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心中有数上职场(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

7.2心中有数上职场(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政

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作业(统编版)课程名称:心中有数上职场

适用年级:高二

教材版本: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统编版

课程目标:

1.了解职场中的常见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掌握一定的应对方法。

2.提高职场中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了解自我权益保护和维权的途径。

3.培养学生的职场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职场中应对各种情况的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职场中的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

1.职场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职场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3.如何应对职场中的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

第二部分:职场中的常见情况解决方案

1.如何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

2.如何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3.如何掌握职场礼仪和沟通技巧

课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时长

第一部分

职场中的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

1.讲解职场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讲解职场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3.策划案例分析,讨论应对职场中的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的方法

授课、个案分析和讨论

2课时

第二部分

职场中的常见情况解决方案

1.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2.工作中的挑战与压力应对

3.职场礼仪与沟通技巧

案例研讨、演讲、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

2课时

总课时

4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职场中的常见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掌握一定的应对方法。

2.提高职场中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了解自我权益保护和维权的途径。

3.培养学生的职场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职场中应对各种情况的解决方案。

教学手段:

案例研讨、演讲、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

教学评价:

1.每节课结束时,采用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进行课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在每学期末,采用期中/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作业安排:

1.考察学生对于法律和安全问题的了解,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法律和安全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讨论。

2.让学生针对自己关注的职场问题进行调研,撰写关于职场问题的论文或述评。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职场经验,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职场心得和疑问。

7.2心中有数上职场(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

7.2心中有数上职场(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政 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作业(统编版)课程名称:心中有数上职场 适用年级:高二 教材版本: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统编版 课程目标: 1.了解职场中的常见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掌握一定的应对方法。 2.提高职场中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了解自我权益保护和维权的途径。 3.培养学生的职场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职场中应对各种情况的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职场中的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 1.职场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职场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3.如何应对职场中的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 第二部分:职场中的常见情况解决方案 1.如何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 2.如何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 3.如何掌握职场礼仪和沟通技巧

课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时长 第一部分 职场中的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 1.讲解职场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讲解职场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3.策划案例分析,讨论应对职场中的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的方法 授课、个案分析和讨论 2课时 第二部分 职场中的常见情况解决方案 1.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2.工作中的挑战与压力应对 3.职场礼仪与沟通技巧 案例研讨、演讲、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 2课时 总课时 4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职场中的常见法律问题和安全问题,掌握一定的应对方法。 2.提高职场中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了解自我权益保护和维权的途径。 3.培养学生的职场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掌握职场中应对各种情况的解决方案。 教学手段: 案例研讨、演讲、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 教学评价: 1.每节课结束时,采用小组讨论或问答方式进行课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在每学期末,采用期中/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作业安排: 1.考察学生对于法律和安全问题的了解,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法律和安全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讨论。 2.让学生针对自己关注的职场问题进行调研,撰写关于职场问题的论文或述评。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职场经验,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职场心得和疑问。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2单元·探究与分享·答案

高二政治·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 第二单元(第5-6课)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材料答案及解读 5.1 P42“探究与分享 ◆上述情形中家长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案例一:父母拒绝赔偿的理由无法成立。原因有以下两点。 (1)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 (2)民法典第一千ー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父母必须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未成年子女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该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本案中学校也有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案例二:小芙的父亲拒绝支付抚养费的理由无法成立。原因如下。 父母离婚并不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父母作为监护人理应支付抚养费,不因探望权等而发生变化。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的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的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P43“相关链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体系结构 材料通过介绍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体系结构,帮助学生了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民法典是调整家庭成员关系的基本法律的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婚姻家庭法律、法规。(1)家庭关系在民法上被称作婚姻家庭关系或亲属关系,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或亲属关系的民法规范被称作婚姻家庭法或亲属法,属于身份法。婚姻家庭法或亲属法规范的婚姻家庭关系是基于两性关系、血缘关系和扶养关系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血缘关系也包括法律拟制血缘关系,法律拟制血缘关系是家庭生活中自然血缘关系的必要补充。 (2)我国的婚姻家庭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婚姻家庭立法作为规范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涉及家家户户的利益。为进一步弘扬夫妻互敬、孝老爱亲、家庭和睦的中华传统美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婚姻家庭关系和谐稳定,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以婚姻法和收养法为基础,在坚持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ー妻,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修改了部分规定,并增加了一些新规定。 (3)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共五章七十九条,分为一般规定、结婚、家庭关系、离婚、收养。其中第三章“家庭关系”分两节。第一节为“夫妻关系”,对夫妻地位,夫妻的姓名权、人身自由,相互扶养义务,日常家事代理权,相互遗产继承权以及夫妻共同财产与个人财产等作了规定。第二节为“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非婚生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亲子关系异议之诉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兄弟姐妹间的扶养义务等作了规定。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条文和法律制定过程中的相关讨论,引导学生明确民法典等法律为处理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提供了准则,帮助学生理解婚姻家庭制度。

5.2薪火相传有继承(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

5.2薪火相传有继承(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 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作业(统编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薪火相传的概念及其在法律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2. 掌握新时代律师、法官、检察官的职责与使命; 3. 分析现实案例,加深对法律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理解; 4.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维护社会公正与法制秩序。 二、教学内容: 1. 薪火相传的概念及法律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2. 律师、法官、检察官的职责和使命; 3. 现实案例分析与职业道德教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绘声绘色地讲解《论语》中的“三人行”,引出薪火相传的概念。再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薪火相传的具体体现以及在法律领域的重要地位。 2.讲解:介绍律师、法官、检察官三个职业的职责和使命,探究他们从业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3.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诸如“李洪志案”、“高晓鹏案”等法律案例,探究其中的法律问题和相关职业人员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法律界的公平和公正。

4.讨论:教师进行现场问答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职责、义务、职业道德等概念的了解,并引导学生就今后如何担当法律角色 进行探讨。 5.总结:教师对本堂课的重要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给出学习 建议,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环境中去。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法律知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2. 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具体理解职业道德规范,加深学生对职 业责任的认识。 3. 小组讨论和现场问答,帮助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激发学生思 维的活跃度。 五、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讨论表现、案例分析的质量等方面,评价学生对 重要内容的把握程度。 2.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考查、现实案例分析的小测验,评价学生 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价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 运用情况。 六、课后作业: 1.阅读新学习法律知识,包括新法律或有关案例,理解职业道 德规范; 2.撰写一篇思考稿,发表个人针对现行法律制度和职业职责义 务的看法和建议。 七、教学建议:

9.1认识调解与仲裁(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

9.1认识调解与仲裁(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政 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作业(统编版)教学目标: 1. 了解调解与仲裁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区分调解和仲裁的区别和联系; 3. 了解调解和仲裁在法律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1. 了解调解和仲裁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区分调解和仲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调解和仲裁在法律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小组讨论,讨论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遇到过一些矛盾冲突,如何解决? 二、知识讲解(30分钟) 1.讲解调解的概念和特点; 2.讲解仲裁的概念和特点; 3.区分调解和仲裁的区别和联系。

三、案例分析(1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调解和仲裁在解决纠纷时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效果。 四、互动讨论(10分钟) 1.分组进行讨论,讨论一下,在实际应用中,调解和仲裁比起诉有什么优势; 2.各个小组对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并进行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从媒体上收集一些相关的案例,总结调解和仲裁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互动式教学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调解和仲裁的概念、特点和运作方式,并且能够理解调解和仲裁在法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思维开放,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此外,教师还布置了一篇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调解和仲裁的理解。整个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调解和仲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3.2有约必守,有约必责(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

3.2有约必守,有约必责(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 政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作业(统编版)教学目标: 1.理解“有约必守,有约必责”的意义和作用,了解专业术语“契约”,掌握与契约相关的法律知识。 2.掌握合法契约的基本要件及其缺陷,了解契约的种类和违约 的应对措施。 3.了解契约的重要性和规范性,在生活中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板书教学主题————“有约必守,有约必责”,询问学生 对此的理解。 2.通过生活实例或法律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契约的重要性。 二、讲解 1.讲解契约的含义、重要性和种类,并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契约。 2.讲解合法契约的基本要件和契约缺陷的种类及法律后果。 三、实例分析 1.以生活案例为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合法契约的各种要素。 2.分析合法契约的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 契约的实际作用。 四、练习测试

1.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根据个人理解和知识储备,写出针对该案例应对的契约。 2.提出契约的缺陷,让学生在保证权益的同时,加强对契约内容的了解和审慎。 五、总结与归纳 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基本要点和实际作用。 2.思考一些细节问题和法律决策在契约制定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 1.针对上述讲解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写出对于该案例的一份合法契约。 2.收集生活中契约案例,并分析契约缺陷及其后果。 教学重点: 1.把握合法契约的基本要件及其注意事项,能够写出规范合法的契约。 2.了解契约的种类及其实际作用,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强权益保障。 教学难点: 1.各种契约概念的深入理解,了解契约的细节要素。 2.结合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人生经验的积累。 教学评价方法: 1.教学和学生互动,比较发散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意见。 2.针对练习测试题,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搜集学习效果。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8课第1框法治国家课后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法治国家 (建议用时:40分钟) 知识点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句话强调( ) A.立法的重要性B.执法的重要性 C.司法的重要性D.守法的重要性 A[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2.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根据《宪法》规定,对于“宪法法律至上〞中“法律〞的理解,如下选项正确的答案是( ) A.是指具有法的一般特征的规X性文件 B.是指全国人大制定的根本法律 C.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是指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当宪法和法律连在一起使用时,“法律〞通常指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D 符合题意。]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这要求我们( ) A.坚持宪法至上原如此B.坚持良法善治 C.立法工作与时俱进D.坚持某某立法 A[材料强调了宪法至上,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与良法善治、与时俱进、法律的制定过程,排除B、C、D。] 4.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如此,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这是因为( )

①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②法律是通过某某程序制定出来的③法律符合每一位公民的利益④法律表现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D[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如此,所以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①是题干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与题意不符;在我国,法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并不符合每一位公民的利益,③错误;法律是通过某某程序制定出来的,表现了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②④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建设法治国家 5.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某某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前提是( ) 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D.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 A[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广阔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展,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某某的法治化、制度化。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A符合题意。] 6.某镇政府在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土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镇政府对原告作出合理的赔偿。如下不符合这一事实的说法是( ) A.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 B.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C.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 D.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人民法院监视

7.2 心中有数上职场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教学设计(教案) 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二框:心中有数上职场 主备教师:白斗发 一、教材内容及解析 1.教材内容 第一目是明明白白工作即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目是清清楚楚维权即发生劳动争议应该如何解决。 2.内容解析 第一框学生已经知道了确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已经知道了部分知识点,根据课程要求,通过学习,本框将帮助学生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由于学生最后都将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所以本框内容针对性和适用性都很强,教学重点是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难点是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利,最终能够引导学生提高政治认同、树立法治意识,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 二、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2)掌握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3)树立维权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2.目标解析 1.劳动者付出脑力和体力,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作为劳动者要清楚自己享有的权利,同时也要遵守规章制度,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2.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一是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二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三是可以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 三、问题诊断分析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的自觉性较弱,自主学习能力差,难以把握重难点等,可能很难区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可能遇到的障碍主要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产生这一障碍的原因是学生在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想法,而且这一知识点离同学们的生活较远,要解决这一障碍,要求教师从同学们生活中举例子进行讲解与说明。 四、教学条件支持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有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 五、教学过程

7.2 心中有数上职场(备教案)-【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

7.2 心中有数上职场(备教案)-【上好课】2021-2022学 年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2)教学目标: 1.了解职场中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职场中的沟通技巧和决策能力; 3.能够有效地管理和解决职场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职场中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 2.职场中的沟通技巧和决策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解决职场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 1.引导式讲授; 2.案例分析式教学; 3.小组讨论式教学。 教学步骤: 第一步热身(5分钟) 学生集体谈论一下自己所认为的职场中最需要掌握的能力是什么,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心中有数上职场。 第二步正文(40分钟) 1.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20分钟)

首先,讲解职场中必备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如自信、稳定、诚信、责任心、独立思考能力等,其中重点讲解诚信和责任心的含 义和在职场中的应用。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职场中的不良现象,引 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对职场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让学生说出应 对这些现象要具备的道德观念和行动。 2.沟通技巧和决策能力(20分钟) 其次,讲解职场中的沟通技巧和决策能力,比如要善于倾听、 表达和交流;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和语言;要有较强的协调和决策能力,等等。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些职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 中的沟通技巧和决策能力,让学生感悟到在职场中沟通和决策的重 要性。 第三步教学实践(40分钟) 1.案例分析式教学(20分钟) 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学生自选或老师提供一些职场案例,让学 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职场中要掌握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 沟通技巧、决策能力等要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每个小组从 自己的角度出发,以小组形式讲解整理后的案例和解决建议。 2.小组讨论式教学(20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职场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在职场中如何应 对问题并达到职业发展的目标。 第四步总结归纳(5分钟) 最后,请学生将这个课程中值得学习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找出 自己还需要提高的能力并提出未来的学习计划。 教学评价: 1.期中学生对各项能力的掌握情况;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二框心中有数上职澄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第二框心中有数上职场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图漫画反映出国家依法保护劳动者( ) A.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C.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D.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漫画《心酸的背后》侵犯了劳动者哪项权利?( ) 心酸的背后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D.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3.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从经济学角度看( ) ①这是当前缓解我国劳动力资源缺乏的举措②这体现了我国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统一③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权④这是市场经济平等性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在疫情防控期间,浙江省很多企业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保障设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和工作场所安全,落实职工隔离期和医疗期的工资待遇。企业采取这些措施,意在( ) ①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权益②承担社会责任,塑造良好形象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恢复生产能力④推进复工复产,增加就业岗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劳动者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下列属于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是( ) A.提高职业技能 B.完成劳动任务 C.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D.遵守劳动纪律 6.M省加强了劳动合同管理,全面实行用工实名制,特别提出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企业必须与农民工先签订载明必备条款的建设领域农民工劳动合同后,再进场施工。上述规定( ) ①能够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保证②强化了劳动者法律意识,以合法方式维权③能够提高用人单位的责任意识,规范劳动关系④旨在消除劳动侵权现象,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小王在劳动中受伤,与本企业就经济赔偿问题发生争议。小王解决争议的法定必经程序是( ) A.通过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B.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政治与法治

一、教材内容分析 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与前两个单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目标 1.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描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坚持的原则。 3.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描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坚持的原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该学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些内容,且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在理论学习和活动探究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故而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而且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和政治制度都具有了一定的认同感。基于以上学生的情况,在本框内容的教学上,可以记性理论较强的阐述和设置一定的活动探究环节,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我国权力机关的情感认同。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难点1.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五、教学方法 1.充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置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 2.通过直观演示、设疑诱导、合作探究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3.讲授法、小组合作、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 间 导课播 放 视 频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科认知: 帮助学生初 步了解人代 会性质,人 大性质、职 能、地位、 常设机关; 3 分 钟

树立法律意识 新课讲授引 导 学 生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知识点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原因: (1)______是治国之重器,_____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建设。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是建设_________法治体系、建设社 会主义______。 知识点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 (1)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_____的保证。 (2)要求:必须坚持党_______、保证执法、______司法、带头______,把依法治国与________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________。 2.坚持_______________。 (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_____和_______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______政治制度。 (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_____________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________________。 (1)原因:_______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_____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_______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_________、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凭借形式以言代法、以权正法、徇私枉法。 4.坚持依法治国与___________相结合。 (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发挥作用。 (2)要求: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______,大力弘扬_____________,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______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______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______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 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一、课标要求 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理解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解释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熟悉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式。 二、必备知识 (一)法律守护劳动者 1.法律对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保障 (1)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2)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3)为了实现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我国制定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代表的一系列劳动法律、法规。这些劳动法律、法规为公民的合法劳动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有助于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2.劳动法与劳动者 (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关系。 (2)劳动者 ①含义:劳动者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人。 ②条件:劳动者应当达到法定就业年龄,除特殊情况外,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3.劳动法的原则 (1)首要原则 ①是什么: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意义: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③劳动法就是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应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义务。 (2)劳动者平等竞争的原则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全社会应当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 (3)特殊劳动保护的原则 除对劳动者的权利进行倾斜保护外,劳动法还注重对未成年工、残疾劳动者等特殊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劳动也要签合同 1.劳动合同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2)作用:有了劳动合同,劳动者维权有据,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新教材《法律与生活》配套课件教案作业(统编版)

1.2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人最基础的权利 2.姓名权、肖像权受法律保护 3.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不可侵犯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 2.科学精神:人们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3.法治意识: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4.公共参与: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互联网活动中善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教学重点】各种人身权利的内容与法律保护 【教学难点】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校园欺凌现象。生活中时常有些行为侵犯了我们的人身利益,当我们遭受侵害的时候,我们要更和极维护人身权利。那么人身权利的内容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新课讲授出示目录和题目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议题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探究一: 杨某在参加高二新学期开学典礼时,突然腹部剧痛,晕倒在地。学校紧急将杨某送入医院,医生诊断其是脾脏严重出血,于当晚进行了脾脏切除手术。手术后,杨某才向父母道出一个秘密:自入读该校起,他就经常被某些同学无故殴打。两天前,杨某又一次遭到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的围殴,他忍痛两日终致这危险的一幕。 思考:1.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张某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杨某所在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提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张某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案例中的三人殴打他人导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该赔偿医疗费、护工费、交通费、营养费等相关合理费用等。 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张某三人都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杨某被殴打发生在学校,学校没有尽到管理职责,应该对杨某被殴打致伤的行为承担侵权责任 教师总结:议题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出示题目: 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1.人身权利 (1)重要性: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指公民享有人身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剥夺、限制的权利。 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人格权,如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禁止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人身权利的内容: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配偶权、亲属权、监护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3)人身权利的要求:人们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生命至上导出题目 2.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1)地位: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民法典将这三项权利置于人身权编的前列。 (2)作用: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社会的发展。 (3)要求: ①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020-2022北京高二(下)期末政治汇编:心中有数上职场

2020-2022北京高二(下)期末政治汇编 心中有数上职场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海淀·高二期末)小刘在一家玩具厂工作,“五一”劳动节厂里安排加班,节后没有安排休息。原来说加班期间每天补助100元,但月底发工资时,厂方并未兑现承诺。对此正确的认识是()①玩具厂侵害了小刘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①玩具厂侵害了小刘休息休假的权利 ①小刘应该履行义务,服从玩具厂的管理 ①玩具厂侵害了劳动者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2.(2022·北京丰台·高二期末)阿秀所在的公司经常要求员工加班。一天,公司接了一个大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加班4小时,否则扣发当日工资。坚持几天后,阿秀觉得身体不适,有一天只加班2小时就回家了,月底发工资时发现竟然被扣了一天工资。此事在网上曝光后,网友们展开了热议。下列网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甲:该员工应当接受此处罚,对自己的违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乙:该公司的做法侵犯了该员工的休息休假权、获得劳动报酬权 丙:该公司按规定对员工影响公司正常运行的行为进行处罚无可厚非 丁:该员工可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处理与公司的纠纷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3.(2022·北京石景山·高二期末)下面漫画讽喻了某些用人单位() A.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 B.违背当事人意愿订立劳动合同 C.没有依法保护劳动者个人信息 D.不尊重特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2022·北京大兴·高二期末)某校高二政治学习小组开展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在“探究劳动者维权途径”的环节时,同学们提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A.解决劳动争议可不经过调解、仲裁,由当事人直接提起诉讼

7.2 心中有数上职场(同步检测)(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政治选择性必修2

7.2 心中有数上职场(同步检测)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美容、洗车、出行服务……有媒体调查多家企业时发现,不同类型的所谓的“互联网+”公司,对劳动者管理方式各有不同,有些与劳动者签订合作协议,但几乎无一例外的是,都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对此现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劳动者在维权时将缺乏充分的依据②有利于企业降低用工成本、提高效益 ③互联网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用工制度④企业用工虽灵活但是不符合法律规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M省加强了劳动合同管理,全面实行用工实名制,特别提出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企业必须与进城务工人员先签订载明必备条款的建设领域进城务工人员劳动合同。上述规定() ①能够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保证 ②强化了劳动者法律意识,以合法方式维权 ③能够提高用人单位的责任意识,规范劳动关系 ④旨在消除劳动侵权现象,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典型案例,明确用人单位单方面规定年假不休过期作废违法,应安排劳动者跨年度休假。由此可见() ①申请仲裁是劳动者维权的途径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维权的依据 ③用人单位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权利④政府依法维护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小王是某快递公司的员工,因公司业务量大,每个节假日都要加班。公司提供的小货车是报废后回收的车辆,小王形容自己属于“高危人群”。由此可见,公司侵犯了小王() ①休息休假的权利②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③平等就业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古文《卖油翁》中的卖油翁能使油从钱孔入而钱不湿的原因很简单——“无他,唯手熟耳”。这启示我们,作为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是() A.完成劳动任务 B.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C.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D.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6.M公司单方面将赵某的底薪降低,同时将岗位津贴设置为考核工资,未完成考核则不能足额发放。赵某不同意此做法,M公司便找借口辞退了赵某。赵某要求M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由此可见() ①M公司侵犯了赵某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②赵某可向人民法院诉讼请求支付赔偿金 ③薪资调整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④工资分配应同工同酬,遵循按劳分配原则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1单元·探究与分享·答案

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探究与分享·答案 ◆结合材料,说一说你身边体现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具体事例。 1.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多种多样,并非所有社会关系都由民法调整。民法仅调整民事关系,即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例如,行政机关在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时,会与自然人或法人形成行政法律关系,在这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这种行政法律关系不归民法调整。行政机关从事民事活动,如因购买商品而与公司签订买卖合同,民法要求其必须以机关法人的身份进行,此时机关法人与其他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这种买卖合同关系则由民法调整。 2.民法所调整的民事关系根据权利义务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3.人身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无直接物质利益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人身关系有的与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相关;有的与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相关,如配偶之间的婚姻关系,父母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关系。 4.财产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物质利益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财产关系包括静态的财产支配关系,如所有权关系;还包括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如债权债务关系等。就财产关系所涉及的权利内容而言,财产关系包括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等。 5.民法通过规定基本原则、民事基本制度和具体的民事法律规范,对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予以确认、保护、规制,并赋予民事主体在权利受到侵害时相应的救济方式,以确保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维护民事生活的和谐有序。 ◆◆◆◆◆【案例分析】 11周岁的小明在商场看到一款手机,想让其父母为其购买。小明的母亲认为价格太高且小明年龄还小用不上手机,故未买。随后,小明私自用自己的压岁钱,花了4200元在商场买了这款手机。其母发现后,以孩子的名义将商场告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认定买卖合同无效,判决商场返还小明4200元。 问题:我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但是本案中,为什么小明的购买行为最终被人民法院宣告无效?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回答问题。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的,是平等的;民事行为能力则取决于自然人的年龄和智力状态。 ◆请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 1.拾金不昧是指拾得他人物品不占为己有。它不仅是一项道要求,也是一项法律义务。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法律的这些规定体现了拾金不昧的道德理念,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凸显了文明、和谐、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2.小林的父母得知失主愿意以500元酬谢归还遗失物的人,遂认为应当收取500元。这种想法从法律的层面来看是正当的,因为民法典规定,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小林在归还遗失物时,失主要按照约定给付500元。小林父母的观点是有法律依据的,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3.小林觉得拾得他人遗失物就应该不计报酬地返还失主,这说明他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小林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这个想法不正确。拾得人归还遗失物时,可以要求失主履行其承诺、支付报酬。失主主动支付报酬,拾得人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接受,这涉及拾得人如何行使权利的问题,放弃报酬也是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依法行使权利与拾金不昧的道德要求并不矛盾,道德

浙江专用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8.3法治社会学案部编版必修第三册

第3课时法治社会 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目标 1.明确法治社会的内涵和要求。 2.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和具体要求。合格考试 1.认可和接受国家的各项法律制度,建设法治社 会。(政治认同) 2.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特征、措施和意义。(科 学精神) 等级考试 1.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社会。 (法治意识) 2.参与法治社会建设,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 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法治社会的内涵 1.内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2.特征: (1)信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2)守法: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3)用法: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在法治中国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中,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不能误认为法治国家是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 二、建设法治社会 1.艰巨性、长期性: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

2.措施: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要求: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要求: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X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要求: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X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要求: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3.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有人认为,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加强普法活动。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①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建设法治社会,还需要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关键能力·议题导学 议题一:如何理解法治社会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第二框 心中有数上职场

202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 第二框心中有数上职场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1.(2022海南三亚开学考)小王是某快递公司员工,因公司业务量大,每个节假日都要加班,公司提供的小货车是报废后回收的车辆,小王形容自己属于“高危人群”。由此可见,公司侵犯了小王() ①休息休假的权利 ②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③平等就业的权利 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22浙江绍兴鲁迅高级中学月考)小张大学毕业后,经过激烈的竞争获得了一大型生产公司的某部门职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小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①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②因失职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 ③被行政机关依法进行行政处罚的 ④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1山东五莲期中,改编)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一旦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即对双方形成约束力,表现为() ①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不得变更 ②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对劳动者的各项义务 ③劳动者必须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作 ④用人单位不能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组二劳动者的维权途径 4.(2022山东临朐实验中学期末)2021年春节假期期间,某超市收银员小王加班3天,但劳动报酬却与平日一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该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超市侵犯了小王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②超市侵犯了小王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小王可以和超市协商索要加班费 ④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是小王的最佳选择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5.(2022天津一中期末,改编)下列关于劳动者维权途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劳动争议,要依次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方式解决 B.发生劳动争议,必须经过仲裁才能提起诉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