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教学法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图表教学法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分析

一、引言

地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旨在研究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并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老师需要通过

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而图表教

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本文旨在对图表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

讨图表教学法的优势和限制,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

二、图表教学法的优势

1. 能够直观表达信息

图表教学法有助于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和图表,从而更

直观地表达信息。例如,通过制作气候带图或地球自转的示意图等,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

2. 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

图表教学法还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探索兴趣,激发其尝试探索新

领域的热情。通过询问学生对图表的看法和理解,老师能够引导学生

深入探讨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机制,并从中得出结论。

3. 提高教学效率

图表教学法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缩短知识传递的时间,使学生更

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通过制作饼图或柱形图,可以更有效地

展示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三、图表教学法的限制

虽然图表教学法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1. 图表语言的复杂性

图表教学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复杂的图表

语言。特别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统计和数据

处理知识,使得他们很难理解图表中的数字或状态变化等信息。

2. 老师教学水平的限制

图表教学法需要老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老

师必须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才能尝试使用图表教学法。

3. 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析能力不同,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可能

会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图表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图表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和限制,我们应该如何更

好地应用这种教学方法?

1. 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图表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某些地理现象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认真阅读图表中的数据,

逐步摸索其中的变化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增加举例和实验环节

除了使用图表等传统教学形式之外,老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举例和实

验环节。例如,讲解地球自转时,可以通过制作仿真影像来让学生亲

身体验。

3.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在制定地理教学计划时,老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并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

五、结论

综上所述,图表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通过直观

的图像和数据,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效率。同时,应注意图表

教学法的限制,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此来更好地应用图表教学法。

利用地理图表,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地理图表,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教学历来就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一方面,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对一些抽象的知识不能够完全理解,掌握地理知识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地理课堂教学的课时少(2课时/周),内容多,教师要想把地理知识按质按量的传授给学生,难度也不小。那如何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总结如下,供大家交流和借鉴。 一、利用地图轮廓,把难记的图形象化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对卡通动物的熟悉和喜好,尽可能的把一些图的轮廓假想成一定的卡通动物,以便让学生能更好的识记。例如,对日本四大岛的识记,学生感到难以记住,于是我通过简单的板图,让学生把日本四大岛看作是一只仓皇出逃的狐狸(利用二战中,日本被中国打败的关系,把中国看作是一只战胜狐狸的骄傲大公鸡),北海道岛就相当于狐狸的头,是狐狸身上最高的部位(纬度最高)。本州岛恰似狐狸的身子,是狐狸身上最大最长的部分,从而就把它和“四大岛中最大,跨经度最广”这一知识联系起来。而四国岛和九州岛则相当于狐狸的两只脚,四国岛相当于狐狸的前脚,前脚更短、更小(面积最小),更靠近狐狸的头(北海道岛);九州岛则相当于狐狸的后腿,后腿比前脚更大、更长(纬度最低),更靠近尾部(西部)。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记住“狐狸”——日本四大岛了。 二、利用数据图表,把知识结论化 利用地理数据图表的直观性,把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在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后总结出来,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不同国家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数的关系图》,让学生认真思考、分析、讨论,最后,很容易就能从图表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均GDP高的英、法、德等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也高;反之,人均GDP低的马来西亚、尼泊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百分比也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越高,说明这个国家越发达。 三、利用绘制图表,使学生对知识兴趣化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 图标是一种很好的将初一地理数据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图表的类型及读法 综观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大致可归纳下列几种重要的类型,现分析说明如下: (1)比较型。这类插图是把两种属于同一范畴的地理现象加以比较,这类成对的相异地理现象,有时表面现象容易混淆不清,而它们的性质和成因是截然相反的,通过两张图的并列比较,一正一反,相得益彰。如气旋与反气旋,冷锋与暖锋、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亚洲的冬季风与夏季风、背斜与向斜、地垒和地堑等等。这类插图有的本身来自对自然界直观的素描,形象生动逼真,如“地垒和地堑”通过插图解释成因,大大加强了科学效果。 对于这类比较型的一对插图要仔细对照从中找寻异同点。比如从表面现象看,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都有降水过程,并且两图中都是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区别在于哪种气团“主动”,可让同学从冷气团箭头的指向,明辨冷锋和暖锋的不同含意。 (2)演变型。这类插图反映的对象是呈动势的,有的是演变发展图,有的是运动变化图。“地球的公转”一图是演变型插图的一例。在观察此图时,要求同学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①地球公转的方向 ②地球自转的方向 ③地轴倾斜的方向 ④二分、二至的日期 ⑤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⑥北极圈内极昼和极夜的变化 其它如大陆漂移示意图和习题中的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边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图,都是演变型的插图。这些图类饶有兴趣,

可以积极启发同学思维,引起对大自然奥秘探索的兴趣。 (3)关联型。自然界各种地理现象,粗略一看,似乎杂乱无章,但是仔细一看,稍加分析就可发现它是有规律的,有章可循、互为关联的。这类关联型插图很重要,它把繁杂的内容通过图表简明扼要地表述清楚。如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幸中,通过阅读“水分循环示意图”,对复杂的水分循环便一目了然。这类图在课本中占有相当的篇幅。如第四章第二节中的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式,对内外各种力作用的相互关系通过箭头联系起来,把物质循环规律模式和盘托出。又如生态系统的组成、池塘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及危害示意图等等。这些图都按顺序反映了前因后果、先后关联,这对理解和记忆课文的内容,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均有很大的帮助。 (4)定量型。这类插图是指含有绝对数值和比例数值的统计图表,数量虽少,但启发同学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能力的作用不容低估。如第十章第一节中,有一幅“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图表,光是单独看一些数字,似乎显得枯燥无味,课本上也没有对此图做相应的直接说明。课堂上可让同学对此图进行思考分析,并进行讨论。从中可发现,我国每增加1亿人口的年数是越来越短了:建国初期从 1949年到 1957年增加1亿人口,要八年之久,最近1977年到1982年增加近1亿人口,只有五年光景,从而看到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控制人口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初一地理图表绘制解读方法:一般读图步骤指导 地图是地理课的“学具”。教会和学会读图是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读图时可以分为三步:一教二读三分析。即先教读图的基本功,再由浅入深逐步发展读图方面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如用地图整理知识,分析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组合特征,判断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等,把读图作为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地理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具体地说,第一步要教给学生认记的基本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图知识。反复练习读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用比例尺来量算距离,确定方向,看高程,会读出任何地点的经纬度数。第二步教学生读图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技巧总结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技巧总结 图表分析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技巧之一,通过对图表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可以 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数据,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学生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等。本文将总结初中地理图表分析的技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各类图表题目。 首先,学习如何正确阅读图表是图表分析的基础。当我们接触到一个陌生的图 表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表的标题、图例和坐标轴的标签。这些信息会帮助我们初步了解图表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同时,要留意图表的单位和刻度,这对于正确理解数据非常重要。 其次,学习如何比较和分析数据。当我们遇到多个柱状图或折线图时,首先要 观察数据的范围和变化趋势。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或地区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关联和规律。同时,要注意数字的大小和比例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意义。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简单的图表或摘取关键数据进行对比,以便更清晰地展示和说明问题。 另外,学习如何解读地理图表也是图表分析的关键。地理图表通常呈现着地理 现象的分布和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图表中的区域、地区或国家的位置和特点。通过观察图表的颜色分布、填充图案、符号等,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理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联系。同时,地理图表通常还包含着数字和文字信息,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字说明和解读图表中的数据,以获得更详细的理解。 此外,学习如何用图表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图表分析的目标。地理学习中,我 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利用图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比如,一个柱状图显示了某地区各季度的降雨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表的变化趋势和数字数据来分析降雨季节的分布规律,进而预测可能出现的干旱或洪涝情况。因此,我们在分析图表时要关注数据的实际背景和地理意义,将图表中的数据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技巧与实例

初中地理图表分析技巧与实例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科学。在地理学研究中,图表分析是一 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图表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分析地理数据。初中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图表分析技巧,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地理信息。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地理图表分析的技巧,并提供一些实例,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理图表的各种类型,常见的图表类型有折线图、柱状图、饼图和地图等。每种类型的图表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分析方法。例如,折线图常用于显示地理现象的变化趋势,柱状图适合比较不同地理区域的数量或特征,饼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比例关系,而地图则提供了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情况。 在分析地理图表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图表的标题和单位,这 些信息能告诉我们图表所表示的是什么数据以及数据的度量单位。其次是图表的横纵坐标,横轴通常表示时间或地理区域,纵轴表示数量或特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坐标轴上的刻度和标签来读取数据。另外,图表中的各个数据点也是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据点的位置和数值来比较和分析地理现象的差异和联系。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图表中的图例,图例能帮助我们理解和区分不同部分或地理区域的含义。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图表分析技巧的应用。第一个实例是一个 折线图,图表标题为“某地区年降雨量变化趋势”,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降雨量(单位:毫米)。通过观察折线的走势,我们可以看出降雨量在过去几年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个图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地区的降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农业、水资源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个实例是一个柱状图,图表标题为“不同国家人口数量比较”,横轴表示国 家名称,纵轴表示人口数量(单位:亿人)。通过比较柱状的高度,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国家的人口数量差异。这个图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为人口分布、城市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持。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图表教学解读(人教版)-最新文档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图表教学解读(人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 气与气候”第二节内容,教材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本节教材的课堂 教学,笔者除充分利用教材有关图像外,还适时补充一些相关图表, 引领学生读图、析图,突出重难点、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地图意识 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课标解读 根据教育部关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教材知识内容以及七年级学 生的认知水平与要求,笔者对本节地理课标解读如下:运用材料和思 维导图,认识气温的含义和观测的相关知识;运用气温曲线图,说出某 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会计算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运用等温线模式图,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 直分布特点;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成因,以及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差异的成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 精神;以实例说明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尊重科学、 探究自然、服务人类的情感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大部分。前者涉 及气温的观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变化曲线图;后者包括等 温线图、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等。本节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

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但内在脉络清晰明了:观测气温,可以获取气温数据,并对气温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如可绘制不同时间尺度的气 温变化曲线图与不同空间尺度的等温线分布图;通过对气温日变 化、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通过对等温线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延伸,同时它与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理解第四节有关“世界的气候”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学好本节也能为学生今后在高中地理 进一步学习气候奠定良好基础。 本节教材除文字表述材料外,还插入了 12 幅形式多样的图表,包括地图 4 幅、示意图 2 幅、统计图 4 幅、景观图 1 幅、统计表 1 个。每幅图表都有其自身的地位和功能,在体现新课标、突出重难点、拓宽知识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运用气温资料,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 的变化特点;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 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特点;以实例说明气温对人们 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会阅 读等温线图,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成因,以及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差异的成因。 三、图表探究 1.利用思维导图,整合梳理教材知识体系 气温的观测包括观测工具、单位、条件、项目、时间等问题。教

通过图表了解地理数据的教学方案

通过图表了解地理数据的教学方案引言: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 地理数据是提升空间认知能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而图表是一种直观、清晰且易于比较分析的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取并理解地理数据。本文将介绍一套通过图表了解地理数据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并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一、背景介绍 1.1 地理教育意义 地理作为基础性科目之一, 在国民素质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 孩子们形成空间思考和实证推断的能力, 还可以拓宽他们国际视野。 1.2 图表在教育中应用价值 随着数字时代信息爆炸式增长,传达信息效率变得尤为关键。在许多领域中, 使用图标优化现有信息以创建可读性强且易于消化名称透明度高的叙述已成为共识,在教育领域尤其如此。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通过图表了解地理数据,掌握该地区的人口分布、气候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 相关信息。 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快速读取和理解图表中的地理数据;提高学生分析和综合运用图表数据的能力;锻炼学生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3.1 教材选择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选择适合年龄段和难度层次的有关地理主题的教材。例如,《中小学技术》第二册第九章“中国各省市基本情况比较”以及《人文历史遗迹》第四册后半部分“世界海洋资源利用现状”等章节。 3.2 图表选取与设计 选取清晰且相关性强的统计柱形图、饼形图或线性折线图等类型展示不同地区之间或相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内相对于其他变量(如时间)变化趋势。在设计时确保文字说明简单明了,并结合课堂讲解突出重点。 3.3 教学方法 (1)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图片或视频来激发他们对地理数据的热情; (2)展示与分析:教师以图表为中心,逐步解读其中包含的地理信息,鼓励学生就图表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 (3)小组探究:分成小组,给予一定时间研究其他相关来源并总结得出自己的结果,在小组讨论中促进互动与合作; (4)展示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并经过全班思考和辩论后得出最终结论; (5)反馈评价: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针对性问题测试或项目评估。 四、教学实施步骤

“以图导学”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

“以图导学”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 一、“以图导学”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以图导学”教学法是一种以图像为媒介,通过图像和视觉辅助工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它以视觉、形象、图像为主要媒介和手段,强调利用图表、图片、地图、动画等图像 资料,通过视觉影响和感知,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通过“以图导学”教 学法,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接受和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 利用地图进行教学 地理学科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地图是地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初中地 理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地图来进行教学。在进行世界地理分区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向学 生展示世界地图,并结合图例和颜色标识,直观地展示各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地理位置,还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个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等信息,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初中地理涉及到大量的地形、气候、资源等抽象概念,利用图片资料来进行教学可以 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植 被图片等,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来了解这些地理概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学知识。 3. 利用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地理学科中,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利用图表来呈现数据,可以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数据。在教学中引入柱状图、饼状图等图表,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人口数据等,让学生通过图表直观地观察、分析和比较各种数据,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各种 地理现象。 地理动画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地理动画来展示各种地理过程,比如地球自转、地 球公转、各种气候现象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来认识和理解这些地理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三、结语 通过“以图导学”教学法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 活运用“以图导学”教学法,结合地图、图片资料、图表、地理动画等资源,进行多样化、形象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 效果。希望通过地理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发挥“以图导学”教学法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生动、直观、有趣的地理学习环境。【结束】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教学中的图表应用

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教学中的图表应用摘要:图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点、提高地理学习成绩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剖析了图表在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教学中应用的作用与现状,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天气和气候图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策略 一、图表在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教学中应用的作用与现状 1.图表应用教学有利于突破课程重难点 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地理,由于缺乏完整的逻辑分析能力与地理判断能力,有些学生往往对地理的理性规律与学习方法感到不适应,无法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不能熟练应用地理知识于考试与生活中。初中地理《天气和气候》课程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开拓性,其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到了文字图片等常规材料,还涉及到图表探究等新的内容,如何让学生认识图表、运用图表成了本课的难点与重点之一。《天气和气候》的重难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使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够正确判读天气预报图,并初步形成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运用天气和气候方面的图表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点,通过自己读图、判图、绘图、做题等逐一突破本课重难点,有利于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2.图表应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初中学生对地理图表相对较陌生,受感性思维的影响,部分初中学生读图能力与应用图表能力亟待提高,将图表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天气和气候》课程当中,教师可通过一个

个的图形符号帮助学生识别“阴天”“小雪”“大雪”“刮风”等天气符号,能够让学生自己绘制天气符号,并熟练应用于做题中。教师还可展示 相关天气预报图,使学生判断本地区某日的天气状况,通过读图认图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读图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相关图形符 号及天气预报图可参考图1所示。 3.图表应用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文字材料具有繁琐性与密集性,对于只有45分钟的初中地理课堂来说,仅仅依靠文字材料进行课堂活动会使课堂学习效率降低,无法使学生 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将图表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一方面,《天气与气候》这篇课文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不仅要求学生能 够掌握“天气”、“气候”、“卫星云图”等地理名词的概念与区别,还 要求学生能够会读图、应用图表,仅靠教师讲述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应用 符号图片、天气预报图表能有效缩短学生学习时间,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 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天气与气候》中涉及到对天气情况的播报与表达,学生浏览文字材料叙述的时间明显短于其读图看图的时间,这样就能够节 约学生地理答题中的审题时间,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 可利用图表在课堂结尾时帮助学生理顺、本课的知识点,将《天气与气候》中涉及到的问题逐一解决,切实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逻辑分 析能力与读图用图的能力。 4.当前学生地理读图兴趣不高,读图技能不高 读图表对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理解课文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 地理图表的枯燥而理性,目前存在学生地理读图兴趣和读图技能不高的情况。

巧用地理图表 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巧用地理图表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巧用地理图表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 【摘要】新编的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景观图、气压带、风带变化图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初中地理时应巧妙使用地理图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应用地理图表的方法,希望对将来的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关键词】地理图表地理教学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115-01 图表作为中学地理的“第二语言”,传递的地理信息很丰富,通过地理图表的应用,可以大概确定地理事物的方位、轮廓,分析出地理事物的高低、大小、形态以及分布等,同样还能够展示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及外在联系,并且图表作为中学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开展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只有合理运用图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准确阅读图表的能力,才能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纵横联系的方法 教师在讲解分析地理课本中的图表时,首先,要注意讲解图表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如在讲解“中国河流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图”时和“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图表”相结合,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内流区域、外流区域和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体吻合的结论。其次,要适时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其具体的成因,这样前后贯通,既运用图表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智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对照多张图表学习地理知识,进而发现地理知识中各种要素的联系。 二异同比较的方法 实质上是教师通过比较两幅或者两幅以上的地图特点,找到各种不同地理事物以及具体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快速找到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打开学习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如阅读“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和“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图”分析比较我国南方、北方在冬季、夏季气温的变化异同。在具体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两个气温差异非常大的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选择东北的黑龙江省与华南地区的海南省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我国冬季北方寒冷、南方温暖,南北温差很大的气温分布特点;但是在夏季,海南省的平均气温约为27℃,此时黑龙江的平均气温约为17℃,两地低温相差大约10℃,气温差不明显,说明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较小的气温分布特征,这样通过选择两个具体的典型的南方省(海南省)北方省(黑龙江省)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我国冬季、夏季的气温分布特征。 三图示讲解的方法 在为学生讲解比较复杂的地理知识时,为了讲解得更加清楚,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穿插图表的方法讲解。如在教学“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地理知识时,先给学生讲明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主要原因是由夏季风的进退引起的,且锋面雨主要的降水类型,然后立即向学生展示出“锋面雨示意图”,详细为学生分析锋面雨的含义及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阅读我国东部地区5月份雨带分布图、6月份雨带分布图、7~8月份雨带分布图以及9月份雨带分布图等,在读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说明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进退规律。这样,教师就把锋面雨的相关概念、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讲清楚了,同时学生也可以很清楚、系统地掌握所学的东部地区雨带迁移的相关知识。 四信息迁移的方法 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教师首先应该教会学生读活图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深刻理解蕴含在地理图表中的各种基本原理,把地理地图册、教材中的插图以及教材文字等各种不同的地理知识合理迁移到填充图中。在迁移这些地理知识信息时,使学生可以深入地判别、分析综

“以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 应用 摘要:目前,在初中阶段教学中,地理教学非常重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以图导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研究“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以图导学”模式的具体特征以及授课模式,对改善当下初中地理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 引言 对于地理知识教学来讲,其和图像教学之间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初中阶段的地理知识中包含着大量地理图像。图像作为初中地理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存在形式,在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大多数地理知识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应高度重视起图像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用图来解决地理问题。 1“以图导学”模式概述 地理图像是表现地理知识的直观形式,是地理学知识的载体。“以图导学”模式就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用地理图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想象和研究,教师运用设疑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分析图形中的地理信息,然后结合图像对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地理学中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能够以图片的形式生动而直观的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是一种有利于学生识图、绘图、析图的教学模式。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负责接收文字信息,右脑则主要负责接收图片信息,而图片信息在大脑中的存储时间一般而言会比文字信息更久。教师可利用该特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锻炼学生的大脑,开发其潜能。这样,一个知识点在学生的大脑中以文字和图片两种形式同时存在,在调用

文字的时候可以联想到图片,在看到图片的时候可以呈现文字,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力。“以图导学”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图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图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集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与文字相比,图片能够更加直观的、形象化的将信息展示出来,增加知识的易懂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知识。第三,一幅好的图片往往能够轻松表达几页甚至几十页的文字内容,减轻学生学习中的难度,对于困难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很大帮助,也能让学生快速收获成就感。 2“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要分析班级整体的学习状态,若大部分学生的地理成绩较好,那么可以设定较为深入的教学目标;若仅有个别的学生能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那么教师可以设定短期内易达到且较为浅显的教学目标。其次,良好的地理思维导图是“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围绕思维导图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目标。思维导图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还包括学生的思维培养情况、产生的学习情感等,这表明地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重视初中生日后的地理学习意识和地理学习习惯,并视其为设定目标的参考要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设计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将班级内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状态分成不同的层级,并为每个层级设定单独的学习目标,以此提高初中学生地理学习效果。最后,教师还要围绕教学的重点设计“以图导学”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受地理知识面浅、学习经验匮乏的影响,使得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帮助学生总结出文章的大致含义,以此来打好“以图导学”教学的基础,并绘制出恰当的地理思维导图。 2.2开展探究活动 初中地理教师实施“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时,可以借助地理图片进行探究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探究、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换言之,教师要善于利用图片来设置问题,让学生能结合问题

教育教学论文 地理图表教学的探究

地理图表教学的探究 张楚锋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侨联中学 511400 摘要:地理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习地理学科的有效捷径就是读图、用图的技能,将图作为一种得力的学习工具,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本文试从了解不同学段学生对地理教学的感受,分析各年级学生地理图表应用水平与学习差异,思考地理图表教学衔接,探求课堂教学的有效过渡,寻求初高中地理图表教学的最佳结合点、结合的方式,提高初中地理图表教学的有效性作尝试,为高中的地理教学开展作好铺垫。 一、地理图表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活动的目的和实施 研究地理图表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提高初中地理图表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了《地理图表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以及《高中地理教师的图表教学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活动。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学段学生对地理教学的感受,分析各年级学生地理图表应用水平与学习差异,如地理图表在地理课堂教学的作用、产生地理读图能力、技巧差异的原因等,向高中地理教师交流地理图表教学衔接的意见,探求课堂教学的有效过渡。 学生问卷共18道题目,题目内容涉及学生对地理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的了解、对地理图表的认识等,既围绕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高中地理教师问卷共11道题目,题目内容涉及对学生地理能力的评价、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建议等,既围绕教法与学法的衔接,也关注地理能力与素养的培养。 样本来源于当年市桥侨联中学初一142人和初二375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及象贤中学共计高一288人、高二344人、高三72人。(以上均为有效回收问卷)。 2、调查情况的数据统计结果和分析 ⑴地理图表教学现状调查数据分析(学生部分)

浅谈图表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图表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第二语言,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和地 理图表,它包括:地理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多媒体、模型教具等,适时恰当地运用这些直 观手段辅助教学,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地理图表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使学生 能够更轻松、更容易长久地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 【关键词】图表新课标技能兴趣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9-0095-01 众所周知,地图和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第二语言,是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方 法之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与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统计以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等基本技能。地理 教学离不开地理图表,它包括:地理教学挂图、黑板略图、多媒体、模型教具等,适时恰当 地运用这些直观手段辅助教学,能够优化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材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深印象、巩固记忆等,在具体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地理图表,在以下几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优化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图激趣是广大地理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可利用教学挂图、教材插图、地 理景观图、地理模型等,让学生通过接触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乐于学、 积极主动地去思维。此时,如果再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学 生会产生迫切的探根究源的心理,思维活动也会迅速地进入活跃状态。如在学习等高线时, 用山体模型及据其绘制的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就很形象直观,在模型上可讲述山体各部分 名称,如哪儿是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很容易看明白,由它 是怎么绘制成等高线地形图的,这时再提出山谷、山脊等高线各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兴趣很浓,观察模型和相应等高线地形图,能得出结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而山脊等高 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也很容易记住。再如讲气压带、风带时,我用黑板略图形式,边讲解边 画图,首先以肩为圆心,身体侧对黑板,以整个手臂为半径画圆,当一个大圆规出现在黑板 上时,只听下面同学说:“好圆呀!”在佩服的同时一下就来了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这时再把气压带、风带边讲解边画在黑板上,随着一个个知识点的呈现,同学们听得很专心,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绘在笔记本上,课堂气氛很活跃。 二突破教材重点、难点 在地理教学中,有些地理原理要用图像来说明,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起来,使 理论知识的透明度提高,难度降低,并从内容到形式两方面体现地理知识与图像的不可分割性,在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突破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如在进行“影响气候的因素——洋流”教学时,提出思考题:撒哈拉沙漠为何延伸到非洲西部沿海?北冰洋沿岸摩尔曼斯克为什么成为不冻港?然后引导学生看世界洋流分布图,找出上述两地分别受寒流、暖流影响,寒 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加湿作用,非洲西北部沿海有加那利 寒流流经,所以较干旱,而摩尔曼斯克虽然在北冰洋沿岸,纬度较高,但深受北大西洋暖流 影响,所以成为不冻港。再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气旋、反气旋,对其产生天气现象的讲解,边画简图边讲,容易使学生理解重点、难点。 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