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一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病例介绍

入院介绍:患儿,男,18小时,因“孕28周早产儿气促、反应差18小时”于2014年7月8日15:08入院。入院体查:体温36.2℃,心率152次 /分,呼吸 50次 /分,体重 0.99kg,血压 54/45mmHg,头围 23cm,身长34cm。反应低下,呻吟明显,有气促,三凹征,双下肢末端青紫。入院后血气分析:pH 7.16,PCO2 57mmHg,PO2 49mmHg,HCO3 20mmol/L,BE-7mmol/L,微量血糖 5.7mmol/L;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双肺野透亮度减低,内可见斑点状、颗粒状及网织状模糊影,考虑NRDS;予以呼吸机NIPPV模式辅助通气,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120mg气管内滴入。

入院诊断:①孕28周低体重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③早产儿脑损伤。

治疗与预后:1.氧疗情况空氧混合器给氧8天,NCPAP32天,NIPPV 26天,SIMV 45天,高频振荡22天,一氧化氮吸入36天。

2.用药情况入院后予以哌拉西林、美罗培南抗感染,咖啡因 26天兴奋呼吸,地高辛强心治疗、米力农7天,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9天×2轮,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术后使用地塞米松5天减轻水肿。关闭动脉导管:布洛芬2轮,吲哚美辛1轮。白蛋白3次,静脉丙球11次,光疗68小时,输浓缩红细胞5次,肠外营养84天等支持治疗。

3.其他特殊治疗 PICC置管、PDA结扎术、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光凝术。通过135天精细化的护理及积极配合医疗工作,患儿顺利出院。

一、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第4胎第2产,胎龄28周,出生体重990g。APGAR评分:1分钟3分,5分钟4分。予以“硫酸镁、头孢甲肟”保胎抗感染治疗3天。受孕方式:自然受孕。

(二)入院时评估

早产儿貌,反应欠佳,哭声低微,四肢肌张力低下,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灵敏。皮肤无黄染。口唇无发绀,呼吸急促,轻度三凹征,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率152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肝右肋下1.5cm,质软,脾左肋下未及,肠鸣音减弱。男外阴,双睾丸未降至阴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足背无水肿,四肢肌张力低,原始反射引出不完全。

(三)住院中评估

气道是否通畅: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有无三凹征及氧疗治疗效果,根据病情正确调节呼吸机参数,检查呼吸机是否正常运转;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变化;喂养耐受性,体重增长的情况,关注

早产儿发展性照顾。

(四)术后评估

观察患儿有创及无创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管道是否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缓解或加重的因素;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记录出入量是否平衡;观察药物的副作用;观察NO的吸入情况及注意事项。

(五)社会心理状态

超低体重早产儿,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经济负担重,家长担心费用及预后。

二、护理措施

(一)超低早产儿的护理

1.呼吸道的管理

(1)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能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胸廓运动的不协调性;改善肺功能,有利于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该患儿每天遵医嘱取50%的时间俯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取适时吸痰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即患儿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时,或听诊肺部有痰鸣音时,或通气压力升高或潮气量下降、血氧

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再进行吸痰。

(3)气道湿化:

温度与湿度密切相关,温度低则湿度较差,痰液容易结痂,合适的温湿度能保证痰液黏稠度适中,容易吸出,并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呼吸机吸入温度37℃,到达气道的湿度可达到100%,保证痰液顺利吸出。

(4)胸部物理治疗:

根据病人的耐受能力每1~2小时翻身一次,用布类支撑患儿的背、胸、大腿,保证病人的舒适和安全度。当发生肺不张时建立体位引流表挂至病人床头,严格按照体位引流表上的体位进行引流,同时结合叩背、雾化吸入等治疗,该患儿的肺不张3天后复查胸片肺复张。

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1)集思广益,科室核心小组成员制定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预防措施,放置于机械通气病人的床头,时刻提醒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体位管理:床头抬高 1 5°~30°,缓慢地鼻饲奶,防止误吸。

(3)呼吸机管道常规每7天更换一次,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

(4)保证呼吸机湿化器温度37℃,及时清理管道中的冷凝水。

(5)正确的洗手可减少20%~30%的感染机会,也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有效措施。

(6)采用母乳做口腔护理,可以减少VAP的发生。

(7)妥善固定管道,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班班交接气管导管的深度并记录在呼吸机参数表上。

3.合理氧疗

研究表明,孕28周以内早产儿维持目标SPO2

85%~89%相比91%~95%的早产儿死亡率高,并没有降低BPD的发生。早产儿的目标SPO2

监测应维持在88%~93%,每次调整呼吸机参数后30分钟都需要监测血气分析结果,早产儿使用空氧混合器给氧。

4.营养支持

(1)肠内营养:

提倡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的母乳,比早产儿奶更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提倡微量喂养,该患儿开奶为母乳0.5ml,Q6h;非营养性吸吮,促进对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2)肠外营养:

每天监测体重一次,根据患儿体重、日龄计算液体量和热卡。7月8日行置入PICC保证营养的供给,患儿体重增长满意,肠内喂养

好,出院时体重达到3.8kg。

5.药物治疗

尽早使用肺表面活性物,通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遵医嘱给药。该患儿入院后1小时予以猪肺磷脂注射液120mg气管内滴入,护士用药前要给患儿彻底吸痰,药物放入暖箱中缓慢复温,医师使用药物时摆正患儿体位,将药液滴入气管内,用药后禁止吸痰6小时,使用药物后及时复查血气结果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猪肺磷脂注射液价格昂贵要防止药物浪费)

6.早产儿发展性照顾

(1)模拟子宫环境:

根据患儿的体重和日龄设置暖箱适宜温度、湿度。暖箱使用遮光布遮盖,尽量减少光源、声源刺激,集中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

(2)鸟巢式护理:

为患儿制作一个温暖、柔软、舒适、安全的鸟巢,将患儿四肢屈曲于胸腹前,使其肢体可触及边界,提供类似于子宫内的触觉刺激,减少不适感,满足早产儿心理需求,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3)母乳喂养:

创造温暖、光线幽暗的喂养环境,鼓励母亲用母乳喂养自己的新生儿;管饲喂养时控制奶流量,同时提供小手或安慰奶嘴给患儿吸吮,鼓励母亲认识到她们从一开始就是新生儿最重要的营养提供者。

(4)家长参与式护理(FIC):

该患儿是超低出生体重儿、治疗难度大、病情变化快,治疗费用高,患儿家属面对这些压力源,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家长进入病房,参与患儿的非医学性常规生活护理和医疗决策,教他们如何护理、观察、早期识别患儿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让母亲与患儿皮肤接触、眼神交流可以给新生儿安慰,增加了父母与患儿的感情交流。研究发现FIC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再入院率,对患儿的疾病康复有显著效果。

(5)疼痛管理:

该患儿疼痛主要来源于侵入性操作及术后,尽量减少疼痛性操作,由熟练的医护人员实施侵入性操作,操作之前给予患儿安抚工作;非药物性镇痛治疗,如合理降低病房噪音,播放轻软舒缓的音乐,抚触、拥抱以及皮肤接触无痛性触觉刺激,患儿哭闹时予以奶嘴非营养性吸吮等。药物性镇痛治疗,如镇痛药(新生儿常用咪唑达仑,药物使用时注意血压的变化)的使用。

(二)动脉导管(PDA)结扎术术后的护理

患儿体重1.97kg,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PDA结扎术,高血压是PDA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有创血压的监测与维护是重点之重。

1.保证血压监测的准确性

首先保证压力换能器放置稳妥,测压管压力基线应平腋中线第四肋,当患儿体位改变时应做相应调整。其次,保证测压管通畅,置管侧肢体妥善固定,防止管道受压打折。

2.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并发症为血栓、出血、感染等,主要为血栓的形成,发生率为20%~50%。留置导管时间越长,血栓形成发生率越高。该患儿留置时间为63小时,动脉导管使用过程中,定时肝素钠稀释液冲管,未发生血栓的并发症。出血主要表现为导管的脱落、拔出导管压迫时间过短导致局部出血、渗血形成血肿。因此,对烦躁不安的患儿适当的镇静,做好肢体的约束和导管的固定,拔出导管后局部按压时间为5~10分钟,再用络合碘消毒2遍用无菌敷贴覆盖,防止感染。

三、小结

超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1小时内出生体重在1000g以下的新生儿。由于体重低、胎龄小,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极容易发生低体温、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低血糖、颅内出血、水电解质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诸多并发症,护理难度非常大。因而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而且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患儿住院期间使用高频、常频、无创NCPAP、空氧混合器及NO支持治疗,采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预防措施,无VAP的发生;通过开展家庭参与式护理,让患儿母亲进入病房参与患儿的护理及医疗决策,使患

儿顺利撤离呼吸机;采用母乳喂养及母乳口腔护理顺利进行肠内营养,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置入PICC减轻了穿刺带来的痛苦;经历PDA、ROP2次手术,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体重由0.99kg 增至3.8kg,奶量由0.5ml增至85ml,住院135天后顺利出院,出院后48小时随访患儿一般情况好,无特殊不适,家长对科室医疗护理

工作满意。

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个案

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个案 引言: 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LBW)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克的婴儿。由于其体重较轻,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本文将以一个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个案为例,探讨其护理需求和应对措施。 个案介绍: 小明(化名)是一名低出生体重儿,他在出生时仅有1800克。小明的母亲在孕期有高血压病史,这可能是导致他低出生体重的原因之一。小明出生后被送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护理。 护理需求: 1. 保持温暖:低出生体重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出现低体温。护士应确保婴儿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使用保温设备如温床或保温箱,监测体温并及时调整。 2. 饮食管理:低出生体重儿的消化功能不完善,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或胃管喂养来满足营养需求。护士应根据医嘱规律给予婴儿营养支持,并密切监测其饮食摄入和体重增长情况。 3. 呼吸支持:部分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存在呼吸困难,需进行呼吸支持。护士应监测婴儿呼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氧气或机械通气,保持其呼吸稳定。

4. 感染预防: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系统较弱,易受感染。护士应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提供无菌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发育评估: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存在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问题,护士应进行定期的发育评估,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护理措施: 1. 保持家属沟通:护士应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详细了解婴儿的情况和治疗计划,并解答家属的疑问和担忧,帮助他们参与护理过程。 2. 定期监测:护士应监测婴儿的体重、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营养支持:护士应根据医嘱进行肠外营养或胃管喂养,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观察婴儿吃奶情况,调整喂养方式和量。 4. 呼吸支持:护士应监测婴儿的呼吸情况,及时给予氧气或机械通气支持,并观察呼吸机的设置和婴儿的反应。 5. 发育评估: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对婴儿进行发育评估,包括观察其运动发育、认知发育和语言发育等方面的表现,及早发现问题并与医生合作制定干预计划。 结论: 低出生体重儿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包括保持温暖、饮食管理、呼吸支持、感染预防和发育评估等方面。护士在护理低出生体重儿时,应密切监测婴儿的生命体征,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并与家属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早产儿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出生1500多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每年早产儿出生率约为10%。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中国在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同时,由于新生儿基数的变大,再加上拼二胎的高龄孕妇早产发生率更高,早产儿的数量或将出现阶段性增加。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救治技术越来越高,目前国内救治的胎龄最小的早产儿为22+2周,体重最小的早产儿为370g。 早产儿的定义 目前我国多把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统称为早产儿,其中,孕周不满28周称为超早产儿,28-32周者称极早产儿。绝大多数早产儿出生体重均低下,出生体重<1000g者,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1000-1499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2499g者,称低出生体重儿。 造成早产的病因 1. 母亲因素: 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或胎盘功能不全 子宫因素:子宫内膜炎、子宫颈内口松弛、子宫畸形。 营养不良、过度疲劳、严重身体及情绪的伤害、先兆子痫、高血压、糖尿病、心肺疾病及感染发热性疾病。 2. 胎儿因素:先天畸形、感染、胎儿与母体血型不合、多胎妊娠、脐带过短、羊水过多或过少。 3. 其他:母亲频繁怀孕、父母亲年龄过大或过小、抽烟过多等。

早产的并发症 早产儿器官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需要特别监护。 具体表现在:早产儿的呼吸快而浅,并且常有不规则间歇呼吸或呼吸暂停;胎龄越小则皮肤越薄嫩,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的感染可酿成败血症等严重后果;吮奶及吞咽能力均弱,贲门括约肌松弛,易致呛咳,吐、泻及腹胀;脑部血管脆弱,易受伤而出血;对胆红素的结合和排泄不好,其生理性黄疸维持的时间较足月儿为长,而且较重;铁及维生素A、D的储存量减少,易得该种营养缺乏症;使肝糖原变成血糖的功能减低,易发生低血糖。 早产儿的护理手段 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注意保暖;防止感染;精心喂养。特别强调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 出院评估 出院标准:一般为出暖箱后体温保持正常,反应吃奶好,自主吃奶吸吮有力,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在4斤以上并且全身皮肤黄染经皮胆红素测定在正常范围以内,心肺功能正常,无咳嗽、口周发青等缺氧表现。

早产儿管理诊疗指南

早产儿管理诊疗指南 早产儿管理诊疗指南 概述: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小于1000克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在早产儿中,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 出生前和出生时处理: 1.了解病史:对可能发生早产的孕妇,新生儿医师要尽早参与,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孕期母亲和胎儿情况,早产的可能原因,有无促胎肺成熟的措施,评估分娩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好出生时的处理准备。 2.积极复苏:产科合并症可能较多,窒息发生率较高,对窒息儿出生时要积极复苏。 保暖:

产房温度应保持27~28℃。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 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在复苏处理后尽快放在预热的暖箱中。暖箱相对湿度一般为60%~80%,胎龄和出生体重 越低,暖箱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暖箱湿度对维持体液平衡非常重要,对出生体重较大(超过2000克)的 早产儿也可以用开放式辐射式保暖床并盖以塑料薄膜进行保暖。 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适中温度(暖箱): 出生体重(kg) 35℃暖箱温度 34℃ 10天~初生 10天初生 2天 3周~10天~2天~5周 4周 3周 33℃ 32℃ 1.0~1.5~2.0~初生 10天 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和湿度: 日龄(天) 温度(℃) 湿度(%) 1~10 35 100 11~12 34 90 21~30 33 80 31~40 32 70 呼吸管理:

1.吸氧:头罩、鼻导管和暖箱吸氧。吸室内空气时经皮血 氧饱和度(TcSO2)低于85%~87%并有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吸氧。早产儿吸氧必须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根据TcSO2或血气检测调整吸入氧浓度,一般将TcSO2维持 在88%~93%左右即可,不宜高于95%。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对有呼吸困难的轻度或早期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湿肺、感染性肺炎及呼吸暂停等病 例可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 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CPAP压力以 4~6 H2O为宜,吸入氧浓度根据TcSO2尽快调整至小于0.4.及时使用CPAP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等因素相关。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氧合状态、避免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及时纠正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等。 3.脑积水:主要表现为头围增大,预防措施包括:控制 脑积水的原发病、规范输液量、避免过度机械通气等。 4.脑瘤:早产儿脑瘤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危重。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预防感染、规范输液量、避免过度机械通气等。 5.脑萎缩: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发育迟缓,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氧合状态、规范输液量、避免机械通气时间过长等。

早产儿护理查房

早产儿护理查房 12.8.6 1、病史介绍 XX之子:孕28+周,12.7.18顺产娩出,出生体重1300克,APgar评分9-10,入室后即按早产儿常规处理,羊水清,脐带胎盘正常,母胎膜早破4天,母产前发热37.5℃。拟“早产,极低体重儿,新生儿感染”收入室暖箱中保暖,生后不久即出现呻吟、气促予呼吸机应用,固尔苏气管内滴入。按早产儿常规护理,禁食补液,抗生素预防性应用。 2、早产儿概念 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的婴儿统称为低体重儿。此外,将出生体重在1000~1499g之间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3、早产儿特点 (1)、外观哭声弱,皮肤红、嫩,多毳毛,头发短而软,前囟宽大,耳廓软骨发育不全,指(趾) 甲未达指(趾)端,足底纹少,男婴睾丸未降入阴囊,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2)、体重早产儿出生后第一周的生理性体重减轻可下降10%~15%,超低体重儿的体重下降可增加 到20%,一周后,早产儿体重开始恢复,至2~3周末恢复至出生体重,若早产儿患有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营养供给不足,则生后早期的体重增加缓慢甚至下降。 (3)、体温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更不完善,棕色脂肪含量少,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故 产热少散热多,更易发生低体温。又因汗腺功能差,故在高温环境中易引起发热。 (4)、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不成熟,表现为呼吸浅快,不规则或呈周期性,呼吸暂停(呼吸停止达 20秒,伴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青紫)。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5)、循环早产儿的动脉导管关闭常延迟,常可导致心肺负荷增加,引起充血性心衰,肾脏损害以 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6)、消化早产儿吸吮力弱,吞咽功能差,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容量小,更易引起溢乳、呛奶而窒 息。各种消化酶不足,胆酸分泌少,消化吸收功能差。因此早产儿更易出现喂养困难和营养缺乏。因肝酶的活性不完善,生理性黄疸持续较久且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肝糖原储存少、蛋白质合成不足,常易发生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症。 (7)、免疫早产儿的免疫功能比足月儿更差,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且病情重,预后较差。 (8)、神经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拥抱、握持、吸吮、觅食反射均不敏感。恶心、呕吐发射差, 可因无力呕出呕吐物而发生窒息。 早产极低体重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在生理、解剖等方面的不成熟,易在医疗、护理上出现众多问题,超低体重新生儿的特点更为突出,在保暖、营养、喂养及预防感染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是护理和监测的重点。首先谈谈体温的护理。 护理问题: 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产热少、散热多等有关。 护理目标: 保持体温正常。 护理措施: A.保持体温衡定:极低体重儿,体表面积大,皮肤等热量极易丧失,体内棕色脂肪少,产热很不足,因此一旦娩出,保暖是非常重要的,应立即将已准备好的温暖、干燥、柔软的毛巾将 其体表水分迅速吸干,即放入预热好的暖箱中,暖箱温度调节至35—36℃,相对湿度调至 70%~80%,给以中性温度(即该环境温度要保证体温恒定,腹壁皮肤温度保持在36.5℃,肛 温37℃,且耗氧量最小)。 B.加强体温监测,严密监测体温变化,用皮肤控温探头随时监测体温,使体温保持在36.5℃

2021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产前管理及出生时的复苏支持(全文)

2021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产前管理及出生时的复苏支持(全文)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及抢救技术的提高,国内外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的抢救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其各系统器官极不成熟,易发生各种损伤,需关注其产前管理、出生时复苏和生后的早期救治。特别是ELBWI,几乎均需要在出生时给予复苏支持,且易发生严重的近、远期并发症,甚至死亡。目前,我国各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VLBWI/ELBWI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提高救治质量。现就VLBWI/ELBWI的产前管理、出生时复苏及产房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一、早产儿复苏需关注的相关问题 1. 2015年美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对早产儿复苏的建议[1]:(1)脐带结扎:对于不需要复苏的足月儿和早产儿生后延迟结扎脐带(delayed cord clamping,DCC)30 s是合理的,不建议对胎龄<29周的早产儿常规应用脐带挤压(umbilical cord milking,UCM)。过去认为对早产儿应该即刻夹闭脐带。但2010年即有证据开始显示DCC对生后不需要即刻复苏的新生儿可能有益。2015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的系统回顾确认DCC可以降低任何等级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生后对输血的需要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生风险,但没有降低病死率及严重IVH的发生

(完整版)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 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计算方法为: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早产周数=足月胎龄(40W)-出生胎龄。 举例如下:某胎龄32周早产儿,如果实际年龄为生后3月龄;早产周数=足月胎龄-出生胎龄,即:40周-32周=8周(2个月);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即:3个月(12周)-2个月(8周) =1个月(4周)。该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个月,评价该3月龄的早产儿时应与1月龄正常婴儿的生长标准来进行比较。 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早产儿追赶生长

一般认为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 3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略)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图1) 图1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指导流程图

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早产儿的护理常规 一定义 早产儿: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周(196~259d)者。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的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在1000~1500g的婴儿。 超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的婴儿。 二保暖——维持体温稳定 1适宜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4~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55%~65%,并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 2早产儿的中性温度一般在32~36摄氏度,体重越轻者。周围环境应越接近早产儿体温。因此,早产儿往往需要置于暖箱中保暖,暖箱温度见表: 三呼吸的管理 (一)早产儿易出现的呼吸问题 1呼吸急速:早产儿呼吸频率可以不均匀,但持续性呼吸频率超过60|min,为病理性,称为呼吸急速。 2呼吸暂停:所有新生儿都会出现短暂的呼吸停止,但呼吸停止超过15s,就称为呼吸暂停。 3呼吸困难:出现胸骨下窝、锁骨下窝、肋间隙软组织凹陷,即:“三凹征”。当婴儿吸气时,会用力尝试张开可能有病变的肺部,这时可以观察到,肋间皮肤 受牵扯而向内凹陷。 4呻吟:当肺的顺应性,要保持肺内气泡张开,患儿就要闭上声门,用力呼吸,就会产生一种如哀鸣样的声音,在呼吸时出现。 5发绀:肢端发绀有时可在正常新生儿中出现,中心性的发绀则为呼吸问题。 (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1保持适宜的体位 2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通畅 3必要时给予胸部物理治疗 4轻柔有效的刺激,防治呼吸暂停 (1)加强监护:包括仪器监护、医师护士的密切观察。将患儿头部放在中 线位置,颈部姿势自然,置轻度伸仰位以减少呼吸道梗阻。 (2)刺激呼吸;发生呼吸暂停时予托背、弹足底、出现青紫需要气囊给氧。 (3)药物治疗 (4)其它治疗 (三)氧气供应 1一般吸氧:包括头罩吸氧、鼻导管吸氧和暖箱吸氧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 3机械通气 4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 四合理喂养 早产儿营养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支持接近于宫内生长率的最佳饮食,而不给生长发育中的新陈代谢和排泄系统增加压力。 (一)营养的需求: 1能量摄入:出生第1天30kcal/(kg.d),经后每天增加10kcal/(kg.d),直至100-

一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一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病例介绍 入院介绍:患儿,男,18小时,因“孕28周早产儿气促、反应差18小时”于2014年7月8日15:08入院。入院体查:体温36.2℃,心率152次 /分,呼吸 50次 /分,体重 0.99kg,血压 54/45mmHg,头围 23cm,身长34cm。反应低下,呻吟明显,有气促,三凹征,双下肢末端青紫。入院后血气分析:pH 7.16,PCO2 57mmHg,PO2 49mmHg,HCO3 20mmol/L,BE-7mmol/L,微量血糖 5.7mmol/L;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双肺野透亮度减低,内可见斑点状、颗粒状及网织状模糊影,考虑NRDS;予以呼吸机NIPPV模式辅助通气,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120mg气管内滴入。 入院诊断:①孕28周低体重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③早产儿脑损伤。 治疗与预后:1.氧疗情况空氧混合器给氧8天,NCPAP32天,NIPPV 26天,SIMV 45天,高频振荡22天,一氧化氮吸入36天。 2.用药情况入院后予以哌拉西林、美罗培南抗感染,咖啡因 26天兴奋呼吸,地高辛强心治疗、米力农7天,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9天×2轮,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术后使用地塞米松5天减轻水肿。关闭动脉导管:布洛芬2轮,吲哚美辛1轮。白蛋白3次,静脉丙球11次,光疗68小时,输浓缩红细胞5次,肠外营养84天等支持治疗。

3.其他特殊治疗 PICC置管、PDA结扎术、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光凝术。通过135天精细化的护理及积极配合医疗工作,患儿顺利出院。 一、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第4胎第2产,胎龄28周,出生体重990g。APGAR评分:1分钟3分,5分钟4分。予以“硫酸镁、头孢甲肟”保胎抗感染治疗3天。受孕方式:自然受孕。 (二)入院时评估 早产儿貌,反应欠佳,哭声低微,四肢肌张力低下,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mm,对光反射灵敏。皮肤无黄染。口唇无发绀,呼吸急促,轻度三凹征,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无震颤,心率152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肝右肋下1.5cm,质软,脾左肋下未及,肠鸣音减弱。男外阴,双睾丸未降至阴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足背无水肿,四肢肌张力低,原始反射引出不完全。 (三)住院中评估 气道是否通畅: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有无三凹征及氧疗治疗效果,根据病情正确调节呼吸机参数,检查呼吸机是否正常运转;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变化;喂养耐受性,体重增长的情况,关注

早产儿健康指导

早产儿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中胎龄28周到不足32周者统称极早产儿,胎龄不足28周者称为超早产儿。亦把出生体重2,500g以下的统称为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500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把出生体重低于1,000g者称为超低体重儿。 【出院健康指导】 1、防止感染: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母亲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注意保暖:对早产儿要注意保温问题,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一28℃,室内相对湿度55%一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但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 3、精心喂养: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要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妈妈要按时挤奶(至少每三小时挤一次),然后将挤出来的奶喂婴儿。 4、婴儿抚触:抚触给孩子带来的触觉上的刺激会在孩子大脑形成一种反射,这时孩子的眼睛、手脚跟着活动起来,当这种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和活动较多时,就促进了孩子智力的发育。还有一个好处是孩子可以减少哭闹,可以更好地睡眠。而腹部的按摩,可以使孩子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

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 近年早产儿管理已成为新生儿病房的重要问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500克的小早产儿病死率仍然较高,临床处理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讨论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些主要临床问题及管理。 一、保暖 出生后即予保暖,产房温度应保持26~28oC,湿度50~60%,出生后迅速将全身擦干,放在预热棉毯中,尽量不让患儿裸露,立即放在预热的暖箱中。维持恒定的适中温度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早产儿适中温度根据不同出生体重和日龄在33~35oC左右,暖箱相对湿度70~80%,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湿度要80-90%。为保持暖箱温度恒定,各种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如须暂时离开暖箱亦应保暖。 二、呼吸管理 1、头罩或鼻导管吸氧:吸室内空气时血氧饱和度低于85%者,应给予吸氧,一般用头罩吸氧,应尽可能采用有空氧混合的头罩气源,总流量为4-6L/min,根据SpO2或血气检测调整吸氧浓度,对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5-1.0L/分。要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监测血氧饱和度,一般将SpO2维持在90%左右即可,不宜高于95%。 2、持续气道正压呼吸:对轻症或早期NRDS、湿肺、呼吸暂停、感染性肺炎等病例可使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CPAP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压力以3-5cmH2O为宜,吸入氧浓度尽可能低一些,及时使用CPAP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3、机械通气:如用CPAP后病情仍继续加重、PaCO2升高、PaO2下降,则改用机械通气,一般先用常频通气,根据病情和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如常频通气效果不理想,可改用高频通气。 4、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诊断或疑诊NRDS者应给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要早期给药,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呻吟,即可给药,不要等到X线出现典型NRDS改变。剂量每次100mg/kg左右,按需给药,如吸入氧浓度>0.4或平均气道压>0.78 kPa (8 cmH2O),

浅谈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浅谈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低出生体重儿多半是早产儿,此类患儿常因多个脏器发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统功能的缺陷等,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硬肿症、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感染等,带来治疗及护理的难度。因此,我院对早产的低出生体重儿,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以及优质有效的护理,在预防合并症、提高存活率方面卓有成效。 标签: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护理体会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一小时内体重小于2500g的新生儿,其中小于1500g 的称极低出生体重儿,小于1000g的称超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大部分是早产儿,其中少部分是足月或过期小样儿。[1]笔者根据我新生儿科近两年收治的153例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体会,浅述如下: 1保暖 保暖护理不仅是新生儿,尤其对早产儿来说,都是首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原因如下: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相对较不完善,易受环境温度的而影响;②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比较丰富,散热较多;③新生儿,尤其低出生体重儿,体积相对较小,热储备不足,对环境的变化,耐受小,极易出现低体温;④低出生体重儿,极易并发感染的疾病,导致能源物质消耗的而增加。诸多因素均使造成低体温及并发硬肿症的几率增加,因此加强患儿保暖,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我科的实际情况,对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先置于已经预热的远红外辐射台上保温,在辐射台上进行各种检查处理。随后放入根据患儿的体重、出生日龄预先调节好暖箱温湿度保温箱内。暖箱温度一般为32℃~34℃,相对湿度维持在55%~65%,以防止皮肤及呼吸的水分蒸发,使患儿的体温应保持在36℃~37℃,严密监测患儿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随时注意暖箱的运行是否正常,并做好记录,依据患儿个体情况,对暖箱的温度及湿度,及时作出调整[2][3]。 2喂养护理 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来讲,喂养问题也是一定要给予重视,因为对于该类患儿来讲,吸吮和吞咽功能较差,因此我们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喂养方式,以防止低血糖和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 2.1早产儿配方奶的经口喂养 对于新入院的患儿来讲,经初步的处理后,我们首要评估的是患儿的吸吮反射及吞咽功能是否完善。首先,我们选择稀释的糖水5ml试喂患儿1到2次,以清楚的了解患儿吸吮力及吞咽情况,观察患儿有无呕吐、窒息等情况,状态良好

1例早产儿的个案护理

1例早产儿的个案护理 早产儿指胎龄<37周(259d)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1000g 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如护理不到位,早产儿的存活率低,致残率也高,我科2016年09月22 日03:00收治一例早产儿,体重1.1kg,本人对该患儿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儿系G1P1,胎龄30W+4于2016年09日22日01:58在卫生院顺产出生,羊水、脐带、胎盘未见异常,阿氏评分均不详,出生体重1.1kg,生后反应差,呼吸促,吐沫明显,唇周紫绀,肌张力低,四肢末端发绀、冰凉,拟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收住我科,入院查体:体温35.5℃,呼吸62次/分,反应差,哭声弱,外观发育不成熟,皮肤薄嫩,光滑,毛多,四肢甲床发绀,入院后给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置暖箱保暖,建立静脉通路,共住院31 天,患儿家属因费用问题,要求出院,出院后电话随访,患儿体温正常,哭声一般,奶量 60ml/天。 2.护理 2.1 维持体温 早产儿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率低,产热量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1],体温易 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箱温过高或过低易致患儿发热或低体温,早产儿在温箱中应根据胎龄、日龄调节箱温,初生10天内箱温35℃,10天后箱温34℃,3周后箱温33℃,5周后箱 温32℃,相对湿度一般为60%~ 80%。 2.2 控制感染 每天通风2次,每次30分钟,用空气消毒机消毒病房2小时/次/天,凡进入新生儿区的人 员必须换鞋、更衣、洗手,带口罩、帽子,不得穿病房工作服进入病区,护理每一个患儿前 后要严格洗手,不可将身体靠在暖箱或婴儿床,使用中的暖箱每天清洁一次及更换水槽的蒸 馏水,以免细菌滋生,使用中的暖箱7天更换,婴儿用物均为高压消毒后使用,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 2.3 密切观察病情 早产儿病情变化快,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护理人员要积极巡视 患儿,经常抚摸患儿,关注患儿的面色、皮肤颜色、四肢末梢温度、硬肿程度,密切观察患 儿是否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发绀等变化,还应注意暖箱的温度、湿度,应用心电监护仪 监护体温、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要及时轻弹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处理。如口腔有 分泌物,要立即使用吸球或吸痰器给以清除干净,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喂养 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关键,如患儿有吸吮动作,及时拔除胃管,由于早产儿口舌 肌肉力弱,消化能力差,胃内容量小,而每日所需能量又比较多,因此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喂 养方式,喂乳量应根据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内潴留及呕吐原则,每次喂奶前后 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吸吮及吞咽能力,确定是否已吞咽奶液,已免造成误吸,胃奶后患儿宜取 右侧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的现象发生,患儿吸吮能力逐渐加强,要及时 指导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以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率,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晨 起空腹测体重一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 2.5 静脉管理

低体重儿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你知道多少?

低体重儿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你知 道多少? 低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2500克的新生儿。新生儿处于胎儿阶段女性怀孕 后8-38周内,若出现营养不良或者其他疾病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导致出生 时体重过低。低体重儿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且呼吸机能、代谢机能弱, 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远高于体重正常新生儿,智力发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低体重儿出生后对护理有着较高的要求,以确保其发育成长。那么,关于低体重 儿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你知道多少呢? ——低体重儿 低体重儿是根据出生体重(出生后1小时内的体重)分类,出生时体重 <2500克,称为“低体重儿”;出生时体重<1500克,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重<1000克,称为“超低出生体重儿”。低体重儿多数为早产儿,也有 足月儿或者过期产儿。 低体重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适应性及抵抗力差,尤其是 低体重儿吸吮及吞咽功能尚不完善,胃容量小,消化酶不足,吸收与消化功能差,发生喂养困难、呛奶、吐奶的风险高。另外,低体重儿体内糖元储备少,又处于 高代谢状态,比正常新生儿更容易出现低血糖、体重不增等现象。研究表示,婴 幼儿出生的体重可能影响儿童以及青春期的血压。出生体重较低的儿童,4-18岁 血压越高,波动范围越大,提示低体重儿可能有发生高血压的风险。 ——低体重儿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a:护理诊断:体温偏低,可能与低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成熟,产 热少,散热多有关。护理措施:将低体重儿放置于暖箱中保暖,调节暖箱温度33℃左右,密切关注其体温变化,体温没有正常前每小时记录1次,体温恢复正常后 每4小时测量1次。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都在暖箱中进行,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

早产低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

早产低体重儿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本文针对20例早产低体重婴儿的护理观察过程,根据其生理特点,从保暖、喂养、吸氧、预防感染和出血等方面探讨早产低体重婴儿的护理措施。结果20例早产低体重婴儿成活,其成活率75%。本文总结以上20例护理观察过程,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精心的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婴儿;观察护理 凡是孕期不到37周,出生体重<2500 g,身长不足45 cm,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的婴儿,称为早产低体重婴儿。它是新生儿早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早产低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欠成熟、功能不健全、在呼吸、消化、神经、体温调节等方面发育尚未成熟,不能很快适应环境,因而对体温的调节、吸吮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等均低下,并常合并并发症、护理难度大、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死亡率高。因此,对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成活率的高低。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对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工作。现将20例早低儿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8年10月共收住早产低体重儿20例,其中男11名,女9名;孕期在26~36周,其中≥32周者12例,<32周8例,平均30.5周;体重最重2300 g.最轻900 g,平均1650 g;出生后1 minApgar评分最高7分,最低3分,住院天数4~15 d.平均8 d。其结果死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2例,死于新生儿硬种症、肺透明膜病和新生儿肺炎各1例,成活率75%。 2 护理观察和分析 2.1 一般护理将新生儿安置在非感染房间.保持安静,一切护理治疗应集中进行,取头侧平卧位每2 h更换体位一次,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2 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出生后立即清理口腔内分泌物,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头侧位头部抬高15°,24 h内行侧卧位引流2~3 h更换卧位一次,并轻叩其背部,预防肺不张,同时严密观察是否气管阻塞、鼻煽、点头状呼吸、三窝凹陷及阵发性颜面紫绀等变化。 2.3 保暖保暖是抢救早产儿的关键,因早产低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调节功能不健全。皮下脂肪薄,容易散热;另一方面,早产低体重儿的汗腺发育不良散热困难,易高热。体温过高或过低对早产低体重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直接影响,因此给早产低体重儿维持正常体温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低体重新生儿喂养的护理体会

低体重新生儿喂养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给重力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触摸新生儿护理干预。方法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基本上,间歇式注射器管饲公式。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由于重力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结合推拿治疗。在喂养不耐受,两组之间的差异体重恢复时间,并发症,喂食时间出生和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并发症和感染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体重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重力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乳按摩能有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较快,帮助儿童的出生体重,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 标签:低体重;新生儿;喂养 极低出生体重由于各种器官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和胃肠道的不成熟,喂养不耐受,体重增长速度慢,更多的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问题,常常发生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如何建立早期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发育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科在极低出生体重儿重力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联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建立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胃肠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 月~2014 年1 月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84例本科室的住院患儿,Apgar评分大于8,排除消化道畸形,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和儿童的严重并发症。男40例,女44例,年龄29~35w,平均(3 2.4±2.3)w;出生体重1000~1490 g,平均(1260±120)g,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等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给所有的儿童住院治疗:常规间歇注射器管饲公式的基础上。牛奶:第1d 2ml/次,1次/2h,增加4ml/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①重力的液态奶的鼻饲方法重力进入胃。牛奶:第1d 2ml/次,1次/2h,增加4ml/d;②非营养性吸吮:喂喂之前或之后,非多孔乳头的刺激给孩子吮了吮不育。非营养性吸吮,直到它可以口服到目前为止;③通过训练婴儿按摩人员的脸,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按摩。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儿童,并发症的观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口服喂养时间出生体重。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显著性水准为P<0.05。 2结果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探析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探析 目的:探究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9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24例选择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15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低体重儿身体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3.33%,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低出生体重儿采取综合护理,可以提高存活率,增加体重,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标签:超低出生体重儿;综合护理;存活率 超低出生体重儿为出生后体重不足1kg,在胎儿阶段,因为疾病因素或者母亲的营养不良都会造成胎儿的发育迟缓,这类新生儿因为免疫以及各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很难适应外界环境,从而会出现并发症,治疗的难度大,且病死率高,有时会对对智力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为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不仅要给予较好的治疗,还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9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护理,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39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24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胎龄:27-29周,体重范围:710-980g,出生时间:10-40分钟,出生后全部有窒息的症状,并发症:3例为早产儿视网膜病,2例为肺发育不良,1例为肺出血,10例为呼吸暂停,3例为颅内出血,2例为肺炎,2例为电解质紊乱,1例为肝胆淤积综合征。对照组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胎龄:26-29周,体重范围:710-960g,出生时间:15-40分钟,出生后全部由窒息的症状,并发症:2例为早产儿视网膜病,3例为肺发育不良,2例为肺出血,3例为呼吸暂停,1例为颅内出血,2例为肺炎,1例为电解质紊乱,1例为肝胆淤积综合征。两组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保暖护理该类患者的适宜温度为36.9摄氏度,在该温度下,可以降低患者的耗氧量,降低新陈代谢,减少蒸发散热,当患者进入新生儿监护病房之后,要将其放置在预热暖箱,传感器要和患者皮肤蹄筋,调整温度,保持中性体温[1]。当患者在俯卧位的过程中,要把传感器放置于上臂三角肌的下方外侧或者大腿外侧,并将患者物品全部加热,其中包括:毛巾、床单、输注液体、帽子、听诊器、鸟巢以及洗胃液,在出生2-3天后,将暖箱的湿度设置为80-90%,出生3-7天之后,可以根据身体情况逐渐降低,维持50%左右,集中进行所有操作,每次操作完成后要尽快关好暖箱门。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方法对超 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早期肠内喂养支持干预策略,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改善喂养表现, 减少相关并发症。结果本组34个病例中,患者恢复出生体重时的平均日龄、恢复出生 体重后的体重平均每天增长速率以及出院时平均体重分别为(5.8±3.2)天、 (44.6±8.8)g、(1799.4±491.0)g;达到全量经口喂养时间(48.78±19.01)天。结 论生后实施基于线索早期肠内喂养干预策略,可增加喂养耐受性和喂养量,较快达到 营养性喂养,最终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目的。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经口喂养;体位 住院期间肠内营养对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生长发育及远期预后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而 个体化的喂养管理和护理水平决定了最终能否有效、安全的实现完全经口喂养。为减少生 后喂养困难,改善喂养结局,促进完全经口喂养,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对收治入院的ELBWI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策略,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我院NICU收治住院天数>2周并存活出院 的超低体重儿(ELBWI)共34例,其中男13例,女21例,胎龄26+5W~33+1W,平均胎龄(28.61±1.67)周;出生体重760g~990g,平均体重(915.29±60.72)g。 1.2 肠内营养支持方案 1.2.1 促进肠内营养的护理干预 1.2.1.1 经口喂养评定与干预我科采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经口喂养评估与 干预量表,依据患儿经口喂养表现,进行喂养准备度和吸吮质量的评定,每日2-3次。喂 养准备度≤2分者进行经口喂养干预,根据患儿喂奶前有无饥饿感、肌张力和觉醒的情况,吸吮-吞咽-呼吸协调功能的障碍程度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摆正喂养姿势、口腔气味的 刺激、品尝和触摸、吸吮训练。 1.2.1.2 喂养后体位喂奶后予抬高床头30度,先左侧卧位半小时后行俯卧位半小 时[1]再行右侧卧位。 2 结果 2.1住院期间体重的增长情况本组患儿平均出生体重(915.3±60.7)g,恢复出生体重时的平均日龄是(5.8± 3.2)天,住院期间的体重增加第一周末(45.5±1.6)g,第 二周末(133.5±99.7)g,第三周末(249.9±12)g,第四周末(361.8±282.9)g,恢

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0XX~20XX年住我院新生儿监护室19例ELBWI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的护理实践经验。结果 19例ELBWI生后3 d自动出院9例,死亡3例,其余7例住院时间较长婴儿仅1例死亡。住院期间每例婴儿平均有6项重要合并症,最常见的是肺炎、窒息、贫血、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和慢性肺部疾病。轻柔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早期微量喂养,加强消毒隔离等,对促进ELBWI健康成长和减少合并症有重要作用。结论出生体重>750 g的ELBWI,经住院治疗后可获得较高存活率,但并发症仍较多,需加强观察护理。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管理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进展,出生体重750 g的ELBWI的存活率已达80%左右。国内对ELBWI的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我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20XX年1月~20XX年12月共收治ELBWI 1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9例ELBWI住院≤3 d者12例,其中自动出院9例,死亡3例。另外7例ELBWI住院21~148 d,平均 d。7例住院时期较长的ELBWI胎龄26~29周,平均周;出生体重700~990 g,平均 g,入院时日龄20 min~8 h,平均每人有6项重要合并症,其中合并感染性肺炎6例,贫血6例,窒息5例,电解质紊乱5例,代谢性酸中毒4例,吸入综合征、颅内出血、慢性肺部疾病、呼吸暂停各3例,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视膜病、胆汁淤积综合征、心律失常各1例。7例ELBWI 中4例用呼吸机治疗,平均上机 d,用呼吸机治疗的4例患儿中1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宫内感染性肺炎,另1例为吸入综合征。 2 护理要点 保温婴儿入住NICU后立即放入已预热的早产儿暖箱中,暖箱设定温度:生后10 d内35~36℃,10~20 d 34℃,3~5周33℃,>5周32℃。暖箱内湿度维持在70%以上。 进入NICU的最初护理除保温和必要的吸氧外,生后4 h内尽量保持婴儿安静,维持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除病情危重需要抢救外,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处置和采血。如婴儿病情稳定,生后3~4 h可经鼻饲胃管喂养,先喂1~2次5%葡萄糖水,以后每隔2 h喂1 ml母乳。记录第1次排尿和排胎便的时间和量。 早期肠道喂养对ELBWI 提倡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如病情稳定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