞融合使用。 3.准备骨髓瘤细胞:选择合适的骨髓瘤细胞,例如NS0或SP2/0等。 将其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4.细胞融合:在抗原刺激下,将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以一定比例混合,用聚乙烯醇或其他化合物促进细胞融合。 步骤三:细胞筛选与扩展

1. HT增重培养:用含有hprt缺陷的培养基筛选融合细胞,以选择 杂交瘤细胞。 2. Limited Dilution扩展:以一细胞一孔的方式将杂交瘤细胞进行 有限稀释,使其实现单克隆化。 3.细胞培养:将单克隆细胞株移植到培养瓶中,进行培养和扩增。 步骤四:单克隆抗体鉴定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ELISA方法筛选单克隆细胞株, 检测其抗原特异性。 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将单克隆抗体应用于细胞和组织切片,检测其 在特定细胞或组织中的反应。 3.流式细胞术: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单克隆抗体与特定细胞表面标志 物的结合情况。 步骤五:单克隆抗体生产与纯化 1.细胞培养:将单克隆细胞株培养扩增至一定程度。 2.抗体收集:将培养上清液进行抗体收集。 3.纯化与浓缩:利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技术,对抗体 进行纯化和浓缩。 4.保存与贮存:将纯化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冻干或低温保存,保证其稳 定性和长期使用。 注意事项: 1.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的伦理规定和实验操作准则。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引言: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与特定抗原高度亲和的抗体,它由单一的B细胞或其衍生的细胞克隆产生。单克隆抗体制备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和治疗等领域。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单克隆抗体的起源和背景 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识别和结合抗原,从而参与免疫应答。传统的抗体制备方法主要依赖于动物免疫,但存在许多局限性,如免疫反应的不可控性、抗体来源有限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发展出了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基于混合细胞瘤技术和免疫细胞培养技术。具体步骤如下: 1. 抗原免疫:将目标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哺乳动物体内,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2. 细胞融合:从免疫小鼠体内提取B细胞和骨髓细胞,将它们与骨髓瘤细胞(如骨髓瘤细胞株SP2/0)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3. 杂交瘤筛选:将杂交瘤细胞悬浮于含有选择性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使非杂交细胞死亡,只留下杂交瘤细胞。 4. 单克隆细胞扩增:将杂交瘤细胞分装到96孔板中,每孔只包含一个细胞,培养并扩增单克隆细胞。 5. 单克隆抗体收集:从培养上清中收集单克隆抗体,经过纯化和鉴定,获得纯度较高的单克隆抗体。 三、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性 1. 高亲和力和特异性: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可以更准确地结合目标抗原。 2. 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可以被重复进行,从而获得相同的抗体产品。此外,单克隆抗体也具有较长的稳定性,可以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保持一致的性能。 3. 应用广泛:单克隆抗体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药物研发和治疗等领域。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肿瘤标记、疾病诊断、药物靶点鉴定等。 4. 抗体工程的基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后续的抗体工程提供了基础。通过改变单克隆抗体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抗体产物。 结论: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基于混合细胞瘤技术和免疫细胞培养技术,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

单抗制备流程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现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既可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这一技术上的突破不仅为医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也为临床疾病的诊、防、治提供了新的工具。 制备单克隆抗体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检测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冻存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要经过几个月的一系列实验步骤,下面按照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顺序,逐一介绍其实验方法。 一、细胞融合前准备 (一) 免疫方案 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细胞融合杂交的成功,获得高质量的McAb至关重要。一般要在融合前两个月左右确立免疫方案开始初次免疫,免疫方案应根据抗原的特性不同而定. 1.颗粒性抗原免疫性较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下面以细胞性抗原为例的免疫方案: 初次免疫1×107/0.5ml ip (腹腔内注射) ↓2~3周后 第二次免疫1×107/0。5ml ip ↓3周后 加强免疫(融合前三天)1×107/0.5ml ip或iv(静脉内注射) ↓ 取脾融合 2.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常用佐剂:福氏完全佐剂,福氏不完全佐剂.要求抗原和佐剂等体积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油包水的乳糜状,放一滴在水面上不易马上扩散呈小滴状表明已达到油包水的状态。商品化福氏完全佐剂在使用前须振摇,使沉淀的分枝杆菌充分混匀。 初次免疫 Ag 1~50μg 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

│(一般0.8~1ml 0.2ml/点) ↓3周后 第二次免疫剂量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皮下或ip │(ip剂量不宜超过0.5ml) ↓3周后 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上,不加佐剂,ip │(5~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检测免疫效果) ↓2~3周后 加强免疫,剂量50~500μg为宜,ip或iv ↓3天后 取脾融合 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②改变抗原注入的途径,基础免疫可直接采用脾内注射.③使用细胞因子作为佐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促进免疫细胞对抗原反应性. (二)饲养细胞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许多环节需要加饲养细胞,如:在杂交瘤细胞筛选、克隆化和扩大培养过程中,加入饲养细胞是十分必要的。常用的饲养细胞有: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较为常用)、小鼠脾脏细胞或小鼠胸腺细胞,也有人用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经放射线照射后作为饲养细胞,使用比较方便,照射后可放入液氮罐长期保存,随用随复苏。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 小鼠采用与免疫小鼠相同的品系,常用BaLb/c小鼠6~10周龄 ↓ 拉颈处死浸泡于75%酒精,消毒3~5分钟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引言: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工具,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单克隆抗体的鉴定是确保其特异性、亲和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步骤,以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鉴定的基本原理、常用的鉴定方法和相关的实验步骤。 一、单克隆抗体鉴定的基本原理 单克隆抗体鉴定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筛选和鉴定细胞克隆,确定具有特定抗原识别能力的单个细胞克隆,然后将其扩增并纯化得到单克隆抗体。鉴定的关键在于筛选出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和稳定性的单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鉴定的常用方法 1. 杂交瘤技术:杂交瘤技术是最常用的单克隆抗体鉴定方法之一。该技术通过将抗原刺激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然后通过限稀稀释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出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2. 胶体金法:胶体金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的单克隆抗体鉴定方法。该方法利用胶体金颗粒与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可见的颜色反应,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确定是否存在特定的抗原-抗体反应。

3.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单克隆抗体鉴定的方法。该技术通过将细胞或组织样本与单克隆抗体反应,然后通过显色剂或荧光染料来观察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以判断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三、单克隆抗体鉴定的实验步骤 1. 抗原制备:首先需要制备纯化的抗原,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重组蛋白或通过提取生物体中的抗原蛋白。 2. 免疫动物免疫:将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免疫动物体内,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3. 杂交瘤细胞融合:将免疫动物的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4. 杂交瘤细胞筛选:通过限稀稀释法或ELISA等方法筛选出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5. 单克隆抗体扩增:将筛选出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扩增,并经过多次培养和纯化,以获得足够的纯净抗体。 6. 单克隆抗体鉴定: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胶体金法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确定其特异性、亲和力和稳定性。 四、单克隆抗体鉴定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详细材料)

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一、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能与该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常规的抗体制备是通过动物免疫并采集抗血清的方法产生的,因而抗血清通常含有针对其他无关抗原的抗体和血清中其他蛋白质成分。一般的抗原分子大多含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常规抗体也是针对多个不同抗原决定簇抗体的混合物.即使是针对同一抗原决定簇的常规血清抗体,仍是由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异质的抗体组成.因而,常规血清抗体又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简称多抗.由于常规抗体的多克隆性质,加之不同批次的抗体制剂质量差异很大,使它在免疫化学试验等使用中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制备针对预定抗原的特异性均质的且能保证无限量供应的抗体是免疫化学家长期梦寐以求的目标。随着杂交瘤技术的诞生,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他们把用预定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能在体外培养中无限制生长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B细胞杂交瘤。这种杂交瘤细胞具有双亲细胞的特征,既像骨髓瘤细胞一样在体外培养中能无限地快速增殖且永生不死,又能像脾淋巴细胞那样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通过克隆化可得到来自单个杂交瘤细胞的单克隆系,即杂交瘤细胞系,它所产 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单抗。 与多抗相比,单抗纯度高,专一性强、重复性好、且能持续地无限量供应。单抗技术的问世,不仅带来了免疫学领域里的一次革命,而且它在生物医学科学的各个领域获得极广泛的应用,促进了众多学科的发展。 Kohler和Milstein两人由此杰出贡献而荣获198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二、杂交瘤技术 (一)杂交瘤技术的诞生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诞生是几十年来免疫学在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发展的必然结果,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基因的研究、抗体结构与生物合成以及其多样性产生机制的揭示等,为杂交瘤技术提供了必要理论基础,同时,骨髓瘤细胞的体外培养、细胞融合与杂交细胞的筛选等提供了技术贮备。1975年8月7日,Kohler和Milstein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分泌具有预定特异性抗体的融合细胞的持续培养”(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 predefined specificity)的著名论文。他们大胆地把以前不同骨髓瘤细胞之间的融合延伸为将丧失合成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 guanos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HGPRT)的骨髓瘤细胞与经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融合由仙台病毒介导,杂交细胞通过在含有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氨基喋呤(aminopterin,A)和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T)的培养基(HAT)中生长进行选择.在融合后的细胞群体里,尽管未融合的正常脾细胞和相互融合的脾细胞是HGPRT+,但不能连续培养,只能在培养基中存活几天,而未融合的HGPRT-骨髓瘤细胞和相互融合的HGPRT—骨髓瘤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只有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因得到分别来自亲本

单抗制备工艺

单克隆抗体制备主要步骤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单抗检测、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单抗的鉴定及制备等。 1 动物免疫 根据抗原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案,对于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常用佐剂为福氏完全佐剂和福氏不完全佐剂。要求抗原和佐剂等体积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油包水的乳糜状。 (1)初次免疫,Ag50ug/只,加福氏完全佐剂皮下多点注射,一般1.5ml,间隔3周。 (2)第二次免疫,剂量途径同上,加福氏不完全佐剂,间隔3周。 (3)第三次免疫,剂量同上,不加佐剂,腹腔注射,7天后采血测其效价,检测免疫效果,间隔3周。 (4)加强免疫,剂量50ug,腹腔注射。 (5)3天后,取脾融合。 2细胞融合 (1)饲养细胞的制备 在细胞融合后选择性培养过程中,由于大量骨髓瘤细胞和脾细胞相继死亡,此时单个或少数分散的杂交瘤细胞多半不易存活,通常必须加入其他活细胞使之繁殖,这种被加入的活细胞称为饲养细胞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准备: ①用6-10 周龄的BALB/c小鼠。 ②拉颈处死,浸泡于75%的酒精,消毒3min,用无菌剪刀剪开皮肤,暴露腹膜。用吸管注入6ml培养液,反复冲洗,吸出冲洗液。 ③放入10ml离心管,1200rpm离心5min. ④用20%小牛血清的培养液混悬,调整细胞数为1*105/ml.加入96孔板,100ul/孔。放入37度孵箱培养。 (2)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①于融合前48-36小时,将骨髓瘤细胞扩大培养 ②融合当天,用弯头滴管将细胞从瓶壁轻轻吹下,收集于50ml离心管或融合管内。 ③1000r/min离心5-10分钟,弃去上清。 ④加入30ml不完全培养基,离心洗涤一次。然后将细胞重悬浮于10ml不完全培养基,混匀。 ⑤取骨髓瘤细胞悬液,加0.4%台酚蓝染液作活细胞计数后备用。 (3)脾细胞的准备 取已经免疫的BALB/c小鼠,摘除眼球采血,并分离血清作为抗体检测时的阳性对照血清。同时通过颈脱位致死小鼠,浸泡于75%酒精中5分钟,于培养皿上固定后掀开左侧腹部皮肤,可看到脾脏,换眼科剪镊,在超净台中用无菌手术剪开腹膜,取出脾脏置于已盛有10ml 不完全培养基的平皿中,轻轻洗涤,并细心剥去周围结缔组织。置平皿中不锈钢筛网上,用注射器针芯研磨成细胞悬液后计数。,使脾细胞进入平皿中的不完全培养基。用吸管吹打数次,制成单细胞悬液。通常每只小鼠1×108-2.5×108个脾细胞。 (4)细胞融合 ①将1×108脾细胞与1×107骨髓瘤细胞SP2/0混合于一支50ml融合管中,补加不完全培养基至30ml,充分混匀。 ②1000r/min离心5-10分钟,将上清尽量吸净。 ③在手掌上轻击融合管底,使沉淀细胞松散均匀; ④用1ml吸管在30s内加入预热的50% PEG1ml,边加边轻轻搅拌。

单抗制备详细步骤

摘要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嵌合单克隆抗体和由转基因小鼠、噬菌体展示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及共价展示技术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这些技术将有效解决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等问题。本文主要讲述制备单抗的实验过程,并对实验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体,单克隆,肿瘤,细胞融合,淋巴细胞

Abstract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technology is the modern life sciences research important tool, has the indispensable function in the gene and the protein structure and the function research aspe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ed the embedment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by the transgene mouse, the bacteriophage demonstrated that the technology, the ribosome demonstrated the technology and the covalence demonstrated the technology produces monoclonal antibody. These technologies effective addressing monoclonal antibody questions and so on mouse source. This article mainly prepares Shan Kang the new technology to the above several kinds to make a summary and analysis of factors. Keywords:antibodi,monoclonal, neoplasms,cell fusion,lymphocyte

PD-L1单抗的制备及其在人源化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鉴定

PD-L1单抗的制备及其在人源化小鼠 中的抗肿瘤活性鉴定 摘要:PD-L1单抗作为免疫治疗的一种新型药物,已经在临床 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了PD-L1单抗,并评价了其在人源化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 PD-L1单抗能够显著提高人源化小鼠对异种肿瘤的免疫应答, 对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治疗潜力。因此,PD-L1单抗在人类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PD-L1单抗;制备;人源化小鼠;抗肿瘤活性;治疗 潜力 I. 引言 PD-L1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分子,已经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研 究热点。PD-L1单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PD-L1与其受体PD-1 之间的结合,从而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本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了PD-L1单抗,并对其在人源化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评估。 II.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鼠源性PD-L1单抗、CHO细胞、人源化小鼠、 小鼠B16F10肿瘤细胞、肝素、RIPA裂解液、SDS-PAGE凝胶等。

2. PD-L1单抗制备过程如下:(1)CHO细胞中表达人源PD- L1;(2)PD-L1与Fc融合蛋白结合,加入肝素纯化;(3) 经过动态吸附-洗脱层析法纯化PD-L1单抗。 3. PD-L1单抗的纯化结果:分子量为40 kDa,纯度超过95%。 4. 小鼠体内抗肿瘤实验:将B16F10肿瘤细胞移植到人源化小鼠体内,注射PD-L1单抗和PBS控制,每组10只小鼠。 III. 结果 1. PD-L1单抗的成功制备:CHO细胞中表达的PD-L1与Fc融 合蛋白结合,经肝素纯化和动态吸附-洗脱层析法纯化后,得 到了单一的40 kDa分子量PD-L1单抗,其纯度超过95%。 2. PD-L1单抗的抗肿瘤作用:将B16F10肿瘤细胞移植到人源 化小鼠体内,注射PD-L1单抗和PBS控制,结果表明PD-L1单抗能够显著提高小鼠对于异种肿瘤的免疫应答,对肿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治疗潜力。 IV. 讨论与结论 本文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了PD-L1单抗,评价了其在人源化小鼠中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PD-L1单抗能够显著提高人 源化小鼠对异种肿瘤的免疫应答,对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很好的治疗潜力。因此,在人类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CK2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CK2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关键词】克隆 【关键词】抗CK20单克隆抗体;SPASepharose;杂交瘤技术;Western Blot;ELISA 0引言 研究CK20表达用于诊断和评估膀胱肿瘤,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 但目前国内的抗CK20 mAb一直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不便运输,严重影响其推广应用和研究. 我们于2002年成功地从膀胱癌T24细胞系中提取CK20抗原[1],我们采用CK20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抗CK20 mAb,为进一步研制CK20 mAb胶体金试剂盒筛查膀胱癌奠定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①动物及试剂 BALB/c小鼠购自第三军医大学动物中心,鼠龄6~12 wk,体质量18~22 g,雌雄不限;CK20抗原为本实验室纯化所得;Freund氏完全佐剂和不完全佐剂及HAT培养基为Gibco产品;SP2/0骨髓瘤细胞来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细胞融合剂PEG4000为Mereck产品,SPASepharose CL4B为Pharmacia产品;IgA, IgM, IgG1, IgG2a, IgG2b及IgG3蛋白均为Sigma产品. ②仪器国产96孔和24孔培养板、超净工作台;德国Heraeus离心机,BioRad公司550酶标仪、电泳仪、转膜系统及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德国LKB层析系统;Olympus倒置显微镜. 1.2方法 1.2.1动物免疫及脾细胞收集免疫方法参照文献[2],共免疫3只小鼠,免疫后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小鼠血清产生抗体情况,选高效价者剪颈放血取脾,收集脾细胞,并作100 g/L台盼蓝染色,同时收集血液,分离血清供测定抗体滴度用. 1.2.2细胞融合及杂交瘤细胞选择性培养参照文献[2]进行,以HAT为培养液,滴加到已铺有饲养细胞96孔培养板中,置50 mL/L CO2培养箱中培养. 1.2.3阳性克隆筛选及克隆化培养以CK20抗原包被酶标板微孔,采用间接ELLSA法检测所有生长孔的培养上清液,并分别以小鼠多抗血清和PBS做阳性和阴性对照,经酶标仪测定A490 nm值,以等于或大于对照 2.1倍为阳性. 阳性孔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细胞克隆化. 克隆化培养1 wk后采用ELISA法检测有细胞克隆

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猪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张倩;遇秀玲;翟新验;田克恭;李晓霞;董昕欣;顾小雪;曹振;邓小雨;胡冬梅;刘奇;周智【摘要】Objectiv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ing of porcine parvovirus (PPV) bybridomas cells and their monoclonal antibody. Methods Two hybridomas cells were obtain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hybridomas cells were analysed and identified by chromosome analysis, indirect ELISA, the 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 (IPMA)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FA) methods. Results Two hybridomas cells were obtained and named 2H9 and 1F9 respectively. The chromosome numbers were between 90 to 110. Titration of the hybridomas culture supernatant were 1:1 x 104, and titration of ascitic fluid were 1: 1 x 107, their subclasses were IgCl, IgM, belonging to kappa chain, and without cross-reaction with PRRSV,CSFV,PRV, PCV-1, PCV2 and JEV. Furthermore, the specific reaction of antibodies and PPV in PK-15 cells was confirmed IPMA and IFA. Conclusion Two anti-PPV hybridomas cells were acquired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were confirmed .%目的制备猪细小病毒(PPV)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PPV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方法按常规方法制备并获得2株杂交瘤细胞.用染色体分析对杂交瘤细胞进行鉴定,用间接ELISA、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效价测定、亚型鉴定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得到2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H9、1F9,染色体数目介于90~110之间.细胞上清效价均达1:1 ×10(4),腹水效价均达1:1×10(7),其亚型分别为IgG1,IgM,均为kappa链.2H9、1F9单抗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毒

单克隆抗体制备标准化操作方案(McAb-sop)

单克隆抗体制备标准化操作方案(McAb-sop) 第一章: 小鼠免疫 第二章: 细胞融合 第三章: 细胞建株 第四章: 细胞株鉴定 第五章: 腹水制备 第六章: 抗体纯化和鉴定(略) 第一章.小鼠免疫(BALB/c) 小鼠免疫是单抗制备的关键一环,质控小鼠免疫是制备优质单抗的唯一保证。 一.小鼠免疫分两程方案:根据免疫学原理小鼠免疫方案设计如下: 【如要制备高度特异性的抗血清,可选用低剂量抗原短程免疫法。如需要获得高效价的抗血清,宜采用大剂量长程免疫法。免疫周期长者,可少量多次。免疫周期短者,应大量少次。】 1.短程免疫方案:(几次?) 第一次: 1d 100ug(可溶性Ag)+等体积完全佐剂. 腹腔注射. 0.4ml/只 第二次: 7d 100ug+等体积不完全佐剂腹腔注射. 0.4ml/只 第三次: 12d 50ug IV(静脉注射)0.3ml/只 (强化)第四次: 15d 20ug IV 0.3ml/只第17 d~24d内融合 2长程免疫方案: 第一次: 1d 100ug+等体积完全佐剂腹腔注射(IP)0.4ml/只 第二次: 14d 100ug+等体积不完全佐剂IP (腹腔注射)0.4ml/只 第三次: 21d 100ug IP或IV 0.4ml/只 第四次: 25d 50ug IV 0.3ml/只 (强化)第五次: 28d 20ug IV 0.3ml/只 第30d~37d内融合. 注意:a.在融合前(即加强免疫前)必须测定免疫鼠血清滴度,短程免疫滴度必须≥1:8000,长程免疫≥1:32000,方可做融合.b.免疫周期完成后所有小鼠需在一周内做完融合. 否则不能保证融合质量。 二.小鼠免疫质控标准 1.免疫鼠血清滴度短程≥1:8000,长程≥1:32000; 2.小鼠免疫后需在一周内做完融合; 3.免疫鼠脾脏明显大于空白鼠脾脏并且较粘连。 免疫鼠选择:免疫种类为:baleb/c小鼠;性别.雌性佳:大小:6-7周龄:体重:20g; 健壮.活泼。 第二章.细胞融合 一.融合前准备 1.脾细胞:取符合免疫质控标准的鼠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其脾脏,并制成单个脾细胞悬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