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纲要信号图表学习法(全国通用)[范文大全]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纲要信号图表学习法(全国通用)[范文大

全]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纲要信号图表学习法(全国通用)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纲要信号图表学习法(全国通用)

纲要信号法,是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造的一种新颖、独特而灵活的学习方法,纲要信号是一种直观图示,具有概括性强、逻辑性强和直观性强的优点。它要求把教材中大量复杂的知识内容,归纳概括成简明扼要的纲要信号,即绘成鲜明的图形、醒目的符号,并注明简洁的语言文字。在学习中运用纲要信号图示便于提纲挈领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要点及其逻辑联系。由于这些纲要信号充分利用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立体思维的特征,因而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大的学习效益。

运用纲要信号可以完整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地理学本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变化、发展以及人地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既要探索自然环境,也要研究人文事实,特别是要研究二者的相互联系,内涵极其丰富。纲要信号完全可以清楚地表达这种关系,反映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征。

地理综合体的两部分内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人地关系的主线极为明白醒目地展示出来。这是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又如,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关系图: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共同组成地理环境综合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若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要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纲要信号图清楚地揭示了这一重要的地理规律。

第二,运用纲要信号教学法,可以使地理学习科学化、系统化。为了理解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掌握系统的概念,必须进行以科学化和系统化为主要目的的各种特殊教学工作。在掌握地理知识的每一阶段,尤其在结束所学题目的时候,这些工作就更为重要。因此,归纳设计出一整套系统纲目,就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巧妙办法。这些纲要系

列,明确表达了地理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和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这些地理名词便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化知识,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名词概念。把这样有系统地组成知识的链条教给学生,就能使他们获得的地理知识不是一堆堆零乱的东西,而是成串的知识珍宝。

第三,运用纲要信号图示法培养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跟其他各科一样,必须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即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实践。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就是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纲要信号法,能形象而直观地帮助学生发现地理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特征。这样就能在教学中,使直观的与抽象的、具体的与概括的东西保持正确的相互关系,形象鲜明地活跃在学生的头脑里,就会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课业学习要努力多方面去感知,使几个分析器官同时参加到认识事物的活动中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掌握知识。也就是说,直接的感知应当保证不是领会那些处于静止状态的孤立的事物,而是领会互相联系的运动着的事物。在这方面,纲要信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四,运用纲要信号图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创造力培养。

设计独特新颖的纲要信号图解,具有根强的实效性,在课堂学习中具有特殊的实用价值和认识价值。课堂学习应特别注意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巩固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在课堂上,纲要信号会引起学习兴趣,它能强烈地吸引注意力,调动思维积极活动,从而自觉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深入地思考和消化这些知识。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是防止读死书的有力手段。只有深入分析教材的体系结构和逻辑顺序,反复推敲,仔细斟酌,统览全局,抓住重点,层层剖析,才能恰到好处地设计出独特新颖的纲要图解。在课堂中,边讲边画边写,师生互答协调活动,就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假如学生理解他所学习的这些材料的关系模式,他就会很快掌握知识,就不需要死记硬背式的不断练习。

第二篇: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沙塔洛夫“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沙塔洛夫教学法,就是原苏联的沙塔洛夫创造的“纲要信号”图表法。沙塔洛夫认为,既然人们能借助于各种新的生产工具减轻体力劳动的负担,作为教师就应该创立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正是基于这一观点建立起来的。

1、设计原理

沙塔洛夫教学法,是以纲要信号(或称依靠性信号)图表法为核心的,包括课堂讲授、复习巩固、家庭作业,直到提问、记分以及如何活跃学生思维在内的一整套教学法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法中,理论知识一般都采用“小块”讲解的方法,即在讲完一条或几条原理之后,立即进入实践阶段——作练习或解习题。而沙塔洛夫,他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认为只有从抽象到具体,才能更完整地认识具体事物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为此,他使用“纲要信号”图表“大块”地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再转入大量实践的教学方法。“纲要信号”图表,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据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这种图表通过各种“信号”,简明扼要、直观形象地把所需掌握的知识表示出来。图表必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现实记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加快教学进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孤立地讲授某条定理、某一规则、某一概念的传统方法,使学生把所学习的新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这样就容易认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对比,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沙塔洛夫为了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思想,把教材加以综合处理,使“小块”知识联结成“大块”知识,即联结成一个个的“大单元”。

2、课堂操作程序

“沙氏教学法”的主要精神体现在它的关于课堂讲授和复习巩固的六个阶段上。这六个阶段是:

(1)教师按教材内容详细讲解;

(2)出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第二次讲解;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加概括;

(3)把小型“纲要信号”图表发给每一个学生进行消化,然后将图表贴在各自(为此而准备)的手册里,与此同时,把课上使用的大型图表贴在教室墙上,以便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复习巩固,或弄清课上遗留的问题;(4)要求学生回家后按教科书和“纲要信号”图表进行复习;

(5)第二次课,让学生根据记忆,在各自的练习本上画出前节课上的“纲要信号”表;

(6)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图表回答问题。

可将这六个阶段浓缩为:(按教材)讲解——(出示“纲要信号”)讲解——消化“纲要信号”——复习——再现——回答。沙塔洛夫还建议在进行新的内容时讲授两遍:第一遍由教师详细讲解,出示图表后,教师再讲一遍。第二遍突出主要问题,弄清问题的逻辑关系并突破难点。图表要力求醒目,表上所标志的要点可涂上红色,次要点涂上绿色。课上让学生把“纲要信号”迅速地画在笔记本上,课后又把这一信号图表挂在教室墙上,直到下一次上新课时才作更换。在此期间,学生们可以反复看见这张图表,不断加深印象,还可以在课余借助这张图表互相询问,互相答疑,回家复习时就无需花费太多时间了。根据图表所列要点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评定学习成绩,不仅比过去要简便得多,而且每个学生用于口头答题的时间都能增加两三倍,加之在答题的时候允许查看图表,这就有助于学生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在发言时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还规定了如下一些辅助措施:

(1)建立练习完成的情况登记表。沙塔洛夫让学生完成作业后,在相应的表格内作上记号。他认为测验也是一种练习。每次测验都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进行。测验前一周要预先通知。题目不宜太难,要使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都能相对地得到好成绩,使登记表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2)制定相互检查记录表。教师在讲完五、六节课以后,提出二

三十个问题,先由教师逐题解答,然后让学生做好准备,在指定的时间里互相问答,互相检查,并把检查结果记录下来。

(3)公开学生成绩表。教师将课内外的全部成绩,都登记在一张表上。五分用钢笔登记,三分四分用铅笔登记,二分暂不登记。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重新答题,改变成绩表上的分数。沙塔洛夫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可怕的莫过于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样他的学习愿望就会逐渐消失。教师企图用二分迫使学生学习,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抄袭,或者由于害怕而厌恶学习、逃避学习。只有当落后的学生都对学习寄予希望的时候、班级才能出现良好的学习气氛。

事实证明,应用沙塔洛夫教学法,可以提前教完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剩余时间则可用于练习或复习,使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巩固。学生们普遍感觉到负担减轻了,成绩却提高了。

只要认真地观察并分析这一教学程序,便可发现:由于它借用了富有概括性“纲要信号”,因而具有一些传统教学法所没有的优点,如:一定程度地体现了教育心理学的某些原则;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促进了学生迅速、牢固地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节约了教学时间。

从方法来看所谓纲要信号,就是在小纸片上,用记号、箭头、个别的词和句、数字,或其他“信号”把好几节课的教材加以代码处理。构成简图的形式,这是一种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这种图表,通过各种示范符号、多种色彩,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最重要的是,纲要信号里面包含的不是单纯的信息,而是运动着的信息——即迂回曲折的思路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听教师讲解,实际上是教师把纲要信号变成“有声”的东西,而学生的努力,并不是单纯要把这种纲要记住,而是要理解它。

沙塔洛夫指出,这种纲要信号并不是一种学习提纲,而是以特殊的形式列于纸上的一组供学生思考用的关键性的词汇、符号或其他信号。纲要信号有可能使学生把教师要求学习的课文加以压缩或扩展,而且这种压缩或扩展的作业本身又是每个学生都力所能及的。纲要信号法帮助学生抛弃了死记硬背的笨方法。学生不仅能够在教师叙述时

细心领会教师的思想,而且就在这时他们已经能够顺着教师的思路象穿过迂回曲折的迷宫一样与教师同声叙述下去。因此,沙塔洛夫说,这种纲要信号是一种强大的心理学教育学武器,它的潜在力量实际上是取之不尽的。

在纲要信号中,一切都是重要的: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它的格式和着色,当然还有它的信息量(如,“思维块”的数量、“学习目标”的数量、“理论前题”的数量等等)。优化合成的纲要信号是提供给学生进行多次学习研究(逻辑加工)那些最本质和最重要的、必须达到记忆水平的信息的基本框架。对信息的如此研究,正是一项用来巩固那些具有相当数量的并且应使其达到长期记忆水平的信息的有效措施。当然,即使是有经验的教师,要编制一份优化组合的纲要信号也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因此,低年级学生自己是不可能编制这种纲要信号的。但是,它却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学生能完全直观地“看见”教师的思路,他们学着跟教师完全一样

地思考,就跟学习“刨和锯”一样,重复着教师思考的动作,渐渐地学生就掌握了思维的技巧,他们开始脱离教师使用的方法,而开始独立地思考了——即他们学会了学习。

纲要信号图表制作八法(附案例分析)

沙塔洛夫提出,“纲要信号”的制作必须由富有经验的、具有一定心理学、教学论知识的教师和专家负责。表明了纲要信号图表的科学性、逻辑性的要求十分严格。

沙塔洛夫提出“纲要信号”教学法,虽然没有提出其系统论的科学观点,但是他的教学法确实体现着系统论的科学思想,这是一种偶合。所谓系统论,它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研究和处理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从整体考虑问题,就是说在注意局部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系统内部和外部的环境等因素,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从这些联系中,研究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变化情况。显然,从沙塔洛夫“纲要信号”的制作,可以窥见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在时间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上体现出系统科学的功能。

所谓“纲要信号”,就是一种提纲挈领地概括所讲内容的图表。这种图表形象、直观,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又能使他们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还便于教师和家长检查,督促学生的学习。

这种“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对各门课程都很适用。例如:七年级有一节历史课,讲到俄士战争中雷姆尼克河畔上的一次战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苏沃洛夫率领的俄国军队有7000人,奥地利盟军有18000人,土耳其军队则有10万人。土军将奥军团团围住,但却丝毫没有注意到距离较远的俄军的动向。苏沃洛夫乘敌不备,连夜兼程,以骑兵迂回袭击敌人的侧翼和后方,使敌人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这一战役的“纲要信号”图如下:

这个图示简明扼要,能使学生对当时战役的进展情况产生鲜明印象。这里只用了20个左右的符号,就把一次战役的演变标示出来,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记忆,激发了兴趣,从而使提高学习质量和减轻学生负担这两个矛盾的方面有机地协调起来。在运用这种图示法的时候,图表要简单,符号要简明。如上图的年代只用了89两个符号而省去了17两个符号。符号越是准确、简明,越便于记忆,效果就会越好。

有的图表可以反映2~3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被称之为大型图表。这种图表为在教学中较系统较完整地讲授理论知识提供了条件。沙塔洛夫和著名教育家赞科夫同一观点,认为较系统完整地讲授理论,其效果要比分段讲授好得多。他主张在讲授理论部分时,不要急于作练习,可通过“纲要信号”图表先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沙塔洛夫所在的十年制中学,从四年级开始,在各门课程的讲授中应用这种新教学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纲要信号”图表的形式虽然随着所需表现的内容不同而各异,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其基本模式可作如下粗浅的归纳:

1、分解式。

就是把某一事物、原理分解为几个部分或特性,简化环境的复杂性,以便“各个击破”,其“纲要信号”图可表示为:

在这里,A代表某一事物或原理,a,b,c,n代表这一事物或原理的各个部分或特性。例如,“什么是实践”这一框题的“纲要信号”

图可为:

由此也可见,分解有时可以进行多次,但每一次分解的根据必须同一。否则,就会造成混乱,反而无助于认识事物或原理的构成或特性。

2、归纳式。

就是把某一事物的各个部分、特性或众多的特殊事例进行综合归纳,得出一般结论。其“纲要信号”图可表示为:

式中a,b,c,n代表某一事物的各个部分或特性,有时则代表众多事物中的不同事物,A代表一般结论。例如,“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一节可用下面的“纲要信号”图表示:

3、比较式。

就是通过比较,区分和确定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其“纲要信号”图表示为:

在这里,A、B代表着两种存在着异同点的事物,a,b,c,n分别代表这两种事物的不同特性,“←——→”表示相互对立的特性的比较。例如讲解“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就可运用如下“纲要信号”图:

如此比较,可以引导学生精思明辨,开拓智能。在教学中还可作新旧比较,以加深印象;作难易比较,以增强感知,作正伪比较,以提高认识。

4、递进式。

就是依据事物或原理的内在逻辑联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以形成“知识链”,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正确把握事物或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递进式的“纲要信号”图可表示为:A→B→C→n 式中A、B、C、n分别表示相关联事物的各个部分。例如,学习“什么是政治经济学”这一框题,就可用如下“纲要信号”图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5、抽象式。

就是从个别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具体形象中,舍弃相异的非本质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其“纲要信号”图可表示为:

在这里,A代表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B、C、D、n代表事物的相异的非本质属性。例如,列举人们从梨、苹果、桃中概括出水果的实例,说明人们从特殊之中概括出普遍性,就可运用如下的“纲要信号”图:

6、描述式。

就是依据某一抽象原理,描绘出具体形象,加之生动的讲述,化难为易,就抽象为具体。其图示可为: A——→a 式中,A代表某一抽象原理,a代表依据抽象原理所描绘出的具体形象。

描述式不仅可用于举列,也可用来描述基本原理,以诱发联想,启发思维。例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一框,仅应掌握的新概念就达八个之多。我们可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诸种形式比作教学楼的楼梯,用描述图示配合理论说明,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

7、表格式。

就是通过列出“纲要信号”图表促使学生扼要、准确地把握课文的要点,帮助记忆,或者用于突破教学难点。表格有时可以由教师设计并填好,在教学时展示,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时则可由教师设计,而让学生边阅读课文边填写,成为一种促使自学的工具;有时教师可以只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行设计、填写,成为一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能力的手段。

8、复合式。

复合式就是以上模式的组合运用,一般用于课文小结或系统复习。这种大型图表为在教学中较系统、完整地讲授理论知识提供了条件,有助于学生把知识的各个部分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理解,从而把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节,就可设计如下“纲要信号”图: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平遥县第三中学校

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对许多高中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共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感叹于基础知识记住了,就是考试不会答题或是得不了高分。经过我个人的经验之谈,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2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2.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

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

二、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中文科生而言,由于终将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加强诱导启发,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

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些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 4

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

3.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

总之,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同时,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第四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摘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进行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地理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高三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角度,尝试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活实际地理思维欠缺

1引言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欠缺的一般表现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地理学不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

2.2 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比如学生对光和热的理解,认为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能强烈,这个地方的热量一定充足,但热量

又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又不太清楚。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分析一些特殊现象如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又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2.3 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1]

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又比如在一幅经纬网的地图上(如右图),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地球自转方向和判断某地点准确的经纬度。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的帮助更大。

3.1 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

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3.2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进入高三复习,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因此在高三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

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3.3 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对时间问题的分析,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个对时间计算的完整思路和概念,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个地方花太多的精力,也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做很多的难题,本人以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思考时间的定义,如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分析其来源,缺陷以及补救措施,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思维脉络。又比如在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为什么低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先分析粮食低产的原因有哪些,属于地理地原因又有哪些,符合该地区的会有哪些原因,这些原因又是怎么形成的,如何解决等等。由此及彼,学生就可以用来分析一系列的地理原因了。结语

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地理思维能力的养成的好坏。在地理教学中,

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高三学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高三整个阶段地理复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从“大气运动”一课看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刘慧霞地理教育 2006.5

第五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从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

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第二.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首先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其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

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

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地解决,在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达到下一节课时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广大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以改革为动力,在新条件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努力提高地理课堂教育效果,切实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有力地促进广大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地理教育学

地理教育学

————————————————————————————————作者: ————————————————————————————————日期: ?

地理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1、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地理教育系统 2、地理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1)理论研究与实务研究、(2)教育研究与教学研究、(3)教导研究与学习研究、(4)内容研究与形式研究、(5)常规研究与改革研究、(6)现状研究与发展研究 3、地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1)社会性、(2)边缘性、(3)概括性 4、地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 (1)高师地理专业的专业主干学科 (2)普通教育学科的互补学科 (3)应用性理论学科 5、了解地理教育学的发展基础和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1.)以地理科学为理论基础(2).以教育科学为理论基础(3).以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4.)以行为科学为理论基础(5.)以信息科学为理论基础 ?实践基础 (1).以学校地理实践为基础(2.)以学校教育实践为基础 (3).以社会教育实践为基础(4.)以高师教育实践为基础 第二章学校地理教育 1、学校地理教育概念:是由地理教师、学生、地理教材、地理教学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教育系统。 2、学校地理教育的功能:(1)“三个面向”的教育功能、(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功能”、 (3)公民素质教育功能、(4)地方发展教育功能、(5)综合思维教育功能、(6)社会实践教育功能 3、学校地理教育的地位:(1)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2)在教育改革中的地位:(3)在乡土教育中的地位;(4)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5)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6)在产业教育中的地位 4、学校地理教育的特点:(1).空间性与区域性(2)科学性与人文性(3)综合性与生态性 (4)实践性与参与性(5)具体性与形象性(6)边缘性与多样性 5、学校地理教育的原则:功能充分发挥原则 2多因素综合考虑原则 3.多媒体搭配使用原则 4.多活动师生互动原则 5.多实践大胆创新原则 6.多举例事理结合原则 6、了解中外地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一)古代地理教育 (二)近代地理教育 (三)现代地理教育 地理教育目的趋于全面 2.人地关系主导理论发生转变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纲要信号图表学习法(全国通用)[范文大全]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纲要信号图表学习法(全国通用)[范文大 全] 第一篇: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纲要信号图表学习法(全国通用)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纲要信号图表学习法(全国通用) 纲要信号法,是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造的一种新颖、独特而灵活的学习方法,纲要信号是一种直观图示,具有概括性强、逻辑性强和直观性强的优点。它要求把教材中大量复杂的知识内容,归纳概括成简明扼要的纲要信号,即绘成鲜明的图形、醒目的符号,并注明简洁的语言文字。在学习中运用纲要信号图示便于提纲挈领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要点及其逻辑联系。由于这些纲要信号充分利用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立体思维的特征,因而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大的学习效益。 运用纲要信号可以完整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地理学本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变化、发展以及人地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既要探索自然环境,也要研究人文事实,特别是要研究二者的相互联系,内涵极其丰富。纲要信号完全可以清楚地表达这种关系,反映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征。 地理综合体的两部分内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人地关系的主线极为明白醒目地展示出来。这是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又如,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关系图: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共同组成地理环境综合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若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要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纲要信号图清楚地揭示了这一重要的地理规律。 第二,运用纲要信号教学法,可以使地理学习科学化、系统化。为了理解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掌握系统的概念,必须进行以科学化和系统化为主要目的的各种特殊教学工作。在掌握地理知识的每一阶段,尤其在结束所学题目的时候,这些工作就更为重要。因此,归纳设计出一整套系统纲目,就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巧妙办法。这些纲要系

地理教育学自考知识要点

复习题答案 1、在各个历史时期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分别是什么? 答:地理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明确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1)以地理教学方法与技巧为研究对象的阶段。但是地理教育水平比较低,以单纯教授地理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只要能了解地理教材的内容就可以“教书”,因此,地理教学法也相应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研究水平,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2)以地理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地理教育得到较大的发展,为了使地理教育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地理教学法在注重教材建设的同时,也由单纯的教学方法与技巧的研究,发展到研究传授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当时地理教学法的研究,一方面受制于教育学研究水平的限制,一方面也受到前苏联地理教学论的影响,所以,地理教学过程被视为这一阶段地理教学法的主要研究对象。 (3)以地理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的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断涌现,地理界、教育界的新思想、新观点亦层出不穷。我国的地理教学法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和理论水平等已不能适应我国地理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而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因此,这一阶段地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也随着地理教育学研究的进展逐渐明确为地理教育系统。 2、学校地理教育的功能中“三个面向”的教育功能指的是什么?现代地理教育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三个面向”的教育功能指的是(1)地理教育促进教育“面向现代化”。现代化的思想观念是教育面向现代化,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2)学校地理教育促进教育“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是从时间维的角度要求教育应具的前瞻性。(3)学校地理教育促进教育“面向世界”。面向世界,是从空间维的角度要求教育成为开放的系统,充满活力。 现代地理教育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地理教育目的趋于全面。2、人地关系主导理论发生转变。3、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4、地理教材结构更加新颖。5、地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 3、什么是地理教材?广义和狭义的地理教材分别指什么?地理教材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内容?地理教材编订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地理教材分析?地理教材分析应如何进行?什么是教学因子?选择外部联系知识的原则有哪些?答:学校地理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对地理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地理教材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它既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狭义的地理教材就是指地理课本,或称地理教科书。 地理教材应该具备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考试与评估、教学设备和设施等几个部分组成。 地理教材编订的依据一是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二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三是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地理教材分析的原因:有利于全面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有助于教师认识教材的结构特点,便于教师协调各局部教材之间的关系,发挥教材的整体功能,为教师设计教学方法、编写教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调研问卷模板】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运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调研问卷模板】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运用现状调查问卷(教 师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本次问卷仅为了了解地理教学方法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的真实情况,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改进我们的教学。请您认真的填写本卷,客观地反映地理教学的基本情况。非常感谢您的合作、支持和帮助! 1. 您所在的学校 ____________ 2. 您的性别 男 女 3. 您的年龄 20-30 30-40 40-50 50岁以上 4. 您所在的年级 高一地理 高二地理 高三地理 5. 您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多选) 讲授法 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板书笔记法

纲要信号法 地理观测法 发现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问题解决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 多媒体教学法 其他 6. 在地理课堂上,您比较善于运用哪些地理教学方法(多选)讲授法 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板书笔记法 地图法 纲要信号法 地理观测法 发现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问题解决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 多媒体教学法 其他 7. 您觉得比较适合运用在地理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多选)讲授法

读书指导法 板书笔记法 地图法 纲要信号法 地理观测法 发现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问题解决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 多媒体教学法 其他 8. 您觉得哪些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选)讲授法 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板书笔记法 地图法 纲要信号法 地理观测法 发现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问题解决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 多媒体教学法

9. 您在讲地理概念的时候,通常会 运用讲述法来教学 找学生读出概念加强记忆 先让学生理解,再介绍概括 引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总结出概念 其他 10. 您在讲授原理性地理知识的时候,通常会 运用讲授法有逻辑性地逐步讲解地理原理,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运用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运用小组教学法,通过小组活动来深化理解 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学习 其他 11. 您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地理实践活动吗 经常会 有时会 没有太多机会 不会 12. 您认为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运用有可行性吗 有,有利于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情 不应经常运用,运用此法课堂纪律和课堂节奏不好掌握 没有,高中生已不是孩子,不需要用此法来进行教学 其他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题目中字体加粗部分是老师上课画的重点,其中带有部分为老师画的重点的重点,字体没有加粗的题 目为上一届的复习内容) 第一章 、地理教学论 定义: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研究对象: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2、地理教学活动的八大要素及作用: (1)要素:学生(核心/根本)、教师(主导)、地理课程(实质性)、地理教学目的(基本)、教学管理(保障)、教学方法(较活跃)、教学评价(不可缺少)、教学环境(重要却易被忽视) A、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学生是地理活动的主体。 B、地理教学目的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它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的结果。 C、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D、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E、地理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活动中较活跃的一个因素。 F、地理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G、地理教学管理是地理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但易被忽视的因素。 (2)相互关系: 地理教学活动中的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地理教学活动为学生而存在,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主导作用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的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运用教学管理手段,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得到体现,通过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目的、课程、方法、评价、管理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同时,以上要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 3、地理教学论学科性质:地理教学论不属于地理科学的任何分支,而隶属于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是既有理论特点,又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它是一门蓬勃发展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最为直接、密切的):地理教学论的地理学基础、地理教学论的教育 学基础、地理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 P13地理教学论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地理主要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讲授法主要有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 1、讲述法是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或描述地理事物的方法。 2、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地理概念和地理 规律的方法。 3、讲读法是将讲述、讲解和朗读结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目前在中学界的教学实践中采用谈话法已愈来愈多,不仅在复习巩固旧知识、检查知识掌握程度时普遍采用谈话法,而且在传授新知识时也较多地采用谈话法。谈话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问答式谈话法,另一种是启发式谈话法。 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提问的时机和对象。要针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设置问题。提问时要面向全班,让全班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指定对象应顾及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②教师的提问要有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要根据学生答问时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提问的角度、范围和深度,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顺利找到问题的答案。③拟定问题的深浅度要适当。问题要明确、具体,切忌模糊、空泛;问题的范围大小和难易度都要适中;问题要避免带暗示性,以免学生不是在思考问题,而是在猜测;重点的、主要的问题地理性要强,切忌在枝节问题上大做文章;有关的问题应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三)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地理课本和有关参考书(包括课外读物)以获得知识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读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古代的教育实践在这方面留下了许多经验。如“俯而读,仰而思”、“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等,都是关于如何读书的至理名言。尤其是“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左图右书”的读书方法,至今已演化成为地理教学中的课本和地图册相结合的读书法,为广大地理教师指导学生读书时所普遍采用。 指导学生阅读地理课本时,应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①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本内容,并能带着问题听讲。②能根据课本回答有关问题,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能举一反三。③能掌握课本中地理知识内容的框架、结构,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④能比较课本内容与教师讲授内容的相同点和差异之处。⑤能将不同章节中同类的地理知识作比较和联想。⑥能把课本内容和地图册上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将地理知识“附着”在地图的“骨架”上。 (四)板书、笔记法 板书、笔记法是教师出示教学提纲、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记录讲授进程、教学要点的一种书面语言运用方法。如果说讲授法和谈话法主要是运用言语(口头语言)来传递信息的话,那么读书指导法和板书、笔记法则主要是运用文字(书

高三地理复习的有效教学方法

高三地理复习的有效教学方法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通用技术课题研究范文

通用技术课题研究范文 ,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文本资源开发》课题研 究的基本过程 , ,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文本资源开发》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现与明确问题阶段(2004年9月,2004年10月) (一)发现问题 我校从2004年秋季开始在高一年级20个班开设通用技术课,是全国率先开设这门课的学校,这项工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为了开好这门课,我们在开课伊始组织全体通用技术老师认真、反复学习《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对通用技术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上好通用技术课的途径和方法。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课程实施的最大问题是资源缺乏。当时除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资源。课程资源缺乏,学生不好学,教师不好教。课已经开了,我们又不能等待专家把课程资源送上门来。所以,要开好通用技术课,关键是要解决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建设问题。 (二)明确问题 发现问题之后,如何解决问题,我们当时是模糊不清的。而要解决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问题加以明确。我们联系学校实际再次学习《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明确了以下问题: 1、明确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形成通用技术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实施通用技术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通用技术的课程资源概括划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文本资源;二是物质资源;三是人力资源。 2、明确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要逐步深入。

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并且逐步引向深入。通用技术课程资源的内容非常丰富,作为一线的教师开发它,在一段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明确本课题本阶段开发的通用技术课程资源主要是文本资源。文本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参考 资料、学生学习参考资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用其它用书和音像资料等。课程标准、教材已经有了,当务之急要开发教师教学参考资料、学生学习参考资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用其它用书和音像资料等。而技术专用教室、技术教学必备的仪器、设施、工具、教具、学具、教学材料、资料及防护用具等物质资源的开发则放在下一个阶段。 3、明确课程资源的筛选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要经过课程标准和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这几个筛子的筛选才能确定。 4、明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渠道: (1)研究和确定学生的发展基础以及相应的教学材料。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 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 (2)探讨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 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以及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3)开发乡土资源,安排学生从事课外技术实践活动。要关注社会生活,不断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和选择学生能够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纲要信号图表学习法(全国通用)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纲要信号图表学习法(全国通用) 纲要信号法,是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造的一种新颖、独特而灵活的学习方法,纲要信号是一种直观图示,具有概括性强、逻辑性强和直观性强的优点。它要求把教材中大量复杂的知识内容,归纳概括成简明扼要的纲要信号,即绘成鲜明的图形、醒目的符号,并注明简洁的语言文字。在学习中运用纲要信号图示便于提纲挈领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要点及其逻辑联系。由于这些纲要信号充分利用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立体思维的特征,因而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大的学习效益。 运用纲要信号可以完整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地理学本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变化、发展以及人地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既要探索自然环境,也要研究人文事实,特别是要研究二者的相互联系,内涵极其丰富。纲要信号完全可以清楚地表达这种关系,反映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的特征。 地理综合体的两部分内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及人地关系的主线极为明白醒目地展示出来。这是其他任何方法所不能代替的。又如,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关系图: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共同组成地理环境综合体,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若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要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纲要信号图清楚地揭示了这一重要的地理规律。 第二,运用纲要信号教学法,可以使地理学习科学化、系统化。 为了理解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掌握系统的概念,必须进行以科学化和系统化为主要目的的各种特殊教学工作。在掌握地理知识的每一阶段,尤其在结束所学题目的时候,这些工作就更为重要。因此,归纳设计出一整套系统纲目,就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巧妙办法。这些纲要系列,明确表达了地理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并列关系和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这些地理名词便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化知识,而不是彼此孤立的名词概念。把这样有系统地组成知识的链条教给学生,就能使他们获得的地理知识不是一堆堆零乱的东西,而是成串的知识珍宝。 第三,运用纲要信号图示法培养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跟其他各科一样,必须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即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实践。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过程就是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这些知识的过程。纲要信号法,能形象而直观地帮助学生发现地理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特征。这样就能在教学中,使直观的与抽象的、具体的与概括的东西保持正确的相互关系,形象鲜明地活跃在学生的头脑里,就会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课业学习要努力多方面去感知,使几个分析器官同时参加到认识事物的活动中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掌握知识。也就是说,直接的感知应当保证不是领会那些处于静止状态的孤立的事物,而是领会互相联系的运动着的事物。在这方面,纲要信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第四,运用纲要信号图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创造力培养。 设计独特新颖的纲要信号图解,具有根强的实效性,在课堂学习中具有特殊的实用价值和认识价值。课堂学习应特别注意在每个阶段都能获得巩固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在课堂上,纲要信号会引起学习兴趣,它能强烈地吸引注意力,调动思维积极活动,从而自觉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深入地思考和消化这些知识。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是防止读死书的有力手段。 只有深入分析教材的体系结构和逻辑顺序,反复推敲,仔细斟酌,统览全局,抓住重点,层层剖析,才能恰到好处地设计出独特新颖的纲要图解。在课堂中,边讲边画边写,师生互答协调活动,就能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假如学生理解他所学习的这些材料的关系模式,他就会很快掌握知识,就不需要死记硬背式的不断练习。

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与高中地理教学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与高中地理教学 一、高中地理课改目标与八字教学法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浪潮。早在六十年代,育才中学在我国教育界率先进行了教改尝试。七十年代末期,段力佩校长在总结教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这一教学法,实际上是合乎世界性改革形势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1991年,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方案出现了。随之,上海的高中地理学科也提出了相应的课改方案。方案的推出,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比较高中地理课改方案目标和八字教学法,不难发现两者在体现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方面有相同之处。 1.在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上,都主张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不主张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积极引导又大胆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这种教法,与地理课改方案目标不谋而合。 2.在培养怎样的人才这一点上,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创造潜能的人才作为改革的核心。提高素质的核心,实质上就是开发潜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注重个体自由发展。这正是地理课改方案和八字教学法都注重的问题。 二、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运用八字教学法的研究

1.“读”是基础 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阅读教材,掌握知识要点,把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高中地理教材中,尤其是人文地理,有大量易懂需记、大篇幅陈述的内容。如,我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生产的成就和发展等等,都可以指导学生按照提纲自学阅“读”。“读”的方法:规定时间,带着问题思考阅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例如:指导学生读“我国农业生产的地位和成就”时,为了强调“依靠仅占7%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1%的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句话的含义,我在引出新课、列出阅读思考提纲后,有意打出投影片,将这句话醒目地显示出来,呼唤起学生的阅读渴望。 2.“议”是关键 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问题可以是教师预先根据内容设置的,也可以是课内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以读议小组(由学习程度不同的前后左右四个学生组成)为单位,分组讨论,切磋琢磨,各抒己见,多向交流,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这样做,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更多学生有发言的机会。例如,在讲到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时,我将准备好的我国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分布的彩色投影片一一打出,让大家讨论,并要求学生从有利和不利方面去考虑分析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在取得组内共识后,每组推选一人发言,全班交流。由于集思广益,开扩了学生的思路,独树一帜的见解时有发现。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相互启发,相得益彰,提高了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带动了学习能力较差

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依据与原则

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依据与原则 地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之一,是达成地理教学目标的关键,是选择地理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所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优化地理教学设计、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来说至关重要。 一、地理教学方法的一般类型 地理教学方法的类型多种多样,可以从教师传授的媒介不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课型的不同、地理知识属性的不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不同等角度来划分。为凸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同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以直接感知为主、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以操作训练为主、以自学探究为主和以参与体验为主的六种方法。其中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旅游参观法、演示法等;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等;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地图法、“纲要信号”图示法等;以操作训练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练习法、实习法(制作法、实验法、观测法、野外考察法、社会调查法)等;以自学探究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自学辅导法、案例法、决策法、发现法、课题研究法等;以参与体验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讨论法、游戏法、角色扮演法等。 二、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1/ 9

1.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的特性 要科学地选择地理教学方法,首先应了解每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运用条件、适用范围、优势、局限性等。例如,讨论法,既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独立的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又能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但要求教室空间比较大、班级规模比较小;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合作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适用于高中阶段;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问题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调控能力。又如,地图法是最具地理特色的教学方法,直观性强,最适合区域地理中地理名称、地理位置、地理分布等知识的教学,但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差,需要与讲授法配合使用。实践表明,正确认识各种地理教学方法自身的特性,是选择地理教学方法的前提条件。 2.地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类型决定了应当选择的方法。由于各章、各节、各课时教学目标不同,就必须相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就可选择以直接感知为主和以语言获取信息为主的方法等,以利于学生建立丰富形象的地理表象,进而准确地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原理;如果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除了采用讲述法、讲读法、问答式谈话法等以阐明有关知识,让学生明确基本要求和掌握操作要领 2/ 9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

整理编辑:莉香时间:2016. 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资料(中公教育版)单选 1、地理科学的学科特点 (1)综合性;(2)区域性;(3)空间性;(4)动态性。 2、可持续发展内涵:生态可持续(基础)、经济可持续(条件)和社会可持续(目的)。 3、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简答/材料分析 1、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样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2、简述高中地理“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课程理念的内涵。 (1)以往的地理课程往往是以教材为核心或者相对忽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不利于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除此以外还强调“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简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 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知识与技能

教育学概论考试练习题-判断题2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一个6岁的孩子偶然地碰到了电线,被电伤,但他也因此获得电的有关知识,这种过程是一种“教育”。() 2.严格的说,“抚养”、“养育”行为也能称其为“教育”。() 3.从本质上讲,机械的灌输也是一种“教育”。()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与今天的“学习”的含义等同。() 5.社会主义的教育也是具有阶级性的。() 6.教育不仅成为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可以成为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这是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章学校 1.现代学制产生于美国。() 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并不体现在私立学校中。() 4.沟通在管理活动中应占有中心地位。管理系统中的层级越高,管理工作中沟通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5.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等课程标准文件,从本质上说应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全国课程标准必须统一。() 6.精神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学校规范是针对学校成员的,不同的规范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和态度,因而构成不同的文化。() 7.马克斯-韦伯是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之一。() 8.正式沟通是指按照学校机构设置的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 9.学校绩效的评价模式有多种,其中的目标评价模式认为绩效应以较少的资源投入培养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人才为标志,这种模式注重效率。() 10.学校绩效的评估方式按照性质分类可以分为绝对标准评估和相对标准评估。()11.中小学的学籍管理包括成绩评定、升级和毕业等项内容。 12.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 13.定量评估,是对工作绩效所进行的质的鉴定,从总体上给予评价。一般常用于职称评审、职务任命、宣传表彰等管理领域。() 14.系统权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60年代。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梅奥、利科特、奔尼斯等。其主要特征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个性、需求、特点对组织的重要性。() 第三章学生 1.环境决定论虽然否定遗传生物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仍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受处于儿童主观控制之外的某种因果关系所制约,说到底还是一种决定论。() 2.在教育与儿童的发展这两件事上,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 3.总体而言,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 4.儿童个体的发展就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发生的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