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与妻书》课文全解

语文版《与妻书》课文全解

24.与妻书

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卿(qīng)晤(wù)彀(gòu)恸(tòng)语(yù)婉(wǎn)嗟(jiē)虐(nüè)

2、形近字

┏卿(qīng)爱卿┏遂(suì)遂心┏携(xié)携带

┗唧(jī)唧唧┗逐(zhú)追逐┗挈(qiè)带挈

3、多音字

┏(yǔ)语文┏(shēng)不胜┏(xiào)不肖

语┫胜┫肖┫

┗(yù)语我┗(shèng)胜利┗(xiāo)姓肖

4、词语解释

【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夫妻之间的爱称。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晤,见面。

【不能竟书】竟,完毕。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

【汝幸而偶我】偶,名词用作动词,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名词用作动词,尊敬;幼,名词用作动词,疼爱。

【汝泣告我】泣,名词用作状语,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词用作状语,像分瓜一样。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形容意动用法,以……为乐。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5、文学常识真空

(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是____之一。该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____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2)唐代诗人____《琵琶行》的末句是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4)嗟夫!_______,所未尽者,_______,汝可________。

【参考答案】

(1)《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

(2)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巾短情长尚有万千模拟得之

二、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

【明确】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2、题目解说

【明确】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

林觉民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3、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

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

【明确】作者在第四段写出了不能与妻子“相守以死”的原因。作者从内心发出“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但分析当时中国的现实:“天灾”,“盗贼”,“瓜分”,“奸官污吏”,使“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地时不可以死”,即使不死,也要经受“较死为苦”的离散。“天下人这不当死而死与不原意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这就是“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自己并非心愿先于爱妻而死,是清朝的血腥统治,迫使有志之士走上起义的道路。至此,明知妻子“不欲吾死”,而竟然就死的心志已表达得十分清楚了。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死无余憾”,相信会有后来同志继承革命事业。又叮嘱妻子善抚后代,使之继承父志。这一段于说理中抒情,说情中喻理,情、理交织,人感至深。

4、这封信写得豪情万丈,又缠绵悱恻。朗读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对妻子的至爱之情?

(1)初婚三四个月,适冬夏之望前后,窗外疏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念思之,空余泪痕。

【明确】这一句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深眷恋之情。

(2)前雨具科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明确】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把爱感情融于爱国家的感情之中。

(3)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4)今人又言心电感到高兴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明确】这两句话写作者希望死后灵魂永远陪伴妻子,表现出对妻子的依恋之情。

5、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

原因和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4):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5-7):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2)结构图表:

┏不留苦给妻子┓

┏吾至爱汝┫月影下诉真情┣生死观

┃┗不告诉起义事┃幸福观

┗忍舍汝而死→社会黑暗,生离比死别更痛苦┛

6、《与妻书》译文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我极其爱你,就是这爱你的念头,使我勇敢地走向死亡啊。我自从遇到你以来,常常希望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够结成恩爱夫妻;然而遍地是腥血、满街是狼犬,有几家能够称心快意地过日子呢?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衫,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古语说:有仁爱心肠的人“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我扩充一

片爱你的心,去帮助天下人也能爱自己所爱的人,所以我果敢决定在你死以前先死,只好忍心丢下你而不顾了。你要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在哭泣之余,也从全国人民的幸福着想,一定会乐于牺牲我和你个人的幸福,去为全国同胞谋求永久的幸福。你不要悲伤啊!

你记得吗?四五年前某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使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你开始听了发怒,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认为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言回答我。我的意思原是说凭你

的纤弱,一定经受不住失掉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是不忍心的,所以宁愿让你先死,我来担当一切苦难与悲痛。唉!哪里料到我终于死在你之前呢?

我确确实实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上的家宅,进门,穿过长廊,经过前厅、后厅,再拐三四个弯,有个小厅,厅旁有个房间,就是我们夫妻住的地方。新婚后的三、四个月,恰巧是冬天,一个望日前后,窗外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枝,照射下来,就好像从筛子的孔眼里漏出一样,月色和梅影迷朦相映;我跟你肩并肩,手拉手,轻声细语,何事不谈?何情不诉?现在想起来,只留下满面泪痕。又回想起六、七年前,我离家归来,你哭着对我说:“希望你今后如有远行,一定事先告诉我,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去。”我也答应了你。前十几天我回到家中,就想乘便把这次行动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相对时,又忍张口,而且因为你已经怀孕,更加担心你经受不住悲痛,所以只有天天喝酒以求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是希望跟你共同生活到老,但拿今天的形势看来,天灾能够造成死亡,盗贼能够造成死亡,国家被列强瓜分那天起能够造成死亡,贪官污吏虐待平民百姓能够造成死亡,我们这代人身处今天的中国,国内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可能造成死亡,到那个时候使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这样做么?还是你能这样做么?即使能够不死,而我们夫妻离散不能相会,白白地使两人望眼欲穿,化骨为石,试问,自古以来有几对夫妻离散而又重新团聚?生离是比死别更为痛苦的,该怎么办呢?今天我跟你有幸健在。全国人民中不当死而死、不愿分离而被迫分离的,多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这就是我断然干脆地为革命而死、舍你不顾的原因。我现在为革命死毫无遗恨,国家大事成与不成自有同志们在。依新现已五岁,转眼就要成人,你可要好好抚育他,使他像我一样也以天下国家为念。你腹中怀着的孩子,我猜是个女孩,女孩一定像你,(如果那样)我的内心感到非常宽慰。或许又是个男孩,那么也要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为志向,那么,我死了以后还有两个林觉民呢。幸运极了,幸运极了!我家以后的生活肯

定非常贫困;贫困不要紧,清静些过日子罢了。

我要跟你说的话就这些。我在阴间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一定以哭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而今又希望它真有。现在有人提出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心电感应,我也希望他们说的是事实,那么我死后,我的灵魂还依偎在你身旁,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痛。

我平日从没有把我的志向告诉你,是我不对的地方;然而告诉了你,又恐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对于牺牲,即使是死一百次我都不会推辞,可是让你为此担忧,确确实实不是我能忍心的。我爱你到了极点,

所以为你考虑的只怕不周到。你有幸嫁了我,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我很幸运得到你,又怎么不幸而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总不能忍心只图自己幸福。唉!方巾短小而情意深长,没有表达完的,还有万万千千,你能够想象到的。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舍不得我,大约会常常在梦里见到我吧!悲痛极了!辛亥年三月二十六日夜间四更时候,意洞亲手写。

家里的伯母叔母们都通晓文字,有不明白的地方,希望去请她们指教,应当把我的心意完全领会了就好。

三、深入探究

1、怎样理解课文的主题?

【明确】这是一绝笔信,不会如文人那样从容构思全篇,作者至爱妻子,又忍含妻子而死,这感情是复杂的。作者紧扣为何而死“汝不欲吾死”而竟就死这一主线,中心鲜明,条理清晰,又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为了表达“吾至爱汝” 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思想感情,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全文感情充沛,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第一段“吾作此书时,尚有世中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整段都在抒情,抒发的是一种悲情。第2段“吾至爱汝……勇于就死”抒发的是豪情。第3段“嗟夫!……不能忘汝也!”抒发的是亲情。第6段“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与梦中得我乎!”抒发的是依恋之情。

为了表达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几件往事。第3段里对于夫妻生活的三个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的一片真情。文章感人之处,除了“吾至爱汝”的夫妻之情外,更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的献身精神及由此阐述的道理。

2、作者所表达的“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矛盾吗?

【明确】文章中表现了林觉民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吾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能够为亿万民众能过上幸福生活而欣然就死的人往往正是最热爱生活的人。林觉民为了推翻黑暗的满清统治,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抛爱妻,舍幼子,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在遗书中,作者为了安慰妻子,为了使妻子对他舍生取义能够理解,反反复复地倾诉他对妻子真切的爱,说明正是非常爱妻子,并由此推及爱天下的人,所以忍心舍生赴义的道理,使妻子明白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个人“亲情”要服从革命需要的道理,表现了革命烈士为了使全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献身精神。

3、写作特点分析

(1)语言朴实无华,情真意切。本文语句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处处流露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

(2)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本文既有回忆夫妻恩爱的叙述,也有晓之革命道理的论证,二者密切结合,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四、课内阅读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1、联系选文,解释下列词语。

(1)诚:(2)第:(3)肖:

2、“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3、“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中的“此”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作者对孩子的安排,表达了他的什么希望?

5、从上文看,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诚:确实,实在,的确(2)第:但,但是,表转折。(3)肖:像,似。

2、排比作用:作者一一列举了当时黑暗社会“可以死”的情况,为下文的慷慨赴死作铺垫。

3、“此”指“我”不能忍心不救民于水火。

4、表达了他希望妻子教育孩子继承自己的遗志,投身革命的愿望。

5、林觉民是一个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又非常重感情的人。

语文版《与妻书》课文全解

24.与妻书 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妻子的挚爱,阐明了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关系以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革命精神。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卿(qīng)晤(wù)彀(gòu)恸(tòng)语(yù)婉(wǎn)嗟(jiē)虐(nüè) 2、形近字 ┏卿(qīng)爱卿┏遂(suì)遂心┏携(xié)携带 ┗唧(jī)唧唧┗逐(zhú)追逐┗挈(qiè)带挈 3、多音字 ┏(yǔ)语文┏(shēng)不胜┏(xiào)不肖 语┫胜┫肖┫ ┗(yù)语我┗(shèng)胜利┗(xiāo)姓肖 4、词语解释 【意映卿卿】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夫妻之间的爱称。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晤,见面。 【不能竟书】竟,完毕。 【且以汝有身也】有身,指怀孕。 【汝幸而偶我】偶,名词用作动词,婚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名词用作动词,尊敬;幼,名词用作动词,疼爱。 【汝泣告我】泣,名词用作状语,哭着。 【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名词用作状语,像分瓜一样。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动词使动用法,使……完毕。 【当尽吾意为幸】尽,动词使动用法,使……尽。 【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形容意动用法,以……为乐。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 5、文学常识真空 (1)本文选自______,作者____,是____之一。该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____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2)唐代诗人____《琵琶行》的末句是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4)嗟夫!_______,所未尽者,_______,汝可________。 【参考答案】 (1)《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 (2)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巾短情长尚有万千模拟得之 二、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 【明确】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人。林觉民阅读了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书刊,确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思想。他曾留学日本庆应大学,在那里加入了同盟会。写了一些宣传革命思想的论文及小说。后在“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 2、题目解说 【明确】本文是早期民主革命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 林觉民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字数不多:“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推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另一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题目是后人加的。 3、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 【明确】作者在第四段写出了不能与妻子“相守以死”的原因。作者从内心发出“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但分析当时中国的现实:“天灾”,“盗贼”,“瓜分”,“奸官污吏”,使“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地时不可以死”,即使不死,也要经受“较死为苦”的离散。“天下人这不当死而死与不原意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这就是“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自己并非心愿先于爱妻而死,是清朝的血腥统治,迫使有志之士走上起义的道路。至此,明知妻子“不欲吾死”,而竟然就死的心志已表达得十分清楚了。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死无余憾”,相信会有后来同志继承革命事业。又叮嘱妻子善抚后代,使之继承父志。这一段于说理中抒情,说情中喻理,情、理交织,人感至深。 4、这封信写得豪情万丈,又缠绵悱恻。朗读下列句子,体会作者对妻子的至爱之情?

高一语文 第6课《与妻书》教案

高一语文第6课《与妻书》教案 《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的爱。 2、理解文中林觉民在对爱妻子、爱国家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教学设想: 首先围绕原课本的单元要求,体会文章中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林觉民烈士对妻子深挚的爱。从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角度提高学生对人物的理解能力。文学是情感的象征,但我们在许多以革命英雄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里,往往忽视人物本身的情感,为表现崇高思想而弱化了人性,其实,英雄也有个人感情,也有其对家庭,对亲人的爱与留恋,正是《与妻书》中贯穿始终的对妻子深挚的爱恋,才更使林觉民这个人物显得真实,亲切和伟大。 一、回忆,对第三、四自然段中出现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高潮部分大家还有印象吗?想起来是不是还会热血沸腾、心扑扑跳呢?呵呵,现在,请大家将心放安静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么精彩的段落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必须掌握的文言知识,好吗?好,现在请大家自愿起来将课后总结出的该部分的文言知识告诉老师。 同学答。答完以后,可问还有没有不清楚的,有的话联系课文给以解决,最后,由PPT 放映出该部分全部文言知识,让学生与自己所做的进行对比,至此,该部分的文言知识总结完毕。 (1)词类活用: a) 名词活用作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若入前为寿:走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惩罚 b) 名词作状语: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 c)使动用法: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入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d) 动词用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高一语文第6课《与妻书》教案 (2)通假字: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贴身卫士 (3)一字多义: 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击:为击破沛公军(动词,攻打)

初中语文文言文林觉民《与妻书》原文与译文

林觉民《与妻书》原文与译文 原文: 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译文: 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别了!我写这封信的时候,还是世上的一个人,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成为阴间的一个鬼。我写这封信时,泪珠和笔墨一起洒落下来,不忍写完而想搁笔,又担心你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以为我忍心抛弃你而去死,以为我不了解你是多么希望我活下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写下去。

高一语文《与妻书》学案含答案

《与妻书》学案 一、课文内容理解。 1.“汝忆否”的作用是什么? 2.选文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3.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 5.“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 6.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又为什么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 7.读了选文后,相信你肯定会被感动的。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不少于50个字。(3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谓.吾忍舍汝而死2.即.此爱汝一念3.使吾勇于就.死也4.吾充.吾爱汝之心5.虽不谓.吾言为是.6.而亦无词相.答7.必不能禁.失吾之悲8.适.冬之望日 ..前后9.窗外疏梅筛.月影10.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11.则较.死为苦也 12.使之肖.我 13.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14.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15.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16.汝幸而偶.我 17.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18.当尽.吾意为 三、词类活用。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不能竟书 ..而欲搁笔 3.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4.汝泣.告我5.瓜.分之日可以死6.卒不忍独善.其身

7.汝幸而偶.我8.当尽.吾意为幸9.意洞手.书 10.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 ..汝 五、指出下列句式使用了何种文言句式。 1、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2、何情不诉 3、何事不语 4、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2、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 福也。 3、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4、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新高考语文必修下册(三) 单篇梳理5 课文7 与妻书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书”“即”两字及次常用字“身”。2.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 一、基础夯实 (第1段)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如晤( ) ②竟( ) 答案 ①如同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②完成 (第2段)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彀( ) ②充( ) 答案 ①同“够” ②扩充 3.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惦念的人,也应该以牺牲我和你的幸福为乐,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一定不要悲伤!(得分点:体、福、利、其) (第3段)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高中语文与妻书 课文赏析(通用)

与妻书-课文赏析 一、方法点拨 《与妻书》是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前夕给妻子写的绝笔书。信中洋溢着对妻子的爱、对生活的爱,时时作安慰,又时时作解释。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儿女之情上,而是将儿女之情与革命利益相比较,使对妻子、对生活的爱与革命需要统一起来。信中反复强调了“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一中心思想。这封信,既缠绵悱恻,又豪情满怀,是一曲爱情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因此,学习本文除参考注解疏通文意,掌握几个重点文言实、虚词外,更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线索,体会作者的复杂心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赏析要点 《与妻书》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全文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抒情是它的主要表达方式,很多语句都是直接抒情的。如从开头的“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到末了的“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这些话语,正是面临为革命英勇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感情浪涛。因此,学习本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要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既需要了解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又要品味文中的语言,因为这些话都是烈士从肺腑中倾泻出来的,情真意切。普希金说:“如果你的语言不是出自你的内心,你就不能打动别人的心。”正因为这封信的内容都是披肝沥胆的话语,所以才扣人心弦。 另外,在诵读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的语句来理解,关键句就是文中那些抒情或议论的语句。本文共六段,可以说,每一段都有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因此,学习本文,除诵读外,还可采用找关键句的方法,理解、领会这些句子在各段中的作用,并能分析出它们是怎样和全文的中心保持一致的。 三、赏析实践

语文《与妻书》

语文《与妻书》 语文《与妻书》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与妻书》,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与妻书》知识总结

《与妻书》 一:课文中所用典故的意义。 所谓“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诗句。课文中的典故有如下几处: 1.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司马春衫” 语出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林觉民用“司马春衫”的典故,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春衫”,当为“青衫”之误。(2)“太上之忘情” 原作“圣人忘情”。语出《世说新语·伤逝》:“王戌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圣人忘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圣明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情”。林觉民说“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意在表达自己关心民众的痛苦,与人民的感情息息相通。(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为“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2.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1)“眼成穿” 是“望眼欲穿”的化用。意思是极目远望,眼睛都快要破了,形容盼望非常急切。语出杜甫《寄越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归好肠堪断,新愁眼欲穿。” (2)“骨化石” 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林觉民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 (3)“破镜能重圆?” 作者反用“破镜重圆”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反动统治者肆虐的中国,夫妻离散,永无团圆之日。“破镜重圆”,事见唐·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方于都市。有苍头(奴仆)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乃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照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 后来用“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又重新团圆。 3.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独善其身”,语出《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处于困窘的境地,也要搞好自身的修养。后用来指保持自身的节操;只顾自身好而不顾大局。林觉民说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了他心系国家、人民的伟大胸怀。

〖2021年整理〗《与妻书》教材深度解读

《与妻书》教材深度解读 重点赏析 赏析句子 1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明确:作者是个革命者,当然是不相信有鬼的,至于“望其真有”,一则说明自己对妻子的“至爱”,二则用来安慰妻子。这哀痛欲绝的话,同样反映了作者为革命而死的高尚胸怀。 2卒不忍独善其身。 明确:“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只顾自己好,不顾别人。林觉民虽“至爱”妻子,但他要把这种爱推广到普天下受苦人身上,因此不愿“独善其身”。这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献身精神。 重点解读 1为什么说《与妻书》是一曲爱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歌? 明确: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表现了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也表现了革命者的激昂慷慨。这封信所表现的对妻子的爱,正是作为献身革命和人民的一种基础和衬托。没有对亲人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扩充成为对天下人的爱;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感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此捐躯的高尚情操。 《与妻书》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之所以能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就在于作者把人世间经常发生的生离死别赋予了悲壮的爱国主义色彩,在于他把热爱亲人和热爱人民的情感水乳交融地结合起来。 2第2段的“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一句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这句话是全文的纲。作者在下面的内容中时时作解释和安慰“吾至爱汝”的深情和“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的勇决,宛如两种旋律交错并进,使文章既缠绵悱恻,又充满浩然正气。 3文章第3、4段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夫妻间的往事?作者追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1)作者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间的往事。第一件事是关于夫妻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对月影之下真情相诉的回忆,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起将要失去丈夫的悲痛,未将赴义的事告诉爱妻。(2)这三件事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无比深厚的爱。 4作者挚爱着自己的妻子,又诀别妻子就义。其中的原因有几点?

初中语文《与妻书》知识点梳理

《与妻书》知识点梳理 一、文言知识训练: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当尽吾意为幸.: ③称心快.意: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⑧当尽.吾意为幸: 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⑭意洞手.书: 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⑯卒不忍独善.其身: ⑰瓜分之日可以死.: 古今异义 ⑱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⑲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⑳吾家后日 ..当甚贫: ㉑汝泣告.我: ㉒汝可以模拟 ..得之:古今异义,古义:想像、揣摩。今义:模仿。 ㉓钟情 ..如我辈者: 3、一词多义 与 ①与妻书: 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③吾与(汝)并肩携手: 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竟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身 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余 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③前十余日回家: 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⑤吾今死无余憾: 当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吾家后日当甚贫: 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卒 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②旦日飨士卒: ③鲁肃闻刘表卒: ④五万兵难卒合: 而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谓吾忍舍汝而死: ③汝初闻言而怒: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连词表修饰 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 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 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 ⑨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以 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③亦以天下人为念: ④望今后必以告妾: 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⑥且以汝之有身也: 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⑩汝不必以无侣悲: 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其 ①汝其勿悲: ②汝其善抚之: 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 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⑤卒不忍独善其身: 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⑧吾亦望其言是实: 为 ①故忍悲为汝言之: ②亦以天下人为念: 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 ⑤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 ⑥吾爱汝,所以为汝体着唯恐未尽: ⑦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高中语文与妻书

与妻书 林觉民 教课目标 1、学习革命前驱抛私交循大义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累积掌握实词、虚词的用法,进一步牢固文言句式知识 教课要点 1、掌握本文要点实虚词,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词的详尽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2、领悟“吾至爱汝,既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文章将子女之情与革命激情相联合以及记述、谈论、抒怀相联合的写法。 学习革命长辈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尊贵情操。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课过程 一、走近作者 ①辛亥革命前驱者林觉民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 不知拥戴,敬爱,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林觉民( 1887-1911 )辛亥革命前驱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 潮影响,偏向革命。 1907 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联盟会。 1911 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回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起 义时,当先侵袭总督衙门,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 声讨清廷反动罪状,宣传革命思想,后沉着就义。二、课文研究 全文七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段),作为遗书的初步,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由和沉痛的心

情。 第二部分(第2、3、4 段),是信的中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心情倾吐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2 段开头一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是全文的纲。烈士 在这段里先简单地论述“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而后 下边用两段文字,一段详诉,“吾至爱汝”的衷情,一段说明“即此爱汝一念,使 吾勇于就死也”的道理。 第3 段,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妇恩爱的追忆。三件事情 都反响了烈士对老婆的依恋之深,为老婆着想“无微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 是一个无情的人。 第4 段,开头用“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作为过渡,把“吾至 爱汝”的倾吐过渡到“忍舍汝而死”的说理。先列举各样“可以死”的状况,说明 延缓此不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死;次讲破镜难以重圆,说明“生离”较“死别” 更为悲伤;再说“天下人”存亡离其余惨状,说明“钟情如我辈者”不可以忍心不 救,从而得出要“就死而不管汝”的道理。最后写对老婆的嘱咐,把磁头后代的任 务托给老婆。 第三部分( 5、6、 7 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吐自己“至爱汝”和“忍舍 汝而死”的衷肠。 第5 段开头一句“吾今与汝与无言矣”,仿佛要收住话头了,但感情汹涌,欲止不可以,很自然地又写出自己死后的梦想:灵魂永久陪伴老婆──以此进一步表达“吾至爱汝”的衷情。 第 6 段再一次申述自觉一前“何尝以吾所志”告诉老婆的原由,并叹息夫妇二人的“幸”与“不幸”,从“幸”与“不幸”的角度,再次抒发“吾至爱汝” 、“忍舍汝而 死”的思想感情。 第7 段是希望老婆读懂遗书,理解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封遗书表达了烈士对革命的忠诚和对老婆的挚爱,说了然个人幸福与全民幸福的

《与妻书》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感悟作者对妻子的挚爱之情 3、理解作者深沉而崇高的爱国之情 4、培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意识,进而树立远大的抱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读一封情书,但是这封情书不是一般的情书,它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那么到底是谁写了这封情书,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走近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与妻书》。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情书的作者林觉民。 二、走近作者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林觉民天性聪慧,读书过目不忘,自幼就由嗣父亲自教导读书。后参加科举考试,无意获取功名,遂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离开考场。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考入全闽大学堂(今福州一中),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

林觉民在家中办女学,动员妻子陈意映、堂妹林孟瑜等亲友10余人入学。他亲授国文课程,抨击封建礼教,并介绍欧美先进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男女平等情况。在他的劝导下,家中一众女眷纷纷放脚,还有人进入福州女子师范求学,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 1907年,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专攻日语。 1908年,转入庆应大学学习文科,专攻哲学,兼习英、德两国语言。 1911年4月23日,黄兴从香港潜入广州主持起义工作。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参加起义。 1911年4月24日夜,林觉民临行前回家探望了父母和妻子陈意映,跟家人说学校正在放樱花假。当时陈意映已经怀孕。在香港,林觉民深夜里在手帕上写下了给父亲的《禀父书》及给妻子的《与妻书》。 1911年4月27日,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下午5时30分,林觉民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 面对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根据相关记载,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诉两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李准甚至动了恻隐之心,觉得可以留下林

《与妻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

《与妻书》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②【意映卿卿如晤】意思如同“我妻见字如面”。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如睬,如同见而,旧时书信用语。 ③【竟】完成。 ④【彀】同“够”。 ⑤【司马春衫】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比喻极度悲伤。春衫,应为“青衫”。 ⑥【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⑦【充】扩充。 ⑧【与使】与其。 ⑨【无宁】不如。 ⑩【有身】有身孕。 ⑪【寸管】指笔。 ⑫【第】只是。 ⑬【抑】还是。 ⑭【骨化石】古代传说,有一男子外出未归,其妻天天登山远望,日久天长变成了一块石头。后人称之为“望夫石”。 ⑮【率性】任性。 ⑯【依新】作者的儿子。 ⑰【肖】像。 ⑱【旁】靠近。 ⑲【的的】。

⑳【偶】婚配,嫁给。 ㉑【巾】这封信写在一条白布方巾上,故云。 ㉒【模拟】想象,揣摩。 ㉓【一恸】大恸。 ㉔【辛未】应是“辛亥”,即1911年。 ㉕【念】俗同“廿”,二十。 ㉖【四鼓】四更天。 ㉗【诸母】各位伯母、叔母。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彀,通“够”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旁,通“傍”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通“廿”,二十 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 ②当尽吾意为幸.:形容词用作名词,幸事 ③称心快.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名词作状语,象切瓜一样 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 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形容词用作动词,写尽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 ⑧当尽.吾意为幸:形容词用作动词,领会尽,领会透; 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名词用作动词,追求 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 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动词作状语,小声哭着 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动词用作状语,用哭声。 ⑭意洞手.书:名词作状语,用手,亲手。 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名词作状语,用数字

林觉民《与妻书》公开课教案3篇

林觉民《与妻书》公开课教案3篇 《与妻书》优质教案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和高尚情操。 (二)理解“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这句话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以及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掌握课文中活用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文中所用典故,及其相关成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 清代末年,清政府极度腐朽反动,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连年丧权、赔款、割地;对人民则加强剥削压迫,因而激起人民反抗。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从美洲来到南洋,在槟榔屿(现在马来西亚西北部)召集革命党人开会,总结了过去多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规模更大的起义。孙中山亲自在华侨中募捐,派人到各国购买武器。同盟会总部又从国内各省、南洋华侨以及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中征集挑选八百人作为起义骨干,同时联络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和民间会党响应。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11年4月23日,总指挥黄兴由香港秘密来到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设立指挥部,部署起义。但这次起义仍然失败了。因为在关键时刻,负责运输枪械的人叛变了,不仅一部分枪械不能到手,而且两广总督张鸣岐在得到消息后收缴了倾向革命的新军二营的枪,调兵加强了广州的戒备。结果革命党人只好放弃原来的十路进兵的计划,集中全力攻打总督衙门。4月27日,黄兴率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张鸣岐已经逃走,黄兴等人就和反扑的水师提督李准的部队激战,因众寡悬殊,大多数革命志士牺牲,黄兴只身脱逃。这次起义,战斗牺牲和被捕遇害的有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烈士。事后群众收得尸骸七十二具,葬在广州西北郊的黄花冈,所以后人把这次起义叫作“黄花冈起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历次起义中战斗最激烈的一次,也是社会震动最大的一次。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全国的革命高潮,是五个多月后的武昌(辛亥)起义的前奏。 (二)烈士生平简介。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高等学堂,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课余谈到时事,总是慷慨激昂地说:“中国不革命不能自强”。毕业后到日本留学。 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留日学生接到黄兴、赵声两人的来信,说事情大有可为,林觉民于是离东京回国,准备在福建起义响应。到了香港,黄兴把他留下来协助广东革命事务。于是他便停止了建州起义响应的计划,专程回福建召集同志来香港参加广州起义。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25岁。 (三)本文的写作经过。 1、这封《绝笔书》是林觉民烈士在起义前三天的三月二十六日(阳历四月二十四日)夜里写的,原书共两封,一封是给他父亲的,内容仅云:“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

★《与妻书》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与妻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当尽吾意为幸.: ③称心快.意: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⑧当尽.吾意为幸: 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⑭意洞手.书: 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⑯卒不忍独善.其身:⑰瓜分之日可以死.: ⑱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 ⑲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⑳吾家后日 ..当甚贫: ㉑汝泣告.我: ㉒汝可以模拟 ..得之: ㉓钟情 ..如我辈者: 3、一词多义 与 ①与妻书: 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③吾与(汝)并肩携手: 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余 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③前十余日回家: 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⑤吾今死无余憾: 当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吾家后日当甚贫: 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卒 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②旦日飨士卒: ③鲁肃闻刘表卒: ④五万兵难卒合: 而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谓吾忍舍汝而死: ③汝初闻言而怒: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 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 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 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⑩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以 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③亦以天下人为念: ④望今后必以告妾: 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⑥且以汝之有身也: 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⑩汝不必以无侣悲: 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其 ①汝其勿悲: ②汝其善抚之: 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 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⑤卒不忍独善其身: 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⑧吾亦望其言是实: 为 ①故忍悲为汝言之: ②亦以天下人为念: 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课文解说、赏析及教学设计

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课文解说、赏析及教学 设计 (一)课文解说 1911年春,奉孙中山之命在香港筹备广州起义的黄兴、赵声,写信给身在日本的革命党人林文,号召旅日革命志士回国举义。留学日本东京的学生所组成的同盟会第14支部(即福建支部)经商议决定,派林文去香港与黄兴接洽,派林觉民回福建组织响应起义。林觉民由此回福建家中,与老父、妻子等家人见了最后一面(即文中的“前十余日回家”),却并未告知家人自己可能要牺牲的实情。后为集中力量组织广州起义,决定停在福州起事的计划,林觉民便离开福建,受命赴广州、香港筹备起义。在起义前三天,忙碌一天回到住处的林觉民无法入睡,想到自己归家当日未能实情告知家人,心中愧疚沉痛,又担心没有只言片语的解释和安慰,老父和妻子无法承受失去至亲的痛苦,于是连夜给父亲和妻子写下了两封诀别书。其中这封给妻子陈意映的信,林觉民写在了贴身使用的一方手帕上,嘱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后起义失败,林觉民英勇就义,成为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而他的这封“文如黄钟大吕,情如杜鹃啼血”的情书也是遗书,被后人命名《与妻书》,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人。 《与妻书》虽是作者即兴而作的书信,却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作此书信的原因和悲痛之心。信的开端便是“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生离死别之巨大悲痛即刻弥漫开来,溢满篇首,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一人”“一鬼”“泪珠和笔墨齐下”将情感推至高潮,以致“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接下来的一个“恐汝”,两个“谓吾”,又表现出作者自我情感的克制,为的是安慰挚爱之妻,使其明己之志。这一段中,作者的情感由恣肆到克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