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心理矫治

罪犯心理矫治
罪犯心理矫治

选择、判断题

1,心理现象是人与动物都具有的,是心理过程和人格趋向性。人格趋向性包括知、情、意。

2,罪犯心理矫治的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全体罪犯。

3,罪犯心理矫治主体是监狱警察。

4,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者最常见的情绪问题是无力感。

5,关于“梦”的正确说法是正常心理、生理现象。

6,情绪变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表情。

7,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件事情所具备的的条件。

8,“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具有稳定性、不易改变。

9,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尺度。

10会谈评估不是罪犯心理评估的类型。

11,罪犯心理矫治的目的是根据矫治罪犯的心理需要。

12,罪犯心理矫治的标准是根据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13,保密原则是指保守来访罪犯谈话内容的秘密,尊重来访罪犯的隐私。

14,罪犯心理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有心理问题的罪犯发现自身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罪犯的内在潜力,改变其原有的认识结构和不良的行为模式,以提高罪犯对监狱生活的适应性和应付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

15,罪犯心理咨询是指监狱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有心理问题的罪犯发现自身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罪犯的内在潜力,改变其原有的认识结构和不良的行为模式,以提高罪犯对监狱生活的适应性和应付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

16,毒品成瘾的罪犯不适用于支持疗法。

17,罪犯心理危机的发生从根源上说是由罪犯内在的心理障碍引起的。

18,罪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形式是罪犯心理咨询。

19,罪犯心理规范化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和基于实践的需要而形成的统一标准或准则,去组织引导、协调约束罪犯心理活动的方式和过程。20,关于观察法有自然观察法、模拟评估法和参与观察法。

21,分析罪犯犯罪事实重点有三个方面:罪犯的犯罪性质、罪犯的犯罪方法犯罪动机和犯罪对象、罪犯犯罪后的表现。

22,教育改造的积极意义:提高罪犯的认知水平、唤醒良知培养罪犯稳定的道德情感、培养罪犯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心理效应:交感效应、启迪效应、抑扬效应、鼓舞效应。

23,罪犯心理矫治对罪犯改造的实践意义:促进了罪犯改造工作科学化的进程、促进了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监狱人民警察素质的提高。

24,全员训导模式的内涵:心理决定导向、训导关系、全员参与、重视传统经验和日常训练。

25,罪犯心理矫治内容体系: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罪犯心理评估、罪犯心理咨询、罪犯心理咨询、罪犯心理预测和心理危机干预

26,罪犯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性较差、手段和方法单一,影响了教育效果、教育内容针对性较差、对罪犯出现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跟进和解决。

27,罪犯心理咨询的原则:理解支持原则、有条件保密原则、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疏导教育原则、促进成长原则、中立原则、咨询与治疗相结合原则、预防性原则。

28,拘禁性精神障碍心理疗法:支持疗法、认知疗法。

29,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者扮演的三重角色:监狱警察、心理咨询师、教育者。

30,再犯案心理分析方法:定性和定量。

31,再犯预测表的使用:以前的犯罪记录、家庭经济状况、不良交友关系、入狱前职业记录、劳动习惯、特殊技能、出狱后就业能力、出狱年龄。

32,“有爱就有恨”说明心理具有两级相对性、两级对垒的特征。

33,对毒品成瘾罪犯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催眠和暗示疗法。

34,心理不健康指心理持续的不良状态。

35,监狱常见性心理障碍:同性恋。

36,再犯预测表编制:收集资料、选择预测因素、预测因素数量化、编制预测表。

37,自我矫治是指不借助矫治工作者的帮助,自己凭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自觉的运用心理卫生知识克服心理障碍,通过自我诊断法、克制法、转移法、内省法等手段进行科学的自我矫正。

38,罪犯心理危机按性质划分:心理障碍危机和人际关系危机。

39,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学科。

40,生物钟是指生物机体随时间周期的变化所引起生理、行为及形态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41,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发展趋势:本土化、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

42,心理矫治档案化的优点:对罪犯心理干预小、所能研究心理的时间跨度大等。

43,自我是个体最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自己主体存在的自觉性。

44,社会化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5,罪犯心理矫治的终极目的: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46,罪犯心理矫治的具体目的:帮助罪犯解决心理困惑,消除情绪困扰、改进适应方式、促进罪犯自我成长、最终是其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监狱生活及未来社会生活中的何种问题。

47,罪犯心理矫正的目的:着眼于消除罪犯心理的临床症状、克服消极的不适应的行为。

48,罪犯心理矫治的具体目的是促进罪犯认知的、情绪的、行为的、人格的多方面的改变。

49,罪犯心理矫治的运作模式:发展模式、医疗模式、改造模式、全员训导模式。

50,行为评估法包括:自然观察法、模拟评估法、参与观察法。

51,服刑中期监狱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将罪犯纳入正常改造轨道,全面且顺利的完成各项劳动、学习和改造任务。

52,暴力性行为的矫治方法:精神药理学治疗、心理动力学干预、认知行为治疗。

53,人格矫治方法:治疗社区、集体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54,再犯案预测理论基础:决定论的基础、心理科学的基础、概率论的基础。

55,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系统化的课堂教育、利用传播媒介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有关的专题讲座、加强环境建设、罪犯自我教育。

56,罪犯心理危机的筛选方法:心理测验法、日常观察法、心理咨询时观察法。

57,监狱筛选咨询员的条件:热爱工作、有心理咨询的经验

58,人格:人的个性或性格。

59,罪犯心理矫治干警需具备的条件:心理健康、热爱监狱工作事业、有相关的心理辅导经验与能力

60,罪犯心理:

61,罪犯心理矫治工作需注意:防止过分强调生物性而忽略罪犯的社会性。

62,认知失调理论:1957、美国

63,意识:人对客观现实

64,物欲型犯罪的心理划分:依据罪犯的心理动力

65,监狱适应困难罪犯对策:

66,罪犯心理矫治在我国的开始年代:20世纪80年代,1984或1986年。

67,罪犯产生焦虑的原因:环境应急、性困惑、预感到不幸、对未来没有把握。

69,强化理论:斯金纳

70,罪犯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个性障碍有关、其他罪犯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其他罪犯有立功受奖情况。

71,罪犯心理健康标准正确理解:心理不健康与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状态没有界限、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72,中国心理健康卫生协会:1936年4月在南京成立。

73,提出吴标设置理论:爱德文洛克。

74,影响罪犯改造动机的主要因素:人格性格因素、家庭因素变化

75,罪犯产生抑郁的原因:人际关系破裂、家庭情况变化、觉得未来无望、监狱生活的单调和改造氛围、自卑和缺乏社会归属感。

76,心理矫治对象应排除:重精神病患。

77,罪犯入监后服刑生活的变化来自:政治地位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模式的变化

78,监狱人格的特征:双重人格、卑微、缺乏创造、屈服。

79,情绪理性疗法:爱丽斯

80,心理结构:服刑具有的特殊的心理结构,在刑罚执行下犯罪心理和常态心理的斗争。

81,狭义的罪犯心理矫治:应用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异常者进行治疗,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解除心理矛盾,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82,罪犯心理危机:是罪犯服刑期间,由于人格缺陷或意外事件的压力,而产生的严重的紧张、焦虑、抑郁、悲观、愤怒等情绪体验,有可能引发自杀、行凶、脱逃等行为,或存在着潜在的危险的应激状态。

83,行为疗法是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建立的。

84,罪犯心理咨询是指监狱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有心理问题的罪犯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根源,挖掘罪犯的内在潜力,改变其原有的认识结构和不良的行为模式,以提高罪犯对监狱生活的适应性和应付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

简答

一,简述罪犯心理矫治的工作体系

1,成立全国罪犯心理矫治研究与指导中心

2,省(自治区、市)成立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指导中心

3,监狱成立心理矫治室

4,监区(分监区)成立罪犯心理矫治辅导站

5,在罪犯中成立心理互助组

二,罪犯心理评估的原则

1,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2,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4,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

5,评估与咨询、诊断、治疗、教育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三,罪犯心理危机干预

概念:是指在诊断预测、发现罪犯心理危机征兆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心理诱导、危机调停和劝解等措施,以缓和罪犯的心理冲突,平息焦虑,防止演变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和突发事故的发生。

主要适用的类型:1,遇到重大事故心理处于严重失衡状态的罪犯、

2,人格缺陷较严重、

3,经常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状态而不能自拔的罪犯、

4,不能适应服刑生活产生严重的拘禁反应,缺乏人际关系的应对技巧,自感无法摆脱面临困境的罪犯

5,其他心理困扰需要紧急救助的罪犯。

四,罪犯心理咨询

概念:是指监狱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有心理问题的罪犯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根源,挖掘罪犯的内在潜力,改变其原有的认识结构和不良的行为模式,以提高罪犯对监狱生活的适应性和应付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

主体是:监狱咨询员

对象是:监狱服刑的有心理问题的罪犯

方法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是简单的说服教育

目的是:帮助罪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帮助在罪犯提高自我认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再犯罪预测表的编制和使用

编制:1,收集资料

2,选择预测因素

3,预测因素数量化

4,编制预测表

使用:1,运用出狱人员自测量表进行心理测验,评定分数

2,运用他评量表进行评定

3,运用模拟实验法进行检验

六,罪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1,专业人员:经过系统化专业训练的专职心理矫治人员,是核心力量

2,监区的监狱警察,特别是心理矫治工作的辅导员

3,罪犯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分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力量

七,罪犯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和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

2,有健全的情绪生活

3,乐于学习和劳动

4,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5,有正常的行为和协调的个性

6,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实

八,罪犯心理治疗

概念:在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受过专业训练并取得相应资格的心理医生或其他心理学工作者,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患有心理障碍及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罪犯,给予诊断与治疗,以减轻或消除其心理症状,促使其克服行为障碍,增进心理健康的过程。

实施治疗者:心理医生或其他心理学工作者

被治疗者:罪犯中的人格障碍者、神经病患者、情绪或行为障碍者、精神活性物质(酒、鸦片类毒品、致幻剂、兴奋剂、镇静催眠药)成瘾者,以及患有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罪犯

治疗手段:语言、文字、表情、态度、动作、姿势、行为、治疗者形象、与被治疗者的人际关系、治疗场所的环境及装饰

治疗目的:促使心理疾患康复,消除变态心理、消极心理和异常行为,恢复心理健康,重塑健康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九,罪犯认知障碍

1,不良的认知品质

2,反社会的意识

3,不成熟、歪曲的自我意识

4,与社会需要背离的行为意识

十,简述罪犯正式群体及其改造效益

罪犯正式群体:是指监狱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和依照改造需要在罪犯中设置的改造群体。

改造效益:监督效益、促进效益、同化效益、调解效益

十一,简述罪犯心理形成概念及其典型模式

概念:原有的犯罪心理在特定的监狱改造环境下出现的矛盾心理

典型模式:犯罪心理+服刑期间外部刺激=犯罪心理

十二,简述未成年犯的心理特征

1,经常性的内心冲突

2,政治上的非对抗性与改造中心理、情绪的不稳定性

3,精神空虚、思想混乱、容易冲动

论述

一,试述我国监狱心理矫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1,本土化——理论和技术上的引进、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实际操作

2,专业化——监狱警察、咨询师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方法

3,社会化——运用广泛的社会力量

4,规范化——工作的统一标准、制度、程序规范

二,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实行罪犯心理质量的评估

1,确定标准 2,选择方法 3,特别注意所选择的的测量表 4,以再犯罪预防心理预测量表测量 5,特别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 6,制作测量表 7,运用监狱机关和广泛的社会力量

三,心理测量可能性的原因

1,事物的可知性 2,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心 3,可能取得被测量者的信任

四,吸毒者晚期人格变异的状态

1,认知上——

2,情感上——依赖、冲动

3,意志上——病态亢进

4,个性上——抑制力差

入监罪犯心理矫治评估个案——合理情绪疗法

都是“面子”惹的祸 ——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转化宋犯的个案报告 七监区张浩 【摘要】宋犯,男,33岁,心境低落、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易激惹。在日常生活中与同犯关系紧张,易怒、冲动,爱面子,容易对他人发生暴力行为,自身行为意识差,屡次违反监规队纪,严重干扰其本人改造和监狱的改造秩序。通过收集资料、评估,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该犯进行心理辅导,对其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与发展的原因进行探讨,改变其不合理信念,帮助宋犯缓解情绪困扰,积极主动改造自己,并增强其完善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资料收集 1、人口学资料 罪犯,宋xx,男,1978年4月出生,小学文化,家住六安寿县农村。1996年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同年9月进入我监改造,在改造期间因涉及贩卖手机卡被处分,该犯在狱内交际面极广,脾气暴躁,易冲动,重面子,个体规范意识差,屡犯监规队纪,民警通过多次谈话教育但收效甚微;在2010年间有两次调队经历,2011年初被监狱定为顽危犯进行攻坚。 2、宋犯个人陈述 我自幼在农村长大,上过小学,而且上学期间的成绩比较优秀,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都比较好。在家中,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我们之间的感情很好,父母对我们姊妹三个都比较疼爱。由于我小时候比较好动,喜欢玩,后来在小学毕业后也没有上学的心思了,认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人,就与这些人在一起混。我知道自己的脾气不好,很冲动,也很暴躁,但我这个人是很讲义气的,朋友有事,我一定会帮,所以我在社会上的朋友比较多,也都很给我面子。以前我接受过一次心理咨询,主要是那段时间刚刚被禁闭过,而且干警对我的要求很严,对我盯的比较“紧”,有一点点事情都会处理我,同犯也看不起我,每个人都在疏远我。那段时间我天天夜里睡不好,早上又很困,情绪烦躁的很,有点不顺心的事情我都会上火,发脾气,有时甚至会跟别人拳脚相加。后来,监狱给我调了一个队,但是情况还是没有太大的好转。队里的干警和犯人也知道我以前身上发生过的事

服刑人员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个案报告

服刑人员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个案报告 摘要:患有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存在心境低落,病程迁延的特点,这也是监狱内服刑人员中发生率较高的心理问题。本文介绍了一例咨询师运用放松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一名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本案例不符合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特征,同时无躁狂表现,但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完整。得病原因主要由于错误观念和自我封闭性格特征加上现实生活中刺激引发的。本个案的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改变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和失眠症状,树立起积极面对改造生活的信心,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咨询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放松训练和合理情绪疗法改变认知模式,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使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和释放,进行了8次咨询,取得了一定效果。 关键词:抑郁严重心理问题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1.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赵某,男,汉族,现年30岁,小学文化,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投入监狱服刑改造。 2.个人成长史 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无精神病史。从小性格内向,特别爱面子,8岁在村放牧,10岁因母亲与父亲离婚,从此觉得低人一等,生活没有乐趣,并与他人很少来往,性格变得更加内向。13岁在饭馆打工。19岁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后刑满释放,出狱后无业在家。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现监狱服刑改造。 3.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记忆力正常,思维清晰,身体虚弱,面容疲倦,情绪低落,有郁闷、焦虑、逃避、压抑的情绪体验。 4.身体状态 从小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三个月前开始感到全身疲乏无力,睡眠不佳,食欲不佳,时常感到头痛难忍,大小便正常。特别是最近两周出现睡眠障碍,整夜无眠,无诱因的哭泣,自卑自责。 5.社会功能 能参加日常的改造,但劳动改造效率低,劳动能力有所下降,有意回避与他人交往。1.6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测试结果:

第十七章 罪犯心理矫治

第十七章罪犯心理矫治 一、单项选择题 1.罪犯心理咨询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罪犯心理健康B罪犯改造体系C罪犯心理D罪犯教育 2. ()是监狱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罪犯开展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等一系列活动,帮助罪犯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维护和恢复心理健康,增强生活的适应性,促进改造目标的实现。 A罪犯心理咨询B罪犯心理治疗C罪犯心理矫治D罪犯心理健康 3.下列不属于罪犯心理矫治实施三个步骤的是() A预测B诊断C治疗D质量评估 4.()是罪犯心理矫治的基础性工作。 A罪犯心理诊断B罪犯心理治疗C罪犯心理干预D罪犯心理矫治的质量评估 5.()是罪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途径。 A 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B组织学习,并通过考试、考核加以巩固和检验 C有效开展心理咨询工作D进行心理健康实践指导 6. 在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监狱教育改造干警应坚持()的教育理念,以促进罪犯积极适应和主动发展为目标。 A“以惩罚为本”B“以改造为本”C“以健康为本”D“以罪犯为本”7. 罪犯心理咨询是罪犯心理矫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开始被应用于我国监狱系统的。 A20世纪70年代初B20世纪80年代初C20世纪90年代初D21世纪8. ()上海、山东、黑龙江的个别监狱最早开始罪犯心理矫治的试点工作。 A1981年B1991年C1994年D2001年 9.()司法部将开展罪犯心理咨询作为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此,罪犯心理咨询在我国监狱开始迅速发展。 A1991年B1994年C2001年D2005年 10. ()既是咨询员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咨访双方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又是来访罪犯进行自我保护的必要前提。 A理解支持B保守秘密C疏导启发D确保安全 11.()是罪犯心理咨询中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形式。 A面谈咨询B书信咨询C电话咨询D网络咨询 12. 双方可以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互动,通过面谈咨询,求询罪犯可以详尽倾诉自己的苦闷、烦恼、焦虑、不安的咨询形式是() A面谈咨询B书信咨询C电话咨询D网络咨询 13. 具有随时、迅速、匿名的特点,在监狱罪犯心理咨询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罪犯认可的程度较高的咨询形式是() A面谈咨询B书信咨询C电话咨询D网络咨询 14.精神分析疗法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在1896年创立的,是一种特别重视潜意识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学说。

关于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的调查报告

关于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的调查报告 罪犯心理矫治,是指监狱在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罪犯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其个体心理结构特征,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增强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的科学性、针对性。心理矫治与管理、教育、劳动等手段相结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 关键词:监狱心理咨询心理矫治 现就农八师新安监狱现状,通过相关专业民警了解情况,浅谈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现状一.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罪犯心理矫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也随之而来。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等应运而生。同普通人相比,心理问题在犯罪人这类特殊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类刑事案件的犯罪人都有其特殊的犯罪心理结构,一些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就是心理问题。不仅如此,监狱劳教所中的罪犯劳教人员,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压封闭环境之中,活动空间小,心理压力大,因此他们是心理疾患和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 (二)开展罪犯心理矫治能够更客观地认识被改造者。就教育改造工作而言,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是实施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体,罪犯是被教育改造的对象(客体)。只有主体对客体有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模式。通过心理测验,能够深刻地认识罪犯劳教人员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能够对他们有一个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无疑更有针对性。 (三)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可以提高改好率。当前,我国监狱罪犯劳教人员构成日趋复杂,“法轮功”类罪犯劳教人员,以及涉黑、涉枪,涉黄、赌、毒人员有上升趋势,改造难度日趋增大。开展心理矫治具有重要意义。 (四)开展心理矫治是实现监狱工作科学化重要途径。开展心理矫治,不但可以开阔思路,拓宽视野,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切入点来启动“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的系统工程。它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疏理、提升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模式和手段,通过给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促进工作的持续发展。这对于发展监狱劳教工作,维护社会

罪犯心理矫治试题

罪犯心理矫治试题 一、单选 1、准广义的罪犯心理矫治概念() A、是根据我国罪犯改造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及临床工作传统经验得出的 B、与罪犯心理治疗是同一概念 C、包括罪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两项内容 D、与罪犯改造心理是同义语 2、狭义的心理矫治概念() A、与罪犯改造心理是同义语 B、与心理治疗是同义语 C、与行为矫正是同义语 D、包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3、关于罪犯心理矫治的性质 A、是一种改造活动 B、是一种监管医疗活动 C、是一种介于监管医疗与教育之间的一种心理学职业行为 D、是一种教育活动 4、关于罪犯心理矫治与监管医疗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二者既接近又不同 B、二者是等同的 C、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D、二者都是改造活动 5、关于罪犯心理矫治与罪犯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二者是不同性质的活动 B、二者是等同的 C、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D、二者是既接近又不等同 6、关于罪犯心理矫治与罪犯思想教育的关系,准确的说法是 A、二者总体目标不同 B、罪犯心理矫治是罪犯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化、拓展和补充,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C、二者性质相同 D、二者完全不同 7、罪犯心理矫治的对象 A、应面向全体罪犯,而不是只适用于那些存在心理问题或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罪犯 B、是那些存在心理问题或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罪犯 C、是面向一部分罪犯 D、应面向全体罪犯,而且对所有罪犯采用相同的矫治方法 8、对存在心理问题或患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罪犯,应当 A、只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B、只进行心理评估 C、进行专业性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D、进行劳动改造 9、对具有以反社会性为核心个性心理的罪犯,应当 A、只进行思想教育

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刘保民杨木高刘胜利 一、**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心理矫治工作氛嗣。心理矫治t作开展之初,不少民警对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认为改造罪犯已经有了“管理、教育、劳动”三大手段,开展d理矫治工作没有必要;有的认为心理矫治是 西方圉家的东两,对能否在我国开展表示怀疑;有的认为开展心理矫治工作能够包治罪犯“百病”;还有的认为目前监狱的人才缺乏、装备落后,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条件不具备等。针对这些错误认识,省局通过会议和培训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民警对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心理矫治工作在改造丁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选择基础工作较好的7个监所作为试点单位,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作进一步的动员发动,从而为全系统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奠定思想基础。 (二)抓好软硬件建设,夯实心理矫治t作基础。做好心理矫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基础建设。我们着重抓好4个方面的t作: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和硬件配置。1998年,我们在7个监所开展试点工作时,就明确试点单位心理矫治工作的主管部门是教育改造科,并在教改科配备专人负责这项工作。2001年,心理矫治t作在全系统全面推开后,我们明确要求所有监所都必须成立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在监区(分监区)设立心理辅导员,罪犯中设立心理互助员,努力构建心理矫治工作网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到目前为止,全省各监所均成立了罪犯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其中有5个单位设置了独立建制的心理矫治科,心理矫治工作三级网络已经形成。2003年4月,省局还聘请7名心理学专家教授组成全省罪 犯心理矫治工作专家指导小组,加强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指导。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加强心理矫治工作的硬件建设,全省各监所共配置63台[找文章还是到☆,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专用电脑,部分单位配备了数码电子录音笔等设备,设置了心理咨询室74间。部分单位还设有罪犯心理宣泄室、心理热线,为开展罪犯d理矫治工作创造了良好条 件。二是坚持专业化队伍建设。心理矫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加强心理矫治队伍专业化 建设。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选派在职民警参加专业培训。近几年来,各监所共选派172名民警参 加部监狱局和省局组织的心理矫治培训班学习,其中,有ll9人

浅谈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工作方法

浅谈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工作方法 张易阳 摘要:犯罪行为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保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进行和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他人的侵害,世界各国都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刑罚制度来惩罚犯罪。但是,惩罚犯罪并使罪犯受到社会的惩罚是设置刑罚制度的最终目的吗?从人权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不应当是这样,是罪犯接受惩罚在一定成度是为了给予受害人的心理补偿,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通过对罪犯的严厉惩罚使他人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减少犯罪),但是,从犯罪者方面来看,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以使其回归健康心理从而使其能够顺利回归社会才是最终目的。在此,笔者简谈一下罪犯的心理矫正的意义及其方法。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正工作方法 贝卡利亚曾在《犯罪与刑罚》一书中谈到:犯罪是社会遭受的危害是衡量犯罪的真正标准①。比伦巴莫等人主张犯罪就是对国家、社会、个人生活之侵害。那么我们了解一下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对我们更深入的探索罪犯的心理矫正有重要的意义。 一、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从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利益来看,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损害的统一,犯罪会严重侵害人民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也会对国家的正常秩序造成冲击,甚至有可能会颠覆国家政权;从犯罪的结果来看,犯罪行为不仅对社会造成了现实的的危害,还包括对社会未来的一种威胁,如杀人、强奸、抢劫等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另外一些的危害国家政权的犯罪即使没有给现实社会带来危害也构成犯罪,因为它有可能对社会未来造成威胁,如我国的反革命宣传煽动罪,无论被煽动者是否被煽动起来去革命并不影响罪名的成立。由此可见,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则我们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正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 二、罪犯心理矫正的意义 心理矫正是指由心理咨询师、矫治社会工作者、犯罪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员运用心理学等专业方法,对罪犯开展心理测心理咨询与治疗、生存技能辅导等社会支持,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并促进其人格再社化的过程,心理矫正的宗旨是平等尊重、科学实效、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衡量与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主看人的常态心理状态是否与社会公众的心理状态相一致。 有很多服刑人员当初就是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而走入歧途,在消极内在因素和外在不良环境的支配下,他们犯了罪,被关进监狱,在监狱改造中又形成了罪犯心理,即罪犯被判决执行刑罚后,在服刑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是刑罚承受者在受刑过程中的特殊心理现象。那么,对罪犯的这些心理问题进行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保障罪犯人权的需要。随着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作为社会人权发展水平标志的罪犯人权保障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罪犯从收押到刑满释放整个过程,对罪犯应享有的权利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其中健康权作为罪犯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需要行刑机关给予根本保障。以往在我 ①贝卡利亚.《犯罪与刑罚》 ②

社区矫正个案

假释犯社区矫正个案案例 一、矫正关系建立 2007年9月,案主出狱接受社区矫正,根据“属地审查”的基本原则,社区矫正工作者与案主在司法所签定了《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填写了相关表格,并对案主一一说明了日后接受社区矫正有关报到、思想汇报、公益劳动、奖励处分等注意事项。案主表示同意接受司法所监督管理,遵守相关规定,双方社矫关系基本建立。 二.案主基本资料 (一)个人情况 姓名:XX 性别:男 年龄:40岁左右 文化程度:高中 婚姻状况:已婚 (二)家庭成员 妻子:无职业 母亲:无职业 姐夫:做生意 三、案主案件资料 (一)犯罪事实 案主于因伙同他人盗窃摩托车,于1993年9月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判决情况 罪名:盗窃罪 原判刑期:无期徒刑 附加刑罚: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刑期变动: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7年 社区矫正类别:假释 社区矫正期限:自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 (三)收监期间表现

案主于服刑期间,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和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2004年、2005年被监狱评定为年度监狱改造积极分子。 四、社矫对象问题界定以及分析 (一)通过家访了解掌握案主的家庭系统、社区系统 2008年5月,南湖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社会工作者前往案主老家进行家访,实地掌握了案主的现时生活状态以及所在的家庭系统,社区系统环境。资料掌握的方式包括与案主面对面的交流、与其家人的谈话,以及与案主所在社区司法所、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接触交流,对其生活环境的观察等等,在为期两天的探访行动中,从正面、侧面两方面初步掌握了案主的家庭系统与社区系统如下: 1.家庭系统概述: 案主现在居住于广东省四会市,家庭成员包括妻子、母亲,父亲于前几个月前已经逝世。但其居住的房子并非属于案主所有,其产权属于他的姐夫,因为其姐夫外出工作,姐夫儿子也在外面读大学,而案主老家的房子也几近倒塌,因此姐夫同意案主与其妻子、母亲暂时前来居住,一来可以看守房子,二来也可以表达亲情之谊。可知,该住所并非案主一家长期居住之地,需看日后案主一家与其姐夫一家的关系发展。案主母亲虽然身体健康但也缺乏劳动能力,案主夫妇均无正当职业,案主更因为右脚踝粉碎性骨折难以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只能与妻子在家靠养猪维持生计。案主与妻子结婚不久,妻子也早已知道案主社区服刑的身份,不过她并不介意,并十分支持丈夫改过自新,从新做人。他们膝下暂无儿女,经济负担暂不严重,并是却是缺乏稳定的生活来源。 2.社区系统概述: 案主现并不居住于罗湖区南湖街道,而是回到了母亲户籍所在地居住,一是因为村中老家房子几近倒塌,而姐夫为他们提供了房子居住的便利;二是因为案主担心在老家居住,会让村中邻居知悉自己的罪犯身份,从而招来有色眼光对待以及中伤言论。在农村环境中,这将严重影响案主的正常生活。由于案主特殊的自身情况,现居住地对其缺乏基本的监管,难以对案主形成配套的跟踪掌握。 3.访谈实录(第一次见面谈话内容)

试论心理矫治在罪犯教育改造中的意义

试论心理矫治在罪犯教育改造中的意义论文摘要监狱管理的心理矫治工作在罪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其扭曲的或不良的心理认知过程中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同时心理矫治工作也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与和谐的监狱环境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有利于中国司法与行刑制度的改革,促进提高监狱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规范化的执法水平。 论文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监狱管理 所谓罪犯心理矫治是指监狱机关及其聘用的社会相关机构从事心理学专业研究的工作人员,在犯罪心理学、越轨心理学等科学原理的指导下,运用心理科学方法或科学仪器,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在罪犯入监、入监期间以及监后出狱等各个时期,帮助罪犯克服、排解心理障碍并疏导解决罪犯服刑期间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促使罪犯在心理素质的良性转化的前提下获得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以达到罪犯狱中安心改造、出狱后主动守法的一种教育改造手段。心理矫治得以成功的前提是从事该项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对一般心理学和犯罪特殊心理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因为犯罪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越轨行为,根据越轨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的分析,几乎每一种犯罪行为的背后都是某种失范的价值观和失范的心理而 形成的结果。对于那些入监服法的罪犯来说,犯罪行为虽然被中止,并且在法律上可能对于自己的犯罪事实予以了承认,但并不代表罪犯对于罪行背后的扭曲的价值观或越轨心理有彻底的正确认知。因此,修正传统的灌输、强制、惩戒的思想教育模式,从心理源头上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其扭曲的或不良的心理认知,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的服刑环境的需要,而且有利于罪犯进行彻底的自我改造,从灵魂深处增强洗心革面的主动

探析罪犯心理矫治工作

探析罪犯心理矫治工作 原文作者:熊淑萍 【摘要】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是监狱改造工作的重点,我国监狱体系虽已形成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但由于我国心理矫治工作起步较晚,且国外引进后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监狱系统。因此,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仍存在不小的缺陷。只有完善心理矫治的操作过程,使心理矫治工作本土化,才能最大效度地发挥心理矫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罪犯心理;矫治监狱操作;体系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rrection work 【Abstract】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offender work is the focus of the prison renovation work,although our prison system has formed the operating system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but because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in China started late and abroad is not entirely suitable for our prison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ects in psychological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can localize th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work,can maximum validity play a positive role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offender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prison operating system 一、心理矫治概述 罪犯心理矫治(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offender)又叫作“改造干预”、“矫正治疗”、“矫正咨询与矫治”、“罪犯心理干预”等。什么叫做犯罪心理矫治呢?所谓犯罪心理矫治就是转变罪犯心理,积极引导罪犯避免犯罪行为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工作。 罗伯特?;威克斯(Robet )作为美国法律心理学专家认为犯罪心理矫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精神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行为方面。他认为犯罪心理矫治的形式有多种,既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甚至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矫治并不一定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由准专业人员在监督下也可以进行。 这说明了,在西方发达国家罪犯心理矫治是法律心理学和监狱科学都需要研究的对象,而这些国家的监狱系统所采用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内容也十分广

心理矫治方案

(一)方案的源起 监狱的功能除了惩罚与威慑,更重要的是改造。今天除了传统的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外,心理矫治逐渐发展成为第四种改造手段。如果监狱警察与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他们很可能一起制造了压抑、无力、没有希望的监狱气氛。而监狱是服刑人员重建未来、再次启程的地方,也是监狱警察完成个人蜕变与自我实现、助人并最终自助的地方。因而在更广大的意义上,监狱是狱警与服刑人员之间实现拯救与被拯救的圣地,服刑人员并非是完全绝对的弱势和被改造人群,狱警也受到了无可避免的职业侵害,也因而有了个人成长的宝贵机会。只有看得见未来,对明天有期待,服刑人员才可能完成改造,狱警才可能走出心理困境、走向职业发展的顶峰。而心理健康辅导与矫治工作正是营造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监狱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进而才能保证监狱功能的达成。 (二)监狱系统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1、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根据相关学术文献,在所有应激性职业中,警察心理压力最大、心理障碍最多,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这一职业的高风险、超负荷、高强度,以及警察的自身人格、性格特征正是影响警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研究显示,监狱警察中有31.1%的心理症状问题严重,其中明显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性、偏执、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和恐怖等。 可见,总体上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而背后的原因和心理健康辅导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2、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需求 罪犯个体特征的共性在于他们的心理缺陷和人格障碍,而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更是一个普遍事实,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他人、生活和未来的认知扭曲,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不安、悲观绝望、恐惧等,生理上存在躯体化,行为上则是不服、抗拒改造,自伤、自残、自杀,回避集体活动、睡眠差、逃脱、报复以及适应障碍等,人格上反社会、孤僻、多疑、冲动等。而监狱改造的最终目的之一是补救或发展服刑人员的人格,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顺利返回社会开展生活,甚至发挥潜能,因而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需求也极为迫切、突出。 (三)当前国内监狱系统心理健康辅导、矫治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政治逐步开明、经济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人权事业的重视逐步加深,我国监狱系统的建设导向也在发生变迁——由安全模式向质量模式,由经验模式向技术模式,由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的趋势逐渐清晰,但仍处于起步的阶段。这个趋势就强调了监狱建设中心理健康辅导和矫治的专业化进程。但较之政治理论、法律常识、监管理论等内容,关于监狱工作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辅导和培训很薄弱,其课程针对性差、缺乏职业特征、流于形式,教学手段落后。此外,由于工学冲突导致精力有限,监狱所在地点偏僻且封闭导致上进心不足,待遇一般、生活清苦,加之一些警察的自律意识、公仆意识淡薄,总之相当一部分警察对再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强,这可能也是职后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二)(一)帮助完善硬件设施。分别开设针对监狱警察和服刑人员的个案咨询室、团训室,添置沙盘、团训包等器材。 (二)针对监狱警察和监狱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健康辅导、矫治方案: 1、专题讲座或网络课程。内容涉及职业取向、个人生活取向、专业能力取向;并编写、分发相应教材作为随身小手册以备翻阅。培训具体内容请见表1。 2、建立狱警的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协助监狱心理咨询师为每位监狱警察建立心理档案,周期性地心理测评、行为评估、自我报告等方式记录并分析狱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把握狱警的心理发展动态,从而防范心理危机,并不断调整狱警的辅导方案,保证辅导效果的最优化; 协助建设针对狱警的心理危机防控、干预机制。

罪犯心理矫治

对在押犯中的暴力型罪犯心理矫治 对策探折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罪犯心理矫治成为适应断形势的一个重要改造手段我国幕力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多, 在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的同时, 也给矫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监内在钾犯中暴力型罪犯所占的比例日趋加大, 已成为监狱改造中的突出问题对基力型罪犯进行心理矫治, 应结合其在服刑期间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宜的心理娇治模式在监狱改造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充分发挥暴力犯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积极主动的改造并且将心理娇治与犯罪习性娇治进行有机结合, 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引导, 消除其主观恶性, 促使罪犯重新社会化 [关键词]:暴力型罪犯心理特点矫治对策 随着社会上暴力犯罪的增多, 监狱内在押犯中暴力型罪犯所占的比例也日趋加大。暴力型罪犯在改造中所具有的攻击性, 正日益成为影响监管安全的主要隐患。对暴力型罪犯教育改造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监管改造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暴力犯的改造中, 心理矫治处于主导地位和决定性作用。所以, 更有效的对暴力犯进行改造, 应首先对其心理加以矫治。加强对暴力型罪犯的心理改造, 对确保监狱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 增强教育改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提高改造质量,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暴力型罪犯在改造中的心理特点 1.1、固执、偏激、抵触心理强 由于暴力犯长期受不健康心理的支配, 对现实社会尤其是社会制度不满, 在思想上表现为顽固不化、固执己见, 在行为上表现为反抗、怀疑、消极等, 因此在改造期间认罪悔罪意识差。由于认知水平低下, 对事物的全部和实质不能正确把握和认识, 辨别是非的

顽危犯的心理矫治

顽危犯心理矫治的探讨 文章摘要:近年来,监狱系统对服刑罪犯,尤其是顽危犯的心理改造越来越重视。本文从顽危犯的心理特点为切入点,认为顽危犯具有主观恶习深,反社会、反改造心理强烈,反改造活动明显并且持续,抗改或者是丰富的作案经验等特点。根据顽危犯的特点,文章浅谈了顽危犯心理矫治手段。 关键词:监狱顽危犯心理矫治改造心理健康教育 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的《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规定》中,第七章中的第七条阐述了“监狱应当开展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 十年来,监狱系统越来越重视对犯罪分子的心理改造,监狱中已经开始普遍引进心理矫治的手段。现阶段的实践证明,心理矫治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尤其是对顽危犯的转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心理矫治概述 心理矫治是一个复合概念,包含了两个基本概念,“行为矫正”和“心理治疗”。它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对人的心理与行为障碍进行矫正和治疗。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含义 罪犯的心理矫治是指监狱劳教所在教育改造犯人的工作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直接引入犯罪心理学

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罪犯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和心理评估,掌握罪犯劳教人员个体心理结构特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罪犯劳教人员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其主要目标是关注罪犯复杂的个性心理需求,激发罪犯的内在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内容 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我们要根据其特殊的心理特点,来制定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相关研究表明,监狱罪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水平低,认知失调,较多的消极情绪以及不良的生活及行为习惯等等。 罪犯心理矫治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增强罪犯的思想认识水平;②帮助罪犯改变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首先使罪犯增强对自己心理及行为的了解,正确认识到他们的性格特点、社会性质和产生原因;其次要帮助罪犯改变不正确的认识观念和不恰当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对自己、他人、社会的正确认知能力,而且也要使罪犯能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③疏导罪犯的消极情绪。通过心理矫治活动,对罪犯进行适当的疏导,帮助罪犯消除疑虑、紧张、焦虑、抑郁、绝望等心理现象,宣泄罪犯消极情绪,恢复情绪平衡,并在过程中帮助罪犯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模式。④培养罪犯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相应的疏导,促使罪犯学会

如何对吸毒者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

如何对吸毒者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 如何对吸毒者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心理辅导专业化与管教相融合。专业化是将心理矫治工作看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专职的心理医生(辅导员)是心理矫治的实施者。 当今毒品犯罪遍及全球,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严重公害。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目前吸毒人数已超过2亿,每年非法毒品交易额高达1万亿美元,居各类交易之首。每年因吸毒而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以上,因吸毒致残的有200万左右[1]。在我国,自80年代以来受国际毒品泛滥的影响和境外毒品的渗透,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又开始滋长并呈蔓延之势。在当前严重的国际、国内毒品犯罪的背景下以及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我省女性涉毒犯罪增长速度惊人,形式严峻。 通过观察涉毒服刑人员日常行为表现,发现不吸毒涉毒服刑人员与其他服刑人员的改造表现差别不大,而有吸毒史服刑人员在遵守监规狱纪、接受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等方面比普通服刑人员要差的多,尤其是经常发生顶撞警察现象,是监管安全和教育改造的难点和重点;毒品的价格昂贵,一般毒瘾每天为了吸毒要付出5、6百元的代价,一般的经济收入是不能支付得起如此昂贵毒资的,由吸毒而引起犯罪,如抢劫、盗窃、贩毒等犯罪是必然的,不能很好的改造有吸毒史服刑人员,就很难提高改造质量、降低再犯率。 一、吸毒人员心理 (一)认知水平低

缺乏对毒品的认识是青少年吸食毒品首要的心理原因。从总的来看,初吸毒者对毒品的无知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毒品的概念、性质、种类、功能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甚至把毒品等同与一般的香烟等。2、对吸食毒品的害处及因此而导致的对个体身心伤害和对社会危害的认识不足。3、对国家关于毒品问题的政策、法规不了解,没能形成一种意识,即缺乏法制观念,等等。例如:苗某某,例假期间腰疼,一位朋友(也是毒贩子)就告诉她吸毒可以治疗腰疼,她想着自己自制力强,只是在例假期间吸,且少量的吸不会上瘾,没想到毒瘾越来越大。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后来因贩毒被抓。初吸毒者由于没有或严重缺乏关于毒品方面的知识,导致判断失误而发生盲目涉毒行为。有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对毒品无知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 (二)好奇心理 好奇、寻求刺激心理是吸毒的重要诱因,城市青少年吸毒者中表现明显。好奇是青少年最重要的一个心理特征,由于正准备或刚刚涉足社会,对社会上的许多现象和事物不甚了解,总是充满着神秘感和新鲜感,因此他们的好奇心无论是从广度或是深度来讲,都比中、老年人强烈得多。由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不顾一切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什么都想试试。可能也就是一次的尝试误入了吸毒的深渊。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再列举。 (三)自我毁灭心理 女性是重感情动物,把感情看作生活的唯一,不能拿得起、放得下,一旦感情受挫就会自暴自弃。觉得活着失去了意义。借吸毒来麻醉自己的精神世界,借毒品来解脱心理的压力和压抑。例如:刘某某,丈夫感情出轨后提出离婚,刘某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先是以泪洗面,后经常光顾迪厅、歌厅。在迪厅里认识了入狱前的男朋友,不成想是个“瘾君子”,在他的一次又一次诱惑下开始吸毒。后因贩毒入狱。 (四)不良群体心理 青少年女性吸毒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受不良交往对象负面作用影响的结果。绝大部分吸毒者在吸毒前或多或少的交有吸毒的朋友,她们的“第一口”或“第一针”常常是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的。不良群体心理的作用加速青少年吸毒心理的强化和形成。因此,个别青少年女性便很自然地或“很有理由”地加入到吸毒团伙中去。如有的是被迫于吸毒团伙的影响和压力,力求从心理和行为上与群体的心理保持一致;有的是对群体中某一或某些成员的崇拜,而盲目地模仿他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包括吸毒理念和行为;有的是因挫折而在吸毒群体中寻找安慰和支持,自由地表达自己诸如因吸食毒品而产生的幻觉和兴奋,从而实现心理平衡。众多的青少年涉毒团伙所形成的群体心理已具有强大的负性辐射力量,严重毒害了一部分青少年。例如苏某某,父亲忙于生意,没有时间管她,经常用钱打发她;母亲忙于家务,管不住她;两个哥哥溺爱她,疏于对她的管理,都经常给她钱花。她就和一些“小混混”混在一起,

[心理咨询] 狱内罪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 狱内罪犯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笔者是一名具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资格的医生,笔者共接诊了有各种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126人,进行了254人次的个别心理咨询和心理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26名求询服刑人员中本省籍101人,外省籍25人:年龄18至55岁,平均3o.8岁;已婚41入,未婚72入,离婚12入,丧偶1人;文盲5人,初小9人,小学37人,初中54人,高中17人,大专以上4人;盗窃 47人,抢劫 33人,诈骗11人,贩毒、强奸、故意伤害各7人,流氓4人,绑架、敲诈勒索各3人,受贿2人,虚开增值税发票、交通肇事各1人;4年以下有期徒刑16人,4至7年有期徒刑46人,7年以上至15年有期徒刑64人;前科一次16人,二次6人,三次2人,四次1人,有前科者占20%。 126名服刑人员中咨询一次73人,二次14人,三次11人,四次22人,五次4人,六次2人。 二、主要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 (一)心理问题 126名服刑人员心理咨询过程中发现的主要心理问题为: 1.情绪沮丧忧郁,兴趣缺乏,消极悲观,对前途无望,无改造目标者21人; 2.情绪紧张,恐惧、焦虑,心烦意乱,坐立不安者11人; 3.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愤怒、冲动,经常违纪者10人; 4.不能适应狱内生活,人际交往差,人际矛盾或人际关系紧张者12人; 5.敌意、偏见、认知歪曲,不认罪、不服判,逆反、抗拒,不服管教者16人; 6.因挫折与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引起持久性精神紧张、过分焦虑,躯体不适感,疑病、顽固性失眠者11人; 7、患慢性躯体疾病久治未愈,引发心理情绪反应,感觉痛苦、失望者9人; 8.言语荒谬,行为怪异,情感淡漠,出现妄想幻觉者8人; 9.智力低下、学习困难,社会适应不良者2入; 10、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缺乏罪责感,行为冲动。冷酷,屡教屡犯,难以吸取教训者8人; 11.因逆反心理严重、犯警关系紧张产生心理危机导致自伤自残者2人; 12.因性饥渴而过度手淫者3人; 13.担忧释放后前途者2人;

关于加强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强心理矫治工作的几点意见 为了积极、稳妥地开展好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充分发挥心理矫治在教育改造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服务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促进监狱和谐发展、推动“平安监狱”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监心理矫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心理矫治工作“三级网络”。 1、监狱设“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负责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指导各监区心理矫治工作的开展;管理专兼职咨询人员;安排部署并检查落实全监狱心理矫治各项工作的开展。 2、监区、分监区设“心理辅导站”,具体负责本监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需求的申报以及“中心”安排的相关工作任务。由教导员(或指导员)负责、女内勤协助开展工作。 3、监区、分监区配备一定数量(每层监舍楼2名)心理互助员,由符合条件(参见曲监发[2011]1号《曲沃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矫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服刑人员担任。行政上由“监区心理辅导站”管理,业务上由“中心”指导和考核。因出监或其它原因减员,监区应及时补充,并报“中心”备案。 二、加大对“各级”人员的管理力度。 1、“中心”的兼职咨询师,要把心理矫治工作当做自己本职岗位工作的任务之一,做到“形式上兼,本质上专”。完成好“中

心”安排的咨询任务,参加“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心”要对所有咨询师的工作进行统一考核,并报监狱考核办,纳入监狱对民警的绩效考核成绩。同时,年终根据业绩和贡献评选出优秀心理咨询师,给予嘉奖。 2、各监区、分监区心理辅导员,要积极协助本监区做好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开展以“心理游戏”为主的团体心理放松和心理辅导活动,做好心理矫治工作的“上传下达”。 3、服刑人员心理互助员,要积极开展好所属区域服刑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收集、反馈罪犯对心理矫治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报告罪犯心理异常情况,按规定要求及时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为了充分调动互助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互助员的工作要进行考核和奖惩,实行月考核,每半年评出工作突出的互助员20名,给予嘉奖一次。 三、规范心理咨询工作程序 由于服刑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心理咨询的程序不能完全按照社会一般心理咨询机构的程序进行。根据一年来的摸索和实践,对我监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工作程序暂定如下: 1、对有咨询需求的服刑人员,填写《曲沃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咨询登记表》。包括:罪犯基本情况、咨询事由、监区意见、“中心”意见、咨询效果等内容。 “咨询需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服刑人员自愿要求心理咨

罪犯个别教育案例

罪犯个别教育案例 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不断的交往中成长着,在校园里,每一次的师生接触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案例,每一个教育案例都会给我们很有意义的启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别生教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罪犯个别教育案例案例一一、基本情况 罪犯冯某,男,40岁,初中文化程度,已婚。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死缓,2007年4月19日投入我监服刑改造。 冯犯自从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或打临时工,平时好赌。2003年6月15日19时许,冯犯碰见欠其赌债的邓某,即向其追讨赌债,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并打斗。期间,冯犯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向邓某背部刺了一刀后,致使邓某逃后因失血过多死亡。 该犯家中有老有小,一家收入仅靠妻子教书所得来维持。家庭负担较大。对自己漫长的刑期根本无法接受。更无法想象自己该怎么去面对。故从入监队调到四监区以来,终日不知所为,虽然不曾发生违规违纪行为,但无改造目标,劳动主动性不强;性格内向,与同改之间关系不和谐;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或过激的行为;对于家庭该犯非常矛盾,一方面自责心强烈,认为是自己害了家人,觉得自己无脸面对家人,一方面又渴望亲情的关怀;故该犯经常夜里哭泣,经

常失眠。甚至在给家人的信中写有“只有死亡才能解脱”的字眼,有较强烈的自杀倾向。 二、自杀倾向的成因分析 (一)冯犯内向不稳定,自我责问心过强,对亲人有强烈的内疚心。认为自己的存在是家人的耻辱。只会给家人带来伤心和灾难。也认为家人也会因此看不起自己。改造压力非常大。又由于他纳于言辞,没有朋友,少了可以倾诉的对象。所以心理积累越来越大,必然会导 致轻生的念头。 (二)冯犯年龄偏高,已过中年。且刑期漫长,改造信心严重不足。觉得自己改造前途渺茫,无法看到改造的希望和自己的亮点。 (三)冯犯的环境适应能力非常差,自我定位仍很模糊。对于监狱这个陌生又威严的环境产生极强的畏惧和抵触心理。很难正确去接受和面对。 三、个别教育措施 (一)与冯犯建立良好的警囚关系,以确保以后的谈话能较顺利地开展。运用尊重、温暖、真诚和关心等关系技能,以取得冯犯的信任,认真观察倾听冯犯的心理世界。使其压抑在心里的不良情绪能及时地发泄出来。 (二)对该犯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其认识到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犯错不要紧,要紧的是对待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个案分析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心理个案分析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来来,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后备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对未成年犯的成功教育矫正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基于未成年犯的特点和国际刑罚发展的趋势,许多国家都建立了适合未成年犯特点的缓刑制度。缓刑的适用可以使未成年犯不脱离社会,让其感受到自己没有被社会所抛弃,进而增强其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决心,降低再犯率,这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未成年犯,是以犯罪主体的年龄特征为标准划分的一个特殊的犯罪群体。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据此,未成年犯的概念应界定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实施了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并被判处刑罚的罪犯。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工作室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

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却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社区矫正的直接目的即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 由于未成年人尚处于身心的发展阶段,其可塑性较强,这就决定了对未成年犯罪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我国法律规定的未成年犯罪年龄为已满14周岁至未满18周岁,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正值青春期,情绪易激动,易受感染,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并不具备独立的能力,好奇心强,抗诱惑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未定型,可塑性强等特征突出。 社区矫正将未成年犯置于社区,首先,可以让其亲属及被害人时刻了解未成年犯的矫正状况,给予督促、关心和鼓励。对于被害人而言,亲眼看得到未成年犯的受到惩罚与矫正状况,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种精神安慰。对于未成年犯自身而言,也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引起自我内疚从而不断自我激励。其次,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能使未成年犯源源不断的接受新事物。处理新矛盾,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未成年为什么会犯罪呢?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一般来说,未成年犯罪基本上都是为了钱,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寻求刺激。那么,他们有为什么会有犯罪的想法呢?他们是不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