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护理要点

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护理要点

术后护理的要点包括:

1. 睡眠调节:术后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促进身体康复和恢复。

2. 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观察伤口是否有渗液、感染等异常情况。

3.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情况,遵循医嘱进行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高脂肪食物,保证膳食的均衡和营养。

4. 活动指导:患者需要适量的活动和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可以进行轻度的日常活动,如散步等,但避免过度劳累和激烈的活动。

5.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等。

6. 体温监测: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情况,及时处理。

7. 血压监测: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如有异常需要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8. 术后复查:按照医生的指示定期复查,包括进行B超、CT 等检查,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

9. 心理关怀:术后患者需要得到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情绪支持和鼓励,帮助其积极面对术后恢复。

以上是术后护理的一些基本要点,具体的护理措施还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实施。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麻醉方式:静脉复合麻醉,气管内全身麻醉。麻醉诱导期应保持平稳,防止动脉瘤破裂,血压控制在正常偏低的水平,术中根据手术的进展再随时调整。 手术物品准备: 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蛇型自动拉勾1套、显微器械若干、各种动脉瘤夹闭合适的持夹钳若干。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6件、消毒中单。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膜、止血膜、止血纱布、明胶海绵、棉片、小纱布、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罂粟碱、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手术显微镜。 手术体位:仰卧位,头侧向对侧450并下垂,可在肩下垫一小软枕。 手术步骤: 1.皮肤消毒 常规1%聚吡咯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 2.选择手术入路切开皮肤 2.1根据动脉瘤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以下以翼点入路为例)额颞部做弧形切口,切开皮肤,上头皮夹进行切口周围出血点止血。 2.2切开皮下组织、帽状腱膜、电凝止血。 2.3翻开头皮、帽状腱膜,切开颞肌浅静脉和骨膜,连同皮瓣一起翻开至颞骨颧突,沿其后院切断颞肌,用骨膜剥离器将颞肌向下推,用2-0双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固定,充分显露术野

3.骨瓣成型 3.1用电钻在颅骨上钻4个孔,刮匙刮除骨粉,钻孔时要注意冲水降温。空间插入线锯导板,用线锯将颅骨锯开。 3.2骨瓣游离取下放入双氧水中浸泡,骨窗周围用骨蜡封闭止血。 3.3鹰嘴咬骨钳咬除蝶骨嵴,切口周围敷以湿盐水棉片保护 4.切开硬脑膜 4.1用6*17圆针3-0丝线将骨窗周围硬脑膜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 上。用11号刀片切开硬脑膜,用窄神经玻璃子轻轻分离后,精细长有齿镊提起硬脑膜,脑膜剪呈半圆形剪开硬脑膜。 4.2 6*17圆针3-0丝线将其悬吊于颞筋膜和骨膜上。 4.3切开硬脑膜后,有时脑肿胀,可行脑针穿刺针缓缓放出脑脊液降低脑压。 必要时可先放置一脑室引流管行脑室外引流,术毕拔除。 5.暴露动脉瘤 5.1放置手术用显微镜。充分显露外侧裂,安放蛇型自动拉勾窄脑压板。 5.2进一步一次显露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大脑前动脉等分支结构。 5.3找到动脉瘤瘤颈所在部位,充分暴露载瘤动脉,用显微神经剥离子、显微神经拉勾、纤维剪刀再将近端和远端载瘤动脉游离清除,以备必要时做临时阻断。分离瘤颈直到足以伸进动脉瘤夹的宽度和深度 6.夹闭动脉瘤 6.1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用持夹钳夹好张开动脉瘤夹,伸到瘤颈的两侧缓缓夹闭。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夹闭术后个案护理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夹闭术后个案护理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夹闭术后个案的护理指导。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夹闭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术后合理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目标: 1.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3. 促进患者康复,帮助其恢复到术前的功能状态。 护理措施: 1. 术后监测: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休息与定位:术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身体活动,防止出血和血管痉挛。 3.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定期评估疼痛情况,并记录疼痛评分。

4. 密切观察和教育: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意识水平、血 管通畅情况等,并向患者、家属提供针对术后护理的合理教育。 5. 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食欲情况和术后医嘱,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食或过饮。 6. 防止感染:规范手卫生操作,保持患者环境的清洁与干净, 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7. 情绪支持:提供情绪上的支持与安慰,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术 后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变化。 注意事项: 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措施需要个体化,遵循医嘱进行 操作。 2. 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处理,及时与医 生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在记录护理过程中,要详细准确,不得随意删减或添加内容。 结束语: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夹闭术后个案的护理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保障其生命质量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结构发育不良或因脑外伤、动脉硬化造成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形成的囊状瘤体,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3位,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40%~50%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瘤破裂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致残率或病死率高,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目前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即在显微镜下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瘤颈夹闭,使动脉瘤排除于血循环之外,以防发生再次破裂,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保证灌注区供血.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神经外科实施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共治疗22例、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34~70岁,平均年龄53.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或神经功能障碍。全部病例均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经头颅CT证实。动脉瘤的解剖位置如下:后交通动脉11例,前交通动脉6例,大脑中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1例。 1.2 手术方法 22例患者均行动脉瘤夹闭术。 2 术前访视 动脉瘤可因情绪激动,过度紧张,兴奋,悲伤用力而发生破裂危及生命。术前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访视护士应主动向家属及意识清醒的患者介绍手术目的,简单讲解麻醉方式,手术过程等有关知识,使他们对手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取得家属配合,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以积极平稳地心态接受手术。 3 手术配合 3.1器械物品准备 除准备常规开颅器械用品外,需备好动脉瘤夹闭的特殊器械,各种角度动脉瘤夹持钳,各种型号动脉瘤夹,脑显微手术器械,专用头架等,备好止血海绵,止血纱布,止血胶,备足血源及各种降压,抢救药品等。 3.2巡回护士

脑动脉瘤病人介入栓塞术后的护理要点 - 副本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脑内动脉瘤病人介入栓塞术后的护理要点 学生: 指导老师: 2016年10月

1.附件7: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题计划书

脑内动脉瘤病人介入栓塞术后的护理要点 【摘要】目的探讨脑内动脉瘤病人介入栓塞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相关期刊、数据库及平常工作积累等,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对脑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的病人进行有效护理可以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结论脑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恢复快,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及伤残率。【关键词】脑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术后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局部异常改变而出现的瘤样突起,好发于脑底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由于这些动脉位于脑底的脑池中,大多是自发性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时才被发现。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指颅内血管上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的动脉瘤,其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和眼动脉[1]。主要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80%发生在大脑动脉环的前部及其邻近的动脉主干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3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现阶段脑内动脉瘤最理想的治疗方式为介入栓塞术。介入栓塞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因为颅内动脉瘤死亡率和致残率高,且发生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故术后积极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细致的护理尤为重要。 1术后护理 1.1 病情观察 1.1.1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均应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常规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肢体的活动情况。观察瞳孔的大小,是否等大等圆,是否对光反射存在。如后交通动脉瘤的病人,动眼神经损伤,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敏感,是患者病情稳定的标识。术后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意识呈昏迷状,需采取压框反射、刺痛、掐捏敏感部位,如足底,耳后等,来判断患者意识的程度。如果压迫框上孔、针刺等刺激反应灵敏,为浅昏迷;如果对强烈的刺激少有反应,各反应均减弱或迟钝则判断为中度昏迷;如没有反应,为深昏迷。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术后患者易发生低血压,术后安返病房后,每15分钟监测血压一次,血压平稳后改为半小时监测一次,连续监测四次平稳后改为每小时监测一次,保持血压的稳定,不可血压过高,防止脑出血的发生,亦不可血压过低,以防止脑血管痉挛致脑栓塞的发生。药物控制血压时,可用微电脑泵控制,根据血压的高低来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并认真做好记录。如有发现异常,要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1.1.2 头痛的观察 剧烈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标志性临床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更使患者出现烦躁不安、交感神经兴奋和生命体征的改变,更会加重出血率,影响病人的愈后。据统计,发病后意识保持清醒的动脉瘤患者,持续性中、重度头痛的发生率高达80%-90%。因此术后对于患者头痛的观察显得尤为重要。注意观察患者头痛的程度、性质。有无呕吐抽搐,以防呕吐物吸入造成窒息。患者头痛剧烈难以忍受,给予适当止痛药物。头痛易造成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患者四肢躁动,甚至坐起,无法配合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必要时给予四肢约束,同时向家属解释原因,取得理解。 1.1.3 全身出血情况 因术中肝素化及术后使用抗凝处理,应观察患者全身有无出血情况,观察患者

一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护理

一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护 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关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通过介入栓塞术后护理措施和临床疗效,护理措施的实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护理 通常情况下颅内局部血管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是造成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患者年龄通常在四十岁到六十岁之间,颅内动脉瘤是使得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决定因素。对于传统手法,一般采用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创伤大而且风险较高是该方法的弊端。采用介入栓塞术是现阶段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为合适的手段,较该方法的创伤小、患者也不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它的

安全性高以及患者恢复快【1】。本次选取我科一例介入栓塞术后的患者,通过有效的护理,探讨其效果。 1 临床资料 1.1患者一般资料 患者,王崇贵,男,80岁,入院时间:11.27,00:09,因为突然的头痛而且意识障碍两个小时而去医院,他两个小时之前没有明显征兆情况下突然头痛,而且恶心呕吐,他的神志也相对模糊,家属将他送到了当地的医院,对头颅进行了紧急的CT检查,结果显示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家属为了进一步治疗将患者转到我院,我科头颅进行了紧急的CTA检查。结果显示是左侧大脑前A1段动脉瘤。我科对这个患者进行了初步诊断,结果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大脑前A1段动脉瘤,将此患者收住入院。 1.2治疗过程和临床转归 入院后对患者身体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神志模糊,对全身皮肤粘膜进行了检查,没有见到黄染,没有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颈软,气管没有产生偏移,两个肺呼吸声音较轻,没有听到呼吸音以外附加的声音;心跳节奏较为齐整,病理性杂音也没出现;腹部检查也正常,检查腹部,触摸肝、脾,在肋下未触摸到,移动性浊音(-);两个腿也没有出现浮肿。专科检查的结果是神志贪睡,GCS13分=E3V4M6,Hunt-Hess 3级,间歇性的挣闭眼,双侧瞳孔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对于光反射比较灵敏,语言表达不清晰,对答不切题,口角没有出现歪斜,伸舌居中,颈抗,四肢肌力、肌张力没有异常,遵嘱活动,双侧巴氏征阴性。入院的时候患者血压高,按照医嘱给患者输入以一小时三毫升生理盐水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是指动脉壁中层和外层软弱或缺损形成的囊性膨出。颅内动脉的分叉处是动脉瘤好发的部位。 【临床表现】 1、出血性的症状:动脉瘤出血前常用有诱因,起病急,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症等。可有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病情轻重而不同。 2、局灶症状:压迫不同部位出现相应症状,如海绵窦动脉瘤可出现患侧眼球突出,大脑中动脉可引起偏瘫、失语、视野缺损等症状。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防止出血或再出血以及控制动脉痉挛。 2、手术治疗:开颅夹闭动脉瘤蒂或动脉瘤栓塞治疗,若已发生破裂出血,在等待手术期间应实施非手术治疗措施。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发病前有无明显的诱因,有无吸烟史、家族类似病例。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况、肢体活动情况。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 【护理措施】按神经外科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 (1)对神志清醒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中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消除其恐惧心理,对有意识障碍者,术前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

使他们了解手术的目的和意义,了解术前准备的内容,以达到配合好手术的目的。 (2)保持患者绝对卧床,避免一切外来的刺激,防止因躁动不安而使血压升高,增加再出血的可能。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及早发现出血情况。 (3)给予合理饮食,勿食用易导致便秘的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室内通风适宜,防止因着凉而引起患者用力打喷嚏或咳嗽,以免增加腹压及反射性的增加颅内压而引起颅内动脉瘤破裂。 (4)对于伴有癫痫者注意保证其安全,防止发作时受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并记录其抽搐时间,按医嘱给予抗癫痫药。 (5)对尿失禁患者留置导尿管,并做好护理。 术后护理(栓塞术) (1)一般护理:抬高床头15~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术后绝对卧床2天,限制体力活动3~4周,以防弹簧栓子移位;给予下肢尤其是腓肠肌处环状按摩,以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吸尽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做好口腔皮肤护理,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留置导尿管者应保持其通畅,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消毒,防止并发症发生。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6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分析和护理并总结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通过重点观察和护理,除因脑血管痉挛并发大面积脑梗塞偏瘫1例余25例均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风险大,技术要求高,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是手术成功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标签: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引起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主要是动脉管壁局部缺陷和管腔内压力增高而发生。其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第3位,其中70%~80%患者有不同程度动脉瘤破裂出血,其致残率或致死率高。目前针对颅内动脉瘤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夹闭,其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脑血管痉挛、继发性脑出血、脑水肿、肺部感染等。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为手术成功及患者康复提供保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14年1月~6月共行动脉瘤夹闭术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4~71岁,平均(55.6± 2.3)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脑室出血6例,所有出血均经头颅CT证实。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8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瘤1例,椎基底动脉瘤1例。 1.2方法26例患者均采用翼点入路性动脉瘤夹闭术,其中单纯动脉瘤夹闭18例,颅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8例。 1.3结果26例患者中,治愈25例,好转1例。 2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1再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术后由于夹闭物的机械刺激及各种引起全身血压急剧升高的因素均可导致动脉瘤破裂,如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紧张,激烈咳嗽等均可导致再出血的可能,故应绝对卧床休息,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必要时给予镇痛,并使用轻缓泄剂,保持大便通畅,抗纤维蛋白溶解剂等;向患者及家属反复讲解再出血的诱因,危害及预防方法;同时注意观察瞳孔,及时发现再出血早期征象,及时处理。 2.2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及护理多于出血72h后发生,在7d达高峰。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避免钙离子导致脑血管痉挛,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缺血性神经功能丧失,因此,应用越早越好,并持续应用5~14d;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在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时,应严格控制滴速,最好使用微量泵控制输入量,输液速度过快可导致血压急剧下降,造成脑梗死;术后24h内密切

颅内动脉瘤畸形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畸形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系指颅内动脉管壁病理性的扩张或膨出,常在动脉管壁的先天性 发育缺陷、动脉粥样硬化或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发生或发展。 【护理评估】要点 1、颅内动脉瘤发生破裂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实质或脑室内出血,以 SAH 最常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烦躁、呕吐,随之昏迷,检查发现颈强直、畏光和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局灶症状: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毗邻解剖结构及动脉瘤大小。动眼神经麻痹常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直间接光反应消失,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有视力视野障碍。 3、脑血管痉挛性脑缺血:癫痫。 【常见护理问题】 1 知识缺乏:缺乏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及表现的知识。 2 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脑血管痉挛、颅内压增高、脑缺血。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按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以及有无头痛加剧、恶心、呕吐。有无眼睑下垂、复视偏瘫、失语和精神症状。 3、饮食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翻身时保护头部,动作轻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4、遵医嘱控制血压,避免一切可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如情绪激动、腹压增高、

用力打喷嚏及咳嗽等),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排便,对便秘者可用缓泄剂。 术后护理 1、按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2、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护理参照血管介入治疗护理。 3、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瞳孔、SpO2 及 GCS,及时发现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症状,遵医嘱维持血压在适当范围内,保证良好的血液循环。 (2)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排便,3 天无大便,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3)休息与活动:体位可根据手术时的体位,血压平稳后抬高床头15º-30º,有利于静脉回流,同时给予翻身,翻身时动作轻柔;注意保暖,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用力咳嗽、情绪过分激动等。 (4)并发症观察及处理 1)动脉瘤再破裂因血压急剧波动、术中机械刺激、术后抗凝治疗凝血机制 改变引起的。病人可突然出现精神紧张、痛苦表情、躁动、剧烈头痛、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小便失禁。急查 CT 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 2)脑血管痉挛 如头痛、血压下降、短暂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可能是脑 血管痉挛所致。应及时报告医生,为防脑血管痉挛,临床上常用尼莫同持续微量泵泵入。尼莫同是一种高度选择性作用于脑组织的钙离子拮抗剂,它既能直接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又可作用于神经元细胞,增强其抗缺血、缺氧的能力,加速其正常生理活动恢复。在应用尼莫同时应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如血压下降、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临床护理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临床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当前一种对人们生命安全具有这巨大威胁的脑血管疾病,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这种疾病的影响也随之变大。以往的治疗 过程中,一般会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进行病情的改善,同时也可以采 取显微外科夹闭手术,虽然这种方法较为传统,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较为 突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占位效应的解除效果尤其良好。不过病人在接受手 术治疗之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现象,这种情况对于病人的预 后会造成较大不良影响,所以需要积极地应用相应的术后护理措施进行防范。 1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影响介绍 颅内动脉瘤在当前的整体发生率显著升高,相关患者通常存在一些比 较明显的特征,即存在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这些疾病的 存在可能会导致动脉斑块的形成,让病人的血管整体调节能力降低,进而容易导 致相关疾病的出现。在既往的治疗工作之中通常不主张积极地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原因是传统的技术条件下所能够取得的手术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而在显微外 科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各类辅助技术的全面更新之后,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也能够 在极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从术中预后的层面来看,病人疾病的危险程度、脑血管 痉挛风险等都被认为是影响其手术预后的关键因素,同时病人接受手术的时间、 动脉瘤所处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也都可能对其术后状况形成影响。此外,颅内 动脉瘤夹闭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术后也可能发生诸如肺部感染、泌尿系统 感染和再出血等并发症现象,这些问题是相关病人在接受手术之后必须采取合理 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主要原因。 2 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常规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人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可能性,并让病人 保持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整体的康复效果提升形成良好的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常规护理一般需要从健康宣教、生活指导、心理干预、体位与活动护理以及

脑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

脑动脉瘤夹闭术的术中配合与护理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脑动脉 瘤破裂后可发生脑内血肿,脑血管痉挛,脑缺血和脑积水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死亡率和致病率 很高。因此,动脉瘤夹闭术是在显微镜技术操作下,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将瘤颈夹闭,以防发 生再次破裂,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这是治疗脑动脉瘤最理想和最常用的方法。我院自2010 年5月至2010年11月,共施行动脉瘤夹闭术11例。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31岁-69岁之间。其中动脉瘤破裂2例,未破裂9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前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临床症状 多由动脉瘤出血,瘤体压迫或动脉痉挛造成。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和神经功能障碍。本组 全部病例在全麻插管下行瘤颈夹闭术取得很好效果,术后均康复出院。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脑动脉瘤可因情绪波动,过度紧张等情绪变动而破裂危及生命,并且夹闭术有及大风 险性,技术要求高。因此巡回护士要在手术前一天访视病人,做好其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 恐惧感。向家属及意识清醒的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目的,禁食,水的时间,麻醉方法,大致手术过程以及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的注意事项等,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 2.1.2手术器械及物品的准备除常规开颅器械外,还需准备夹闭的特殊器械,各型号瘤夹,显微镜,脑科专用头架,电动颅钻等。备好各种降压及抢救药物,如硝普钠,尼莫地平等。 另备两台吸引器,以防夹闭时大出血时急用。 2.2术中配合 2.2.1巡回护士到病房与病房护士共同核对病人无误后,将病人接至指定术间,并安抚病人。防止其紧张。巡回护士与麻醉师,手术医生,患者本人四方核对无误后,迅速建立两条静脉 通路,以保证麻醉,输液,输血通畅。并为患者进行导尿,妥善固定尿管。 2.2.2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插管动作要轻柔,防止患者呛咳躁动。 2.2.3巡回护士与麻醉师,手术医生共同摆放体位。用脑科专用头架固定好头部,使其充分 暴露术野。并为患者粘好眼贴,防止眼结膜干燥受损。 2.2.4巡回护士正确连接高频电刀,双极电凝,显微镜,电动颅钻等设备。尤其是电极板要 粘贴好,防止烫伤患者。 2.2.5器械护士的配合密切观察手术步骤,做好瘤体破裂出血的应急准备。根据部位的深浅 递各种规格的明胶海绵及棉片,根据术中情况及术者要求,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用动脉瘤 夹持器夹好后递于术者。特别注意的是,动脉瘤夹小且较贵重,使用时防止丢失。 2.2.6棉片的使用切开硬膜后将随时用棉片保护脑组织及压迫止血。由于切口小,术腔深, 因此棉片大小要准备好并与巡回护士认真清点。用后的血棉片及时收回到器械台上,每5个 捆成一束,以便术后清点并防止因棉片使用过多造成差错。 2.2.7双极电凝的应用为防止电凝镊尖粘着烧焦组织,应不断用冲洗球滴生理盐水于术野上,同时经常以湿沙布擦拭电凝镊尖端。 2.2.8瘤体夹闭后,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认真清点棉片及其它用物,防止遗留术腔。

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原因与护理措施

脑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原因与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防治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20例,所有病例均实施"3H"疗法,对之实施强化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20例患者中,术后经TCD证实发生脑血管痉挛者10例,其中出现脑缺血临床症状者8例,给予"3H"治疗及护理等综合处理后患者脑血管痉挛均逐渐获得改善,无死亡病例。植物生存状态3例,完全生活自理12例,部分生活自理者5例。结论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在众多防治脑血管痉挛对策中,"3H"疗法是一种更具希望的方法,在该疗法的实施过程中,并配合护理,疗效明显。 关键词: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术;脑血管痉挛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method and effect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micro clipping of cerebral aneurysm.Methods: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0,2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s undergoing microsurgical clipping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3H" therapy,and intensive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to observe the effect.Results:among the 20 patients,10 cases were confirmed to have cerebral vasospasm by TCD,among which 8 cases had clinical symptoms of cerebral ischemia.After "3H"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patients' cerebral vasospasm gradually improved without death.There were 3 cases of vegetative state,12 cases of complete self-care,and 5 cases of partial self-care.Conclusion:the secondary cerebral vasospasm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aneurysm after microsurgical clipping.Among the many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ebral vasospasm,"3H" therapy is a more promising method.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therapy,combined with nursing,the effect is obvious. [Key words] cerebral aneurysm;Microsurgery;cerebral vasospasm 脑血管痉挛是造成脑缺血和脑梗死的原因之一。30多年来,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对CVS 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临床都有了新的认识。CVS可分两个阶段,即急性血管痉挛期和慢性血管痉挛期。前者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立即出现,持续时间短,多在24h内缓解,通常只能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1]。后者临床常见,多出现于SAH后1w内,症状常持续1~4w。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2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0~72岁,平均39.5岁;出血后Hunt-Henss分级:Ⅰ级3例,Ⅱ-Ⅲ级12例,Ⅳ-Ⅴ级5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0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6例。 1.2 方法手术常会选用Yasargil提出的翼点入路,结合额叶牵拉。这种手术人路切口在颞区,因此应注意保留颖颞动脉的主要分支。颞上线上外侧小骨窗入路,这样可以用颞肌有效地覆盖。骨瓣分离后,打开硬脑膜,开始侧裂的解剖分离。应注意不要损伤侧裂静脉。可用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的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的护理常规 术前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等。 2、绝对卧床休息,进食高蛋白、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 3、有癫痫发作者,应专人看并加床栏保护。 4、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介入治疗的必要性,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5、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及恐惧情绪。 6、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及备皮。 7、禁饮禁食8小时。 术后 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的变化、瞳孔,四肢活动情况,并保持呼吸通畅。 2、术后绝对卧床24h,麻醉未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以防呕吐误吸入呼吸道,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的回旋。 3、麻醉清醒后6h,无吞咽困难者,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以后逐渐改为饮食。 4、保持引流管通畅,要防止引流管扭曲、脱出,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时,及时报告医生。 5、避免颅内压升高;进食速度不宜太快防呛咳,保持大小便通畅,便秘是不要高压灌肠,应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等。 6、保持血压的平稳,术后血压应控制在病人基础血压水平(140/90mmHg)如血压过高可导致在再出血,血压过低可导致脑缺血、脑梗塞,应正确使用尼莫地平,主要作用为扩张脑血管和增加脑供血,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并发脑出血,用药期间需观察不良反应。 7、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如有留置导尿者,应保持引流通畅,定时夹管,锻炼膀胱肌能,每日两次尿道口护理。 8、密切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持续时间,类型,遵医嘱予抗癫痫药物。 9、对意识不清楚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出院指导 1、心理;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稳定,多于家人朋友沟通、交通、积极配合治疗。 2、用药;保持血压稳定,避免漏服或停用减压药,血管治疗术后,部分患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入服药期间出现皮肤黏膜或尿便出血及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应立即停药就诊。 3、休息;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预防感冒。 4、饮食;应选用清淡、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低脂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戒烟戒酒,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和兴奋性饮料。 5、定时复诊;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备注;Hunt-Hess分级法 0级未破裂 I级无症状或轻微头痛及轻度颅强直 II级中-重度头痛,颈强直除有颅神经麻痹外,无其他神经功能缺失 III级嗜睡,意识模糊,或轻微的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IV级木偶,中或重度偏侧不全麻痹,可能有早期的去脑强直或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V级深昏迷,去大脑强直,濒死状态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5例动脉瘤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对临床结果进行调查统计。结果45例患者,治愈39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破裂后可产生剧烈的头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常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因此,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45例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8~72岁,平均51.3岁。部位:前交通动脉瘤20例,后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4例,基底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1例,全部病例术前均经高能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确诊。 1.2手术方式45例患者均采用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

动脉瘤夹闭术,其中单纯动脉瘤夹闭41例,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4例。 1.3结果45例患者,治愈39例,好转4例,合并肺部感染,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 2护理 由于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后7天~3周内易发生再出血,行手术治疗前,动脉瘤处于无保护状态,如护理不当,即便是轻症患者也非常容易出现突然恶化的可能,所以,做好各项护理,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2]。 2.1健康教育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健康教育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颅内动脉瘤多病情危急,患者及家属对突发重病难以承受,会产生各种负性心理。护士应热情主动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不同的知识层次和心理承受能力,反复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说明保持情绪稳定和卧床休息的必要性,术前准备的内容,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康复训练指导和预后,使患者和家属树立治疗信心,配合检查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2.2加强基础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30°,根据病情合理安排床位,尽量住小房间,保持病室安静,限制陪护、探视,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控制血压,血压升高是出血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使动脉瘤内压力降到破裂的临界水平以下,是预防和控制动脉瘤再次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遵医嘱口服或静脉微量泵注入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稳定阶段,一般降低基础血压原有水平10%~20%,高血压

动脉瘤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动脉瘤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一概述: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肿胀疾病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 二大致分型:颈内动脉 - 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大脑后动脉瘤,颈内动脉壁动脉瘤,眼动脉瘤。 三临床症状:颅内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隙出血( subarach2noid hemorrhage , SAH)为首发症状 ,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 ,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其病死率、致残率极高。首次出血幸存者若未得到及时正确处理,3 周内有 40 %病例发生再出血,且再出血的病死率高达 80 %,首次发病半年内再次出血率为 30 %~50 % ,再次出血病死率为 25 %~35 %,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 ,因此 ,对颅内动脉瘤病人进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四检查:确诊:DSA(全脑血管造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金标准,能够清晰地显示动脉瘤体的形态、大小及血供关系。筛查:头颅CT,根据头部CT 判定Fisher 分级:Ⅰ级(无积血),Ⅱ级(广泛出血但无血凝块,积血厚度<1 mm),Ⅲ级(积血厚度≥1mm),Ⅳ级(脑内血肿或脑室内出血); 五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 2.介入治疗(局麻,静脉全身肝素化,用合适的微导管,微导丝在DSA 下置入合适的弹簧圈于动脉瘤内,力争致密填塞。), 3.动脉瘤瘤蒂夹闭术(动脉瘤切除、动脉对端吻合或血管移植术) 六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一)入院时: 1判断患者的意识、瞳孔、对光反射及肢体活动情况。昏迷患者采取压眶反射、刺痛、掐捏敏感部位来判断,如果对刺激反应灵敏,为浅昏迷,如果没有反应,为深昏迷;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一般是病情稳定的标识,瞳孔一大一小,常是脑疝的表现,但须检查肢体的情况,排除单纯动眼神经或视神经损伤, 2头痛: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引起。 护理措施: ①绝对卧床休息 ,稳定病人情绪,适当抬高床头 15°~30° ,以利于静脉血回流;限制探视人员,检查、治疗和护理集中进行 ,保证病人休息;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 ,保持病房安静 ,保证充足营养和睡眠,大小便通畅。 ②遵医嘱用药:止痛:头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20 %甘露醇脱水,必要时予镇静药物;止血:使用止血药物 ,如氨甲环酸、巴曲亭等;降压:持续监测血压 ,采用有效降压药物 ,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行微量泵入 ,使血压尽快降至正常 ,根据血压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入量 ,避免血压大幅波动。 ③心理护理:与病员及家属进行沟通,建立信赖关系,告知病员及家属动脉瘤是一项可治愈的疾病,保持情绪稳定,控制血压,对动脉瘤的病情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介入术前术后 1.术前护理 ①相关检查及备皮,术前行血尿常规、CT、心电图、血凝系列、肝肾功能等检查 ,常规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 ,禁食12 h ,禁水 6 h。 ②术前用药,为防止脑血管痉挛 ,给予尼莫地平10 mg持续泵入 ,每日 1 次 ,常规3 d。使用时保持输液通畅 ,严密观察血压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策略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00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术后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及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例数分别为1例、8例,结果比较有差异(P <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2±5.7)天、(14.6±6.3)天,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的优质护理能够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脑血管痉挛;护理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近年发病率高达22.5/10万左右。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开颅夹闭术,但术后约有25%~65%的患者会发生众多并发症,其中以脑血管痉挛最为多见[1]。有学者指出通过优质护理可以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积极作用[2]。本次拟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优质护理的方法,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Hunt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术后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56.7±14.8)岁,男性26例,女性2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7.9±15.9)岁,男性27例,女性23例;两组人员性别、年龄、Hunt分级、临床表现无差异(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术后基础护理 绝对卧床,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癫痫症状,保证每日营养所需,给予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加强肢体活动。 1.3 预防脑血管痉挛的护理方法 1.3.1 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固定患者头部,夜间尽量减少护理活动,减少灯光对患者的刺激。 1.3.2 病情观察脑血管痉挛早期无特异性,有文献指出脑血管痉挛的前驱症状主要有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意识模糊、偏身感觉障碍、剧烈头痛等。这就需要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的首位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发病率位于脑血管意外中的第3位,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在40〜60岁之间,女性略多于男性。 【病因与病理】 (一)病因 颅内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平滑肌层缺乏;动脉壁后天退变性学说则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造成动脉内弹力板破坏,渐渐形成囊性膨出,即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发生在血管分叉处或WilIS动脉环周围。颅内动脉瘤大致由瘤顶部、瘤体部及瘤颈部构成,其中瘤顶部最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部位为瘤顶部。 (二)病理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颅内动脉瘤为囊性,呈圆形或椭圆形,外观紫红色,瘤壁很薄,瘤内可见血流旋涡。 【分类】

1.按动脉瘤位置 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90%,包括颈内动脉一后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动脉瘤;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等。 2.按动脉瘤大小 分为微型(直径W0.5cm)、一般型(0∙5cmV直径W1.5cm)、大型(L5cmV直径W2.5cm)、巨大型(直径>2.5cm)o一般型动脉瘤出血概率大。 【临床表现】 (一)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 未破裂动脉瘤,临床可无任何症状。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表现为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突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升高、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重症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部分患者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亦有少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约1/3的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后病情进展迅速,且未及时恰当诊治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多数动脉瘤破口周围会被凝血块封闭而暂时停止出血,病情逐渐稳定。随着动脉瘤破口周围血块溶解,动脉瘤可能再次破溃出血。再次出血多发生在第1次出血后2周内。血液破人蛛网膜下隙后,红细胞破坏分解可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其周围的脑血管,导致血管痉挛发生,发

脑动脉瘤概述及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以及脑溢血病人饮食

脑动脉瘤概述及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以及脑溢血病人饮 食 第一篇:脑动脉瘤概述及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以及脑溢血病人 饮食 脑动脉瘤概述及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因脑动脉管壁局部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脑动脉管壁逐渐变薄并异常膨出,在临床上称之为脑动脉瘤。脑动脉瘤的发生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感染、外伤等有关,并有家族倾向。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本病好发于40一60岁中老年人,青少年少见。 1.疾病病因 动脉壁先天缺陷学说认为,颅内Willis环的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壁先天性子滑肌层缺乏。动脉壁后天性退变学说则认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使动脉内弹力板发生破坏,渐渐膨出形成囊性动脉瘤。此外,身体的感染病灶如细菌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栓子脱落,侵蚀脑动脉壁而形成感染性动脉瘤;头部外伤也可导致动脉瘤形成。但临床均少见。 脑动脉瘤是脑内动脉血管壁的局部存在特别薄弱的区域,在长期血流冲击下,逐渐向外膨胀,形成像小气球样的血管瘤。局部的血流压力越大,动脉瘤发生破裂的危险越高。当发生破裂时,血液进入周围组织。有时候,动脉瘤虽然没有破裂,但因为体积的增大,可以压迫附近的神经,从而造成相应的症状。造影中的动脉瘤图像。 右图是血管 以下原因可能导致动脉瘤:? ·高血压或脑内动脉硬化? ·脑血栓形成 ·某些类型的感染(也叫做细菌性动脉瘤)? ·头部的创伤? ·遗传? ·吸毒如可卡因 2.脑动脉瘤病理生理 组织学检查发现动脉瘤壁仅存一层内膜,缺乏中层平滑肌组织,弹性纤维断裂或消失。瘤壁内有炎性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瘤壁弹力

板消失。巨大动脉瘤内常有血栓形成,甚至钙化,直栓分层呈”洋葱”状。动脉瘤为囊性,呈球形或浆果状.外观紫红色,瘤壁极薄,术中可见瘤内的血流旋涡。瘤顶部更为薄弱,98%的动脉瘤出血位于瘤顶。破裂的动脉瘤周围被血肿包裹,瘤顶破口处与周围组织粘连。 依动脉瘤位置将其分为: ①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90%,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瘤,中动脉动脉瘤;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0%,包括椎动脉瘤、基底动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瘤。动脉瘤直径小于0.5cm属于小型,直径在0.6—1,5cm为一般型,直径在1.6—2.5cm属大型,直径大于2.5cm的为巨大型。直径小的动脉瘤出血机会较多。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约占20%,以两个者多见,亦有三个以上的动脉瘤。 3.体征和症状早期症兆? 头痛与常见头痛有何区别? 脑动脉瘤在发生破裂之前可以不引起任何症状,但约有半数的病人在动脉瘤发生大量出血之前有警兆症状,其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由动脉瘤小量漏血所造成的突发剧烈的头痛,犹如头被棒子重击一般;其次是因动脉瘤增大压迫邻近神经组织而引起症状如眼睑下垂、一侧眼睛睁不开、复视、偏盲、视力丧失以及面部疼痛等。另外亦有因血管痉挛而出現缺血症状如头晕等。因此疑似上述的警兆症状出現时,应找神经外科医师诊治,脑动脉瘤出血前的诊治是減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最佳方法。 一旦脑动脉瘤发生破裂,通常出现突发剧烈的头痛,这种头痛是瞬间且未曾经历过的头部犹如晴天劈裂样的剧烈疼痛,而不是一点一点慢慢的头痛;这种头痛可向颈肩、腰背和下肢延伸,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半数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短暂神志模糊,重者昏迷逐渐加深,严重时病人可因发生脑疝而丧命。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病人可能以突发剧烈的头痛为唯一的发病症状,因此对此情况必须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4.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表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