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2009年7月24日在南通市第十三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局长马啸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南通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将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30)成果向市人大常委会议进行汇报,请予审议。

上一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委托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南通市规划设计院于1994年初开始着手编制,1996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区范围46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上海北翼现代化的港口、工业、贸易城市。随着南通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持续加速发展,在21世纪到来之际,鉴于交通条件改善、行政区划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于2002年组织对1994版总规进行了调整,在保持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等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局部地区的用地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综合平衡,这次总规调整于2004年4月经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

一、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与修编原因

1、1994版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1994版总规成果有效指导了南通市城市建设,是一个内容全面,研究具有相当深度、广度的优秀规划,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十多年来南通市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方面有效的纲领性、指导性和基础性文件。从规划实施的情况看,1994版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动态和总体结构把握较准,城市各大功能分区合理,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组团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得到体现,为城市发展构筑了整体框架。

2、城市经济发展指标和城市建设与1994版总规预测基本吻合。2008年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与1994版总规设定的远期目标(2010年)相比,人口、用地,城市化水平等主要指标均已超过远期目标,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得到了落实。南通市中心城区的用地功能布局、路网结构、用地时序以及市域城镇体系建设等基本上遵循了1994版总规确定的标准和原则。

3、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因和背景。随着南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上海经济圈的辐射影响,南通城市发展的内部、外部动力发生重大变化,1994版总体规划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求,我市于2005年5月份向政府提出进行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并获批准。在修编过程中

我市外部和自身条件又发生重要变化。修编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有以下五点:

一是南通区域大交通和对外交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苏通长江大桥已正式通车,崇启大桥开始兴建,崇海大桥、通沪铁路开展前期工作,南通已全面进入桥港时代,与上海、苏南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此外,宁通高速、连盐通高速、宁启高速、新长铁路已建成,南通城市的区位优势日益显著,需要立足于全新的区域地位思考城市的发展。

二是长三角区域规划工作已正式启动。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的正式成立,长三角各城市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对加快长三角城市间互动发展、共享“世博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长三角地区的区域规划已经出台,南通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及沪苏通“小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深入思考树立区域城市地位、推进承接上海和苏南产业梯度转移、增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经济互补性、互动性的战略问题。

三是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提升为南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南通同时跻身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战略,为我们在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推进南通沿海开发和全面跨越、全面腾飞,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南通需要尽快对城市进行产业调整、形态布局优化,策应国家沿海开发的战略重点。

四是南通市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经国务院同意,通州市整体划入南通市区,南通市区行政区划面积由原来的381平方公里增加到1706平方公里。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城市用地的发展条件和城乡一体化的构成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结构,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是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项目为南通创造了新的城市增长极。苏通科技产业园项目已正式启动,按照“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的定位,力争用10至15年时间,建设一个高科技、生态型、国际化、综合性的科技新区。该项目不仅仅是南通近期内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发展平台,也将是长三角经济转型重要试验基地及苏北、苏中地区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过程

1、前期研究工作。我市从2004年8月开始委托美国规划协会编制《南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2005年12月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6-2020)》,纲要成果于2007年6月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纲要成果完成后,我市开始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通市规划设计院和南通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联合编制《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

2、规划年限调整。2008年10月,根据政府的最新指示,我省在编的城市总体规划须按照2030年的规划年限进行调整。鉴于按照2030年的规划年限进行调整,南通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可以跳出现有规模的束缚,基本解决建设用地规模需求和供给矛盾的问题。同时这一调整将使南通处于省内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领先地位。我市迅速开展规划调整的工作,并于2008年12月底完成规划成果,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的成果论证会,2009年3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

3、规划整合。2009 年4月因通州划入南通行政区划,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需相应进行修改。鉴于原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通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完成专家论证待上报的实际情况(原《通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8年1月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并于2008年4月通过通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考虑到近期规划实施管理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上述两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已进行了充分的对接与协调,经向省建设厅请示,省建设厅领导向分管省长进行了汇报并征得同意,我市的新一轮总体规划在已完成省级论证的两个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微调整合,现已完成成果并已向市人大调研活动和视察活动进行了汇报,根据相关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于7月18日在南京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审查。为保证规划成果尽快得到法定确认,计划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于7月底8月初正式报政府批准。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组织规划研究,铺垫规划基础。为了提升南通城市综合竞争力,使南通有机融入上海都市圈,作为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依据,我局在总体规划编制正式开展前,分别委托美国规划协会编制《南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战略规划》、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南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6-2020)》,在此基础上,继而开展了《南通市区域发展与城市定位研究》、《南通对接上海发展研究》、《过江通道对南通市社会经济影响分析》、《南通市沿江沿海协调发展研究》等16个专题的研究。此外,市相关部门也邀请牛文元院士和上海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等进行了《南通市发展战略定位研究》等专题研究。以上研究为总体规划修编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功能定位。结合通州撤市建区的重大机遇,新一轮南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南通城市人口规模将在原100+35万基础上增加近一倍,达到26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305平方公里,充分发挥南通市在基础产业、区域交通、港口资源

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及物流、贸易、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成为长三角北翼的区域经济中心。3、强化沿海发展战略,促进沿江沿海协调发展。1994版总体规划提出“从江河时代向江海时代跨越,推进沿江开发,江海联动”的江海联动发展策略,这次修编对这一策略进行了强化,提出“加快实施江海联动开发战略,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促进沿江、沿海协调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规划在政府原来批准的11个重点镇的基础上,增加洋口镇、近海镇、寅阳镇、三余镇四个重点镇,带动沿海城镇发展。规划明确洋口港区、冷家沙港区、吕四港区三大沿海港区,提出加快沿海地区交通复合通道建设,建设海启高速公路和沿海铁路环线,完善沿江、沿海集疏运系统,支撑沿海地区发展。 4、注重历史保护,塑造城市特色。规划修编围绕重点突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中国近代第一城”历史文化脉络,力争通过规划保护我市优秀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地方历史文化的特征和多样性,同时改善历史城区环境设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规划还提出要探索积极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适当方式,发展地区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促进历史文化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突出人居环境,营造生态城市。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开展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提出优化、控制、发展的对策,充分利用南通自然山水、江河水系、沿江岸线、人文历史建构沿海生态功能区、沿江生态功能区和中部平原生态功能区。提出了市域生态隔离带建设、生态防护林建设、城镇绿地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沿海滩涂保护、长江岸线保护。市区重点打造“二环、五廊、五心、多点”的城市绿地系统,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适宜人居的生态城市。6、协调多方利益,保持持续发展。总体规划调整本质上是各方土地空间利益的再分配,在规划调整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城市的长远利益高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全局利益高于部门利益,以人为本,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产业布局、居住空间为重点,权衡利弊,综合平衡,对公共绿地、生态湿地、水源保护、人文历史、重大基础设施实行刚性控制,对产业布局实行弹性引导,保持城市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留有充分余地。7、注重公众参与,强化科学决策。2007年4月,我局组织进行了总规修编的专家咨询活动。2007年9月,我局组织开展了民意调查工作,共调查5000余份问卷,并形成了专题调查报告。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市通过城市博物馆、规划网站、规划公示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征求公众意见,并对公众意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采纳。规划成果于2007年12月经年度第七次规委会讨论,2008年8月经年度第四次规委会讨论,2009年3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

过。四、市人大视察等相关意见的采纳情况1、市人大视察

意见的采纳情况市人大领导对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关心,分别于2009年6月26日和7月6日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和专题视察活动,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意见。市规划局会同编制单位对相关意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在规划成果中对加强中心城区各片区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交通联系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通廊等意见进行了深化研究,对于完善水系规划、推进一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等意见也将在专项规划和城市建设项目中深化落实,同时,我们将根据市人大领导意见,在成果获批后加强规划宣传工作,并积极与各部门专业规划做好衔接。2、专家审查意见的采纳情

况2009年7月18日,省建设厅在南京组织对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成果进行专家审查。由8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讨论通过规划成果,并提出了加强沿海城镇、港口、产业空间和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引导,优化主城区和通州城区之间功能关系、空间布局和交通联系等6条修改完善的建议。因时间关系,本次汇报成果中还未能将修改意见完全落实,市规划局将会同规划编制单位抓紧进行研究,在正式报批成果中进行修改落实。

3、规划公示意见的采纳情况 2009年6月20日至7月20日,市规划局对新调整的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成果进行了规划公示,采用城市博物馆公示、网站公示、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规划公示活动,公示期间共收集反馈意见20余条。市规划局会同规划编制单位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建议通过轻轨或地铁连接港闸区(火车站)、崇川区(新城区)、开发区(苏通工业园区),加强天生港、唐闸等老镇规划以及在规划中加强中国近代第一城文化体现等主要意见均进行了采纳。五、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按照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进行规划。市域为南通市域行政辖区,陆域土地面积8001 平方公里。规划区包含港闸区、崇川区、开发区、通州区(行政区划面积为1706平方公里),海门市的三星镇、江心沙农场,总面积1770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包括港闸区、崇川区、开发区全部,通州区的金沙镇、五接镇、平潮镇、平东镇、兴仁镇、兴东镇、先锋镇、张芝山镇、川姜镇,总面积853平方公里。2、城市性质我国东部沿海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上海北翼的经济中心和门户城市,国内一流的宜居创业城市,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文化名城。3、城市规模1)市域人口及城市化水平2008 年市域现状总人口760 万人,城镇人口412 万人,城市化水平54.2%。规划近期(2012年)总人口780 万人,城镇人口476万人,城市化水平61%;远期(2030年)总人口920 万人,城镇人口690 万人,城市化水平75%。2)中心城

区城市规模 2008年中心城区现状城市人口138.5万人,建设用地159.9平方公里,人均115.5平方米。规划近期(2012年)人口规模167 万人,建设用地193 平方公里,人均115.3 平方米;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265 万人,建设用地305 平方公里,人均115.2 平方米。 4、沿海开发规划1)沿海开发策略。突出沿海深水海港开发建设,与沿江港口联动,构建上海航运中心北翼的组合强港;利用沿海资源优势,培育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能源基地;集中布局港口工业,推动临港地区综合开发,以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开发为主,构建基础产业基地和海洋产业集聚区,形成以沿海港区为中心、以沿海城镇为基础、以沿海先进制造业为推动力的沿海总体开发格局。2)沿海工业协调发展。南通沿海地区集中规划基础工业集中区,主要选择发展电力、新能源、石油化工、新能源设备制造、海洋工程、港口机械等产业,新增石化、能源等工业主要向南通港沿海港区集中布局,依托深水港口,构筑沿海开发新空间。3)沿海空间协调布局。促进沿海城镇发展。突出沿海开发重点,在原有11个重点镇的基础上,增加近海、寅阳、洋口、三余四个镇为沿海重点镇,并在建设用地规模上进行倾斜。促进沿海制造业集中布局。以南通港洋口港区、吕四港区为重点,实行据点式开发,建设若干临港工业新区与滨江临海型城镇。大力培育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海洋产品、粮油加工等临港临海产

业。优化整合沿海产业园区布局。沿海产业布局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要求,产业引导强调空间集中、规模集聚、用地集约、环境保护,有重点地引导制造业向有港口资源、土地资源优势的地区规模集聚。在沿海开发的同时,充分重视沿海生态空间保护。4)沿江沿海地区交通协调。加快沿江、沿海地区交通复合通道建设。建设海启高速公路和沿海铁路环线,构建沿海复合通道,支撑城市布局发展。加快崇启大桥和崇海大桥建设,构建苏北、苏中和上海、浙江的沿海大通道。建设通启铁路以及沪通铁路,完善沿江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完善沿江、沿海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如皋港区、狼山港区、江海港区和通海港区的铁路支线,加快中心城区沿江快速路系统建设,为港口提供快速大容量的货物集疏运通道。建设南通至洋口港高速公路,加强洋口港和南通中心城区的交通联系。建设沿海铁路以及吕四站、洋口站,使得沿海港口融入沿海铁路大通道。加强江海联运,打通沿江、沿海联系的内河航道。规划建设洋口港疏港航道,提升通海港区疏港航道新江海河等级,提升江海联系的九圩港河的航道等级。5、用地布局规划规划中心城区划分为崇川城区、港闸城区、开发区城区(含苏通科技产业园)和通州城区四大分区。1)崇川城区崇川城区规划人口100 万

人。疏解老城居住、行政等功能,保护老城历史人文景观。主要承担市级商业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居住集中地等职能。2)港闸城区港闸城区规划人口52 万人。整合制造业功能,加强现代服务职能。承担工业、物流、居住等功能的综合性城区3)开发区城区(含苏通科技产业园)开发区城区(含苏通科技产业园)规划人口68 万人。以南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商务商贸、医疗教育、居装能为主的综合性城市新区。4)通州城区通州城区规划人口45 万人。应进一步强化城市次中心的作用,充实城市服务功能,发展生产、生活基本配套的城市功能区。南通主城区和通州城区相向发展,主城区主要发展东、南方向,整合西、北方向;通州城区主要发展西、南方向,整合东、北方向。形成带状加组团城市结构。6、城市交通规

划1)对外交通规划高速公路:中心城区新增锡通过江通道,向南接张家港市,向东北联系洋口港。对外干线公路:中心城区范围规划“三横三纵”的对外一级公路网布局。“三横”由北向南依次为:平海公路、335 省道、沿江高等级公路;“三纵”由西向东依次为:204 国道改线、226省道、225 省道、223 省道南延。铁路:建设通沪铁路、宁启铁路南通至启东段。实施宁启铁路的电气化及复线改造。中心城区设置两处铁路尘,南通站为客运站,南通东站以货运为主兼顾客运。城际轨道:形成“一横一纵”两条城际轨道线路,分别为H2 线以及Z4 线,中心城区内设置两个站点,分别为南通站、开发区城轨站。预留锡通通道过江城际轨道交通线路以及南通向北到盐城方向的城际轨道线路。公路客运枢纽:中心城区设置五个公路客运站,分别为南通站综合站、开发区综合站、城西方向站(现南通站)、城东方向站、通州客运站。

2)轨道交通规划从远景南通中心城区发展的要求,规划预控四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总规模约184公里。轨道交通1 号线(南通火车站-海门)由南通火车站出发,向南沿长华路穿过通吕运河,沿濠西路-跃龙路、洪江路、工农路-长江南路-星湖大道到达开发区枢纽,远景沿336 省道向海门城区延伸,线路全长约48 公

里;轨道交通2 号线(港闸-通州)由港闸区枢纽出发沿城港路、外环西路、青年路穿过城市中心区,沿青年东路向东通过南通火车东站、先锋镇,到通州城区后往北沿世纪大道走向,线路全长约42 公里;轨道交通3 号线(机场-海门)由南通兴东机场出发,经过兴仁镇往南,沿太平路转到东快速路往南,沿通盛路转到沿江高等级公路往动,经过滨江新城到达海门,线路全长约60 公里,可分两期建设。轨道交通4 号线(通州-滨江新城)由通州城区出发,向南经过川姜镇,往南经张芝山镇东侧到达滨江新城区,线路全长约

34 公里;四条轨道线路规划设置7 处换乘枢纽,分别是崇川城区青年路和跃龙路枢纽、南通东站枢纽、开发区城区星湖大道和通盛大道枢纽、滨江新城枢纽、通州城区枢纽、海门城区枢纽、336 省道枢纽。3)快速路规划主城区规划“一轴一环八射”的快速路布局。“一轴”为外环东路-通启路-世纪大道-通富路;“一环”为长江路-外环北路-东快速路-啬园路;“八射”为长江北路、通宁大道、通京大道、外环北路、青年东路、通沪大道、星湖大道、东方大道。规划快速路总长约110 公里,快速路网密度0.46 公里/平方公

里。高速环以外地区规划按快速路控制的道路包括:规划城北大道-204 国道改线-平海公路、外环北路以及青年通路东延作为主城区和通州城区联系的快速路;通沪大道东延接海门站前路、沿江高等级公路作为主城区和海门城区联系的快速路;石江公路往南接滨江新城区、223 省道南延作为通州城区和海门城区联系的快速路。 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文物保护单位与优秀历史建筑 3 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的保护内容。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心城区布局形态的保护以“一城三片”为框架。“一城”为南通老城中心区,“三片”分别为唐闸片、天生港片、狼山

片。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中心城区共有濠南、西南营、寺街、唐闸4处历史文化街区,天生港和新港镇2 处历史地段。规划划定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要求。 3)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单位:对 4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具体界线。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对40 处优秀历史建筑参照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进行保

护。8、绿地系统规划1)绿地系统结构规划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为“二环、五廊、五心、多点”。“二环”:沿通吕运河、海港引河、长江绿化带形成内环;沿九圩港、宁启高速公路、长江绿化带形成外环。“五廊”:九圩港绿廊、通吕运河绿廊、狼山风景区及延伸段绿廊、老洪港风景区及延伸段绿廊、新江海河绿廊。“五心”:濠河风景区、狼山风景区、老洪港风景区、苏通大桥北桥头风景区、进鲜港风景区。“多点”:多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广场合理、有序分布。2)绿地建设目标规划绿地3393.2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1%,人均绿地12.8 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2739.7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0%,人均公共绿地10.3 平方米。3)公共绿地布局公园:分别按3000 米服务半径、1000 米服务半径布置市级、区级公园绿地,方便居民适用。规划市级公园11 个,区级公园19 个。街头绿地:老城区主要利用闲置、改造用地增、

扩建街头绿地;新区按服务半径300-500米的要求规划街头绿地,每处占地面积0.5-1.0 公顷。六、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点协调的问题1、沿海开发重点的突出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省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南通沿海开发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策略。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根据这一契机,对规划中的沿海开发内容进一步进行强化和深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冷家沙在南通沿海港口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在原有省级确定的11个重点镇的基础上增加近海、寅阳、洋口、三余四个沿海重点镇,为沿海开发增长点的培育提供基础;三是在远景构想中将沿海地区纳入中心城区范围,为南通中心城区的江海联动发展构建框架。2、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对接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苏通科技产业园区项目正式启动。为了确保苏通科技产业园区项目的顺利开展,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与园区规划进行了充分的对接,将50平方公里园区用地全部纳入本次总规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并通过多方协调,使园区规划的用地布局与本次总体规划基本吻合。3、原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通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对

接因行政区划调整,通州整体纳入南通市区,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应进行调整,将原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和通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进行微调整合。研究确定通州延长规划年限后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并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对原有两个规划进行了整合,重点对交通、基础设施等进行了统筹和对接。4、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因城镇人口和建设用地的指标限制,建设用地不可能无限扩大,而各区又都存在很大的用地需求,因此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衔接和协调工作。根据研究成果,规划确定了南通主城区和通州城区相向发展,主城区主要向东、南发展,整合西、北,通州城区主要向西、南发展,整合东、北的城市重点发展方向。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根据城市重点发展方向并综合考虑各区开发的重点和热点统筹确定。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文章标题: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 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02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 2.1___县是一个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2009年7月24日在南通市第十三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局长马啸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南通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将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30)成果向市人大常委会议进行汇报,请予审议。 上一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委托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南通市规划设计院于1994年初开始着手编制,1996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区范围46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上海北翼现代化的港口、工业、贸易城市。随着南通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持续加速发展,在21世纪到来之际,鉴于交通条件改善、行政区划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于2002年组织对1994版总规进行了调整,在保持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等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局部地区的用地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综合平衡,这次总规调整于2004年4月经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 一、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与修编原因 1、1994版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1994版总规成果有效指导了南通市城市建设,是一个内容全面,研究具有相当深度、广度的优秀规划,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十多年来南通市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方面有效的纲领性、指导性和基础性文件。从规划实施的情况看,1994版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动态和总体结构把握较准,城市各大功能分区合理,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组团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得到体现,为城市发展构筑了整体框架。 2、城市经济发展指标和城市建设与1994版总规预测基本吻合。2008年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与1994版总规设定的远期目标(2010年)相比,人口、用地,城市化水平等主要指标均已超过远期目标,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得到了落实。南通市中心城区的用地功能布局、路网结构、用地时序以及市域城镇体系建设等基本上遵循了1994版总规确定的标准和原则。 3、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因和背景。随着南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上海经济圈的辐射影响,南通城市发展的内部、外部动力发生重大变化,1994版总体规划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求,我市于2005年5月份向政府提出进行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并获批准。在修编过程中

宣汉县召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汇报会

宣汉县召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汇报会 字体:[大中小] 日期:2012年02月26日浏览次数:220 来源:县委报道组作者:匡方智 2月24日,宣汉县召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方案汇报会。县委书记赵波,县委副书记、县长唐廷教,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宗昭,县政协主席徐代琼等领导参加会议。 会上,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高黄根详细介绍了宣汉县城市总体规划背景、规划目的、规划行动、规划实施的建议与措施等。 与会人员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分析论证,围绕全县城镇体系发展方向、空间布局、产城互动、城市发展定位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赵波指出,《宣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是一个指导全县城镇体系未来发展的纲领性规划,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要充分熟悉和掌握宣汉的地理地貌、山水条件和独特资源,认真吸纳意见和建议。要在多方听取专家、群众意见和多次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和提炼,为我县城市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蓝图与依据。 赵波强调,宣汉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资源、文化、生态优势,要科学定位,不能把宣汉当作县城来规划,而要把宣汉作为达州百万人口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团来规划。要充分摸清、摸准、摸透宣汉的山水、地

域、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统一布局,合理规划。要科学确定宣汉城市发展的规模、定位和方向,切实打造山水田园、中等、精品旅游城市。 赵波强调,宣汉三条大河汇聚于江口湖,要围绕定位,立足长远、着眼宏观,做足山、河、树林等资源的文章,大手笔规划,切实打造精品旅游,彰显显山露河、产城互动的特色,以新兴旅游业发展带动、拉动城市发展,切实构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的景城一体现代化山水田园城市。要围绕打造五大特色区、建设五个新宣汉的要求,强力推进“114”工程,以两化互动、产城一体为载体,强化要素保障,切实打造一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4个产业新城,走具有宣汉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着力构建区域协调、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城镇网络。 唐廷教要求,要把宣汉纳入达州市大城市组团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联动发展,切实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空间。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发了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 划简介 1 2020年5月29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12月至 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经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经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南通市市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1.1 为加强南通市区城市规划管理,规范、有序地推进城市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省技术规定》)以及国家、省、市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强制性标准、规范,结合南通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城市规划法》、《省实施办法》、《省技术规定》相配套的实施性规定,在南通市区行政区范围内,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其它地区按本规定有关条款执行。 1.3 南通市区行政区内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综合防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城市亮化与美化工程、室外广告发布等各项建设工程,须执行本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的铁路、港口、公路、河道、各类管线等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执行。 2.1.2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计入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2.2.3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2.2.4 表2.2.3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批后公布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批后公布 组织单位:南通市人民政府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批准时间:2016年7月1日 一、规划范围 市域:南通市域行政辖区范围,陆域土地面积800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港闸区、崇川区、开发区全部,通州区的金沙镇、五接镇、平潮镇、平东镇、兴仁镇、兴东镇、先锋镇、张芝山镇、川姜镇,面积约853平方公里(不含长江江面面积)。 城市规划区:包含港闸区、崇川区、开发区、通州区,海门市的三星镇、江心沙农场,面积约177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2011—2020年。 三、城市性质: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8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609万人,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15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5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8.3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范围853平方公里。 五、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主三副多点”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主”:南通中心城区及其辐射影响下的海门城区和如皋长江镇为中心的地区。 “三副”:“掘港—长沙”城镇组群、“汇龙—吕四”城镇组群、“如皋—海安”城镇组群。 “多点”:市域范围内的多个重点镇。 六、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四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包括:1座中心城市(南通中心城区)、5座二级中心城市(海门城区、启东城区、如皋城区、如东城区、海安城区)、15座重点镇、50座一般镇。 七、中心城区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规划形成市级、区级、片区级3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规划市级中心由老城区中心和城市新区中心共同组成。 规划市北新城中心、观音山新城中心、能达商务区中心、苏通科技产业园中心、通州城区中心5个区级中心。 规划唐闸片区中心、港闸东片区中心、老城西片区中心、老城东片区中心、老城北片区中心、通州城西片区中心、通州城南片区中心7处片区级中心,为各片区提供相应的商业、文化、医疗、体育等配套服务。 八、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建设“三环、五廊、四心、多点”的网络化绿地系

在武山县县城(三级城市)总体规划汇报会上的主持词

在武山县县城(三级城市)总体规划 方案汇报会上的主持词 各位专家、同志们: 按照县上工作安排,召开武山县县城(三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汇报会,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到会专家表示欢迎。 参加汇报会的有规划编制单位的成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杜延生,他担任本次规划主编。规划师刘清云,他担任本次规划副主编。苏珍贞、林志明是本次规划的主要编制人员。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武山县县级在家领导及39个相关部门、有关乡镇的负责人。 近年来武山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伴随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也持续升温。近几年来,我县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大县城战略,依托2003年编制的《武山县城总体规划》,按照“城关东延,洛门西进,南改北扩,相向发展,建设宜居大县城”为目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准实施,使得我县城镇面貌得到明显提升,城市用地布局更加合理,人居环境及内外部交通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县城总面积由旧城区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7.2

平方公里。 2003年编制的《武山县城总体规划》自实施以来,对于加强我县规划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合理利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总体规划中所确定的建设项目。随着我县城镇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城关东延,洛门西进,南改北扩,相向发展,建设最佳宜居大县城”的城建工作思路的指导下,全县城市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原总体规划缺乏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逐步显露了出来,尤其是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启动,我县被定位为三级城市,我县县城建设条件优越,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需要走在全市县建设的前列,原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已无法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城市建设的步伐,无法全面系统地指导全县的建设。为紧紧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和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修编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及时对我县城乡统筹建设工作进行科学指导,武山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把武山县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三级城市,五月初,县规划局根据县政府的安排,委托省内一流的城乡规划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和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武山县县城(三级城市)总体规划。整个规划编制工作共分3个阶段,即:前期准备阶段、规划编制阶段、征求意见阶段。经向社会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后,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2020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千米,南北最宽约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区县。到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万人。 二十世纪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的增长速度,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都的需要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括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登记在册文物点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西安还拥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的历史地形地貌及国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南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 2003-10-30 [摘要]在评析历次城市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建议和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调整;南通市 一对南通历次城市规划的总体评析 1.有关近代张謇对南通城市发展规划实践的评价 1895年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新辟了唐闸工业区、天生港港口区和狼山风景区,同时在旧城区南部开商场、办学校、建博物馆、修道路等,改变了老城过去“以中轴线为对称的方形城廓、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格局”。由此,南通形成了以老城区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唐闸镇、天生港和狼山镇环绕的“一城三镇”的城镇组团体系。城镇之间以河道及公路相联,在城市功能发挥上成为一个整体。张謇这种朴素的田园城市模式的规划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可能出于以下考虑:其一,唐闸地区有丰富的棉花原料和从事土布生产的熟练工人,在交通方式为水运和步行的年代就近于原料和劳动力市场布局纺织企业是比较合理的;其二,位于通扬运河畔的唐闸地区,是历史上海盐集散中转码头,水运条件较为优越;其三,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指导思想是“实业救国、地方自治”,通过兴办实业来获取教育经费,以唤起民众救国救家;其四,避免在旧城大兴土木办工业,可以保护南通古城风貌和居住环境。从他的故居选址及周边环境建设可窥见张謇的传统风水意识以及与现代环境意识的交融。 我国著名的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提及“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时认为:“张謇发展南通的思想不只是基于城市观念,还是集城、镇、乡地区整体共同发展的观念,是谋求城乡关系、工农商关系协调发展并带有区域发展的思想。拟议中的通、泰、盐经济区,比今天苏锡常经济区要早半个世纪。在张謇思想的影响下,当时周边地区如皋县沙元炳、金沙镇孙儆、盐城县凌钟智,都致力于振兴本地实业,筹建学校,起到了建设南通卫星城镇的作用”。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张謇的规划实践过早地分散了城市功能,给南通城市空间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弱化了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影响了城市经济实力总体水平的提升;影响到长江岸线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各组团之间的相互联系度等。虽然张謇的这种城市规划实践可与霍华德(E. Howard,1898年)在《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中提出的“田园城市模式”的思想相比拟,但两者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英国城市规划学者霍华德建议围绕大城市建立分散、独立、自足的田园城市以解决大城市发展的矛盾,以达到高度的城市生活和清静的乡村生活的有机结合,强调把城市和区域作为整体。而当时南通城区规模很小,社会经济状况亦十分落后,陆路交通也很不便,在城市经济集聚尚不充分的条件下,张謇就把城市的诸多功能分散,将3个不同的功能组团布局在城外9公里处,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不符合国际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2.1949年—1978年的南通总体上是建设生产型的城市

济宁2018-2025年全市停车位、停车场规划

目录 1总则 (1) 2停车发展战略 (4) 3停车供给目标 (6) 4建筑配建停车标准优化 (7) 5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8) 6路内公共停车场规划 (10) 7充电设施布局规划 (12) 8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 (14) 9停车政策研究 (16) 10近期行动计划 (18) I

附表目录 附表1 停车区域划分表 (19) 附表2 停车总量目标 (19) 附表3 供应结构目标 (19) 附表4 停车配建指标 (20) 附表5 一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1) 附表6 二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3) 附表7三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7) 附表8 路外公共停车场泊位分配 (32) 附表9 路内临时停车设置控制表 (33) 附表10 占用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 V/C比值 (33) 附表11 占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2 占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3 任城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4) 附表14 兖州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5) 附表15 各类用地配建充电桩统计一览表 (36) 附表16 充电桩近期主要布点位置统计一览表 (37) 附表17 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布局 (39) 附表18 路内停车泊位充电桩布局数量 (40) 附表19 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宽度要求 (40) 附表20 济宁城区停车收费标准 (40) II

附表21 严格违停执法工作分工表 (41) 附表22 近期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一览表 (41) III

1总则 【第01条】规划背景 国家不断出台指导意见,系统的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 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重点和方向提出了 新的要求,现有停车规划有必要进行优化和调整,满足济宁城市的 发展要求。 【第02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济宁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任城区、兖 州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开区等,规划用地面积385平方公 里,规划人口350万 重点范围:任城老城区和兖州老城区。 【第03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7--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 【第04条】规划目标 1.近期着重解决停车供需矛盾,弥补城区停车缺口,缓解停车压力, 远期建成与济宁城市特征和公交优先交通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 停车发展模式; 2.建立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是公 1

南通市市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南通市区城市规划管理,规范、有序地推进城市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下简称《省技术规定》)以及国家、省、市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强制性标准、规范,结合南通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是《城市规划法》、《省实施办法》、《省技术规定》相配套的实施性规定,在南通市区行政区范围内,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其它地区按本规定有关条款执行。 南通市区行政区内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综合防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城市景观与环境设计、城市亮化与美化工程、室外广告发布等各项建设工程,须执行本规定。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的铁路、港口、公路、河道、各类管线等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章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执行。 2.1.2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计入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2.2.3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 2.2.4 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