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创新应用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12

第1课时 综合法和分析法

[核心必知]

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 36~P 41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P 36“已知a ,b >0,求证a (b 2

+c 2

)+b (c 2

+a 2

)≥4abc ”的证明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①该题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

提示:条件:a ,b >0;结论:a (b 2

+c 2

)+b (c 2

+a 2

)≥4abc .

②本题的证明过程是从“已知条件”出发,还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即证明该题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本题是从已知条件a ,b >0出发,借助基本不等式证明待证结论的. (2)阅读教材中证明基本不等式“

a +b

2

≥ab (a >0,b >0)”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证明过程是从“条件”还是从“结论”开始证明的? 提示:从结论开始证明的. ②该证明过程是综合法吗? 提示:不是.

③该证明过程的实质是寻找使结论成立的什么条件? 提示:充分条件.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综合法 ①综合法的定义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②综合法的框图表示

P ⇒Q 1→Q 1⇒Q 2→Q 2⇒Q 3→…→Q n ⇒Q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2)分析法 ①分析法的定义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②分析法的框图表示

Q ⇐P 1→P 1⇐P 2→P 2⇐P 3→…→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条件

[问题思考]

(1)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

提示: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它们的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不同于合情推理中的“猜想”.

(2)综合法与分析法有什么区别?

提示: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寻找的是必要条件,即由因导果;分析法是从待求结论出发,逐步寻找的是充分条件,即执果索因.

(3)已知a ,b ,c 为正实数,且a +b +c =1,求证:⎝ ⎛⎭⎪⎫1a -1⎝ ⎛⎭⎪⎫1b -1⎝ ⎛⎭

⎪⎫1c -1≥8.

证明过程如下:

∵a ,b ,c 为正实数,且a +b +c =1.

∴1a -1=b +c a >0,1b -1=a +c b >0,1c -1=a +b c

>0,

∴⎝ ⎛⎭⎪⎫1a

-1⎝ ⎛⎭⎪⎫1b

-1⎝ ⎛⎭

⎪⎫1c

-1=b +c a

·a +c b

·a +b c

≥2bc ·2ac ·2ab abc

=8,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 ∴不等式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是综合法还是分析法? 提示:综合法.

[课前反思]

(1)综合法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用框图表示综合法? ;

(2)分析法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用框图表示分析法?

.

讲一讲

1.设a ,b ,c 均为正数,且a +b +c =1.证明: (1)ab +bc +ac ≤1

3

(2)a 2b +b 2c +c 2

a

≥1.

[尝试解答] (1)由a 2

+b 2

≥2ab ,b 2

+c 2

≥2bc ,c 2

+a 2

≥2ca , 得a 2

+b 2

+c 2

≥ab +bc +ca . 由题设得(a +b +c )2

=1, 即a 2

+b 2

+c 2

+2ab +2bc +2ca =1. 所以3(ab +bc +ca )≤1, 即ab +bc +ca ≤1

3

.

(2)因为a 2b +b ≥2a ,b 2c +c ≥2b ,c 2

a +a ≥2c ,

故a 2b +b 2c +c 2

a +(a +

b +

c )≥2(a +b +c ), 即a 2b +b 2c +c 2

a ≥a +

b +

c . 所以a 2b +b 2c +c 2

a

≥1.

利用综合法证明问题的步骤

(1)分析条件选择方向:仔细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分析已知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选择相关的公理、定理、公式、结论,确定恰当的解题方法.

(2)转化条件组织过程:把题目的已知条件,转化成解题所需要的语言,主要是文字、

符号、图形三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组织过程时要有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思路.

(3)适当调整回顾反思:解题后回顾解题过程,可对部分步骤进行调整,并对一些语言进行适当的修饰,反思总结解题方法的选取.

练一练

1.已知x +y +z =m .求证:x 2

+y 2

+z 2

≥m 2

3.

证明:∵x +y +z =m ,

∴(x +y +z )2

=x 2

+y 2

+z 2

+2(xy +yz +zx )=m 2

. 又∵x 2

+y 2

≥2xy ,y 2

+z 2

≥2yz ,z 2

+x 2

≥2xz , ∴2(x 2

+y 2

+z 2

)≥2(xy +yz +zx ), 即x 2

+y 2

+z 2

≥xy +yz +zx ,

∴m 2

=x 2

+y 2

+z 2

+2(xy +yz +zx )≤3(x 2

+y 2

+z 2

). ∴x 2

+y 2

+z 2

≥m 2

3.

[思考1] 分析法的证明过程是什么?

名师指津: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其逐步推理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思考2] 分析法的书写格式是什么? 名师指津:分析法的书写格式是: “要证……, 只需证……, 只需证……, …

由于…显然成立(已知,已证…),

所以原结论成立.”其中的关联词语不能省略. 讲一讲

2.已知a >0,求证: a 2+1a 2-2≥a +1

a

-2.

[尝试解答] 要证

a 2+1

a 2-2≥a +1

a

-2.

只需证

a 2+1a 2+2≥a +1

a

+ 2.

因为a >0,故只需证

⎪⎫ a 2

+1a

2+22≥⎝ ⎛⎭

⎪⎫a +1a +22,

即a 2

+1a

2+4

a 2+1a 2+4≥a 2+2+1

a 2+22⎝ ⎛

⎭⎪⎫

a +1a +2,

从而只需证2

a 2+1

a 2≥2⎝ ⎛

⎭⎪⎫

a +1a , 只需证4⎝ ⎛⎭

⎪⎫a 2+1a 2≥2⎝ ⎛⎭

⎪⎫a 2

+2+1a 2,

即a 2

+1a

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

故原不等式成立.

(1)当问题的证明用综合法不易寻找思路时,可从待证的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原问题成立.

(2)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的证明,若从正面不易推导时,可以考虑用分析法.

(3)书写形式:要证……,只需证……,即证……,然后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所以结论成立.

练一练

2.当a ≥2时,求证:a +1-a

<(a +a -1)2

, 只需证a +1+a -2+2a +a -

只需证

a +a -

只需证(a +1)(a -2)

讲一讲

3.已知a ,b ,c 表示△ABC 的三边长,m >0,求证:a

a +m +

b

b +m >

c

c +m

.先用分析法将

要证明的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利用综合法证明.

[尝试解答] 要证明a

a +m +

b

b +m >

c

c +m

.

只需证明a a +m +

b b +m -c

c +m

>0即可.

而a

a +m +

b

b +m -

c

c +m

a b +m

c +m +b a +m c +m -c a +m

b +m

a +m

b +m

c +m

.

因为a >0,b >0,c >0,m >0, 所以(a +m )(b +m )(c +m )>0.

因为a (b +m )(c +m )+b (a +m )(c +m )-c (a +m )(b +m )=abc +abm +acm +am 2

+abc +

abm +bcm +bm 2-abc -bcm -acm -cm 2=2abm +am 2+abc +bm 2-cm 2=2abm +abc +(a +b -c )m 2.

因为△ABC 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所以a +b -c >0, 所以(a +b -c )m 2

>0,

所以2abm +abc +(a +b -c )m 2

>0, 所以a

a +m +

b

b +m >

c

c +m

.

对于比较复杂的证明题,常用分析综合法,即先从结论进行分析,寻求结论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再运用综合法证明,或在证明过程中将两种方法交叉使用.

练一练

3.已知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且0

a +b

2

+log x

b +c

2

+log x

a +c

2

证明:要证log x

a +b

2

+log x

b +c

2

+log x

a +c

2

只需要证明log x ⎝

⎛⎭⎪⎫a +b 2

·b +c 2·a +c 2

(abc ),

由0

b +

c 2·

a +c

2>abc .

由基本不等式得

a +b

2

≥ab >0,

b +c

2

≥bc >0,

a +c

2

≥ac >0,

又∵a ,b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a +b 2·b +c 2·a +c

2>a 2b 2c 2

=abc . 即

a +

b 2·

b +

c 2·

a +c

2>abc 成立. ∴log x a +b

2

+log x

b +

c 2

+log x

a +c

2

————————————[课堂归纳——感悟提升]———————————

1.本节课的重点是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难点是分析综合法的应用. 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 (1)利用综合法解决问题,见讲1; (2)利用分析法解决问题,见讲2; (3)利用分析综合法解决问题,见讲3.

3.在利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一定要恰当使用好“要证”、“只需证”、“即证”等词语,这也是本节课的易错点.

课下能力提升(五) [学业水平达标练]

题组1 综合法的应用

1.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cos A cos B ,则△ABC 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解析:选C 由sin A sin B <cos A cos B 得cos A cos B -sin A sin B >0,即cos(A +

B )>0,-cos

C >0,cos C <0,从而角C 必为钝角,△ABC 一定为钝角三角形.

2.使不等式3+8>1+a 成立的正整数a 的最大值是( ) A .13 B .12 C .11 D .10

解析:选B 由a <3+8-1得a <(3+8-1)2

.

而(3+8-1)2

=3+8+1+224-23-28=12+46-23-42≈12.68. 因此使不等式成立的正整数a 的最大值为12.

3.在锐角△ABC 中,已知3b =23a sin B ,且cos B =cos C ,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C 为锐角三角形,

∴A ,B ,C ∈⎝

⎛⎭⎪⎫0,π2,

由正弦定理及条件,可得3sin B =23sin A sin B .

∵B ∈⎝

⎛⎭⎪⎫0,π2, ∴sin B ≠0.∴3=23sin A .∴sin A =3

2

. ∵A ∈⎝

⎛⎭⎪⎫0,π2,∴A =π3. 又cos B =cos C ,且B ,C ∈⎝

⎛⎭⎪⎫0,π2.

∴B =C .

又B +C =2π3,∴A =B =C =π

3.

从而△ABC 是等边三角形. 题组2 分析法的应用

4. 3a -3b <3

a -

b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A .ab (b -a )>0 B .ab >0且a >b C .ab <0且a

解析:选D 3a -3b <3

a -

b , ⇔(3a -3b )3<(3a -b )3

, ⇔a -b -33a 2b +33ab 2

b , ⇔ab 2

b ,

⇔ab (b -a )<0. 5.将下面用分析法证明

a 2+

b 2

2

≥ab 的步骤补充完整:要证

a 2+

b 2

2

≥ab ,只需证a 2

b 2≥2ab ,也就是证________,即证________,由于________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解析:用分析法证明

a 2+

b 2

2

≥ab 的步骤为:要证

a 2+

b 2

2

≥ab 成立,只需证a 2+b 2

≥2ab ,

也就是证a 2

+b 2

-2ab ≥0,即证(a -b )2

≥0.

由于(a -b )2

≥0显然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答案:a 2

+b 2

-2ab ≥0 (a -b )2

≥0 (a -b )2

≥0

6.已知a ≥-12,b ≥-1

2

,a +b =1,求证:2a +1+2b +1≤2 2.

证明:要证2a +1+2b +1≤22,只需证2(a +b )+2+22a +1·2b +1≤8. 因为a +b =1,

即证2a +1·2b +1≤2.

因为a ≥-12,b ≥-1

2

所以2a +1≥0,2b +1≥0, 所以2a +1·2b +1≤a +

b +

2

a +

b +

2

=2.

即2a +1·2b +1≤2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题组3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7.设a ,b ∈(0,+∞),且a ≠b ,求证:a 3

+b 3

>a 2

b +ab 2

. 证明:法一:要证a 3

+b 3

>a 2

b +ab 2

成立, 只需证(a +b )(a 2

-ab +b 2

)>ab (a +b )成立. 又因为a +b >0,

所以只需证a 2

-ab +b 2

>ab 成立.

即需证a 2-2ab +b 2

>0成立, 即需证(a -b )2

>0成立.

而依题设a ≠b ,则(a -b )2

>0显然成立. 由此命题得证.

法二:a ≠b ⇔a -b ≠0⇔(a -b )2

>0⇔a 2

-2ab +b 2

>0⇔a 2

-ab +b 2

>ab . 因为a >0,b >0, 所以a +b >0,

(a +b )(a 2

-ab +b 2

)>ab (a +b ). 所以a 3

+b 3

>a 2

b +ab 2

.

8.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为等差数列,且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求证:(a +b )-1

+(b +c )-1

=3(a +b +c )-1

.

证明:法一:(分析法)

要证(a +b )-1

+(b +c )-1

=3(a +b +c )-1

, 即证

1a +b +1b +c =3a +b +c

, 只需证

a +

b +

c a +b +a +b +c

b +c

=3, 化简,得

c a +b +

a

b +c

=1,

即c (b +c )+(a +b )a =(a +b )(b +c ), 所以只需证c 2

+a 2

=b 2

+ac .

因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 所以B =60°,

所以cos B =a 2+c 2-b 22ac =1

2

即a 2

+c 2

-b 2

=ac 成立.

所以(a +b )-1

+(b +c )-1

=3(a +b +c )-1

成立. 法二:(综合法)

因为△ABC 的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 所以B =60°.

由余弦定理,有b 2

=c 2

+a 2

-2ac cos 60°. 所以c 2

+a 2

=ac +b 2, 两边加ab +bc ,得

c (b +c )+a (a +b )=(a +b )(b +c ),

两边同时除以(a +b )(b +c ),得

c

a +

b +

a

b +c

=1,

所以⎝ ⎛⎭⎪⎫c a +b +1+⎝ ⎛⎭

⎫a b +c +1=3,

1a +b +1b +c =3a +b +c

, 所以(a +b )-1

+(b +c )-1

=3(a +b +c )-1

.

[能力提升综合练]

1.下列函数f (x )中,满足“对任意x 1,x 2∈(0,+∞),当x 1<x 2时,都有f (x 1)>f (x 2)”的是( )

A .f (x )=1x

B .f (x )=(x -1)2

C .f (x )=e x

D .f (x )=ln(x +1)

解析:选A 本题就是找哪一个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A 项中,f ′(x )=⎝ ⎛⎭

⎪⎫1x

′=-1x 2<0,∴f (x )=1

x

在(0,+∞)上为减函数.

2.已知a >0,b >0,m =lg a +b

2

,n =lg

a +b

2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为( )

A .m >n

B .m =n

C .m <n

D .不能确定

解析:选A 由a >0,b >0,得ab >0, 所以a +b +2ab >a +b , 所以(a +b )2

>(a +b )2

, 所以

a +b

2>

a +b

2,

所以lg

a +

b 2

>lg

a +b

2

即m >n ,故选A.

3.设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以3为周期的奇函数,若f (1)>1,f (2)=3a -4

a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34

B .a <3

4

,且a ≠-1

C .a >34或a <-1

D .-1<a <34

解析:选D ∵f (x )以3为周期, ∴f (2)=f (-1). 又f (x )是R 上的奇函数, ∴f (-1)=-f (1), 则f (2)=f (-1)=-f (1). 再由f (1)>1,可得f (2)<-1, 即

3a -4a +1<-1,解得-1<a <34

. 4.已知a ,b ,c ,d 为正实数,且a b <c

d

,则( ) A.a b <

a +c

b +d <

c

d B.a +c b +d <a b <c

d

C.a b <c d <

a +c

b +d

D .以上均可能

解析:选A 先取特殊值检验,∵a b <c d

, 可取a =1,b =3,c =1,d =2, 则

a +c

b +d =25,满足a b <a +

c b +

d <c

d . 要证a b <

a +c

b +d

∵a ,b ,c ,d 为正实数,

∴只需证a (b +d )<b (a +c ),即证ad <bc . 只需证a b <c d .而a b <c d

成立, ∴a b <

a +c

b +d .同理可证a +

c b +

d <c

d

.

故A 正确.

5.若lg x +lg y =2lg(x -2y ),则log 2x

y

=________. 解析:由条件知lg xy =lg(x -2y )2

, 所以xy =(x -2y )2

,即x 2

-5xy +4y 2=0, 即⎝ ⎛⎭⎪⎫x y 2-5⎝ ⎛⎭

⎪⎫x y +4=0,所以x y =4或x y

=1. 又x >2y ,故x y =4,所以log 2x y

=log 24=4.

答案:4

6.已知sin θ+cos θ=15且π2≤θ≤3π

4

,则cos 2θ=________.

解析:因为sin θ+cos θ=15,所以1+sin 2θ=125,所以sin 2θ=-2425.因为

π

2≤θ≤3π4,所以π≤2θ≤3π2.所以cos 2θ=-1-sin 2

2θ=-725

.

答案:-725

7.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2S n n =a n +1-13n 2-n -23,n ∈N *

.

(1)求a 2的值;

(2)证明数列⎩⎨⎧⎭

⎬⎫

a n n 是等差数列;

(3)若T n 是数列⎩⎨⎧⎭

⎬⎫1a n 的前n 项和,求证:T n <7

4.

解:(1)当n =1时,2S 11=2a 1=a 2-13-1-2

3=2,

解得a 2=4.

(2)证明:2S n =na n +1-13n 3-n 2-2

3

n .①

当n ≥2时,2S n -1=(n -1)a n -13(n -1)3-(n -1)2

-23(n -1).②

①-②,得2a n =na n +1-(n -1)a n -n 2

-n . 整理得na n +1=(n +1)a n +n (n +1), 即

a n +1n +1=a n n +1,a n +1n +1-a n

n

=1, 当n =1时,a 22-a 1

1

=2-1=1.

所以数列⎩⎨⎧⎭

⎬⎫

a n n 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3)由(2)可知a n n

=n ,即a n =n 2

. ∵1a n =1n 2<

1n

n -

1n -1-1

n

(n ≥2), ∴T n =1a 1+1a 2+…+1a n =112+122+132+…+1n 2<1+14+⎝ ⎛⎭⎪⎫12-13+⎝ ⎛⎭⎪⎫13-14+…+⎝ ⎛⎭

⎪⎫1n -1-1n =

1+14+12-1n =74-1n <74

. 8.设f (x )=ax 2

+bx +c (a ≠0),若函数f (x +1)与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求证:

f ⎝

⎛⎭

⎪⎫

x +12

为偶函数.

证明:要证f ⎝ ⎛⎭

⎪⎫x +12为偶函数,只需证明其对称轴为直线x =0,即只需证-b 2a -12=0, 只需证a =-b (中间结果),

由已知,抛物线f (x +1)的对称轴x =-b 2a -1与抛物线f (x )的对称轴x =-b

2a 关于y

轴对称.

所以-b

2a -1=-⎝ ⎛

⎭⎪⎫

-b 2a .

于是得a =-b (中间结果).

所以f ⎝ ⎛⎭

⎪⎫x +12为偶函数.

第2课时 反 证 法

[核心必知]

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 42~P 4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著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王戎小时候爱和小朋友在路上玩耍.一天,他们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李子,独有王戎没动.等到小朋友摘了李子一尝,原来是苦的.他们都问王戎:“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不苦的话,早被路人摘光了,而这棵树上却结满了李子,所以李子一定是苦的.”

王戎的论述运用了什么推理思想? 提示:反证法思想.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反证法

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

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2)反证法常见矛盾类型

反证法的关键是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这个矛盾可以是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等.

[问题思考]

(1)反证法解题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反证法解题的实质就是否定结论,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结论正确.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时,“a 、b 、c 都是偶数”的否定是什么? 提示:a 、b 、c 不都是偶数.

[课前反思]

通过以上预习,必须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1)反证法的定义是什么? ;

(2)反证法常见的矛盾类型有哪些?

.

讲一讲

1.已知f (x )=a x

x -2

x +1

(a >1),证明方程f (x )=0没有负实根. [尝试解答] 假设方程f (x )=0有负实根x 0, 则x 0<0且x 0≠-1且ax 0=-x 0-2

x 0+1

, 由0

x 0-2

x 0+1

<1, 解得1

2

(1)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的适用类型

结论中含有“不”“不是”“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的命题称为否定性命题,此类问题的正面比较模糊,而反面比较具体,适合使用反证法.

(2)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步骤

练一练

1.设函数f (x )=ax 2

+bx +c (a ≠0)中,a ,b ,c 均为整数,且f (0),f (1)均为奇数.求证:f (x )=0无整数根.

证明:假设f (x )=0有整数根n , 则an 2

+bn +c =0(n ∈Z ), 而f (0),f (1)均为奇数, 即c 为奇数,a +b 为偶数, 则an 2+bn =-c 为奇数, 即n (an +b )为奇数. ∴n ,an +b 均为奇数, 又∵a +b 为偶数, ∴an -a 为奇数, 即a (n -1)为奇数,

∴n -1为奇数,这与n 为奇数矛盾. ∴f (x )=0无整数根.

讲一讲

2.已知a ,b ,c ∈(0,1),求证:(1-a )b ,(1-b )c ,(1-c )a 不能都大于1

4.

[尝试解答] 假设(1-a )b ,(1-b )c ,(1-c )a 都大于1

4.

因为a ,b ,c ∈(0,1), 所以1-a >0,1-b >0,1-c >0. 所以-a +b

2

>-a b >

14=1

2

. 同理

-b +c 2>1

2

,-c +a 2>1

2

.

三式相加得 -a +b

2

+-b +c

2

+-c +a 2>3

2

, 即32>3

2

,矛盾. 所以(1-a )b ,(1-b )c ,(1-c )a 不能都大于1

4

.

证明时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

练一练

2.已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求证: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至多有一个零点.

证明:假设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至少有两个零点,设x 1,x 2(x 1≠x 2)为函数y =

f (x )在区间(a ,b )上的两个零点,且x 1<x 2,则f (x 1)=f (x 2)=0.

因为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为增函数,

x 1,x 2∈(a ,b )且x 1<x 2,

∴f (x 1)<f (x 2),与f (x 1)=f (x 2)=0矛盾,假设不成立,故原命题正确.

讲一讲

3.已知:一点A 和平面α.求证:经过点A 只能有一条直线和平面α垂直. [尝试解答] 根据点A 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分两种情况证明.

(1)如图,点A 在平面α内,假设经过点A 至少有平面α的两条垂线AB ,AC ,那么AB ,

AC 是两条相交直线,它们确定一个平面β,平面β和平面α相交于经过点A 的一条直线a .因为AB ⊥平面α,AC ⊥平面α,a ⊂α,所以AB ⊥a ,AC ⊥a ,在平面β内经过点A 有两

条直线都和直线a 垂直,这与平面几何中经过直线上一点只能有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相矛

盾.

(2)如图,点A在平面α外,假设经过点A至少有平面α的两条垂线AB,AC(B,C为垂足),那么AB,AC是两条相交直线,它们确定一个平面β,平面β和平面α相交于直线BC,因为AB⊥平面α,AC⊥平面α,BC⊂α,所以AB⊥BC,AC⊥BC.在平面β内经过点A有两条直线都和BC垂直,这与平面几

何中经过直线外一点只能有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相矛盾.

综上,经过一点A只能有平面α的一条垂线.

证明“唯一性”问题的方法

“唯一性”包含“有一个”和“除了这个没有另外一个”两层意思.证明后一层意思时,采用直接证明往往会相当困难,因此一般情况下都采用间接证明,即用反证法(假设“有另外一个”,推出矛盾)或同一法(假设“有另外一个”,推出它就是“已知那一个”)证明,而用反证法有时比用同一法更方便.

提醒:证明“有且只有”的问题,需要证明两个命题,即存在性和唯一性.

练一练

3.用反证法证明:过已知直线a外一点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b与已知直线a平行.证明:由两条直线平行的定义可知,过点A至少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假设过点A 还有一条直线b′与已知直线a平行,即b∩b′=A,b′∥a.

因为b∥a,由平行公理知b′∥b.这与假设b∩b′=A矛盾,所以假设错误,原命题成立.

—————————————[课堂归纳——感悟提升]—————————————

1.本节课的重点是反证法及其应用,难点是用反证法证明相关问题.

2.本节课要重点掌握的规律方法

(1)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见讲1;

(2)用反证法证明“至多”、“至少”型命题,见讲2;

(3)用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见讲3.

3.要正确掌握常见“结论词”的“反设词”,这是本节课的易错点.

课下能力提升(六) [学业水平达标练]

题组1 用反证法证明“否定性”命题

1.应用反证法推出矛盾的推理过程中,可作为条件使用的是( ) ①结论的否定;②已知条件;③公理、定理、定义等;④原结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解析:选C 根据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应用反证法推出矛盾的推导过程中可把“结论的否定”、“已知条件”、“公理、定理、定义”等作为条件使用.

2.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有三个步骤:

①∠A +∠B +∠C =90°+90°+∠C >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故假设错误.

②所以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

③假设△ABC 中有两个直角,不妨设∠A =90°,∠B =90°. 上述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 答案:③①②

3.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2,S 3=9+3 2. (1)求数列{a n }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

(2)设b n =S n n

(n ∈N *

),求证: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解:(1)设公差为d ,由已知得⎩⎨

a 1=2+1,

3a 1+3d =9+32,

解得d =2,故a n =2n -1+2,S n =n (n +2). (2)证明:由(1)得b n =S n n

=n + 2.

假设数列{b n }中存在三项b p ,b q ,b r (p ,q ,r 互不相等)成等比数列,则b 2

q =b p b r ,

即(q +2)2

=(p +2)(r +2), 所以(q 2

-pr )+(2q -p -r )2=0. 又p ,q ,r ∈N *

所以⎩⎪⎨

⎪⎧

q 2

-pr =0,2q -p -r =0.

所以⎝

⎛⎭

⎪⎫p +r 22=pr .

(p -r )2

=0,

所以p =r ,这与p ≠r 矛盾.

所以数列{b n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可能成为等比数列. 题组2 用反证法证明“至多”、“至少”型命题

4.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60°”时,假设正确的是( )

A .假设三内角都不大于60°

B .假设三内角都大于60°

C .假设三内角至少有一个大于60°

D .假设三内角至多有两个大于60°

解析:选B “至少有一个”即“全部中最少有一个”.

5.设实数a 、b 、c 满足a +b +c =1,则a 、b 、c 中至少有一个数不小于________. 解析:假设a 、b 、c 都小于1

3,

则a +b +c <1与a +b +c =1矛盾. 故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3.

答案:13

6.若x >0,y >0,且x +y >2,求证:1+x y 与1+y

x

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

解:假设1+x y 与1+y x

都不小于2,

1+x y ≥2,1+y

x

≥2.

又∵x >0,y >0, ∴1+x ≥2y,1+y ≥2x .

两式相加得2+x +y ≥2(x +y ), 即x +y ≤2.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1.1 合情推理 A级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推理是归纳推理的是() A.F1,F2为定点,动点P满足|PF1|+|PF2|=2a>|F1F2|,得P 的轨迹为椭圆 B.由a1=1,a n=3n-1,求出S1,S2,S3,猜想出数列的前n 项和S n的表达式 C.由圆x2+y2=r2的面积πr2,猜想出椭圆x2 a2+ y2 b2=1的面积S =πab D.科学家利用鱼的沉浮原理制造潜艇 解析:由归纳推理的定义知,B项为归纳推理. 答案:B 2.根据给出的数塔猜测123 456×9+7等于() 1×9+2=11 12×9+3=111 123×9+4=1 111 1 234×9+5=11 111 12 345×9+6=111 111

A.111 1110B.1 111 111 C.1 111 112 D.1 111 113 解析:由1×9+2=11; 12×9+3=111; 123×9+4=1 111; 1 234×9+5=111 111; … 归纳可得,等式右边各数位上的数字均为1,位数跟等式左边的第二个加数相同, 所以123 456×9+7=1 111 111. 答案:B 3.观察图形规律,在其右下角的空格内画上合适的图形为() 解析:观察可发现规律:①每行、每列中,方、圆、三角三种形状均各出现一次,②每行、每列有两个阴影一个空白,应为黑色矩形.答案:A 4.设n是自然数,则1 8(n 2-1)[1-(-1)n]的值() A.一定是零B.不一定是偶数 C.一定是偶数D.是整数但不一定是偶数 解析:当n为偶数时,1 8(n 2-1)[1-(-1)n]=0为偶数; 当n为奇数时(n=2k+1,k∈N),1 8(n 2-1)[1-(-1)n]= 1 8(4k 2+ 4k)·2=k(k+1)为偶数.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一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答案.docx

第二章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答案 2.1.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 1、d n a a n )1(1-+= 2、B 3、A 4、()n n n n )1(1169411 +-++-+-+Λ 5、θθθ n cos 23cos 22cos 2 6、V+F —E=2 7、解:9)5(,5)4(,2)3(,0)2(====f f f f 可以归纳出每增加一条直线,交点增加的个数为原有直线的条数 4)4()5(,3)3()4(,2)2()3(=-=-=-∴f f f f f f 猜测得出1)1()(-=--n n f n f 有)1(432)2()(-++++=-n f n f Λ )2)(1(2 1)(-+= ∴n n n f 因此)2)(1(2 1)(,5)4(-+==n n n f f 8、解:4 2112 23?= 4 32212 233?=+ 4 433212 2333?=++ 4 5443212 23333?=+++ ()414321223333+=+++++n n Λ 由此可以有求和的一般公式为()414321223 333+=+++++n n Λ 2.1.2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 1、C 2、D 3、D 4、类比 5、(1)圆柱面(2)两个平行平面 6、()()()x C x S x S 22= ()()()()()y S x C y C x S y x S +=+ 7、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q p n m +=+,()*,,,N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 8、(1)(平面)在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互相平分;(立体)在平行六面体中,对角线相交于同一点,且在这一点互相平分;(2)(平面)在平行四边形中,各对角线长的平方和等于各边长的平方和;(立体)在平行六面体中,各对角线长的平方和等于各棱长的平方和;(3)(平面)圆面积等于圆周长与半径之积的1/2;(立体)球体积等于球面积与半径之积的1/3;(4)(平面)正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等于内切圆半径的2倍,(立体)正四面体的外接球半径等于内切球半径的3倍。9、2ABC S ?+2ACD S ?+2ADB S ?=2 BCD S ? 2.1.3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3) 1、C 2、D 3、B 4、B 5、A 6、8-=a ,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 7、(1)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条边平方和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大前提);三角形ABC 的三边 长依次为5,12,13,而22212513+=(小前提);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结论)(2) 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大前提);函数12++=x x y 是二次函数(小前提);函数12 ++=x x y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结论)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推理与证明》本章概要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本章概要 推理与证明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它贯穿于高中数学的整个体系,它的学习是新课标教材的一个亮点,是对以前所学知识与方法的总结、归纳,并对后继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推理与证明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本章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所以说本章的知识在整个高中数学阶段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两种基本推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果的推理过程,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的常用思维方法.合情推理具有猜想和发现新结论、探究和提供解决问题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演绎推理具有证明结论,整理和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是公理体系中的基本推理方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它们的学习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使学生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体会证明的功能和特点及在数学和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习惯. 本章我们还将学习证明的两类基本方法——直接证明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和间接证明方法(反证法),从中体会证明的功能和特点,掌握数学证明的方法.证明通常包括逻辑证明和实验、实践证明,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证明来保证,即在前提正确的基础上,通过正确使用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本章的重点是合情推理中的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演绎推理中的假言推理、三段论推理、关系推理、完全归纳推理,以及证明中的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其中类比推理也是难点. 在日常生活,科技实践中,人们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推理.通过本章的学习,去体会和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好习惯. 学习策略 在数学中,可以变隐性为显性、分散为集中,结合以前所学的内容,通过挖掘、提炼、明确数学公式,同时通过新内容的学习,感受和体验如何学会数学思考方式,体会推理和证明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定义和作用,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应通过实例,运用合情推理去探索、猜测一些数学结论,并用演绎推理确认所得结论的正确性,或者用反例推翻错误的猜想.学习的重点在于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而不追求对概念的抽象表述. 学习本章时要注意基本数学思想,如归纳、类比、演绎推理以及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概念,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的方法、步骤.要对命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类比、归纳,不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高中数学 第二章推理与证明全章归纳总结 新人教A版选修1-2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1) 归纳推理 【要点梳理】 1、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得出另一个新命题的思维过程称为 任何推理包括 和 两个部分。 是推理所依据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是根据前提推得的命题,它告诉我们 是什么。 2、从个别事实中推演车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通常称为 ,它的思维过程是 3、归纳推理有如下特点 (1)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几个已知的 现象,归纳所得的结论是尚属未知的 现象,该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含的范围。 (2)由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 的性质,结论是否真实,还需经过逻辑证明和实践检验,因此,它 作为数学证明的工具。(填“能”或“不能”) (3)归纳推理是一种具有 的推理,通过归纳法得到的猜想,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指点迷津】 1、运用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首先,通过观察特例发现某些相似性(特例的共性或一般规律);然后,把这种相似性推广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然后,对所得的一般性命题进行检验。 2、在数学上,检验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是否能进行严格的证明。 3、归纳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什么? S 1具有P ;S 2具有P ;……;S n 具有P (S 1、S 2、…、S n 是A 类事件的对象) 所以A 类事件具有P 【典型例题】 例1、设N n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x f n n ∈' ='='==-),()(,),()(),()(,sin )(112010 ,则 )()(2005=x f A 、x sin B 、x sin - C 、x cos D 、x cos - 【解析】:,cos )(sin )(1x x x f ='= )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42615432x f x f x f x x x f x f x x x f x x x f x x x f x x x f n n ====-='==='=='-=-='-=-='=+ 故可猜测)(x f n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有 x x f x f x f n n sin )(, cos )1()(2414-===++ x f x f x x f n n sin )4()(cos )(4434==-=++ 故选C 【点评】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人们在日常活动和科学学习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推理方法,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应注意所探求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因果关系。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测评B 新人教A版选修2-2

2019-2020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测评B 新人教A版选修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xx·山东高考)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x3+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 A.方程x3+ax+b=0没有实根 B.方程x3+ax+b=0至多有一个实根 C.方程x3+ax+b=0至多有两个实根 D.方程x3+ax+b=0恰好有两个实根 解析:因为至少有一个的反面为一个也没有,所以要做的假设是方程x3+ax+b=0没有实根. 答案:A 2.(xx·北京高考)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 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 A.2人 B.3人 C.4人 D.5人 解析:用A,B,C分别表示优秀、及格和不及格.显然,语文成绩得A的学生最多只有一人,语文成绩 得B的也最多只有1人,得C的也最多只有1人,所以这组学生的成绩为(AC),(BB),(CA)满足条件,故学生最多为3人. 答案:B 3.(xx·湖北高考)《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与高h,计算其体积V的近似公式V≈L2h.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π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V≈L2h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 为() A.B.C.D. 解析:由题意可知:L=2πr,即r=,圆锥体积V=Sh=πr2h=π·h=L2h≈L2h,故,π≈,故选B. 答案:B 4.(xx·广东高考)设l为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l∥α,l∥β,则α∥β B.若l⊥α,l⊥β,则α∥β C.若l⊥α,l∥β,则α∥β D.若α⊥β,l∥α,则l⊥β 解析:如图,在正方体A1B1C1D1-ABCD中, 对于A,设l为AA1,平面B1BCC1,平面DCC1D1为α,β. A1A∥平面B1BCC1,A1A∥平面DCC1D1, 而平面B1BCC1∩平面DCC1D1=C1C; 对于C,设l为A1A,平面ABCD为α,平面DCC1D1为β.A1A⊥平面ABCD,A1A∥平面DCC1D1, 而平面ABCD∩平面DCC1D1=DC; 对于D,设平面A1ABB1为α,平面ABCD为β,直线l为D1C1,平面A1ABB1⊥平面ABCD,D1C1∥平面A1ABB1,而D1C1∥平面ABCD. 故A,C,D都是错误的. 而对于B,根据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知B正确. 答案:B 5.(xx·辽宁高考)已知点O(0,0),A(0,b),B(a,a3).若△OAB为直角三角形,则必有() A.b=a3 B.b=a3+ C.(b-a3)=0 D.|b-a3|+=0 解析:若∠OBA为直角,则=0,

高中数学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直接证明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

直接证明 [对应学生用书P26] 1.若实数a,b满足a+b=3,证明:2a+2b≥4 2. 证明:因为2a+2b≥22a·2b=22a+b, 又a+b=3,所以2a+2b≥223=4 2. 故2a+2b≥42成立. 问题1:本题利用什么公式? 提示:基本不等式. 问题2:本题证明顺序是什么? 提示:从已知到结论. 2.求证:3+22<2+7. 证明:要证明3+22<2+7, 由于3+22>0,2+7>0, 只需证明(3+22)2<(2+7)2, 展开得11+46<11+47,只需证明6<7,显然6<7成立. 所以3+22<2+7成立. 问题1:本题证明从哪里开始? 提示:从结论开始. 问题2:证题思路是什么? 提示: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 1.直接证明 (1)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这种证明通常称为直接证明. (2)直接证明的一般形式

⎭ ⎪⎬⎪ ⎫本题条件已知定义 已知公理 已知定理⇒…⇒本题结论. 2.综合法和分析法 直接证明 定义 推证过程 综合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称为综合法 已知条件⇒…⇒…⇒结论 分析法 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分析法 结论⇐…⇐…⇐已知条件 1.综合法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由因导果通过逐步推理寻找问题成立的必要条件.它的证明格式为: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成立. 2.分析法证明问题时,是从“未知”看“需知”,执果索因逐步靠拢“已知”,通过逐步探索,寻找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它的证明格式:要证×××,只需证×××,只需证×××……因为×××成立,所以×××成立. [对应学生用书P27]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已知a ,b ,c ∈R ,且a +b +c =1,求证:a 2+b 2+c 2 ≥13. [思路点拨]从已知条件出发,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得出结论. [精解详析]∵a 2 +19≥2a 3, b 2+19 ≥2b 3 ,c 2+19 ≥2c 3 ,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创新应用学案 新人教A版选修12

第1课时 综合法和分析法 [核心必知] 1.预习教材,问题导入 根据以下提纲,预习教材P 36~P 41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教材P 36“已知a ,b >0,求证a (b 2 +c 2 )+b (c 2 +a 2 )≥4abc ”的证明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①该题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 提示:条件:a ,b >0;结论:a (b 2 +c 2 )+b (c 2 +a 2 )≥4abc . ②本题的证明过程是从“已知条件”出发,还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即证明该题的顺序是什么? 提示:本题是从已知条件a ,b >0出发,借助基本不等式证明待证结论的. (2)阅读教材中证明基本不等式“ a +b 2 ≥ab (a >0,b >0)”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证明过程是从“条件”还是从“结论”开始证明的? 提示:从结论开始证明的. ②该证明过程是综合法吗? 提示:不是. ③该证明过程的实质是寻找使结论成立的什么条件? 提示:充分条件.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综合法 ①综合法的定义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②综合法的框图表示 P ⇒Q 1→Q 1⇒Q 2→Q 2⇒Q 3→…→Q n ⇒Q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2)分析法 ①分析法的定义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②分析法的框图表示 Q ⇐P 1→P 1⇐P 2→P 2⇐P 3→…→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条件 [问题思考] (1)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合情推理还是演绎推理? 提示: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它们的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得到的每一个结论都是正确的,不同于合情推理中的“猜想”. (2)综合法与分析法有什么区别? 提示: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寻找的是必要条件,即由因导果;分析法是从待求结论出发,逐步寻找的是充分条件,即执果索因. (3)已知a ,b ,c 为正实数,且a +b +c =1,求证:⎝ ⎛⎭⎪⎫1a -1⎝ ⎛⎭⎪⎫1b -1⎝ ⎛⎭ ⎪⎫1c -1≥8. 证明过程如下: ∵a ,b ,c 为正实数,且a +b +c =1. ∴1a -1=b +c a >0,1b -1=a +c b >0,1c -1=a +b c >0, ∴⎝ ⎛⎭⎪⎫1a -1⎝ ⎛⎭⎪⎫1b -1⎝ ⎛⎭ ⎪⎫1c -1=b +c a ·a +c b ·a +b c ≥2bc ·2ac ·2ab abc =8,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 ∴不等式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是综合法还是分析法? 提示:综合法. [课前反思] (1)综合法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用框图表示综合法? ; (2)分析法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用框图表示分析法? .

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知识导航学案苏教版选修1-2

2.2.1 直接证明 知识梳理 1.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的,这种证明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direct proof). 2.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称为综合法. 3.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与已知条件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导学 综合法的基本思路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再逐步推向未知的方法.若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从未知看需知,再逐步靠近已知,若用P表示已知条件,Q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的框图可以表示为 疑难突破 1.综合法与分析法的异同点: 综合法与分析法是两种不同的证明方法,但它们都是直接证法,都属于演绎推理,几何学中的定理和数学问题中的证明,大部分都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不同之处是: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则是“执果索因”.分析法便于我们去找思路,而综合法便于过程的叙述. 2.证明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证明过程其实就是推理的过程. 就是把论据作为推理的前提,应用正确的推理形式,推出论题的过程.一个论证可以只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的推理;可以只是用演绎推理,或只用归纳推理,也可以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所以证明就是推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推理. (2)区别:(ⅰ)从结构上看,推理包含前提和结论两部分,前提是已知的,结论,是根据前提推出来的;而证明是由论题、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的.论题相当于推理的结论,是已知的,论据相当于推论的前提. (ⅱ)从作用上看,推理只解决形式问题,对于前提和结论的真实性是管不了的.而证明却要求论据必须是真实的,论题经过证明后其真实性是确信无疑的. 典题精讲 【例1】已知a、b、c∈R+,且a+b+c=1, 求证:(-1)(-1)(-1)≥8. 思路分析:这是一个条件不等式的证明问题,要注意观察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和条件a+b+c=1的合理应用.可用综合法和分析法两种方法证明. 证明:(方法1 综合法) (-1)(-1)(-1)

配套K12新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2习题:第二章推理与证明 2.2.1.1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综合法和分析法 第1课时综合法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1设a,b∈R,若a-|b|>0,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A.b-a>0 B.a3+b3<0 C.a2-b2<0 D.b+a>0 解析∵a-|b|>0,∴|b|0,∴-a0. 答案D 2函数f(x)=(x-3)e 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2) B.(0,3) C.(1,4) D.(2,+∞) 解析f'(x)=(x-3)'e x+(x-3)·(e x)'=(x-2)e x,令f'(x)>0,解得x>2,故选D. 答案D 3已知在等差数列{a n}中,a5+a11=16,a4=1,则a12的值是() A.15 B.30 C.31 D.64

解析已知在等差数列{a n }中,a 5+a 11=16, 又a 5+a 11=2a 8,所以a 8=8. 又2a 8=a 4+a 12,所以a 12=15.故选A. 答案A 4已知a ≥0,b ≥0,且a+b=2,则( ) A.ab ≤12 B.ab ≥12 C.a 2+b 2≥2 D.a 2+b 2≤3 解析由a+b=2,可得ab ≤1,当且仅当a=b=1时取等号. 又a 2+b 2=4-2ab ,∴a 2+b 2≥2. 答案C 5已知实数a ≠0,且函数f (x )=a (x 2+1)-(2x +1 a )有最小值-1,则a= . 解析f (x )=ax 2-2x+a-1 a 有最小值,则a>0,对称轴为x=1 a ,f (x )min =f (1 a )=-1, 即f (1 a )=a ·(1a )2 -2×1 a +a-1 a =-1, 即a-2 a =-1, 所以a 2+a-2=0(a>0),解得a=1. 答案1 6设p ,q 均为实数,则“q<0”是“关于x 的方程x 2+px+q=0有一个正实根和一个负实根”的 条件.(填“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不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解析因为q<0,所以Δ=p 2-4q>0.所以“方程x 2+px+q=0有一个正实根和一个负实根”成立. 因为“方程x 2+px+q=0有一个正实根和一个负实根”,所以q<0.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练习 新人教A版选修2-2-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2-2数学试题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证明:n +2 2<1+12+13+14+…+1 2n <n +1(n >1),当n =2时,中间式子等于( ) A.1 B.1+1 2 C.1+12+13 D.1+12+13+14 解析:选D.n =2时中间式子的最后一项为14,所以中间式子为1+12+13+1 4 .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若函数f (x )=x 2 +px +q ,那么|f (1)|,|f (2)|,|f (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2 ”时,反设正确的是( ) A.假设|f (1)|,|f (2)|,|f (3)|都不小于1 2 B.假设|f (1)|,|f (2)|,|f (3)|都小于1 2 C.假设|f (1)|,|f (2)|,|f (3)|至多有两个小于1 2 D.假设|f (1)|,|f (2)|,|f (3)|至多有一个小于1 2 解析:选B.“|f (1)|,|f (2)|,|f (3)|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2”的反设为“|f (1) |,|f (2)|,|f (3)|都小于1 2 ”. 3.设x >0,则不等式x +1x ≥2,x +4x 2≥3,x +27x 3≥4,…,推广到x +a x n ≥n +1,则a =( ) A.2n B.2n C.n 2 D.n n 解析:选D.结合已知的三个不等式可以发现第二个加数的分子是分母x 的指数的指数次方,可得a =n n . 4.下面是一段“三段论”推理过程:若函数f (x )在(a ,b )内可导且单调递增,则在(a ,b )内,f ′(x )>0恒成立.因为f (x )=x 3 在(-1,1)内可导且单调递增,所以在(-1,1)内,f ′(x )=3x 2 >0恒成立.以上推理中( )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2《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2 反证法》优质课教案_7

反证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A )版》第二章中的2节反证法。反证法的理论依据是逻辑规律中的排中律;一个事物或者是A ,或者是非A ,二者必居其一。反证法即是证明结论的反面正确。由于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从逻辑角度看,原命题为真时,则它的逆否命题也为真。在直接证明原命题有困难时,就可以转换为证明它的逆否命题成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证明方法,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过程与方法: 多让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理解反证法的概念 2、体会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路方法及反证法证题的步骤 3、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难点:理解“反证法”证明得出“矛盾的所在”即矛盾依据。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复习综合法和分析法 请学生回答两种方法的证明过程和思考特点。得出两种方法的实质为 正确题设 正确推理 正确结论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为假。给几分钟我们思考一下。 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2 23710205 2125+>∴+>>∴> 【设计意图】通过引例,我们来看看如何证明一道题是错的。错误题设 正确推理 错误结论 (三)思考交流形成概念 由此受到启发,我们看一看如何证明结论是正确的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完成。 命题 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 正确的推理 错误结论 假设错误 命题正确 我们依照思路,试一试这道题。 证明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0。。 请学生讨论一下,然后让同学比对刚才的思路讨论这道题的解法。

2021_2022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2反证法教案3新人教A版选修1_2

2.2.2 反证法 一,教法分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根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与特点.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总结归纳反证法的操作步骤〞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推理论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以与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从而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反证法概念的理解以与反证法的解题步骤. 难点:应用反证法解决问题,在推理过程中发现矛盾. 在教学中要明确反证法证明的三个步骤:(1)做待证命题的否命题;(2)根据所做出的否命题,结合条件或己知的其他的真命题,推导出和条件或的真命题相矛盾的地方;(3)否认所做的否命题,也就是肯定原命题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身体会并总结三个步骤中的关键因素,集体探索解决方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二,方案设计 ●教学建议 建议本节课采取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证明问题的否认假设,推理归谬,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开发其论证推理能力的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关于反证法的教学需

要注意以下几点:(1)书写格式与解题步骤:假设——归谬——指出矛盾——得出结论.(2)提出反设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反设词语的含义,掌握常见量词的反设词.(3)归谬方法:在归谬过程中要注意假设条件的利用,通过例题分析总结归谬的方法技巧.(4)反证法的适用X围与对象:反证法一般适用于题目条件中含有量词“至多〞“至少〞“全部〞“都〞或否认性命题.其次是在直接证明受阻的情况下,考虑间接证明. ●教学流程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道旁苦李〞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反证法,了解其特点、推理方式与应用X畴.让学生自主完成填一填,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格式、步骤、思维方式、证明思想等.引导学生分析例题1的条件,师生共同探究证明思路,学生自主完成证明过程,教师指导完善,并完成变式训练.学生分组探究例题2解法,总结反证法证明唯一性命题的反设方式与证明的方法,完成例题2变式训练. 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与应用方法.并进展反应矫正.归纳整理,进展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内容和规律方法.学生自主完成例题3互动探究,教师抽查完成情况,对出现问题与时指导.让学生自主分析例题3,教师适当点拨解题思路,学生分组讨论给出解法.教师组织解法展示,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 三、自主导学 课标解读1.了解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根本方 法.(重点) 2.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会用反证法证明数 学问题.(难点) 反证法 【问题导思】 著名的“道旁苦李〞的故事:王戎小时候,爱和小朋友在路上玩耍.一天,他们发现路边的一棵树上结满了李子,小朋友一哄而上,去摘李子,独有王戎没动.等到小朋友摘了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案理新人教A版选修2-2(2021年整理)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案理新人教A版选修2-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案理新人教A版选修2-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教案理新人教A版选修2-2的全部内容。

综合法和分析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 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三、教学难点: 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合情推理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要证明的。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本节我们将学习两类基本的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二)推进新课: 1。综合法 在数学证明中,我们经常从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出发,通过推理推导出所要的结论。例如: 已知a,b>0,求证2222 +++≥ ()()4 a b c b c a abc 教师活动:给出以上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证明,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教师最

高中数学第2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课堂导学案苏教版选修1-2

2.2.2 间接证明 课堂导学 三点剖析 各个击破 一、证明数学中的基础命题宜用反证法 【例1】求证:质数有无穷多. 证明:如果质数的个数有限,那么我们可以将全体质数列举如下: p 1,p 2,…,p k ,令q=p 1p 2…p k +1. q 总是有质因数的,但我们可证明任何一个p i (1≤i≤k)都除不尽q.假若不然,由p i 除尽q,及p i 除尽p 1,p 2,…p k ,可得到p i 除尽(q-p 1p 2…p k ),即p i 除尽1,这是不可能的.故任何一个p i 都除不尽q.这说明q 有不同于p 1,p 2,…,p k 的质因数.这与只有p 1,p 2,…,p k 是全体质数的假定相矛盾. 所以质数有无穷多. 温馨提示 用反证法证明结论是B 的命题,其思路是:假定B 不成立,则B 的反面成立,然后从B 的反面成立的假定出发,利用一些公理\,定理\,定义等作出一系列正确的推理,最后推出矛盾的结果,从而判断“假设B 不成立”是错误的.则B 成立. 类题演练1 证明:1,3,2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 证明:假设1,3,2为某一等差数列的三项,设这一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 则1=3-md,2=3+nd , 其中m,n 为某两个正整数,由上面两式消去d ,得 2m+n=(m+n) 3, 因为n+2m 为有理数,而(m+n )3为无理数,所以n+2m≠(n+m) 3, 因此假设不成立,即1,3,2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 变式提升 1 a 、 b 是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求证:它们最多有一个交点. 证明:假设直线a 、b 至少有两个交点A 和B ,则通过不同的两点有两条直线,这就与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相矛盾,所以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最多有一个交点. 二、某些数学问题的证明可用反证法 【例2】 已知a 、b 、c ∈(0,1),求证:(1-a )b ,(1-b )c ,(1-c )a 不能同时大于 4 1. 证法一:假设三同时大于41,即(1-a )b >41,(1-b )c >41,(1-c )a >4 1,三相乘, 得:(1-a )a ·(1-b )b ·(1-c )c >641.又(1-a )a ≤(2a a 1+-)2=41.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1综合法和分析法教学案新人教A选修1-2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预习课本P85~89,思索并完成以下问题 (1)综合法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综合法的推证过程是什么? (3)分析法的定义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4)分析法与综合法有什么区分和联系? [新知初探] 1.综合法 定义推证过程特点 利用确定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终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 方法叫做综合法 P⇒Q1→Q1⇒Q2→Q2⇒Q3 →…→Q n⇒Q(P表示确定条件,已有的 定义、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 结论). 顺推 证法 或由 因导 果法 定义框图表示特点

从要证明的结论启程,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 最终,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确定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Q⇐P1→P1⇐P2 →P2⇐P3→…→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逆推 证法 或执 果索 因法 3.综合法、分析法的区分 综合法分析法 推理方向顺推,由因导果倒溯,执果索因 解题思路探路较难,易生枝节简洁探路,利于思索 表述形式形式简洁,条理清晰表达繁琐,易出错 思索的侧 重点 侧重于确定条件供给的信息侧重于结论供给的信息 [点睛] 一般来说,分析法解题方向明确,利于寻求解题思路;而综合法解题条理清晰,宜于表述.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通常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述解题过程. [小试身手] 1.判定(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综合法是执果索因的逆推证法.( ) (2)分析法就是从结论推向确定.( ) (3)全部证明的题目均可运用分析法证明.( ) 答案:(1)×(2)×(3)× 2.假设a>b>0,那么以下不等式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a2>ab B.ab>b2 C.1 a > 1 b D.a2>b2 答案:C 3.欲证2-3<6-7成立,只需证( ) A.(2-3)2<(6-7)2 B.(2-6)2<(3-7)2 C.(2+7)2<(3+6)2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测评课后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A版选修1-2-新人教A版高二选修1-2

第二章测评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用反证法证明“若x+y≤0,则x≤0或y≤0”时,应假设() A.x>0或y>0 B.x>0且y>0 C.xy>0 D.x+y<0 x+y≤0,则x≤0或y≤0”时,应先假设x>0且y>0. 2.在平面几何中有如下结论:正三角形ABC的内切圆面积为S1,外接圆面积为S2,则S1 S2=1 4 ,推广 到空间可以得到类似结论:已知正四面体PABC的内切球体积为V1,外接球体积为V2,则S1 S2 =() A.1 8B.1 9 C.1 64 D.1 27 1∶3,故S1 S2=1 27 .故选D. 3观察下列各等式:55=3 125,56=15 625,57=78 125,……则52 017的末四位数字是() A.3125 B.5625 C.8125 D.0625 5=3 125的末四位数字为3125;56=15 625的末四位数字为5625;57=78 125的末四位数字为8125;58=390 625的末四位数字为0625;59=1 953 125的末四位数字为3125……根据末四位数字的变化,3125,5625,8125,0625,即末四位的数字是以4为周期变化的,故2 017除以4余1,即末四位数为3125.则52 017的末四位数字为3125. 4.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16进1的计数制,采用数字0~9和字母A~F共16个计数符号,这些符号与十进制的数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例如,用十六进制表示E+D=1B,则A×B等于() A.6E B.72 C.5F D.B0 5.在△ABC中,E,F分别为AB,AC的中点,则有EF∥BC.这个命题的大前提为() A.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B.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C.EF为中位线 D.EF∥CB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2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等价条件 2.下列给出一个分析法的片断:欲证θ成立只需证 P 1成立,欲证P 1成立只需证P 2成立,则P 2是θ的一 个(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必要不充分条件 4. 3.设a b c d ,,,,m n +∈R ,,P ab cd =+, b d Q ma nc m n =++·,则有( ) A.P Q ≥ B.P Q ≤ C.P Q > D.P Q < 4.已知函数1()2x f x ⎛⎫= ⎪⎝⎭,a b +∈R ,,2a b A f + ⎛⎫ = ⎪⎝⎭, ()B f ab =,ab C f a b ⎛⎫ = ⎪+⎝⎭,则A B C ,,的大小关 系( ) A.A B C ≤≤ B.A C B ≤≤ C.B C A ≤≤ D.C B A ≤≤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5.写出用三段论证明3()sin ()f x x x x =+∈R 为奇 函数的步骤是 . 6.由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类比推理,得到四面体的如 下性质:四面体的六个二面角的平分面交于一点,且 这个点是四面体内切球的球心,那么原来三角形的 性质为 . 三、解答题(共70分) 7.(15分)设a 、b 是两个正实数,且a ≠b ,求 证:3a +3b >22ab b a + 8.(20分)设223 ≤≤x ,求证: 83153212<-+-++x x x 9.(20分) 设c b a ,,为任意三角形边长,ca bc ab S c b a I ++=++=,, 试证:S I S 432<≤ 10.(15分)在ABC △中,已知()()3a b c a b c ab +++-=,且2cos sin sin A B C =.判断ABC △的形状.

数学: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测试1(新人教A版选修1—2) (3)

高中新课标选修(1-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 A.综合法 B.分析法 C.间接证法 D.合情推理法 答案:B 2.对一个命题的证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能用分析法,必能用综合法 B.若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证明难度较大时,可考虑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合用等方法 C.若用直接证法难度较大时,可考虑反证法 D.用反证法就是要证结论的反面成立 答案:D 3.设a b c ,,都是正数,则三个数1 1 1 a b c b c a +++,,( ) A.都大于2 B.至少有一个大于2 C.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D.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答案:C 4.设a b c d ,,,,m n +∈R ,,P Q = ) A.P Q ≥ B.P Q ≤ C.P Q > D.P Q < 答案:B 5.若π 04αβ<<<,sin cos a αα+=,sin cos b ββ+=,则( ) A.a b < B.a b > C.1ab < D.2ab > 答案:A 6.已知函数1()2x f x ⎛⎫= ⎪⎝⎭,a b +∈R ,,2a b A f +⎛⎫ = ⎪⎝⎭,B f =,ab C f a b ⎛⎫ =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 ) A.A B C ≤≤ B.A C B ≤≤ C.B C A ≤≤ D.C B A ≤≤

二、填空题 7. sin 7cos15sin8cos7sin15sin8+-°°°°°° 的值为 . 答案:2 8.三次函数3()1f x ax =-在()-+,∞∞内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0a < 9.若抛物线2 y mx =与椭圆22 195 x y +=有一个共同的焦点,则m = . 答案:8± 10.已知a b c +∈R ,,,且1a b c ++=,求证:1111118a b c ⎛⎫⎛⎫⎛⎫--- ⎪⎪⎪⎝⎭⎝⎭⎝⎭≥. 证明过程如下: ∵a b c +∈R ,,,且1a b c ++=, 110b c a a +-=>∴,110a c b b +-=>,110a b c c +-=>, 111111b c a b c a +⎛⎫⎛⎫⎛⎫---= ⎪⎪⎪⎝⎭⎝⎭⎝⎭ ∴. 8a c a b b c ++=·,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不等式成立. 这种证法是 .(综合法、分析法或反证法) 答案:综合法 11.已知平面αβ,和直线m ,给出条件:①m α∥;②m α⊥;③m α⊂;④αβ⊥;⑤αβ∥.(1)当满足条件 时,有m β∥,(2)当满足条件 时,有m β⊥.(填所选条件的序号) 答案:③⑤,②⑤ 12.向量,a b 满足()(2)4a b a b -+=-·,且24a b ==, ,则a 与b 夹角的余弦值等于 . 答案: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