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新演讲:管理者的自我认知与反思

陈春花新演讲:管理者的自我认知与反思
陈春花新演讲:管理者的自我认知与反思

文:陈春花导读:10月17日,陈春花教授在「北大医学教育年度论坛」上做了题为《领导者的自我认知与反思》的演讲。每个人都希望拥有领导力,但是事实上真正拥有领导力、能成为领袖的人却很少。领导者应该如何培养自己?

在我过去的研究中,我发现有一个人很重要,这个人就是领导者。但是,如此重要的一个人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得到。

美国《时代周刊》曾经问了一个问题,到底谁在掌管美国?他认为这个国家实际上需要一个卓越的领导者,但是没有人能够堪当大任。

从文献来看,领导力相关的话题在哈佛大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被索引的概念。领导力相关的书在亚马逊也非常多。领导力这个话题,关注的人很多,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拥有领导力,但事实上成为真正的领袖的人却不多。

原因到底是什么?是我们本身天赋不够?是我们的机会不够?还是我们有一些问题,且没有认真地去准备?

我持续做组织研究接近20年,我发现这里最核心的是领导者本人愿不愿意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

01 领导者必须承担的三个责任

我们先从自我认知开始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准备得那么充分,我们并不知道领导者真的重要。我一直和企业家打交道,我发现很多企业家并没有意识到他的作用:他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人,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国家其实都是非常有影响的。

领导者非常重要是因为他有三个责任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无论他的专业多强,无论他的努力多大,但是有些责任必须领导者自己来担。

1.决定组织的高效运转

不同的领导者管理不同的组织,效果真的是不一样的。也许我们会认为整个组织本身很重要,但是我认为,领导者真的是非常重要。

我自己曾经两次空降企业去做总裁,目的就是想证明组织管理理论是有用的。如何证明?我到了企业以后,保持企业所有的东西不动。不换员工,不增加投资,保持原有的产业,只是增加一个懂管理理论的老师来空降当总裁。第一次空降,不到两年时间,我让这个企业从很小的规模变成行业第一。第二次空降,我让一个下滑的企业恢复增长,而且保持住全球第二的位置。

如果你成为一个管理者,你记住你是非常重要的。你的第一个作用就是,你要保证整个组织是有效的,这个组织的有效取决于你本人付出的努力。

2.指引方向,鼓舞人心

领导者重要的第二个地方,是他能为所有人提供帮助,让每个人都可以成功。

在组织研究当中有一个研究结论非常好玩,一个人在工作当中能否取得绩效,72%取决于他的直接上司,他本人决定绩效的比例只占28%。也就是说看你的命好不好,如果你遇到一个好的上司,你已经拥有了72%的绩效的可能性;如果你的命不够好,你遇到一个不好的上司,那你再努力,再伟大都没有用,因为你只能决定绩效的28%。

这是哈佛商学院的一个研究结论,这也是我对所有领导者的要求。如果你觉得你的下属很笨,只能证明你很笨,跟这个下属没有关系。

领导者非常重要,是因为他可以指引方向,可以鼓舞人心,可以重振希望,可以让一个普通的人变得不普通,让一个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但是这件事情不是这个人能做得到的,而是你这个领导者能做得到的,尤其是直接上司,所以我们才会认为你非常重要。

3.摆脱危机

领导者重要的第三个地方,是在我们遇到危机的情况下,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危机。

就像今天的华为,我想世界上没有哪一个企业会遇到像美国一个国家这么强大的力量来禁止它的发展。但是华为遇到了这样的危机,在2019年上半年的经营增长比预期的还要好。

任正非讲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话:

我认为现在是华为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华为的18万员工,因为在世界上已经排到第一,所以他们已经开始懈怠。我正找不出什么办法让他们能够积极起来,好了,美国来了。美国带来这么大的冲击,反而激起了华为18万员工的斗志,同仇敌忾,一致努力,一定要把这个关闯过去。

这就是一个领导者,用他的能力和他的影响力,带领大家共同摆脱危机。

领导者自己怎么才可以担当这个责任?我观察过非常多领导者,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很多领导者对自己本身的训练和教育不够,主要是在认知和能力两个维度。

02 领导者需要认知维度的训练

为什么说我们在自我认知上的训练不够?因为我们在认知习惯上有三个偏差。

1.无法摆好对别人和对外界的关系

第一个偏差就是太过自我,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无法摆好对别人和对外界的关系。

比如,作为老师来讲,我们今天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今天的年轻人坐在下面听课的时候,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总是定定地看着你,表情很迷茫。为什么他看你的眼神是空洞的?因为他不认为你有能力跟他对话。今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差距确实是在变小。以前我讲课心里都是很定的,因为我在这个领域待了30年,我读的书一定比学生多。但是今天你会发现不一定。我就遇到过一次挑战。

这次挑战来自一个90后学生。我上课的时候采用了一个数据,然后这个学生就站出来,说:老师,你这个数据错了。我问,为什么错了?他说,这个数据昨天半夜三点钟换了。我说,那你不睡觉在干嘛?他说,他们都说你很厉害,我就决定今天要找到你的毛病,所以我昨天就想尽办法,我想你肯定要引一些数据,数据现在是动态的。然后我说,那这个数据条对应的道理你听了没有?他说,既然数据都不对了道理就算了。

下边学生就开始鼓掌,这个课就很难上了。

作为老师得进步,得摆好和学生的关系。我第二天上课就聪明了。我说,我今天上课要用一个数据,我请大家先给最新数据。然后我再开始讲道理。

所以,今天即使作为一个老师,在某个领域比学生沉淀得久,很多东西可能知道得比学生多,但是他可以借助于技术来挑战你。

摆好和别人、和外界的关系,是自我很重要的一个要求。事实上,这个关系是动态的,你不能说我今天摆好了以后就一直好,不是的,因为别人和外界在变,而且变的速度比我们还要快。

2.依照自己信仰的真理,但信仰真理和真理永远有差距

在自我认知中,事实很重要。大多数人做事依照自己信仰的真理,但是信仰的真理与真理永远有差距。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在研究、管理或者实践中真正的差距,是能不能离事实更近一点。

近期,有一个人又想在香港折腾一次,这个人叫索罗斯,在1997年的时候,他就是用他的对冲基金引爆亚洲金融危机。所幸这次危机走到香港时,被我们用「狙击战」打住。但是新加坡、日本、泰国受到巨大冲击,亚洲金融危机对整个亚洲经济的影响长达十年。有人问索罗斯,为什么你可以凭一个人、一支基金就可以引发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他讲了一句话,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认识机会和机会本身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我的机会。」当我们去了解自己认识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告诫自己,它跟真实之间会有一个差距。你要立足于自己离真实之间的差距要少一点,这个时候你才能够真正理解什么叫做事实。我们很多时候其实就受限于我们对自己信仰东西的坚持或者叫执着。

我其实也是在过去不断地吸取教训来要求自己做调整,这样我才可以回企业中不断地接近市场的真实,才可以回到研究中不断地接近组织管理的真实,才可以回答我们看到的一些问题,否则我们可能就会固守自己的东西。

3.当经验不变而事物改变时,经验就成为绊脚石

固守经验就是第三个偏差。你固守的东西一定会形成经验,但事物是变的,所以经验可能就会成为绊脚石。北大有一句话叫「守正创新」,「守正」很重要,「创新」同样重要,其中很重

要的就是不能让你的经验成为绊脚石,因为外边一定是变的。

所以,你能否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其实在自我认知上就三样东西:自我、事实、经验。

03 领导者需要能力维度的训练

我们有非常大的潜力,但是经过中间这一堵墙,或者这个棱镜,我们最后得到的结果比潜力小。人都希望自己的潜力被激发,希望得到的结果比潜力大,可是为什么结果比潜力小?

1.习惯

你的学习习惯、认知习惯、工作习惯、生活习惯,就决定了你的潜力和结果的关系。

我们蛮多的习惯其实不够好。比如说,我们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但是你一定要知道,有很多东西实际上没有被看到,但它确实存在。又比如说,我们很多时候只相信我们自己的经验,但是事实上,今天的很多问题跟经验没有关系。如果你不调整你的习惯,你的潜力就会被压制,你不会得到一个大的结果。

2.态度

大家都知道负向的态度不好,所以我们尽可能调整自己,避免有负向的情绪。我们更多人是中性态度,即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大家记住,中性态度会让你没有任何作为。因为你无所谓,因为你不在乎,因为你遇到障碍的时候既不负向也不积极,你的潜力就被抑制了。

3.观念

你相不相信创造是可以带来价值的,你相不相信团队是可以帮助你成就价值的,你相不相信努力付出就会得到结果,这就是观念。我们在观念当中,在无意识当中,其实已经不相信很多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致力于做教育,因为教育有两个最本质的基础功能,一个叫做信仰的养成,一个叫习惯的培育。

我是一个一直从事教育的人。我去企业当总裁,我给对方提出的要求只有一条,就是我必须兼职做CEO,不能全职,因为我另外一个身份一定是大学老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这两个基础的功能对所有受教育者都是巨大的帮助。如果你具有信仰的能力,你就不会这么焦虑,不会这么不笃定,不会这么人云亦云。如果你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你懂得自我学习,懂得开放,懂得约束,那你一定会让你的人生和生活都变得非常健康,这是教育完成的功能。

所以我们在观念当中相信教育有这个力量,那么教育就有这个力量。如果你不认为教育可以承担这个责任,完成这个使命,拥有这个功能,你就得不到教育的结果。

4.愿望

最后一个就是愿望,你对自己的愿望,对学生的愿望,对这个社会的愿望,是朝着美好想,还是朝着压力太大、障碍去想?如果你的愿望不是美好而是障碍的话,结果也是很小。

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这个部分由自己决定。很多人来问我,特别是年轻的学生,他说陈老师,是不是要靠命,我才可以在这个社会中找到最佳的机会?我说跟命没有关系,跟你自己对这四件事情怎么安排有关系。

有句话我觉得特别好: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任何毁灭性的灾难,而是从未意识到自身巨大的潜力和信仰。这句话不是我说的,但是我完全认同。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力,我们有对教育绝对的信仰,对知识绝对的信仰,我们就可以创造非常高的价值。我们在自我认知本身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其实就会有很大的机会。

04 领先企业的领导者特质

我在1992年的时候给自己设了一个长达30年的研究,研究五家中国企业的变化,每10年去分析这五家企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到2022年,第三个10年的结果就会出来。

我当时做这个研究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说,陈老师你这个研究赌得太大了,30年很可能会淘汰掉一些企业,那你不就白白研究了。但是我自己有一个很坚定的东西,我认为中国一定有企业能够持续活下来,而这个活下来的理论就会让我们有机会为世界贡献新的中国理论。还好我比较幸运,这五家企业现在都活着。这件事情真的不容易。

这五家企业分别是海尔、华为、TCL、联想和宝钢。我当时是用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市场化企业、非市场化企业、民营和国有多个维度来选。

1992年到2002年的第一个十年,我发现它们能够成为领先企业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领导人具有行业英雄、企业领袖的特征。我用了一个词,叫英雄领袖。也就是说它们的领导人是个英雄领袖,他们引领了这个企业成为第一个十年中国领先的企业。

第二个十年它们都在做国际化。第三个十年还没结束,海尔已经是白电全球第一,华为已经是通信领域全球第一,联想是PC电脑全球第一,TCL在黑电这个领域、在液晶面板中并行全球领先的位置,宝钢现在在钢铁材料这个部分也是在全球领先的位置。不到30年它们全部走到全球领先的位置上。为什么?其实最重要的是领导人,它们的领导人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我称之为英雄领袖。

英雄领袖最大的三个特征,就是对行业要做贡献,对国家、民族要有担当,对员工要有培养发展的意愿。当他们做这三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不断地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这五家企业的领袖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他们不断地引领行业的战略,而不是只想着自己的企业。我在1992年从3000家中国本土企业中选择它们的时候,它们的规模都还很小。我选择这五家企业,是看它是只考虑自己的企业,还是考虑整个行业。因为只有行业进步,个体的企业才会进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逻辑。

他们给我的第二个帮助,是他们从不满足于原有的市场,而是不断地创造新市场。因为只有你能不断地服务这个市场,不断地服务这个顾客,不断地扩大这个市场的时候,你才可以做得到。

第三个帮助是他们很慎重地决策,不是随意地冒险。他们很清楚自己是一个领先的企业,他们的决策会影响到整个市场。

最后一个给我的帮助,他们真的在培养人,不断地创造学习机会,为培养技能和人才去做努力。

05 领导者需要拥有认知世界与未来的能力

作为一个领导者,你不能只是满足于会做自己的事情,你要对这个世界和未来有认知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的重要能力。

西点军校对于领导力发展的诠释是: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能力,以及多视角看待世界的能力。它要求你得多视角去看,如果单向视角看,你就不会成为一个领导者。

我有些时候比较担心,我们有些专业背景很强的人会有一个缺点,就是多视角不够,或者跨界的包容度不够,能力就会受到局限。这是一个我们都需要关注的部分。因此,我们在今天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熟悉的世界不在了,要学习掌握未来。

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大的目标当中,其中一个就是人民健康。在人民健康这件事情上,一定是从治疗转向保健,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整个领域的调整。对医学院的老师来说,可能你熟悉的世界真的在变。你可能熟悉治疗,但是你有可能不熟悉预防,不熟悉健康。如果你不熟悉,那你对于未来有可能就是有局限的。

我们一定要告诉自己,我们熟悉的世界真的不在了。当它不在了的时候,就需要你要有多视角看待、了解世界的能力。

所以,我在组织管理当中用了一个词,叫未来已来时你与世界的关系。2016年时,我给自己提了组织管理领域里的10个问题,这些问题给大家参考。

比如,未来世界有20个领域被人工智能完全覆盖,其中医疗占的比重非常高。如果按照麦肯锡的报告,2036年今天所有的行业都会被人工智能覆盖。那么2036年我们能做什么?这就是未来已来。未来,你会遇到一个「新人」,这个「新人」叫机器人,你要和它一起工作。你怎么办?还是你就被机器替代掉?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这次知识革命,淘汰的不是工具,是人!》。我并不担心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我比较担心人像机器一样思考。医疗医学有可能是最快速被技术渗透更深的地方,在医学教育中,我们必须布局如何面向未来,让所有人引领这个世界,而不是被淘汰掉。

面向未来要知道四个最重要的词:技术、数据、创造、智慧。要真正理解这四个关键词所产生的影响和价值。

拥抱未来,我们需要全新的认知、创造与智慧。这些并不是口号,是对各位实在提出的要

求。我们如果不能把我们的经验,把我们对事实的固执,在自我的认知中做调整,我们实际上没有办法真正多维度地去接受外部的变化。如果我们不能创造属于人的价值,属于我们自身的价值,那我们的的确确就会被很多东西替代掉。

我曾经在顺德服务过两家传统制造业公司,一家是房地产公司碧桂园,一家是家电公司美的。这两家公司都是唯一县域领域当中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两家中国公司。我陪伴它们的时间非常长,我最深的感受是,这两家公司现在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碧桂园已经把自己变成机器人公司,生产所有盖房子的建筑机器人,今年开始六万个建筑机器人就会上岗了。而美的认为大型制造业产线上的所有人必须改成机器人,所以收购了全球机器人巨头库卡。

为什么这两家世界五百强公司最后都把自己都变成机器人公司?我想这就需要我们讨论什么在创造价值。

我认为,这两家公司把自己调整成机器人公司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因为人有情绪,情绪会影响效率,影响质量,而机器没有情绪。第二个原因,人需要创造力,不能固化在一个岗位上,但是很多岗位是要固化的,要遵循基准。

创造的概念就在这,智慧就是你要处理冲突和矛盾。

06 领导者要致力于生长

我们最重要的是致力于生长,不是我们今天多强大,不是我们今天多优秀,是未来我们能不能长起来。如果我们要致力于生长,我希望大家理解生长的6点要求。

你有没有生长的信念,你愿不愿意成为领域的领导者?你能不能吸引你的伙伴?你可不可以建立真正的顾客热情?你能不能真正地作为新生活方式的领军者?你愿不愿意以高度的热情去发展别人?同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可持续。这是我们致力于生长最重要的部分。

教育是唤醒自我觉知的过程,预祝所有教育工作者走在自我觉知的路上。(本文完)

图片:全景视觉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陈春花教授演讲稿

管理的常识 主讲嘉宾:陈春花教授 时间:2010年8月29日 地点:济南舜耕会堂报告厅 陈春花: 我来山东已经来了第三次了,俗话讲事不过三,可能第四次我就不应该再来了。很高兴能够再一次来到泰山管理论坛,其实马院长在推动学习和推动企业管理的提升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作为我本人来讲,我也希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一些企业的管理研究人员应该做的事。从我进入管理的这个研究过程当中,其实整个研究过程有两件事情,给我比较大的触动。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努力但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中国的人均工资只有美国人均工资的4.4%。所以当2008年我们在恢复金融危机而做出巨大努力的时候,2008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来到中国作演讲,他有四场,有一场在广州。他当时说了一个观点,我内心非常有触动。他说虽然中国对恢复金融危机有四万亿拨出来,也一定对拉动GDP的增长作出贡献。但是他不相信中国能够真正的解决经济危机的问题,原因就是他认为,中国人实在是太穷了。你没有真正的购买力,你不可能真正的推动经济的增长。这是第一个让我感触比较深刻的事情。 第二件事,让我特别的耿耿于怀。身为管理人员,身为管理的研究人员,我们一直没有关心过我们的管理到底在中国三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这个问题其实对我来讲,是我每一天,或者每一次研究当中都觉得比较痛苦的地方。在我个人的思考当中,我觉得最痛的地方,就在于——中国30年的经济增长,他

真正的推动原因是资源的投放和国家政策的有效性。我们的GDP能够走到全世界第二位,最主要的是中国有两件事情做的非常漂亮。一个是国家政策强有力,而且有利;第二就是我们投放了非常巨大的资源。可是当你去看美国经济增长的时候,“得鲁克”曾经这样说过:有人在七十年代的时候说,美国经济已经要开始衰退,因为没有人的经济周期持续繁荣可以超过25年,可是事实证明美国的经济持续繁荣超过了40年。 它的原因是什么?美国不是实行市场经济,而是实行管理型经济和企业家型经济。他认为美国超过四十年的持续繁荣,是来源于两个原因,一个是管理贡献的效率,一个是企业家贡献的创新。那是效率与创新推动美国经济增长。那么我们在全世界大家都公认,持续增长超过四十年的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如果我们就拿这两个作比较的话,我们看到持续增长四十年的这两个国家,他们说动用的方法却相差很远。我们中国是用的政策和资源,美国用的是创新和效率。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或者研究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我们确实有些难过。因为当我们讲率的时候,大家记住,谁要贡献价值?就由管理。换个角度说,中国三十年经济的增长,GDP达到全世界第二位,它跟我们管理做的贡献其实相关度很小,跟资源的投放和国家的政策有效性相关度很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我们管理研究,和各位做管理工作,我们就要反思:为什么会是这样?所以我就给自己一个任务,我们来检讨我们在管理中到底做了哪些事。这个任务给了自己之后,我就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不断去观察中国的管理,管理者到底做了哪些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其实欠缺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对管理的最基本概念有很多误解。所以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对自己讲,我们不是因为管理的知识太多,其实我们是常识太少。我们不是技能不够,其实是我们的能力不足。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就专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教授讲述写《管理的常识》一书的原因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对两件事情其实是耿耿于怀的。 那么,第一件事情是,我们所有人的工作时间实际上是,应该说是比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工作时间要长的,我自己的统计应该是大部分中国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超过10个小时的,包括我在内,也包括在座各位在内。但是我们人均产出的这个数字其实是比较低的,中国人均劳动力的产出只有美国人均劳动力产出的4%,但是我们的工作时间是2倍于他们。 而另外一个结果更让我们觉得比较痛苦,就是我们的人均收入,其实也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就是我们的工资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4%。可是我从来没有承认我们中国人不够聪明,或者没有能力。 第二件事情是,其实我们经历了30年,我们所有人其实都受过很多管理的培训和学习。虽然这30年来我们的进步非常大,可是有一点我们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于企业的增长或者利润的贡献都没有变的,大概是美国人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这十几年来都没有变,换个说法就是,我们在这个部分都没有多大的进步。所以我一直在问,为什么我们30年来获得这个巨大的改变,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付出的价值巨大,获得却没有很明显的改变,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那么我会认为整个经济的进步是源于我们做了很多的资源投入,我们用很大量的资源投入获得了经济的增长。而另外一方面我会认为,我们在管理上没有太大的贡献。因为管理的贡献是用同样的资源产出更多,让每个人获得更高的绩效和收益,这是管理要做的事情。但是在这个地方,我认为是没有做到。所以,这两个事情就导致了我一直专注于一个课题的教学,教育,或者研究。其实这个课叫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也都学过它。然后在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很多人都有过训练。但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过的两个问题还存在呢?那么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们没有很认真的去理解管理要产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所以,我就在这个时间,在我们每个人已经很努力但是绩效并改变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归到管理的最基本的问题上面来解决,所以我才觉得要写一本关于管理常识的书。 那么,这本书所探讨的概念其实是最基本的概念,每个概念我说出来各位都会觉得非常的浅显和非常的简单。什么叫管理,什么叫组织,什么是领导,什么是激励,怎么样做计划,如何做决策,怎么样去设定组织结构,一共有七个。那么,这七个最基本的概念,我相信每一个做管理的人都会经常遭遇到它,也经常会动用它。 我们不要把理论和实际操作分开,我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就是,理论如果不成为常识,其实是没有真正的理论的价值。当理论成为常识的时候,也就是所有人通常的认识,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管理的理解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的素质不行,更不是企业文化不行,在大部分效率低下、内部无法协同的组织中,由于对管理常识的误解所导致的因素占了绝大多数。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绝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努力地工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第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二,管理不谈对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企业管理者的自我评价

企业管理者的自我评价 篇一:自我鉴定(工商企业管理)我叫李坤,2010年起在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习,以下是我对我几年的学习所做的一个自我鉴定。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这几年,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一日三省,自信品格的日趋完善;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三更灯火,寒窗苦读,相信学有所成。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奋力拚搏、自强不息,我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做一个全能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工商企业管理这门专业,不是因为它是择业的“冷门”或者“热门”而是我喜欢这门专业喜欢这个行业。再有就是学习的同时我也培养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古语虽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谛,但是“黄金屋”和“颜如玉”也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研究才能发现的,所以我饱读古今中外各类图书,不仅丰富了自己,而且从中领悟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同时也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

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出生于山东的我优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学习上认真刻苦,同时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工商企业管理的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使我不畏困难,善于思考,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我也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我还要继续努力。 我认为总结只是纸上谈兵,而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所以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不骄不躁,冷静的对待今后的每一次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全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我相信我可以。 篇二:企业仓库管理自我评价对工作充满激情,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做事认真仔细,能吃苦耐劳,知识面广,心理素质好,对新事物学习和接受很快,承受压力强本人性格开朗,做事谨慎负责,适应力强,勇于接受新挑战,善于沟通,交际能力强,具有团队精神,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学习能力强,能灵活处理日常事务;对数字有独特的敏感度,熟悉目标管理,能完成每月公司制定的销售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上级交办的各种

陈春花:一篇文章就把9大管理难题讲透了

陈春花:一篇文章就把9大管理难题讲透了 企业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总裁指令与顾问教授到底该听谁的?下属如何适应领导的风格变化?如何让授权更有效?激励措施如何更有效?决策与执行如何衔接?如何让企业计划最终变为现实等等。下面让我们看看陈春花老师是怎么讲解的? 1做总裁与做教授的区别 媒体常常问我一个问题:“做总裁和做教授有什么区别?”我回答得非常简单:教授就是把一句话变成八句话说,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做总裁则刚好相反,就是八句话变成一句话去说,复杂问题简单化。事实上我也是这样去做的。做教授是需要不断地深入分析,寻找到事物背后的规律和机理,因而常常把简单问题展开,深入和细致地分析,所以非常复杂。 而总裁最重要的是获得绩效,这就需要指令明确,可以操作,因而需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到可以操作。我现在担心的就是很多管理者都变成教授,因为学习了EMBA,概念非常多,知识也很多,也学会了表达。如果这样真的是令人担心。 2概念性是领导重要技能 概念性的力量是领导重要的技能,如果管理者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成员就可以有效地执行。其实一个人能不能由基层上升到高层,就取决于这个概念技能,取决于能不能让复杂问题简单化。 邓小平先生成为领袖,在概念能力上是超人的。他把很多复杂的问题都简单化,他让中国在文革之后做这么大的改变,在那样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他提出改革开放的概念,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把所有的疑惑、怀疑和质疑都解决掉,把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归结到一个一致的概念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香港、澳门回归的问题,100 年殖民地的耻辱,他用“一国两制”的概念又解决了。 3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 菲德勒认为改变领导风格比改变环境条件要困难得多。这个启示我觉得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期望自己的上司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或者“通情达理”的人,或者“雷厉风行”的人,或者每一个下属心目中的人。 但是实际情况是上司很难与你期望的领导者风格相一致,大多数的情况下上司都是具有明显风格特性的人,结果常常听到下属的失望和怨言,或者下属认为自己运气不够好,无法遇到一个与自己期望相一致的领导者。如果你也是这样想的,那么你就是真的错了。菲德勒明确地告诉我们,领导风格是很难改变的,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当然即便是这样,你仍然会取得成效,因为你可以调整环境条件,让环境条件适合领导者的风格。 没有什么固定的最优领导方式,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关键是要与环境情景相适应,即应当根据领导者的个性及其面临的组织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适用于任何环境的“独一无二”的最佳领导风格是不存在的,某种领导风格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 我们应该知道,领导风格或者领导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最为重要的是领导方式或者领导风格是否与所处的环境条件适合,领导形态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而不是领导风格本身。 所以不要简单地寄希望于领导者做出改变,事实上他们是很难做出改变的。菲德勒的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要尊重领导者的风格,尝试地调整你跟他的关系就可以。 4如何让授权更有效 授权的关键是目标设定不做授权。也就是说,在授权中,资源的运用、方法的选择以及实现手段的安排都可以授权,只有一个东西是不能授权的,这就是目标设定的权力。授权是否有效,就取决于目标的设定,如果把目标的设定权也授予出去了,就会导致目标无法实现,自然就失控。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1、管理就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就是最重要的 2、管理不谈对错,指示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3、管理就是“管事”而不就是“管人” 4、衡量管理水平位的唯一就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二为一 5、管理就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资源 管理只对绩效负责 管理就是一种分配(利益、权益、责任) 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经营:做正确的事) (管理:把事做正确) 1、管理做什么必须由经营来决定 2、管理水平不能超越经营水平 管理就是一种分工 权利归属于组织而非个人 激励要以团队精神为导向 有效管理的第一个特征:时间管理 第二个特征:系统思考(认知到个人与组织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第三个特征:培养人 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 企业的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与文化管理 计划管理:回答资源与目标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目标管理实现的三个条件: 1、高层强有力的支持 2、目标要能够检验 3、使目标清晰 计划管理的对象就是资源,资源就是目标实现的条件; 流程管理:解决人与事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流程管理:1、打破职能习惯 2、培养系统思维习惯 3、形成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 组织管理:回答权利与责任就是否匹配的问题 关键:专业化、分权 战略管理:解决企业核心能力的问题 战略管理包括:有利于学习与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创造充满活力的创新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价值追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依赖既开放又相互信任的合作环境。 文化管理:解决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一家企业的文化之根源,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思维因果与管理方式的体现。 人事制度——人的管理——企业管理方式——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 什么就是组织: 组织就是为目标存在的,组织里的人与人就是不平等的 组织的存在时为了实现目标,组织管理的存在时为了提升效率 1、公司不就是一个家(组织中我们就是用目标、责任、权利来连结,而不就是以情感来连结的) 正式组织:运用权力、责任与目标来连结人群的集合

陈春花教授经典语录

陈春花教授经典语录 关于变化及应对变化 ●如果一个企业家仍用着十年前的旧相机、一生只交两个朋友,还认为自己很专一,那他不会是一个成功者。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对人和技术有偏好,而不是对自己有偏好,一定要多接触新事物,才能了解变化、应对变化、享受变化。 ●个人应对变化要记住三点:1、市场;2、客户;3、员工。 ●进入500强并不证明你的企业是好企业。企业做大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不能以数量作为衡量企业好坏的标准,而是取决于企业应对变化的能力。 ●真正可以应对变化的企业必须能够领导行业,在领域内得到认可,而不是在行业内互相拼杀。只有得到行业的认可,才能领导行业适应变化。” ●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就无法与强大的企业做平等的对抗;而价格和成本不是盈利的模式,只是获取市场的能力。另外,在设计盈利模式时,一定要把政策的因素剔除出去,因为政策是会变的,靠政策得到的是额外的,要保证没有这些政策优势企业也不会出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应对变化。 ●企业要做到两个改变一个并重。经营重点的改变:

整个经营的重点由公司转向了价值链;概念的转变:从以人为本到以能力为本。对企业而言,重要的不是有很多人,而是这些人具有很强的能力,并能够转化这种能力为企业人力资本;速度和成本并重:既要降低成本,也要加速增长。 ●对待顾客要象上帝一样,可中国人偏偏不信上帝;对待顾客要象家人一样,可中国人其实对家人并不好,总是吼三吼四,似乎得罪最亲密的人没关系。中国人对谁最好?对朋友。所以,对顾客要象对待朋友一样,这个提法才对。 ●产品的质量是由顾客来评定的,而不是由专家来评定的。 ●过去常说: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现在要做的是:超越老板文化,创造企业文化。 ●华为机制的核心是,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回报;决不让投机者获利,偷懒者定当得到应有惩罚;用制度培育雷锋,而不是用道德培养雷锋。 ●顺德在改革开放20年来,一直是全国百强县的经济老大,没有变过,但现在位居老二的昆山势头逼人。顺德请我去讲危机感,我说顺德会落后。为什么?顺德经济支撑主要是“两家一花”(家电、家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陈春花管理的常识 管理的常识如何带领员工每天做好每一件事前言管理就是把理论变为常识第1章什么是管理管理的理解对绩效负责的管理观管理解决的三个效率如何能管理有效企业组织的管理内容第2章什么是组织组织的理解组织因目标而存在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组织处在不确定的商业世界中第3章什么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自我约定的关系组织结构的功效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组织结构需要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结构特殊效能常用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第4章什么是领导领导的理解领导者和管理者领导的技能经典领导理论的应用理解应该适应领导者的风格而非改变他没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将军找到途径满足需求目标就会达成对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核心人才的管理方式如何让授权有效利用环境向上管理第5章什么是激励人为什么工作涨工资并不会带来满足感最低层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影响力最大人不流动也许是因为安于现状不求发展不要满足需求而是引导需求满足感并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激励不发挥作用的情况不公平是绝对的人会成为他所期望的样子金钱是最重要的激励措施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四种激励措施第6章决策如何有效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执行重大决策必须是理性决策集体决策个人负责个人决策的局限性快速而有效决策的五种方法群体决策不是最好的决策第7章什么是计划目标是不合理的一定要在意行动计划管理如何推动企业发展制定计划的关键计划的有效性目标管理为什么“计划没有变化快” 结束语员工的绩效由管理者决定向下负责为下属提供机会参考文献陈春花◎集教授、总裁与政府咨询顾问于一身的传奇女性。◎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曾任山东

管理者需要提高三种能力

管理者需要提高三种能力 作为管理者,对领导素质与能力的的要求是很高的,其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平衡情势的能力和平衡协调的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保障我们作正确的事,控制情势的能力可以避免工作失去理性而导致失误,平衡协调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的优势,把工作做的更好。 一、要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生活中,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单从表面上看,有时并没有严格的明显分野,“是”有时隐藏在“非”中,“非”有时也似“非”而“是”;“对”有时与“错”交织,“错”有时也含有“对”的因素;有人为了作恶有时表面行善,有些善举也许不为人所识。种种类似的问题,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其实都是经常存在着的。但是,无论表象多么华美,只要我们放出眼光,善于洞察事物的内在本质,我们就会尽可能少地避免被假象迷惑,尽可能多地认识到是非、对错和善恶的区别,从而使自己在矛盾的判断中作出正确地抉择。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有这个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应该有控制自己向善避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大家做正确地事,才能把正确的事做好。 二、要提升控制情势的能力。自然界中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蝈蝈有时会“无故”跳水“自杀”。科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寄生在蝈蝈体内的线虫幼虫是罪魁祸首。当线虫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它们需要在水里完成生长及繁殖,于是就会分泌出一种在结构上与寄主的控制中枢神经细胞生长的特定蛋白极为相似的化学元素,这种元素能控制寄主的中枢神经,从而导致蝈蝈“神经失常”而跳水“自杀”。要想逃避“自杀”命运,蝈蝈就必须和寄生在体内的线虫做好控制与反控制的各种准备。其实,在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同样也面临着一个控制自我、控制情势的问题。管不好自己是废物,控制不住局面是庸才。一个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工作和自己周围方方面面的关系,就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良好的情商;一个人要控制住工作的局面,不使局面失控,就要学会从宏观上把握全局、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控制与反控制中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和和谐的平衡点。党员干部,一言一行都事关党的形象,所以必须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工作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蝈蝈“自杀”式的情绪失控现象,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完善的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本人微信号:sun995566欢迎交流 三、要提升平衡协调的能力。平衡协调也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哲学概念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其中有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既包括由先进生产力武装的人,也包括掌握了先进生产力的人。协调工作的前提是尊重人,尊重主导协调工作方向的人。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不厌其烦的说明情况,阐明事由。在协调进程中,力求以理说服,尽可能地让事实说话,用数据论证观点。协调工作的内功在平时。立足平时的交往和做人、做事,认真做好日常协调,关键时刻才能无往而不胜。准备充分是做好协调工作的基础。对要协调的问题,提前深思熟虑做好预案,有备协调,才能避免盲目。协调切忌是高高在上、旁若无人,或者看不起他人,藐视协调各方,否则即使准备多日的协调也会付之东流。协调是门高超的艺术。会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但只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今天我们该如何做一个管理学教授

今天我们该如何做一个管理学教授? 原创2016-11-01蒋青云白丁白丁 PlanetDing2019丁敏(白丁)是美国宾州州立大学Smeal 商学院Bard讲席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顾问教授,复旦可持续创新和增长研究所(iSIG)所长。【白丁注】蒋青云教授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https://www.360docs.net/doc/6d7129640.html,/AboutUs/preview.aspx?UserID=1808。青云友可以算中国文革后第一代正统大学培养的管理人才。80年代后期我在复旦读本科的时候,青云友已边读管理学,边兼任我们校园里的学生商店的经理。多年来教学过大量各个层面的学生(本科,硕士,博士,EMBA,DBA,。。。),并和大量企业合作,参与实践。在复旦这些年来,为营销学科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贡献,包括很多年轻老师的发展。哦,他还写的一手好字! 引子 最近一段时间,“管理学教授有没有用”这个话题在网络世界颇有些热度,引发不少网络大V发声。比如,陈春花教授发表了《大学的意义:管理学教授可以贡献什么?》,比如王汉生教授的推文《从养猪的角度看管理学教授到底有啥用?》,等等。在市场营销学者群里,上海财大晁钢令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鲜明的观点。陈春花教授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管理学教授和所有知识工作者一样,其所生产的产品本身并无用途,只有通过其他人,把他的产品当作投入并转化为另一种产出,它们才具有实际的意义。王汉生教授的意思差不多,意思是管理学教授不能手把手教会学生如何管理,而只能通过做教练(Coaching)帮助学习者成为更优秀的管理者或创业精英。晁钢令教授则重点强调管理学教授应当具备足够的对管理实践观察、体验乃至咨询经验。 其实,我关注这个问题是在两个月以前。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丁敏开了一个叫“白丁”的公众号,约我写一篇稿子。我答应时就想写一篇“今天我们还能不能做一个旁观者”的杂文,来论述管理学教授的自身价值定位问题。为此,我特地又买了德鲁克的《旁观者》来看,以体察他为何将自己定位为旁观者的那种心境。后来看这个话题热了,我反而不着急写这篇文章了,等大家说完总结一下,这是作为管理学教授的长项啊! 管理学的性质及其展望 在我读管理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科学意味着存在规律,艺术意味着需要创新;第二天,老师又告诉我们“管理具有两重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意味着可以复制,社会属性意味着受价值观驱动;第三天,老师再一次告诉我们,“跟化学相比,今天的经济学还处于炼金术时代”,“跟经济学相比,管理学还处于古典主义时代”(后一句是我说的,嘿嘿)…... 简要地总结一下。作为一门科学,管理学远未成熟,经验主义当道在所难免,所以严介和先生会说“中国90%的管理学教授不懂管理”;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科学,管理学被认为是一门综合科学,因此其核心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来源广泛,任何一个相关学科的人如果懂得一些管理问题,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研究,从而可能成为管理学教授,而这样的管理学教授最容易被人认为是不懂管理学的管理学教授。 发展中的管理学需要多样化的管理学教授

管理者的六种能力

管理者的六种能力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3)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 (4)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5)重要的决定尽量有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发布。 (6)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二:细心 (1)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 (2)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 (3)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 (4)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5)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 (6)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三:胆识 (1)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 (2)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 (3)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 (4)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 (5)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

(6)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结束也要干净利落 四:大度 (1)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 (2)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 (3)在金钱上要大方,学习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 (4)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 (5)任何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 (6)必须有人牺牲或奉献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 五:诚信 (1)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 (2)虚的口号或标语不要常挂嘴上。 (3)针对客户提出的“不诚信”问题,拿出改善的方法。 (4)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 (5)耍弄小聪明,要不得! (6)计算一下产品或服务的诚信代价,那就是品牌成本。六:担当 (1)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 (2)事项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述功劳。 (3)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

陈春花谈领导力

【独家】一个晚上,14道难题,陈春花把领导力讲透了 2015-03-25正和岛 正和岛zhenghedao 日前,新希望六和集团联席董事长兼CEO陈春花接受了正和岛的专访。就领导力和管理问题,陈春花老师讲了14个方面,透彻而清晰,如果你还对管理和领导存有困惑,那真的该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来源:正和岛内容运营部 作者:正和岛执行总编贾林男、正和岛资讯APP主编宋一平 见陈春花前,有位企业家朋友托我带个问题:“在一个企业里,决策层和执行层往往分离,比如万科的王石和郁亮,当两个层面有冲突出现时,如何协调两个层级的行为?如何保证决策层的意志和决策贯彻下去?” 想必是这位朋友的切肤之痛。 陈春花拿到问题却说:“出现这种情况是不对的,决策跟执行必须合一。比如王石跟郁亮,他们俩必须在决策上达成共识,才会有郁亮去执行。如果一项决策管理层认为是必须要做的,也必须和董事长达成共识以后才能去做。决策跟执行是不能分离的,如果分离,是管理的错误”。 正如朋友的烦恼,我们纠结很多事情,会不会不是解决方案难觅,而是问题本身错了? CEO、教授、作家、母亲,很多人好奇陈春花的能耐,你怎么扮演那么多角色?“我也没干那么多事,只是我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简单,就不会像你们想象得那么忙活了吧。” 同样的局面,不同的思考方法,结果大不同。《孙子兵法》有言:“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1、信任的秘密 问:你怎么能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简单? 陈春花:简单了很多东西还是容易的。我女儿最近被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同时录取硕士学位,很多人祝贺同时问我,你是怎么教育的她?我说我也没教育她啊,我们两个就是互相信任,互相欣赏。为了彼此的欣赏,每个人都很努力,就这样。 女儿以前问我,妈你最喜欢哪所大学?我说我最喜欢哈佛大学,我说过就忘了,根本不会想到她会把此设为目标。直到前一阵女儿对我说,妈妈我有一点紧张,我说你紧张什么?她说因为我报了哈佛。我说紧张什么呢,去就去,不去就不去吧,去不了咱就回家,然后我还说了一句,我说估计你能去。过两天女儿说睡不着觉了,因为录取通知书要出了,我说你那么紧张干嘛?她说那毕竟是你的梦想啊!我就很感动。几天后,女儿给我打个电话说,录了。当时就是那种欣喜,两个人都很开心。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到我们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现将从书中学到的一点小皮毛总结如下: 一、管理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 管理是一种决策,管理所要求的合格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管理中最怕的就是下属去揣摩领导的意图,这说明领导的指令不清,往往忙了半天,工作结果却不一定符合标准。 好的管理是靠指令去做更多的事。只有上下岗位都做相同的事,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是合格的,但现在很多公司都是做不到的,所谓的没有执行力和效率就是这个原因。领导有时喜欢把自己变得复杂和不易理解,以显示自己卓尔不群,真正的管理只能凭指令做事,不能凭经验、情绪和情感做事。 二、管理没有对与错,只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 管理是以结果评价,不是以对错评价,一定要追根到底能否解决问题、获得结果,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喜欢评判对错。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取得绩效,如果让企业亏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不管有什么委屈,有多大约束,有多少无奈,这个责任给了你,你就得承担。在我们的管理中,为什么效率非常低,陈教授认为,原因在于 很多人做出决定,不是马上去执行,而是去评判对错。 人会犯错误,但对错在管理中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证明自己是正确的,领导是错误的,也于事无补,最重要的是做事情的结果。 三、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 管理的重点是管事,同时也要理解人和尊重人。管理不是管人,如果你不懂得理解人和尊重人,那么你一定不懂得管理。很多管理的问题就出在管理者只关心人们的态度和表现,并没有地界定必须要做的事情,以及做事的标准。对于大多数员工来说,他们并没有清晰的指引应该做什么事情,所以只有凭着兴趣、情绪或者感情做事,这样的做事方法一定是无法评级以及无法控制结果的。界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管理。 四、管理就是让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合二为一 管理没有对错,但有好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是否合二为一,两者是否一致,是管理中最大的挑战。中国企业大都把忠诚看得很重要,其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不够。企业需要关注个人目标的变化,在企业组织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个人目标也不断实现和提升,管理的挑战在于,让优秀人才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达成一致。 五、管理就是让一线员工得到并可以使用企业资源 管理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的一线员工得到企业资源并有权力运用这些资源,要把所有的资源放在一线,并尊重每一个人。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浪费是资源集中在二线管理者手中。 通过读书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争取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余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己,培养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 《管理的常识》读后感 在总公司的三天培训过程中,我只是粗略的把陈春花教授《管理的常识》通读了一下,回家的10多个小时的路上,我又重新的读了一次,心中的感慨又深了一步,陈教授厉害之处在于,他把管理总结的就像生活中的小常识一样,就像数学中的公式和定理一样,我们可以直

管理者应具备的六大能力

管理者应具备的六大能力: 1、沟通能力。为了了解组织内部员工互动的状况,倾听职员心声,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中又以“善于倾听”最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于让下属离心离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提议与需求,而管理者也可借由下属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得知自己的沟通技巧是否成功。 2、协调能力。管理者应该要能敏锐地觉察部属的情绪,并且建立疏通、宣泄的管道,切勿等到对立加深、矛盾扩大后,才急于着手处理与排解。此外,管理者对于情节严重的冲突,或者可能会扩大对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决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状况不明、是非不清的时候,也应即时采取降温、冷却的手段,并且在了解情况后,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冲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发权和主动权,任何形式的对立都能迎刃而解。 3、规划与统整能力。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并非着眼于短期的策略规划,而是长期计划的制定。换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有远见,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见现在而看不到未来,而且要适时让员工了解公司的远景,才不会让员工迷失方向。特别是进行决策规划时,更要能妥善运用统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属的智慧与既有的资源,避免人力浪费。 4、决策与执行能力。在民主时代,虽然有许多事情以集体决策为宜,但是管理者仍经常须独立决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协调、化解员工纷争等等,这都往往考验着管理者的决断能力。 5、培训能力。管理者必然渴望拥有一个实力坚强的工作团队,因此,培养优秀人才,也就成为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6、统驭能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领袖不会去建立一个企业,但是他会建立一个组织来建立企业。”根据这种说法,当一个管理者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团队,才能进一步建构企业。但无论管理者的角色再怎么复杂多变,赢得员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条件。 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管理技能主要有: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的理解和熟练。它包括专门知识、在专业范围内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该专业的工具和技巧的能力。技术技能主要是涉及到“物” ( 过程或有形的物体) 的工作。 2、人事技能 人事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并能够在他所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努力,也即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以使员工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管理者的人事技能是指管理者为完成组织目标应具备的领导、激励和沟通能力。 3、思想技能 思想技能包含:“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的能力,包括识别一个组织中的彼此

陈春花演讲: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企业的4个核心选择

导读:11月15日,陈春花教授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做了主题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回顾与思考」的演讲,与大家分享自己对于中国企业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后,如何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的思考。 中国企业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后,我们需要回到对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增长是有区别的。因为如果我们用高速度去做增长,真的就是长大就好了。可是40年后全球环境和中国的环境都在发生变化,那么我们要讨论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先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企业到底为什么而存在? 01、企业存在的四个理由 如果从最基本的企业定义去看,企业存在的理由其实只有四个。 第一,提供好产品。过去很多企业为了求得规模,没有把产品做好,我其实是比较难过的。因为从任何一个角度讲,企业最重要的就是通过真正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产品来立足市场。如果你连产品都做不好,这家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第二,获得盈利。作为一家企业,国家或者说市场提供了机会、资金、劳动的资源等等,那么你就要解决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应该有能力去盈利。因为当你有能力去盈利的时候,你才能够承担最基础的依法纳税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就业机会。因为我们要有能力去让更多人借助于你对资源、对市场的理解,来改善他们的生活,提供我们对这个社会本身的帮助。 最后,实现社会期望价值。我们今天要面对的更直接的挑战,是企业怎么实现社会对你的期望价值。 正是因为这四个最基本的理由,无论是德鲁克还是社会经济观,都会要求你去理解企业对顾客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如果单从商业逻辑去看,我相信就很难做这个事情。所以这是我们一定要改变和调整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帮助我们真正关注、完成对顾客的价值创造,那从德鲁克的角度来讲,你对企业的理解在定义上就不成立了。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为社会增加财富的话,那么从社会经济观的角度来讲,这家企业的意义也不大。 从概念上来讲,你就会发现今天其实是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来源于我们所看的研究,实践中很多企业其实也走到了这条路上。 今年8月份,美国181家顶级公司的CEO签署《公司的目的》宣言,其中提到,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首要任务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以前从财务的逻辑和企业的逻辑来讲,一定要求职业经理人必须为股东利益最大化去努力。现在这些最顶级的美国企业CEO,也就是职业经理人,他们告诉我们,他们公司最重要的5个目标: 1.为客户提供价值 2.投资我们的员工 3.与供应商公平合理地进行交易 4.支持我们的社区 5.为股东创造长期的价值,为股东提供公司资源的许可、发展和创新的资本 这些不是单维度的利润概念,我想能够帮助我们去思考,今天企业为什么存在?我们过去讨论企业存在理由的时候,维度是比较简单的——能够盈利,能够推动增长,能够不断地在市场中获取竞争,我们就认为完成了这个任务。但是在今天,你会发现,对企业要求的维度加多了,这是一个大家需要了解到的信号和变化。 02、高质量发展的四项核心选择 那么我们怎么办?在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知道最根本的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们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的时候,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可能会有4个根本性的核心选择需要我们做出努力。 核心选择一回归顾客价值 熟悉我的文章和研究的人知道,从16年开始,我就反复强调,今天所有东西都在变,但是有一个东西不变,就是顾客价值。一家企业10年、20年都在持续成长,一定是有东西不变的,也就是我们讲的高质量本身的价值。我从研究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你必须回到顾客价值,所以我们讨论影响企业持续成功的要素,真的不是技术、不是你的目标、不是资金,甚至不是发展策略的流程,而是聚焦为顾客创造价值。

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技能和注意事项

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技能和注意事项 管理者应具备的六大能力 1、沟通能力。为了了解组织内部员工互动的状况,倾听职员心声,一 个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中又以“善于倾听”最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于让下属离心离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提议与需求,而管理者也可借由下属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得知自己的沟通技巧是否成功。 2、协调能力。管理者应该要能敏锐地觉察部属的情绪,并且建立疏通、 宣泄的管道,切勿等到对立加深、矛盾扩大后,才急于着手处理与排解。此外,管理者对于情节严重的冲突,或者可能会扩大对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决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状况不明、是非不清的时候,也应即时采取降温、冷却的手段,并且在了解情况后,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冲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发权和主动权,任何形式的对立都能迎刃而解。 3、规划与统整能力。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并非着眼于短期的策略规 划,而是长期计划的制定。换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有远见,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见现在而看不到未来,而且要适时让员工了解公司的远景,才不会让员工迷失方向。特别是进行决策规划时,更要能妥善运用统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属的智慧与既有的资源,避免人力浪费。 4、决策与执行能力。在民主时代,虽然有许多事情以集体决策为宜, 但是管理者仍经常须独立决策,包括分派工作、人力协调、化解员工纷争等等,这都往往考验着管理者的决断能力。 5、培训能力。管理者必然渴望拥有一个实力坚强的工作团队,因此,

培养优秀人才,也就成为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6、统驭能力。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领袖不会去建立一个企业, 但是他会建立一个组织来建立企业。”根据这种说法,当一个管理者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能力建立团队,才能进一步建构企业。但无论管理者的角色再怎么复杂多变,赢得员工的信任都是首要的条件。 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管理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对某一特殊活动——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的理解和熟练。它包括专门知识、在专业范围内的分析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该专业的工具和技巧的能力。技术技能主要是涉及到“物” ( 过程或有形的物体) 的工作。 2、人事技能 人事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够以小组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行政能力,并能够在他所领导的小组中建立起合作的努力,也即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以使员工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管理者的人事技能是指管理者为完成组织目标应具备的领导、激励和沟通能力。 3、思想技能 思想技能包含:“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的能力,包括识别一个组织中的彼此互相依赖的各种职能,一部分的改变如何能影响所有其他各部分,并进而影响个别企业与工业、社团之间,以及与国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力量这一总体之间的关系。”即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 4、设计技能

陈春花:理性决策的8个关键步骤

陈春花:理性决策的8个关键步骤 陈春花:著名战略与管理专家,新希望六和股份公司联席董事长兼CEO,兼任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曾先后任美的、TCL、招商基金等众多知名公司独立董事与管理顾问。 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训练自己掌握理性决策的步骤,一旦这些步骤成为你的思维习惯,你也就具有了理性决策的能力。 步骤1:识别问题 在决策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理性决策的第一步是识别问题,识别问题的标准是依据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多人就没有理性决策的习惯。我举个例子,很多企业的每一年目标都比前一年有增长的设计。比如一家企业2012年完成9亿元销售额,希望2013年增长30%,达成12亿元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确定,我们就要确定如何实现。大部分人在做完12亿元目标的决策之后,他就开始分析怎么样可以实现这12个亿。问题就出在这里了,理性决策不是识别12个亿的问题,而是分析增长的30%如何实现。做理性判断的时候,就是分析12亿元和9亿元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围绕这个差距来分析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有什么限制,需要哪些资源。当把这些问题都识别清楚了,就可以做出一些合理的判断。 所以有些时候,我不太建议请专家来做决策,你可以参考专家的意见,但是一定不要依据专家的意见做出决策,更加不能请专家来做出决策,虽然我自己也多数情况下被称之为专家,但是我很清楚专家所具有的三个先天的局限性。 第一,专家在分析情况的时候都是以理想性来分析的,不是理性,总是会在理想状态下,来做问题的识别。 第二,专家最大的局限性,是专家并不需要对决策承担最后的责任。 第三,他所依据的数据都是整理过的,专家会保证获得数据的工具是正确的,但是无法确保数据是正确和全面的。 所以识别问题的时候,还是要真实地考虑自己的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才行。你不能完全借助于现实的情况做分析,必须识别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也不能完全依据理想来做分析,那同样是无法区别问题而导致决策非理性。 TCL购并汤姆逊的时候,TCL公司也做过很多咨询,几家专业的咨询公司给TCL公司做了报告,同样它也请教了行业内外的很多专家,一部分认同购并,一部分不认同。最后TCL公司根据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