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实验版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实验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1)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CO 、CO 2的性质、用途。

(3)探究CO 2的实验室制法。

2. 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CO 2的装置

三. 知识要点:

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1)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2)金刚石、石墨和C 60的性质及用途

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决定

反映决定

反映

(3)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4)碳的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

②可燃性:

C O CO C O CO ++22222点燃点燃(充足)(不充足)

(3)还原性:

C C u O Cu CO C Fe O Fe CO C CO CO

++↑

++↑+223243222322高温高温高温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①实验室制取CO 2的原理

C a C O HCl CaCl H O CO 3

2222+=++↑ ②装置的设计与选择

③收集方法及验满

④掌握操作顺序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CO 2和CO 的物理性质

(2)CO 2的化学性质

①CO 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生成H 2CO 3:

CO H O H CO H CO H O CO 2223

2322+==+↑

③CO 2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3)CO 的化学性质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石墨粉打开生锈的铁锁

B. 金刚石刻划玻璃

C.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 铅笔芯折断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单质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B. 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化成金刚石(人造),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C.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D.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只有CO 2,该物质一定是碳单质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B. 小烧杯中的阶梯上有燃着的蜡烛,向其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层蜡烛先熄灭

C.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可用排水法

D. 图书档案室着火用水灭火比用CO 2气体灭火好

4. 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能变坚硬的原因是( )

A. 石灰浆失去水分

B. 生成了生石灰

C.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碳酸

D. 吸收空气中的CO 2生成CaCO 3

5.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方法是( )

A. 把混合气体通过赤热的炭粉

B.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C. 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D. 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蒸馏水中

6. 水垢是由氢氧化镁和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组成的混合物,要证明水垢中含有碳酸钙,则所需要的化学试剂是( )

A. 石灰水和氧气

B. 盐酸和石灰水

C. 二氧化碳和水

D. 生石灰和水

7. 碳和氢气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①都能在空气中燃烧,②常温下都较稳定,③常温下都能和氧化铜反应,

④高温下能夺取一些金属氧化物中的氧,⑤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A. ①③④⑤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在埋木桩之前,将埋入地下的一段木桩表面用火烧焦

B. 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以作燃料

C. 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D. 冶金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9. 取质量相同的碳和一氧化碳分别跟足量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反应情况或结果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相等

B. 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

C. 生成铜的质量比为2:1

D. 反应所需温度,碳比一氧化碳高

10. 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和H O

2

的质量比为11:9,则该物质可能是()

A. C H

24B.CH

4

C. C H

22

D. C H OH

25

二. 填空题(共23分)

11. 做钻头是利用金刚石__________;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电线路短路,这是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___性;木炭具有__________的结构,它可用来除产品中的色素;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12.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碳的不完全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还原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

2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

2

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某固体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图所示变化,请回答:

(1)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______________________

D→E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烧杯内有燃着的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如图所示,沿着烧杯慢慢地倾倒CO

,观察到的现

2

象是:下面的蜡烛____________,上面的蜡烛______________,这说明CO

的两点性质①

2

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久放石灰水的瓶壁上有一层白色固体,名称为_____________。形成该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用已学知识思考洗去它应加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气体。

15. 试用三种不同方法,鉴别出CO和CO

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将混合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16. 要除去CO中混有少量的C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除去CO

中混有少量的CO,应将混合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将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17. 有一种无色气体,可能由H CO CO

22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

②将气体经导管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小烧杯内壁有水珠。

根据实验现象推断:

(1)混合气体中一定有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气体中肯定没有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CO、CO2的学习探究,请写出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①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物质的性质;

②物质的性质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个简易实验,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工业上用石灰石高温煅烧得到生石灰)。

(1)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与分析:

(4)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生石灰中含有石灰石。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生石灰中不含石灰石。

19. 有三瓶无色气体,可能是空气、氧气、二氧化碳,请用实验一一加以区别。

三. 计算题。

20. 有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共18 g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 2的总质量为22g ,求:

(1)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

(2)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CO 2质量的质量比。

四. 综合题。

21. 下图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所设计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A 装置中的错误后,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CO CO 22高温;

(2)装置C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E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金属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不溶于水。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制__________(选填二氧化碳、氧气)的发生装置。通过上面的信息,你认为可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氢气(有几种写几种)?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2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碳的单质一定都是黑色的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一氧化碳有毒性,但在生活、生产中可以合理使用

是一种碳单质,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

D. C

60

24. 等质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它们的碳原子个数比是()

A. 11:14

B. 11:7

C. 7:11

D. 14:11

25. 某同学用实验测定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如图所示),他的实验设计中所用药品正确的是()

A. 杯中盛稀盐酸

B. 杯中盛澄清石灰水

C. 玻璃片盖在杯口的一面沾有澄清石灰水

D. 玻璃片盖在杯口的一面沾有紫色石蕊溶液

26. 实验室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有以下操作:

①加热,②通入一氧化碳,③停止通一氧化碳,④移去酒精灯,⑤冷却试管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⑤③

C. ②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③

27. 现有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共14 ml,在密闭容器中放电爆炸,冷到室温体积缩小为5ml,将剩余气体再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体积又缩小为2ml,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体积分别为()

A. 8ml、3ml、3ml

B. 6ml、5ml、3ml

C. 1ml、10ml、3ml

D. 3ml、8ml、3ml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B

3. B

4. D

5. B

6. B

7. D

8. C

9. D 10. B

二. 填空题。 11. 硬,导电,疏松多孔,CO 2

12. (1)222C O CO +点燃

(2)C CuO Cu CO ++↑222高温

(3)()CO Ca OH CaCO H O 2232+=↓+

(4)CO H O H CO 2223+=

13. (1)C ,CO ,H CO 23,CaCO 3,CO 2

(2)C O CO +22点燃

2222CO O CO +点燃

()CO Ca OH CaCO H O 2232+=↓+

14. 先熄灭,后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碳酸钙,()Ca OH CO CaCO H O 2232+=↓+,

稀盐酸,CaCO HCl CaCl H O CO 32222+=++↑

15. (1)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发出蓝色火焰的是CO ,熄灭的是CO 2;

(2)向集气瓶内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 2,无明显变化的是CO ;

(3)向集气瓶内倒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CO 2无明显变化的是CO 。

16. 澄清的石灰水,()Ca OH CO CaCO H O 2232+=↓+

灼热的氧化铜,CuO CO Cu CO ++∆2

17. (1)H 2 点燃后生成水

(2)CO 2 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

①组成结构 ②用途

18. (1)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小试管

(2)样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4)①有气体生成且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19. 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集气瓶中,熄灭的是CO 2,无明显变化,继续燃烧的是空气,剧烈燃烧的是氧气。

三. 计算题。

20. 解:设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为x

CO CuO

Cu CO g x

g x g x g x

x g ++---=-=∆228

44

18222818442211, 则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18117g g g -=

()CO CO g g g 2211221111混生成:::=-=

答:(1)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为11g ;(2)混合气体中CO 2的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CO 2质量的质量比为1:1。

四. 综合题。

21. (2)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

(3)检验CO 还原CuO 后生成CO 2

(4)防止多余的CO 污染空气

22. 二氧化碳 排水集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五. 不定项选择题。

23. CD 24. B 25. AC 26. B 27. AB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实验版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人教实验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1)几种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CO 、CO 2的性质、用途。 (3)探究CO 2的实验室制法。 2. 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CO 2的装置 三. 知识要点: 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1)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2)金刚石、石墨和C 60的性质及用途 物质的组成结构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决定 反映决定 反映 (3)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4)碳的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 ②可燃性: C O CO C O CO ++22222点燃点燃(充足)(不充足) , (3)还原性: C C u O Cu CO C Fe O Fe CO C CO CO ++↑ ++↑+223243222322高温高温高温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①实验室制取CO 2的原理 C a C O HCl CaCl H O CO 3 2222+=++↑ ②装置的设计与选择 ③收集方法及验满 ④掌握操作顺序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CO 2和CO 的物理性质 (2)CO 2的化学性质 ①CO 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与水反应生成H 2CO 3: CO H O H CO H CO H O CO 2223 2322+==+↑ ③CO 2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3)CO 的化学性质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一个正确选项)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石墨粉打开生锈的铁锁 B. 金刚石刻划玻璃 C.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 铅笔芯折断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单质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B. 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化成金刚石(人造),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C. 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D.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只有CO 2,该物质一定是碳单质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B. 小烧杯中的阶梯上有燃着的蜡烛,向其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层蜡烛先熄灭 C.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也可用排水法 D. 图书档案室着火用水灭火比用CO 2气体灭火好 4. 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能变坚硬的原因是( ) A. 石灰浆失去水分 B. 生成了生石灰 C.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碳酸 D. 吸收空气中的CO 2生成CaCO 3 5.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取的方法是( ) A. 把混合气体通过赤热的炭粉 B. 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C. 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D. 把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蒸馏水中 6. 水垢是由氢氧化镁和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组成的混合物,要证明水垢中含有碳酸钙,则所需要的化学试剂是( ) A. 石灰水和氧气 B. 盐酸和石灰水 C. 二氧化碳和水 D. 生石灰和水 7. 碳和氢气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人教版初三化学最新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 教材P110演示实验实验6-2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目的】 1. 认识木炭的还原性 2. 初步学习还原反应概念 【实验用品】 铁架台、试管、试管、导管、胶塞、酒精灯、铁丝网罩、木炭粉、氧化铜 【实验操作】 ①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放进试管; 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 ③集中加热; ④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实验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 C+2CuO2Cu+CO2↑ 【实验小结】 1. 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 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3. 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课外实验2:教材P112 ⑴石墨导电实验 把一根石墨电极或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 通电后,灯泡发亮。 【实验结论】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⑵生成炭黑实验 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儿,你将在冷碟子底上收集到亲手制得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 放在蜡烛火焰上方的冷碟子底上,覆盖了一层黑色物质。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除了生成CO2、H2O外,还有炭黑生成。

3、探究教材P113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实验目的】 1. 根据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分析比较氧气的性质及制取,设计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 2. 二氧化碳检验和验满 3. 总结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实验用品】 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玻璃片、试管、乳胶管、胶塞、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石灰石大理 石供选仪器 【反应原理】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药品选择】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因为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使反应中途停止。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因为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 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药品最好是:大理石和稀盐酸 【实验装置】 以下2套装置常用来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和水不反应。) 【实验现象】 1.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 2. 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检验】 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验满】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实验小结】 我们在确定制取气体的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①选择适当的反应。 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③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实验拓展】

山东淄博实验中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2.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说法正确是 A.①、②、③、④都变红 B.③不变红,④变红,说明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C.实验中的CO2可通过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 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酸 3.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物质方法 A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取样,加入二氧化锰, B硬水与软水取样,加入肥皂水 C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取样,观察颜色 D氮气与二氧化碳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 A.A B.B C.C D.D 4.在密闭容器中3克碳和7克氧气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气体有()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和氧气5.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H2O、CO2、KMnO4和O2中均含有氧元素 B.变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分类观:从组成上看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KC1O3)都属于化合物 D.微粒观: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6.用氧气传感器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等体积两瓶二氧化碳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换算出瓶内空气的体积分数(氧气占空气的体积按五分之一计算),最后推算得到实际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小木条置于集气瓶口,熄灭,说明集气瓶中二氧化碳含量为100% B.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7.5% C.两种方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较纯的是排空气法 D.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94.2%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稀硫酸中加入石灰石,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认为都正确的选项是() A.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B.物质的鉴别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于干燥气体 ②CO具有可燃性常用于炼铁①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②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物质的构成D.化学符号的意义 ①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②构成原子的微粒都不带电荷①O2:两个氧原子 ②O2-:一个氧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__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实验专题-最新学习文档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专题附答案 1.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无水CuSO 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 2 H 2O ; 乙 CO H 2O ; 丙 NH 3CO 2 H 2O ; 丁 CO 2 CO H 2O . 你认为 丙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 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 、B 装置的 顺序能否颠倒? (填“能“或 “否”)否. (2)实验中用纯净O 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因为空气中含有其他气体杂质,会引起实验干扰. (3)实验中观察到A 中无水CuSO 4变蓝,B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乙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 2===CaCO 3↓+H 2O 、 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 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第一是提供足够多的空气或者氧气,第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或者空气的接触面积. 2.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 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右图A 装置的作用是出去二氧化碳气 体A 装置中发生的是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变化.B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气体. (2)除去氧气:他们分别收集一瓶气体用图C 装置进行除去氧气的燃烧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化学)人教实验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案内容: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主要内容]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目标] 1. 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 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 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教案过程] 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 同学们在前面的课程中曾经遇到过同一元素形成不同单质的现象。例如:磷元素可以组成红磷、白磷。氧元素可以组成氧气和臭氧。而碳元素则可以组成更多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足球状的C60等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下面我们将对它们分别进行探究。 (一)碳的单质 1. 金刚石 2. 石墨

3. C60分子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及用途对比 成份游离态碳游离态碳 色态无色、透明、固体深灰色、磷片状固体 光泽性加工后有光泽有金属光泽 硬度最硬质软、滑腻 熔点高高 传热性传热易传热 导电性不导电易导电 用途钻头、玻璃刀、装饰品铅笔芯、坩埚、润滑剂、电极 (二)碳的化学性质 1. 稳定性:单质碳常温下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动性大大增强。如由墨书写的字画,虽年久日长,但仍不变色等。

2. 可燃性:单质碳可以在氧气里燃烧,放出热量,燃烧充分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燃烧不充分时,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C O CO +2 2点燃 充分燃烧 222 C O CO +点燃 不充分燃烧 3. 还原性:单质碳在高温下可以跟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这些氧化物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例如: C CuO Cu CO ++↑222高温 现象:黑色固体变成亮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CuO 失去氧,变成单质Cu ,发生还原反应。木炭使CuO 还原成Cu ,它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 利用碳单质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例如:用焦炭炼铁。 2343232Fe O C Fe CO ++↑高温 [探究题] 1985年科学家发现的C 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它的形状像足球(如图1 C 所示),因此又叫足球烯。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一种碳的单质——碳纳M 管,它是由六边环形的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如图1 D 所示)。图1 A 、图1 B 分别是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黑点均代表碳原子。

2019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精练(新版)新人教版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铁架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CaCO3+2HCl CaCl2+H2O+CO2↑(写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字母序号)。收集二氧化碳通常用C装置,而不选用D装置或E装置,请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4)实验过程中发现CO2始终收集不满,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或药品不足,合理即可) (写一点即可)。 2.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 锥形瓶,b 集气瓶。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 和稀盐酸;图E是某同学利用报废的试管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请指出该设计的一个优点: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废物利用,合理即可) 。

(4)如图F所示,向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 (5)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磨砂面(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好集气瓶。 3.(青海中考)某校九年级(3)班的几个同学利用鸡蛋壳制取二氧化碳并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1)B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2)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 (3)D处烧杯中下层(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写出A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 CaCl2+H2O+CO2↑。 4.(安徽中考)下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CO2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1)仪器X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 CaCl2+H2O+CO2↑。 (3)常温下,下列收集CO2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a.向上排空气法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1) 第1课时碳的单质 (1) 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4)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7)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0) 第1课时二氧化碳 (10) 第2课时一氧化碳 (15)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8)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使学生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木炭、活性炭对红墨水的吸附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C60、碳纳米管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帮学生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木炭和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碳氏三兄弟” 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广泛应用于高科技材料”。你能总结出它们性质的特点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碳的单质 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 课堂讨论 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知识拓展 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的;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2: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 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单质是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交待:“炭”与“碳”的不同写法) 下面着重介绍木炭。 [演示] 1.将一个装有半瓶带浅红色水的锥形瓶,配上胶塞。把两块木炭放入带红色的水中后,塞上塞子再摇动锥形瓶,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 2.把木炭放入盛满NO2气体的锥形瓶,塞好塞子,摇动片刻,观察现象。再加热锥形瓶,红棕色气体NO2又重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实验后,得出结论) [小结]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 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为什么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 木炭、骨炭等的许多用途是它们对于气体或溶解物质吸附性能的利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炭称为活性炭。吸附性是指各种气体、蒸气以及溶液里的溶质被吸在固体或液体物质表面上的现象。具有吸附性质的物质叫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叫吸附质。吸附作用实际是吸附剂对吸附质质点的吸引作用。吸附性能的大小是由吸附剂的性质、吸附剂表面的大小、吸附质的性质和浓度的大小、温度高低而决定的。因为吸附作用既然是表面作用,所以吸附剂的表面积愈大、吸附量也愈高。一定重量物体表面积的大小决定于其粒子的粗细或其孔隙的多寡。棱长1cm的立方体如分裂为棱长1mm的立方粒子,面积就由6cm2增大为6000m2。活性炭由于孔性充分发展,1g中的总面积可达7000m2。故粉末状和多孔性活性炭常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防毒面具主要分面罩、呼吸管和滤毒罐三部分。滤毒罐里起主要作用的有活性炭层、化学吸附层和防烟滤层。在不同滤毒罐里各层排列顺序不尽相同。活性炭层主要用于吸附毒气。由于活性炭 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所以用于防毒面具。活性炭与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作为一种防御性的保护器具问世几十年来,不仅广泛应用于军事上,而且也是我们科学实验在某险恶环境中从事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说起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5年,欧洲各参战国军事力量相差无几,使战争表面上处于相持状态。德帝国主义为了在军事上取得进展,首先在战场上施放了一种有毒气体--氯气,使英法两国军队吃亏不小。为了惩罚德军的这种行径,英法两国就以同样的方法"回敬"了德军,一时间整个欧洲战场毒气滚滚,一场化学战就这样开始了。 怎样使自己的士兵不被毒气伤害而更有效地消灭敌人呢?这一严重而又急迫的问题摆在各国军队的指挥者面前。

初中化学人教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点整理(全面,带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刚柔并济——碳单质 一、常见的碳单质 碳单质构成空间构成物理性质用途 金刚石 碳原子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 状的固体;天然存在最 硬的物质 装饰品 钻头 玻璃刀刀头 石墨 碳原子 深灰色色、有金属光 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 体,质软,有滑腻感, 良好的导电性 铅笔芯 电刷 电极 润滑剂 木炭活性炭 疏松多孔的 结构吸附性性 吸附异味和色素 C60 C60分子 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注】金刚石与石墨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用途:用作写字、绘画的碳素墨水 2、可燃性氧气充足:C+O2CO2(方程式) 氧气不足:2C+O 22CO (方程式) 用途:作燃料 3、还原性 反应原理:C+2CuO2Cu+CO 2↑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注意事项:(1)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石灰水倒吸炸裂试管。用途:冶炼金属

三、还原反应 1、定义: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走的反应。 2、碳与氧化铁的反应:3C+2Fe2O34Fe+3CO2↑(方程式) 3、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CO22CO(方程式)

课题2 二氧化碳的制取 一、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药品 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 CaCO 3 )和稀盐酸(HCl ) 2、原理: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注:(1)不能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混入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内,造成制得的气体不纯。 (2)不能用稀硫酸的原因:因为H 2SO 4与CaCO 3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 4,它会覆盖在CaCO 3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 (3)不能用碳酸钠粉末的原因:因为Na 2CO 3(或K 2CO 3)是粉末状固体,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剧烈,不易控制反应速率,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3、实验装置: 固液常温型 + 向上排空气法 不用排水法的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4、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2)加药品:先加固体,后加 液体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4)检验: 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 氧化碳。 (5)验满: 将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6)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桌子上。 二、 工业制二氧化碳 1、原料: 石灰石 2、原理: CaCO 3 CaO+CO 2↑ 三、 气体制取原理总结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研究在实验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3)研究如何验证所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 2、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 (1)发生装置的选择由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新人 教版) 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 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作业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六单元(章)化学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主要用途;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认识二氧化碳主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初步学习在实验室智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的设计、步骤、收集、检验及验满;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对大气的污染;知道自然界的碳循环、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意识到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认识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课标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而教材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活性炭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无轨电车、防毒面具和冰箱除味剂等知识;在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时,古代的字画、档案材料用碳素笔写等;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毒性时,介绍一些煤气中毒事件等。 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教材中介绍了人造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碳管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重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

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健和方法基础。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也接触过常见的酸和碱,对它们的性质己有一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思维方式也正在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是还缺乏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也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培养。初中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要教师的示范引领和严格要求。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