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及调理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及调理方法

分型

㈠湿热内蕴型:腹痛泄泻反复发作,便中夹脓夹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身热,口苦口臭,脘痞呕恶,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㈡脾肾两虚型:久泻不愈,下痢脓血及黏液。形寒肢冷,腹胀肠鸣,腹痛隐隐,喜暖喜按,常于泻后痛减,食减纳呆,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㈢阴血亏虚型:久泻不止,便下脓血,腹中隐痛。午后低热,头晕目眩,失眠盗汗,心烦易怒,消瘦乏力。舌红,少太苔;脉细数。

㈣气滞血瘀型:肠鸣腹胀,腹痛拒按,痛有定处,泄下不爽。嗳气少食,腹部或有痞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

辨证施护

㈠腹痛

1、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卧床休息。

2、疼痛甚者,属湿热瘀阻,可予针刺止痛。

㈡腹泻

1、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减少胃肠蠕动和体力消耗。

2、禁食生冷食物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勿食牛奶、乳制品、生蔬菜、冰汽水和辛辣食物等。

3、病情严重时应禁食,及时就医,静脉供给营养。

4、确诊未炎症性肠病可采用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溃疡散、白芨粉、锡类散等配置成100-200ml溶液,尽可能保留1小时以上。

5、便后清洁肛周皮肤。

㈢粘液脓血便

1、以清淡、高热量、少纤维、易消化、富营养、富含多种维生素的低渣饮食为宜,如鱼、瘦肉、水蒸蛋、豆制品等。急性发作期时进无渣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时应禁食,由静脉供给营养。

2、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减少胃肠蠕动和体力消耗。

3、中药汤剂。

4、若毒血症明显,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时应立即就诊。

食疗

1、湿热内蕴型:予清热利湿,理气止痛之品。如:冬瓜、马齿苋等。

2、脾肾两虚型:温脾益肾,涩肠止泻。如山药、乌梅等。

3、阴血亏虚型:养阴清热,益气固肠之品。如百合、白木耳。

4、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健脾益气之品。萝卜、番茄等。

健康指导

1、起居有常,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饮食有节,少量多餐,避免肠道感染,诱发加重本病。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病多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引起,治疗应以扶正祛邪、调理脾胃为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地规范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疗,本文将就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外邪如寒、湿、热等侵入人体,与内湿相合,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饮食所伤,如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损伤脾胃,使湿邪内生;情志失调,如忧思恼怒,气机不利,导致肝脾不和;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湿邪内生,蕴久化热,导致肠腑湿热蕴结,引发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多依据《中医内科学》相关标准,具体如下: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和溃疡形成; 还可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诊断,常见证型有湿热内蕴证、肝脾不和证、脾胃虚弱证等。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应遵循扶正祛邪、调理脾胃的基本原则,具体

方法如下: 湿热内蕴证: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痢为治则,选用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等方剂加减。 肝脾不和证: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治则,选用痛泻要方、柴胡疏肝散等方剂加减。 脾胃虚弱证:以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为治则,选用参苓白术散、理中丸等方剂加减。 针灸、推拿、中药灌肠等中医特色疗法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应注重调理脾胃功能,具体措施如下: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旨在规范中医诊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通过明确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诊疗方案。然而,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还需结合个体差异和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同时配合西药治疗和心理调适,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

(完整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 中医辨证分型,口服汤药治疗溃结的目的,主要是从机体内环境出发,从整体上改善阴阳偏盛偏衰的状况,临床上一般分四个证型。 (1)寒热错杂型:此型临床比较多见,特征是病情时发时止,绵绵不绝,既有腹痛喜温喜按之虚象、寒象,又有心烦、舌红,苔黄之热象,有时还有脓血夹杂、里急后重之实证。总之,病机非常复杂,寒热虚实互见,非专业中医师不得明辨,口服乌梅丸效果比较好,或者将乌梅丸改为汤药并随症加减煎服,见效会更快些。 (2)湿热积滞型:中度和重度溃结或急性暴发型溃结或慢性溃结的急性发作期多见此型。此型的特征是起病急、腹痛明显,暴注下迫、里急后重,甚至恶寒发热。此证兼有表症时要表里双解,宜服葛根荃连汤,无表症时治以燥湿清热止痢之法,可服白头翁汤等中药。对此证还应配合其他疗法,尽快控制病情。 (3)寒湿积滞型:慢性持续型溃结多为此型,此型特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轻度的里急后重感。舌苔白滑或白腻。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利湿之法,可以选胃苓汤、温脾汤、香砂六君子汤服用。 (4)气血不足型:溃结长期不愈,患者身心疲惫,易见此型。此型特征是气血不足,下焦虚衰,多见的症状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消瘦贫血,腹中隐痛,下痢稀薄,舌淡脉细。治宜温补脾肾之法,可用附子理中汤,金匾肾气丸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由外邪内侵、饮食所伤、内伤七情、脾胃虚弱所致。属中医泄泻、肠风、便血、腹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针对湿热壅盛患者,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丸、葛根芩连汤多被选用以清热燥湿。而胃苓汤、当归四逆汤、香砂六君子、不换金正气散多在临床用以温散寒湿。连理汤、乌梅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半夏泻心汤多用以温中清肠。 芍药汤药方∶ 【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呵护您的健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中医临床) 【概述】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1875年Wilks及Moxon首先对本病进行了描述,将其从慢性腹泻疾患中独立出来。1903年Wilks及Boas定名为“溃疡性结肠炎”,数十年来沿用此名。1973年WHO所属医学科学国际组织委员会(CIOMS)定名为“特发性直肠结肠炎”,但在临床工作上,国内一般习惯地称本病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分、大部分或全结肠。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程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亦有急性爆发者。可产生严重的局部和远处并发症。急性爆发型死亡率高,慢性持续性癌变机会多。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多。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引起其发病的因素是多种的,目前一般认为与感染因素、精神因素、酶因素、保护物质缺乏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有关。组织学的基本特点是肠腺紊乱,基底膜断裂、以至消失,粘膜和粘膜下层各种炎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继发发生坏死,产生广泛糜烂或多发性溃疡。长期反复发作,可形成多发性炎性息肉。一般认为,隐窝炎及隐窝脓肿是原发病变。 祖国医籍中,虽然没有结肠炎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泄泻、痢疾等病证相似。因所下之物如涕如脓、粘滑垢腻,排出噼噼有声,故《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肠噼”。如《素问·太阴阳明篇》说:“饮食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作者:刘怀明 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1年第5期 刘怀明岳池县顾县中心卫生院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肠道疾病,属于非特异性结肠黏膜及黏膜下炎症性疾病。 该病在临床上治疗难度比较大,同时发病率较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有着很大的 影响。针对该病的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往往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难以坚持长期用药,总体 疗效并不理想。而中医对于此类疾病有着不同的研究,因此可以尝试在传统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方法,采取中西医结合的原则,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一、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中医学上并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因而根据其症状表现等,通常归于脏毒、肠风、便血、痢疾、泄泻等范畴。该病是以大小肠、脾胃等为主要病变位置,同时和肝肾之间有着紧密 的联系。该病主要发病因素在于脾虚湿盛,其中湿邪与外因联系紧密,脾虚与内因联系紧密。 总的来说,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都是造成溃疡性结肠炎 的主要病因。另外,如果过量饮水,导致胃肠无法充分吸收,水分留于大肠,也会造成泄泻。 寒热湿滞蕴结在胃肠,病久入络,到最后瘀阻络伤,从而引起泄泻、便下黏液或脓血。在中医 病机方面,通常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有关。由于素体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忧思恼怒、 导致中土脾胃损伤、清浊混淆、湿热内生、蕴结肠腑、气机逆乱、脏腑失和。因此该病容易反 复发作,迁延难愈。该病虽然以大肠、脾胃为主要病位,但是和肝肾之间也有密切关系。最初 发病时,湿热内蕴、肠腑内结、瘀滞内停,发病日久,则损伤肾脏、脾肾阳虚、寒热错杂、虚 实并存。 二、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 关于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可以从传统中医治疗泄泻、痢疾等疾病中获得参考。脉弦应祛风、身重应除湿、腹痛宜和、后重宜下,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这些治 疗原则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均可提供一定的借鉴。在痢疾等病的治疗中,着重体现 通塞的要义。如果泄泻日久,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可采取泄木安土的原则治疗。现 代中医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和肝脾肾功能失调有着较大的关系,认为主要病因在 于肝失疏泄,因此可采取疏肝理脾的原则治疗。对于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反复发作的情况,可以 采取疏肝健脾法的治疗原则,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还有研究显示,健脾益气是治疗溃疡性结 肠炎的根本原则,常用的指标原则在于清热解毒化湿,局部治疗则可以采取祛腐托毒生肌的原则。总的来说,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了活血行瘀、温肾健脾、疏肝健脾、利湿清热、健脾益气。对于急性发作的情况,要注重祛邪,但不要伤正。对于久泻不止的情况,要注 重固涩,但不要留邪。 三、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证候方面也存在较多的变化,因此现代中医主要 采取自拟方分期分型治疗的措施。例如,针对寒热夹杂型,采取调和寒热的方法治疗;针对脾 虚湿盛型,采取温运脾湿的方法治疗;针对气滞湿郁型,采取和脾化湿的方法治疗;针对肝脾 不和型,采取疏肝理气的方法治疗。另外,也可采取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分期治疗方式,在发 作期采取行气活血导泄及清热化湿的治疗方法,在缓解期采取行气化滞、清热化湿、健脾益气 的治疗方法,均可取得理想的疗效。在治疗中注意随症加减。例如对于湿盛脾虚下陷、泄泻初

中医对慢性结肠炎的辩证和治疗

中医对慢性结肠炎的辩证和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 主要症状特点有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性血便或脓血便、里急后重、腹痛、且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或呈持续性并逐渐加重。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20~30岁为多见,男稍多于女。我国发病率较国外为低,近年来本病似有增加趋势。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的“痢疾”、“泄泻”、“便血”等范畴。 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肠等脏腑有关。初起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犯及脾胃;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因湿热之体复饮食生冷以致脾胃损伤,导致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或因感受暑湿热毒之邪,从而湿热毒邪内蕴,下迫肠道,气血凝滞,壅而化脓;出血日久,亦必耗血伤阴。久病入络,可致瘀血内阻;病久脾肾阳虚,清阳不升而中气下陷,温运无力而胃关不固。慢性结肠炎病人多表现为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道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的食物,禁烟、禁酒及避免使用酸、辣、呛(如辣椒、芥末)等刺激性调味品,以免引起肠道敏感,加重腹泻。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疾病,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症状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便下黏液、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不断,反复发作。 慢性结肠炎以其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成为现代医疗的难题之一。由于肠黏膜长期充血、水肿甚至溃疡,肠道环境紊乱,吸收和排便功能异常;在反复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易导致肠黏膜组织增生,

结肠炎的症状及治疗结肠炎的偏方

结肠炎的症状及治疗结肠炎的偏方 目录 一、结肠炎的早期症 二、慢性结肠炎偏方药剂名称:乌梅败酱方 三、治疗结肠炎的偏方:清化安中汤 四、治疗慢性结肠炎偏方:健脾解毒汤 五、独头蒜苔放入蜂蜜浸泡 六、慢性结肠炎的五个食疗偏方 七、溃疡性结肠炎偏方【中医基础版】 八、治疗慢性结肠炎偏方秘方 九、结肠炎有效偏方 十、生姜与结肠炎 十一、治疗结肠炎:空腹生吃鱼腥草 十二、治疗结肠炎偏方红豆、红糖 十三、杨树皮+红糖+鸡蛋 十四、绿豆汤泡黄芪和结肠炎拜拜 十五、治疗结肠炎偏方汇总.

一、结肠炎的早期症状 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缓慢,病情轻重不一,腹泻是主要症状,排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常伴里急后重,有腹痛→便意→排便→缓解的特点。 (1)大量便血:指短时间内大量肠出血,伴有脉搏增快,血压降及血色素低,需要输血治疗。 (2)肠狭窄:临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 (3)肠穿孔: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中毒性扩张:这是本病的一个严重病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人,死亡率可高达44%,易并发肠穿孔。 (5)结肠癌:约5%病例发生癌变。 (6)腹泻:腹泻是结肠炎早期的主要症状。常反复发作,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诱发。 (7)腹痛:轻度病人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阵痛,可涉及全腹有能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 (8)便秘:大便秘结4—5日排便一次,粪便如羊屎样,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 (9)其他症状:腹胀、消瘦、乏力、肠鸣、失眠、多梦、怕冷,严重者有可发热,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贫血,失水,电解质平衡推敲和营养障碍等表现。 二、慢性结肠炎偏方药剂名称:乌梅败酱方 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功能: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粘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用法:(1)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2)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枝打烂,和余药按原方比例配匀,烘干研未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克,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名老中医开方了!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名老中医开方了! 小编导读 如今,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诸多上班族饮食不规律、休息难保证,外加精神压力“作祟”,不知不觉就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患上溃疡性结肠炎,不是光靠止泻就算治好了,若想斩草除根,还是看看名医大家们是如何开方的吧。 刘渡舟经验方 组成:黄连10g,桂枝10g,半夏15g,干姜10g,党参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柴胡10g。 主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伴有黏液,口干,恶心,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沉弦。 方解:上有热,下有寒,寒热阻拒,阴阳不交,影响胃肠的消化、传导功能,故见腹痛下利,伴有呕吐、口渴、舌红等症。治以黄连汤清上热,温下寒,交通上下阴阳,为正治之法。张仲景用本方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寒)”的“腹中痛,欲呕吐”之证。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两方用药仅一味之差,而主治各有不同。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于中焦,有心下痞满、呕吐、下利等症,故姜、夏与芩、连并用,辛开苦降,以解寒热之痞气。而黄连汤之证热在上,寒在下,上胸下腹,与中之“心下”无关,故用黄连清热于上,干姜散寒于下。妙在桂枝一味,下气降冲,温通上下,斡旋阴阳。 朱良春经验方 白槿花止泻单方 方药组成:白槿花。 主治:赤白泄泻。 方解:其所以能治痢者,盖因其一能清热解毒,其二能入血分,

其三其性滑利,能缓解下痢之后重。唯用于热毒痢疾为佳,虚寒痢不相宜。 加减应用:可配合白头翁、秦皮、苦参、白芍、山楂之属,随证治之。此花亦可用于湿热泄泻,泻下溏垢臭秽者。 仙桔汤 方药组成:仙鹤草30g,桔梗8g,乌梅炭4.5g,白槿花,炒白术各9g,广木香5g,炒白芍9g,秦艽10g,炒槟榔1.2g,甘草4.5g。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脾虚湿热所致的久泄。症见时常泄泻,时轻时重,或腹胀,便溏夹有黏液或间见少量脓血,反复发作不愈者。 方解:本方选仙鹤草为主药,乃因仙鹤草涩中有补,轻灵止泻,止中寓通,补脾健胃,对于慢性痢疾虚实夹杂者有标本同治之功。而桔梗配伍枳壳治疗泻痢,是因其具有疏畅气机、斡旋气化的作用。其中配伍少量槟榔,一升一降,清升浊降则枢机运转如常。槟榔多服则泻至高之气,较枳壳、青皮尤甚,故而用量为1.2g,取久病用小方,以少胜多之意。 李介鸣经验方 组成:灸黄芪30g,党参9g,黑升麻5g,柴胡6g,当归9g,陈皮6g,地榆炭30g,木香6g。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痛,泄泻夹脓血,日行数次,面色苍白,唇甲色淡,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微。 方解:本方证属脾虚气陷,统摄无权,方中黄芪益中气,升清阳,故重用为主药;党参益气以健脾,升麻升举脾阳,柴胡疏达肝气,协助黄芪共奏升阳举陷之效;陈皮、木香利气醒脾,使补气而无气滞之弊;当归养血调肝,使柴胡疏肝而不损及肝血;地榆炭有收敛解毒,清大肠热止血之功。临证常加仙鹤草收敛止血,此药特点:不论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均可应用,配伍得当,奏效更速。仙鹤草民间称脱力草,又有补虚强壮,恢复体力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消炎止血镇痛效果。 黄文东经验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一、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的非特异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周围环境、遗传、肠道微生态系统紊乱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肠道免疫系统失 衡有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多为亚急性,病程很长,多 数患者呈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少数患者的症状会一直持续并进行性加重,该病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以及粘液脓血便等消化系统症状,另外部分患者 还可伴有发热、消瘦、贫血等全身不适反应。 虽然中医中并没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内科学》中 的“胃痛”、“泄泻”等病症类似,因此该书将西医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胃痉挛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以上腹部胃脘疼痛的消化系统疾病均以“胃痛”进行辨证论治,且《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凡痢,口里生疮,则肠间 也有疮也。”表明了中医也对溃疡性结肠炎,甚至其口腔并发症进行了专研。我 国传统医学将此本的病因分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以及脾肾阳虚三类。 1. 中西医如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标在于缓解症状、促进黏膜愈合以及防治并发症 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案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类:1. 内科治疗:包括全身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是指维持患者的体液和电解 质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纠正贫血等,而药物治疗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 如5-氨基水杨酸、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甲泼尼龙;免疫抑 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 2.

外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手术指征包括:大量出血且难以控制的、有 明确的穿孔的、并发中毒性巨结肠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怀疑或证实有结肠癌的以 及激素剂量减少后恶化等。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有以下几类: 1. 瘀血停滞,这类患者表现为胃痛如针刺、刀割,疼痛有固定的部位,按之痛甚,进食以及夜间也会加重,可伴吐血、黑便,查舌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疗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常用方药为失笑散合丹参饮,由五灵脂、 蒲黄、丹参、檀香、砂仁制成,其中五灵脂、蒲黄、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 功效,檀香、砂仁可行气和胃。 2. 肠道湿热,典型症状为腹痛与腹泻反复发作,大便中有黏液脓血,伴里急后 重感,查舌可见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疗以清理肠道湿热为主,常用药方为 葛根黄芩黄连汤合白头翁汤或芍药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葛根、白头翁、黄芩、 黄连、黄柏、广木香以及甘草等。 3. 阴血亏虚,这类患者表现为腹泻不止,粪便带有脓血或黏液,腹中时常隐痛,午后可出现低热,长期失眠、盗汗、心烦易怒,查舌可见舌红少苔,脉细数。治 疗以滋阴清热、健脾固肠为主,常用方剂为四君子汤。 4. 脾肾阳虚,典型症状是久泻不愈,腹部隐痛,肠鸣音增加,大便呈稀溏状, 并带有黏液脓血,四肢厥冷,精神差,食欲减退,查舌可见舌淡,苔白,脉弱。 治疗以温补脾肾,固肠止泻为主,常用方药为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除用药外,中药灌肠也是中医治疗该病的辅助方法之一,灌肠有助于快速缓 解症状,促进肠粘膜的修复,常用于灌肠的药物包括黄柏、黄连、苦参、诃子、 赤石脂、三七、血竭、仙鹤草、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等,应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名中医治结肠炎(泻痢)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结肠炎(泻痢)八个秘方 72.1 乌梅败酱方 【来源】路志正,《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9克(后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 克。 【用法】(1)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2)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 按原方配匀,烘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日服2~3次。【功用】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方解】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其病理,既 有湿毒滞肠的一面,又有久病入络脾虚的一面、虚实夹杂。故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施。所以,方中以白术、太子参、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使脾健而行其运化水湿 之职,不止泻而泻止;乌梅、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且乌梅擅涩肠止泻;木香、黄连擅 治泻剂;当归养血和血;败酱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枳实抑肝理气。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热、利湿之功。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 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加减】大便脓血、口苦急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 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秦皮、大黄炭、炒槟榔片等清肠导滞之品;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白蔻仁。

【疗效】多年使用,颇具效验。 72.2 姜莲养肠汤 【来源】胡翘武,《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干姜3克,毛姜、阿胶(另炖烊化)各10克,旱莲草20克,当归10克,黄连6克,白术10克,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每日早、晚空腹分服。其中阿胶 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以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功用】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方解】慢性腹泻,机因复杂。因其经久不已,阴阳亏虚,精血不足自不待言;气血 郁滞、寒热湿浊壅遏不化更为习见。肠腑既失气阴阳精之温煦滋养,又遭内蕴结邪之侵扰,彼此互为因果,虚实两极分化,传导失职,变化不及,腹痛便泻有增无减。本方以干姜、白术、炙甘草温中健脾益气,合补肾温阳、暖土止泻之毛姜温补脾肾、煦养肠腑;阿胶、旱莲草、当归滋阴清热养血,其中阿胶必不可少。杨士瀛尝谓:“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 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阴精耗伤之慢性腹泻,非此无以滋 填厚肠、如斯阴阳燮理,益气养血,虚损肠腑始有补益之望。毛姜、当归尚能活血行血,与行气止痛之木香为伍,可使郁滞日久之肠腔脉络流畅、气血通运;黄连清热泻火、燥湿厚肠,与辛热之干姜同用,久结之寒热可得清散,内困之湿浊亦能于苦辛通降中消化;更佐风中润药之防风,升散调运于胃肠间,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结者能散、郁者能达,醒脾悦胃、活泼气血,若此气血两调、寒温并投,壅遏之客邪可消,故用之效佳。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症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 夹赤白黏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末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

危北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方

危北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方 *导读:危北海,男,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第二、三、…… 危北海,男,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第二、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40余年,是北京市脾胃研究重点学科的负责人,并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提出的针对脾虚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是对消化学科的突出贡献,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危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用药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反复腹泻,下痢脓血粘液便,伴腹痛,里急后重,迁延不愈。下痢脓血便多为气血瘀滞,肠络受损,应以调气行血为要,但病久体虚、正气不足才是慢性病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因此危老在治疗中时刻不忘健脾固本,即便在实象很明显的时候,他也常常选用黄芪、党参、赤石脂、伏龙肝等药品,虚时为主,安时为佐,总为顾护正气行走气血,以利排瘀解毒。 危老治疗此病还重视活血药的应用,往往用丹参、红花、炙乳香、炙没药、三七粉等通行血脉、祛瘀生新,服药后患者便脓

血的症状不仅没有加重,反而消失。究其原因,一方面因活血药物选用得当,另一方面也与应用扶正固本的药物有关。另外,腹痛症状的解除也与此类药物使用的轻重和疗程有关。 最后画龙点睛的一笔是消导药物的应用。溃疡性结肠炎看似与消化关系不大,然而治疗期间一日三餐必不可省,食物人于肠胃必赖于胃之受纳、小肠之分清泌浊、大肠之传导,若饮食不化,壅滞肠胃,则积湿生热,病体难愈。危老探明此理,遣药必用谷芽、麦芽、神曲、山楂之属,意在消导,使邪不留滞,更有利于瘀毒的排出。 二、日常调护 除用药之外,危老还重视对患者饮食和心理的调适。在饮食上建议患者多吃一些软烂易消化的食品,饮用牛奶等高营养饮料,忌生冷油煎之物,不能暴饮暴食,尤其告诫患者远离烟洒,少食辛辣刺激之物。此类病证以中年患者为多,https://www.360docs.net/doc/5a19351648.html,中年人工 作及生活中的压力较大,情绪易于波动。会引起气机的运行失调,尤其是肝的疏泄功能失调,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利用。因此危老常告诫患者少生气,多活动,适当地运动肢体,以利气机的升降运转,外出活动接触自然的环境,对肝经的疏泄和脾胃升降都有好处。 三、病案举例 患者,男性,38岁。因慢性胃炎及溃疡性结肠炎在危老处 就诊,用药月余,胃部不适尽除,唯大便不调难愈,时轻时重,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长期性溃疡、炎症为主要特征 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 溃疡性结肠炎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便。目前,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控制和手术治疗,但其中副作用和风险也不可避免。而中医药治疗因其温和、 安全、有效等特点,逐渐成为了患者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选择。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等因素 有关,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调整脾胃、活血化瘀。中医药治疗的 方法多样,可以饮食调养,可以内部服药,可以外用贴敷等。下 面我们将针对这些方法逐一进行介绍。 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脾胃的调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 以遵循中医饮食的原则,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于消化 的食品,例如稀饭、粥、米粉、菜汤等。同时,还可以食用具有 活血化瘀功效的食物,例如红枣、鸭血、红糖等。当然,饮食调

养虽然很重要,但并不能完全治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还需要进行其他治疗。 内部服药 中医药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治疗病灶,二是调理全身。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白术、茯苓、川芎、黄柏等,这些药物有着温和、强壮、利湿、活血化瘀等功效,能够帮助患者调节身体状况,缓解炎症症状。 采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应注意药物的组方和配合。不同的疾病状况需要不同的药方,同时药物之间也需要有适当的搭配,以发挥最佳的疗效。因此,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治疗,切忌自行服药,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 外用贴敷 外用贴敷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另一种方法。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是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而腹部是脏腑的中心,可以通过腹部的贴敷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体方法是在腹部适当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医治疗 *导读:中医是疾病治疗常见方式,具有无副作用、有效等 诸多优点。不少通过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都寄希望通过中医的方式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而实现其调理及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溃疡结肠炎呢。有关方面的专家指出,除辩证施治外,日常保健不容忽视。……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具有危害大且发病率高的特点,所以溃疡性结肠炎及时治疗很有必要。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式很多,但由于各自及各种治疗方式优缺点等方面的因素,中医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优势也不容忽视,所以掌握很了解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知识很有必要。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医治疗中医疾病认识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系因因大肠气血运行失常,肠壅血瘀,血败肉腐,肠络脂膜受损,化为赤白而成脓血所导致。作为中医的久痢范畴,与脏腑虚实、情志变化有很大关系。另外,不同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要注意辩证施治,其原因主要是溃疡性结肠炎个体差异性大,适合运用中医调节,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医治疗治疗方法推荐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的方法很多,包括不包含中药口服、中药灌肠、针刺、艾灸等多种方式,由于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应症,所以要注意结合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

可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及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选择,进而更好的确保治疗效果。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之中医治疗的问题有所了解。有关方面的专家提醒,由于溃疡性结肠炎与生活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少使用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肠道感染,注意食品安全,进而避免加重病情,同时辅助治疗疾病。

泄泻(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

泄泻(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 本病首载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鹜溏”、“飧泄”、“注下”等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等有较全面论述。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中提出了著名的治 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是泄泻治疗学上的里程碑。清代医家对泄泻的论著颇多,认识日趋完善,病因强调湿邪致泻的主导性,病机重视肝、脾、肾的重要作用。泄泻可见于多种疾病,凡属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或其他脏器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者,均可以泄泻进行辨证论治。 二、西医诊断 (一)临床表现 除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外,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症状以腹泻为主,排出含有血、脓和黏液的粪便,常伴有阵发性结肠痉挛性疼痛,并里急后重,排便后可获缓解。轻型患者症状较轻微,每日腹泻不足5次。重型每日腹泻在5次

以上,为水泻或血便,腹痛较重,有发热症状,体温可超过38.5℃,脉率大于90次/分。暴发型较少见。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腹泻量大,经常便血。体温升高可达40℃,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疾病日久不愈,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障碍、衰弱等。部分患者有肠道外表现,如结节性红斑、虹膜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小胆管周围炎等。 (二)辅助检查 (1)纤维结肠镜检查 (2)气钡灌肠双重对比造影 三、中医诊断 1.湿热伤中证 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燥湿,分利止泻。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药物:葛根、黄芩、黄连、木香、甘草、车前草、茯苓。加减:若有发热、头痛、脉浮等表证,加用银花、连翘、薄荷疏风清热;若夹食滞者,加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导滞;若湿邪偏重者,加厚朴、茯苓、猪苓、泽泻健脾祛湿;气机不畅者加柴胡、枳实疏肝理气。 可配合连草泻痢胶囊 1.5克,日三次口服。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概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主要发生在结肠黏膜层,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肠道炎症、溃疡形成和肠道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原理: 1.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手术治疗主要应用于严重病例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免疫调节治疗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减轻炎症症状。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运用中药治疗,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方面。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缓解炎症症状、减轻腹泻、血便等症状。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1.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研究发现雷公藤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柴胡疏肝散、三黄片等中药也有一定的疗效。 2. 中医针灸疗法研究: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方法之一。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炎症症状,改善肠道功能。电针和温针可以减少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炎症反应。 3. 中西医结合免疫调节治疗研究:免疫调节治疗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方法。促肠道免疫调节剂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研究发现,前列腺素E1和网状内皮系统能够改善肠道通透性,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症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 1. 综合疗效更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的疗效,提高治疗的综合效果。 2. 减轻药物副作用:中药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3.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溃疡性结肠炎辨治思路与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辨治思路与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结肠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溃疡、出 血和炎性病变。本篇文章将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思路和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主要包括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和肾虚湿阻等几种类型。 1. 湿热蕴结型: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特点是病程长、发作频繁、热重于湿、舌红苔黄。治疗可选择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连、黄芩、连翘等,配合芦荟、玄参、地黄等 清热利湿之品。能够清热解毒、利湿通便、凉血止血。 2.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特点是腹痛、腹胀、大便稀溏、舌淡 苔薄。治疗可选择活血化瘀药物,如川芎、桃仁、赤芍等,配合木通、徐长卿、郁金等活 血化瘀之品。能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止血痢。 3. 肾虚湿阻型:肾虚湿阻型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特点是病程长、症状轻微、大便稀溏、舌苔白腻。治疗可选择温补肾阳药物,如续断、肉苁蓉、淫羊藿等,配合沙苑子、木通、 莪术等温补肾阳之品。能够温肾健脾、利水化湿、止泻。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 (1)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氨氯地平、噻唑烷酮等,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肠道 黏膜炎症。 (2) 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龙、硫唑嘌呤等,能够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肠道炎症。 (3) 抗生素:如甲硝唑、阿奇霉素等,能够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减少感染。 2. 辅助治疗:辅助治疗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复发。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包括: (1) 饮食调理:减少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避免油炸和辛辣食品的食用,增加高蛋白、 高维生素的摄入。 (2) 心理调节:情绪稳定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通过心理 疏导、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 (3) 运动锻炼: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加强身体的抵抗力,改善肠道蠕动,有助于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的辨治思路和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结合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患者 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心理调节和适量运动,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持续性 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血便等,给患 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虽然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没有根治方法, 但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 一、中药治疗 中医药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气滞、湿热、瘀滞等导致的病症。因此,中药治疗旨在调节体内的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常用的中药包 括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抗炎、抗菌、止血的作用。此外,还有 一些中药方剂,如四川连翘、黄连泻肠汤等,对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 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二、针灸治疗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 的应用。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缓解炎症、减 轻症状的目的。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可缓解腹痛、腹 泻等不适感。 三、中医推拿治疗 推拿作为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对患者的腹部按摩、敲击等手法,刺 激气血的流通,调整脏腑功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排出。中医推拿治

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气的流通,舒缓结肠炎症。推拿手法需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不宜自行进行。 四、饮食调理 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也十分重视饮食调理。因为饮食对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医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刺激肠道黏膜,加重炎症。同时,应增加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以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治疗、中医推拿治疗以及饮食调理等多方面综合应用,以达到缓解症状、调节体内平衡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此外,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日常的护理和生活调理,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马齿苋汤治肠炎 功能主治治肠炎,; 组成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用法用量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顿服,每日2~3次;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患愈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 白芍白术治肠炎 功能主治养血柔肝,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肠炎; 偏方组成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病例验证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无效2例占%,总有效率为%; 葛根黄芪治肠炎 功能主治理气止痛,健脾止泻;主治急性肠炎; 偏方组成粉葛根6克,淡黄岑6克,川黄连2.4克,苦参片3克,川黄柏3克,广木香2.4克后入,青、陈皮各3克,金银花炒9克,赤茯苓9克,炮姜炭2.4克,车前子包9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肠胃炎; 偏方组成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克10克,鸡内金8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 功能主治补脾敛阴,清化湿热;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偏方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加减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二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征象较着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薛15克,秦艽9克;腹痛甚愈,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芪15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