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名老中医开方了!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名老中医开方了!

小编导读

如今,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诸多上班族饮食不规律、休息难保证,外加精神压力“作祟”,不知不觉就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患上溃疡性结肠炎,不是光靠止泻就算治好了,若想斩草除根,还是看看名医大家们是如何开方的吧。

刘渡舟经验方

组成:黄连10g,桂枝10g,半夏15g,干姜10g,党参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柴胡10g。

主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伴有黏液,口干,恶心,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沉弦。

方解:上有热,下有寒,寒热阻拒,阴阳不交,影响胃肠的消化、传导功能,故见腹痛下利,伴有呕吐、口渴、舌红等症。治以黄连汤清上热,温下寒,交通上下阴阳,为正治之法。张仲景用本方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寒)”的“腹中痛,欲呕吐”之证。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两方用药仅一味之差,而主治各有不同。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于中焦,有心下痞满、呕吐、下利等症,故姜、夏与芩、连并用,辛开苦降,以解寒热之痞气。而黄连汤之证热在上,寒在下,上胸下腹,与中之“心下”无关,故用黄连清热于上,干姜散寒于下。妙在桂枝一味,下气降冲,温通上下,斡旋阴阳。

朱良春经验方

白槿花止泻单方

方药组成:白槿花。

主治:赤白泄泻。

方解:其所以能治痢者,盖因其一能清热解毒,其二能入血分,

其三其性滑利,能缓解下痢之后重。唯用于热毒痢疾为佳,虚寒痢不相宜。

加减应用:可配合白头翁、秦皮、苦参、白芍、山楂之属,随证治之。此花亦可用于湿热泄泻,泻下溏垢臭秽者。

仙桔汤

方药组成:仙鹤草30g,桔梗8g,乌梅炭4.5g,白槿花,炒白术各9g,广木香5g,炒白芍9g,秦艽10g,炒槟榔1.2g,甘草4.5g。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脾虚湿热所致的久泄。症见时常泄泻,时轻时重,或腹胀,便溏夹有黏液或间见少量脓血,反复发作不愈者。

方解:本方选仙鹤草为主药,乃因仙鹤草涩中有补,轻灵止泻,止中寓通,补脾健胃,对于慢性痢疾虚实夹杂者有标本同治之功。而桔梗配伍枳壳治疗泻痢,是因其具有疏畅气机、斡旋气化的作用。其中配伍少量槟榔,一升一降,清升浊降则枢机运转如常。槟榔多服则泻至高之气,较枳壳、青皮尤甚,故而用量为1.2g,取久病用小方,以少胜多之意。

李介鸣经验方

组成:灸黄芪30g,党参9g,黑升麻5g,柴胡6g,当归9g,陈皮6g,地榆炭30g,木香6g。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痛,泄泻夹脓血,日行数次,面色苍白,唇甲色淡,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微。

方解:本方证属脾虚气陷,统摄无权,方中黄芪益中气,升清阳,故重用为主药;党参益气以健脾,升麻升举脾阳,柴胡疏达肝气,协助黄芪共奏升阳举陷之效;陈皮、木香利气醒脾,使补气而无气滞之弊;当归养血调肝,使柴胡疏肝而不损及肝血;地榆炭有收敛解毒,清大肠热止血之功。临证常加仙鹤草收敛止血,此药特点:不论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均可应用,配伍得当,奏效更速。仙鹤草民间称脱力草,又有补虚强壮,恢复体力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消炎止血镇痛效果。

黄文东经验方

组成:党参、白术各9g,炮姜3g,炙甘草6g,茯苓、防风、焦神曲、焦山楂各9g,陈皮6g,白芍、秦皮各12g。

主治:慢性结肠炎,症见慢性腹泻,腹痛即泻,大便稀溏,夹有黏冻,每日4~5次,两胁作痛,舌红,根苔厚腻微黄,脉弦。

方解:本方证属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方以理中汤、四君子汤、痛泻要方等方剂组成,焦神曲、焦山楂固肠止泻;秦皮清热利湿,群药合用,攻补并施,具健脾温中,清肠化湿之效。

本病在治疗上,需辨别缓急轻重,寒热虚实等,随证治之。因本病常反复发作,病程缠绵,每易导致虚实夹杂,寒热并见,因此在治疗上就不能只用一种或两种治法,必须机圆法活,审证用药。黄氏常将补气、温中、调肝、清热等法,熔为一炉,综合治之,每获良效。

周鸣歧经验方

组成:制附子(先煎)15g,补骨脂20g,干姜5g,炒白术20g,肉豆蔻(煨)10g,五味子10g,熟地15g,山药15g,党参15g,丹参15g,山萸肉5g,炙甘草5g。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肠鸣,腹胀或隐痛,五更泄泻或久泻不愈,小腹冷感,或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方解:方选补骨脂、附子、干姜温肾阳,补命火,散寒邪;以肉豆蔻、熟地温脾暖胃,涩肠止泻;五味子酸敛固涩,配合山萸肉、淮山药敛精益气;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丹参活血行瘀,推陈致新,共成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剂。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名老中医开方了!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名老中医开方了! 小编导读 如今,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诸多上班族饮食不规律、休息难保证,外加精神压力“作祟”,不知不觉就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患上溃疡性结肠炎,不是光靠止泻就算治好了,若想斩草除根,还是看看名医大家们是如何开方的吧。 刘渡舟经验方 组成:黄连10g,桂枝10g,半夏15g,干姜10g,党参12g,炙甘草10g,大枣12枚,柴胡10g。 主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腹中冷痛,下利日数行,伴有黏液,口干,恶心,舌边尖红,苔白腻,脉沉弦。 方解:上有热,下有寒,寒热阻拒,阴阳不交,影响胃肠的消化、传导功能,故见腹痛下利,伴有呕吐、口渴、舌红等症。治以黄连汤清上热,温下寒,交通上下阴阳,为正治之法。张仲景用本方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寒)”的“腹中痛,欲呕吐”之证。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成,两方用药仅一味之差,而主治各有不同。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于中焦,有心下痞满、呕吐、下利等症,故姜、夏与芩、连并用,辛开苦降,以解寒热之痞气。而黄连汤之证热在上,寒在下,上胸下腹,与中之“心下”无关,故用黄连清热于上,干姜散寒于下。妙在桂枝一味,下气降冲,温通上下,斡旋阴阳。 朱良春经验方 白槿花止泻单方 方药组成:白槿花。 主治:赤白泄泻。 方解:其所以能治痢者,盖因其一能清热解毒,其二能入血分,

其三其性滑利,能缓解下痢之后重。唯用于热毒痢疾为佳,虚寒痢不相宜。 加减应用:可配合白头翁、秦皮、苦参、白芍、山楂之属,随证治之。此花亦可用于湿热泄泻,泻下溏垢臭秽者。 仙桔汤 方药组成:仙鹤草30g,桔梗8g,乌梅炭4.5g,白槿花,炒白术各9g,广木香5g,炒白芍9g,秦艽10g,炒槟榔1.2g,甘草4.5g。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脾虚湿热所致的久泄。症见时常泄泻,时轻时重,或腹胀,便溏夹有黏液或间见少量脓血,反复发作不愈者。 方解:本方选仙鹤草为主药,乃因仙鹤草涩中有补,轻灵止泻,止中寓通,补脾健胃,对于慢性痢疾虚实夹杂者有标本同治之功。而桔梗配伍枳壳治疗泻痢,是因其具有疏畅气机、斡旋气化的作用。其中配伍少量槟榔,一升一降,清升浊降则枢机运转如常。槟榔多服则泻至高之气,较枳壳、青皮尤甚,故而用量为1.2g,取久病用小方,以少胜多之意。 李介鸣经验方 组成:灸黄芪30g,党参9g,黑升麻5g,柴胡6g,当归9g,陈皮6g,地榆炭30g,木香6g。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症见腹痛,泄泻夹脓血,日行数次,面色苍白,唇甲色淡,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微。 方解:本方证属脾虚气陷,统摄无权,方中黄芪益中气,升清阳,故重用为主药;党参益气以健脾,升麻升举脾阳,柴胡疏达肝气,协助黄芪共奏升阳举陷之效;陈皮、木香利气醒脾,使补气而无气滞之弊;当归养血调肝,使柴胡疏肝而不损及肝血;地榆炭有收敛解毒,清大肠热止血之功。临证常加仙鹤草收敛止血,此药特点:不论属寒、属热、属虚、属实均可应用,配伍得当,奏效更速。仙鹤草民间称脱力草,又有补虚强壮,恢复体力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其有消炎止血镇痛效果。 黄文东经验方

老中医分享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奇效秘方

老中医分享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奇效秘方 方1 【原料】胡椒、艾叶、吴茱萸、灶心土、大蒜各适量。 【用法】将方中前4味药物共碾成细末,过筛,瓶贮备用。用时取药末6克,与大蒜共捣如膏,敷于患者的肚脐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适用于寒泻,症见肠鸣腹痛,便泻稀水游澈,或色如鸭粪,或食物不化,或便下青黑,四肢冷,口不渴,苔白,脉沉迟。 方2 【原料】丁香、枯矾、生姜汁各适量。 【用法】将丁香和枯矾共研为细末,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6克,入姜汁调和如膏,敷于患者肚脐上,外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3 【原料】肉桂、厚朴各30克,生姜汁适量。 【用法】将肉桂和厚朴共碾成细末,瓶贮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生姜汁调和成膏,直接敷于患者脐孔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散寒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4 【原料】吴茱萸24克,生姜汁适量。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瓶贮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姜汁调成糊,加温摊于两层4厘米见方纱布上,将四周折起贴于患者脐部,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 【功效】散寒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吴茱萸有调节胃肠功能,温里祛寒,止痛及帮助消化的作用。 方5

【原料】炮姜30克,防风10克。 【用法】将炮姜、防风碾成细末,以温开水调成糊,直接敷于患者的肚脐上,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炮姜性味苦、涩、温,归肝脾经,有温中止泻之功。 方6 【原料】车前子、肉桂各30克。 【用法】将上药共碾成细末,过筛,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将患者脐孔皮肤洗净后,趁湿填满脐孔,外用胶布封固,每日换药1次。 【功效】本方散寒利湿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溃疡性结肠炎。 方7 【原料】大枣(去核)大蒜各12克,灶心土30克,生姜3片。 【用法】将上药混合共捣烂如膏,敷于患者的脐孔上,用艾条隔药悬灸30分钟,灸后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用药1次。 【功效】散寒利湿止泻。适用于寒湿内蕴而致结肠炎泄泻。 方8 【原料】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各30克。 【用法】将上药共碾成细末,装入布袋内,置于患者肚脐上,用电熨斗或热水袋熨之,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 【功效】利湿止泻。适用于寒湿内蕴而致结肠炎泄泻。 方9 【原料】鲜石榴皮30克。 【用法】捣成泥敷脐,常法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补肾收涩止泻。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 方10 【原料】猪苓、地龙、朱砂、葱汁各适量。 【用法】将前3味药共碾成细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10克,加入葱汁调和如膏,敷于患者的脐孔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溃结汤

溃结汤(朱秉宜经验方) 关键词:溃结汤朱秉宜健脾和胃清热化湿调畅气血排脓解毒敛疡固肠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方名:溃结汤 2.来源:老中医自拟方. 3.组成:生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赤芍15g白芍15g川连5g木香10g吴茱萸3g陈皮5g 焦山楂15g茯苓10g白头翁15g生薏仁15g枳壳15g炒槐花15g 4.功用:健脾和胃,清热化湿,调畅气血,排脓解毒,敛疡固肠. 5.方解:本方以黄芪,党参为君药,健脾益气.以白术,茯苓,生薏仁健脾和胃兼利湿,生黄芪,生薏仁合用,有排脓解毒之功.以川连,白头翁为臣清热燥湿止痢,白头翁并能涩肠止泻,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陈皮,木香,枳壳理气和胃,共为臣药.君臣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清热化湿,调畅气血之功.更以吴?萸,焦山楂,炒槐花为佐药,吴?萸理气降逆,并能防黄连之过于苦寒,焦山楂消食导滞以助健脾药力并防气滞,炒槐花加强止血之功.方中诸药寒热并用,消补共举,标本同治,健脾不忘行滞,温阳不忘固肠,调畅气机贯彻始终.共达健脾和胃,清热化湿,调畅气血,排脓解毒,敛疡固肠之功.在临床上专用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 6.主治:主治脾胃虚弱,湿热蕴结之证.症见腹泻(飧泄,便溏),脓血便,腹痛,腹胀,后重等症. 7.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溃结汤"所治之证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蕴结为标.临床专用于溃结属于脾虚湿热证者. 临床加减化裁:苔厚腻,湿浊停滞之象,宜芳香化湿之品(厚朴10g藿香砂仁),停用参芪;肺热盛者加黄芩,腹中胀痛甚者加青皮,元胡索,徐长卿,厚朴;腹中肠鸣,急痛者加防风;畏寒怕冷,滑脱不固者加仙灵脾,补骨脂,葛根;胃脘冷痛者加炮姜;伤于暑湿者加藿香.脓血便甚者加秦皮,或加用溃结灌肠汤(地锦草15g凤尾草15g鱼腥草15g马齿苋15g茜草15g紫草15g黄柏15g,每剂煎200毫升,每日两次,每次100毫升保留灌肠). 8.验案举要: 案一,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之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溃结汤加减治疗. 陈某某,男38岁,南京市人. 09年4月27日初诊.患者粘液便伴腹痛2年.2年前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刻下:大便糊状,少量粘液便,日1次为多,肛门疼痛,腹不痛,屁多. 5月4日预约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性结肠炎(距肛门18公分至肛门).予溃结汤7剂煎服,每日1剂,分二次煎服. 5月13日肠镜病理示:(乙状结肠)轻度慢性炎,局部腺体腺瘤样再生(直肠)重度慢性炎,活动性.局部粘模糜烂,伴隐窝脓肿形成,淋巴滤泡形成.再予溃结汤14剂煎服. 5月25日第四次复诊:大便日1次,未见脓血便,少量粘液便,小腹隐痛偶有,屁多,疲劳感,纳香,脉细,苔薄.溃结方去焦神曲各10g枳壳10g. 6月15号第五次复诊:已经无明显症状原方加焦楂曲各10克,藿香15克,继服2个月后,患者一直无症状. 案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之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证,溃结汤加减治疗. 许某,女,24岁,张家港市人. 初诊:腹泻腹痛便血间作2月许,肠镜+活检报告:左半结肠,非特异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予SASP口服治疗少效.目前大便稀溏,日5-6次,均见脓血.左小腹隐痛,肠鸣,屁多.纳有味,尿清,脉细.舌质淡红苔薄黄腻.脾虚湿热,运化失健.治以清热化湿,健脾固肠. 党参15g炒白术10g赤白芍各10g川连5g木香5g淡吴萸3g焦楂?各10g青陈皮各5g茯苓10g焦苡仁15g白头翁15g炒槐花15g枳壳10g秦皮10g甘草3g炮姜3g 十五剂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龙胆泻肝汤合痛泻要方--王幸福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龙胆泻肝汤合痛泻要方--王幸福 *腹泻一症临床很常见,尤其是慢性的,西医多谓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长期服用抗生素效果不理想,转治中医亦是疗效参半,所以有的医生就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处理。下面借一例子说明。唐某,男,45岁,西安南郊东大人,2006年9月18日就诊。主述慢性腹泻多年,中西治疗多人,一直未有痊愈,甚为苦恼。刻诊:中等个子,面黄中带黑,舌红苔腻,脉弦滑有力,口苦不渴,饮食正常,就是每天3-4次大便,稀溏粘腻,臭味较大,偶有腹痛,粪便化验排除痢疾,肠镜捡查西医诊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辨证下焦湿热,郁滞肠道。 *处方:龙胆泻肝汤合痛泻要方加减。 龙胆草l5g 车前子30g 木通12g 黄连15g 黄芩18g 当归50g 生地15g 泽泻30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白芍50g防风10g 陈皮12g 玉片15g 木香10g 五剂水煎服。并告曰:服后前两天可能泻得厉害,过后就会好了。 一周后复诊,病人一进门就说,你的药真灵,正向你说的,服完前两付拉得更厉害,一天五六次,后三天就不拉了,现在一天只便一次,有时两次。你真神了,我过去吃了长时间的补脾益肠丸和四神丸,越吃越重,好多老中医都是开了大量的补益涩肠药,说长期腹泻脾肾阳虚,必须进补,结果没有一点疗效。我说慢性腹泻不一定都是虚证,你以前药用反了,不对证,故无效。后又开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加乳香没药七剂,服完病愈。 按:慢性腹泻一证,临床上很常见,中医治疗一定要辨证,分清虚实寒热,切不可一咕脑都认为是虚是寒,大量温补固涩。实际上,还有很多是热是实,或者虚实挟杂。该案就是明例,湿热腹泻,其辨证要点为:舌红,脉实,大便稀臭粘腻。另外长期是温热收涩之药不

名中医治结肠炎(泻痢)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结肠炎(泻痢)八个秘方 72.1 乌梅败酱方 【来源】路志正,《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9克(后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 克。 【用法】(1)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2)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 按原方配匀,烘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克,空腹温开水送下,日服2~3次。【功用】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方解】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缠绵难愈、易于复发,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其病理,既 有湿毒滞肠的一面,又有久病入络脾虚的一面、虚实夹杂。故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施。所以,方中以白术、太子参、茯苓、炙甘草(即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使脾健而行其运化水湿 之职,不止泻而泻止;乌梅、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且乌梅擅涩肠止泻;木香、黄连擅 治泻剂;当归养血和血;败酱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枳实抑肝理气。诸药配伍为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热、利湿之功。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黏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 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加减】大便脓血、口苦急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 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秦皮、大黄炭、炒槟榔片等清肠导滞之品;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白蔻仁。

【疗效】多年使用,颇具效验。 72.2 姜莲养肠汤 【来源】胡翘武,《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干姜3克,毛姜、阿胶(另炖烊化)各10克,旱莲草20克,当归10克,黄连6克,白术10克,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头煎、二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每日早、晚空腹分服。其中阿胶 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以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功用】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方解】慢性腹泻,机因复杂。因其经久不已,阴阳亏虚,精血不足自不待言;气血 郁滞、寒热湿浊壅遏不化更为习见。肠腑既失气阴阳精之温煦滋养,又遭内蕴结邪之侵扰,彼此互为因果,虚实两极分化,传导失职,变化不及,腹痛便泻有增无减。本方以干姜、白术、炙甘草温中健脾益气,合补肾温阳、暖土止泻之毛姜温补脾肾、煦养肠腑;阿胶、旱莲草、当归滋阴清热养血,其中阿胶必不可少。杨士瀛尝谓:“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 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阴精耗伤之慢性腹泻,非此无以滋 填厚肠、如斯阴阳燮理,益气养血,虚损肠腑始有补益之望。毛姜、当归尚能活血行血,与行气止痛之木香为伍,可使郁滞日久之肠腔脉络流畅、气血通运;黄连清热泻火、燥湿厚肠,与辛热之干姜同用,久结之寒热可得清散,内困之湿浊亦能于苦辛通降中消化;更佐风中润药之防风,升散调运于胃肠间,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结者能散、郁者能达,醒脾悦胃、活泼气血,若此气血两调、寒温并投,壅遏之客邪可消,故用之效佳。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症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 夹赤白黏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末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

危北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方

危北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方 *导读:危北海,男,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第二、三、…… 危北海,男,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第二、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40余年,是北京市脾胃研究重点学科的负责人,并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病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提出的针对脾虚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是对消化学科的突出贡献,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危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用药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反复腹泻,下痢脓血粘液便,伴腹痛,里急后重,迁延不愈。下痢脓血便多为气血瘀滞,肠络受损,应以调气行血为要,但病久体虚、正气不足才是慢性病缠绵难愈的根本原因,因此危老在治疗中时刻不忘健脾固本,即便在实象很明显的时候,他也常常选用黄芪、党参、赤石脂、伏龙肝等药品,虚时为主,安时为佐,总为顾护正气行走气血,以利排瘀解毒。 危老治疗此病还重视活血药的应用,往往用丹参、红花、炙乳香、炙没药、三七粉等通行血脉、祛瘀生新,服药后患者便脓

血的症状不仅没有加重,反而消失。究其原因,一方面因活血药物选用得当,另一方面也与应用扶正固本的药物有关。另外,腹痛症状的解除也与此类药物使用的轻重和疗程有关。 最后画龙点睛的一笔是消导药物的应用。溃疡性结肠炎看似与消化关系不大,然而治疗期间一日三餐必不可省,食物人于肠胃必赖于胃之受纳、小肠之分清泌浊、大肠之传导,若饮食不化,壅滞肠胃,则积湿生热,病体难愈。危老探明此理,遣药必用谷芽、麦芽、神曲、山楂之属,意在消导,使邪不留滞,更有利于瘀毒的排出。 二、日常调护 除用药之外,危老还重视对患者饮食和心理的调适。在饮食上建议患者多吃一些软烂易消化的食品,饮用牛奶等高营养饮料,忌生冷油煎之物,不能暴饮暴食,尤其告诫患者远离烟洒,少食辛辣刺激之物。此类病证以中年患者为多,https://www.360docs.net/doc/b119152826.html,中年人工 作及生活中的压力较大,情绪易于波动。会引起气机的运行失调,尤其是肝的疏泄功能失调,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利用。因此危老常告诫患者少生气,多活动,适当地运动肢体,以利气机的升降运转,外出活动接触自然的环境,对肝经的疏泄和脾胃升降都有好处。 三、病案举例 患者,男性,38岁。因慢性胃炎及溃疡性结肠炎在危老处 就诊,用药月余,胃部不适尽除,唯大便不调难愈,时轻时重,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习惯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习惯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秘方 行之医话今天 习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方(施汉章方) (组成)白术30∼50g,火麻仁10g,杏仁10g,决明子10g,番泻叶3g。 (功效主治)健脾润肠通便。用于习惯性便秘。 (方解)施老认为此病主要原因为脾阳不足,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失和降,糟粕传导失常,于是久停肠内而成此症。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津液不布,糟粕内停,腑气不通则头晕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不休。脾为阴土,宜健宜升;胃为阳土,宜通宜降。施老说,多数人认为白术性温燥,对大便秘结不敢妄用,根据体会:小剂量白术则健脾止泻,大剂量治脾阳不足便秘。《本草正义》说:白术“富有膏脂,故苦温能燥,亦能滋润津液……万无伤阴之虞”,认为白术有益气健脾、通利水道、活血化瘀的功用。施老认为,习惯性便秘,久秘必伤气,故用白术健脾益气而滋润为主药,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杏仁开肺润通;决明子、火麻仁通腑润肠;加入小剂量番泻叶通下,推动糟粕向下运行。如此脾气振奋,津液输布正常,健运通下,则便秘自愈。 (验案)患者女,43岁,1994年11月5日初诊。大便干结,排便费力3年,每7天一行,且非服泻药不下,粪便多呈球状,每伴有腹胀、头晕、乏力、纳少。查: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辨证:脾虚健运失常,治以健脾润肠通便。处方:白术40g,火麻仁10g,杏仁10g,决明子10g,番泻叶3g。7剂水煎服。二诊:腹胀明显好转,矢气较多,大便每周2∼3次,头晕减轻,身较前有力,饮食增加,继守原方7剂。三诊:精神转佳,临床症状完全

消失,大便成形每日一行,告愈。再守原方3剂给予巩固。 (方源)吕天恒,李玉芝.施汉章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经验.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1):514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方(王福仁方) (组成)内服方:炒白术10g,炒赤芍10g,炮姜5g,苦参12g,白头翁12g,炒山楂12g,炒防风9g,薤白10g,制大黄3∼5g,生甘草5g。 灌肠方:用枯矾5g,五倍子15g,地榆15g,苦参子5g,水煎成100m1,加锡类散0.3g×2支,浓煎保留灌肠。 (功效主治)健脾温中治本,清肠除湿治标,和血行气化滞,标本兼顾,内服灌肠并用。用于溃疡性结肠炎。 (方解)本病的病因虽然有外感、饮食、情志的不同,临证有寒、热、虚、实之别,但始终存在脾气亏虚、湿热留恋、气血壅滞的病机变化。《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而泻痢作矣。”脾胃居中焦,主运化,升清降浊。凡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精神抑郁,过度劳累,或气滞、血瘀、痰饮,皆可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升降失职,湿浊内阻,下注大肠,以致腑气不利,出现腹痛腹泻,故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湿滞日久,或从热化,或从寒化,从热化则湿热蕴结,壅滞肠间,气血壅滞,日久化热,灼伤肠络,内腐成疡,便下脓血,湿偏胜者为白冻黏液便。 利下日久导致脾气虚弱或脾阳不振或肾阳虚衰,同时肠中湿热留恋,以致大便红白黏冻不止。故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上寒下热之象,整体的正虚和局部的邪实并存,病程一般较长。治疗以健脾温中治本,清肠除湿治标,和血行气化滞,标本兼顾,内服灌肠并用,效果明显。溃结方中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炮姜温中散寒,振奋脾阳以治本;苦参、白头翁清肠除湿;赤芍和血清热;防风、薤白行气化滞,且有升举清阳的作用,正如刘河间所云:“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气能行湿,调畅气机则湿邪易除,活血则能促使瘀血腐肉清除,利于新生。现代医学认为,活血化瘀药能直接改善组织循环,

[转载]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转载▼

[转载]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转载▼结肠炎灌肠方(名医名方) 王庆其简介,男,1944年出生于上海中医世家。1981年毕业于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为首届中医研究生,师从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教授,获医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执教《黄帝内经》,同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实践,曾任内经教研室主任。1990至1993年师从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中医学家裘沛然教授,为其学术继承人。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部主任,兼任全国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系列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新加坡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在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脾胃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等积有心验。其所撰写的学术论文曾先后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承工作优秀论文一、二等奖。主编《黄帝内经心悟》等学术著作十二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参与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曾获全国优秀科技著作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医学著作二等奖。 组成:黄芪30g,薏苡仁30g,白芷15g,生地榆15g,黄芩15g,葛根15g,地锦草30g,防风12g。 功用:健脾、清肠、敛疮。 主治:慢性溃疡性直肠炎,各种结肠炎等。 用法:上方加水文火煎汤,取汁100ml,每晚临睡保留灌肠(约保留20分钟),严重者早晚各灌肠1次,2个月为1疗程。如效果不理想,停药1周后,再灌肠1疗程。 FONT> 临床应用:一般病程短、病情较轻者,只需灌肠即可;如病程较

长、病情较重者,可用上方在灌肠的同时内服(白芷的剂量可酌减至6~9g),疗程可酌情延长至3~6个月。治疗中嘱病人忌食海鲜及油腻食物等。 荆芥连翘汤治慢性肠炎 □郭晓冬河南中医学院 荆芥连翘汤世传三个版本,最早见于明代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其后清代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有同名方,日本一贯堂医学亦有,三方组成大致相同,只有少许差异,与《万病回春》中的荆芥连翘汤相比,《杂病源流犀烛》中无生地、薄荷,多一味枳壳,而日本一贯堂方又比《杂病源流犀烛》中多黄连、黄柏,其实日本一贯堂方就是黄连解毒汤、四物汤及四逆散的合方,是青年人腺病体质的调理方,有散风理气和血泻火解毒的功效,主要适用于以红肿热痛为特征的头面部 炎性疾病和热性体质的调理,是经方专家黄煌教授的常用方,主要用于治疗痤疮、急性扁桃体炎、急慢性中耳炎等头面部“火”病,但是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治疗几例慢性肠炎效果较显著。 郑某,男,30岁,2010年7月10日初诊,体形壮实,腹泻2年余,每天3~5次,腹泻前肠鸣腹痛,时伴红色黏液,肛门下坠感,吃辛辣及油腻后加重,纳食尚可,口干苦,小便微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经某西医院确诊为慢性结肠炎。予以荆芥连翘汤治疗。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柴胡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川芎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15克。7剂,水煎服。 二诊:大便次数减少,每天2~3次,其余症状也有好转,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 三诊:大便1~2次,仍有少许红色黏液,上方加地榆炭10克,7

甜言蜜语之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吴金莲,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 床和教学工作40年。擅长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 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头痛、 中风后遗症、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已改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慢 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甲亢、月经失调、妇科炎症、皮肤病等,尤其是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丰富。曾作为国家医 疗队专家组成员派驻俄罗斯从事医疗工作,深受俄方赞誉。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表现 为结、直肠黏膜的弥漫性炎症临床特征,是直肠和结肠部位原因不 明并与自身免疫相关的、时好时坏的血性腹泻的疾病。难以设想如 此一个具有破坏性的、有广泛患病人群的疾病至今都无一个可确定 的病因或一个特效的内科治疗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初表现可有 许多形式,血性腹泻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同时表现有腹痛、便血、体重减轻、里急后重、呕吐、肛门灼热、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 数或濡缓等。西医只能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如使用免疫抑制剂、 氨基水杨酸类等控制病情发展,复发率高,并很难治愈。我院曾采 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中医以葛根芩连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一 定效果。 中医认为此病多由外感邪毒,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所引起。湿 热蕴结肠道,致肠膜血络受伤,腐败成疡,故便下黏液脓血,继而 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 加减:根据临床症状,可以随症加减。如溃疡经久不愈,可加 白及。白及有去腐生肌、化淤消肿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 白及有较强黏着性,能形成一定厚度的膜附着溃疡面,促进溃疡面 的愈合,还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如腹部疼痛厉害,可加白芍柔肝 止痛,延胡利气止痛,陈皮、枳实能理气消胀、健脾和胃。如血热 妄行,可加山栀、熟地,清热凉血。

名老中医名医名方(111)

名老中医名医名方(111) 王旭的解毒清热汤 【组成】金钱草30克,柴胡10克,黄芩15克,葛根15克,白头翁20克,金银花25克,秦皮10克,黄柏15克,黄连6克,甘草6克。 【功能】解毒、清热、祛湿。 【主治】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炎、急性胃肠炎,属热毒挟湿者。 【用法】水煎早晚(或饭后半小时)各服1次,或频服。亦可用30~50毫升保留灌肠。 【加减】舒肝利胆加栀子、川军;化石和胃加鸡内金、神曲、麦芽;脘腹疼痛加白芍、木香;热毒盛加公英、连翘,重用双花;发热口渴加生石膏、天花粉、知母;湿热内盛加薏苡仁、车前子、云苓;腹胀加厚朴、枳壳、大腹皮;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脾胃虚弱加党参、白术、山药;大便脓血加仙鹤草、石榴皮、马齿苋;里急后重加炒山楂、大黄、槟榔。注意事项:解毒清热汤适用于热毒挟湿诸证,药多苦寒,用量以中病即可,不可过量久服,应随其变而加减用之。如因毒热内盛胃气上逆,症见干呕或吐者,可先以小量频服,待不呕吐时服如常法。如系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急性发作,毒热内盛期肠粘膜呈急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采用保留灌肠时,药量宜小,可每次10毫升逐渐增至30~50毫升。若开始即用量大,不利于减轻症状,这是与其它证型的慢性结肠炎不同之处,必须注意。 王翘楚的健脾益气养肝方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甘草6克,黄精15克,沙参 15克,麦冬10克,枸杞子15克,白芍15克。 【功能】健脾、益气、生津、养肝。

【主治】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复期、慢性病毒性肝炎,由于肝病日久,脾虚失运,肝阴受损,缠绵不易恢复者。 【用法】上药共煎,每次煎得药汁100~1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加减】黄疸尚未退净,谷丙转氨酶仍不正常,湿热余邪未清者,加金钱草、车前草、大黄以清泄湿热、利胆退黄;有肝郁气滞证候者,加柴胡、郁金、枳壳,以舒肝理气;肝区疼痛甚者,加金铃子、延胡索以止痛;有肝阳扰心者,心情急躁易怒,夜寐不安,心慌,梦多,则加龙骨、牡蛎、珍珠母、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等,以平肝、宁心、安神。 王乐善的八珍益胃汤 【组成】党参15克,焦术15克,茯苓20克,甘草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黄芪50克,苡米20克。 【功能】补气养血,生肌益胃。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用法】水煎服。早晚各1次。 【加减】凡遇呕血或便血者要重用白芍;年老体弱者要重用党参,呕吐较重者加竹茹;胃脘剧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汪承柏的凉血活血降黄汤治急、慢性重度黄疸肝炎 【组成】赤芍80~100克,葛根30克,丹参30克,茜草30克,丹皮15克,生地15克。 【功能】用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1个月及慢性肝炎、肝硬化之重度黄疸(血清胆红素>171)。临床见症:口咽干燥,小便深黄而自利,便干,皮肤瘙痒抓后有出血点,鼻衄,齿衄,肝掌,蜘蛛痣,舌质紫暗,舌下脉增粗延长,肝脾肿大等。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关注更

王福仁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王福仁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王福仁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王福仁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是浙江省名老中医。长期从事消化系统及中医肾病等疾病的诊治与研究,尤其擅长治疗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炎等疾病。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应用自拟溃结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经验总结如下。 l.一方统证.随证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王师自拟“溃结方”,以健脾温中清肠、和血行气化滞为基本方法,临床中随证加减治疗。炒白术10g,炒赤芍10g,炮姜6g,苦参15g,白头翁30g,炒山楂12g,炒防风10g,薤白10g,制大黄3g,生甘草5g。湿热甚加黄连3g,佩兰10g;血便多加三七粉3g(冲服),地榆15g;寒冷腹痛加炒白芍15g,枯明矾2g;里急后重加枳壳10g,炒槟榔15g,厚朴10g;五更泄加吴茱萸3g,补骨脂10g。方中自术、生甘草健脾益气,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炮姜温中散寒、振奋脾阳以为治本。苦参、白头翁清肠除湿,且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赤芍和血清热,尚有改善组织微循环,杀菌消炎,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促进代谢等作用,也印证了张洁古所云的“行血则便脓自愈”的道理。防风、薤白行气化滞,且有升举清阳的作用,意在“调气则后重自除”。山楂、制大黄消积助运,且能清热化瘀。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温中清肠,和血行气化滞的功效。 2.分期论治 2.1发作期提倡“痢无止法.切勿闭门留寇”结肠炎发作期主要原因为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机失调;邪气损伤脾肠,清浊不分,酿成湿热;邪浊滞肠,与气血搏结,血败肉腐等。故临床常表现以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或伴赤白黏冻状,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滑。王师认为,此期治疗在谴方用药时应注意健脾化湿,疏泄导滞。不到湿清、滞净,决不可妄投固涩之品,否则湿邪内阻,病情反复,后患无穷。故用小剂量的制大黄,是治疗该病的妙招,切不可见痢止

李振华:健脾温肾治溃疡性结肠炎

李振华:健脾温肾治溃疡性结肠炎 导读:李振华教授是著名中医脾胃学家,是全国首批500 位名老中医之一。擅长脾胃病、肝病、疑难杂病治疗。中医理论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独特。对溃疡性结肠炎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现总结探讨如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分、大部分或全结肠。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常为本病发病的诱因。临床有轻型、重型、爆发型,后两型较少见。本病属中医学“肠澼”、“肠风”、“脏毒”等范畴。 1脾虚湿阻是首要病理基础 脾胃相表里,关系密切,脾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有助脾运化生气血;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病必涉及胃,胃病必涉及脾,相互影响;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单治一方。 生理上,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与运化水湿两方面。起病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损伤脾胃,或素体湿热内蕴又感受暑湿热毒之邪,或肝木郁克脾土,脾虚湿滞或湿阻气机,郁而化热。病理上,“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气虚则生湿,湿阻气机,郁而化热,或气滞血瘀。故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发展是以脾虚为先,再有水湿停滞,或有湿郁化热、湿热蕴结,或气滞血瘀。认为脾失健运和升清,主要责

之于脾的气(阳) 虚弱即脾气虚甚至阳虚。 脾虚则脾失健运,水谷不化;湿滞气郁则中满腹胀、肠鸣。脾虚清阳不升则中气下陷,而疲乏无力、倦怠、腹泻或溏便;湿阻郁热伤及阴络肠膜则会有黏液血便。故脾虚为本,湿阻湿热互结,气滞血瘀是脾虚继发的病理变化。 叶天士云“湿热缠绵,病难速已”,湿热为什么难治?湿为脾气虚引起,湿为阴邪,为实邪,阻滞气机会化热,所以“脾虚”病理上有三个层次:脾虚(第一层次)、生湿(第二层次)、化热(第三层次)。 来源:河南中医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宝秘方:溃疡性结肠炎十余年断根圣方四神丸

国宝秘方:溃疡性结肠炎十余年断根圣方四神丸 荷花小女子将致力于将手头世家所传的全国各民族海量的民间祖传秘方陆续整理登出,务求所登出的秘方涵盖人体所有疾病,为医家和普罗大众提供治病资源 。所登出的秘方中,秉持严谨科学与详尽为宗旨。有的虽然标题相同,但处方绝对不雷同!之所以称之为秘方,均应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之下,才能 将秘方的药效真正起到作用,才能够将其药效发挥至极致。望各医家与患者均应慎重辩证!鉴此。本人所收录的中医秘方,凡末尾注有“撰方人、 献方人、荐方人”的均出自古今名医的呕心沥血之作,历经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临床验证验方,可作参考的珍贵医家资源。欢迎选用和转藏,造福天 下苍生!乃荷花小女子终生所愿。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1年首度评定当代『国家级名中医师』,共五百名,概略统计,大陆中医师 、中医士,至少二、三十万人,故获选者,必须名镇杏林、医技超群,疗效显著。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 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 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周平安,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 学东方医院首席专家,疑难病研究室主任,我国知名呼吸病,热病,疑难病专家,中央保健局专家,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薪火传承名医工作站名医,第 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

院政府特殊津贴。从医四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认为临床实效是中 医的灵魂,主张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他不仅对慢性肺间质疾病、激素依赖性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等疑难病的治疗具有 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在中医急症、热病、脾胃病以及多种疑难杂病治疗上疗效显著。周平安教授尤其在疑难病诊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 临证心得与体会,用药灵活多变,治疗得心应手,深受患者好评。秘方:生黄芪30g,蒲公英20g,当归10g,炙甘草6g,黄连6g,秦 皮10g,白头翁10g,木香10g,枳壳10g,吴茱萸6g,炮姜6g,补骨脂15g,肉豆蔻6g,地榆炭15g,生晒参(另煎冲兑)10g。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晚各一次服用。苦参15g,生黄芪30 g,珍珠粉1.2g,关黄柏15g,三七粉(冲服),3g,当归15g,白及15g,白芷15g,西黄胶囊0.25g。浓煎100ml保 留灌肠,每日一剂。病例:王某某,男,40岁。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十余年,反复发作腹痛腹泻,便下粘液脓血。近两周病情复发加重,晨起时腹痛 肠鸣,排出大便水状,夹杂脓血,白色黏液,便后腹痛稍减,每日腹泻近十次。舌淡黯有瘀斑,苔黄腻,脉沉细。结肠镜检查显示:结肠直肠粘膜弥 漫性充血、水肿、溃疡、血管纹理紊乱,表面附着脓性分泌物,并可见颗粒状改变。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现服用甲泼尼龙片每日20mg。临床应 用本方治疗:各服用十四剂后,便中脓血明显减少,大便中夹有白色黏液或膜状物,便次较前明显减少。现每日两次,仍有五更泻,舌淡暗瘀斑,苔

李佃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李佃贵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其发病率和诊断率逐年增高。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独创浊毒内蕴之病机,从浊毒论治疗效显著,取得独特经验,现总结如下。 浊毒内蕴为主要病机 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内蕴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病机,脾失健运,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传导失司,湿浊蕴结,浊聚久为热,热蕴成毒。浊毒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起着致病的始动与复发加重的双重作用。浊毒极易耗伤正气,还易深入脏腑,胶着迁延,留恋不去,所以浊毒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关键。即使在溃疡性结肠炎的缓解期也是浊毒与正气相持阶段或因毒成虚、浊毒留恋不去的阶段。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诸泻痢皆属于湿,湿热甚于肠胃之内,而肠胃怫郁,以致气液不得宣通而成。”可见浊毒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理因素,浊毒之成因有二:一为外感湿热之邪,由表入里,由气及血,阻于中焦,湿之甚化成浊,热之甚化成毒;二为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转输精微,胃虚不能腐熟水谷,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凝成浊,湿浊内生,浊邪聚久生热,热蕴为毒,浊毒留滞于大肠,熏蒸肠道,与气血相搏结,使肠道传导失司,脂络受伤,气凝血滞,血败肉腐化脓而发为本病,久之则再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更甚,浊毒再生而成恶性循环,病情反复发作。且浊毒黏滞,发病缓慢,病程较长,难以速去,浊毒相搏,缠绵难解,故大肠浊毒留恋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重要因素 化浊解毒为治疗总则 李佃贵教授认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化浊解毒法要贯穿始终,灵活应用,加以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芳香化浊解毒法脾胃失司,湿浊之邪阻于中焦,日久化生浊毒。气味芳香之品,多具有醒脾运脾、化浊辟秽的作用,故临床症见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体倦、口干多涎、舌苔白腻等可选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

中医治疗结肠炎的几则名医名方 中成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近年来,有医家报导:用中成药锡类散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获得满意疗效。笔者经反复验证,效果确切。现将具体用法简介如下: 取锡类散10克、云南白药10克混匀,加净水50毫升,调匀,吸入灌肠器,直接灌注肛门直肠内。灌肠前先要清洁直肠(清洁灌肠),灌肠方法同一般灌肠,保留灌肠时间为20分钟。早晚各灌1次,15天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两天,一般2-3个疗程,即可好转,3-5个疗程可基本痊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在临床上,习惯用汤药方调治。而口服用药,须经胃、小肠吸收,再下达结肠和直肠,药力由此减弱,难以控制。故疗效往往欠佳。本法用直肠给药,药专力宏,直达病所,能更有效地改善局部炎症病灶,使病变部位得到修复,同时还可以减轻药物对肝、肾的影响。 锡类散,内含牛黄、珍珠粉、青黛等药物,有清热解毒、化瘀生新作用,用于治疗黏膜病变,疗效显著。云南白药,其中含有田七成分,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消肿生肌功能。两药配伍,能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作用。 中药肛门滴灌可治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男,36岁,因反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6个月而到医院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

多位于左下腹,有腹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腹泻每天3至4次,呈糊状,混有黏液、脓血;时有低热和恶心呕吐;以上症状每因饮食失调、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后加剧。患者曾到当地多家医院就诊,医生均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经使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不佳。患者家庭成员中有类似病史。形体消瘦,脸色苍白。左下腹压痛(+),可触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大便常规示:可见黏液脓血,红细胞(+++),白细胞(++++),未见巨噬细胞和病原体。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不清,表面呈颗粒状,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偶见糜烂及溃疡。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见结肠黏膜粗大紊乱,肠壁边缘呈毛刺状或锯齿状,并可见圆形、卵圆形充盈缺损。诊断:1、溃疡性结肠炎(轻型); 2、继发性贫血。考虑患者对常规治疗不敏感,故采用中药肛门滴灌加补脾益肠丸口服疗法,具体如下:每晚睡时肛门滴灌中药煎剂。组成:地榆15g,苦参15g,白及15g,五倍子12g,赤石脂15g(打碎),禹余粮12g,苍术12g,枯矾15g(打碎),白芷12g,儿茶12g,诃子12g,黄柏15g,秦皮15g,白头翁20g,紫草12g,青黛15g(先煎),血竭15g(先前);滴灌方法:取20号灌肠管,在管的远端搽上石腊油,嘱患者取侧卧位,在护士帮助下将管缓慢插入肛门30至50cm,滴速为60滴左右/分钟,第二天早晨醒后拨管。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同时配合口服补脾益肠丸,6g/次,每天3次口服。治疗期间停用可能影响本治疗的药物。经以上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2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纤维结肠镜(由原初检医生负责操作)和其它检查项目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溃疡性结肠炎在祖医医学中属于“肠癖”、“泄泻”和“便血”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病机以脾虚为本,湿热邪毒为标,多因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调或心身过劳而导致脾胃损伤、湿浊侵袭或内生,下注大肠致脏气失调,壅塞气血所至;或因起居不慎等致气机逆乱、湿蒸热郁、伤络动血而成,症见发热腹痛、利下黏冻或脓血、里急后重等;故其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湿浊瘀阻;治宜补脾祛

结肠炎中药处方

处方一 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治法补中益气止泻; 方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治法健脾温中,清肠化湿;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法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方名赤石脂汤; 组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 辨证湿热邪毒壅滞胃肠;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方名清肠汤; 组成白头翁30克,秦皮20克,黄柏12克,黄连16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苍术12克,茯苓30克,猪苓16克,匾蓄16克,山药3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仙桔汤 组成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克,甘草4克; 功能补脾敛阴,清化湿热; 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两次,分二次服; 者,采用水煎参苓白术散成汤剂,每剂约140 mL,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20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结论以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肯定. 内治法 肾阳不足型 主要表现为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