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案法律与生活相关案例分析

法治教案法律与生活相关案例分析法治教案:法律与生活相关案例分析

引言:

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基石,它关乎每个人的生活。通过法治教案,我

们可以深入了解法律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理解法律规则对于维护

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与生活相关的法

律案例,来展示法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实际效果。

案例一:邻里纠纷与法治

描述:在某小区中得家庭因为树木的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导致

邻里关系恶化。最终,其中一方报警,请求相关法律部门介入。

法治运作:树木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的范畴,根据《合同法》,小区

内的树木管理责任应由物业公司承担。预先规定的规则和法规的存在,可以为双方提供一个公平的解决纠纷的平台。

效果:法律的介入可以帮助纠正错误并解决争议。在这个案例中,

法律的审判和仲裁解决了纠纷,重建了邻里间的和谐。

案例二:网络诈骗与法治

描述:某个市民接到一条陌生电话,声称他的银行账户存在风险,

并得到了他的个人信息。接下来,他的银行账户被盗刷,造成了重大

财产损失。

法治运作:网络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犯罪分子涉嫌侵犯他人财产权益。受害者可以报警并将案件交给警方处理。

效果:法治的介入可以追踪犯罪的痕迹,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并惩罚犯罪分子。在这个案例中,犯罪分子经过警方的调查和侦查,最终被绳之以法,保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劳动合同纠纷与法治

描述:某员工因合同纠纷与雇主发生矛盾,导致解雇并拖欠工资。员工选择寻求法律援助,为自己的权益争取公正。

法治运作:劳动合同纠纷属于劳动法的范畴,根据《劳动法》,雇主应该履行合同义务并支付员工工资。员工可以向劳动局投诉,并通过法律手段守护自己的权益。

效果:法律的介入可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并维护社会公平。在这个案例中,员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了赔偿,并获得了应有的尊重。

结论: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法律的存在和规范的执行使社会秩序得到维护,人们的权益得到保障。只有通过法治,我们才能实现公平正义,确保每个人的生活都在法律的保护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加强法律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法治教案法律与生活相关案例分析

法治教案法律与生活相关案例分析法治教案:法律与生活相关案例分析 引言: 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基石,它关乎每个人的生活。通过法治教案,我 们可以深入了解法律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理解法律规则对于维护 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与生活相关的法 律案例,来展示法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实际效果。 案例一:邻里纠纷与法治 描述:在某小区中得家庭因为树木的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导致 邻里关系恶化。最终,其中一方报警,请求相关法律部门介入。 法治运作:树木纠纷属于民事纠纷的范畴,根据《合同法》,小区 内的树木管理责任应由物业公司承担。预先规定的规则和法规的存在,可以为双方提供一个公平的解决纠纷的平台。 效果:法律的介入可以帮助纠正错误并解决争议。在这个案例中, 法律的审判和仲裁解决了纠纷,重建了邻里间的和谐。 案例二:网络诈骗与法治 描述:某个市民接到一条陌生电话,声称他的银行账户存在风险, 并得到了他的个人信息。接下来,他的银行账户被盗刷,造成了重大 财产损失。

法治运作:网络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犯罪分子涉嫌侵犯他人财产权益。受害者可以报警并将案件交给警方处理。 效果:法治的介入可以追踪犯罪的痕迹,保护受害人的权益,并惩罚犯罪分子。在这个案例中,犯罪分子经过警方的调查和侦查,最终被绳之以法,保护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劳动合同纠纷与法治 描述:某员工因合同纠纷与雇主发生矛盾,导致解雇并拖欠工资。员工选择寻求法律援助,为自己的权益争取公正。 法治运作:劳动合同纠纷属于劳动法的范畴,根据《劳动法》,雇主应该履行合同义务并支付员工工资。员工可以向劳动局投诉,并通过法律手段守护自己的权益。 效果:法律的介入可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并维护社会公平。在这个案例中,员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了赔偿,并获得了应有的尊重。 结论: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法律的存在和规范的执行使社会秩序得到维护,人们的权益得到保障。只有通过法治,我们才能实现公平正义,确保每个人的生活都在法律的保护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加强法律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高中政治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教案:解析三大诉讼 Word版含解析

第二框解析三大诉讼 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 1.描述与分类:理解诉讼、诉讼法的含 义;理解诉讼的分类。 2.解析与论证:明确诉讼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中的地位。 3.预测与选择:正确运用诉讼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辨析与评价:掌握诉讼三大类型的主要差异。1.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掌握诉讼、诉讼法的科学内涵。 2.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全面掌握我国的诉讼法,熟知诉讼法的基本要求。3.公共参与:借助于具体事例,掌握诉讼的特点和类型。 议题一| 诉讼及其特点 小张的老公王先生在婚后搞婚外恋,造成双方感情破裂,于是小张和王先生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夫妻共有的一处房产和一辆家用轿车归小张所有,女儿亦随其生活,王先生“净身出户”,并按月给付抚养费800元。小张与王先生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五个月之后,小张发现王先生离婚前隐匿了夫妻共同财产,于是起诉至法院要求撤销离婚协议,重新分割财产。 探究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怎样理解诉讼的终局性? 提示: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探究2(辨析与评价·法治意识)法院会支持小张的诉讼吗? 提示:法院会支持小张的诉讼。我国婚姻法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当事人达成了财产分割协议,可以在离婚后1年内申请撤销财产分割协议,对全部财产重新进行分割。 1.诉讼 (1)含义: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

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2)地位: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3)特点: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 2.诉讼法: (1)含义: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 (2)我国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全面理解诉讼的特点 内涵 公权性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程序性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终局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程序法是规定程序性权利、义务的法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均属于程序法,刑法和民法都属于实体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是诉讼程序法,所以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乃至相同之处,如都要规定法院审理案件的方式、方法,规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等等。但是,由于刑事诉讼法是规定处理犯罪案件的程序法,民事诉讼法是规定处理民事案件即民事权利、义务纠纷案件的程序法,行政诉讼法是规定处理行政争议案件的程序法,所以它们之间也存在许多差异。比如,只有刑事诉讼法才规定有侦查程序、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程序及死刑复核程序等。 [典例]下列关于诉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诉讼与调解、仲裁、行政复议一样,都是解决纠纷的方式 B.诉讼又称“打官司”,是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最后途径 C.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三种 D.诉讼旨在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5.2薪火相传有继承(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

5.2薪火相传有继承(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 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作业(统编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薪火相传的概念及其在法律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2. 掌握新时代律师、法官、检察官的职责与使命; 3. 分析现实案例,加深对法律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理解; 4.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维护社会公正与法制秩序。 二、教学内容: 1. 薪火相传的概念及法律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2. 律师、法官、检察官的职责和使命; 3. 现实案例分析与职业道德教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绘声绘色地讲解《论语》中的“三人行”,引出薪火相传的概念。再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薪火相传的具体体现以及在法律领域的重要地位。 2.讲解:介绍律师、法官、检察官三个职业的职责和使命,探究他们从业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3.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如“李洪志案”、“高晓鹏案”等法律案例,探究其中的法律问题和相关职业人员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法律界的公平和公正。

4.讨论:教师进行现场问答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职责、义务、职业道德等概念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就今后如何担当法律角色 进行探讨。 5.总结:教师对本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给出学习 建议,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环境中去。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法律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2. 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具体理解职业道德规范,加深学生对职 业责任的认识。 3. 小组讨论和现场问答,帮助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激发学生思 维的活跃度。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讨论表现、案例分析的质量等方面,评价学生对 重要内容的把握程度。 2.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考查、现实案例分析的小测验,评价学生 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 运用情况。 六、课后作业: 1.阅读新学习法律知识,包括新法律或有关案例,理解职业道 德规范; 2.撰写一篇思考稿,发表个人针对现行法律制度和职业职责义 务的看法和建议。 七、教学建议:

《法律与生活》实践教案

《法律与生活》实践教案 一、引言 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我们设计了《法律与生活》实践教案,旨在将法律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遵守法律法规; 2.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深他们对法治社会的认知;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理性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 4. 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法律公民。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1. 法律与个人权益保障 a.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个人权益的法律保护;

b.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常见的侵权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 方案的提出。 2. 法律与家庭关系 a. 分析婚姻法和家庭法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家庭 关系的调整作用; b.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处理家庭纠纷时的法律程 序和解决方案。 3. 法律与网络安全 a. 介绍网络法律法规,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b. 进行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4. 法律与劳动权益保护 a. 解读劳动法相关条款,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b. 分析劳动争议案例,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辩论。 5. 法律与社会公共利益

a. 介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 b. 进行环境保护实地考察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 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评估; 2. 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小组项目报告,以检验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定期进行课程反馈,包括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和方式的评价,以及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五、实践活动 1. 参观法庭和法律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2. 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际案例和法律经验; 3. 角色扮演和模拟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应用法律知识和解决问题。

高中政治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教案 保障各类物权 Word版含解析

第一框保障各类物权 学习任 务核心素养 1.描述与分类: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类型。 2.解析与论证:动产与不动产所有权取得方式的不同。 3.预测与选择:明确不同担保方式的特点,知道担保合同不能履行的影响。4.辨析与评价:建筑用地使用权与商品房所有权的关系。1.政治认同:保护财产权,激发经济活力。 2.科学精神:尊重他物权,创造社会财富。 3.法治意识:明确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4.公共参与:为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立法建言献策。 议题一| 定分止争——所有权 2019年7月,妻子陶某背着丈夫李某,借用哥哥陶某某的名义在市区买了一栋房子,房产证写的是哥哥陶某某的名字。没想到一年后哥嫂闹离婚,陶某的嫂子竟然要分割这栋房子。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2020年8月1日,陶某诉至法院。 探究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房产所有权的取得的决定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陶某付了款却失去了房产的所有权? 提示:房产所有权的取得不是取决于购买和房款的支付,而是取决于依法进行房产登记。房产证写的是陶某某的名字,就意味着陶某某取得所有权。 探究2(预测与选择·法治意识)陶某最终能否阻止其嫂子分割房产的要求? 提示:房产登记在哥哥陶某某名下,在法律上哥哥陶某某是该房子的所有权人;由于该房产在陶某某婚姻存续期间取得,在法律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陶某的嫂子有权参与分割。

1.财产制度与财产权 (1)财产制度 ①作用: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财产关系。 ②地位: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制度。 (2)财产权 ①含义: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能够给民事主体带来经济收益的权利。 ②范围:包括所有权、他物权。 ③意义:有利于确定财产归属,并以此促进财产的流通使用。保护财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国家通过不断完善财产制度,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的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 [想一想] 怎样理解保护财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提示:一方面,财产是各种形式的劳动所得;另一方面,只有投资资本获得保护,劳动者的价值和权益才有保障。如果财产权不能获得有效保障,人们便失去投资和劳动的积极性,经济社会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清晰的产权是市场交换的前提,也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缺乏有力的财产权保护,其后果是经济纠纷、扯皮,市场主体自然就缺乏安全感,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参与交易的积极性也受影响,市场繁荣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2.所有权 (1)含义: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分类:国家所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 (3)取得方式 ①不动产: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对于房屋等不动产,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外,必须到不动产登记机构办理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法律规定在一些特殊情形中,不动产所有权取得可以不经登记而发生效力。

必修2《法律与生活》2.2 尊重知识产权 教案

讲授新课(1)含义:是权利人依法就作品、发明创造等智力成 果或者商标、地理标志等工商业标记享有的专有性 权利。 (2)内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3)意义: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全社会 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通过体制机制 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法律机制。 议题一:保护创作——著作权 情境创设:《歌手》的舞台上,赵雷在演唱《月亮 粑粑》时,在曲子里加入了歌曲《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作曲家李海鹰老师发现后,也 在微博上控诉了节目组的侵权行为。 不仅如此,他还把湖南卫视和芒果tv告上了法 庭索赔50万,他认为节目组侵害了他的署名权、 修改权、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等著作 权。 思考1:《歌手》节目组侵犯了什么权利?我们在 校园歌手比赛中唱歌也侵权吗?思考回答问题 权。 创设情境,得出

②著作权属于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保护期是作品发表后50年,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法律不再保护。 (3)保护期届满:该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法律保护。 议题二:激励创新——专利权 呈现视频 发明人取得专利,是以公开其发明内容为条件,换取国家在限定时间内给予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其他人即使独立作出了相同的发明,也不得实施该发明,否则构成侵权; 发明人如果选择以商业秘密方式来保护其发明,则只要该发明保密得当,就可以一直受到保护。但是,一旦他人独立作出相同的发明或者以正当方式获得该技术信息,则他人可以实施该发明,不构成侵权。 总结:结合课本,思 考回答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2023高中人教版法律与生活实践教案

2023高中人教版法律与生活实践教案 一、引言 2023年高中人教版法律与生活实践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提升自我保护能力。通过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生活实践案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与行为准则。 二、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 1. 学习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 2. 了解主要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民法等,并能正确运用; 3. 分析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 强化法治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法律的定义及其作用 - 法律的基本原则:平等、公正、公开、诚信、公共利益优先等 2. 主要的法律法规介绍

- 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权利 - 刑法的主要内容与罪名分类 - 民法的基本原则与民事责任 3. 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案例分析 - 刑事案例:盗窃、故意伤害等 - 民事案例:合同纠纷、侵权责任等 - 行政案例:行政执法、行政诉讼等 4. 培养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 法律意识的内涵与重要性 - 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 法律服务资源的利用与法律援助 四、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具体应用; 3. 讨论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

1. 引入: 通过展示法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法律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概念阐释: 简要介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基本原则。 3. 法律法规学习: 分别介绍宪法、刑法、民法等主要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与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 案例分析: 选择具体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 讨论互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共同思考和解决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6.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 1.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高中政治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教案: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Word版含解析

第二框严格遵守诉讼程序 学习任 务核心素养 1.描述与分类:了解诉讼程序,分清审理的四个阶段。 2.解析与论证:明确起诉、审理两个程序在诉讼过程中的地位。 3.预测与选择:掌握严格遵守诉讼程序的具体要求。 4.辨析与评价:结合司法制度改革,理解严格遵守诉讼程序的新要求。1.科学精神:通过学习,知道起诉及法院受理诉讼的条件和程序。2.法治意识:通过合作探究,明确诉讼的基本程序,严格遵守诉讼程序的具体要求。 3.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提高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能力。 议题一| 起诉与应诉 王先生系浙江温州人,长期以来从事服装生意,买卖做得很红火。2018年7月,王先生从广东东莞的客商那里订购了20万元的货,双方约定先付10万元,其他货款在货到3个月后付清。但王先生付款10万元之后,对方一直没有发货,在多次催要未果的情况下,2019年12月王先生决定起诉广东客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探究1(辨析与评价·科学精神)本案属于什么性质的诉讼? 提示:本案属于民事诉讼案件。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因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离婚、继承以及侵权等纠纷提起的诉讼都属于这一范围。本案涉及双方的债务问题,因此属于民事诉讼案件。 探究2(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本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 提示:本案应由广东东莞的法院管辖。 1.起诉 (1)含义:俗称“告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所享有或依法由

自己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争议,或者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人民法院予以审判。 (2)原则: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3)地位:是诉讼程序的第一步。 (4)管辖:我国的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此外还设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和金融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系统内部有明确的管辖分工,确保案件获得公正、及时审判。 [判一判] (1)三大诉讼的管辖原则是一样的。(×) (2)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3)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必须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2.立案 (1)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登记立案。 (2)立案登记后,诉讼即告开始,起诉的一方称为原告,被诉的一方称为被告,诉讼进入第一审程序。 3.应诉 (1)人民法院登记立案后,要将原告提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状,再由人民法院把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 (2)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 正确理解管辖 (1)法院的级别划分。我国的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级,此外还设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和金融法院等专门法院。 (2)含义: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权限和分工。 (3)分类:级别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权限和分工。地域管辖是指不同地区的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权限和分工。

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案例分析

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学生法治意 识的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成为了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六年级作为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地培 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案例, 探讨在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案例分析:小明发现垃圾场非法倾倒问题 故事背景: 小明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经常经过一片垃圾场上学。有一天,他发现垃圾场里有人非法倾倒垃圾,并开始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小明内心非常愤怒,他决定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行动步骤一:了解法律法规 小明意识到,他必须先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他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他可以通过查询法律法规的途径了 解相关知识。小明上网查找了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到非法倾倒垃圾是 违法行为,违法者将受到法律制裁。 行动步骤二:收集证据 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小明知道他需要收集一些证据来证明垃 圾场的非法倾倒行为。他带着相机去了垃圾场,拍摄了照片作为证据。此外,他也找到了一些目击者并取得他们的证词。

行动步骤三:举报与求助 小明决定利用举报和求助的方式,将这个问题反映给有关部门。他 首先写了一封信给环保部门,详细描述了垃圾场的违法行为,并附上 了他收集到的证据。接着,他请教了他的班主任和校长,他们给了他 一些建议,并表示会全力支持他。 行动步骤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小明还决定参与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加深对法治意识的理 解和实践。他参加了城市环境保护义工活动,并与其他志愿者一同清 理了垃圾场。在活动中,他向其他人讲述了他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 关注和参与。 成果与反思: 小明的行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环保部门对垃圾场展开了调查,并最终将非法倾倒垃圾的违法者绳之以法。小明的故事也在校内外传 播开来,更多的学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行动起来。回顾整个过程, 小明认识到培养法治意识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 努力。 结论: 以上案例展示了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 过程。通过了解法律法规、收集证据、举报与求助以及参与社会实践 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法律意识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法律意识教学案例 分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来教授法律意识。 案例一:小明捡到了一张掉落的钱包 小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在上学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钱包里有一些现金和一些重要的证件。小明在犹豫了一下后决定将钱包交给学校办公室,并如实告诉老师自己捡到了一个钱包。老师很赞赏小明的行为,并与他一起将钱包交给了失主。 这个案例可以用来教授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价值观,并引导他们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通过讨论案例,可以引导学生从法律意识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要将捡到的钱包交给相关部门?如何保护失主的权益?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法规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拾金不昧是一种受法律保护的行为,也是法律意识的表现之一。 案例二:小华遭受同学的欺凌 小华是班级里的一个学生,他经常受到一些同学的欺负和歧视。其中一次,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公开侮辱小华,并对他进行歧视。小华感

到非常委屈和沮丧,但他没有轻易地回击对方,而是选择向老师和家 长寻求帮助。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被欺负时应该怎么做,并培养学 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小华选择了告诉老师 和家长?告诉老师和家长的做法有没有帮助?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了解 校园欺凌的定义和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知道如何在遇到欺凌时保护 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维护班级的和谐氛围。 案例三:小林在网络上遇到了不良信息 小林是一个热爱网络的小学生,他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在网络上浏 览各种信息。有一次,小林在浏览过程中无意间看到了一些不良信息,包括暴力、色情等内容。小林感到困惑和不安,他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这些信息。 这个案例可以用来教授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和保护自己的法律意识。 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如何应对遇到不良信息的情况,教导他们正确的 点击举报按钮或向家长、老师寻求帮助。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导,让 学生了解到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了解到未成年人在网络中应该 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接触不良信息的危害。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从小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提升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让他们在思考和讨论中逐渐形成对法律意

小学六年级下册2024—2024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2024—2024道德与法治 期末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 复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概念 - 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积极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单元一:法律与生活 1. 复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2. 复法律的来源和层级 3. 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 4. 分析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单元二:国家法律与地方俗 1. 复国家法律与地方俗的关系 2. 对比国家法律和地方俗的特点和优劣 3. 探讨如何遵守国家法律和尊重地方俗

单元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 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 强调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联性 3. 分析公民权利和义务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单元四:法律与公平 1. 复法律与公平的关系 2. 探讨法律在维护公平和正义方面的作用 3. 分析法律对社会公平的重要影响 教学方法 -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对重点知识和概念进行复和强化-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法律和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和公平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

- 课堂练:布置课堂练,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 个人作业:布置个人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小组项目:安排小组项目,让学生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 - 教材: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 案例材料:真实案例或虚拟案例,用于案例分析活动 以上是小学六年级下册2024—2024道德与法治期末复教案的概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复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法律与生活教案

人教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法律与生活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法律与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掌握我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的层级结构; 3. 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提高对法律的意识和法律素养; 4.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 一、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1.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它保证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公平公正的生活环境。 2. 法律对我们的重要性 法律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 二、我国的法律制度和层级结构 1. 我国的法律体系

我国的法律体系分为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等。 2. 法律的层级结构 法律按照层级结构依次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三、常见的法律知识 1. 法治与人治 法治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人治是以个人的意志和权力来决定事物。 2. 法律保护的对象 法律保护的是公民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知识产权等。 3. 法律的适用和遵守 法律是针对全社会的,每个人都要遵守法律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社会公德与法律道德的关系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成员应该遵循的公共道德准则,而法律道德是通过法律制定和强制实施来保障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讲授 1. 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保护。 2. 我国的法律制度和层级结构 列举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层级结构,并解释每个层级的作用和关系。 三、讨论与互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然后展开整 体讨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四、归纳总结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归纳总结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我国法 律制度的层级结构。 五、拓展延伸 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和疑惑,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法律 知识和案例。 教学要点与难点:

法治教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

法治教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 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他们具备 正确的法律知识和判断力。在法治教育中,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教 学策略,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 一、案例分析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是一种基于实例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和情境,帮助 学生理解和应用抽象的法律原则和概念。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1. 引发学生兴趣:案例是真实的、生动的,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 好奇心,增加互动和参与度。 2. 提高学习效果:案例分析是一种启发式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思考 和探索,促进深层次的理解和记忆。 3. 增强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加深对法律概念的理解。 4. 培养批判性思维: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 们思考案件的各种可能性和细节。 二、如何进行法治教案案例分析

法治教案的案例分析应该具备一定的步骤和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案例,并从中获取法律知识。 1. 选择恰当的案例: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现实性和具体性,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同时涉及到重要的法律知识点。 2. 引导学生了解背景信息:学生需要了解案例中的相关背景信息,包括人物、时间、地点、行为等。 3. 提问引导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和法律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4. 分析法律原则和概念:学生应该通过案例分析,找出其中涉及到的法律原则和概念,理解其意义和适用范围。 5. 讨论案例结果和可能性: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就案例的结果和各种可能性进行思考和探讨。 6. 总结法律知识和经验:案例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经验,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三、案例分析的教学案例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案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和培养法治思维。 案例:小明在超市偷了一瓶饮料,被超市保安发现并报警。小明的家长认为超市未给予警告并适当惩处小明,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与生活案例分析

法律与生活案例分析 篇一:法治与生活 篇二:《法律与生活》学习汇报书2 2021—2021—1《法律与生活》学习汇报书 选修班级23 姓名郑晨学号 55013133 (下列表格中填写字数不少于2021字) 学习自我评价表 《法律与生活》回顾与思索之一 项目名称 我印象最深的人和事 马加爵( 1981 年 5 月 4 日— 2021 年 6 月 17 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身高 171.5 厘米,云南高校生化学院 生物技术专业 2021 级同学,户籍地为广西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一队。 1996 年至 1997 年在宾州学校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宾阳中学; 1997 年至 2021 高校生犯罪 案例一 年就读于宾阳中学; 1999 年至 2021 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同学”; 2021

年至 2021 年就 读于云南高校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2021 年 2 月13 日晚杀一人, 2 月 14 日晚杀一人, 2 月 15 日再杀两人后从 昆明火车站出逃。 2021 年 3 月 15 日被公安部列 A 级通缉犯; 2021 年 6 月 17 日被执行死刑。 案例分析: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剧烈、压抑的心情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 格缺陷。马加爵案发生之后,很多___公众,包括一些媒体,对马加爵表现出了怜悯,把其杀人动机归结于他的贫困和受到的“卑视” ,及因此而对___产生的仇恨。案例二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2021 级临床专业的同学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吵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 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

生活需要法律优秀教案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长江:李云彬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 2.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探究点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人民的名义》赵德汉原型:亿元司长魏鹏远视频导入: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平时衣着简朴,经常骑一辆旧自行车上班,丝毫看不出家藏万贯。然而,这样的穷酸是装出来的。他还专门买了套房子放钱,受贿金额最终被认定为2.1亿多元。魏鹏远案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检察机关一次起获赃款现金数额最大的案件。

20xx年10月17日,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魏鹏远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平安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平安法、治安管理处分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平安事故频发。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不仅效劳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新)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全册“案例分析题+探究与分享”汇总(附答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全册“案例分析题+探究与分享”汇总(附答案) 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一、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探究与分享1 民法与每个人的一生密切相关。一个人出生时就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并享有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在他未成年时,监护人保护其人身、财产权利,以使其顺利地生活、学习和成长;成年之后,他具备了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的能力,可以自主地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买卖商品、租赁房屋等,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财产关系;他要结婚、生育,从而形成婚姻家庭关系;在他去世之后,还会发生财产继承关系。 问题: 结合材料,说一说你身边体现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具体事例。【我们是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还有对自己的物品享有财产权等。】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 探究与分享2 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

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问题: 请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①从法律层面讲,小林应该把皮包包括票据和现金归还失主。但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这是失主与拾皮包者的契约。因此,小林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的观点也是合法的。②从道德层面上讲,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拾金不昧是我国传统美德,是我国道德所提倡的。因此,小林认为不收500元钱的观点也是我国道德大力提倡的,是正确的。】 (三)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探究与分享3 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却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且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有人则认为,这种取名方法不带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过于任性,与习惯做法不符,不应提倡。 问题: 结合生活中通常的取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 【生活中通常给孩子取名的方法是孩子随父亲或母亲的姓,再加上名字。这是中国的取名风俗。

专题06 《法律与生活》(解析版)

专题06 《法律与生活》 一、单选题 1.(2023·广东汕头·统考二模)炎炎夏日,你买了一个充电式小风扇,想要在学习时感受丝丝凉意,没想到才吹两次就发生了爆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风扇的生产厂家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利 ②消费者既可以向商家索赔,也可以向风扇生产者索赔 ③风扇的生产厂家依据过错推定,承担侵权责任 ④假若你与商家协商无果,可以依法向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依据题意,你买了一个充电式小风扇,想要在学习时感受丝丝凉意,没想到才吹两次就发生了爆炸,由此可见,风扇的生产厂家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权利;消费者既可以向商家索赔,也可以向风扇生产者索赔,①②符合题意; ③:风扇的生产厂家依据无过错侵权责任,承担侵权责任,③错误; ④:一般民事案件都由基层法院管辖。假若你与商家协商无果,可以依法向商家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3·广东汕头·统考二模)茂名法院创新“一站式”建设,发挥“法治宣传、诉前化解、便捷诉讼、以案释法”四大功能,将司法惠民服务延伸到老百姓家门口。推行“中心(巡回审判点)+巡回审判车+移动科技法庭”三位一体巡回审判模式,实现调解与诉讼无缝对接,同时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惠民方式从线下向智能化升级。司法惠民有利于() ①形成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纷靠法的社会氛围 ②破解司法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③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④让登记立案成为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茂名法院创新“一站式”建设,将司法惠民服务延伸到老百姓家门口。实现调解与诉讼无缝对接,同时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可见司法惠民有利于形成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纷靠法的社会氛围,破解司法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①②符合题意。 ③:司法惠民并不属于制度保障,③错误。 ④:开庭审理是诉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