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巩固与拓展小练习

《与妻书》巩固与拓展小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作此书时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B. 吾尝语曰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C.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

D.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汝不以无侣悲

B. 或又是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C.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且以汝之有身也

D.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当尽吾意为幸

(2)妇女无所幸又何不幸而生在今日之中国

A.两个“尽”意义相同,两个“幸”意义不同。

B. 两个“尽”意义不同,两个“幸”意义相同。

C. 两个“尽”意义相同,两个“幸”意义也相同。

D. 两个“尽”意义不同,两个“幸”意义也不同。

4.下列各句中与“必以告妾”省略的成分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 不可数计

C. 君与俱来

D. 曰:“何由知吾可也?”

二、默写题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回忆初婚三四个月的时候,冬之望日前后,夜里的景色是“________,

________”,花月掩映,两情依依,良辰美景人同在,诗情画意,温馨甜蜜。

(2)林觉民从日本归来,身负革命重任,本拟将实情告诉妻子,又考虑到妻子有孕在身,恐不胜其悲,“________”,试图减轻压抑心底的难言之苦,永诀之痛。

(3)在《与妻书》中,林觉民用白居易同情琵琶女遭遇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妻子一往情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写道:“________,________。”这也就把自己对妻子的小爱放大为对世人

得偿所愿的大爱。

(5)孟子“________,________”的古训将一己之爱扩展到普天下人之爱,这也是林觉民别离爱妻,慷

慨赴死的动力之一。

三、阅读题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

..,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

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

..................................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

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

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

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选自《后汉书·梁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

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B.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

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C.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

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D.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

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尉,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

B.娉,古代婚礼“六礼”之一。本义为“问名”,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文中是“娶”

的意思。

C.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文中为孟光对梁鸿的尊称。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乐》并为儒家“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鸿幼年丧父,且又遭逢乱世。他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担任城门校尉,寓居在北方并死在那里,年幼

的他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葬了。

B.梁鸿拒绝势家,礼聘孟氏之女。有势之家仰慕梁鸿高尚的节操,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却要娶孟氏之女。孟氏出嫁后请求制作粗布衣服、麻鞋等。

C.梁鸿志在隐居,婚后不久实现。他对妻子非常满意,给她取了字和名,在妻子质疑他的隐居之志后携

妻一起进入霸陵山中,耕田纺织,读书弹琴。

D.梁鸿气节高尚,备受妻子敬重。孟光为他准备吃的,从不敢正视梁鸿,而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

一样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②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

四、表达题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提示,用一句话提炼出这段话的中心。(不超过50字)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出身于富贵家庭,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他抛妻别子,离

开了幸福的小家庭投身革命。在攻打总督署的时候,他中弹受伤从而被捕,最后英勇就义。林觉民在起义

前就作好了牺牲的充分准备,他给父亲和妻子分别写了一封诀别信。给父亲的信中这样写道:“儿死矣,

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

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

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

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怀着对爱妻深深的眷恋,写下了这封信。

有人认为,拥有幸福就是拥有财富、权利、荣誉,但在这里,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B项,告诉;A项,信/写信;C项,完毕/从头至尾;D项,最终/完成,终结。

2.【答案】A

【解析】A项,介词,因为;B项,或许/不定指代词,有的;C项,代词,代“吾衷”/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所字结构/名词,地方,处所。

3.【答案】A

【解析】尽:完全明白。幸:宠爱/幸运。

4.【答案】C

【解析】例句中“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C项与例句一样,“与”后省略介词宾语“之”。A.“轩”前

省略介词“于”。B.“数”前省略介词“以”。D.“曰”前省略主语“王”。

5.【答案】

(1)窗处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2)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3)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4)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解析】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疏”“惟”“衫”的书写。

6.【答案】

(1)B(2)D(3)B

(4)①邻居家的老者见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德高尚的人。②不久,又

离开(霸陵山)到吴地去,投奔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廊下,受雇给人舂米。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

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AD项,“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的主语皆为梁鸿,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其前皆

应断开。排除A、D两项;

C项,“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是状语后置句,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或者说“林苑中”为一个表地点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梁鸿)家境贫寒却崇尚气节操守,博览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治章句之学。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中放猪。曾经不慎失火,火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损

失了多少,把猪全都赔偿给了人家”,句子可以断开为: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

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故选B。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的含义作答。

D项,“与《礼》《易》《乐》并为儒家‘五经’”说法错误,《乐》应为《春秋》。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项,“孟氏出嫁后请求制作粗布衣服、麻鞋等”表述不符合原文,根据原文“女求作布衣、麻屦、织

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可知孟氏出嫁前即请求制作粗布衣服、麻鞋等。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

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①句中“耆老”,老人;“恒人”,平常人;“乃”,就;“责让”,责备,“责”与“让”都是“责备”之意,这是同义复词;“长者”,道德高尚的人。②句中“有顷”,不久;“去”,离开;“适”,到;“大家”,世家望族;“居庑下”,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居(于)庑下”,住在廊下;“赁”,给人做雇工;“为人赁舂”,受雇给人舂米。

【参考译文】

梁鸿,字伯鸾,是扶风平陵人。父亲梁让在王莽执政时做城门校尉,寄居在北地,死在那里。梁鸿

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把父亲卷着埋了。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气节操守,

博览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治章句之学。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中放猪。曾经不慎失火,火蔓延到

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损失了多少,把猪全都赔偿给了人家。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

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希望做佣工来抵。”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就给他们做杂务,从早到晚从不懈怠。邻居家的老者见梁鸿不是平常人,就都责备那家主人,而称赞梁鸿是道徳高尚的人。从此那主人才敬

重梁鸿,把猪全部还给他。梁鸿不接受离开了,回到自己的家乡。有势力的人家仰慕梁鸿的高尚节操,有

很多人家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同县孟姓人家有个女儿,说:“想嫁个像梁伯鸾那样贤能的人。”梁鸿听了就下礼娶她。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麻鞋,编织箩筐及纺织等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

打扮进了门。过门七天梁鸿都不搭理她。妻子就跪在床下请求说:“我私下里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

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拒绝过几个男子。现在我被您看中(您却又不理睬我),怎敢不请

问有什么罪过?”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现在你居然穿着绮

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想要的呢?”妻子说:“只是用这种方式来观察您的心志罢了。我自

有隐居穿的衣服。”于是重新梳了个其形如椎的发髻,穿上粗布衣服,干着活走上前来。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了!”于是给她起了个字叫德曜,取了个名叫孟光。生活了一段

时间,妻子说:“常听您说想隐居避患,为什么现在还不行动?难道想要低头屈服接近灾祸吗?”梁鸿说:“好的。”于是一起隐居到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诵读《诗经》《尚书》,以弹琴自娱自乐。不久,又离

开(霸陵山)到吴地去,投奔世家望族皋伯通,住在廊下,受雇给人舂米。每当做工回来,妻子就准备好食物,从不敢在梁鸿面前抬头正视,把盛食物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皋伯通看到了感到很奇怪,说:

“一个做佣工的能让他的妻子这样敬畏,不是平常人。”就让他住进家中。梁鸿闭门潜心著书十余篇。等

到梁鸿死后,皋伯通等人在吴国要离墓旁找了一块地安葬他。众人都说:“要离是位刚烈之士,而梁鸿品

性清高,可以让他们挨在一起。”葬完梁鸿,妻儿回到扶风老家。

7.【答案】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牺牲个人的幸福换来天下人的幸福,这才是最大的幸福。

【解析】

首先分析概括材料的内容。阅读材料可以发现,这则材料是有关林觉民的素材,材料

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林觉民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而离开自己幸福的小家庭;第二部分是摘录林觉民写给父亲和妻子的信件内容,写给父亲的信中重点句是“然大有补

于全国同胞”,写给妻子的信中重点句是“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由此可知,材料展现的是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的精神。然后分析题目的提示,“有人认为,拥有幸福就是拥有财富、权利、荣誉,但在这里”的提示,限定了话题,也就是要结

合林觉民的事迹及精神,围绕“幸福观”来拟写,“但在这里”是转折句,表明后面林觉民的幸福观与前面的“拥有财富、权利、荣誉”是不同的,再结合材料可知,林觉民的幸福

观就是用个人的幸福来换取天下人的幸福。考生围绕这些来拟写即可。

《与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与妻书》同步练习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铁血柔情林觉民 萧萧 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 男儿有志不在年高。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儿。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决绝,更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陈意映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林觉民与陈意映可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当时,他们的家非常清贫,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但是陈意映并不在意,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做夫君,她心满意足。 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开个头,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林觉民对远离陈意映一直心怀歉意。留学日本后,他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写道:“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从中可以看到林觉民对妻子的怜爱之情。 1911年春天,当林觉民以学校正在放樱花假为名,风尘仆仆从日本归来时,陈意映又惊又喜。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那些日子,林觉民异常忙碌,根本不能如陈意映所期望的那样朝夕相对。陈意映虽有不悦,可是并无怨言。对她来说,有理想有追求的林觉民才是她最爱的丈夫。 革命起义需要武器弹药,没有财政补贴,如何是好?林觉民就在西禅寺召集人马自己动手制造炸药。炸药准备妥当的时候,运输又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林觉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炸药装进棺材,然后找一个女人装成寡妇护送棺材去香港。林觉民本想要自己的妻子来完成这一任务,可是当时陈意映已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无法成行。1911年4月的一天,林觉民对妻子说:“我去趟香港就回来。”陈意映料想不到,这一次的分离竟成永别。 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深夜,万籁俱寂。在临近江边的一栋小楼里,林觉民想到尚未成功的革命,想到家中牵挂自己的妻儿和父亲,眼泪突然落了下来——他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他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于是提笔在两块方巾上写下了著名的《禀父书》和《与妻书》。林觉民写写停停,伤情处,曾几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方巾上的字眼见越来越小,都小到蝇头了,林觉民还是不想停下来,他满腔的爱此时已浓稠到了极点。那一刻,林觉民非常希望手里的方巾大得没边儿,让他能够淋漓尽致地向陈意映表达他绵延不绝的爱。24岁的林觉民在月光下辗转难眠,不知不觉写到天已破晓,他把方巾折叠包好交给朋

《与妻书》巩固与拓展小练习

《与妻书》巩固与拓展小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作此书时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B. 吾尝语曰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C.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 D.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2.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汝不以无侣悲 B. 或又是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C.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且以汝之有身也 D.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当尽吾意为幸 (2)妇女无所幸又何不幸而生在今日之中国 A.两个“尽”意义相同,两个“幸”意义不同。 B. 两个“尽”意义不同,两个“幸”意义相同。 C. 两个“尽”意义相同,两个“幸”意义也相同。 D. 两个“尽”意义不同,两个“幸”意义也不同。 4.下列各句中与“必以告妾”省略的成分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 不可数计 C. 君与俱来 D. 曰:“何由知吾可也?” 二、默写题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回忆初婚三四个月的时候,冬之望日前后,夜里的景色是“________, ________”,花月掩映,两情依依,良辰美景人同在,诗情画意,温馨甜蜜。 (2)林觉民从日本归来,身负革命重任,本拟将实情告诉妻子,又考虑到妻子有孕在身,恐不胜其悲,“________”,试图减轻压抑心底的难言之苦,永诀之痛。 (3)在《与妻书》中,林觉民用白居易同情琵琶女遭遇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妻子一往情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4)在《与妻书》中,林觉民写道:“________,________。”这也就把自己对妻子的小爱放大为对世人 得偿所愿的大爱。 (5)孟子“________,________”的古训将一己之爱扩展到普天下人之爱,这也是林觉民别离爱妻,慷 慨赴死的动力之一。 三、阅读题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 ..,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 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 ..................................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 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

《谏逐客书》《与妻书》同步练习(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逐客书》《与妻书》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乐用:乐于为用 B .必不能禁. 失吾之悲 禁:禁止 C .使之肖. 我 肖:像 D .汝幸而偶. 我 偶:婚配,嫁给 解析:B 项,禁:经受。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②夜缒而. 出 B .⎩⎨⎧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损民以. 益仇 C .⎩⎨⎧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②而所. 轻者在乎人民也 D .⎩⎨⎧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 解析:A 项“而”,①表示转折,却;②表示修饰,不译。B 项“以”,都表示目的,来。C 项“所”,都是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D 项“乃”,都表示两件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可译为“却、反而、竟然”。 答案:A 3.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汝幸而偶.我 ④瓜. 分之日可以死 ⑤当亦乐.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解析:①②是形容词作动词;③是名词作动词;④是名词作状语;⑤是动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奸官污吏虐民可以 ..死B.吾亦望其言是.实 C.汝可以模拟 ..得之D.吾之逃家复归.也 解析:C项,模拟,古义是“想象,揣摩”,今义是“模仿”。 答案:C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22·全国乙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____①____。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____②____,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视网膜动脉阻塞时,____③____,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补写句子(思维发展与提升)。第①处,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应是第二段的领起句,是对后文内容的概括。根据后文的“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可知,后文是对“视网膜动脉阻塞”三种情况及其危害的具体说明,故此处应填“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之类的内容。第②处,前文的“第一种”“第二

《与妻书》同步练习含答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与妻书 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招致、招揽 B.至今治.强治:治理 C.弹筝搏.髀搏:击打、拍打 D.故能就.其深就:成就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遂散六国之从 B.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C.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D.河海不择细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B.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C.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例句中加点字的一项是( )例句:以汝之有身也 A.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B.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C.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D.汝不必以.无侣悲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然则是所重者在乎 ..人民也 ..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 B.汝可以模拟 ..得之 C.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 D.吾爱汝至,所以 ..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6.下列各项中,与“并国二十”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江南金锡不为用 B.钟情如我辈者 C.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D.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外交部发言人: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 B.父亲季尧是著名学者,儿子季舜是新晋教授,朋友真诚赞美季氏父子说:“季氏伯仲,一门双杰,虎父无犬子!” C.刘教授微笑着对好友说:“这次办理出国手续,您妥善安排,十分操劳,明天我将到府上拜谢,以表感激之情。” D.小李大学毕业求职,在自荐信中写道:“虽然我只有本科学历,但能力不逊于研究生,请领导任人唯贤,唯才是用。” 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3月14日至20日是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周,本次生命教育周的主题为“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教育”。②我市中小学纷纷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各类活动,③龙城网上家长学校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也号召了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公益讲座。④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教育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⑤老师都要掌握一些心理学,也成了老师和教育者们的共识。 ⑥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在生命教育周期间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举行了系列活动,⑦其中初中部各班精心组织、设计、召开了“打造生命的精彩”主题班会。⑧他们的一些做法,挺有借鉴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黑龙江佳木斯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将思维框架图中的五处空缺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智能+”的提出比“互联网+”更进一步,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生产的全新赋能。在工业经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期,提出“智能+”的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意义。“智能+”强调的是技术基础,通过智能化手段把传统工业生产的全链条要素打通,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改善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但是,要想推进它的产学研用结合,在数字技术领域还有一些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

高中语文必修下 5112 《与妻书》同步练习(解析版)

11.2《与妻书》 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C .而母立于兹 D .汝幸而偶我 【答案】 D 【解析】 A 项,“彀”同“够”;B 项,“念”通“廿”;C 项,“而”通“尔”。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晤.(见面) 察吾衷.(内心) 抑. 汝能之乎(抑或) B .语云.(说) 吾至.爱汝(极) 第. 以今日事势观之(仅,但) C .竟书..(写完) 当哭相和.也(应和) 使之肖. 我(相像,类似) D .一恸.(痛哭) 不能禁.(禁止) 老. 吾老(敬重) 【答案】 D 【解析】 禁:经受。 3.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 ③汝其.善抚之④吾疑其.女也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答案】 B 【解析】 ①介词,把;②介词,凭着;③语气词,表期望,“可要”;④代词,代腹中孩子。 4.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当亦乐.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 .瓜. 分之日可以死 B .渔人甚异.之 C .汝幸而偶. 我 D .当尽. 吾意为幸 【答案】 B 【解析】 例句与B 项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 项,名词作状语,像切瓜一样。C 项,名词和动词,配偶,嫁。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5.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C .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 .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与妻书》重点巩固训练

《与妻书》重点巩固训练 命题:胶南一中徐增才 文言知识巩固 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必不能禁()使之肖我()以依旁如也()念六夜四鼓() 二、指出下列句式使用了何种文言句式? 1、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2、何情不诉 3、何事不语 4、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三、古今异义 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 四、词类活用(指出词类活用现象) 1、汝幸偶我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称心快意 5、卒不忍独善其身 五、通假字 (1)几家能彀 (2)念今夜四鼓 (3)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六、指出下列句子所用手法。 1、司马青衫、太上忘情; 2、望眼欲穿、骨化为石、破镜重圆 3、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如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七、一词多义 其 1、今则望其真有 2、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3、卒不忍独善其身 4、吾望其言是实 5、汝其勿悲 6、汝其善抚之 7、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所以 1、所以敢先汝而死 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3、所以为汝体者唯恐未尽 与

1、与妻书 2、与使吾先死,无宁汝先吾而死 3、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4、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5、吾先死留苦与汝 课文理解 八、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2.“汝忆否”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读了选文后,相信你肯定会被感动的。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不少于50个字。(3分) 6.“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 7.“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 8.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又为什么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 拓展训练 九、结合本篇文章,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写出自己的感想。 本报讯这不是一则“新闻”,事件已发生了近两年,地点在仓山区仓前公园,解放大桥南桥头往西不到200米。林觉民的塑像倒在一个公厕旁,大部分被毁,残留的部分被当作一些不愿付3角如厕费的人的小便槽。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而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大而烂的空洞,空洞里是烂树叶、荔枝壳和一些乌七八糟的垃圾。据了解,塑像1996年落成,原先立在花圃中,玻璃钢质地半身像,底座上铭刻着林觉民的生平,及其24岁进攻两广总督府和后来从容就义的事,特别提到,林觉民的《与妻书》“为后人所传颂”。 管理处主任告诉记者:“仓前公园过去比较旧,我们将它变成新公园。林觉民塑像的位置现在被一个‘水文化’的城市雕塑所取代,这个项目是与仓山园林局商量过的。”同时还说,拆除林觉民的塑像是出于美观的考虑,原来的塑像显得旧了,不好看。而且在拆下时,塑像已损坏,没有多大价值,所以就没有多做处理。他还表示,重塑林觉民的塑像并不要花多少钱,如果需要,可以重塑一个。(海峡都市报 2004-07-16) 感想: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一5题。

与妻书同步练习

与妻书 第一部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意映卿卿如晤()窗外疏梅筛月影()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的的非吾所忍()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⑴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juàn属()⑵使之xiào我() ⑶汝可以模nǐ得之()⑷后经吾wǜ解()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 ⑵谓吾忍舍汝而死忍: ⑶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忘情: ⑷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 ⑸吾家后日当甚贫当: ⑹的的非吾所忍的的: 4、用现你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⑵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⑶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⑷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5、《与妻书》选自,作者, 之一,字意洞,福建闽候人。 6、《与妻书》是作者写给妻子的绝笔信,表现了 。 读选文,回答问题: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理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日后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7、作者为什么说“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8、“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的“此”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9、作者对孩子的安排,表达了他怎样的希望? 10、从选文中可看出,林觉民是个怎样的人? 11、“徙使肉地眼成穿而骨化石”与我国古代一则民间传说有关,请写出传说中那位女子的名字。“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与我国古代一则故事有关,请写出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名字。 第二部分: 和氏璧 《韩非子》

《与妻书》课后综合提升

《与妻书》课后综合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模拟(nǐ)忸怩(nǐ)作态如晤(wù)兀(wù)立 B.间(jiān)隔多云间(jiān)晴筛(shāi)选率(shuài)性 C.一恸(tòng)胴(dòng)体木讷(nè)呢喃(nán) D.眷属(shǔ)属(shú)望于人裙裾(jù)前倨(jù)后恭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依希掩映疏梅月影破镜重圆率性为之 B.不可数记心电感映两眼望穿依依旁汝 C.瓜分豆剖清净过日遍地腥云巾短情长 D.叩禀大人独善其身启口应答嗟叹不已 3.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意洞手书手:用手 B.卒不忍独善其身善:完善 C.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悲:悲痛 D汝幸而偶我偶:婚配,嫁给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汝之有身也 A.亦以天下人为念 B.汝可以模拟得之 C.汝不必以无侣悲 D.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5.下列各项中,加线词语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汝幸而偶我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②当哭相和也③一恸④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⑤天灾可以死⑥必以告妾⑦钟情如我辈者 A.①③⑤⑦/②④/⑥ B②③⑤/①④/⑥⑦ C.①③⑤/②④/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④/⑦ 7.下列各项中与“必以告妾”的省略成分相同的一项是()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不可数计 C.君与俱来 D.谁得而族灭也 8.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②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③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A.借喻反问对比借喻 B.借代设问类比借代 C.借喻反问用典借代 D.借代设问借代借喻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与陈伯之书 丘迟 ①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与妻书精品练习题及答案

《与妻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班级:姓名: 【习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当尽吾意为幸.: ③称心快.意: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⑧当尽.吾意为幸: 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⑭意洞手.书: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⑯卒不忍独善.其身: ⑰瓜分之日可以死.: ⑱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 ⑲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⑳吾家后日 ..当甚贫: ㉑汝泣告.我: ㉒汝可以模拟 ..得之: ㉓钟情 ..如我辈者: 3、一词多义 与 ①与妻书: 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③吾与(汝)并肩携手: 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余 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③前十余日回家: 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⑤吾今死无余憾: 当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吾家后日当甚贫: 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卒 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②旦日飨士卒: ③鲁肃闻刘表卒: ④五万兵难卒合: 而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谓吾忍舍汝而死: ③汝初闻言而怒: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 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 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 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 ⑩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以 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③亦以天下人为念: ④望今后必以告妾: 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⑥且以汝之有身也: 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⑩汝不必以无侣悲: 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其 ①汝其勿悲: ②汝其善抚之: 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 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⑤卒不忍独善其身: 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⑧吾亦望其言是实:

专题07《 与妻书》提升训练(解析版)

★复习巩固★ 一、阅读下列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1.下列对前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映卿卿如晤”,这句话翻译为:我的意思在信中都有,如同会面。 B.正由于作者对妻子爱得深挚,因此在挥毫作书之际,夫妻之间那令人无限眷恋而又无法重温的往事,一时奔涌笔底。 C.作者回忆的第一件事是“四五年前某夕”与妻子的一席对话。 D.作者对妻子说:“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读者乍听起来,这话真有些不近人情,谁都希望自己至爱的人健康长寿,也难怪他的妻子“初闻言而怒”。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引用这句话? 一、【答案】1.A 2.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 作者扩充自己爱妻子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才去参加革命,敢在妻子之前死而不顾。显示林觉民为人类解放、奉献的大无畏的精神。 【解析】1.A项,翻译错误,“意映卿卿如晤”翻译为“意映爱妻如见”。“意映”是作者妻子的名字。故选A。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意思是“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与妻书》同步练习 语文版

与妻书 1给下列的字注音 晤()彀() 肖()旁() 婉()禁() 2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如晤②腥云 ③婉④切切 ⑤第⑥抑 ⑦破镜⑧率性 ⑨的的⑩独善其身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2)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4预习效果反馈 1.“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 2.“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 3.给加点字注音。 ①谓吾忍舍汝而死()②称心快意() 5.本文选自,作者是之一。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6林觉民,字,号,又号。福建人。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写过、等论文和小说,翻译了。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与妻书》习题

《与妻书》习题 1、给下列字注音 晤()彀() 肖()旁() 婉()禁() 2、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如晤②腥云 ③婉④切切 ⑤第⑥抑 ⑦破镜⑧率性 ⑨的的⑩独善其身 3、翻译下列句子。 (1)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2)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4、回答下列问题。 (1)“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 (2)“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 (3)给划线字注音。 ①谓吾忍舍汝而死()②称心快意() 5、本文选自(),作者(),是()之一。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6、林觉民,字(),号(),又号()。福建人。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写过()、()等论文和小说(),翻译了()。 阅读理解。 周处 刘义庆 周处少年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7、给划线字注音。 有蛟()三横()朝闻()更相庆() 8、解释划线字的含义。 (1)或说处杀虎斩蛟 (2)始知为人情所患 (3)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4)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9、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2)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10、读了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11、假如你周围有周处这样的同学,你如何劝说他改过自新?(不少于50个字)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练习:课时分层作业17 与妻书+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与妻书 一、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C .而母立于兹 D .汝幸而偶我 D [A 项,“彀”同“够”;B 项,“念”通“廿”;C 项,“而”通“尔”。]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如晤. (见面) 察吾衷. (内心) 抑. 汝能之乎(抑或) B .语云. (说) 吾至.爱汝(极) 第. 以今日事势观之(仅,但) C .竟书.. (写完) 当哭相和.也(应和) 使之肖. 我(相像,类似) D .一恸. (痛哭) 不能禁.(禁止) 老. 吾老(敬重) D [禁:经受。] 3.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90852068】 ⎩⎨⎧①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②吾之意盖谓以. 汝之弱 ⎩⎨⎧③汝其.善抚之④吾疑其. 女也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介词,把;②介词,凭着;③语气词,表期望,“可要”;④代词,代腹中孩子。] 4.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瓜.分之日可以死 B.渔人甚异.之 C.汝幸而偶.我 D.当尽.吾意为幸 B[例句与B项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名词作状语,像切瓜一样。C项,名词作动词,配偶,嫁。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5.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导学号:90852069】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C.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B[A项,主谓倒装;C项,定语后置;D项,状语后置。] 6.根据语境,补写出横线处的句子。 (1)《与妻书》中,作者引用了《孟子》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白己不顾妻子而勇于牺牲的原因。 (2)《与妻书》中,作者用八个字概括了没有几家可以过上称心快意生活的原因,这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7.请以“真正的爱情”为开头,把苏轼、归有光、林觉民三个人巧妙运用其中,写一组排比句。 真正的爱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的爱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正的爱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三个人物中要选择具有代表性语言,特别要突出“真正的爱情”

★《与妻书》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与妻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当尽吾意为幸.: ③称心快.意: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⑧当尽.吾意为幸: 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⑭意洞手.书: 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⑯卒不忍独善.其身:⑰瓜分之日可以死.: ⑱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 ⑲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⑳吾家后日 ..当甚贫: ㉑汝泣告.我: ㉒汝可以模拟 ..得之: ㉓钟情 ..如我辈者: 3、一词多义 与 ①与妻书: 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③吾与(汝)并肩携手: 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余 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③前十余日回家: 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⑤吾今死无余憾: 当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吾家后日当甚贫: 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卒 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②旦日飨士卒: ③鲁肃闻刘表卒: ④五万兵难卒合: 而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谓吾忍舍汝而死: ③汝初闻言而怒: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 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 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 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⑩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以 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③亦以天下人为念: ④望今后必以告妾: 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⑥且以汝之有身也: 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⑩汝不必以无侣悲: 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其 ①汝其勿悲: ②汝其善抚之: 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 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⑤卒不忍独善其身: 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⑧吾亦望其言是实: 为 ①故忍悲为汝言之: ②亦以天下人为念: 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与妻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2023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与妻书》同步巩 固练习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完成 B.必不能禁失吾之悲禁:禁止 C.使之肖我肖:像 D.汝幸而偶我偶:婚配,嫁给 2、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②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③吾与并肩携手④必以告妾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B.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C.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5、下列句子中,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B.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C.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D.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6、下列加粗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当尽吾意为幸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B.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犴 C.汝可以模拟得之 D.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8、下列加粗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意映卿卿如晤晤:见面 B.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卒:死亡 C.又恐汝不察吾衷衷:内心 D.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书:写完 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和作品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逐客书》《与妻书》这两篇文章均题为“书”,却是不同的文体,一为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章,一为寄予亲人、吐露心声的书信,对象不同,目的各异,二者在态度、语气、表达方式上也不同。 B.司马春衫,语出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比喻极度悲伤。 C.《与妻书》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相结合,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说理时选择了严谨简洁的词语和逻辑推理严密的句式,使议论也涂上自己所憎所爱的感情色彩。 D.“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中的“望日”,一般指农历每月十五日。通常农历每月的十六日叫既望,如《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10、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汝之有身也 A.亦以天下人为念 B.汝可以模拟得之 C.汝不必以无侣悲 D.以今日事势观之 11、下列各组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重刑法以禁之 B.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日不出门 D.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与妻书》课后练习(含答案)

11.2《与妻书》课后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清朝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②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③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选编自《孙中山选集》) [注]①峨:险恶。②踬踣:跌倒,绊倒,比喻遭受挫折。③杌陧:不安定,困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B.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C.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D.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昌革命”即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B.“史迁”是对司马迁的一种敬称,是在司马迁去世以后才有的。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曾担任过太史令一职。 C.“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序”都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 D.“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部分组

11.《谏逐客书》《与妻书》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习题练习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以”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A.且以汝之有身也 B.今逐客以资敌国 C.民以殷盛 D.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是吾不是处 B.东得百里奚于宛 C.迎蹇叔于宋 D.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逐客:驱逐在秦做官任事的非秦国籍人。 B.惠王用张仪之计张仪之计:指张仪为秦制定的连横之计。 C.遂散六国之从六国之从:即六国服从秦国的政策。 D.昔缪公求士缪公:即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4.下列书信用语,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世兄”可以用来称呼晚辈。 B.给师长写信,信首提称语要用“砚右”。 C.书信结尾的问候语,“敬请金安”多用于商界。 D.给师长写信,为了表示敬意,结尾署名时要称“愚生”。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 C.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林觉民《与妻书》) D.灭六国者,六国也(杜牧《阿房宫赋》) 二、语言表达 6.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任何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奋斗是刘禹锡笔下千淘

万漉的辛苦,奋斗是郑板桥笔下咬定青山的坚韧,奋斗是,奋斗是。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内容全面;②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8.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的美称,现为弘扬传统工艺,温州市文教中心计划于年末举办一场“温州传统工艺美术展”,请你以XX中学李响的身份给温州市文教中心写一封推荐信,推荐一个你认为应该展览的工艺。注意书信格式,正文内容字数不超过80字。 三、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________________。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2)臣闻地广者粟多,________________,兵强则士勇。________________,故能成其大;________________,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________________。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________________,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