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最全解读

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最全解读

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正常,就可以说肾脏没有问题吗?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师,会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不是。那么针对肾脏的早期损伤,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项目有哪些呢?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衡量指标一、微量白蛋白(MAL)

它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肾小球有两个屏障,滤过屏障和电荷屏障。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大小是恰好无法通过滤过屏障的,但是当肾小球发生非常微小的病变时,可在尿中检测到微量的白蛋白,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是肾小球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客观指标之一,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在病理组织学上可看到系膜的扩张或有少数结节性病变,在糖尿病性肾病分期上属于早期,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血糖水平,肾损伤是可逆的。

二、转铁蛋白(TRF)

TRF 比白蛋白(ALB)略大。转铁蛋白分子量约 80 kDa,在正常情况下同样也是无法通过肾小球的屏障作用的,如果在尿中发现,说明肾小球受到损伤。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其在尿液中的含量,判断肾小球损伤的程度。三、免疫球蛋白G(IgG)具有同样作用的还有分子量更大一点儿的 IgG,150 kDa, 大小差不多是 ALB 和 TRF 的二倍了,如果尿液中检测到了IgG,那就说明损伤已经很严重了,病情很可能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这几个指标的时候,要排除其他疾病,比如感染、炎症、创伤、心肌梗死、免疫系统疾病,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判断标准最常用的是α1 微球蛋白(α1-MG)和β2 微球蛋白(β2-MG)。一、α1-MGα1-MG 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血液中的α1-MG 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游离的α1-MG 和与IgA 结合的α1-MG (α1MG-IgA)。正常情况下,α1MG-IgA 约占血液中总α1-MG 的 40~70%,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对α1-MG 及α1MG-IgA 之间的比例有影响。血液中游离的α1-

MG 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95~99% 在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和代谢,只有微量从终尿排出;而结合型的α1-MG 则不能通过肾小球,其在尿液中的浓度为零。一般认为α1-MG 在血清及尿液中增高的原因有:

①肾小管重吸收和代谢α1-MG 的能力降低;②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③体内合成过多;④淋巴细胞破坏释放。基于上述①、②两点以及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证实,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血清及尿液中α1-MG 的测定可作为反应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的一项灵敏指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优于β2 - 微球蛋白。二、β2-MGβ2-MG 是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编码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I 类抗原的轻链部分,分子量大小为11800。由于电泳条带显示在β2 区而得名。作为一类小分子量的蛋白,β2-MG 肾小球被自由滤过后,在近曲小管处几乎完全被重吸收,随后被代谢分解。

健康人的β2-MG 的合成速率较为恒定,不受性别、肌肉组织等的影响,约为 0.13 (0.11~0 .18) mg/(h・kg) 体重,因而相比于肌酐,β2-MG 更能真实反应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人尿液中的β2-MG 含量很低,约为5 μg/h。由于血β2-MG 与 GFR 显著负相关,近端肾小管是β2-MG 在体内的唯一处理场所,故当近端肾小管发生轻微病变时,尿β2-MG 的量即会显著增加。因此,尿β2-MG 的检测对肾小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此时蛋白尿测定往往呈阴性,肌酐水平也未见异常,β2-MG 在肾小管病变的早期诊断,从而缓解和阻止进一步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血β2-MG 反映了 GFR 水平,血β2-MG 浓度的升高意味着 GFR 降低,因而用于肾小球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而尿β2-MG 的升高则提示肾小管损伤,因此通过测定血、尿β2-MG 可用于区分肾小球性和肾小管性肾脏病变。梅长林等研究认为,尿蛋白 / 尿β2M > 300 时多为单纯肾小球病变,而当尿蛋白 / 尿β2M < 10 时多为单纯肾小管病变,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同时测定血、尿β2-MG 水平有助于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真实情况,为尽早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合适的干预手段,从而更好地控制和治疗疾病很有意义。

三、N - 乙酰-β-D - 葡萄糖苷酶 N - 乙酰-β-D - 葡萄糖苷酶

(NAG)是一种溶酶体酶,广泛存在于各组织中,尤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里,其浓度远高于输尿管以及下尿道,不用经肾小球滤过。当肾脏发生病变时,其溢出至尿中,导致尿中 NAG 的活性增高。尿 NAG 活性反应肾实质的病变,尤其对急性损伤和活动期特别敏感,可用于早期肾损伤检测和病程观察。同时尿NAG 检测观察肾移植排斥反应比测定尿蛋白、肌酐及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灵敏。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常将这些检测指标进行组合,对肾炎、肾病综合征、移植术后、肾囊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监测。

首发:检验时间

参考文献:[1] 廖敏蕾,戴秋艳。影响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尿β2 微球蛋白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上海医学,2006,29 (5):319-320.[2] 骆丹东,傅小玲,丁黎明. 尿微量蛋白 / 尿肌酐比值对 2 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意义[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3.[3] 温庆辉,莫伟平,万德胜.4 种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 临床医学与临床,2011,08(12):1467-1468

急性肾损伤知识和护理知识

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减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含氮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全身各系统并发症。AKI以往称为急性肾衰竭( ARJF), AKI概念的提出将关注的焦点由肾功能严重受损并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阶段扩展至肾功能标志物轻微改变的早期阶段,体现了对疾病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的重视。急性肾损伤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AKI根据损伤最初发生的解剖部位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3类。狭义的AKI指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此为AKI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AKI 的75% ~ 80%。AKI是肾脏病中的常见危重症,在重症监护室发生率为30% ~ 60%,危重病人死亡率高达30% - 80% 。 病因与发病机制 1.病因 (1)肾前性AKI:又称肾前性氮质血症,指各种原因引起肾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的缺血性肾损伤。初期肾实质组织结构完好。肾前性AKI常见病因包括:①血容 量不足: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血、液体丢失或细胞外液重新分布。②心排血量减少: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③周围血管扩张:如使用降压药物、脓毒血症、过敏性休克等。④肾血管收缩及肾自身调节受损:如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非笛体抗炎药等。 (2)肾性AKI:是由肾小管、肾间质、肾血管和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肾实质损伤。以肾缺血或肾毒性物质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 (3)肾后性AKI:由于急性尿路梗阻所致,梗阻可发生在从肾盂到尿道的尿路任一水平。常见病因有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肾乳头坏死堵塞、腹膜后肿瘤压迫等。 知识拓展常见肾毒性物质 1.肾毒性药物 (1)抗菌药物:氨基糖昔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糖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万古霉素)、第一代头胞菌素、两性霉素B、磺胺类、利福平等。(2)造影剂:泛碘酸、泛影葡胺等。 (3)肿瘤化疗药物:顺销、卡销、甲氨蝶吟、丝裂霉素。 (4)免疫抑制剂:环抱素、他克莫司、青霉胺。 (5)其他药(毒)物:利尿药(右旋糖酥、甘露醇、利尿酸钠)、非笛体抗炎药、麻醉剂(甲氧氟烷、氟甲氧氟烷、安氟醜、安非他明等)、中药(含马兜铃酸类、雄黄、斑螯、蟾酥、生草乌。 2.工业毒物 (1 )重金属:汞、镉、碑、铀、锂、镣、魅、领、铅、钧等。 (2)化合物:氤化物、四氯化碳、甲醇、甲苯、乙烯二醇、氯仿、甲酚、甲醛、间苯二酚等。 (3)杀虫剂和除草剂:有机磷、毒鼠强、百草枯等。 3.生物毒素蛇毒、蝎毒、青鱼胆毒、蜂毒、黑蜘蛛毒、毒蕈等。 2.发病机制: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不同病因、不同病理损害类型, 有其不同的始动机制和持续发展因素。主要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有关。 (1)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前性AKI时肾灌注不足,肾通过自我调节机制扩张入球小动脉并收缩出球小动脉,以维持GFR和肾血流量。当血容量严重不足超过肾自我调节能力时可导致GFR降低。如果肾低灌注持续超过6小时未得到纠正,肾内血流重新分布,可引起肾皮质缺血、髓质淤血缺氧,进而发展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参与上述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因素可能与肾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引起的肾血管收缩、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内皮细胞

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最全解读

肾脏早期损伤标志物最全解读 尿常规检查的结果正常,就可以说肾脏没有问题吗?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师,会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不是。那么针对肾脏的早期损伤,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项目有哪些呢?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衡量指标一、微量白蛋白(MAL) 它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肾小球有两个屏障,滤过屏障和电荷屏障。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大小是恰好无法通过滤过屏障的,但是当肾小球发生非常微小的病变时,可在尿中检测到微量的白蛋白,因此,尿微量白蛋白是肾小球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客观指标之一,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在病理组织学上可看到系膜的扩张或有少数结节性病变,在糖尿病性肾病分期上属于早期,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血糖水平,肾损伤是可逆的。 二、转铁蛋白(TRF) TRF 比白蛋白(ALB)略大。转铁蛋白分子量约 80 kDa,在正常情况下同样也是无法通过肾小球的屏障作用的,如果在尿中发现,说明肾小球受到损伤。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其在尿液中的含量,判断肾小球损伤的程度。三、免疫球蛋白G(IgG)具有同样作用的还有分子量更大一点儿的 IgG,150 kDa, 大小差不多是 ALB 和 TRF 的二倍了,如果尿液中检测到了IgG,那就说明损伤已经很严重了,病情很可能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这几个指标的时候,要排除其他疾病,比如感染、炎症、创伤、心肌梗死、免疫系统疾病,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判断标准最常用的是α1 微球蛋白(α1-MG)和β2 微球蛋白(β2-MG)。一、α1-MGα1-MG 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血液中的α1-MG 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游离的α1-MG 和与IgA 结合的α1-MG (α1MG-IgA)。正常情况下,α1MG-IgA 约占血液中总α1-MG 的 40~70%,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对α1-MG 及α1MG-IgA 之间的比例有影响。血液中游离的α1-

急性肾脏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评价

急性肾脏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评价 传统反映肾脏急性损伤(AKI)的标志物在出现异常改变时,肾脏往往已发生微观形态学和组织学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本文从生物学特点、分布表达、损伤机制、检测时机、优势及不足等方面对新型生物标志物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肾损伤分子1、胱蛋白酶抑制物C、白细胞介素18、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人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进行综述,以期为AKI早期诊断、发生发展及预测预后等方面提供临床依据。 [Abstract] When the markers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KI)are abnormal,the kidney often has micromorphology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In this paper,the biological markers of human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kidney injury molecule 1,cystine inhibitor C,interleukin-18,N-acetyl-beta-D glucosaminidase,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nd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7 a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clinical basi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AKI. [Key words]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Kidney injury molecule 1;Cystine inhibitor C;Interleukin-18;N-acetyl-beta-D glucosaminidase;Liver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7 急性腎脏损伤(AKI)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涉及临床多学科的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临床症候群,是肾脏不可逆性损伤,慢性及终末期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每年因AKI死亡的人数高达170多万[1],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及时地对早期AKI进行有效地干预和治疗。201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IGO)发布的AKI指南[2]仍依靠血清肌酐和尿量的变化诊断AKI,对肾脏损伤早期诊断存在滞后性,易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3],故需寻找早期的AKI生物标志物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对降低AKI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发现的若干新型生物标志物均可较血肌酐提前24~48 h预测AKI的发生[4],而AKI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不同AKI患者的发病机制存在差异[5],故检测单一的新型生物标志物难以作为AKI早期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的标准,只有了解了新型AKI生物标志物的意义,动态检测其变化规律,才能对特定的AKI患者进行及早干预及治疗,使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AKI成为可能。 1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NGAL是一种分子量为25 kD的脂质运载小分子蛋白,由中性粒细胞分泌,正常时低表达于中性粒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肺脏组织[5],血液中的NGAL 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重吸收[6],具有肾脏保护功能,其机制如下:①可与螯合物竞争铁,形成NGAL-贴载体-铁复合物,将细胞内铁转运至肾小管上皮细胞,阻止细菌吸收铁;②参与肾脏的发育,NGAL-贴载体-铁复合物对肾脏上

急性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麻醉、重症监护和大手术的急性肾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从临床研究到临床实践 摘要 急性肾损伤(AKI)常见于大手术和约36%的ICU患者,它增加死亡率、治疗费用和延长ICU 住院时间,目前虽然正努力发展预防或减轻AKI的治疗措施,但收效甚微。其中主要原因是缺乏早期诊断AKI的措施。传统的AKI生物标志物(肌酐和尿素氮)不能早期诊断损伤。所以,急需寻找可靠、可早期预示AKI的生物标志物。创新技术如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已帮着发现了几种有前景的,可早期提示AKI的生物标志物,如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白介素48(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M-1)。这些生物标志物在麻醉科和ICU中有很多潜在的应用。它们可用于评估新技术和治疗在肾功能上的影响,监测中毒程度和治疗效果。比如,NGAL和CyC已经用于一心脏手术期间羟乙基淀粉治疗安全监测试验以及早期预测AKI。临床应用将很快推广。 关键词:肾衰竭肌酐尿素氮生物学标志物脂质运载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脂肪酸结合蛋白白介素18 急性肾损伤常见于重大手术和危重症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个共识性名称,目前用于描述以前叫急性肾衰竭的连续性过程。AKI 被报道发生于约36%重症患者和常见于如开放性心脏手术等大手术后患者,它按FIFLE标准分级(首字母缩写于风险、损伤、衰竭、肾功能丧失和终末期肾病)。虽然急性肾损伤网络(AKIN)标准是基于RIFLE分级系统正被更多应用及可提高诊断AKI的敏感性,但无法改善预后的能力。RIFLE标准在几个人群累积研究超过250000课题中已广泛应用并有效分级肾功能。并且,近期研究发现RIFLE比AKIN在诊断入ICU后前48小时发生AKI更有效。所以,我们更喜欢用RIFLE急性肾损伤分级系统。 急性肾损伤与死亡风险增加和延长住院时间有关。需昂贵治疗的严重病例将导致长时间肾功能紊乱,增加监护人力和成本。所以,尽早诊断AKI有助于发展或实现保护性治疗。 为什么治疗效果不佳 发展预防或减轻AKI治疗的努力显示无法持续保护作用。利尿剂的应用并没有证明有效。Fenoldopam(非诺多泮),血管扩张剂,在特定人群中有作用,而其他人群则无。利钠尿肽在大手术中可能有作用,在其他情况则无。预防造影剂引发的AKI的乙酰半胱胺酸的作用被证明不确定,在心脏手术患者中围手术期的静注碳酸氢钠的益处也未被确定。目前广泛预防或治疗AKI的措施(虽然未被对照试验证明)依然是及时补充液体恢复血循环的复苏以及适度应用强心剂/血管加压素以维持充足的心输出量和灌注压。除了这些措施外,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或液体负荷过重的病例对液体复苏无反应,此时多需接受肾脏替代治疗/透析。 至于为什么没有可再生的持续性的有效的对AKI的治疗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急性肾损伤可由多因素诱发并可存在于疾病过程中。即使某些治疗可能对部分亚组有益,由于疾病的多样性致使特定的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AKI。第二,目前对AKI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仍是有限的。它将导致预防或治疗上的困难重重。第三,介入治疗实施迟疑。由于我们依赖传统生物标志物(肌酐,尿素氮,尿量)来诊断AKI才出现治疗上耽搁。这些生物标志物既不能及时提示损伤,而且多在损伤后好几小时才出现异常(肌酐,尿素氮)

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肾小球功能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一)蛋白尿概念 尿液中出现超过正常量的蛋白质,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15g/24h。 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损伤通透性增加,血液中蛋白质被肾小球滤过,产生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产生的蛋白尿。 血浆性(或溢出性)蛋白尿血浆中低分子量蛋白质过多,这些蛋白质大量进入原尿,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产生的蛋白尿。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 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①滤过膜的通透性;②有效滤过压;③肾血浆流量。 肾小球的滤过量大小可以用肾小球滤过率表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在肾的排泄功能中占重要地位。 肾脏有很大后备潜力,一般状态下肾单位并非全部处于工作状态,因此部分肾单位损伤不足以反映在目前常用的肾功能试验的结果中。 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滤过功能是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和指标评价。 1.肾小球滤过率(GFR) 2.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简称肌酐清除率) 3.血肌酐测定 4.尿素测定 5.尿酸(UA)测定 6.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 7.肾血流量测定简述 8.胱抑素C(cystatin,Cys C) 1.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称肾小球滤过率。即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单位是ml/min)。 肾小球滤过率可作为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标志。 肾小球滤过率临床通常以某些物质的肾清除率来表示。 肾清除率表示肾脏在单位时间内将某物质从一定量血浆中全部清除并从尿排出时被处理的血浆量。

它是衡量肾脏清除血浆中物质,生成尿液能力的指标。 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的试验是清除试验。 肾对某物质的排出量同时受该物质血中浓度的制约。 清除率计算的基本公式是: P×GFR=U×V GFR=V/P×U P-某物质血浆(清)浓度 U-该物质尿中浓度 V-单位时间(min)内尿量 尿中任何一种物质都可用此公式计算清除率。 清除实验是最能反映肾功能损害程度的试验。 在清除率中所用物质应基本具备如下条件: (1)能自由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 (2)不通过肾小管分泌或被重吸收(血浆清除率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3)该物质在血及尿中的浓度测定方法较简便易行,适于常规操作,有较好重复性。 (4)试验过程中该物质血中浓度能保持相对恒定。 血浆清除率小于肾小球滤过率,说明肾小管对该物质有重吸收作用,血浆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说明肾小管对该物质有分泌作用。 目前能满足上述(1)、(2)两项要求的试验主要有: ①菊粉清除率(Cin) ②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菊粉清除率测定是最能准确反映GFR的标准方法。但菊粉是一种外源性物质,仅用于研究领域。(参考方法) 2.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简称肌酐清除率) 内生性肌酐在体内产生速度较恒定(每20g肌肉每日约生成1mg),因而血中浓度和24小时尿中排出量也基本稳定。 肌酐主要从肾小球排出外,还有小部分从肾小管分泌,肾小管分泌肌酐不仅个体差异较大,而且在GFR下降时由肾小管分泌所占比例也将代偿性加大。 【测定】 (1)标本采集 1)为排除外源性肌酐的干扰,试验前应给受试者无肌酐饮食3天,并限蛋白摄入量,避免剧烈运动,使血中内生肌酐浓度达到稳定。 2)准确计量24小时尿量V(ml)记录身高、体重。 3)在收集尿液的同时,收集血样。 4)测尿肌酐(U)和血肌酐(P)。 (2)计算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 V:每分钟尿量(ml/min)=全部尿量(ml)÷(24×60)min U:尿肌酐,μmol/L P:血肌酐,μmol/L 为消除个体差异可进行体表面积矫正。

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1. 引言 1.1 背景 慢性肾脏病是全球范围内引起肾功能不全和肾脏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死亡风险。据统计,全球有大约8500万人患有慢性肾脏病,其中许多患者处于早期阶段并未意识到疾病的存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传统的肾功能检测方法主要依靠血肌酐浓度和尿蛋白含量,但这些指标并不敏感且存在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局限性。近年来,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关注。血清胱抑素C 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反映细胞内生态平衡状态,对肾脏功能损伤有一定预测价值。视黄醇结合蛋白是一种维生素A的运载蛋白,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干预和诊治提供有效手段。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发现和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依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探究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慢性肾脏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肾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2. 分析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对慢性肾脏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 3. 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筛查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4. 建立前瞻性研究设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验证血清胱抑素C 和视黄醇结合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肾脏病早期肾功能损伤中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正文 2.1 慢性肾脏病的危害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全球性健康问题,其危害不可忽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难题,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慢性肾脏病具有渐进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一旦发生肾功能损伤,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肾替代治疗,如透析或肾移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急性肾损伤诊断和治疗指南规范

急性肾损伤是常见并且治疗费用高昂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急性肾损伤通常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学会如何发现具有发病风险的患者并开始预防性治疗很重要。在急性肾损伤的初期或者中期得到迅速地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患者发生不可逆的肾伤害。 现在已经使用术语急性肾损伤代替了术语急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包括肾功能障碍的所有阶段 (从肾功能的弱小改变至依赖透析的阶段) 。急性肾损伤的特点是肾小球滤过率迅速下降。导致尿素和肌酐蓦地并且持续升高。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包括: 高钾血症 肺水肿 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肾损伤越来越常见。它每年影响成年患者的比例为 500/1,000,000,其中每年每 1,000,000 人中有 200 名患者需要透析。随着年龄增长,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升高,特别以 80-89 岁人群发病率最高(每年 1,000,000 人中占950 人)。

急性肾损伤占入院诊断的 1%,7% 以上的住院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其中大部分是原有慢性肾脏疾病患者。 患有急性肾损伤且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其住院期间死亡率约是 50%,在重症或者败血症患者中可能达到 75% 以上。尽管在支持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发展,过去几十年里该病的存活率仍然没有得到改善。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即越来越多的年老、基础疾病严重的患者得到了转诊治疗。 直至最近急性肾损伤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这造成比较和解释临床研究结果以及评估临床干预措施时浮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2 年引入了 RIFLE (肾功能障碍风险期、肾损伤期、肾功能衰竭期、肾功能丧失期和肾脏疾病终末期)分类系统。 RIFLE 根据临床参数(尿量)和实验室检查(肌酐)将急性肾损伤分为三个递增的肾功能障碍水平,根据肾功能丧失的持续时间分为两个预后。 RIFLE 的分类方法已经通过验证。它使用方便,是有效的死亡预测因素。由于血清肌酐的轻微变化都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结果 (例如住院死亡率) ,因此在 2005 年修订了 RIFLE。

肾功能的详细检查单解读

肾功能的详细检查单解读 肾脏具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当肾脏损害轻微或较局限时,各种试验检查结果仍可正常,故不能据此排除肾脏疾病的诊断。 肾功能检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而是用来协肋了解病情、估计预后、制定治疗措施、观察疗效。 一些肾外因素,如心功能不全、贫血、水肿、药物、输尿管梗阻等都可影响肾功能试验的结果。 在试验检查结果分析时,必须要结合临床资料、其它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 (_)内生肌軒清除率 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方法简便,敏感性高,干扰少,可用于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诊断,临床广泛使用。 (二)血清尿酸 肾脏病患的早期即可增加,有助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但肾外影响因素较多, 需排除痛风、白血病等疾病。 (三)血尿素氮和肌軒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试验。在肾功能损伤到一定程度才有变化,故不能作为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但在肾脏疾病的晩期或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尤其是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时,有特殊的诊断价值,且增高程度与病情成正比。 (四)尿浓缩稀释试验 测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能力的试验。方法简便,敏感性良好,无痛苦。但不能精确地反映肾脏损害部位和范围,且尿中有糖或蛋白质时影响其准确性。 (五)血NaHC03、C02CP和血液pH值测定 反映体内代谢性酸碱平衡状态(主要反映有无代谢性酸中毒的存在)。排除了其它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因素后,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小管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 (_ )肾小球滤过率(GFR) 是指单位时间(通常为lmin)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正常成人为80-120ml/min 左右。 肾血浆清除率,单位时间内该物质从尿液中排出的总量(UxxV , Ux是尿液中x 物质浓度,v是尿液体积)与该物质当时在血浆中浓度(Px)的商,用CL表示。 影响GFR的因素 1.肾小球通透性増加:炎症早期、缺氧 2.肾小球通透性降低:炎症晚期、膜增生 3.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下降:大出血、休克

早期肾脏损伤检测方法及应用

早期肾脏损伤检测方法及应用 肾脏具备强大的代偿功能,许多原因导致肾损伤往往悄然发生和发展,缺乏明显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早期不易发现。如错过早期阶段,肾损伤发展到不可逆状体,终将发展为肾衰竭,其结局将或依靠透析疗法或进行肾移植,肾损伤的早期发现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早期肾损伤诊断方法的研究在近20年中取得多方面发展,在肾疾病的实验诊断体系中除传统的肾功能检查之外,形成了一个早期肾损伤检查与监测的新领域。 一、尿微量清蛋白 尿微量清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mAlb)指尿中清蛋白排出量在30~300mg/24h范围内,即已超出参考区间上限(30mg/24h),但尚未达经典蛋白尿水平的中间阶段。mAlb测定方法早期以RIA为主,后来有EIA及免疫浊度法问世。20世纪80年代以来,免疫透射浊度法和散射浊度法迅速推广。 (一)原理 免疫散射比浊法:尿液中的清蛋白会与特异性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会使穿过标本的光束发生散射。散射光的强度与标本中清蛋白的浓度成正比。与已知的标准浓度对比就可得出结果。 (二)试剂 抗人清蛋白抗体,校准品,质控品,反应缓冲液,稀释液。

(三)操作步骤 1.抗血清开封便可使用,不需要做其他准备工作。 2.建立参考曲线参考曲线是通过多点定标来建立的。仪器能使用稀释液自动制备清蛋白标准品的系列稀释液。 3.标本在1∶5稀释的情况下检测。如果测得的读数超出了测量范围,应使用更高的标本稀释液重新检测。 (四)计算 检测结果由仪器的logit-log函数自动评估。 (五)参考区间 尿Alb≤30mg/24h尿。 (六)评价 1.免疫透射比浊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自动化仪器测定,且有试剂盒供应,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2.标本中的混浊和颗粒可能干扰测定结果。因此,所有尿液标本必须在检测前进行离心沉淀,取上清尿测定。 3.染料(溴酚蓝)结合法直接测定尿中清蛋白,此法虽然简单、快速,但灵敏度低,尿中非蛋白成分会干扰反应,不适宜测定微量清蛋白尿。 4.可用凝胶过滤法事先除去尿液中的干扰成分,用蛋白洗脱物同

肝病时肾功能不全的主要评估指标

肝病时肾功能不全的主要评估指标 目前临床上判断肝病时肾功能状态相对敏感和准确的生化指标包括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血清肌酐的升幅、血清胱抑素C 水平等,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等对早期发现肾病也有重要价值。SCr水平测定 SCr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肾功能的方法,也是定义AKI等的基础。但SCr不仅受年龄、性别、BMI、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在肝硬化等严重肝病时,肝脏合成蛋白质和生成肌酸减少,患者常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以及肌肉萎缩等。此外,在采用Jaffe法测定SCr时,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SCr测定值人为偏低,而应用头孢菌素又可导致SCr测定值偏高,从而干扰对肾功能的准确判断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这些因素使得采用SCr评估严重肝病患者的肾功能时往往很不准确,常导致对肾功能的高估。既往将肝硬化背景下的肾功能减退阈值规定为SCr>1.5 mg/dl,显然是不合适的。 血清胱抑素水平 测定胱抑素C又称胱氨酸蛋白抑制素C或γ-微量蛋白等,是有核细胞表达的一种非糖基化碱性低分子量(约13.3 kD)蛋白质。在特定生理条件下,胱抑素C可自由穿过肾小球滤过膜,并在近曲小管完全吸收甚至分解。 近年认为血清胱抑素C是反映肾损伤的敏感而特异的指标,甚至有学者认为其可作为目前诊断肾功能不全的一项金标准,有助于准确地诊断肾脏疾病和评估肾功能改变的程度,优于传统的SCr等指标。但也有研究显示,血清胱抑素C亦受年龄、性别、肌肉质量及肝病状态等的影响,并可导致对严重肝病时肾功能状态的高估。因此,其对肾功能状态的判断价值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GFR测定 GFR被普遍认为是评估肾功能的金标准,但尚缺乏被广泛认可的标准检测方法。采用菊粉、放射性造影剂(如碘海醇)或同位素等外源性标志物清除率测定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测定GFR,但操作不便,患

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分子标志物——NGAL

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分子标志物——NGAL 王彩纹;王小中 【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年(卷),期】2009(001)002 【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症.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指标.给该病的早期治疗带来障碍.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是lipocalin家族的新成员,其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为人瞩目,众多研究表明NGAL基因可能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癌基因和一种重要的细菌抑制剂;NGAL还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发生及功能调控,对肾脏功能的诊断价值比传统的急性肾衰竭(ARF)实验室指标血肌酐更为快速和准确,是AKI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总页数】4页(P125-128) 【作者】王彩纹;王小中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生物标志物NGAL、NAG、胱抑素C诊断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价值 [J], 张翩;牟姗;倪兆慧;王玲;何奔;王肖龙;邱建平;郑昌柱;杨光敏;庞慧华;沈剑箫

2.NGAL作为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况 [J], 吴颖(综述);何再明(审校) 3.早期急性肾损伤标志物肾损伤分子1研究进展 [J], 李引;杜晓刚 4.急性肾损伤新的标志物NGAL的临床检测意义 [J], 刘长海 5.NGAL、NAG和炎症指标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 [J], 武晓春;孙伏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肾损伤标志物检测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早期肾损伤标志物检测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肾损伤标志物检测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了2009年3月—2010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期内在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留取新鲜尿液(非晨尿)10 mL,-20 ℃保存待检,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中标志物水平均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联合应用呈阳性为100%,而对照组联合应用呈阳性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病患儿,建议检测尿中的指标有IgG、RBP、β2-MG、M-ALB、NAG,和血中BUN、Cr等肾功能指标相比,这些指标更为敏感,同时实验标本留取简便,有利于肾损伤的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 标签:肾损伤;生物学标志物;诊断 在受到致炎因子侵害或是在缺氧或中毒后,腎小管上皮细胞很容易遭受损害。此类损害的一个结果为促进肾小管的增生及扩张反应,接着致使肾小管发生萎缩等病理变化。而小儿一般因免疫力较低、抵抗力不足等原因有相对较大的可能发生肾脏病变,这也是一种儿科常见病。一般情况下,对此病进行对症治疗均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也不乏个别出现无法根治病例,反复发作,每一次都会损害到患儿肾脏,甚至引起患儿肾功能衰竭直至死亡。因此,探讨儿科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检测肾病时,最常采用的方法即为肾损伤标志物检测,在儿科肾脏疾病检查时也发挥很大的实际作用。该研究对该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90例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受治疗的90例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为10个月~13岁,年龄平均为(5.84±0.31)岁;所有患儿均经诊断为肾小球疾病,符合相关标准。同时选择同期于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正常患儿作为对照组,改组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为11个月~13岁,年龄平均为(5.98±0.84)岁。 1.2 研究方法 对全部患儿均取10 mL新鲜尿液(但不宜为晨尿),在-20 ℃环境下留存以待检,准备好试剂、标准品以及质控品。对采集样品经过离心处理后,采用ELISA 法对IgG、RBP、β2-MG、M-ALB指标进行测量,于酶标仪刻度上492 nm处读取OD值的结果,并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利用比色法对NAG、721分光光度进行测定,记取405 nm处比色并进行数据计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计算结果。

最新:中国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临床实践指南全文

最新:中国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临床实践指南(全文) 儿童慢性肾脏病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持续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是威胁儿童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起制订中国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回答15个与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相关的重要临床问题,以规范早期诊疗、改善疾病预后,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儿童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这一重要问题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本文仅对指南的问题和推荐意见进行阐述。 儿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 临床问题1 :产前检查肾脏发育异常(肾积水、异位肾、肾缺如、多囊肾等)的患儿是否可以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 推荐意见1 :推荐将产前检查发现肾脏发育异常的患儿纳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群体,定期进行筛查(IA )。 临床问题2 : 一级亲属有相关病史(肾脏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儿童是否可以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

推荐意见2建议将一级亲属有肾脏疾病相关病史的儿童纳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群体,定期进行筛查(2C )。 临床问题3 :既往有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 AKI)病史的儿童是否可以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 推荐意见3 :发生过AKI的儿童远期可能进展为CKD ,建议将有AKI病史的儿童纳入CKD早期筛查的高危群体,定期进行筛查(2C)o 儿童CKD早期筛查的临床表现 临床问题4 :高血压是否可以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临床表现? 推荐意见4 :高血压是CKD最常见的伴发疾病,且高血压发病率随肾功能衰退升高。推荐将高血压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临床表现(IA )。 临床问题5 :长期排尿障碍(如排尿无力、排尿断续、尿淋漓不尽等)是否可以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临床表现? 推荐意见5 :长期排尿障碍的患儿患CKD的风险增加,建议将存在长期排尿障碍作为儿童CKD早期筛查的临床表现(2B )。

肾功能报告的解读

肾功能报告的解读 一、血尿素氮(BUN) 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阻塞等。无症状轻度升高,喝水少,出汗多,以及高蛋白饮食也会导致,可以多喝水,清淡饮食一周后复查。 降低:急性肝萎缩、中毒性肝炎等,但是大多数无症状的降低,没有临床意义。 二、血肌酐(Scr) 怕高不怕低,但是正常也不能排除肾脏病,所以要排除肾脏病,尿常规必做,有问题进一步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超声、CT等,诊断不清时,必要时行肾脏活检。 临床意义:增加: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 减少:进行性肌萎缩,营养不良、白血病,贫血等. 1.肾功能代偿期 血尿素氮和肌酐不升高、体内代谢平衡,不出现症状(血肌酐(Scr)在133~177μmol/L(2mg/dl))。 2。肾功能不全期 血肌酐(Scr)水平上升至177μmol/L(2mg/dl)以上,血尿素氮(BUN)水平升高>7.0mmol/L(20mg/dl),病人有乏力,食欲不振,夜尿多,轻度贫血等症状。 3。肾功能衰竭期 BUN水平高于17.9~21.4mmol/L(50~60mg/dl),Scr升至442μmol/L(5mg/dl)以上,病人出现贫血,血磷水平上升,血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终末期 Scr升至707μmol/L以上,酸中毒明显,出现各系统症状,以致昏迷。 三、血尿酸:怕高不怕低 增高:急性或慢性肾炎、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盂积水或积脓、痛风、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他如慢性铅中毒、糖尿病、高脂肪饮食等。升高主要与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有关,明显升高,一般会有伴随症状,根据症状病史,可初步判断或建议做相关检查。

2020年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真题精选

2020年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 1、用于评价肾脏浓缩功能较为理想的指标是() A.尿比密 B.尿中总固体含量 C.折射率 D.尿渗量 E.尿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尿比密是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取决于尿中溶解物质的浓度,与分子量大小有关,可用来粗略估计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尿渗量指尿内全部溶质的微粒总数量,不受分子量大小影响。影响尿渗量的主要因素是晶体性溶质,能真正反映肾脏的水盐代谢功能,故尿渗量更能反映肾脏浓缩功能。 [单项选择题] 2、理想的清除试验是() A.葡萄糖清除试验 B.Na+清除试验 C.BUN清除试验 D.内生肌酐清除试验 E.菊粉清除试验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菊粉清除率测定是理想的测定GFR的物质,可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因此被认为是最能准确反映GFR的标准方法。但菊粉是一种外源性物质,为保持血中浓度必须采取静脉点滴输入,试验过程中还要多次采血,因此临床应用受限,仅用于研究领域。 [单项选择题] 3、慢性肾衰竭时,罕见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钾血症 B.高钾血症 C.低钠血症 D.低钙血症 E.高镁血症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慢性肾衰竭时,肾脏对水钠负荷的调节适应能力减退,随GFR下

降,肾脏滤过钠的排泄分数上升从而引起低钠血症;在后期由于肾单位大量破坏,肾小球滤过率极度减少,可出现酸中毒、高钾血症;镁排泄障碍,导致高 镁血症;肾实质破坏,1,25-(OH) 2D 3 生成不足,再加上血磷浓度升高,从而 导致低钙血症。低钾血症仅见于长期使用排钾利尿剂。 [单项选择题] 4、目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素最常用的方法是() A.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耦联法 B.酚-次氯酸盐显色法 C.纳氏试剂显色法 D.二乙酰-肟法 E.脲酶-波氏比色法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目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素最常用的方法是尿素酶-谷氨酸脱氢酶耦联法。 [单项选择题] 5、尿β 2 微球蛋白测定主要反映的病变部位是() A.肾小球 B.尿道 C.肾小管 D.膀胱 E.肾盂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检测尿β 2 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是反映肾小管早期损伤。 [单项选择题] 6、慢性肾炎10年,近来出现乏力、水肿、少尿等症状,血压为 165/105mmHg,下列检查中首选的是(). A.血尿素 B.肌酐清除率 C.血肌酐浓度 D.尿浓缩试验 E.PSP排泄试验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Scr是反映GRF减退的后期指标,当肾小球GRF功能减退至50%时,Scr是氮质血症病情观察和疗效判断的有效指征。 [单项选择题] 7、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

尿素氮、肌酐、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等肾脏功能检查解读及临床意义

临床尿素氮、肌酐、尿酸;胱抑素 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白细胞介素-18、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等肾脏功能检查解读及临床 意义 肾脏的常规检查主要有影像学检查和检验,影像学检查主要是泌尿系超声和CT;检验主要是血液和尿液检验。 肾脏影像学 检查肾脏影像学检查: 泌尿系 B 超适用于常规体检,对肾结石、肾囊肿、多囊肾、肾肿瘤等B 超声像图均有异常表现; 泌尿系CT 适用于临床及其它影像学资料发现或疑似肾区肿块时,可识别肿块是否为囊性、脂肪性、钙化性或实质性病变,可查明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侵犯范围。 肾脏血液和尿液检查 血液检查 肾脏血液检验项目主要有:尿素氮(UREA)、肌酐(CREA)、尿酸(UA);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18(IL-18)、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蛋白电泳等。前四项是较为常规筛查项目,后面几个项目可作为深入检查参考。 ❶尿素氮(UREA) 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必须空腹抽血。它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在急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结核、肾肿瘤、肾盂肾炎或氮

质血症时均可引起血清UREA 增高,UREA 过高会导致急、慢性肾衰竭等。它是肾衰竭透析时的评估指标。 ❷肌酐(CREA) 主要由肌肉代谢产生,血清CREA 取决于肾脏排泄功能的好坏,当肾脏受损时,肾小球率过滤会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血清CREA 会急剧上升,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率过功能减退,是肾衰竭透析时的重要评估指标。 ❸尿酸(UA) 血尿酸从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先重吸收后再分泌。血尿酸的排泄不仅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也受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UA 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痛风时血清UA 明显升高;肾小球早期受损时,UA 排泄量就会减少,血清UA 会升高,可早期发现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引起的肾病或恶性肿瘤。 ❹胱抑素C(Cys-C)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指标,经肾小球滤过被清除,并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后被完全分解不返回血液,血清Cys-C 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性别、年龄、饮食情况等。诊断敏感性优于传统的尿素氮和肌酐,适合肾病的早期诊断。可用于肾移植、放化疗、糖尿病肾病和儿童肾病引起肾损伤的动态监测。 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是急性肾损伤(AKI)早期的分子标志物,尿液和血液中的NGAL 在AKI 发生 2 小时内即显著增加,敏感性高于常规肾功能检查。NGAL 对肾脏的作用类似于肌钙蛋白对心脏的作用,适合ICU 重症的监护、放化疗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以及肿瘤免疫治疗引起的免疫性肾损伤等,NGAL 的早期警示可以赢得最好的治疗时机。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试题

肾功能及早期肾损伤的检查 [单项选择题] 1、不能反映肾小管功能损伤的指标是(). A.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B.尿α 1 -微球蛋白 C.尿白蛋白 D.尿β 2 -微球蛋白 E.E.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尿液中视黄醇结合蛋白、α 1-微球蛋白、β 2 -微球蛋白和N-乙酰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高反应肾小管功能损伤。 [单项选择题] 2、患者慢性肾炎5年,近来出现衰弱无力、尿少,水肿较前加重,并有轻度贫血,血压160/100mmHg。下列检查中最先出现异常的是(). A.尿浓缩试验 B.酚红排泌试验 C.肌酐清除率 D.血尿素氮浓度 E.血肌酐浓度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慢性肾炎时,肾小球滤过功能最先受损,肌酐清除率最先出现异常,其后出现血尿素和血肌酐升高。 [单项选择题] 3、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质是(). A.血细胞 B.肌酸 C.尿酸 D.肌酐 E.尿素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因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作用,血液中的血细胞无法通过。 [单项选择题] 4、患儿男,9岁。水肿、血尿10天,进行性少尿8天,10天前晨起发现双眼

睑水肿,尿色发红。8天前尿色变浅,但尿量进行性减少,查体:T36.9℃, R24次/min,BP145/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重病容,精神差,结膜稍苍白,巩膜无黄染。化验尿蛋白(++)、镜检白细胞(+)/HP、红细胞(++)/HP,补体C 3 0.48g/L,AS0800IU/L。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肾小管间质病变 D.肾出血 E.病毒性肾炎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患者临床表现有血尿、蛋白质、水肿,这些表现均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 [单项选择题] 5、患者,男性,35岁,因车祸大出血休克入院。为判断该患者是否有急性肾衰需每日测定(). A.尿β 2-微球蛋白和尿α 2 -微球蛋白 B.血肌酐和血尿素 C.血尿素和血尿酸 D.血钙和血磷 E.尿液pH和尿溶菌酶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血肌酐和血尿素进行性升高是判断急性肾衰的可靠依据。急性肾衰少尿期血肌酐和血尿素每天可增加44.2~88.4μmol/L和3.57~7.14μmol/L 以上。 [单项选择题] 6、各种肾炎中肾功能损害最早见于下列哪项检查(). A.血肌酐升高 B.酚排泄试验 C.尿比重减低 D.自由水清除率 E.内生肌酐清除率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在现行肾小球滤过功能实验室检查中肌酐清除率能较早反映肾功能的损伤。 [单项选择题] 7、尿中β 2-M升高而血中β 2 -M不升高,此时出现蛋白尿属于(). A.肾小管性蛋白尿 B.分泌性蛋白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