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1. 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2. 原子核

原子核是原子中最重要的部分,包含了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是中性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都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3. 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的特性由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称为元素的原子序数。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4.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原子的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不同能级上,被称为电子层。第一层最靠近原子核,电子数量最少,而随着能级的增加,电子数量也增多。

5. 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则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

•电子填充顺序:按照能级的增加顺序,依次填充电子。

•电子最大容量: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最大容量。

•电子填充规则:根据电子的自旋方向填充电子。

6. 原子的价电子

原子的价电子指的是位于原子最外层能级上的电子。价电子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7.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周期表的排列方式依据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8. 原子的量子数

原子的量子数描述了原子的特性,包括:

•主量子数(n):描述电子的能级,数值越大,电子离原子核越远。

•角量子数(l):描述电子的角动量,数值范围从0到n-1。

•磁量子数(m):描述电子在磁场中的取向,数值范围从-l到l。

•自旋量子数(s):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可以为正或负。

9. 原子的能级跃迁

原子的能级跃迁指的是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这种跃迁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导致原子的光谱特征。

10. 原子的核衰变

原子的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发生变化,放出粒子或辐射的过程。核衰变可以导致原子核的质量和原子序数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原子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整理。原子物理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原子的结构、性质以及与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深入理解原子物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宇宙的奥秘。

2023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3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 结 2023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机械能和内能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1)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密度的计算公式:

高考理综高中物理学史常考知识点归纳(体育班)

新课程高考高中物理学史(粤教版)体育班专用 必修部分: 一、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9、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 10、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二、相对论: 13、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1. 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2. 原子核 原子核是原子中最重要的部分,包含了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是中性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相近,都远大于电子的质量。 3. 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的特性由其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称为元素的原子序数。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 4.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原子的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不同能级上,被称为电子层。第一层最靠近原子核,电子数量最少,而随着能级的增加,电子数量也增多。 5. 原子的电子排布原则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 •电子填充顺序:按照能级的增加顺序,依次填充电子。 •电子最大容量:每个能级上的电子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最大容量。 •电子填充规则:根据电子的自旋方向填充电子。 6. 原子的价电子 原子的价电子指的是位于原子最外层能级上的电子。价电子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7.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周期表的排列方式依据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8. 原子的量子数 原子的量子数描述了原子的特性,包括: •主量子数(n):描述电子的能级,数值越大,电子离原子核越远。 •角量子数(l):描述电子的角动量,数值范围从0到n-1。 •磁量子数(m):描述电子在磁场中的取向,数值范围从-l到l。 •自旋量子数(s):描述电子的自旋方向,可以为正或负。 9. 原子的能级跃迁 原子的能级跃迁指的是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这种跃迁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导致原子的光谱特征。 10. 原子的核衰变 原子的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发生变化,放出粒子或辐射的过程。核衰变可以导致原子核的质量和原子序数的变化。 以上是关于原子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整理。原子物理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了原子的结构、性质以及与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深入理解原子物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和宇宙的奥秘。

原子物理知识点复习1

《原子物理学》讲义 教 材: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第四版 参考教材:褚圣麟《原子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6第一版 作者简介:1936年6月出生于上海,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1958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担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物理系副主任。此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市科协主席等职。又受原本只有王室成员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担任校长的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聘请,于2001年出任该校第六任校长。2004年兼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组织并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完成了一批引起国际重视的研究成果。撰有《原子物理学》、《应用核物理》等专著。 课程简介:《原子物理学》是20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结构的“原子”层次。随着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原子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导致量子理论的发展,而量子力学又使原子物理学得以完善。 《原子物理学》这门课程是在经典物理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之后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它以力、热、光、电磁等课程的知识为基础,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量子化概念,探讨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从微观机制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同时介绍原子物理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本课程强调物理实验的分析、微观物理概念和物理图像的建立和理解。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世界中三个递进的结构层次,为学习量子力学和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注重智能方面的培养,力求讲清基本概念,而大多数问题需经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去掌握。部分内容由学生自行学习。 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1-1背景知识 “原子”概念(源于希腊文,其意为“不可分割的” )提出已2000多年,至19世纪,人们对原子已有了相当的了解。 由气体动理论知1mol 原子物质含有的原子数是1 23 10022.6-?=mol N A 。因此可由原子 的相对质量求出原子的质量,如最轻的氢原子质量约为kg .27 10671-?;原子的大小也可估计 出来,其半径是nm .10(m 10 10-)量级。这些是其外部特征,深层的问题:原子为何会有这些 性质?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1. 电子的发现 1879年,克鲁克斯(英)以实验说明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为电子的发现奠定基础。 1883年,法拉第(英)提出电解定律,依次推得:1mol 任何原子的单价离子均带有相同的电量。由此可联想到电荷存在最小的单位。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知识点归纳(新版)北师大版

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 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把10-9m作为一个长度单位,称做纳米,大约是10个氢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纳米科技指的是,当人们力图在纳米尺度上了解和控制物质时,所发现的许多新现象,所发明的许多新技术。 3、地球是宇宙中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这是一半径约7×105km,表面温度达6×103K 的恒星,其核心温度高达1.5×107K。 4、银河系:银河系是无数星体集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直径约10万光年,最大厚度约1万光年,像是一个中央突起四周扁平的旋转铁饼。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 5、关于宇宙的起源,目前比较易被接受的是宇宙起源于大爆炸。 6、核裂变:用中子轰击铀,使铀这种重原子核分裂成两块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叫做核裂变。 7、核聚变:把轻核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称为核聚变。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聚变反应。 8、人类目前能够控制和利用的核能来源于核裂变能。目前核裂变能已实现可控应用。现在的核电站都是利用可控制的核裂变能。而核聚变目前人类还无法控制其反应速度。 9、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力和地热能等 1、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C)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雷雨交加 C.秋天,桂花飘香 D.冬天,雪花飞舞 2、所示的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C) A向下压活塞,浸透 B铁丝反复弯 C乙醚的棉花燃烧,哈气使手暖和 D搓手使手暖和弯折处会发热 3、下面是小明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正确的是(ABD)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分子问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 4、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C) A.夏天,在阳光照射下路面的温度升高 B.冬天,用嘴对着手“呵气”,手觉得暖和 C.两手互相摩擦,手心发热 D.凉鸡蛋浸泡在热水中变热 5、在标准气压下,1kg20℃的水吸收了3.36×105J的热量后,其温度为(C) A、80℃ B、90℃ C、100℃ D、110℃ 1. 如图所示的单摆,小球在a、b间往复摆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正确的是(C) A.小球在a点时的动能最大 B.小球在b点时的动能最大2 C.小球在c点时的动能最大 D.小球由c到a的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转化为动能 3.2010年5月,全国蹦床锦标赛在温州举行。比赛中,当运动员从蹦床上起跳后,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D)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C.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4.如右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的示意图。小球从a处滚下,在c处与小木块碰撞,并与小木块共同运动到d处停下。下面的一些判断正确的是(C)

c14衰变方程

c14衰变方程 C14衰变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原子物理学知识点,也是科学家们研究古生物学,古地理学,古气候等方面最重要的工具之一。C14衰变方程定义了原子核中放射性碳-14(C14)的衰变,从而可以用来研究样本的年代。本文将展示C14衰变方程的原理及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一、C14衰变方程的原理 C14衰变方程是由爱因斯坦首先提出的,它定义了C14核的衰变规律。从原子物理学的角度,C14是一种放射性碳,它具有特殊的放射性属性,它的衰变过程与普通的物质有所不同,在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一个C14原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放射性交换过程中转变为一种稳定的元素氦(He)。因此,C14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衰变可以概括为如下等式:N(t) = N(0)e^-kt 其中,N(t)为C14原子的时间t时的浓度;N(0)为C14原子的初始浓度;k为常数,可以由实验测量。 二、C14衰变方程的应用 《C14衰变方程》的定义使得其拥有了广泛的应用。首先,它可以用来研究样本的年代,因为C14在一定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一个C14原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放射性交换过程中转变为一种稳定的元素氦,这样根据,可以利用放射性衰变频率测量样本的最初C14浓度,从而可以根据C14衰变方程估算其历史时期。因此,它被用来研究古生物学,古地理学及古气候等方面。

此外,C14衰变方程也是放射性和核反应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促进了人类对放射性现象的全面认识。 三、C14衰变方程的未来发展 随着C14衰变方程的深入研究,它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C14衰变方程将更加完善,使得它在研究古生物学,古地理学及古气候等方面更加有效。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14衰变方程在核反应研究及其他方面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总之,C14衰变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原子物理学知识点,它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将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古生物学,古地理学,古气候等方面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其未来的发展将会是很有趣的话题。

跃迁相关知识点

跃迁相关知识点 跃迁是指物体在能级之间的突然变化或跳跃。在物理学和相关领域中,我们经 常会遇到跃迁现象,特别是在原子和量子力学中,这种现象非常常见。本文将介绍跃迁的基本概念、跃迁的原理以及跃迁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跃迁的基本概念 跃迁在物理学中指的是物体从一个能级跳跃到另一个能级的过程。能级是指物 体在能量上的离散值,每个能级对应着一定的能量。当物体从一个能级跳跃到另一个能级时,它会吸收或释放能量。 跃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激发态跃迁和基态跃迁。激发态跃迁是指物体从低能 级跳跃到高能级的过程,而基态跃迁则是相反的过程,物体从高能级跳跃到低能级。这些跃迁过程都遵循一定的选择规则和量子力学原理。 二、跃迁的原理 跃迁的原理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来解释。根据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物 质既可以被看作是粒子,又可以被看作是波动。而能级则对应着波函数的不同状态。 根据波函数的变化,物体在不同能级之间会发生跃迁。波函数会在不同能级之 间发生干涉和叠加,从而导致跃迁的发生。跃迁的过程中,物体会吸收或释放能量,这与波函数的变化有关。 三、跃迁的应用 1.原子物理学:在原子物理学中,跃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原子的 电子在不同的能级间跃迁,会发射或吸收电磁辐射。这种跃迁现象导致了许多重要的实验和技术应用,如激光技术、原子吸收光谱等。 2.光学:光的跃迁现象也广泛应用于光学领域。例如,光在不同介质中 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这是由于光的能级发生了跃迁。光的跃迁现象也与颜色的形成有关,不同能级的跃迁导致了不同颜色的出现。 3.材料科学:在材料科学中,跃迁的研究对于了解材料的性质和行为非 常重要。例如,电子跃迁可以解释材料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质。通过研究材料中的跃迁现象,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新型材料。 4.分子生物学:在分子生物学中,跃迁的概念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叶绿素中的电子会发生跃迁,从而促使光合作用的进行。 跃迁也在荧光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

大一下大学物理期末知识点

大一下大学物理期末知识点 在大一下学期的大学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在期末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比重,同时也为我们 打下了后续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将回顾这些重 要的知识点,并对各个主题进行适当的概述与分析。 1. 动力学 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分支。在大一下学期的物理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牛顿力学,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重要的知 识点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及应用力学原理解 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还学习了力的合成、合力和分力的概念,以 及运动学和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2. 热学 热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热量传递与转化的分支。在大一下学期的 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热量传递方式。我们还学习了热力学中的温度、热量和热功,以及理想气体 定律和内能的概念。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热平衡、热容量和相变 等重要概念。

3. 光学 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的传播与性质的分支。在大一下学期的 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光的干涉、 衍射和偏振等现象。我们还学习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以及镜像、透镜和光的成像等重要知识。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光的色散、光的吸收和光的发射等概念。 4. 电磁学 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电荷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分支。在大一 下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库仑定律和电场的概念,以及 电势能、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我们还学习了电流和电阻、电流 和电场的关系,以及电阻和电功耗等重要知识。此外,我们还学 习了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磁感应和电磁振荡 等概念。 5.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结构以及原子核与电 子相互作用的分支。在大一下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玻 尔模型和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电子能级、波

高二下册学期物理知识点

高二下册学期物理知识点高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 一、运动和力学 1. 粒子的运动规律 a.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概念和惯性系 b.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力学规律 c.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2. 直线运动 a.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运动方程 b. 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运动方程 c.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和运动方程 3. 曲线运动 a.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b. 曲线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4. 力和能量 a. 弹力和弹性势能 b. 重力和重力势能 c. 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二、波动和振动 1. 波的特性 a. 波的分类和波动方程 b. 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关系 c. 波的传播和反射 2. 机械振动 a. 简谐振动的特性和运动方程 b. 谐振和共振现象 3. 声音和光学 a. 声波的特性和传播

b. 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4. 光的波动性 a. 黑体辐射和光子概念 b.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三、热学 1. 热量和温度 a. 温度和热平衡 b. 比热容和热量转移 2. 物态变化 a. 相变和相变潜热 b. 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定律 3. 热力学定律 a.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b.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流动的方向

四、电学 1. 电荷和电场 a. 电荷的性质和库仑定律 b. 电场的性质和电场强度 2. 电势和电势差 a. 电势差和电势能 b. 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势能变化的计算 3. 电路和电功率 a.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b. 电功率和欧姆定律 4. 磁学和电磁感应 a. 磁场的性质和磁场强度 b. 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现象

高中物理必修三非常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三非常学案 摘要: 1.高中物理必修三概述 2.内容模块划分 3.各模块重点知识点梳理 4.学习策略与建议 5.实战演练与能力提升 正文: 高中物理必修三是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力、热、光、电、原子物理等多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这一模块,不仅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一、内容模块划分 高中物理必修三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力学: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2.热学:涵盖温度、热量、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3.光学:涉及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 4.电学:包括静电场、电路分析、电磁感应等。 5.原子物理学:探讨原子的结构、性质以及核物理的基本概念。 二、各模块重点知识点梳理 1.力学: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应用,熟练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热学:理解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掌握热力学定律,会计算热力学温度。 3.光学:了解光的折射、反射定律,理解光的干涉、衍射现象。 4.电学:熟练分析电路,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理解电磁场的基本概念。 5.原子物理学:熟悉原子结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理解核物理的基本概念。 三、学习策略与建议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加强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建立知识体系,做好笔记和总结,定期复习。 4.注重数学工具的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四、实战演练与能力提升 1.做好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参加各类竞赛,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3.结合网络资源,拓宽视野,了解物理发展的最新动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物理必修三的知识点丰富且实用。

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原子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1、原子的组成?各粒子的发现者?如何发现的? 2、汤姆孙是如何证明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又是如何得出这种带电粒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3、汤姆孙提出的原子模型是什么样?后来被哪种实验事实所否定? 4、α粒子散射实验的装置?实验现象?汤姆孙原子模型不能解释此实验中的何种现象? 5、卢瑟福针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什么样的原子模型? 6、为什么卢瑟福认为电子一定要绕核旋转? 7、卢瑟福是如何猜想出原子核内可能存在着不带电的中子的? 8、原子核常用X A Z 来表示,请你讲出各符号的物理意义?为什么有时可简化写成X A 呢? 9、何为同位素?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什么? 10、 叫天然放射现象,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类研究 结构的序幕。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人们发现原子序数 (填≥、<)83的所有元素都有放射线,原子序数 (填≥、<)83的元素有些也具有放射性。

11、放射线有三种:α射线、β射线、γ射线;请分别讲出它们的本质、来源、速度、电离本领、穿透本领 、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 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13、原子核发生衰变的种类: 。 14、α衰变:α衰变的实质是其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由 质子和 中子组成的粒子(即氦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比较,核电荷数减少 ,质量数减少 ,即X A Z → + He 42。 15、β衰变:β衰变的实质是其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一个 变成 时放出一个电子,每发生一次β衰变,新元素与原元素比较,核电荷数增加 ,质量数 ,即 X A Z → + e 01 。 16、γ衰变:γ衰变是伴随着 和 同时发生的,γ衰变 (改变、不改变)原子核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其实质是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或β衰变时,产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过多的能量(核处于激发态)而辐射出光子。 17、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 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 (2)半衰期的大小由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 决定,跟原子所处的 (如压强、温度等)或 (如单质或化合物)无关。 (3)质量为m 的某元素,其半衰期为T ,则经过时间t 后还剩下多少? 18、阅读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并完成如下几题: (1) 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2)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是沿着 和 两个方向展开的。 ①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在工业上的应用 、 ; 在农业上的应用 、 ; 在医疗上的应用 。 在生产和科研中用到的射线,都是 。 ②做示踪原子:请你举例示踪原子是如何进行的? (3)如何有效的防范放射线对人类和自然的破坏?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1.原子的定义:在化学变化中,保持其他物理性质不变,仅仅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一种微粒叫做原子。 原子的构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其周围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正电荷数量较多的原子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得大量的电子云都集中到它周围。 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发生放射性衰变时,原子核里面的一个核子转变为另一个核子的过程。如果不控制反应条件,那么一部分原子可以通过多次核衰变,最终转变为另一种新的元素。放射性元素是核素。其它的元素也可以由自发的衰变过程变成放射性元素。比如钾元素就是由镭通过自发衰变变成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有三种,即镭-226、钍-232、锕-233。这些原子核内都含有中子,并且都是稳定的。一般说来,放射性元素有时候会失去一个或几个中子,有时则会增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除了具有稳定性之外,还会发出一定的射线。它们能用作示踪剂,以便研究原子核内部的结构,核物质的组成,元素的衰变规律及其在宇宙中的行踪。 例如: 60S核素是人工放射性元素,具有热中子俘获截面高、热中子发射截面低等优点。它在反应堆中的半衰期约为1~100年。特别是60S能够转变为稳定的铀-233,故它是有用的中子源,可用来制造同位素,进行中子活化分析。因此,它对核燃料循环起着重要作用。而60S的放射性又可使一些金属的原子核发生裂变,如40S、 39S、36S,这些裂变产物对提取某些稀有金属有利,也是人工制备核燃料

的重要原料。 如何认识这个问题:要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层面来认识物质的属性,因为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2.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与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n-n_m例如: 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核电荷数为14,它的核电荷数和质子数的乘积就是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对大量已知元素的性质、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等数据统计整理而成。 4.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与电负性:化合价代表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的数目。化合价的数值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对值。

高考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

高考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 原子〔物理〕信息对聚变堆设计是很重要的,它确定了聚变堆点火条件的接近程度、等离子体燃烧的持续时间和反应堆的运行参数等,以下是为大家细心预备的:〔高考〕物理原子物理学问点总结,欢迎参考阅读! 高考物理原子物理学问点如下: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 粒子散射试验:是用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肯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粒子散射试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粒子散射试验的试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2.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 叫量子数。) ⑴玻尔的三条假设(量子化) ①轨道量子化rn=n2r1r1=0。5310-10m ②能量量子化:E1=-13。6eV ★③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汲取光子的能量

h=Em-En ⑵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汲取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用加热的方法,使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互相碰撞可以传递能量)。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汲取肯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汲取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如在基态,可以汲取E13。6eV的任何光子,所汲取的能量除用于电离外,都转化为电离出去的电子的动能)。 3.自然放射现象 ⑴自然放射现象----自然放射现象的发觉,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冗杂结构。 ⑵各种放射线的性质比较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⑴利用其射线:射线电离性强,用于使空气电离,将静电泄出,从而消除有害静电。射线贯穿性强,可用于金属探伤,也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各种射线均可使DN发生突变,可用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 ⑵作为示踪原子。用于讨论农作物化肥需求状况,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类型,讨论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⑶进行考古讨论。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14,判定出土木质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结构分类汇编含答案(1)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结构分类汇编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是不连续的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2.玻尔的原子模型在解释原子的下列问题时,和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观点不同的是() A.电子绕核运动的向心力,就是电子与核之间的静电引力 B.电子只能在一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C.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能量不同 D.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静电引力不同 3.如图所示是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在一个小铅盒里放有少量的放射性元素钋,它发出的α粒子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很细的一束射线,射到金箔上,最后打在荧光屏上产生闪烁的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该实验证实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 C.α粒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碰撞会发生大角度偏转 D.绝大多数的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 B.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可以再分 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原子结构“枣糕模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比结合能越小的原子核,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B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核外电子跃迁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不变 C .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 D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辐射出γ射线时,原子核的核子数不会发生变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从而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B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硏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稳定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小于质子数 D .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单色光的照射下,发出多种频率的光子,其中必有一种与入射光频率相同 7.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的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的偏转,其原因是( ) A .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电子会对α粒子有引力的作用. B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8.我国科学家潘建伟院士预言十年左右量子通信将“飞”入千家万户.在通往量子论的道路上,一大批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B .德布罗意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 C .玻尔在1900年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 D .普朗克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预言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B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C .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一定为吸引力 D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1m 、2m 、3m ,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123m m m c +- 10.物理学家通过对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识,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 .爱因斯坦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揭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D .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动量越大,其对应的波长越长 11.下列有关四幅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

高中物理竞赛光学原子物理学教程 第二讲物理光学 第一讲 原子物理 第一讲 原 子 物 理 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 1.1.1、原子的核式结构 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 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 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由此可得两点结论: 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 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二、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γh =E 2-E 1 三、氢原子中电子轨道量子优化条件:氢原子中,电子运动轨道的圆半径r 和运动初速率v 需满足下述关系: π2h n rmv =,n=1、2…… 其中m 为电子质量,h 为普朗克常量,这一条件表明,电子绕核的轨道半径是不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