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的质量观点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的质量观点

戴明(W. Edwards Deming)是20世纪最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之一,他对质量管理的贡献被广泛认可。他的质量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思维:戴明认为,组织应该将整个生产流程看作一个系统,而不是将其分割为独立的部门和环节。他强调,只有通过全局的、系统性的思考和管理,才能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2. 过程管理:戴明强调,质量是由过程决定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质量三角”,即产品质量由设计、过程和管理决定。他认为,关注并改进生产过程,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检验和修正。

3. 统计方法:戴明推崇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他强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了解过程的变异和不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他提倡使用统计工具,如控制图和因果图等,来辅助决策和问题解决。

4. 领导力和管理哲学:戴明认为,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活动,需要领导者起到引领和推动的作用。他提倡建立一种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哲学,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改进动力。

5. 持续改进:戴明强调,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他提倡

建立质量改进的循环,即PDCA循环(Plan-Do-Check-Act),通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来推动质量的不断提升。

戴明的质量观点对于现代质量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要注重系统思维,全面考虑整个生产流程,避免局部优化而导致整体效益的下降。

要重视过程管理,关注产品质量的源头,通过改进生产过程来提高产品质量,而不是仅仅依靠检验和纠错。

其三,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善于运用统计工具和方法,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和问题解决提供支持。

其四,领导力和管理哲学是推动质量改进的关键,领导者应该起到榜样和推动的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质量改进,通过PDCA循环不断推动质量的提升。

戴明的质量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指导原则。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并应用这些观点,不断改进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以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戴明博士质量管理十四要点

戴明博士质量管理十四要点& PDCA循环 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2.采纳新的哲学: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停止依*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正确的做法,是改良生产过程。 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公司一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的质量。 5.不断地及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 6.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上。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当知道之后,管理当局必须采取行动。 8.驱走恐惧心理:所有同事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表达意见。 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1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激发员工提高生产率的指标、口号、图像、海报都必须废除。很多配合的改变往往是在一般员工控制范围之外,因此这些宣传品只会导致反感。虽然无须为员工订下可计量的目标,但公司本身却要有这样的一个目标:永不间歇地改进。 1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定额:定额把焦点放在数量,而非质量。计件工作制更不好,因为它鼓励制造次品。 12.消除妨碍基层员工工作畅顺的因素:任何导致员工失去工作尊严的因素必须消除,包括不明何为好的工作表现。

戴明、朱兰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品质管理]戴明、朱兰等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1.戴明的质量理念 戴明(W.E.Deming)是美国著名的质量专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应邀赴日本讲学和咨询,对统计质量管理在日本的普及和深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后来他在美国传播在日本十分有效的质量管理。1980年,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的名为"日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节目播出后,戴明便成为美国在质量方面的著名人物。 戴明在主要观点是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主要在公司地管理系统而不在员工。他总结出质量管理14条原则,认为一个公司要想使其产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必须遵循这些原则。 戴明的质量管理14条原则是: (1)建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 (2)采用新观念; (3)停止依靠检验来保证质量; (4)结束仅仅依靠价格选择供应商的做法; (5)持续地且永无止境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 (6)采用现代方法开展岗位培训; (7)发挥主管的指导帮助作用; (8)排除恐惧; (9)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 (10)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 (11)避免单纯用量化定额和指标采评价员工; (12)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 (13)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 (14)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 2.朱兰的质量理念 像戴明一样,朱兰(J.M.Juran)作为美国的著名质量专家,曾指导过日本质量管理。他在1951年出版了《质量控制手册》(Quality Control Handbook),到1998年已发行到第五版,改名为《朱兰质量手册》(Juran Quality Handbook)。 (1)朱兰关于质量的观点 朱兰博士认为质量来源于顾客的需求。在《朱兰质量手册》中他对质量的定义是: ①质量是指那些能满足顾客需求,从而使顾客感到满意的"产品特性"。 ②质量意味着无缺陷,也就是说没有造成返工、故障、顾客不满意和顾客投诉等现象。 (2)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朱兰博士把质量管理的三个普遍过程,即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称为构成质量管理的三部曲(即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 3.石川馨的质量理念 石川馨(Ishikawa Kaori)是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他是因果图的发明者,日本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的奠基人之一,是将国外先进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一位专家。 石川馨认为,质量不仅是指产品质量,从广义上说,质量还指工作质量、部

质量管理大师的质量观

什么是质量?在生产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质量的理解有所不同,而当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质量,又可给质量下不同的定义,但目前人们共同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给质量下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其质量管理的最新标准: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给质量下了如下的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对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 1)术语“质量”可使用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如差、好(高)或优秀来修饰,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产品的质量很好。 2)“固有”是指存在于某事或某物中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例如机器的功能、机器的参数、服务的标准流程等。 3)“特性”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赋予的,特性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特性”的种类很多,如物理的(如:机械的、电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特性)、感官的(如:嗅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行为的(如:礼貌、诚实、正直)、时间的(如:准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人体工效的(如:生理的特性或有关人身安全的特性)、功能的(如:飞机的最高速度)等。

4)“要求”是指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必须满足的明示的或隐含的需求或期望;“隐含”的要求通常是指质量相关方的习惯或惯例;“要求”可由不同的质量相关方提出;“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管理要求、顾客要求等。 质量观是对质量的看法和理解,质量观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以下是国内外一些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提出并实施的质量新观念。 1.朱兰的质量观 朱兰(Joseph H.Juran)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所倡导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始终深刻影响着世界企业界以及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他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被称为“朱兰质量三部曲”。由朱兰博士主编的《朱兰质量手册》(Juran’s Quality Handbook)被称为当今世界质量管理科学的名著,为奠定20世纪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朱兰认为:“质量是一种适用性,而所谓适用性(Fitness for use)是指使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可以看出,朱兰对质量的理解侧重于用户需求,强调了产品或服务必须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目的。事实上,产品的质量水平应由用户给出,只要用户满意的产品,不管其特性值如何,就是高质量的产品,而没有市场的所谓的“高质量”是毫无意义的。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的质量观点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的质量观点 戴明(W. Edwards Deming)是20世纪最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之一,他对质量管理的贡献被广泛认可。他的质量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思维:戴明认为,组织应该将整个生产流程看作一个系统,而不是将其分割为独立的部门和环节。他强调,只有通过全局的、系统性的思考和管理,才能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2. 过程管理:戴明强调,质量是由过程决定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质量三角”,即产品质量由设计、过程和管理决定。他认为,关注并改进生产过程,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的质量,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检验和修正。 3. 统计方法:戴明推崇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他强调,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可以了解过程的变异和不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他提倡使用统计工具,如控制图和因果图等,来辅助决策和问题解决。 4. 领导力和管理哲学:戴明认为,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活动,需要领导者起到引领和推动的作用。他提倡建立一种以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哲学,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改进动力。 5. 持续改进:戴明强调,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他提倡

建立质量改进的循环,即PDCA循环(Plan-Do-Check-Act),通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来推动质量的不断提升。 戴明的质量观点对于现代质量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几点: 要注重系统思维,全面考虑整个生产流程,避免局部优化而导致整体效益的下降。 要重视过程管理,关注产品质量的源头,通过改进生产过程来提高产品质量,而不是仅仅依靠检验和纠错。 其三,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善于运用统计工具和方法,从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和问题解决提供支持。 其四,领导力和管理哲学是推动质量改进的关键,领导者应该起到榜样和推动的作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质量改进,通过PDCA循环不断推动质量的提升。 戴明的质量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指导原则。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并应用这些观点,不断改进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以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戴明 质量定义

戴明质量定义 戴明质量定义 简介 戴明( Deming)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质量管理专家之一,被誉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他提出了许多对于企业管理和质量改进至关重要的概念和原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质量定义。戴明的质量定义深刻影响了许多企业和组织,使它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相关定义 以下是戴明质量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 1.按照需求满足程度来定义质量:戴明认为,质量应该 以是否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标准。只有产品或服务完全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才能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因此,企业应该把顾客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努力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2.质量是管理的责任:戴明强调,质量是由管理决策和 管理行为决定的。质量问题的根源通常可以追溯到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承担起质量改进的责任,并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质量是系统性的:戴明认为,质量不是一个孤立的问 题,而是整个组织运作的结果。质量的改进需要从整体系统的角 度来考虑,不仅要关注单个环节的问题,还要追溯和控制整个过 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4.质量是持续改进的过程:戴明提倡持续改进的理念, 认为质量的提升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应该通过使用 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不断监测和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 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理由 戴明的质量定义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价值,原因如下: 1.顾客满意度的关注:戴明的质量定义以满足顾客需求 为核心,强调了企业应该把顾客放在中心地位,关注顾客满意度。 这有助于企业了解顾客需求,提供符合其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从 而增强客户忠诚度。 2.管理责任的强调:戴明的定义将质量问题与管理决策 和行为联系在一起,使得质量问题不再是质检部门的责任,而是 全员参与的事项。这有助于提高管理层对质量改进工作的重视, 并推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3.系统性思维的引导:戴明的定义强调质量是整个组织 运作结果的体现,引导企业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和改进质量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的质量观点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戴明的质量观点 1. 管理的责任 戴明认为,质量是管理的责任。他强调,管理层应当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负主要责任,而不仅仅是生产部门或质量部门的责任。管理层应当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并通过不断改进过程和系统来实现这些目标。这种以管理层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思想,被称为“戴明环”。 2. 统计方法的应用 戴明提倡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改进过程。他认为,只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才能了解过程的特性和变异性,从而采取正确的改进措施。戴明发展了许多统计方法和质量工具,如控制图、因果图、直方图等,这些方法和工具成为了现代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3. 品质管理循环 戴明提出了著名的“品质管理循环”(PDCA循环)。这一循环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四个阶段。戴明认为,持续改进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不断进行PDCA循环,企业能够不断改进其产品和过程,提高质量水平。 4. 员工参与和培训 戴明强调员工的参与和培训对于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他认为,员工是质量的创造者,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质量改进的过程中。此外,戴明还强调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

能和质量意识,从而更好地推动质量改进。 5. 长期稳定的质量目标 戴明主张企业应当制定长期稳定的质量目标,而不是追求短期的利益或过高的产出。他认为,追求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 合作与合作伙伴关系 戴明提倡企业与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他认为,只有通过合作,企业才能实现更高的质量水平和更好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企业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赢。 7. 领导力的重要性 戴明认为,领导力对于质量管理的成功至关重要。他强调管理者应当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质量改进。领导者应当为员工树立榜样,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戴明的质量观点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理念和方法帮助许多企业实现了质量的飞跃,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戴明的质量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应当学习借鉴戴明的经验,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戴明关于质量的理论观点

关于戴明 戴明被广泛地认为是质量管理领域的先驱思想家。他对日本战后经济改革最具影响力的催化剂,他的思想在日本管理界受到追捧。戴明本人是美国人,在日本获得认可后,他的思想和实践的价值才被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认可。 戴明发明了戴明循环圈—P、D、C、A。P(plan)即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即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即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哪些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即行动(或处理),也就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肯定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循环,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留给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PDCA有八个步骤,“八个步骤”是: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分析质量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包括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达到什么目标、在何处执行、由谁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怎样执行;执行,即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检查,即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标准化,即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最后,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戴明精彩语录:(1)质量无需惊人之举。(2)以检验出有缺陷的东西,把它们扔掉为目的已经晚了,这没有效率并且成本很高。质量不是来自于检验而是来源于过程的改进。(3)用数据说话。 戴明关于质量的理论观点 第一,管理者应对混乱负责。他写到:“如果管理者不能计划未来和预见问题,就会引起人力、材料和机器时间的浪费, 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制造成本,提高了购买者必须支付的价 格。顾客不总愿意贴补这种浪费。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企 业将失去市场。”质量必须由最高管理层负责领导。劝说员 工更努力地工作并不能带来质量。 第二,顾客是国王、皇帝、CEO和独裁者。或者,用戴明的措词表示,“顾客是生产线上最重要的部分”。质量由顾客来 决定。 第三,古老的休哈特咒语:理解并减少每一个过程中的变动。 过程而不是产品才是需要关注的要点(等到检验员拿到产 品,为时已晚)。 第四,不要停止,要随处注意应用质量。必须持续改变和改善

品质和奖项的介绍

品质及其奖项介绍 一.各种品质的定义: 1.品质就是与需要一致。(Quality is conformance to requirements.) 2.品质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最重要的因素。(Quality is the all-important catalyst t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uccess and failure.) 3.品质就是一次就把事情做对。(Quality is dong the job right the first time.) 4.品质就是发挥改进作用,从而增加利益,减少成本。(Quality generates improved operations increased profits and reduced costs.) 5.品质就是使人们满意。(Quality deals with people situations.) 6.品质意味着精华。(Quality means goodness) 7.品质是付出,但不是给予。(Quality is free but it is not gift.) 二.为什么要进行品质管理: 1.品质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种商业关系。(Quality is not a program;it is an approach to business.) 2.品质是一种检验工作的强有力的手段和观念。(Quality is a collection of powerful tools and concepts that is proven to work.) 3.品质就是顾客的满意度。(Quality is defined by the customer through his /her satisfaction.) 4.品质包括持续改进和突破。(Quality include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breakthrough events.) 5.品质和技术适用于商业的各个方面。(Quality tools and techniques are applicable in every aspect of the business.) 6.品质的目的在于突出优点,任何一个细节都是一个发展的机会。(Quality is aimed at performance excellence. anything less is an improvement opportunity.) 7.品质就是持续满足顾客需求,减少运作时间和成本,消除错误与返工。(Quality increase customer satisfaction, reduces cycle time and costs, and eliminates errors and rework.) 8.品质不仅仅应用于商业,同样也运用于非盈利性组织,如学校、卫生机构和社会 服务及政府机构。(Quality is not just for businesses. It works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like schools, healthcare and social services ,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9.工作与财政的效果是有效品质管理的必然结果。(Results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are the natural consequence of effective quality management.)

戴明质量管理全面的思想

戴明质量管理全面的思想、理论和方法 戴明的名字,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相连。他从统计学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入手,经过多年摸索,为质量管理提出了系统全面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戴明眼里,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过去所有的质量管制办法,都无助于质量的真正提高。他认为,以用户满意为宗旨,是质量管理的起点。他关于只有高质量才能降低成本的断言,对质量、成本、生产能力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全新的论证,从而彻底改变了质量研究的传统观念。他提出的质量管理十四要点,在企业管理思想上具有突破性意义,尤其是他关于系统问题和变异问题的区分,在质量管理的方法改进上具有重大作用。日本的战后经济崛起,戴明是首位功臣。由他主持的四日谈,也对促进美国管理转型影响巨大。而戴明同德鲁克之间的学术论争,对于管理学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有着相当影响。管理世界由量向质的转变,学习型组织在质量管理中的体现,在戴明的思想中有代表性的反映。不了解他的人,会被他所起的社会作用所折服;了解他的人,则会为他思想中的哲学光辉所感召。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1900-1993),是一位在美国成长起来的质量管理学者,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勤奋而有效的抽样调查专家,同那些成千上万为政府效劳的专业雇员没有什么两样。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戴明本人,他来到日本,在战后日本的经济重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业绩,大师的地位由此奠定。随着日本经济对美国的进逼和威胁,美国人开始重新打量戴明,并把他的思想“引进”回国内。一代名师,在日本和美国的经济互动中“左右逢源”,走向世界。在美国本土的成长戴明于1900年10月4日生于美国依阿华州的苏城(Sioux City),他的父亲是个农场主,但并不富有。从小戴明就养成了自食其力的习惯,以打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他打工的范围很杂,包括傍晚点亮街灯、扫雪、为饭店打杂、清理床铺等等,什么都干。直到上了大学,戴明依然保留着打工的传统。也许,正是在这种琐细的打工中,质量问题就已经引起了他的关注。 戴明的好学、严谨,在小时候就已见端倪,小朋友给他起的外号是“教授”,便可以印证这一点。当然,他也不是那种死板的小老头,少年所具有的幻想和热情,他并不缺少。14岁时,他曾经报名当志愿兵,到墨西哥边境参加一个不大的战争,并且已搭车赶赴战场,但是后来年龄露了馅,被遣返回家。 1917年,戴明进入怀俄明大学,四年后获得电器工程学士学位,1921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工程学教师,同时,他又到科罗拉多大学研读数学和物理学,于1924年获得硕士学位。在他即将完成学位课程时,他的导师热情地向耶鲁大学推荐了戴明。于是,戴明到耶鲁大学继续研读数学物理学,1928年,他在耶鲁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读博士期间,戴明暑假到芝加哥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打工,在这里,戴明开始意识到统计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大约在1927年,他结识了在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博士(Walter Shewhart)。休哈特有“品质统计控制之父”的称誉,他对戴明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戴明的质量管理理念

.戴明的质量管理理念一共包括( )条要点。 错误 ∙ A .16 ∙ B .15 ∙ C .14 ∙ D .13 2.将戴明的管理理念应用得最成功的企业是: 正确 ∙ A .福特 ∙ B .本田 ∙ C .奔驰 ∙ D .丰田 3.戴明拒绝福特总裁助理的演讲邀请的真正原因是:正确 ∙ A .戴明自视清高,认为助理的身份不够高 ∙ B .戴明认为福特总裁不重视质量管理 ∙ C .戴明帮助过丰田,拒绝福特以免加剧行业竞争∙ D .戴明还没有返回美国发展的想法

4.“戴明式”管理认为造成大部分产品缺陷的原因是: 错误 ∙ A .制度 ∙ B .员工 ∙ C .技术 ∙ D .工艺流程 5.下列选项不是戴明主张废除的制度的是: 错误 ∙ A .以最低价竞标的制度 ∙ B .部门间的藩篱 ∙ C .人才自生机制 ∙ D .工作现场的工作量标准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对质量管理之父戴明有初步认识; ●了解戴明质量管理的十四个要点; ●了解“戴明式”公司与一般公司的差别。 戴明质量管理要点

学习任何知识都要追本溯源,只有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才能对知识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学会其中精髓,然后运用自如。学习质量管理一定要认识质量管理之父——戴明,戴明的质量管理理念可以归纳为十四个要点,这也是“戴明式”公司与一般公司的差别所在。 一、质量管理之父:戴明 戴明(Edwards Deming),美国统计学博士,他成就了日本,被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称为质量管理之父。当代企业学习的质量管理大多取材于戴明的理念。 1.戴明与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无条件投降,戴明被麦克·阿瑟将军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带到日本,与日本高官之间签订了一个承诺书。这段历史在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中留下了记录:“如果日本全国推行质量管理,我承诺日本不用五年超过美国。” 当时的日本民不聊生,别说五年,即使十年日本人也愿意,所以他们抓住了戴明这根救命稻草。结果也确实不负众望,日本人仅用短短四年的时间就超过美国,成就了质量管理的神话,也引起了当时美国总统卡特的高度关注。 【案例】 彩色的世界 戴明为日本带去的最成功改变就是丰田汽车。当年,美国福特一直以汽车行业的老 大自居,尽管生产的汽车都是黑色,依然畅销无阻。戴明看到其中的商机,将质量管理 理念导入丰田,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进行换位思考,满足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 生产。从“我有什么,你就买什么”到“你要什么,我就生产什么”,这一理念不仅让 汽车告别了单一而沉闷的黑色时代,也成功地将汽车转型到个性化生产时代。 通过戴明质量管理理念这一桥梁,汽车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进入了个性化生 产时代,不仅成就了日本,也改变了人类世界。 日本企业学习了系统的质量管理之后,又增加了实战控制工具,从TQC(全面质量控制)改良为TQM(全面质量管理),完善了全面质量管理。 2.戴明与美国 面对福特亏损600多亿美元,通用亏损1000多亿美元的状况,美国人邀请戴明——一个帮助日本超过美国,缔造质量神话的美国人——回国进行了一场为期四天半的演讲。这场演讲的内容震惊了美国,更震惊了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戴明在去美国企业做演讲之前,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做出承诺,否则拒绝演讲。当时福特的总裁比尔森派助理邀请戴明演讲,戴明拒绝了,不是因为他清高,而是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 戴明的名字,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相连。他从统计学方法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入手,经过多年摸索,为质量管理提出了系统全面的思想、理论和方法。 在戴明眼里,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过去所有的质量管制办法,都无助于质量的真正提高。他认为,以用户满意为宗旨,是质量管理的起点。他关于只有高质量才能降低成本的断言,对质量、成本、生产能力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全新的论证,从而彻底改变了质量研究的传统观念。他提出的质量管理十四要点,在企业管理思想上具有突破性意义,尤其是他关于系统问题和变异问题的区分,在质量管理的方法改进上具有重大作用。 日本的战后经济崛起,戴明是首位功臣。由他主持的四日谈,也对促进美国管理转型影响巨大。而戴明同德鲁克之间的学术论争,对于管理学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有着相当影响。管理 世界由量向质的转变,学习型组织在质量管理中的体现,在戴明的思想中有代表性的反映。不了解他的人,会被他所起的社会作用所折服;了解他的人,则会为他思想中的哲学光辉所感召。 出口转内销的质量管理传奇:戴明其人其事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1900-1993),是一位在美国成长起来的质量管理学者,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勤奋而有效的抽样调查专家,同那些成千上万为政府效劳的专业雇员没有什么两样。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戴明本人,他来到日本,在战后日本的经济重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业绩,大师的地位由此奠定。

随着日本经济对美国的进逼和威胁,美国人开始重新打量戴明,并把他的思想“引进”回国内。一代名师,在日本和美国的经济互动中“左右逢源”,走向世界。 在美国本土的成长戴明于1900年10月4日生于美国依阿华州的苏城(Sioux City),他的父亲是个农场主,但并不富有。从小戴明就养成了自食其力的习惯,以打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他打工的范围很杂,包括傍晚点亮街灯、扫雪、为饭店打杂、清理床铺等等,什么都干。 直到上了大学,戴明依然保留着打工的传统。也许,正是在这种琐细的打工中,质量问题就已经引起了他的关注。戴明的好学、严谨,在小时候就已见端倪,小朋友给他起的外号是“教授”,便可以印证这一点。当然,他也不是那种死板的小老头,少年所具有的幻想和热情,他并不缺少。 14岁时,他曾经报名当志愿兵,到墨西哥边境参加一个不大的战争,并且已搭 车赶赴战场,但是后来年龄露了馅,被遣返回家。 1917年,戴明进入怀俄明大学,四年后获得电器工程学士学位,1921年毕业后,他留校任工程学教师,同时,他又到科罗拉多大学研读数学和物理学,于1924年获得硕士学位。 在他即将完成学位课程时,他的导师热情地向耶鲁大学推荐了戴明。于是,戴 明到耶鲁大学继续研读数学物理学,1928年,他在耶鲁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读博士期间,戴明暑假到芝加哥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打工,在这里,戴明开始意识到统计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大约在1927年,他结识了在贝尔研究所的休哈特博士(Walter Shewhart)。休哈特有“品质统计控制之父”的称誉,他对戴明的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戴明毕业后,来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固氮研究所,主要从事统计学研究工 作。1938年,戴明邀请休哈特前来农业部举办有关质量控制的系列讲座。这一讲座,

戴明、朱兰和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理论及比较

戴明、朱兰和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理论及比较 约瑟夫朱兰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与戴明齐名,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领军人物之一。朱兰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质量的“适用性”理念,将人性尺度纳入质量范畴,以“大质量”促使质量管理从最初的统计方法向经营管理方向得以拓展,建立了质量管理的螺旋型提高模式。朱兰第一个把帕累托分布引入质量管理,提出了“二八法则”并予以广泛应用。他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部曲,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菲利浦克劳士比是另一位质量管理名师,他用医生的眼光,创造的“零缺陷” 概念,深刻地冲击着管理哲学的传统理念,不但赋予了质量管理更为宏观的视野,而且改变了质量管理的思维角度,试图在有限理性和完美意识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均衡。戴明、朱兰、克劳士比三人,共同开创了质量管理的新时代。 一、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 戴明(Deming)博士于19年10月4日生于美国爱荷华州(Sioux City, U)戴明父亲经营农场但收入不多,少时的Deming家算是贫穷,因此他在少年时代可说是一直在打工,有时候在外面点亮街灯、除雪,赚起每天一块两毛的工资或在饭店内打杂、洗床每小时工资美金两毛伍等以补家计。 戴明颇负正义感,曾经参加墨西哥边境一个小战争的志愿兵且已搭车赶赴战场,但是后来被发现只有十四岁,因不符规定才被遣返。幸亏是这样,否则若在战场牺牲,世界上就少了一位伟大的质量管理大师了。戴明博士不但有正义感且深具爱心,在日本指导期间因愤慨一位未善待精神病患的医院院长,而利用他对当时驻日美军的影响力而将此人解聘。 戴明博士于1921年从怀俄明大学(Univ。of Wyoming)毕业后继续前往科罗拉多大学进修,并于1925年修得数学与物理硕士,最后于1928年取得耶鲁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戴明博士在学期间曾经于芝加哥的西电公司霍桑工厂工作时得知当时在贝尔研究所的W . A.休哈特博士,并于1927年见面后就成为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 戴明博士毕业后婉拒西电公司的工作机会而应聘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的固氮研究所工作。他也曾经利用一年的休假到伦敦大学与R。A o Fisher做有关统计方面的研究。

戴明十四点品质观念

爱德华兹·戴明Deming博士是世界着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戴明学说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观点“十四点”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以下就戴明的“十四点”谈谈笔者的理解; 1、建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 戴明认为,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建设的正确方向,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的目的;“顾客只购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要努力保持竞争性,做长期经营打算;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理念,选取质量作为最终的目标,用明确的愿景和组织策略来达成这—目标; 2、采用新观念 企业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必须采用能应对竞争的新观念,而质量必须成为企业的信仰;戴明指出:“生存的成本和需要花钱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是成反比的,如:可靠的服务可以降低成本,延迟的服务或错误却会提高成本;”由于延迟的服务和错误,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被终止了,这就降低了它们存在的意义;质量高,不出废品或次品,生产成本自

然下降,生产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加,利润就会增加;如果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到达客户的手里,有形或无形的损失将会更大,意味着成本也就更高;这样说来,质量高不是昂贵的,质量差才是昂贵的,企业应停止担心季度利润,集中精力全方位改进质量,开始设计产品时就应把质量放在头脑中; 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保证质量 早期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制造阶段;检验其实是等于准备有次品,检验出来已经是太迟,且成本高而效益低;而另一位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克劳士比进一步提出:质量系统的作用是预防,而不是检验;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坏的从好的里面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的机会;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地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戴明也有着与休哈特、克劳士比相同的见解:“以检验出有缺陷的东西,把它们扔掉为目的已经晚了,没有效率并且成本很高;质量不是来自于检验而是来源于过程的改进;”检验本身并不能改善质量,也不能完全保障质量;质量或好或坏,已存在于产品当中;而大

世界三大质量大师:戴明、朱兰和克劳士比思想对比

世界三大质量大师:戴明、朱兰和克劳士比思想对比 戴明、朱兰和克劳士比三人,并称世界质量管理运动的领军人物。纵观三人各自的质量管理思想,可以发现,他们的思想有异有同。 这三位大师根据各自的特点提出的质量管理思想,都已经成为质量管理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不可否认,三位大师的质量管理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在对质量内涵的理解上,三人都一致认为质量不仅仅意味着相应的规格和标准,更重要的是顾客的需要。戴明认为,真正的质量是立足于用户需要,追求不断提高用户满意程度而形成的。朱

兰提出了质量的“适用性”这个概念。克劳士比认为质量要符合要求,而这个要求就是用户的需求。 第二,三人都对以往质量与成本正相关的观点予以彻底颠覆。以往人们普遍认为,高质量必然导致高成本,他们三人从各自不同角度论证了高质量不但不会导致高成本,反而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能力。 第三,三人都认为质量不能完全依赖检验。戴明和克劳士比都提出了事先预防的重要性。不同的是,戴明侧重在组织中建立系统改善;克劳士比提出用“零缺陷”这个质量工作标准来实现;朱兰则认为检验对于质量的提高没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认为质量的人事方面是关键。 第四,三人都认为主要的质量问题是源自系统,而不是源自工人。戴明认为85%的生产失误责任在于管理者而不是操作者。据说,福特公司曾经派质量副总裁去请戴明做顾问,却被戴明拒绝。被拒绝的原因是:戴明认为质量是高管层尤其是总裁决定的,所以他有一个规矩,非总裁来请决不出山。朱兰的80∶20法则也是针对管理者因素提出的。克劳士比也认为零缺陷管理最重要的是自上而下的推动,高层领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戴明环理论与管理

管理杂谈:影响深远的管理理论之戴明环 戴明环是美国的质量管理学家爱德华·戴明提出来的,日本曾经因为使用该工具一举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戴明环常用于质量管理,但是本人认为,其应用范围远远不止于此,对于任何追求管理精细化的公司来说,戴明环所体现的管理 思路与管理方法可应用于各个领域。 爱德华·戴明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思想。这些思想一开始在美国并没有受到重视,却在日本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951年,日本设立戴明国家质量奖,该奖主要面向日本国内的制造企业,评奖标准非常严格,获奖企业每年最多1~2名。日本国内称戴明奖为“企业诺贝尔奖”。作为质量管理的先驱者,戴明学说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品质管理的浪潮。 1.戴明环的基本含义 戴明环是戴明管理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又称其为“PDCA循环”。PDCA循环是一项工作从头至尾有效进行的保证,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流程,在质量管理方面具有相当大的适用性。P、D、C、A四个英文字母代表戴明环运行的四 个阶段,见表1。

2.戴明环的运行 戴明环以三种方式同时运行: (1)周而复始地运行。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告终,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PDCA循环又会回到P阶段重新开始新的循环,如此不 断地进行运转,如图1所示。 (2)大环套小环运行。如果把整个企业的工作作为一个大的PDCA循环,那么各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小循环。大环带动小环,并以小环为基础,一级带动一级;大环指导和推动着小环,小环又促进大环,两者有机地构成一个运转的体 系。如图2所示。

质量管理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SQC )阶段、全面质量管理(TQM )阶段 戴明:PDCA 循环,引起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的原因企业管理系统85%员工15%,质量战略核心是使用统计质量控制来识别变异的特殊原因(反复无常、不可预测)和普通原因(系统的) 朱兰: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石川馨:QC 小组、因果图田口玄一: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 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工作 1标准化工作是现代化大生产中各项工作(包括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标准,一方面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的尺度,另一方面又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依据。 2计量工作包括检测、化验、分析等工作,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3质量信息是反映产品质量和供产销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和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质量情况数据 4建立质量责任制,就是明确规定企业中的每一部门、每一职工的具体任务、职责、权限,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 5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自始至终要进行质量教育工作:1克服轻视质量的错误倾向,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2掌握全面质量 ISO9001作用:1作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第三方认证的准则2供组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和过程质量,使顾客质量认证:产品质量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质量认证和质量审核的区别与联系: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包括质量体系审核的全部活动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和核心3审核仅需要提交审核报告,认证需要颁发认证证书4当经批准的审核报告发出后,审核即告结束;而颁发认证证书后,认证活动并未中止5纠正措施的验证通常不视为审核的一部分,而对于认证来说,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6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不仅只有第三方审核,而对于认证来说,所就进行的审核就是一种第三方审核。 供应商质量控制:设计和开发策划阶段(1邀请供应商参与产品早期设计与开发,鼓励供应商提出降低成本、改善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改善可加工性的意见2对供应商进行培训,明确设计和开发产品的目标质量,与供应商共同探讨质量控制过程,达成一致的产品质量控制、质量检验、最终放行的标准)、试制阶段(1与供应商共享技术和资源2对供应商提供的样件的质量检验3对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的初步评价4产品质量问题的解决)、批量生产阶段(主要包括监控供应商的过程能力指数和过程性能指数、监控供应商的测量系统、审核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货质量检验、推动供应商的质量改进以及来自供应商的不合格品的处置和质量问题的解决等活动) 质量检验: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抽样检验:按照所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样本)进行的检验,根据样本检验的结果判定一批或一个过程是否可以被接受 单位产品:为实施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产品单位检验批:作为检验对象的一批单位产品 批量: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用 N 表示 不合格:单位产品的任何一个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要求。A 类不合格、B 类不合格、C 类不合格 不合格品: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 A 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A 类不合格,同时可能包含 B 类或 C 类不合格的产品 B 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B 类不合格,可能有 C 类不合格,但没有A 类不合格的产品 C 类不合格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C 类不合格,但没有A 类不合格、B 类不合格的产品

戴明、朱兰和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理论及比较

戴明、朱兰和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理论及比较约瑟夫•朱兰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与戴明齐名,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领军人物之一.朱兰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质量的“适用性"理念,将人性尺度纳入质量范畴,以“大质量”促使质量管理从最初的统计方法向经营管理方向得以拓展,建立了质量管理的螺旋型提高模式。朱兰第一个把帕累托分布引入质量管理,提出了“二八法则”并予以广泛应用。他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部曲,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 菲利浦•克劳士比是另一位质量管理名师,他用医生的眼光,创造的“零缺陷”概念,深刻地冲击着管理哲学的传统理念,不但赋予了质量管理更为宏观的视野,而且改变了质量管理的思维角度,试图在有限理性和完美意识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均衡。戴明、朱兰、克劳士比三人,共同开创了质量管理的新时代。 一、戴明的质量管理理论 戴明(Deming)博士于1900年10月4日生于美国爱荷华州(Sioux City, IA), 戴明父亲经营农场但收入不多,少时的Deming家算是贫穷,因此他在少年时代可说是一直在打工,有时候在外面点亮街灯、除雪,赚起每天一块两毛的工资或在饭店内打杂、洗床每小时工资美金两毛伍等以补家计。 戴明颇负正义感,曾经参加墨西哥边境一个小战争的志愿兵且已搭车赶赴战场,但是后来被发现只有十四岁,因不符规定才被遣返.幸亏是这样,否则若在战场牺牲,世界上就少了一位伟大的质量管理大师了。戴明博士不但有正义感且深具爱心,在日本指导期间因愤慨一位未善待精神病患的医院院长,而利用他对当时驻日美军的影响力而将此人解聘。 戴明博士于1921年从怀俄明大学(Univ。of Wyoming)毕业后继续前往科罗拉多大学进修,并于1925年修得数学与物理硕士,最后于1928年取得耶鲁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戴明博士在学期间曾经于芝加哥的西电公司霍桑工厂工作时得知当时在贝尔研究所的W.A.休哈特博士,并于1927年见面后就成为亦师亦友的莫逆之交. 戴明博士毕业后婉拒西电公司的工作机会而应聘到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的固氮研究所工作。他也曾经利用一年的休假到伦敦大学与R。A。Fisher做有关统计方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