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诊断分期标准:从RIFLE、AKIN到KDIGO

急性肾损伤诊断分期标准:从RIFLE、AKIN到KDIGO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急性肾衰竭(ARF),但ARF一直缺乏广泛认同的诊断标准,且忽视了肾脏损害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因此目前在逐步使用急性肾损伤(AKI)来取代ARF,期望在肾损伤的早期将之识别,并给出一个统一的诊断分期标准。

急性透析质量指导组(ADQI)在2002年给出了ARF的RIFLE分级诊断标准,其主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量,分为3个严重程度级别:危险(Risk)、损伤(Injury )、衰竭(Failure)和2个预后级别:肾功能丧失(Loss)、终末期肾病(ESRD)。

RIFLE 标准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基线GFR难以测定,而通过公式推导的GFR只有在病情平稳时才可靠,在急性状态下评价GFR是困难的;此外,RIFLE标准以GFR或Scr变化、尿量为标准进行划分,未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对Scr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AKI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2004 年ADQI和更多的相关协会一起提出急性肾损伤的概念,其定义为不超过3 个月的肾功能或结构方面异常,包括血、尿、组织学检测或影像学检查所见的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此外,还成立了急性肾脏损伤网络(AKIN)专家组,并于2005年在RIFLE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AKIN诊断标准。

AKIN分别采用1、2、3期替代R、I、F的分级,去掉了L和E两个级别,因为这两个级别与AKI无关,属于预后判断;摒弃了RIFLE 中的GFR标准;提高了AKI诊断的敏感性,即Scr升高≥ 26.5 μmol/L 就考虑AKI。需要注意的是:(1)病变时间不超过3个月,3个月后属于慢性肾病;(2)Scr的变化发生在48 h内;(3)需排除影响尿量的一些因素如尿路梗阻、利尿剂的使用等。

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对于同一患者群体应用两种标准诊断AKI,均具有较高的相互漏诊率。为综合RIFLE和AKIN标准的优点,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在RIFLE 和AKIN标准的基础上,于2012年3月发布了KDIGO分期标准。KDIGO标准将AKI定义为:(1)在48 h 内Scr 升高≥ 26.5 μmol/L;(2)在7 d之内Scr 升高

超过基础值的1.5倍及以上;(3)尿量减少(< 0.5 ml/kg/ h)且持续时间在6h以上。KDIGO分期标准见下表。

以上各种标准主要是根据血清肌酐和尿量来评估肾功能。但是血清肌酐并非一个敏感指标,不能及时地反映肾功能变化,血清肌酐水平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真实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尿量也易受利尿剂、尿路梗阻等因素影响,二者作为诊断或分期指标,存在很多缺陷,尚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肾功能。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提出更佳评估肾功能的指标。

急性肾损伤诊断和治疗指南规范

急性肾损伤诊断和治疗指南规范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常见且治疗费用高昂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因此,及早发现具有发病风险的患者并开始预防性治疗至关重要。在急性肾损伤的初期或中期得到迅速地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患者发生不可逆的肾损害。 现在已经使用术语急性肾损伤代替了术语急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包括肾功能障碍的所有阶段,从肾功能的微小改变至依赖透析的阶段。急性肾损伤的特点是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导致尿素和肌酐突然并且持续升高。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包括高钾血症、肺水肿和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肾损伤越来越常见,每年影响成年患者的比例为 500/1,000,000,其中每年每1,000,000人中有200名患者需要 透析。随着年龄增长,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升高,尤其以80-89岁人群发病率最高。 急性肾损伤占入院诊断的1%,7%以上的住院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其中大部分是原有慢性肾脏疾病患者。患有急性肾

损伤且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其住院期间死亡率约为50%, 在重症或者败血症患者中可能达到75%以上。尽管在支持治 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过去几十年里该病的存活率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急性肾损伤的分类方法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2年引入了RIFLE(肾功能障碍风险期、肾损伤期、肾功能衰竭期、肾功能丧失期和肾脏疾病终末期)分类系统。RIFLE根据临床参数(尿量)和实验室检查(肌酐)将急性肾损伤分为三个递增的肾功能障碍水平,根据肾功能丧失的持续时间分为两个预后。RIFLE的分类方法已经通过验证,是有效的死亡预测因素。在2005年修订的RIFLE分类方法中,急性 肾损伤分为肾功能障碍的风险期和肾损伤期两个阶段,分别根据血清肌酐升高和尿量等指标进行分类。 在临床实践中,及早发现急性肾损伤的症状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患者发生不可逆的肾损害。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以上或每小时尿量小于0.5 ml/kg 持续12小时以上,都可以被视为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特别是 在肾功能衰竭期(即急性肾损伤阶段3)。在这个阶段,血清

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表

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表 一、引言 肾小管损伤是导致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用于评估肾小管损伤的程度和严重程度,有助于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监测疗效。本文将详细介绍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表及其应用。 二、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表的定义和结构 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表是根据肾小管损伤的不同表现和程度制定的一套评分系统。它通常由多个指标组成,并分别对不同指标进行评分,最后综合各指标的得分来评估肾小管损伤的程度和严重程度。常用的肾小管损伤评分标准表有RIFLE、AKIN和KDIGO。 1. RIFLE标准 RIFLE标准是最早用于评估急性肾损伤(AKI)的评分标准之一。它将肾小管损伤分为Risk、Injury、Failure、Loss和End-stage五个等级。根据患者的肾小管损伤程度,可根据相应的指标给予相应的分数。 •Risk:患者肾小管损伤的可能性增加,或者肾小管功能轻度受损。•Injury:患者肾小管功能中度受损,比Risk程度更严重。 •Failure:患者肾小管功能重度受损,导致肾功能衰竭。 •Loss:患者肾小管功能彻底丧失,但并未到达终末期肾病。 •End-stage: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2. AKIN标准 AKIN标准是近年来用于评估急性肾损伤的另一种评分标准。与RIFLE标准类似,AKIN标准通过评估肾小管损伤的程度来诊断和分级急性肾损伤。AKIN标准将急性肾损伤分为三个等级,根据患者的肾小管损伤程度给予相应的分数。 •Stage 1:患者肾小管功能轻度受损。 •Stage 2:患者肾小管功能中度受损。 •Stage 3:患者肾小管功能严重受损。

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2016:诊断与诊断检查(2)

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2016:诊断与诊断检查(2) AKI的诊断2016:诊断与诊断检查(2)重症行者翻译组朱熠冰诊断AKI的辅助手段有时我们需要其他手段帮助我们诊断AKI,当肌酐和尿量变化缓慢、有误导性或者无法准确解读的时候。这在ICU患者中很常见,比如容量过负荷、肌肉萎缩、脓毒症、及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都会影响对AKI的判断。新的生物标志物寻找替代肌酐的生物标志物已经有了重大进展。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来源、生理功能、肾损伤后的释放时机、动力学和分布不尽相同(表3,图2)。除了能够更早地诊断AKI,一些生物标志物还能提供AKI病因的线索,以及反映AKI 的病理生理阶段,处于急性期还是恢复期。这些生物标志物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意义,可以反映肾小球的滤过(胱抑素C)、肾小球的完整性(蛋白尿)、肾小管的应力(IGFBP-7、TIMP-2)、肾小管的损伤(NGAL、KIM-1、NAG、L-FAB)、及肾内的炎症(白介素-18)(表3,图2)。这些生物标志物的价值在于,在肌酐增高之前发现肾功能的细微变化,以及识别不伴有肌酐增高的肾损伤,比如亚临床AKI。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生物标志物阴性的患者,生物标志物阳性而肌酐阴性的患者有更高的并发症风险、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病死率,但这反映的或许是更严重的疾病程度而不是AKI本身。第十届ADQI 共识提出,将反映功能和损伤的生物标志物联合传统的肾功能指标来更好地定义AKI(图3),似乎比仅依据肌酐和尿量更为可靠,这可能会改变AKI的诊断和治疗。现在有检测胱抑素C、NGAL、IGFBP-7和TIMP-2的试剂盒,但目前只有胱抑素C在一些医院里常规检测。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它在所有有核细胞中产生,在所有组织和体液中存在。胱抑素C能够自由地通过肾小球,然后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全部吸收并降解,由于没有肾小管的重吸收或分泌,它能够比肌酐更好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而且胱抑素C不依赖于年龄、性别、肌肉量及肝功能。但是有报道称胱抑素C水平在癌症、甲状腺功能障碍、激素治疗及吸烟者中会发生变化。

KDIGO 临床实践指南:急性肾损伤

KDIGO 临床实践指南: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AKI)的定义 1.定义及分期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可定义为 AKI(未分级): ①在 48 h 内血清肌酐(SCr)上升身 0.3 mg/dl(≥26.5μmol/L); ②已知或假定肾功能损害发生在 7d 之内,SCr 上升至 > 基础值的 1.5 倍; ③尿量 <0.5 ml/(kg·h),持续 6 h。 (2)AKI 分期标准见表 1(未分级)。 (3)任何时候都应尽可能明确 AKI 的病因(未分级)。 表 1 AKI 分期标准 2. AKI风险分级 (1)推荐根据暴露因素及易感因素对 AKI 风险进行分级(1B)。(2)参考相关指南根据暴露因素及易感因素进行管理,以降低 AKI 风险(未分级)。 (3)检测 AKI 高危患者的 SCr 及尿量发现 AKI(未分级)。 (4)根据危险程度及临床经过制订个体化的监测频率及间期(未分级)。 3. AKI病情评估 (1)快速评估 AKI 患者并明确病因,尤其应寻找可逆因素(未分级)。

(2)按照 AKI 分期标准,根据 SCr 和尿量对 AKI 进行严重程度分期(未分级)。 (3)根据 AKI 的分期及病因(图 1)管理 AKI 患者(未分级)。(4)AKI3 月后再次评估患者,以确定 AKI 恢复程度,新发 AKI 或原有慢性肾脏病(CKD)的恶化(未分级)。 ①若患者进展至 CKD,应按照 KDOQI CKD 指南进行管理(未分级)。 ②若患者未进展至 CKD,应评估其发生 CKD 的风险,并按照 KDOQI CKD 指南进行管理(未分级)。 图1 AKI不同分期患者的管理 阴影表示优先等级;固定阴影:适用于所有分期;渐变阴影:随着密度增加优先级别升高 AKI的预防与治疗

急性肾损伤诊疗规范

急性肾损伤诊疗规范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危重病之一,在普通住院患者中发病率为3%~5%,而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则高达30%~50%。远期预后研究发现,与未发生AKI患者相比,发生AKI 的患者进展为慢性肾脏病(CKD)及终末期肾病(ESRD)的风险度明显增高。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规范的制定参考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的AKI临床实践指南。 1 AKI诊断标准及分期 1.1 诊断标准 肾功能在48h内迅速减退,血清肌酐升高绝对值≥26.5umol/L(0.3mg/dL),或升高比率≥50%(超过基线值1.5倍),或尿量少于0.5ml/(kg.h)≥6h,排除梗阻性肾病或脱水状态。血清肌酐基线值定义为患者入院时或出现临床表现一周内的血清肌酐值。 1.2 分期见表1。 表1 AKI的分期标准 分期血清肌酐尿量 1期增加≥26.5μmol/L或增至基线值的1.5~1.9倍<0.5ml/(kg·h),6~12h 2期增至基线值的2.0~2.9倍<0.5ml/(kg·h),>12h 3期增至基线值的3.0倍以上;或绝对值354umol/L;或开始肾脏替代治疗(RRT);或<18岁的患者,eGFR下降至 <35ml/(min·1.73㎡) <0.3ml/(kg.h),>24h:或无尿,>12h 注:血清肌酐和尿量标准只要满足一项即可成立诊断。 1.3 诊断指标 目前血清肌酐和尿量仍是AKI最常用的诊断指标。 血清肌酐应采用酶法技术测定。如果患者缺少基线血清肌酐值,可以参考3个月内(最长不超过1年)血清肌酐值,如该数值仍无法获得,应在24小时内重复检测血清肌酐以帮助AKI的诊断。 尿量测量必须精确,否则无法用于AKI的诊断。在已使用利尿

肾内科医师面试题及答案

肾内科医师面试题及答案 肾内科是内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研究和治疗与肾脏相关的 疾病。作为肾内科医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面试 是评估肾内科医师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提供一些常见 的肾内科医师面试题,并给出答案供参考。 肾内科医师面试题一:请描述一下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诊断标准和分类。 急性肾损伤,通常是指肾脏在短时间内发生功能异常,导致血肌酐 水平和尿量的改变。诊断AKI的标准主要基于肌酐和尿量的测定。根 据肌酐水平的变化,AKI被分为三个阶段:1)RIFLE标准:Risk、Injury、Failure、Loss、End stage kidney disease;2)AKIN标准:根据 肌酐水平和尿量的变化,将AKI分为I、II、III期;3)KDIGO标准: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将AKI分为Stage 1、Stage 2、Stage 3。其中,根据尿量进行分期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患者的 病情。 肾内科医师面试题二:请列举一些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常见病因。 急性肾损伤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肾血流减少、肾小管损伤、肾实 质疾病等。常见的病因包括:肾前性因素(如低血容量、心衰、感染等)、肾内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等)、肾后 性因素(如尿路梗阻等)以及其他因素(如药物性肾损伤、造影剂肾 病等)。了解这些病因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急性肾损伤至关重要。

肾内科医师面试题三:请解释一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分期和治疗原则。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长期受损,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的一组疾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变化,慢性肾脏病被分为5个阶段(Stage 1-5)。治疗原则包括:1)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2)控制血压,使其维持在目标范围内;3)限制蛋白质摄入,减轻肾脏负担;4)控制液体和电解质平衡;5)积极防治尿毒症相关并发症;6)适时进行肾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 肾内科医师面试题四:请简要介绍一下肾小球肾炎的分类和治疗原则。 肾小球肾炎是指肾小球结构发生炎症反应,引起肾小球损伤和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根据病理学和临床特点,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多个亚型,包括微小病变型、轻微变异型、膜增殖型等。治疗原则包括:1)控制病因,如感染、自身免疫等;2)控制炎症反应,包括使用抗炎药物;3)控制高血压和水肿,维持电解质平衡;4)控制蛋白尿和尿液异常等症状;5)积极防治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等。 肾内科医师面试题五:请阐述一下肾移植的适应证、手术操作及术后管理。 肾移植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方法,通常用于肾功能衰竭无法通过其他保守治疗手段改善的患者。适应证包括慢性肾脏病5期、部分的慢性肾脏病4期,以及一些特定的肾脏疾病。手术操作主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 导语 急性肾损伤(AKI)是住院患者中常见的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见于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同短期/长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AKI的管理要求对水、电解质平衡有深入了解以及在急性期正确应用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棘手的难题,影响 10% ~ 15% 的住院患者,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影响大约 1 亿人。既往的研究显示,50% 发生 AKI 2~3 期的患者肾功能不恢复,至少在 AKI 发生后的 30 天内不恢复。5% 的住院患者需要透析和 / 或持续肾功能不全,其中 15% 住在 ICU。 由于大部分治疗AKI 药物的临床试验都以失败告终,因此对AKI 的药物治疗领域上空总是笼罩着一层乌云。但是在2018 年发表的一些研究结果似乎让我们又燃起了新的希望:更好的药物靶点,更好的终点结局和对引起AKI 的病因更好的理解,这些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治疗AKI 的药物很快即将面世了。对此,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重症医学科的John A. Kellum 和Dana Y. Fuhrman 两位学者在Nature Review Nephrology 杂志上发表了综述。 关键进展一 住院患者的AKI 风险和不良肾脏事件可以通过静脉使用生理性溶液代替生理盐水输注而降低。 不良肾脏结局的风险可以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干预措施来改变,即,通过减少生理盐水的使用,而使用更加生理性的液体。尽管这种方法很难完全治愈AKI,但是两项试验都发现患者的绝对风险降低了1%,可以挽救数千人的生命。这两项试验都比较了平衡盐晶体液和生理盐水。结果发现:平衡盐晶体液较生理盐水,在脓毒症患者中较其他危重症患者中更有效。

急性肾损伤的KDIGO指南解读

急性肾损伤的KDIGO指南解读 急性肾损伤的KDIGO指南解读 郁胜强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既往也称为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 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一直以来,学者对于急性肾损伤的定义、诊断及治疗 都存在较大争议。KDIGO在2011年12月制定了AKI的指南初稿,对AKI的定义、分期、诊治制定了一 系列的推荐和建议意见,以下重点介绍AKI的定义、分期、防治及透析干预。 1:引言和方法学 1.1:引言简略介绍了肾小球滤过率、肌酐、少尿、无尿、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急 性肾损伤、RIFLE标准以及目前AKI定义的局限性。 1.2:方法学介绍了KDIGO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包括工作小组成员的选择、会议安排、文献 的选择、评价,证据的价值以及推荐的强度等。 2:AKI的定义 2.1.1:AKI按以下进行定义(未分级) 48小时内血肌酐增高≥0.3mg/dl (≥26.5μmol/l);或 血肌酐增高至≥基础值的1.5倍,且明确或经推断其发生在之前7天之内;或 持续6小时尿量<0.5ml/kg/h。 2.1.2:AKI按以下标准判断严重程度(未分级) 分期血清肌酐尿量 <0.5 ml/(kg*h) 持续6~12 h 1期基线值的1.5~1.9倍或增加≥0.3mg/dl (≥26.5μmol/l)

ml/(kg*h) ≥12 h 2期基线值的2.0~2.9倍 <0.5 <0.3 ml/(kg*h) ≥24 h;或无尿≥12 h 3期基线值的 3.0倍;或血肌酐值增至≥4.0 mg/dl(≥353.6 μmol/l);或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或<18 岁的患者,eGFR下降至<35ml/(min*1.73m2) 2.1.3:任何时候尽可能判断AKI的原因。(未分级) 3:AKI的防治 3.1.1:存在AKI风险或已经发生AKI的病人,在没有失血性休克的证据时,我们建议使用等张 晶体液而不是胶体(白蛋白或淀粉类液体)作为扩张血管内容量的起始治疗(2B) 3.1.2:我们推荐对存在AKI风险或已经发生AKI的血管源性休克的病人,在补液同时联合使用 升血压药物。(1C) 3.1.3:我们建议对围手术期的病人(2C)或败血症休克(2C)的病人,依循治疗方案调控血流 动力学与氧和参数,以预防AKI的发生或恶化。 3.3.1:对于危重病人,我们建议胰岛素治疗目标为:血浆葡萄糖110-149 mg/dl (6.11-8.27 mmol/l)。 (2C) 3.3.2:我们建议AKI任何分期的病人总能量摄入达到20-30 kcal/kg/d。(2C) 3.3.3:我们建议不要为了避免或延迟开始RRT而限制蛋白质的摄入。(2D) 3.3.4:我们建议非高分解、不需要透析的AKI病人摄入蛋白质0.8-1.0 g/kg/d (2D), 发生AKI并 行RRT治疗的病人为1.0-1.5 g/kg/d (2D), 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及高分解状态的病人最高达到1.7 g/kg/d。(2D) 3.3.5:我们建议优先使用胃肠方式对AKI病人提供营养。(2C)

急性肾损伤诊断和治疗指南规范

急性肾损伤是常见并且治疗费用高昂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急性肾损伤通常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学会如何发现具有发病风险的患者并开始预防性治疗很重要。在急性肾损伤的初期或者中期得到迅速地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患者发生不可逆的肾伤害。 现在已经使用术语急性肾损伤代替了术语急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包括肾功能障碍的所有阶段 (从肾功能的弱小改变至依赖透析的阶段) 。急性肾损伤的特点是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导致尿素和肌酐蓦地并且持续升高。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包括: 高钾血症 肺水肿 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肾损伤越来越常见。它每年影响成年患者的比例为 500/1,000,000,其中每年每 1,000,000 人中有 200 名患者需要透析。随着年龄增长,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升高,特别以 80-89 岁人群发病率最高(每年 1,000,000 人中占950 人)。

急性肾损伤占入院诊断的 1%,7% 以上的住院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其中大部分是原有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患有急性肾损伤且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其住院期间死亡率约是 50%,在重症或者败血症患者中可能达到 75% 以上。尽管在支持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发展,过去几十年里该病的存活率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即越来越多的年老、基础疾病严重的患者得到了转诊治疗。 直至最近急性肾损伤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这造成比较和解释临床研究结果以及评估临床干预措施时浮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2 年引入了 RIFLE (肾功能障碍风险期、肾损伤期、肾功能衰竭期、肾功能丧失期和肾脏疾病终末期)分类系统。 RIFLE 根据临床参数(尿量)和实验室检查(肌酐)将急性肾损伤分为三个递增的肾功能障碍水平,根据肾功能丧失的持续时间分为两个预后。 RIFLE 的分类方法已经通过验证。它使用方便,是有效的死亡预测因素。由于血清肌酐的轻微变化都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结果 (例如住院死亡率) ,因此在 2005 年修订了 RIFLE。

he肾损伤评分标准

he肾损伤评分标准 您可能在提问"he肾损伤评分标准"时出现了一些文字混淆。"he 肾"可能是一个误输入。我猜测您可能是在询问关于肾损伤评分标准的信息。根据您的描述,以下是肾损伤评分标准的一些可能选项: 1. RIFLE标准: RIFLE标准是肾脏损伤分级标准的一种,包括以下几个级别:- R:Risk(风险):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25%,或尿量减少50%。 - I:Injury(损伤):GFR下降50%,或尿量减少75%。 - F:Failure(衰竭):GFR下降75%,或GFR<35毫升/分钟/1.73平方米,或尿量减少少于0.3毫升/千克/小时。 - L:Loss(丧失):需要透析治疗,并且持续4周以上。 - E:End-stage renal disease(末期肾脏病):需要长期透析治疗。 2. AKIN标准: AKIN标准是另一种用于评估急性肾损伤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 Stage 1: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50%,或尿量<0.5毫升/千克/小时,持续6小时以上。

- Stage 2:GFR下降75%,或尿量<0.5毫升/千克/小时,持续12小时以上。 - Stage 3:GFR下降三分之一,或GFR<35毫升/分钟/1.73平方米,或需要透析治疗,或持续尿量<0.3毫升/千克/小时,持续24小时以上,或出现尿毒症症状。 3. KDIGO标准: KDIGO标准是全球肾病改善全球联盟(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发布的急性肾损伤标准,包括了多个阶段,与AKIN 标准相似。 请注意,这些标准是专业医学领域的术语,用于评估和分类急性肾损伤的严重程度。如果您需要详细了解关于肾损伤评分标准的信息,建议您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获取最准确和最新的信息。

脓毒症 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AKI)可表现为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肾功能急剧下降,是影响多器官多系统的临床重症。按照AKI 的RIFLE[危险(Risk)、损伤(Injury)、衰竭(Failure)、丧失(Loss)、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定义,约8%的住院患者、超过50%的危重病患者合并有AKI,而罹患AKI并需要透析干预者占所有危重病患者的5%,其病死率高达30%~60%。 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是造成重症患者AKI最主要的原因,调查显示ICU超过50%的AKI与脓毒症相关脓毒症AKI已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医疗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容量管理、内环境监控、器官支持的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脓毒症AKI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对脓毒症AKI的传统理解。本综述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阐述脓毒症AKI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发病机制 1.低血流灌注:过去普遍认为,脓毒症AKI源自脓毒症休克引起的肾前性灌注不足。如果该假说成立,维持肾脏灌注应该是脓毒症AKI最有效的防治手段。有研究者确实观察到脓毒症减少肾脏血流;肾脏灌注不足在降低GFR的同时,还因缺血缺氧造成急性肾小管坏死。 但Ravikant和Lucas却发现猪在脓毒症时表现为肾脏血流增加,Brenner等在脓毒症患者的肾血管内置人监测导管后发现尽管肾脏血流正常,这些患者仍发生了AKI。 需要注意的是,肾脏灌注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缺血”在脓毒症AKI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因为皮质髓质血流重分布、肾脏代谢加快造成的“相对缺血”都可能被掩盖在整体血流正常的假象下。 为此Bellomo等动态监测了羊脓毒症AKI模型肾内血流和代谢的情况,却发现AKI时肾脏皮质髓质的血流无明显改变,也没有出现ATP减少等能量不足的表现,与肾动脉夹闭后缺血性AKI表现出的ATP减少的情况截然不同。高心输出量的山羊脓毒症模型在肾脏血流增加300%的情况下,GFR却下降80%,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了4倍。 2.炎性介质释放:除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外,脓毒症患者抗炎反应的水平也决定病情进展。学者观察到脓毒症AKI病程中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例如血浆和肾脏组织中TNFa的水平倍增、注射TNFot能显著加重脓毒症AKI的病情,而使用抗体中和TNF01可有效预防脂多糖诱发的AKI。 Cunningham等观察到TNFa受体TNFRl敲除小鼠对于腹腔注射脂多糖诱导的AKI具有较好的抗性。然而,在项早期脓毒症的研究中,Benes等却发现虽然猪脓毒症模型的循环TNFct水平明显上升,但AKI组和非AKI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因子不仅对肾脏实质细胞具有直接损伤,还能通过促进其他炎性介质如活性氧、血栓烷A2等的释放,引起血管的收缩、微血栓形成等加重脓毒症AKI。 最近一项多中心研究亦指出,脓毒症AKI的严重程度与循环IL-IO、IL>6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蛋白酶的浓度相关,细胞因子基因的多态性也可能增加脓毒症AKI的易感性。 3.细胞凋亡:在脓毒症AKI患者肾活检标本中,研究者发现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提示凋亡可能是脓毒症AKI的发病机制使用脓毒症患者的血桨刺激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足细胞可诱发凋亡,据此推测体循环中的某些因子能够引起肾脏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抑制Caspase级联系统则可以改善脂多糖诱导的肾脏损伤,例如CaspasesA和-3的抑制剂通过降低NF-kB

急性肾损伤诊断分期标准:从RIFLE、AKIN到KDIGO

急性肾损伤诊断分期标准:从RIFLE、AKIN到KDIGO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急性肾衰竭(ARF),但ARF一直缺乏广泛认同的诊断标准,且忽视了肾脏损害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因此目前在逐步使用急性肾损伤(AKI)来取代ARF,期望在肾损伤的早期将之识别,并给出一个统一的诊断分期标准。 急性透析质量指导组(ADQI)在2002年给出了ARF的RIFLE分级诊断标准,其主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尿量,分为3个严重程度级别:危险(Risk)、损伤(Injury )、衰竭(Failure)和2个预后级别:肾功能丧失(Loss)、终末期肾病(ESRD)。 RIFLE 标准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基线GFR难以测定,而通过公式推导的GFR只有在病情平稳时才可靠,在急性状态下评价GFR是困难的;此外,RIFLE标准以GFR或Scr变化、尿量为标准进行划分,未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对Scr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AKI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2004 年ADQI和更多的相关协会一起提出急性肾损伤的概念,其定义为不超过3 个月的肾功能或结构方面异常,包括血、尿、组织学检测或影像学检查所见的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此外,还成立了急性肾脏损伤网络(AKIN)专家组,并于2005年在RIFLE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AKIN诊断标准。 AKIN分别采用1、2、3期替代R、I、F的分级,去掉了L和E两个级别,因为这两个级别与AKI无关,属于预后判断;摒弃了RIFLE 中的GFR标准;提高了AKI诊断的敏感性,即Scr升高≥ 26.5 μmol/L 就考虑AKI。需要注意的是:(1)病变时间不超过3个月,3个月后属于慢性肾病;(2)Scr的变化发生在48 h内;(3)需排除影响尿量的一些因素如尿路梗阻、利尿剂的使用等。 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对于同一患者群体应用两种标准诊断AKI,均具有较高的相互漏诊率。为综合RIFLE和AKIN标准的优点,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在RIFLE 和AKIN标准的基础上,于2012年3月发布了KDIGO分期标准。KDIGO标准将AKI定义为:(1)在48 h 内Scr 升高≥ 26.5 μmol/L;(2)在7 d之内Scr 升高

急性肾损伤三种诊断标准(RIFL...

急性肾损伤三种诊断标准(RIFL... [编者按]:近10年来,有关急性肾损伤(AKI)先后提出了RIFLE, AKIN和KDIGO三个诊断标准。北京复兴医院的罗旭颖等总结了北 京市30家医院3107名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上述三种诊断标准进行了比较。文章于2014年7月8日发表在Crit Care,近日MESCAPE网站也对此研究进行了介绍。 我们邀请到本研究的作者北京复兴医院ICU罗旭颖大夫,请她对研究结果进行简单介绍的同时,重点对于研究的难点(即基础肌酐水平的 确定等问题)介绍自己的经验。希望对读者今后进行此类研究有所帮助。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Luo X, et al. Crit Care. 2014;18: R144 不同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在ICU患者中的比较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观察性研究,对比应用RIFLE、AKIN、KDIGO三种标准诊断时ICU患者AKI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并比较三种标准对预后的预测能力。 本研究共纳入了3107位ICU住院患者,AKI的发病率根据诊断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应用RIFLE、AKIN和KDIGO三种诊断标准,AKI 的发病率分别为46.9%, 38.4% 和51%。KDIGO诊断的AKI患者多于RIFLE和AKIN。无论应用哪种诊断标准,合并AKI的住院患者病死率都显著高于非AKI患者。RIFLE、AKIN、KDIGO标准预测住院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 (P < 0.001),0.746 (P < 0.001),0.758 (P < 0.001),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RIFLE漏诊的AKI患者多数仅出现轻度肌酐增高,但与非AKI (KDIGO标准下)患者相比,住院病死率显著增高(20.8% vs 5.6%,P<0.001),伴有ICU住院时间的显著延长。而被AKIN漏诊的AKI 患者,住院病死率为12.8%,轻度增高,因此这部分患者是否为高危

kdigo aki 诊断标准

KDIGO(肾病改良全球倡议组织)于2012年为急性肾损伤(AKI)提出了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AKI的严重程度。这些诊断标 准基于肌酐和尿量的变化,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分类。以下是KDIGO AKI 诊断标准的详细内容: 一、肌酐标准 1. AKI 的诊断可以使用肌酐的增加作为依据。根据KDIGO的定义,AKI 被诊断为肌酐水平在48小时内增加0.3mg/dl以上或肌酐水平相对于基线增加1.5倍以上。 2. 基线肌酐水平通常指患者在入院时的最近一个稳定期内的肌酐水平,如果患者没有基线肌酐水平,则可以使用AKI诊断标准中的替代方法 来诊断。 3. 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KDIGO建议将肌酐水平相对于基线增加0.3mg/dl或以上作为AKI的诊断标准。 二、尿量标准 1. KDIGO还将尿量用作AKI的诊断标准。根据KDIGO的定义,AKI 被诊断为尿量在6小时内小于0.5ml/kg/h,或者在12小时内小于 0.5ml/kg/h,或者在24小时内小于0.3ml/kg/h。 2. 对于儿童患者,KDIGO建议采用不同的尿量标准,根据芳龄和体重

来判断AKI的严重程度。 三、AKI的分期 1. KDIGO将AKI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根据肌酐或尿量的改变程度来划分。阶段1表示AKI轻度,阶段2表示AKI中度,阶段3表示AKI 重度。 2. 这种分期方式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AKI严重程度,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四、其他考虑因素 1. 在诊断AKI时,除了肌酐和尿量的变化,医生还应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全面评估患者的肾功能。 2. 在对AKI患者进行诊断和管理时,医生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的病因和并发症,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KDIGO提出的AKI诊断标准基于肌酐和尿量的变化,并将AKI 分为三个阶段,有助于医生诊断和评估患者的AKI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然而,在诊断和管理AKI时,医生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它通常是由于肾功能突然下降所导

急性肾衰竭需分期治疗

急性肾衰竭需分期治疗 引言 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受损,导致肾脏不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和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急性肾衰竭的治疗需要分期进行,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状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肾衰竭的分期治疗策略。 分期 急性肾衰竭的分期依据通常采用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 1.Stage 1:肾功能受损,血液肌酐水平升高,尿量正常或仅稍微减少。肾功能衰竭的判断标准是血液肌酐水平增加1.5倍以上,或在48小时内升高≥26.5μmol/L。在这一阶段,治疗的目标是阻止肾功能进一步受损,并预防进一步恶化。通常通过识别和处理潜在的肾脏损伤原因来实现。 2.Stage 2:肾功能进一步受损,血液肌酐水平升高,尿量明显减少。肾功能衰竭的判断标准是血液肌酐水平增加2.0倍以上,或在48小时内升高≥52.7μmol/L。在这一阶段,除了识别和处理潜在原因外,还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进行液体管理,以保持稳定的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

3.Stage 3:肾功能严重受损,血液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尿量极少甚至无尿。肾功能衰竭的判断标准是血液肌酐水平增加3.0倍以上,或在48小时内升高血液肌酐水平至≥354μmol/L,或持续无尿超过12小时。在这一阶段,治疗的目标是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维持适当的液体平衡,并进行肾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 治疗策略 Stage 1 急性肾衰竭治疗策略 1.识别和处理潜在原因:了解导致急性肾衰竭发生的基础疾病和暴露风险,若有可能,消除或减轻导致肾脏损伤的原因。 2.液体管理:注意维持良好的血容量,确保血液供应充足,防止肾脏低灌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液体负荷,以免诱发肺水肿等并发症。 3.电解质平衡:必须密切监测血液中的钠、钾、钙、磷等电解质水平,并根据需要进行纠正。 4.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治疗相关疾病和并发症。 Stage 2 急性肾衰竭治疗策略 1.与Stage 1治疗策略相似,继续识别和处理潜在原因,并进行液体管理和电解质平衡。

aki判断标准

aki判断标准 "AKI" 通常是指"Acute Kidney Injury"(急性肾损伤)的缩写。急性肾损伤是一种肾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减退的病症。判断AKI 的标准通常使用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或肌酐和尿素氮等血液和尿液指标来评估肾功能。 常用的AKI 诊断标准包括: 1. RIFLE标准:RIFLE 是"Risk of renal dysfunction, Injury to the kidney, Failure of kidney function, Loss of kidney function, and End-stage kidney disease" 的缩写,它将AKI 分为五个等级,根据血肌酐水平、尿量和GFR的变化进行分类。 2. AKIN标准:AKIN 是"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 的缩写,它修改了RIFLE 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AKI 分类,包括考虑到了更小的肌酐水平变化。 3. KDIGO标准:KDIGO 是"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的缩写,是最新的AKI 诊断标准,结合了RIFLE 和AKIN 的元素,对AKI 进行了详细定义和分类。 这些标准通常使用肌酐、尿素氮、尿量等指标,并结合患者的基本情况,来评估肾功能是否受损。诊断AKI 的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避免进一步的肾功能损害。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的应用可能会因医疗机构和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确切的AKI 诊断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