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

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和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管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C60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以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仪器:金刚石的分子模型、石墨的分子模型、C60的分子模型、玻璃刀、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导线、灯泡、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足球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

师:我佃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能组成单质,那么同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

的物质呢?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展示玻璃刀、C60的分子模型、铅笔)。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推进新课

碳的单质

1.金刚石

师:展示金刚石及模型:

生:学生观察金刚石样品后,尝试描述有关金刚石的物理性质:

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呈现正八面体结构。

师: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水泥,甚至大理石等建筑材料,制作钻头用于地质钻探、开采石油和打井等。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

2.石墨

师: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师:展示石墨及模型:

师:(1)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什么感觉?(2)用石墨在纸上划一下,会有什么现象?

生:(1)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2)留下深灰色的痕迹。

师: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常用石墨作铅笔芯。此外,石墨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来制作石墨电极。

师:展示石墨的用途。投影课本上图6-2。

实验探究1: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在两个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将研细的木炭倒入其中一个小锥形瓶里,塞上塞子,充分振荡后过滤,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再与另一个小锥形瓶中未加木炭的原溶液对比。

现象:红色消失,液体变无色。

结论:红墨水颜色的褪去是因为木炭的吸附作用。

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因此能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强。

师: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生:制作防毒面具。

师:展示防毒面具图片(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师: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还有哪些用途呢?

生:冰箱的除味剂、制糖工业的脱色剂、净水器等。 3.C 60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 60分子,另外还有碳纳米管。

师:展示C 60分子模型:

师:(1)C 60的分子结构和什么相似? (2)C 60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3)C 60中60表示什么?

生:(1)C 60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 (2)它是一种单质。

(3)一个C 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师: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目前,人们正在迸一步地研究C 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应用。

师:出示资料:C 60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①气体的贮存;②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③增强金属的强度;④新型的催化剂;⑤光学应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不断被发现,碳单质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除C 60外,一些新的单质碳也相继被发现,如:C 70、C 240、C 540等。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又致力于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纳米碳管的研究。

师: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生:三种碳的单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造成了性质上的差异。

物质的结构

决定反映

物质的性质

决定反映

物质的用途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

师: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师:若升高温度,又如何呢?

师: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生:C +O 2=====点燃

CO 2

师:当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师:跟氧气反应:C +O 2=====点燃

CO 2(充分燃烧)

2C +O 2=====点燃

2CO(不充分燃烧)

师:碳在高温时还有重要的性质。

师: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下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生:交流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 分析得出产物为二氧化碳、铜。

师: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都已确定,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生:2CuO +C=====高温

2Cu +CO 2↑

师:从分子组成上看CuO 转变为Cu ,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生:CuO 转变为Cu 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 中的氧。 师: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

2Fe 2O 3+3C=====高温4Fe +3CO 2↑

师: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生: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 师: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制取多种金属。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

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2.石墨

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3.C 60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结构

决定体现

性质

决定体现

用途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1)跟氧气反应:C +O 2=====点燃

CO 2(充分燃烧) 2C +O 2=====点燃

2CO(不充分燃烧)

(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2Fe 2O 3+3C=====高温

4Fe +3CO 2↑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3.碳

⎧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可燃性

⎧跟氧气反应:C+O2=====点燃CO2

(充分燃烧)

跟氧气反应:2C+O2=====

点燃

2CO

(不充分燃烧)

还原性

⎩⎪

⎪⎧2CuO+C=====高温2Cu+CO2↑

CO2+C=====

高温

2CO

2Fe2

O3+3C=====

高温

4Fe+3CO2↑

本节课以碳的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进而提出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3.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及收集方法。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仪器:小试管、药匙、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导管)、带塞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

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幅“二氧化碳的循环”的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测图中参与循环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过渡]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了我们生存需要的氧气和有机物。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那么我们在实验室里如何得到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推进新课

师: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探究活动1:制取CO2反应原理

师:现有碳酸钠粉末和石灰石等固体药品,以及稀盐酸和稀硫酸。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药品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不便于收集。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速率适中,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难于进行。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CaCO3)跟稀盐

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实验室制取CO 2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那么实验室该用何种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确定

师:投影实验室制取O 2的两套发生装置。

师: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几种方法?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生:发生装置⎩⎪⎨⎪

⎧⎭

⎪⎬⎪⎫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

师: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

3.制取并收集气体。 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师:1.如何验证所制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验证集气瓶中已收集满? 生: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师: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是什么? 生: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CO 2的反应原理

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二、装置的确定

发生装置⎩

⎪⎨⎪⎧⎭⎪⎬⎪⎫固体加热型固液常温型(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三、制取CO 2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

3.制取并收集气体。 四、验证CO 2气体的方法

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人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 2。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 2已收集满。 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本课题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具备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知识,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让他们自己去选取实验装置,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地选择。本节课基本上是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实施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二氧化碳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

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二、推进新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引导学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木条的变化。

师: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干冰”,易升华。

前面的蜡烛熄灭,现在的木条熄灭,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和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现象:

②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纸花,纸花易烧焦变黑,影响观察,可用灯泡发光提供的热量完成这个反应。

师:①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类似醋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加热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呢?

生:CO 2与H 2O 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 2+H 2O===H 2CO 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 2CO 3===H 2O +CO 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打开雪碧瓶盖,塞上导气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师:说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OH)2+CO 2===CaCO 3↓+H 2O ,这个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1)做灭火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2)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3)因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2.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 2+H 2O===H 2CO 3 H 2CO 3===H 2O +CO 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 2+Ca(OH)2===CaCO 3↓+H 2O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1)做灭火剂

(2)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3)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温室肥料

2.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它的化学性质并不难掌握。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宗旨,教学中运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氧化碳,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用途。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重点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 一氧化碳的的还原性。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氧化铜等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CO 2的性质,还有一种与CO 2在组成上非常相似的气体CO ,它们的性质是否也很相似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二、推进新课 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 +O 2=====点燃

2CO 2

师: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2)一氧化碳有剧毒

师: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生: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讨论:①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②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③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④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生:①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②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 难溶于水。

③首先房间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 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④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师:我们探究了一氧化碳的两大性质,它还会有什么性质呢?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演示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

生:现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这个现象和结论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同。

师:同学们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CO +CuO=====△

CO 2+Cu

师:该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是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生:含氧化合物CuO 中的氧被CO 夺去,因此该反应是还原反应。CO 能夺走CuO 中的氧,所以CO 具有还原性。

师: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要求“两先两后”,即先通气再点燃,先熄灯后停气,这是为什么?

②该实验装置不同于碳还原氧化铜装置的一个主要部位是:用酒精灯点燃尾气。为什么? ③从图中看到把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但是怎样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呢?

④一氧化碳有毒,在尾气处理时还可用什么方法? 生:①先通入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空气,避免一氧化碳跟管内的空气混合,受热而引起爆炸;停止反应后,先熄灭酒精灯,仍继续通一氧化碳,防止灼热的铜遇到进入管内的空气又生成氧化铜。

②一氧化碳有毒,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是防止未与氧化铜充分反应的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③在气体进入硬质玻璃管前先通入澄清石灰水。 改进装置:

④可用气球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实验后的尾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用途——冶炼金属

师: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炼铁厂把铁矿石还原成铁。 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师: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CO +O 2=====点燃

2CO 2 CO 2+C=====高温2CO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2CO +O 2=====点燃

2CO 2 (2)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 +CuO=====△

CO 2+Cu 二、一氧化碳的用途 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

鉴于学生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故在课堂教学上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又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总的来说,学生掌握的较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的过程以及教师演示的有关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之有关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设计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子)、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等。

一、引入新课

师:二氧化碳是一种有着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讲授新课

师: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之前,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实验室是如何制备氧气的?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顺利地制出氧气?

学生回忆、讨论、写出大纲。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适当的药品、反应条件、化学反应方程式)

2.选择合适的装置。(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主要由该气体的物理性质定)

师: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来讨论如何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详细分析。

师:为什么该药品可以制出二氧化碳,用其他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与酸反应可以制出二氧化碳吗?

家庭常用的纯碱可以代替大理石吗?实验室常用的稀硫酸可以代替稀盐酸吗?

教师演示: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教师展示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等药品。指导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自主选择不同药品进行探究。并由每组组长负责向全班通报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束的时间(以没有气泡放出为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巡视二指导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用哪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反应的速率、收集的难易、药品的价格等多方面来选择何合适的药品。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以下问题:1.怎样组装仪器?怎样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药品?(教师演示并讲解)

2.当大理石与稀盐酸接触后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3.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

(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4.怎样验满?为什么?

(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回答,如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5.怎样检验所收集的就是二氧化碳?为什么?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听讲并思考回答问题。

在回答问题3、4、5时,对照氧气,找出不同处。

师:二氧化碳与氧气在制备和性质上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从药品、反应条件、装置、收集、检验、验满等方面分析)

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与交流。

师: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对地球的生态是必须的。但是否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

教师简单介绍“温室效应”,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拓展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三)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比空气密度大

(四)验满方法

(五)检验方法

这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设计的师生互动活动较多,强调了新课标指导下新型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不仅不包揽所有问题答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提问等众多手段的运用,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寓教于乐,以情激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记忆和理解的水平差异还很大,所以连续和反复依然很重要。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的深入、细致地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可以冲淡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中产生的枯燥感,重新激发起学生对神秘的化学知识的兴趣及热情。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碱盐等重要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单元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也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 1.碳及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三、课时安排建议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2课时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2课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课时 四、教学建议 课题1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堂要落实的几个要点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并知道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2、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二)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碳与炭的区别:“碳”是元素名称,指元素;“炭”是指由主要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如木炭,活性炭等。 2、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将被吸附物(有色液体及气体、有毒气体等)吸附在表面(细管道内),是物理变化。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 3、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时,只要说明它们都是碳组成的单质即可,不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 5、石墨变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6、教材110页【实验6-2】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⑴氧化铜与碳的配比:由化学方程式计算,氧化铜与碳的质量比应当是13∶1,在实际操作中,氧化铜粉与炭粉的质量比以限制在(9~13)∶1的范围内效果较好。 ⑵反应物要研细混匀。为了使氧化铜和木炭这两种反应物充分接触,要把刚烘烤过的木炭放在研钵中研细,再加入氧化铜,一起混匀,能否混合均匀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7、碳在高温下还原金属氧化物时,生成二氧化碳。由于碳在高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因此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通常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堂要落实的几个要点 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会组装仪器并制取出一瓶二氧化碳,并会检验和验满。 3、能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 (二)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一节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 “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 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 金刚石、石墨、C 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式 颜色 形状 硬度 导电性 导热性 润滑性 熔点 用途 金刚石 C 无色透明 正八面体 最硬 无 无 无 高 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细鳞片状 最软之一 优良 良好 良好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 制法 用途 木炭 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 燃料、黑火药、制活性炭、冶炼金属 活性炭 灰黑色多孔颗粒状固体 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处理 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 焦炭 浅灰色多孔性固体 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冶炼金属 炭黑 极细的黑色粉末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 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等,作 橡胶制品的填料 ?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 C 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五、 金刚石、石墨、C 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六、 碳的化学性质 ?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碳具有可燃性:C+O 2CO 2(充分燃烧) 2C+O 22CO (不充分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 碳具有还原性: C+2CuO 2Cu+CO 2↑ 2Fe 2O 3+3C 4Fe+3CO 2↑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七、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 【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 ③ 集中加热; ④ 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木炭+氧化铜 澄清的石灰水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案设计 今天作者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案设计(共含19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的氧化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的氧化物 一、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 ①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 ②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碳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 点燃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 点燃 2CO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中有红色固体生成。注意: ①碳单质作还原剂一般需要大量的热,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反应条件一般要写高温; ②操作时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③配置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些,目的是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还原性化学公式:C+2CuO 高温2Cu+CO2↑(置换反应) 4.应用:冶金工业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课程名称: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单质碳的特征2.理解碳的化学性质 3.掌握CO 2的实验室制法及CO 2 物理和化学性质 4.理解CO的化学性质,(特别是CO的毒性) 5.了解CO 2 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和CO与环境的污染 教学过程: 1.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 60 ) 2.碳的性质: (1)金刚石、石墨、C 60 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较大。(因为在它们的碳 原子的排列不同)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各种碳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点燃或高温 下能与很多物质起反应。 ①可燃性:C + O 2 CO 2 (O 2 充足) 2C + O 2 2CO(O 2 不充足) ②还原性:2CuO + C 2Cu + CO 2 ↑ 2ZnO + C 2Zn + CO 2 ↑ CO 2 + C 2CO 3.CO 2的物理性质: 点燃点燃 高温 高温高温

(3)具有剧毒性: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对环境有污染) 典型例题: 例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简单的性质实验,下面有关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 C.先将气体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然后用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D.先在蒸馏水中间加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分析:任何制备气体装置都必须先检查气密性后装药品。不可先装药品,再检查气密性, 一旦装置漏气,需重新组装,必然造成药品浪费。加块状固体药品应将容器横放。加入药品后,方能慢慢竖起容器,以防打破容器底部,因而原料中若同时有固态药品与液态药品时,一般应先放固态药品后加液态药品。检验气体收集满后,应缓慢取出导管,然后盖好玻璃片,无需先取出导管再验满,若气体未收集满,再装导管伸入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这一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的现象产生,只有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辨别反应是否已发生,因而应事先在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便于控制与观察。 解答:应选A、D。 例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 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灰水 D.通过灼热的炭层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将杂质吸收或转化为所需物质都可以除杂。二氧化碳可被石灰水吸收,而一氧化碳不能被吸收;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炭层转化为一氧化碳,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和通过灼热氧化铜都可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但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中点燃 一氧化碳气体是不现实的。故答案为B、C。 同步练习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篇一:碳和碳的氧化物 .doc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步稳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根底。 二、本单元内容特点: (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刚石并列的位置上,将C60作为正文出现。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照。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响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单元内容外表看好象少了,但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

[知识结构透视] 金刚石碳的单质石墨碳的化学性质 C60 实验室制法 性质 碳的氧化物用途 [单元目标聚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 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3.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响原理、仪器装置和收集方法,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会动手制二氧化碳。 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响方程式,认识一氧化 碳在冶金工业上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碳氏三兄弟” 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碳的单质 提出问题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C 60

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 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探究点一无定形碳 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 ⑴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 (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 (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 知识拓展 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 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说明反应生成了红色金属Cu,也产生了CO2。 知识点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一、反应原理 1.实验药品 某某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拓展】:实验目的是制得较为纯净的二氧化碳,从原料角度来分析: 浓盐酸、浓硝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制气过程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或硝酸蒸汽,从而导致产物不纯; 碳酸钠、碳酸氢钠是粉末状的固体且易溶于水,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速度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外界的酸与内部的碳酸钙继续反应,使反应速度大大减慢; 综上所述: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宜采用块状的某某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作原料。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研究实验原理 研究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即在实验条件下(如加热、常温、催化剂等)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研究支取气体所采用的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是气体的性质。 (1)发生装置的选择 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举例 固体(固体+固 加热 体)

固体+液体(液 体+液体) 不加热 (2)收集装置的选择 气体的选择收集方法装置举例优缺点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O2、H2、CO等 收集气体较纯, 但含水蒸气 密度比空气大, 不与空气中各组 分反应向上排空气法O2、CO2等 纯度不高,需要 验满,但较干燥 密度比空气小, 不与空气中各组 分反应向下排空气法H2、NH3等 纯度不高,需要 验满,但较干燥 3、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 O2、H2、CO2的检验方法 气体检验方法现象 O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木条复燃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纯净气体能安全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水珠 知识拓展 (1)当气体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相近且难溶于水时,一般用排水法收集。 (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新人 教版) 第六单元课题一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器材: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 药品: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 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分子模型。 介绍: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讲授新课: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溶点较高,不导电。 2)、用途: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做钻头和钻石等。 2、石墨(c) 阅读课本第104页 小结: 1)、性质: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磷片状固体,较软,在纸上划过可留下痕迹,耐高温、导电。2)、用途:可做润滑剂、铅笔芯、电极等。 介绍:木炭 [实验6-1]木炭的吸附性 现象:红色褪去 原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用途:阅读教材,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除臭剂、制油墨等做吸附剂。 讨论: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 讲解: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3)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 教具准备:模型、图片、锥形瓶、木炭、红墨水、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铁架台、澄清石灰水和氧化铜粉末。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 【学生演示实验】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玻璃刀切割玻璃的原理吗 2、由此,你可以推断出金刚石的性质吗 【讲解】1、金刚石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讲解】金刚石经过仔细的琢磨加工后,折光性能大大加强,成了商店里价格昂贵的钻石。总结: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活动) 2、石墨 【过渡】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而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指导看图】:书本石墨图 【介绍】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的固体。 【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石墨 (1)、质软 【设疑】为什么石墨可以用作铅笔芯 【讲解】石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跟金刚石相反,它是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 【介绍】由于石墨太软,只用石墨做铅笔芯,易断又易磨损,所以加入粘土。铅笔是石墨和粘土混合而成的。铅笔的型号用”H”、和”B”区分。 【联系生活】有人说:“不小心吃了铅笔芯就会中毒,因为铅笔芯中含有铅。”你同意吗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2)、导电性 【提问】石墨可做电极,由此推知它具有什么性质 (3)、润滑性 【提问】如果有一把长期不用而生锈的铁锁,怎样轻易打开它呢想一想这个实验留给同学们回家去做。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Lt D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课标要求: 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认识CO2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CO2的用途。 4、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步骤、收集及检验方法。 5、了解CO的性质,知道CO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对大气的污染。 6、知道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知道自然界中的CO2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稳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3〕关注环保及健康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根本知识的方法。〔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根本知识解决简单问

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由对温室效应及CO毒性等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健康平安的意识。 〔2〕由对碳及其氧化物的不同用途的讨论,体会到物尽其用的道理。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程序设计 一、情况分析: 二、1、课标要求〔课件展示〕 2、近几年河南中考试题呈现〔课件展示〕01、以下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B.牛奶变酸塑料降解 C.酒精挥发石油蒸馏 D.光合作用蜡烛熔化 、以下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 是【】 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单质,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C 60 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回顾复习引出碳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又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了碳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并能根据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的特点后又总结出了还原反应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2)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会对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总结。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 分子模型、玻璃刀、6B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投影仪、教师用具:金刚石、石墨、C 60 电视媒体、防毒面具、导线、灯泡。 学生用具:(1)仪器: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

塞子; (2)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引言]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分子模型 [展示]金刚石,石墨、C 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介绍]金刚石、石墨、C 60 [教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引导]观察金刚石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 [展示]玻璃刀 [介绍]刀头上镶有金刚石,用它来裁玻璃。 [设问]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金刚石很硬,所以可用来裁玻璃。 [板书]一、碳的单质 1.金属石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介绍]金刚石经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钻石,它的价格比金刚石还高,现在带钻戒的人越来越多,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引导]观察石墨样品,试描述有关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描述]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 [引导]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何感觉? [学生]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介绍]由于石墨很软,所以常用石墨作铅笔芯,但由于太软,光用石墨作笔芯,既易断又易磨损,因此生产上常在石墨粉末中掺进一些粘土粉以增加硬度。最软的铅笔是6B,最硬的铅笔是6H,HB铅笔则软硬适中。 [演示实验]把一根6B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接上电池和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学生观察]灯泡发亮。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整单元教案 精品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碳的用途 (二)能力培养点 通过图文结合及对实验的探究获取所学知识。 (三)情感体验点 通过对最新科技成就的探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疑点: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探究法 思路:(1)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时,只要说明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即可,不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2)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3)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4)木炭跟氧化铜的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着重观察两个问题。①看清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自己分析木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教师加以指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分析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引出还原反应。(5)可组织学生做好本课题后的家庭小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列举与金刚石、石墨有关的各种日常用品,对碳单质有初步的认识。 2.课前热身 (1)你见过用来刻划玻璃的玻璃刀吗?你知道玻璃刀头上镶着的是什么物质吗? (2)我们写字用的铅笔芯是是用铅做的吗?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本课主要讲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碳的作用,通过模型和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科研精神。 (2)四边互动 互动1 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探究 明确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可作装饰品——钻石。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互动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授课人:郭浩城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播放金刚石与石墨的图片作为引入,进而学习物质的结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通过作对比试验(木炭和活性炭)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吸附性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不同用途的探究,体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物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碳单质的微观结构与它们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对于碳单质有关的物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将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四、教学用具:多种型号的铅笔、干电池、小灯泡、导线、教学平台木炭、活性 炭等 五、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时先让同学们看一些图片。(点击播放钻石图片至完毕),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生】:思考或已回答。 【师】:再来看一下这张吧!这是今年在南非的库利南地区发现的一颗122克拉的蓝钻石,价格为6亿英镑,折合成人民币为63亿,价值连城。 而且它还很漂亮,所以我们就可以用高贵华丽这个词语来形容它。 【师】:接下来,大家又看一下这是什么?(播放石墨图片) 这是石墨,它被应用到的范围很广,是一种比较平凡的物质,所以 可以用平凡多能来形容它。 【师】:(图片对比)一个是高贵华丽的一族,一个是平凡多能。它们之间是否会存在某种关系呢?至于有没有关系,我们通过本节课学习第 就可知晓。 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中的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 60 大家首先阅读P106第二段。 【师】: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碳家族的成员,而钻石是由金刚石经仔细研磨所得的,现在我们首先来看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同学们先看一下书本。 (老师叫同学回答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石墨的相关物理性质和用途,大家看我们平常所用的铅笔主要就是用石墨制成的。当我们用铅笔在纸上划过时,大家 会看到什么?还有削铅笔时,感觉怎样呢?这里有一些铅笔芯的粉 末大家摸一下,感觉怎么样?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信息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一、单元主题: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二、单元概述: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三、课程标准: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1、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2、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 四、学习目标: 1、采用体验学生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创设教案情境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到化学就在身边。 3、紧密联系社会好高新科技,图文并茂,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五、教案过程: 以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为例具体阐述。六、教案任务分析: (一)教案内容: 在教案过程中要打破以往的授课模式。教师作为教案过程中的引导者,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探究能力,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可作适当的调整。在第六单元第三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部分,第一节课主要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教材分析:

1.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二中讨论确定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且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介绍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我们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多媒体模拟来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化学知识。 (三)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 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体会合理的假设对探究的重要性,尝试根据实验现象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2、利用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来解问题,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对于人们认识物质的意义。 2.通过阅读、查资料获取信息,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辩证地看待的CO2功与过。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教案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案难点: 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的探究 七、学习对象特征分析: 学生对二氧化碳已有初步认识,由于知识能力的局限性,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依然应该从感性认识入手,激发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铅笔伴你从小到大,你一定不陌生。你们也许还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知道它们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

二、推进新课 1.金刚石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其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 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阅读教材第107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 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 生活中常接触到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它们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 实验6-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完整word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 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1 精品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概述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是在课题2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 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 芯、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 分子及管状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标要求 1.了解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本单元内容与教学思路分析 1.关于碳的单质 (1)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碳的单质。 教材中不仅介绍了碳的3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而且还提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的一些以新的形态存在的单质碳如管状碳(碳纳米管),教参中还介绍了一些类似洋葱形状的碳等。其实,1985年C60的发现就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反思,像碳这样的在19~20世纪已经被化学家详细研究过了的元素,居然在它的基本研究领域还存在着如此重大的遗漏,应该引起研究工作者的奋起直追。教师可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碳单质的一些新形态也可能被发现,碳单质的用途可能将不断扩大,使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碳的单质,从而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献身化学的信心。需要说明的是,教参中提供了许多关于C60的发现、C60的超导性、C60的命名和C60的潜在应用前景,以及碳单质研究的新进展等资料,这些资料是拓展教师视野的,不要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以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在介绍碳的单质时,不要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标准》中不要求),重点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来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