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 人体的稳态 血糖的调节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生物复习人体的稳态血糖的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了解血糖的平衡(识记);

(2)了解血糖平衡的意义(识记);

(3)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识记);

(4)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治疗(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能力方面

(1)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2.难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2)糖尿病的成因。3.分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通过联系已学过的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经过类比,使学生了解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人体内血糖的含量也是稳定的,这对于学生全面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全面理解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本节的重点。

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其中涉及到的激素种类较多,它们之间既有拮抗关系,又有协同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神经调节涉及到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的不同部分,涉及到的效应器有多个,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又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当人体的血糖失衡后,会引发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严重。学生虽然对此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具体的致病原因、判断依据、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学生并不大清楚,特别是糖尿病和高血糖症的关系,高血糖不一定会出现糖尿,出现了糖尿也不一定是糖尿病,这些内容学生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糖尿病的成因”是本节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信息资料和实际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

2.演示实验:展示尿糖的测定方法和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本节课涉及的许多知识是学生已经学习过或熟悉的内容,因此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新内容。

通过前面水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的学习,学生很容易理解血糖含量也是平衡的,至于具体的来源与去路在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均已学习过,本节课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回忆,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分析这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使学生了解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至于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可通过观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生命活动调节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血糖失衡后,可以引发各种疾病,低血糖症是学生已学习过的,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总结出高血糖症。至于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兴奋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诱发糖尿病的病因是什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怎样诊断?如何治疗?应该给患者提出哪些防治措施?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在了解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同时,也容易体会出血糖平衡的意义,体会出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增强卫生保健的意识,受到STS的教育。

一、导言

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提出的相关问题是:

(1)为什么有的同学常在第三节课后感到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

(2)学校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动员买巧克力?

(3)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

通过以上精心设疑,达到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的目的。

二、新课

(一)血糖的平衡

结合书中图1-5,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从而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血糖在人体内的含量是稳定的,正常值为80~120 mg/dL。

引导回忆、总结的问题是:

(1)消化糖类的场所在哪?利用了哪些消化酶?什么叫吸收?

(2)肝糖元在什么条件下与葡萄糖进行相互转化?主要场所在哪?

(3)肌糖元在什么条件下分解?其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4)非糖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能否全部转化?

(5)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其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在哪?

(6)葡萄糖可以转变成哪种氨基酸?经过什么方式转变?

学生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忆、思考、分析、讨论、总结,达到了复习、

巩固旧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目的。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教师出示胰岛内各种细胞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过的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

3.结合书中图1-6,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通过哪些途径降低血糖,胰高血糟素通过哪些途径升高血糖?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两种激素的了解。

4.教师提供有关肾上腺素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总结,使学生体会出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

5.引导学生分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动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对体液调节中的激素调节有较全面的认识。

6.通过分析产生各种激素的具体部位,引导学生探究对应的效应器是什么?神经中枢又是什么?从而引出了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

7.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使学生了解血糖平衡的神经调节。

8.引导学生总结调节血糖平衡的两种方式,从而使学生对血糖平衡的调节有全面的理性的认识,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糖尿病及其防治

1.引导学生分析:当血糖浓度低于或高于80~120 mg/dL时,可能引发的疾病?

引导探究的问题是: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 mg/dL时,引发什么疾病?症状是什么?如何缓解?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引发什么疾病?症状是什么?如何缓解?

(3)当空腹血糖高于130 mg/dL时,引发什么疾病?此时会形成糖尿吗?为什么?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会引发什么疾病,此时会出现尿糖吗,为什么?

(5)血糖平衡有什么重要意义?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区分开什么是低血糖的早期症状、晚期症状,什么是高血糖和糖尿,从而总结出血糖平衡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糖尿病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治。

(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如何诊断糖尿病?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小组讨论,认识到:只有当血糖超过了肾糖阈(160~180mg/dL),才可能出现糖尿。所以,诊断糖尿病时,既要验血,又要验尿,只有同时出现了高血糖和糖尿时,才患糖尿病。

(2)教师进一步引导探究:导致患者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胰岛素是人体内惟一降低血糖的激

素。患者血糖升高,说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此患者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索分泌不足。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检测患者的尿中有糖?

这个问题,教师要利用学生已学过的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加以解决。

在学生分析、讨论、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设计实验的原则和方法,要对学生的设计方案做出评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学会设计实验的目的。最后教师演示利用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尿糖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得出实验结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4)教师提供有关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

通过深入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确产生“三多一少”的根本原因是血糖浓度升高,加深对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5)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基因水平、口服药物、注射药物、饮食结构和体育锻炼等多方面对糖尿病患者提出防治措施。

对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析研究、发散思维来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的能力。

(6)教师引导学生对糖尿病、高血糖症和糖尿进行比较,以检测学生对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①高血糖一定会出现糖尿吗?②如果某人持续性出现糖尿,是否就能肯定他患了糖尿病?③糖尿病患者是由于多尿才导致多饮的吗?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对糖尿病的病因和症状有更深刻的了解,到达巩固强化、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教学反馈

引导学生分析导言中提出的问题,作为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反馈。

要点提示

1.本节课涉及到大量的旧知识,例如,血糖的三个来源,三个去路;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鉴定还原性糖的方法等。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通过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联想,引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本节课内容与人体健康联系紧密,涉及到了多种血糖失衡症。对这些疾病,学生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

3.糖尿病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并带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目前尚无的方法。因此,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性课题,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研究学习。

板书设计

一、血糖的平衡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三、血糖平衡的意义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 mg/d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低血糖晚期症状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高血糖症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糖尿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四、糖尿病及其防治

1.诊断:血糖高且有糖尿

2.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

3.症状:三多一少

4.防治:基因治疗,药物治疗,饮食习惯,加强锻炼.

2023届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3章 第2节 第1课时 血糖平衡的调节

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 第1课时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目标]以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说明激素通过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 2.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 项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 作用途径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 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 变为甘油三酯;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 转变成葡萄糖 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 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 成糖 作用效果既增加血糖去路,又减少血糖来源,使血糖 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3.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其他激素: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参与调节血糖浓度,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4.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5.血糖的平衡还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判断正误 (1)胰岛素通过增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 (2)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3)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 (4)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的浓度升高() (5)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 答案(1)√(2)√(3)√(4)×(5)√ 特别提醒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肌糖原只为骨骼肌供能,不能补充血糖。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 注:“+”表示促进。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主要依靠体液的调节。 (3)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2.请具体写出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体液调节途径和神经—体液调节途径。 提示体液调节途径为血糖含量升高(降低)时→直接刺激胰岛B(A)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为血糖含量降低(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细胞→作用于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含量升高(降低)。 3.结合下图分析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哪些?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_专题7_人体的稳态与调节机制_考点22_下丘脑参与下的血糖、体温、水盐的调节机制

考点22 下丘脑参与下的血糖、体温、水盐的调节机制 依纲联想 1.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6个核心点 (1)血糖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2)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含量升高、有关神经兴奋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3)调节血糖的激素有多种,但降血糖激素只有一种——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为升血糖激素。 (4)参与血糖调节的器官有多种,如肝、肾、胰、肠等。 (5)肌糖原只为骨骼肌提供能量物质,不补充血糖。 (6)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体都缺乏胰岛素,如Ⅱ型糖尿病是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可能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其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并没有下降。 2.有关体温调节5个核心点 (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是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神经—体液调节,而炎热环境下主要是神经调节。 (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神经—体液调节模式,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则是神经调节模式。 (3)体温调节感受的刺激是温度的变化,冷觉与温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而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 (4)持续发烧时,并非产热大于散热,而仍然是产热等于散热。 (5)寒战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起鸡皮疙瘩使立毛肌收缩,二者都是增加产热的途径。3.有关水盐平衡调节4个核心点

(1)水盐平衡的感受器为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渴觉中枢是大脑皮层。 (2)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作用:促进对水的重吸收;结果: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水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调节途径为: ①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②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水→尿量减少。 (4)引起水盐平衡调节的不是体水的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 1.填充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 (1)(2013·新课标Ⅱ,30节选)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2·,24节选)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______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以转化成________以储存能量。 (3)(2013·新课标Ⅰ,30节选)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4)(2010·,31改编)某正常人体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c 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 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____________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5)(2014·,25节选)冷水刺激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神经中枢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____分泌增加,该激素促进____________分解,血糖水平升高,以对抗冷水刺激。 (6)(2013·新课标Ⅰ,30节选和2014·,30节选)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________,进而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 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 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高考生物复习 人体的稳态 血糖的调节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生物复习人体的稳态血糖的调节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了解血糖的平衡(识记); (2)了解血糖平衡的意义(识记); (3)了解血糖平衡的调节(识记); (4)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及其治疗(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能力方面 (1)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2.难点:(1)血糖平衡的调节;(2)糖尿病的成因。3.分析: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通过联系已学过的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经过类比,使学生了解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人体内血糖的含量也是稳定的,这对于学生全面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全面理解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是本节的重点。 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其中涉及到的激素种类较多,它们之间既有拮抗关系,又有协同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神经调节涉及到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的不同部分,涉及到的效应器有多个,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又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当人体的血糖失衡后,会引发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的危害比较严重。学生虽然对此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具体的致病原因、判断依据、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学生并不大清楚,特别是糖尿病和高血糖症的关系,高血糖不一定会出现糖尿,出现了糖尿也不一定是糖尿病,这些内容学生在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糖尿病的成因”是本节的另一个难点。 教学模式 引导——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信息资料和实际问题,创设探究的情境;

2020高中生物 第2章第1节 人体的稳态 第3课时 血糖调节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3课时 血糖调节 学习目标 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 1.概述血糖平衡的过程。(重难点) 2.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重点) 3.学习尿糖的检测。 1.血糖调节过程 (1)血糖的含义: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 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3.9~6.1 mmol/L 。 ②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 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 mol/L 。 (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 ①调节器官: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器官。 ②引起调节的因素:血糖浓度的变化。 ③调节因素——激素 ⅰ胰岛素:由胰岛B 细胞分泌的,是一种降血糖激素。 ⅱ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 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升血糖激素。 ⅲ二者关系: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ⅵ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 ???????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原物质分解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 ???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4)血糖调节的过程

(5)血糖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 2.血糖代谢失调 (1)危害: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 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7.0_mmol/L 。 ②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 后血糖浓度≥11.1_mmol/L 。 (3)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因 ?????Ⅰ型:胰岛功能丧失,无法合成胰岛素;Ⅱ型:胰岛功能未完全丧失,胰岛素受体缺乏;其他类型 (4)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3.尿糖的测定方法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尿液2 mL +斐林试剂2 mL ――→混匀蓝色―――→1~2 min 加热 砖红色沉淀。 对照组:正常人尿液2 mL +斐林试剂2 mL ――→混匀蓝色―――→1~2 min 加热 无变化。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1)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血糖中胰岛素的含量会增加。 (×) 提示: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 (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 提示: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3)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 提示:拮抗作用。 (4)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强。 (×) 提示:利用糖的能力弱。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材地位:《血糖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中的一部分,与人类自身健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维持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动物体内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2.能够辨别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指出它们的拮抗作用,以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二、重、难点 血糖调节过程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既是本节重点,又是本节难点。三、阅读以下资料并思考 资料一: 在人体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叫做胰腺。在胰腺中散布着许许多多的细胞群,叫做胰岛。胰腺中胰岛总数约有100~200万个。胰岛细胞根据其分泌激素的功能分为以下几种:①B细胞(β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60%~80%,分泌胰岛素。②A细胞(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4%~40%,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分子量5700,由两条氨基酸肽链组成。A链有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A-B链之间有两处二硫键相连。体内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受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等激素的调节。 胰岛素(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进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通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使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正常的机体的血糖含量主要是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下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另外,一些其他激素也可以影响血糖的含量,如肾上腺素等均有提高血糖的功能。 资料二: 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的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神经的调节。当血糖含量升高的时候,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作用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人体的稳态之血糖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二 血糖的调节 教学目的 1. 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B :识记)。 2. 血糖平衡的调节(B :识记)。 3. 糖尿病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A :知道)。 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血糖的平衡的调节。 2. 教学难点 (1) 血糖的平衡的调节。 (2) 糖尿病的成因。 教学过程 【板书】 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血糖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糖尿病及其防治 【注解】 一、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一)血糖的正常浓度:80-120mg/dL (二)血糖的平衡 食物中糖???→?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CO 2+H 2O +能量 来源 肝 糖 元 ??→?分解 ??→?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去路 非糖物质 ??→?转变 ??→?转变脂肪、非必需氨基酸 (三)意义:保证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1. 含量过低: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甚至死亡。 2. 含量过高:形成糖尿。 二、血糖的平衡的调节 注:“+”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三、糖尿病及其防治 (一)高血糖与糖尿 1. 空腹时血糖血糖含量超过130 mg/dL 叫做高血糖 2. 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 (肾糖阈)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排出,叫做糖尿 (糖尿可用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蓝色混合液、沸水浴变为砖红色) (二)糖尿病 1. 病因:胰岛B 细胞受损,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甚至糖尿 2. 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3. 防治:没有根治办法。常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1)轻度患者: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血糖药物 (2)重度患者:除控制饮食外,还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3)肥胖的重度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需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和加强锻炼 血糖

高中生物必修三2.1人体的稳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4

课题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血糖调节(第 5 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血糖平衡调节中的相关激素; 2.掌握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3.关注糖尿病。 【重点难点】 1.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血糖平衡调节 1.血糖就是,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2.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用概念图表示) 思考:①血糖的主要来源是,主要去路是。 ②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吗?肌糖原呢? 3. 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___能升高血糖浓度;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4.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思考讨论1】(1)某正常人进食后短时间内,血糖含量如何变化?此时胰岛素含量如何变化? (2)某同学经过剧烈运动之后,这时血糖含量如何变化?此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分别如何变化? 5.糖尿病 (1)症状: 。(2)病因:。(3)防治:。注意:尿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引起尿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①一次性食糖过多;②肾脏功能障碍; ③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只有第三种情况才是糖尿病。 【思考讨论2】如何检测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作业布置】 1. (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得有“富贵病”之称的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当糖尿病病情严重时,通常需要注射的药物是()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高血糖素 D. 胰岛素 2. (2015届连云港模拟)下列关于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B. 数小时不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将增加 C. 二者对血糖的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血糖的平衡调节: 1、血糖来源和去路: “三来”――食物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转化 “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 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 ①内分泌细脆:胰岛A细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南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3、血糖平衡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 (2)具体调节过程: 血糖的神经调节: 4、血糖平衡异常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血糖的平衡失调时,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症状。 (1)当血糖浓度低于0.5-0.6g/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

(2)当血糖浓度低于0.45g/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g/L时,出现高血糖症状。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1.8g/L时,出现糖尿现象。 知识拓展: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 (1)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财缺乏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4)治疗: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 (5)正常人血糖浓度范围0.8-1.2g/L。 ①口服葡萄糖,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液。 ②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去路增加。 ③较长时间后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的原因是细胞的氧化分解,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需肝糖原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 (6)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主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协同作用。 相关 高中生物 知识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名称 线粒体

高考生物复习之血糖的平衡和调节同步练习含解析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同步练习 1.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剂 (ACEI)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相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B.高血压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低 C.服用 ACEI 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 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合成的ACEI 的调节 2.如图为某健康的学生血糖变化情况,他在13 时前仅吃了早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图中A点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二者共同调节血糖浓度 B.图中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此时内环境稳态失调 C.图中C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 D.图中所示过程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来实现 3.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不自主颤抖、面色苍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不自主颤抖是受大脑皮层调控的结果B.面色苍白与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有关 C.该过程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增加D.该过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 4.以下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饥饿条件下肝脏细胞中糖原的合成速率会加快 B.进食会引起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值降低 C.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降低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 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6.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小白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这些小白鼠就能维的生命活动。进食后,小白鼠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小白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小白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胰岛 B 细胞受损 B .甲状腺被切除 C.无法将血糖转化成肝糖原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7.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 .红细胞吸水增加 B .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8.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列图。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 A .随着曲线 a 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 .曲线 b 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 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反射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9.以下列图是胰岛素的作用示意图,以下推测错误的选项是()

2021高考生物训练15人体稳态及其调节方式含解析

人体稳态及其调节方式 例1.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 、B 、C 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B 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A 渗回B 和渗入 C 的量相差不大 C .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B 中Ⅱ端比Ⅰ端葡萄糖含量低 D .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 中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 【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A 正确;组织液A 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B ,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C ,B 错误;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血糖经I 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成肝糖原,所以Ⅱ端葡萄糖含量变低,C 正确;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I 端进入A ,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经图中Ⅱ端到血浆,所以Ⅱ端比I 端胰岛素含量高,D 正确。 【答案】B 例2.人体内有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常见的有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1:下丘脑―→腺体――→分泌激素 途径2:下丘脑―→垂体―→腺体――→分泌激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经由途径1分泌的激素都不存在反馈调节 B .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都可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

D .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1分泌的激素只存在拮抗关系 【解析】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的分泌符合途径1,而血糖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故经由途径1分泌的激素可存在反馈调节,A 错误;途径2为分级调节,经由途径2分泌的常见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二者都不能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 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运输到垂体储存,故抗利尿激素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C 正确;途径2分泌的激素与途径1分泌的激素可能存在拮抗关系,也可能存在协同关系(如甲状腺激素和经过途径1产生的肾上腺素在促进产热方面属于协同作用),D 错误。 【答案】C 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织液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生成的 B .运动损伤导致的水肿,是由于组织液中的浓度增加所致 C .红细胞生存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有血浆和淋巴 D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不会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解析】组织液不一定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生成的,如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成为组织液的成分,A 错误;运动损伤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增多而水肿,B 错误;红细胞生存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有血浆和淋巴,C 正确;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在一定范围内随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D 错误。 【答案】C 2.人在饥饿时或遇到寒冷刺激,机体会进行一系列稳态调节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脑,引起了骨骼肌收缩,会出现全身颤抖 B .参与这一稳态调节的有脊髓、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胰腺等器官 C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 D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减少热量散失,人体会表现出面色苍白 【解析】寒冷刺激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导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了骨骼肌收缩,会出现全身颤抖,A 错误;由题意分析可知,参与体温调节的有脊髓、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胰腺等器官,其中胰腺中的胰岛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 节 查字典生物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生物网。 2019年高考复习正在进行中,高考生物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分,这就要求考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量,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以下是小编对《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进行的总结,供考生参考。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个体的稳态与调节之人体的稳态(一)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一般不超过1℃)。 [来 源:Z*xx*k]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Ⅰ、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29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29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模型 分析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 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 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使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中,使血糖升高,B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C正确;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①摄水量增加①减少尿的排出①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 C.D. 【答案】C 【解析】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一变化首先被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发放神经冲动到中枢,一方面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即产生摄取水指令,另一方面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来缓冲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进一步升高。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同步

进行的。故顺序应为,C正确,ABD错误。 3.体育课时,小萌从温暖的教室来到温度接近冰点的操场,此时机体不会上升的是() A.产热量B.散热量 C.肾上腺素分泌量D.皮肤血流量 【答案】D 【解析】从温暖的室内来到温度接近冰点的操场时,由于外界环境温度低,身体通过辐射的热量多,所以散热增加,其体温仍然维持相对稳定,因此机体产热量也增加,AB不符合题意;在寒冷条件下,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代谢而增加产热,C不符合题意;在寒冷条件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D符合题意。 4.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D 【解析】该考生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体温稳定,所以体温不会迅速上升,A 错误;该考生未进食,故血糖浓度会下降,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减少,胰岛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升高,来升高血糖,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C 错误;由于该考生未饮水,故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会减少,D正确。 5.某同学在炎热的中午打篮球,大汗淋漓,运动后感觉口渴和饥饿,喝了一瓶含有葡萄糖的冰镇饮料,休息一会儿后,渴感和饥饿感都消失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依靠骨骼肌产热B.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依靠汗腺来散热C.下丘脑的渗透压调节中枢会产生渴觉 D.运动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 【答案】C【解析】该同学在打篮球的过程中,骨骼肌是产热的主要器官,A正确;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依靠汗腺来散热,B正确;由于大量出汗,机体的渗透压升高,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必背知识点

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必读: 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内环境的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 5.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6.体液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7.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8.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且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9.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10.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抗原;二次免疫反应快,产生抗体多。 11.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清除。 12.免疫功能异常会出现: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 13.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14.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14.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一是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二是适宜的刺激。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通过突触传递。 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5.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6.神经元上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机理是K+外流;接受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机理是Na+内流。 7.兴奋传至突触处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8.神经递质有兴奋类和抑制类。当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会立即被酶分解失活,否则将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 9.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10.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1.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升高血糖。 12.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13.各种激素在生物体内具有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点。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 回归教材 一、内环境与稳态 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4.水平衡的调节 水平衡调节的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液的 和内环境的稳态 调节过程: 1.水的平衡 来源: 排出: 2.钠盐的平衡 来源: 排出:主要由 ,极少量由汗液、粪便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3.钾盐的平衡 来源: 排出:主要由 ,其次由 排出 多吃 排,少吃 排,不吃 排 组织液 淋巴 呼吸系统 CO 2刺激呼吸中枢的神经体液调节 内环境 概念: 体液细胞内液 内环境 三者关系: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作用: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和 稳态 含义: 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包括水、无机盐、 等营养物质的量;PH 、 、 等理化指标;激素、代谢废物等物质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细胞代谢活动及外界环境变化 机制:在 和 共同调节下,各 活动的结果 意义: 血液PH 的维持 缓冲系如H 2CO 3/NaHCO 3的调节 PH =7.35-7.45 破坏: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如血液中 降低会导致骨 质软化病或佝偻病, 导致肌无力

5.钠、钾平衡的调节 调节的意义:Na + 在维持 方面有重要作用;K + 在维持 、 、 方面有重要作用 1 2 -

3.糖尿病的原因及特点 消瘦 四、体温调节 体温的含义: 体温的来源: 体温调节的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特别是维持( )的活性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体温调节的过程: (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 〖解析〗考查胰腺组织细胞的内环境、血糖的调节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1)体内组织细胞(包括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是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 (2)气体O2、CO2等在动物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在动物体内,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氧气浓度跟二氧化碳相反。所以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向组织细胞内扩散。 (3)胰腺的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各种消化酶,进人消化道后分解有机物;胰腺中的内分泌部(胰岛)分泌胰岛素,首先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流到“靶器官”,参与调节代谢,若胰岛素分泌不

2020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的个体稳态第一节第3课血糖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3课时血糖调节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简述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 3.分析糖尿病的机理、病因。 |基础知识| 1.血糖 (1)概念: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浓度:空腹 3.9~6.1__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2 h后血糖浓度小于7.8__mmol/L。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调节器官:最主要的是肝脏。 (2)调节因素:激素。 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3.血糖代谢失调症 (1)低血糖病:血糖浓度较低。 (2)糖尿病 ①血糖浓度范围:空腹时血糖浓度≥7.0__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__mmol/L。 ②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③治疗:调控饮食,并结合药物等方法。 (3)尿糖检测 ①试剂:新配制的斐林试剂。 ②原尿液中的葡萄糖是一种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自查自纠| 1.正常人在饥饿的状态下,血液中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含量会增加(×)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抑制血糖去路(×) 3.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可以转化为血糖(×) 4.餐后血糖浓度高于7.8 mmol/L,就会引起糖尿病(×) 5.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但是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降低(√) |图解图说|

★糖尿病患者的苦恼!(三多一少) ★锻炼身体,调整心态;控制肥胖,预防糖尿病。 (1)你知道如何进行尿糖检测吗? 提示:医院里可以取尿样用班氏试剂进行检测。 (2)人体内的血糖是指什么呢?它的来源有哪些呢? 提示: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来源有三个,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探究点一血糖平衡调节机制 阅读教材15~17页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什么? 提示:来源: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提示:去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2.试分析与血糖调节有关的各激素间的关系

江苏2020版高考生物第八单元生物个体的稳态第25讲水、无机盐和血糖的调节讲义(含解析)苏教版

第25讲水、无机盐和血糖的调节 [考纲要求] 1.水盐调节(B)。2.血糖调节(B)。3.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a)。 考点一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1)人体内水的来源和去路 其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 (2)人体内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与水平衡相比较,少了一个来源:人体代谢所产生的;少了一个去路:呼气排出。2.水盐的调节 (1)神经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 (2)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完善如下图解)

(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 √) (2)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中( ×) (3)在水平衡调节中,下丘脑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 √) (4)人体内水来自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其中后者是主要来源( ×) (5)人体内水的排出途径主要是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 √) (6)饮水不足会导致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 √) 读图分析水盐调节 (1)图中A为抗利尿激素,B为肾小管、集合管,C为大脑皮层。 (2)某人下丘脑受损,导致A激素减少,出现的症状为尿量增加。 (3)水盐平衡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神经—体液调节。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和渴觉中枢 分别在何处? 提示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4)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释放及作用部位分别是什么? 提示分泌: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垂体;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 (5)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器官主要有哪些? 提示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脏——水盐主要排泄器官。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血糖平衡、水盐平衡和体温稳定的调节

第5课时血糖平衡、水盐平衡和体温稳定的调节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激素通过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如血糖平衡的调节。2.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 考点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1)调节中枢:下丘脑的相关区域。 (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①神经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相关的副交感神经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进食后,当血糖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会产生饱腹感,食欲减退。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相关的交感神经能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升高血糖浓度;此外,当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使人产生饥饿感,身体会发出“请提供能量”的信号。 ②体液调节途径:高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低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易错提醒a.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其作用部位为几乎全身组织细胞。胰高血糖素的作用部位主要是肝脏。 b.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 (3)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调节的因素 ①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物质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分子等,而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物质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分子等物质。 ②一个健康的人进食半个小时后的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曲线如下图,则图中a、 b、c分别代表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曲线。 3.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分析

易错提醒尿中含糖时未必都是糖尿病,如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但持续性的尿糖一般就是糖尿病。 (3)辨析血糖代谢异常的曲线模式图 考向一血糖平衡调节的基本过程分析 1.(2023·江苏南通高三模拟)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的细胞质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质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TP。下列叙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