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3血糖调节 例题解析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血糖调节例题解析【例1】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

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

C.胰岛素不足,糖元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

D.胰岛素不足,细胞产生供能障碍,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增多

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加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糖的来源。在增加去路方面,首先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这样的话,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受到障碍;而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元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葡萄糖增多。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胰岛素的作用,属于应用层次。要求学生不仅知道血糖的去路,而且要知道血糖的来路。

【例2】图1-2-2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图1-2-2

(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

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以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

解析:(1)体内组织细胞(包括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是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的。(2)气体O2、CO2等生物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在动物体内,肺泡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相反,所以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向组织细胞扩散。(3)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中有各种消化酶,它们进入消化道内分解有机物;胰腺还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首先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流到“靶器官”,参与调节代谢,若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甚至在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即得了糖尿病。本题主要考查胰腺组织细胞的生活环境、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2)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中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之间的关系。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第3课时血糖调节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3课时血糖调节 1.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 2.肝脏具有参与糖代谢的各种酶,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 作用。 4.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具有升高血糖浓 度的作用。 5.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有赖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激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 6.糖尿病人具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 尿和体重减少。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 血糖就是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_mmol/L。 2.参与调节血糖的主要结构 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是肝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同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血糖平衡异常 1.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_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

3.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一定范围,人体可能会出现尿糖异常。尿糖的含量一般会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检测,二是用尿糖试纸检测。 4.Ⅱ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是诱因之一。 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6.血糖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会影响脑的正常功能。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理效应相反(√) (3)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2.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 h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解析:选B 进餐后初期,血糖浓度上升,但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浓度下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之后,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协调配合下,血糖水平始终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3.下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 B.激素乙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解析:选C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通过降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抑制血糖的来源,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途径促进血糖的去路;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之一,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升高血糖。 4.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 A.增加B.减少C.不变 解析:选A 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排出葡萄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4课时 血糖调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第一节第4课时血糖调节(含答案) 学习目标:1.描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2.结合对糖尿病的病因分析,掌握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教材梳理]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及正常值 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mol/L。 2.参与调节血糖的主要结构 肝脏具有参与糖代谢的各种酶,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3.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一方面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在肝脏和骨骼肌细胞中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及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能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4.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同时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血糖代谢失调症及尿糖的检测 1.血糖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生理范围内,人体正常进行各种生命活动。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 3.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一定范围,人体可能会出现尿糖异常。尿糖的含量一般会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检测,二是用尿糖试纸检测。 4.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胰岛B细胞受损或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等。 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如果糖尿病患

高中生物3血糖调节 例题解析

化钝市安居阳光实验学校血糖调节例题解析【例1】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 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 C.胰岛素不足,糖元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 D.胰岛素不足,细胞产生供能障碍,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增多 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加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糖的来源。在增加去路方面,首先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这样的话,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受到障碍;而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元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葡萄糖增多。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胰岛素的作用,属于应用层次。要求学生不仅知道血糖的去路,而且要知道血糖的来路。 【例2】图1-2-2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图1-2-2 (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 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消化酶和胰岛素,其中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以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 解析:(1)体内组织细胞(包括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是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的。(2)气体O2、CO2等生物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在动物体内,肺泡内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相反,所以毛细血管中的二氧化碳不能向组织细胞扩散。(3)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中有各种消化酶,它们进入消化道内分解有机物;胰腺还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首先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流到“靶器官”,参与调节代谢,若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甚至在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即得了糖尿病。本题主要考查胰腺组织细胞的生活环境、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2)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中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之间的关系。

高考生物血糖调节试题与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生物血糖调节试题与答案解析 为了帮大家提高学习成绩,查字典生物网初中频道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生物血糖调节试题,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血糖调节 (安徽卷)30.(14分) 胰岛细胞的内分泌活动的协调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1)支配胰岛细胞的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却抑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原因是。 (2)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另一组施加,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的浓度。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3)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后,每隔30min检测其血糖浓度,结果见下表。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坐标图上绘制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图,并根据血糖浓度变化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出胰岛素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

时间/min0 30 6090120 150 血糖浓度/mgmL-1 0.75 1. 251.100.900.750.75 (4)胰岛B细胞含有与病毒相似的,若人体感染该病毒,自身免疫系统在消灭病毒时可破坏胰岛B细胞,引起Ⅰ型糖尿病,该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胰岛素的主要步骤:获取胰岛素A、B链基因,构建,将其导入的大肠杆菌,筛选可稳定表达的菌株。 【答案】 (1)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 2)等体积生理盐水稍低 (3) (4)抗原含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感受态 【解析】 (1)同一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说明两种细胞中的相关受体不同,即胰岛A、B细胞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不同 (2)依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的自变量为是否施加适量的胰岛素,可知对照组为空白对照,为控制无关变量,对照组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 增加,故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胰高血糖素的变化量更大),应在机体血糖含量比正常水平较低时进行实验,若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不会

近年-近年学年高中生物1.2.2血糖调节课后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3(最新整理)

血糖调节 一、非标准 1。血糖的平衡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B。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以及其他糖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蓝色沉淀 解析:胰岛素和肾上腺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项错.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神经—激素调节,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B项错。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C项正确。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砖红色沉淀,D项错。 答案:C 2.下图所示为某患者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的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注射药品后血糖浓度升高,所以此激素最可能为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 答案:B 3。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人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 B。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补充 解析: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元分解补充血糖的不足,使血糖保持平衡。肌糖元不能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答案:D 4。胰岛素及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含量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家兔的生理状况应完全相同 B。激素注射前几小时,需对家兔进行禁食处理 C.注射用的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要用生理盐水配制 D。胰岛素和肾上腺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解析:为了排除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需对家兔进行禁食处理,并且保证所选家兔的生理状况相同.为了不影响家兔的渗透压,激素需要用生理盐水配制.由实验结果可知,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的生理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 答案:D 5。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该激素是( )A。甲状腺素 B.雄性激素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第4课时 血糖调节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时血糖调节 学习目标:1.描述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2.结合对糖尿病的病因分析,掌握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教材梳理]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及正常值 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mol/L。 2.参与调节血糖的主要结构 肝脏具有参与糖代谢的各种酶,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3.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一方面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在肝脏和骨骼肌细胞中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及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能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4.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同时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血糖代谢失调症及尿糖的检测 1.血糖维持在相对恒定的生理范围内,人体正常进行各种生命活动。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 3.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一定范围,人体可能会出现尿糖异常。尿糖的含量一般会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检测,二是用尿糖试纸检测。 4.Ⅱ型糖尿病的病因有:胰岛B细胞受损或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等。 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如果糖尿病患

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就会导致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6.血糖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会影响脑的正常功能。 [牛刀小试]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 mol/L~6.1 mol/L。(×) (2)肾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主要器官。(×) (3)激素是重要的血糖调节因素。(√) (4)调节血糖的激素只有两种。(×) (5)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 (6)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的作用。(√) (7)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11.1 mmol/L。(×) (8)尿糖可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 2.连线:把下列激素与相应生理效应用线连接起来。 3.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 解析:选D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典型特征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少。当血糖代谢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患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4.思考探究 (1)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向是什么? 提示:①血糖的主要来源是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葡萄糖。 ②血糖的主要去向是进入细胞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供能。 (2)糖原和血糖之间可相互转化吗? 提示:血糖可以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而只有肝糖原可以水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3)出现糖尿一定是糖尿病吗? 提示:出现糖尿不一定是糖尿病,如一次吃糖过多,或肾小管病变也会形成糖尿,但不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使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所以诊断时应检查

高考生物复习之血糖的平衡和调节同步练习含解析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同步练习 1.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出现胰岛素利用障碍,从而导致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剂 (ACEI)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相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B.高血压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偏低 C.服用 ACEI 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增强 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受体内合成的ACEI 的调节 2.如图为某健康的学生血糖变化情况,他在13 时前仅吃了早餐。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图中A点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二者共同调节血糖浓度 B.图中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此时内环境稳态失调 C.图中C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 D.图中所示过程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来实现 3.人在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不自主颤抖、面色苍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不自主颤抖是受大脑皮层调控的结果B.面色苍白与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有关 C.该过程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增加D.该过程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增加 4.以下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饥饿条件下肝脏细胞中糖原的合成速率会加快 B.进食会引起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值降低 C.胰岛素分泌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降低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 5.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6.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小白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这些小白鼠就能维的生命活动。进食后,小白鼠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小白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小白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胰岛 B 细胞受损 B .甲状腺被切除 C.无法将血糖转化成肝糖原D.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7.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 .红细胞吸水增加 B .胰岛素分泌降低 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8.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下列图。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 A .随着曲线 a 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 .曲线 b 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 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反射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9.以下列图是胰岛素的作用示意图,以下推测错误的选项是()

2021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第1节第2课时血糖的平衡体温的平衡版含答案

第2课时血糖的平衡体温的平衡 1.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 2.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 . 3.体温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 . 4.体温调节包括行为性调节和生理性调节两种方式 . 血糖的平衡 [自读教材·夯根底] 1.血糖与血糖平衡 (1)血糖的含量:正常值是_mmol/L ,大于_mmol/L那么出现尿糖. (2)血糖来源与去路示意图: (3)血糖平衡的意义:葡萄糖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因此 ,维持一定的血糖含量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 .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参与调节的激素: ①胰岛素:由胰岛的B细胞分泌 ,既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血液中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又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的A细胞分泌 ,主要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2)调节方式: ①激素调节 - -主要方式 .

a .血糖高→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降血糖到达平衡 . b .血糖低→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升血糖到达平衡 . ②神经-体液调节 a .血糖高→下丘脑相关区域→副交感神经→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降血糖到达平衡 . b .血糖低→下丘脑另一相关区域→交感神经→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升血糖到达平衡 . 3.糖尿病及其防治 (1)特点:空腹状态下持续出现糖尿 . (2)原因: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 . (3)类型⎩⎪⎨⎪⎧ 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4)措施:注射胰岛素 ,或通过合理饮食 ,控制体重、锻炼身体等措施来控制糖尿病的病症 . 1.某同学在课间操时感到饥饿难耐 ,持续一段时间后(未进食) ,饥饿感并不那么强烈了 ,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 提示: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以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 2.思考出现糖尿的原因 .出现糖尿一定是糖尿病吗 ? 提示:出现糖尿不一定是糖尿病 ,如一次吃糖过多 ,或肾小管病变也会形成糖尿 ,但不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 细胞受损 ,使胰岛素分泌缺乏引起的 .所以诊断时应检查胰岛素含量和血糖含量 . 3.探讨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可通过口服胰岛素治疗 .试分析原因 . 提示:不可口服胰岛素 ,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在消化道中被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失去原有的功能 . [跟随名师·解疑难] 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29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模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九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29 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模型 分析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 B.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 D.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促使葡萄糖释放进血液中,使血糖升高,B正确;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二者在血糖水平调节上相互对抗,C正确;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仍会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使机体内二者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2.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正确的顺序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①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①摄水量增加①减少尿的排出①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 C.D. 【答案】C 【解析】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一变化首先被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知,发放神经冲动到中枢,一方面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即产生摄取水指令,另一方面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来缓冲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进一步升高。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同步

进行的。故顺序应为,C正确,ABD错误。 3.体育课时,小萌从温暖的教室来到温度接近冰点的操场,此时机体不会上升的是() A.产热量B.散热量 C.肾上腺素分泌量D.皮肤血流量 【答案】D 【解析】从温暖的室内来到温度接近冰点的操场时,由于外界环境温度低,身体通过辐射的热量多,所以散热增加,其体温仍然维持相对稳定,因此机体产热量也增加,AB不符合题意;在寒冷条件下,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通过促进代谢而增加产热,C不符合题意;在寒冷条件下,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D符合题意。 4.某考生参加高考体检,早晨没有进食和饮水,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该考生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神经调控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体温迅速上升 B.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加,血糖浓度下降 C.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增加,细胞代谢增强 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 【答案】D 【解析】该考生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体温稳定,所以体温不会迅速上升,A 错误;该考生未进食,故血糖浓度会下降,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减少,胰岛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升高,来升高血糖,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C 错误;由于该考生未饮水,故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会减少,D正确。 5.某同学在炎热的中午打篮球,大汗淋漓,运动后感觉口渴和饥饿,喝了一瓶含有葡萄糖的冰镇饮料,休息一会儿后,渴感和饥饿感都消失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依靠骨骼肌产热B.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依靠汗腺来散热C.下丘脑的渗透压调节中枢会产生渴觉 D.运动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 【答案】C【解析】该同学在打篮球的过程中,骨骼肌是产热的主要器官,A正确;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主要依靠汗腺来散热,B正确;由于大量出汗,机体的渗透压升高,

高中生物血糖的调节练习与解析

角顿市安康阳光实验学校高中生物血糖的调节练习与解析旧人教选修 一、选择题 1.糖尿病病人的典型症状和病因分别是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B细胞受损②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过多③有机物代谢障碍,分解缓慢④多食、多饮、多尿且体重减轻 A.①④ B.④① C.②③ D.③② 答案:B 2.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将不能进入细胞 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 C.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元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 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障碍,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增多 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抑制糖的来源,又可以增加糖的去路。在增加去路方面,先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又促进血糖的分解。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为葡萄糖。所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受到障碍,同样,葡萄糖氧化分解也发生障碍,而同时抑制肝糖元分解的能力减弱而造成肝糖元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而造成葡萄糖增多。 答案:D 3.出现持续性糖尿的原因可能是 ①一次性食糖过多②胰岛A细胞损伤③胰岛B细胞损伤④肾小球病变,通透性增强⑤肾小管病变,重吸收受到障碍 A.①或② B.②或④ C.③或⑤ D.①或⑤ 解析:持续性出现糖尿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如果胰岛B细胞受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尿糖现象。另外,如果肾小管病变,重吸收能力下降,也会使尿液中出现葡萄糖。 答案:C 4.关于糖代谢的正确叙述是 A.出现糖尿就是糖尿病 B.水和无机盐及糖的平衡调节主要靠激素完成 C.糖尿病人都应及时注射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而升高血糖 答案:D 5.有一种病叫“尿崩症”,患者有多尿、多饮、消瘦等症状,但无多食、无尿糖,尿比重较低,该病最可能的原因是 A.胰岛素分泌过少 B.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C.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D.下丘脑或垂体术后引发症 答案:D 6.正常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稳定在80~120 mg/dL,血糖的来源不包括 A.食物经消化后吸收 B.非糖物质的转化 C.肝糖元分解 D.肌糖元分解

2021-2022学年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2.1.3 血糖调节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四) (建议用时:25分钟) 题组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下列关于人体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B.剧烈运动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反,有利于维持血糖正常的浓度 D.胰岛B细胞受损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 C[饭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消化系统对食物中的糖类进行消化和吸收,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不增加,A错误;剧烈运动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而导致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反,能共同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C正确;胰岛素属于蛋白质,胰岛素经口服进入消化系统后会被消化,进而失去作用,应通过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D错误。] 2.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D[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在肌肉中②过程不能发生;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岛素,它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它的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④⑤⑥三个过程都是血糖降低的过程,胰岛素能促进这些过程的进行。] 3.如图是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表示的是胰岛B细胞 B.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C.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C[血糖升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A 正确。胰岛素作用的结果是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正确。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不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C错误。胰岛素降低血糖的途径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故D正确。] 题组二血糖代谢失调及尿糖的检测 4.下列关于糖尿病和血糖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多食的原因是患者消耗能量多 B.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由于葡萄糖被重吸收减少,因此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C.糖尿病患者由于多饮,导致患者的抗利尿激素比正常人浓度高 D.在血糖调节中至少有三种激素参与 D[糖尿病患者多食的原因是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A错误;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不变,B错误;糖尿病患者由于多饮,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患者的抗利尿激素浓度比正常人的低,C错误;血糖的调节至少有三种激素参与,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D正确。] 5.某学校组织学生用葡萄糖试纸检测甲、乙二人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其检验结果如下: 试管1号2号3号4号5号装入液体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甲尿液乙尿液 测试情况无反应棕红色无反应无反应棕红色 A.检测时从试管中吸取液体,滴2滴在葡萄糖试纸上 B.3号试管的作用是说明蛋白质溶液不与葡萄糖试纸发生显色反应

高中生物(三)血糖调节3高中3生物试题

角顿市安康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三)血糖调节 一、选择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糖含量维持在3.9~6.1 mmol/L。下列与人体血糖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B.胰高血糖素是唯一升血糖的激素 C.调节血糖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D.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解析:选B 胰岛素是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但是人体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外,还有肾上腺素。 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B.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主要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C.血糖浓度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有关 D.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解析:选B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主要是促进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而不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3.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 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 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 D.胰岛素不足,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增多 解析:选D 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血糖的来源。在增加去路方面,首先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有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受到影响;而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原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葡萄糖增多。 4.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B.胰岛素能够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C.细胞甲是胰岛B细胞,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 D.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解析:选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5.“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在人的体温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中,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 ) A.胰岛B.垂体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 血糖调节课后知能检测 中图版必修3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第1单元第2章第2节血糖调节课后知能检测中图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血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转化为糖元或非糖物质,可引起血糖含量下降 B.通常血浆内的血糖含量在80~120 mg/dL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导致血糖含量升高 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升高血糖 【解析】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可导致血糖含量增加;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转化为糖元或非糖物质,可引起血糖含量下降。 【答案】 D 2.以下关于胰岛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C.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D.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解析】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答案】 B 3.(2013·金华期末)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解析】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答案】 D 4.汶川大地震36天后,人们从废墟下发现了一头仍然活着的猪,它的体重由震前的150 kg降到了50 kg,在大部分时间里,维持其体内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及血糖的主要来源分别是( ) A.胰岛素、非糖物质 B.胰岛素、肝糖元 C.胰高血糖素、非糖物质 D.胰高血糖素、肝糖元 【解析】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浓度会升高;长时间不进食,血糖的主要来

源应是非糖物质转化,而不是肝糖元分解,本题易错选D。 【答案】 C 5.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解析】只有肝糖元才能分解补充血糖,A错误;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增加去路),抑制②③过程(减少来源),所以能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D正确;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增加来源),所以能提高血糖浓度,C错误。 【答案】 D 6.(2012·哈尔滨期末)下列有关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含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血糖含量较低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B.当血糖含量较高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C.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D.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当血糖含量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当血糖含量较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岛素的作用是降血糖,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和转化为非糖物质。 【答案】 D 7.糖尿病主要是由胰岛素缺乏或者胰岛素调节作用失效造成血糖无法降低而产生的疾病,患者往往表现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可通过检测进食前后胰岛素和血糖水平来确定病因 B.胰岛素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元合成加强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 C.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症状的直接原因是口渴多饮 D.注射的胰岛素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起到调节作用 【解析】胰岛素缺乏会导致肝糖元合成受阻,引起血糖浓度升高,因血糖浓度高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高,而肾小管对原尿中的葡萄糖重吸收量一定,多余的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到体外。因患者尿液中有葡萄糖而使尿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增大,故易口渴而造成多饮。胰岛素是大分子,其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实现对靶细胞代谢的调节作用,糖尿病病因有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和胰岛素调节作用异常两种,故患者可通过检测进食前后胰岛素和血

高中生物 2-1-4血糖调节试题 苏教版必修3

第4课时血糖调节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难度及题号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基础中档稍难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1、3 2、4 糖尿病的病因与症状 5 6 8 综合7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多选)下列有关变化与胰岛分泌的激素无关的是 ( )。 A.饭后0.5 h血糖浓度升高 B.饭后糖原的合成加速 C.饥饿时血糖含量仍可保持相对稳定 D.剧烈运动时肌糖原直接氧化分解 解析饭后0.5 h血糖浓度升高是机体从食物中消化吸收葡萄糖所致,与胰岛 分泌的激素无关;饭后糖原的合成加速,是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所 致;饥饿时血糖含量仍保持相对稳定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激素等分泌增多 所致;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合成和抑制肝糖原分解,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 原分解,肌糖原直接氧化分解不会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 答案AD 2.人体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血糖下降,刺激胰岛分泌②,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B.血糖上升,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①

C.在血糖调节上,分泌物①与②表现为拮抗作用 D.人体内使血糖水平升高的激素主要有②和胸腺素 解析升高血糖的激素有②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答案 D 3.某动物园中,一猩猩突然暴躁不安,攻击其他猩猩。为了控制该猩猩,饲养员给其注射了微量的某物质,使之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其迅速苏醒,可注射大量的另一种物质。饲养员给猩猩先后注射的两种物质分别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 D.胰岛素和葡萄糖 答案 D 4.正常情况下,人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 mg/dL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进入细胞,通过呼吸产生乳酸、ATP造成的B.在1.8~4.5 min内,血糖浓度上升,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能量的需求C.在4.5~5 min内,引起血糖浓度变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D.9 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解析由题所示图象可以看出,运动初期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血糖直接进 入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H2O、ATP造成的;在1.8~4.5 min内,血 糖浓度上升,满足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在4.5~5 min内,引起血糖浓度变 化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拮抗作用的结果;9 min后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运动 前水平,是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中生物 第2章 2.1 内环境的稳态(第3课时)血糖调节试题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中必修3生物试

第3课时血糖调节 1.概述血糖平衡的过程。(重点) 2.分析血糖调节的机制。(难点) 3.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血糖平衡 1.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 (1)空腹时的血糖浓度:3.9~6.1 mmol/L。 (2)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 mol/L。 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 (1)调节器官: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器官。 (2)引起调节的因素:血糖浓度的变化。 (3)调节因素——激素 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一种降血糖激素。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升血糖激素。 ③二者关系: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 ⎩ ⎪ ⎨ ⎪ ⎧ 胰岛素 ⎩⎪ ⎨ ⎪⎧ ⎭⎪ ⎬ ⎪⎫ 促进 ⎩⎪ ⎨ ⎪⎧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 非糖物质 抑制 ⎩⎪ ⎨ ⎪⎧糖原分解 非糖原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使血糖 浓度 降低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 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4.血糖调节的过程 5.血糖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 [合作探讨] 探讨1:血糖氧化分解发生在哪些细胞结构中? 提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探讨2:为什么说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提示:当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可以转变为肝糖原,当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因此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探讨3: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补充血糖不足吗? 提示:肝糖原能补充血糖的不足,而肌糖原不能。 [归纳拓展]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注:“+”代表促进作用 3.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 由曲线可知: (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 (1)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2)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3)肝脏: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 (4)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储存,但不能再分解为葡萄糖。 1.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原都能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而成为血糖 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非糖物质可以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血糖主要在血浆中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D.人体内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形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身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的血流量增多 B.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D.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 答案D 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解析温觉感受器除分布于皮肤,还分布于黏膜和内脏器官中,环境温度变化刺激这些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等一系列反应。人在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答案C 3.下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解析激素的含量应比血糖的含量低,故a为血糖;随着血糖含量的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 糖素分泌减少。 答案C 4.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战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 C.寒战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图示中,AB段说明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C段说明机体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 答案D 5.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解析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摄入的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不会产生渴觉。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 尿激素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 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就增强。 答案C 6.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 D.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解析食物过咸或机体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项正确;据图分析,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后暂时储存于垂体后叶,由垂体释放后作用 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项正确;丙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其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导致尿量减少,D项错误。 答案D 7.导学号10894044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 L清水及饮1 L生理盐 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