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作业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作业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作业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作业

————————————————————————————————作者:————————————————————————————————日期:

《黄帝内经素问注》作业

一、填空题:

1、《黄帝内经素问注》的作者是。

2、“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眞经,式为龟镜”中的“龟镜”比喻;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其中“敷畅”意为;“鳞介”指代。

3、“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中“适”意为。

4、“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中“师资”指的

是。

二、单项选择

1、下列划线词语不属于同义(含近义)词连用的是( )

A.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

B.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

C.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

D.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2、以下划线词语解释为“的确”是( )

A.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B.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眞要,则目牛无全。

C.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

D.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

3.以下划线词语不表示“常常”义的是( )

A.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

B.故凡遇驳正之处,每多不讳。

C.至于遁天倍情,悬解先觉,吾常闻之。

D.欲宏览而无由,尝引以为撼。

4、“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眞要,则目牛无全”中“目牛无全”比喻

()

A.技术娴熟B.自不量力

C.无济于事D.聪明敏捷

5、以下“惟”属于语气词的是( )

A.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

B.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C.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

D.今之奉行,惟八卷尔。

6、“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中的“标格”指的是()

A.完善的理论

B.完备而周密的见解

C.经文的精髓要旨

D.对经文正确理解的标准

三、多项选择:

1、下列划线部分词语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A.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

B.一以参详,羣疑冰释。

C.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

D.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

E.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2、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中“其人”指的是“合适的人”。

B.“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中“奉生”指“养生”。

C.“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中“得失”指的是“收获”。

D.“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中的“玄言”指“《素问》深奥的理论”。

E.“错简碎文,前后重叠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中“碎文”指“零乱的文字”。

3、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为“年”的有()

A.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

B.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

C. 岁月旣淹,袭以成弊。

D. 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

E. 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本字、正字:

1、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

2、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

3、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4、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5、命世奇傑,时时间出焉。

6、且将升岱嶽,非径奚为?

7、一以参详,羣疑冰释。

8、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前后不伦,文义悬隔。

五、词语解释:

(一)、词义辨析:

1、于

①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

②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

2、或

①或问答未已,别树篇题。

②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眞要,则目牛无全。

3、会

①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

②会向卒,哀帝复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

(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

能致之矣。

2、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

4、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5、岁月旣淹,袭以成弊。

6、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

7、冀乎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

8、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

惠无穷。

六、语法辨析: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活用的类别及活用后的词义

1、或识契眞要,则目牛无全。

2、重《经合》而冠《针服》,别目以冠篇首。

3、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

4、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

5、华叶递荣,声实相副。

6、一以参详,羣疑冰释。

7、退《至教》以先《针》。

8、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

9、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

七、翻译下列句子:

1、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

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2、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

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羣疑冰释。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

3、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

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

八、标点:

臣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圣之先务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理身绪余治天下坐于明堂

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

外有寒暑之相荡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瘥国家代有将欲敛时五

福以敷锡厥庶民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

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未有失坠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明于左史厥后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难经西汉仓公传其旧学东汉仲景撰其遗论晋皇甫谧刺而为甲乙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阙第七一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之得先师所藏之卷大为次注犹是三皇遗文烂然可观(《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节选)

九、思考题:

1、①“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

未尝有行不由径、出不由户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

眞要,则目牛无全。”②“且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

无舟莫适。”

①中作者认为学习《素问》的“径”与“户”是什么?②中“岱

岳”“扶桑”以及“径”、“舟”各指什么?在王冰以前有哪

些注释《素问》的书籍?

2、“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

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请结合相关资料,谈谈秦汉时期的医学教育情况。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王冰

2、借鉴;阐明;鱼类与甲壳类动物

3、前往

4、授学的依据。

二、单选

1、D

2、A

3、C

4、A

5、C

6、D

三、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DE

3、ABCE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本字与正字。

1、迺:“乃”的异体字

2、蒸:通“烝”

3、华:同“花”

4、迳:通“径”

5、傑:“杰”之异体字

6、嶽:“岳”之异体字

7、羣: “群”之异体字

8、缪:通“谬”

五、词语解释

(一)词义辨析:

1、于

①在;②被;

2、会

①领会;②恰巧

(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黎元:百姓;仁寿:长寿;赢劣:瘦弱的人

2、遐迩:远近;契:符合;稽:考察;忒:差错

3、天机:天资;蒇谋:完善而周密的见解;生知:生而知之的人

4、纰缪:错误;伦:次序;披会:翻阅领会

5、淹:久

6、臻:达到;得失:收获

7、童蒙:初学《素问》的人。

8、俾:使;惟:语气词,不翻译;徽音:此指《素问》造福于民的美德;累属:连续不断

六、语法辨析

(一)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活用的类别及活用后的词义

1、目:名词作动词,视,看见。

2、冠:名词作动词,前面加上。

3、朱:名词作状语,用红色

4、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新:形容词使动,使……创新。

5、华叶:名词作状语,象花和树叶一样。

6、冰:名词作状语,象冰融化一样。

7、退、先:使动,使……退后,使……在前面。

8、昭:形容词使动,使……明白清楚。

9、光:形容词使动,使……明显。

七、翻译:

1、但是《素问》的文字精练,内容广博,理论精深,旨趣深奥。天地间的很多现象被区分清楚,阴

阳变化的各种征候被列举出来了,各种变化的原由被表述清楚了,死和生的预兆被叙述明白了。

因此,人们在掌握了《内经》的理论以后,不用商量,对于远近各处的事物,认识都自然相同;

不用相约,对于不论是幽暗无形的事物,还是明显有形的事物,看法就很容易相合。考察它的理论有证据,用治疗实践来检验它,不会有差错。的确可以说是医学理论的本源,养生之学的基础。

2、历时十二年,才掌握了《素问》的道理与要旨,探讨多年来的收获,是深深实现了

自己的愿望。当时在郭先生的书房里,得到张先公的秘藏的《素问》版本,文字非常清晰,主旨阐述非常周全,逐一将之与其它版本进行参考验证,所有的疑惑就像冰一样的消融了。我担心它被后来学医的人弄散乱而断绝授学的依据,因此就对《素问》撰写注文,用来使它不朽。

3、凡所添加的字,都用红色笔书写,使原有的文字和后加的文字能够区分清楚而

不产生混杂。希望我的做法能使《素问》的旨意清晰,陈述它深奥的主旨,就好比众多的星宿高挂在天空,奎星与张星不会混乱;深深的泉水清澈明净,鱼类与甲壳类动物都能分辨清楚。君主与臣民都没有意外早死的可能,汉族与少数民族都有延长寿命的希望。使医生不会有错误,学医的人能够明白它的旨趣,使最高的医学理论能够流传,它完善的理论能够连续不断,千年之后,才知道古代的圣人的仁慈与恩惠是无穷无尽的。

八.标点:

臣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者,往圣之先务;求民之瘼,恤民之隐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黄帝之御极也,以理身绪余治天下,坐于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谓人之生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外有寒暑之相荡,内有喜怒之交侵,夭昏札瘥,国家代有。将欲敛时五福,以敷锡厥庶民,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未有失坠。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明于左史。厥后越人得其一二,演而述《难经》。西汉仓公传其旧学,东汉仲景撰其遗论,晋皇甫谧刺而为《甲乙》,及隋杨上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解》,阙第七一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之,得先师所藏之卷,大为次注,犹是三皇遗文,烂然可观。(《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节选)九.思考题:(略)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指农历立春之后立夏之前的三个月。此为发陈推陈出新。天地俱生,万物古人常指草木而言以荣茂盛,夜卧早起,广步缓步于庭堂阶前的院子,被发缓形,“被”通“披”。形,即形体。周慎斋:“被发缓形,使阳升而气舒也。”以使志生,言使志意顺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畅活泼。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皆所以应春阳生发之气;“杀、罚、夺”皆所以折逆春阳生发之气。“勿杀、勿夺、勿罚”是说内存生发和平愉快的意念。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春三月,五行之气为木,木五行配五脏为肝,夏为寒变,喻昌:“寒变者,夏月得病之总名。缘肝木弗荣,不能生其心火。至夏,心火当旺反衰,得食则饱闷,遇事则狐疑,下利奔迫,惨然不乐。”奉长者少。奉,供给之意。长,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 夏长。春生,指大多数生物在春天开始生长活动。夏长,指大多数生物在夏令生长茂盛,生长较快,春夏,阳气上升。秋收,是指一切生物在秋令生机收敛、阳气收敛、水分收敛、活动收敛。冬藏,是指一切生物在冬令阳气闭藏、精华闭藏、生机闭藏,活动减少或停止而进行冬眠。夏长以春生为基础,若春季生养不好,供给夏长的条件差,到夏季就易发生寒变的病。 夏三月,指农历立夏以后六秋之前的三个月。此为蕃秀言草木盛长,扬布秀美,天地气交,张介宾:“岁气阴阳盛衰,其交在夏,故曰天地气交。斯时也,阳气生长于前,阴气收成于后,故万物华实。”万物华实开花结果,夜卧早起,无厌吴师机:“谓无日长生厌也。”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指人之容色成秀秀美,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杨上善:“内者为阴,外者为阳,诸有所爱,皆欲在阳。”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夏三月,五行之气为火,火五行配五脏为心,秋为痎音皆疟,疟疾指总称。张介宾:“心伤则暑气承之,至秋而金收敛,暑邪内郁,于是阴欲入而阳拒之,故为寒;火欲出而阴束之,故为热。金火相争,故寒热往来而为痎虐。”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指农历立秋之后立冬之前的三个月。此谓容平从容成熟,言草木盛长,到了秋天,已达到成熟阶段,天气以急劲急,地气以明清明,早卧早起,与鸡

007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笔记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字词:嗜学:爱好学习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里指买到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借 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于是)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归还。 原文: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 字词: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 译文:(赶上冬天)天气很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从不放松抄写。 原文: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字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译文:抄完后,跑着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原文: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广泛的阅读很多书。 原文:既加冠(guàn),益慕圣贤之道。 字词: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进入成年道:学说 译文:我到了成年时候,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原文: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ū)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字词:硕:大。硕师即大师,学问渊博的人游:交往,外出求学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译文: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原文: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 字词:填:塞满,充满降:减,减退辞色:言辞和神色译文:那位前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 原文: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

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 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题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逾约()③俟()④叱咄() ⑤皲裂()⑥媵人()⑦箧()⑧缊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 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 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7、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叱咄 ..(chì duō)俟.(sì)负箧.曳屣.(qiè)(xǐ)皲.裂(jūn)媵.人(yìng)衾.(qīn)容臭.(xiù)烨.然(yè)緼.袍敝衣(yùn)二、文学常识。 序: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三、解释 1、致:得到。 2、假借:借。 3、走:跑。 4、以是:因此。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 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1、叱咄:训斥。,呵责。12、至:周到。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16、俟:等待。17、穷冬:隆冬。18、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20、汤:热水。 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23、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24、沃灌:浇洗。 25、衾:被子。26、缨:帽带。 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8、腰:腰佩。腰,用作动词。 29、容臭: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0、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31、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四、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3、日再食“食”通“饲”,给饭吃。 4、与之论辨“辨”通“辩”,辩论

滕王阁序作业

《滕王阁序》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翼轸( ) 瓯越( ) 棨戟( ) 懿范( ) 襜帷( ) 潦水( ) 骖 ( ) 绣闼( ) 雕甍( ) 舳( ) 孤鹜( ) 彭蠡( ) 遄飞( ) 睢园( ) 帝阍( ) 多舛( ) 睇眄( ) 簪笏( ) 叨陪( ) 捧袂( ) 梓泽( )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俨骖于上路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义。 (1)雄州雾列( ) (2)俊采星驰( ) (3)目吴会于云间( ) (4)梓泽丘墟( ) (5)徐孺下陈蕃之榻( ) (6)襟三江而带五湖( ) (7)腾蛟起凤( ) (8)屈贾谊于长沙( ) (9)窜梁鸿于海曲( ) (10)宾主尽东南之美( ) 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千里逢迎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2)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3)俨骖于上路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动身走上旅程。 (4)穷且益坚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贫穷。 (5)序属三秋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秋季,②三年。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童子何知 (2)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3)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5)奉晨昏于万里 (6)都督阎公之雅望 (7)宇文新州之懿范 (8)渔舟唱晚 6.文学常识填空。 (1)“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唐四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________,南北朝是其全盛时期。它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因而又称“________”。 7.名句填空。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 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 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 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 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 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 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 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 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 哉? 1.【2013年?广东省广州市】 阅读课文第一段段,完成1~3题。(1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3分) A.手自笔录虽人有百手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辞也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若为佣耕 2.把“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4.选文采取对比的句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我的自己的粗袍破衣 作对比,将今日大学生优越的条件同我的艰苦的学习对比,说明业要精,德要成,必须刻苦专一的道理。(2分) 5.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答(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6.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答.(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 勤奋学习。 7、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3分)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肉食者谋之 8、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 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 9、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D ) (2分)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2分) 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4分)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10.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B )(2分)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2分) A.烨然若神人 B.腰白玉之环 C 右备容臭D.主人日再食判若两人腰缠万贯臭气相投再接再厉 1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3分)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4.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②(2分) 答示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闻鸡起舞 15.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16.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答(1)得书之难(2)求师之诚(3)求学之苦 17.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答参考示例:(1)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2)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3)学习要敢于发问(4)学习要有主动性(5)学习要勤奋刻苦(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1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B )(2分) A.录毕,走送之走: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 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1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A )(2分) A或遇其叱咄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或王命急宣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医古文

一、通假字 《扁鹊传》 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通:酾,过滤的酒) 4.案扤毒熨。(通:按,按摩) 5.诀脉结筋。(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通:技,技术。) 《华佗传》 1.昕卒头眩堕车。(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通:痢,泄泻。) 3.故当死。(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通:弆,储藏。) 5.考竟佗。(通:拷,拷打。) 《养生论》 1.较而论之。(通:皎,明白地。) 2. 嚣然思食。(通:枵,空虚。) 3. 颈处险而瘿。(通:岩,山区。) 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 5. 攻之者非一涂。(通:途,途径。) 6. 思虑销其精神。(通:消,减少。) 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通:犹,好比。) 8. 志以厌衰。(通:已,已经。) 9. 薰辛害目。(通:荤。) 《伤寒论》序 1. 卒然遭邪风之气。(通:猝,突然。) 2. 而方震栗。(通:慄,战慄,发抖。) 3. 撰用《素问》……。(通:选,选取。) 4. 并平脉辨证。(通:辨,辨治。) 5. 经络府俞。(通:腧,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而云世阙。(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通:烝,众多。) 《串雅》序 1. 尝引以为憾。(通:常,经常。) 2. 过予谭艺。(通:谈,交谈。) 《大医精诚》 1. 血脉荣卫之通塞。(通:营,营气。) 2. 俞穴流注。(通:腧。) 《医案四则》 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通“缺”,使…空缺) 2.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通:帖.) 二、古今字 《扁鹊传》 1.揲荒爪幕。(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同“纹”。花纹) 3.长终而不得反。(同“返”,返回) 4.厉针砥石.(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5.八减之齐。(同“剂”,药剂。) 6.病应见于大表。(同“现”,显现。) 7.五脏之输。(同“腧”,腧穴。) 《华佗传》 1.县车边。(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同“返”,返回) 3.佗针鬲。(同“膈”,膈腧穴。) 4.病亦行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同“现”,显现。)7.属使勿逐。(同“嘱”,嘱咐。) 《养生论》 1. 凡所食之气。(同“饩”,食物。) 2. 榆令人瞑。(同“眠”。) 《伤寒论》序 1. 知之次也。(同“智”,智慧。)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1. 华叶递荣。(同“花”。) 《串雅》序 1. 食厚奉者。(同“俸”,俸禄。) 2. 动色相戒。(同“诫”,告诫。) 《大医精诚》 1. 长幼妍蚩。(同“媸”,丑。) 2. 差—— (同“瘥”。) 3. 羞—— (同“馐”。) 《不失人情论》 1. 五藏各有所偏。(同“脏”。) 《与薛寿鱼书》 1. 医之效立见。(同“现”。) 《医话四则》 1. 如火薪然。(同“燃”,燃烧。)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分类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分类整理 一、重点字 嗜(shì)学砚(yàn)冰坚弗之怠(dài)叱咄(chìduō)俟(sì) 负箧(qiè)曳屣(yèxǐ)皲(jūn)裂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 绮(qǐ)绣朱缨(yīng)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袍敝(bì)衣二、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文中是穿的意思) 三、古今异义 余.幼时即嗜学(古义:我;今义:剩下。)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跟“真”相对。) 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表趋向。) 右备容臭.(古义:气味;今义:臭气。) 四、一词多义 冠既加冠(帽子,读guān) 诸客冠儒冠来者(前一个读guàn 戴帽子,后一个读guān 帽子)和久而乃和(暖和) 言和而色夷(谦和) 以俯身倾耳以请(来) 人多以书假余(把) 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走送之(代“假借于藏书之家”的书) 当余之从师也(用在句子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五、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 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 寓逆旅(名词作动词,住) 六、文言句式 倒装句 1、弗之怠点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应为“弗怠之”。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点拨:介词结构后置,即“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省略句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点拨:省略主语“余”。 七、名句积累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2)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黄帝内经素问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黄帝内经素问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txt大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出选择;而小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男人因沧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沧桑。男人有了烟,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资色,也就有了悲剧。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如何预救生灵,可得却乎?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法刺,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令除斯苦。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本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以先防。岐伯曰: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帝曰: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黄帝问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道,可申洞微。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上,当泻足厥阴之所流。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阴之所流。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阳之所流。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手太阴之所流。阳明复布,太阳不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帝曰:迁正不前,以通其要,愿闻不退,欲折其余,无令过失,可得明乎?岐伯曰:气过有余,复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阴不退位也,风行于上,木化布天,当刺足厥阴之所入。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阴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阴之所入。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阴不退位也,湿行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阴之所入。寅申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阳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当刺手少阳之所入。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阳明不退位也,金行于上,燥化布天,当刺手太阴之所入。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阳不退位也,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当刺足少阴之所入。故天地气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预可平疴。 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和翻译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翻译: 1、余幼时即嗜 ..学。 我小时候就特别爱好读书。 即:就。嗜:特别爱好。 2、家贫,无从致 ...书以.观,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 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这里是买的意思。以:来。 3、每假借于 ....藏书之家, 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

滕王阁序试讲教案-word

滕王阁序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二、解题 1.介绍“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介绍“骈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三、诵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 的节奏。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 3.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一部分 (一)集体朗读

送东阳马生序作业

24、送东阳马生序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写字。 嗜.学()硕.师()媵.人()弗之怠()稍逾()约硕()师名人媵()人尝趋()百里外俟()其欣悦沃()灌以衾()拥覆皆被()绮()绣 容臭.()烨.然()负箧.()yuán()疑质理遇其chì()duō()负qiè()曳xǐ()足肤jūn()裂寓nì()旅戴朱yīnɡ()宝饰 yè()然yùn()袍bì()衣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③援.疑质理④腰.白玉之环 ⑤同舍生皆被.绮绣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⑦不知口体之奉 ..若神人 ....不若人也⑧烨然 3.解释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①_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4.下面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弗之怠③益慕圣贤之道④录毕,走送之⑤非天质之卑⑥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④⑥ 5.按原文填空:天大寒,,,。录毕,,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文段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 长春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素问》序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2.了解王冰撰写此书的目的、经过及意义。 [教授方法] 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3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生僻字 羲迩忒蒇俾夙诣滢稽徽 二、繁体字 墜懸斷樹遞機艱華 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大济蒸()人。 2、华()叶递荣。 四、重点词语 1、释(缚) 2、黎元 3、仁寿 4、羸劣 5、(代)革 6、趣(深) 7、(之) 候 8、遐迩 9、(斯)契 10、稽(其言) 11、(不)忒 12、(之)宗 13、奉 生 14、蒇(谋) 15、标格 16、诂训 17、目牛无全 18、(幽)赞 19、命世 20、 蒸人 21、(天之)假 22、弱龄 23、夙(好) 24、式(为) 25、龟镜 26、 纰缪 27、(不)伦 28、披会 29、(既)淹 30、袭(以) 31、都(为) 32、 诣(扶桑) 33、(莫)适 34、得失 35、(深)遂 36、童蒙 37、(列)宿 38、 夷夏 39、徽音 40、累属 五、指出语法现象 1、孔安国序《尚书》。 2、目牛无全。 3、重《经合》而冠《针服》。 4、咸日新其用。 5、退《至教》以先《针》。 6、加字以昭其义。 7、增益以光其义。 8、庶厥昭彰圣旨。 9、群疑冰释。 10、皆朱书其文。 六、今译 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 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2、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 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3、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 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 4、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本纰缪,篇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学常识 1、宋濂: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景濂,号潜溪,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赠序,始于唐代。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写法。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二、文白互译 原文:余幼时即嗜(sh i)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ye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ci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 idu o),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 i)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qi e)曳屣(y e x i),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 on)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劲不能动,媵(y ing)人持汤沃灌,以衾(q i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 i)绮(q i)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xi 0),烨(y e)然若神人;余则緼(ytn)袍敝(b i)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qi d)葛之遗(we i ),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 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e)余。撰长书以为贽(zh 1), 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 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 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马生君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及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致: (2)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假借: (3)弗.之怠.弗:怠: (4)录毕,走.送之走: (5)不敢稍逾约 ..逾约: (6)以是 ..人多以书假余以是: (7)又患.无硕师 ..名人与游患:硕师: (8)尝趋.百里外趋: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 (10)未尝稍.降辞色 ..稍:辞色: (11)援.疑质.理援:质: (12)或遇其叱咄 ..叱咄: (13)不敢出一言以复.复: (14)俟.其欣悦俟: (15)穷.冬烈风穷: (16)足肤皲裂 ..而不知皲裂: (17)至舍.舍: (18)媵人持汤沃.灌沃: (19)主人日再食.食: (20)烨然 ..若神人烨然: (2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敝: (22)略无慕艳 ....意略无:慕艳: (23)犹幸预.君子之列预: (24)而承天子之宠光 ..宠光: (25)缀.公卿之后缀: (2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 (27)无冻馁.之患矣馁: (28)假诸.人而后见也诸: (29)流辈 ..甚称其贤流辈: (30)生以乡人子谒.余谒: (31)诋.我夸际遇之盛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4)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3.内容理解。 (1)作者为什么“不敢出一言以复”? (2)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 (3)文中“穷冬”“烈风”“大雪”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精题演练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 (2)持汤沃.灌沃: (3)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诋: (4)缀.公卿之后缀: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一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7.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 对比阅读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